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4种表现型 种表现型
1∶ 2∶2∶ 4 ∶ ∶ ∶ 1∶ 2∶ ∶ ∶ 2∶1∶ ∶ ∶ 1 9 3 3 1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表现型的分离比例可用下式表示: 表现型的分离比例可用下式表示: (3∶1)n ∶ ) 其中n为相对性状的对数 为相对性状的对数。 其中 为相对性状的对数。如: 一对相对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例为 (3∶1)1 = 3∶1 ∶ ) ∶ 二对相对性状, 二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例为 (3∶1)2 = 9∶3∶3∶1 ∶ ) ∶ ∶ ∶ 三对相对性状, 三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例为 (3∶1)3 ∶ )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Genetic experiment on two pairs of relative characters) 具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
实验现象
P
黄圆
×
绿皱
F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黄圆 ×
F2 个体数: 个体数:
亲本
黄圆
新组合
绿圆
新组合
黄皱
亲本
测交时要进行正反交, 测交时要进行正反交,目 正反交 的是要说明F 既能产生4种 的是要说明 1既能产生 种 雄配子,又能产生4种雌配 雄配子,又能产生 种雌配 从而证实了F 子。从而证实了 1在形成 配子时, 配子时,不同对等位基因 是自由组合
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细 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合。
多指♂ 多指♂ PpDd
手指正常 先天聋哑 ppdd pD ppDD 正常 ppDd 正常 pd ppDd 正常 ppdd 先天 聋哑
北师大版高中高一生物必修2《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一、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遗传再生产的基本规律。
•了解基因自由组合的现象及定律。
•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对种群基因组的影响。
•能够应用所学的遗传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重难点:•掌握基因自由组合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理。
•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对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掌握基因型的离散度计算公式和基因型离散度的意义。
3、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4.1、遗传再生产的基本规律•遗传再生产的定义及特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比较。
4.2、基因自由组合的概念和现象•基因自由组合的定义;•水稻米色性的研究;•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产生及解释。
4.3、基因自由组合的定律和计算公式•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现象及解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意义;•基因型离散度的计算公式及意义。
4.4、影响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因素•交配比例的影响;•基因座位点的分布。
5、教学过程设计:5.1、引入环节:通过展示水稻米色性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兴趣。
5.2、核心环节:通过PPT讲授,辅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授课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5.3、巩固与拓展环节:完成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引发学生思考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对于物种多样性的意义,进一步拓展学生遗传学的思考视野。
二、教学反思:本堂课教学过程整体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有了良好的理解。
其中,引入环节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燃起了他们对遗传学的好奇心。
在核心环节中,通过PPT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授课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概念和要点。
在巩固与拓展环节中,学生完成了练习题,并展开了针对性的讨论,进一步拓展了对遗传学知识的维度和深度。
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我认为可以在引入环节中继续精简表述,以便更加准确地传达本课的核心内容,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程的重点。
基因的连锁定律

基因的连锁定律
基因的连锁定律是指在遗传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减数分裂)时,往往连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
这个定律主要由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发展而来,其中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连锁定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基因的连锁: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互换,从而形成基因的重组。
2. 基因的自由组合: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在分离之前,可能发生部分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在此基础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形成各种组合的配子。
3. 基因的交换: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这种现象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
基因的连锁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它们共同解释了生物体在遗传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和组合规律。
这些定律在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育种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高三生物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高三生物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高中频道为各位学生同学整理了高三生物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供大家参考学习。
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中频道。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词: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6、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1节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黄圆
1YYRR 2YyRR
Y_R_ → 2YYRr 4YyRr
即9/16
黄皱
1YYrr 2Yyrr
Y_rr →
即3/16
绿圆
1yyRR 2 yyRr 即3/16
yyR_ →
绿皱
1 yyrr , 即1/16
yyrr →
两对性状一对一对按基因型分析
1/4YY
2/4Yy
1/4yy
1/4RR 1/16YYRR 2/16YyRR 1/16yyRR
3.F2表现型的比例是多少?表现型由谁决定的?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粒色:
P
×
黄色—绿色
粒形: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圆形—皱形
F1
黄色圆粒
×
F2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315 9:
101 3:
108 32 3: 1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
黄色:315+101=416 F2粒色:
Yy R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F2
YY
Yr Rr
Yy Rr
YY Yy rr rr
yr
Yy Rr
yy Rr
Yy yy
rr
rr
性状表现:9:3:3:1
基因型共9种:4种纯合子各1/16, 1种双杂合子4/16,4种单杂合子各2/16
概率的角度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
2/4Rr 2/16YYRr 4/16YyRr 2/16yyRr
1/4rr 1/16YYrr 2/16Yyrr 1/16yyrr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内容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讲述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同样是从遗传性状研究出发来揭示遗传的规律.由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讲述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某种程度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拓展,秉承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由于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涉及到两对相对性状,解释过程较为繁琐,同时,又与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的减数分裂过程密切相关,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在实施本小节内容的教学时,宜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重现试验过程,突破难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科学的思维过程、科学的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应用及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掌握解遗传题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所学知识加以扩展、深化、综合和提高。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基础上进行拓展,运用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能进行一些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性目标〕1.准确描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解释、进行验证,阐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解答遗传学问题的技能技巧。
〔态度性目标〕1.通过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体验孟德尔对科学研究坚持不懈的态度以及科学探索的精神。
发现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借助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过程,确立科学发现的一般程序和科学思想方法,形成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养成探索和创新意识。
〔技能性目标〕1.准确运用生物学术语、图解解释遗传学现象,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引言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实验证据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I.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父本的两个基因分离并独立地传给子代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格里高利·孟德尔在19世纪提出,并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到了验证。
A.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他选取了具有明显差异的性状进行杂交,例如花色、种子形状等。
通过连续进行多代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观察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
B. 孟德尔定律的内容孟德尔总结出了三个基本定律: 1. 第一定律:也称为单因素遗传定律或分离定律。
即在杂交过程中,两个互相对立的基因副本(等位基因)分别来自于父本的两个基因组合,并独立地传给子代。
这就保证了基因的纯合性和杂合性的维持。
2. 第二定律:也称为双因素遗传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即两个不同的性状在杂交过程中独立地传递给子代。
这说明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是相互独立的。
3. 第三定律:也称为自由组合定律的互换定律。
即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互换(交叉互换)来进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C. 孟德尔定律的意义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规律,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些定律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变异以及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孟德尔的定律还为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农业和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I. 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独立地组合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等科学家在20世纪初通过果蝇实验得到了验证。
A.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提问: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六、孟德尔获 得成功的原因: ⑴正确选择材料是他成功的首要条件(内因) ⑵采用杂交试验——人工杂交 ⑶研究内容:首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进行研究得 出定律后(分离定律)再研究两对或更多对性状遗传,这 种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方法,也是他
成功的重要原因。
6、如果是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
基因AaBbCc, F1产生 8 种配子。
7、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 生
2 种配子, 如果是一个卵原细胞有
1
种。
谢谢合作
再 见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F1
(正交、反交)
×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黄色圆粒
结果表明: F1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 色是显性;圆粒对皱粒是显性。 F2中除出现两个亲本的性状外, 还出现了两个非亲本性状,即黄 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试验结果显 示出不同对性状之间发生的自由 组合。 如果,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 行分析:
此,结合的方式 有16种,其中基因型9种,表现型4种,
表现型比例为9:3:3:1,亲本类型占10/16,重组类 型占6/16。
F1配子 ♂
♀ F2
YR
yR
Yr
yr
⒊ 基因型种类分布规律 和特点及比例
⑴ 纯合子 1 2 3 4, 即YYRR yyRR YYrr yyrr,各占1/16, 共4/16;其中,能稳 定遗传的个体占1/4。 ⑵ 单杂合体(一对基 因杂合,一对基因纯 合),5 6 8 9,即 YyRR YYRr yyRr Yyrr ,各占2/16,共 占8/16,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