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4课时图形的运动练习课[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一、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2、建立模型3、解释与应用二、数学练习课的教学模式:1、情境导入,范例精解(明确目标,激发参与)2、启发回顾,巩固基础3、比较分析,强化认识4、应用实践,拓展延伸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1、交流回顾、调整起点2、自主梳理、引导建构3、综合练习、整体提升四、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践方案)2、自主实践,解决问题3、交流拓展,反思延伸新授课案例《平移与旋转》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
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
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同学们时而发出“嗖——嗖”的声音,时而高举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
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生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旋转的。
”吴老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分为一类。
”“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只见吴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
”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平移。
”吴老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
”她边说边板书“旋转”、“平移”。
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游乐园里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接下来,吴老师请6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先用动作进行表演再将它归类,把所选项目的图片对应地板贴在“旋转”或“平移”的下面。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第1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3)第2课时统计数据的方法 (6)第3课时练习课 (9)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0)第1课时平均分 (11)第2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13)第3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15)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17)第5课时练习课 (19)第6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21)第7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23)第8课时练习课 (25)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7)第10课时练习课(一) (29)第11课时练习课(二) (31)第12课时整理与复习 (32)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34)第1课时认识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 (35)第2课时平移和旋转 (38)第3课时解决问题:剪一剪 (42)第4课时综合练习 (44)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46)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47)第2课时练习课 (49)第3课时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50)第4课时解决问题 (52)第5课时练习课 (54)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55)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57)第1课时同级运算 (58)第2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61)第3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64)第4课时解决问题 (66)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70)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73)第1课时有余数除法(一) (74)第2课时有余数除法(二) (76)第3课时有余数除法(三) (78)第4课时有余数除法练习课 (80)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 (82)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 (84)第7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85)第8课时整理复习 (88)第9课时小小设计师 (90)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92)第1课时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94)第2课时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 (96)第3课时认识算盘 (98)第4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一) (100)第5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二) (102)第6课时10000以内数的读写 (103)第7课时练习课 (105)第8课时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06)第9课时近似数 (108)第10课时练习课 (109)第11课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10)第12课时利用估算解决问题 (112)第13课时练习课 (114)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115)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116)第2课时解决实际问题 (118)第3课时练习二十 (120)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122)第1课时数学广角(一) (123)第2课时数学广角(二) (125)第3课时练习二十一 (127)第十单元总复习 (129)第1课时总复习 (130)第2课时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132)第3课时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 (134)第4课时混合运算 (136)第5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138)第6课时克和千克 (140)第7课时综合练习 (142)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目录及单元教学计划(课时安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目录及单元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4)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 (7)第4课时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9)第5课时解决问题 (11)第6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14)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 (16)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1课时观察物体(1) (21)第2课时观察物体(2) (23)第3课时观察物体练习课 (26)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 (30)第2课时加法结合律 (32)第3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5)第4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 (37)第5课时乘法交换律 (40)第6课时乘法结合律 (42)第7课时乘法分配律 (45)第8课时乘、除法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48)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 (50)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54)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 (56)第3课时小数的写法…第4课时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1) (62)第5课时小数的性质(2) (65)第6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68)第7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71)第8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74)第9课时外币兑换 (77)第10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 (79)第1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 (82)第12课时小数单位换算练习课 (85)第13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87)第14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90)第15课时整理和复习 (94)第五单元三角形第1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99)第2课时三角形的特性 (102)第3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104)第4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107)第5课时四边形内角和 (109)第6课时练习课 (111)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 (114)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119)第2课时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121)第3课时小数加减法练习课 (124)第4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126)第5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28)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130)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轴对称(1) (133)第2课时轴对称(2) (135)第3课时平移 (138)第4课时平移解决问题 (140)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平均数的含义与求法 (145)第2课时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147)第3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150)第4课时营养午餐 (15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鸡兔同笼问题 (156)第2课时鸡兔同笼练习课 (160)第十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65)第2课时复习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 (168)第3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 (170)第4课时复习统计 (173)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课时计划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第七单元图形单位运动(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本同步练习全册合集(含答案)【精品课件】

(教材第97页)
返回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6课时 解决问题(1)
(教材第98页)
返回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练习课(第1课时)
返回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练习课(第2~3课时)
返回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练习课(第4课时)
返回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1课时 连加、连减
第12课时 加减混合
返回首页
点击目录跳转至对应课程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材39—40页)
返回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2课时 6和7的组成(教材41页)来自返回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教材42页)
返回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第10页)
返回
位置
练习课(第1~2课时)
返回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5以 内数 的认 识和 加减 法
第1课时 1-5的认识 第2课时 比大小 第3课时 第几 第4课时 分与合 第5课时 加法 第6课时 减法 第7课时 0 练习课(第3~4课时) 练习课(第5~6课时) 整理和复习(1) 整理和复习(2) 第1~3单元复习提升
第12课时 加减混合
(教材第67页)
返回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练习课(第1~3课时)
返回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练习课(第4课时)
返回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练习课(第5~7课时)
返回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练习课(第9~10课时)
返回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课时安排

第1单元负数第1课时负数的认识.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第3课时练习课.第2单元百分数(二)第1课时折扣.第2课时成数 .第3课时税率.第4课时利率.第5课时解决问题.第6课时生活与百分数.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1.圆柱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1).1.圆柱第2课时圆柱的认识(2).1.圆柱第3课时圆柱的表面积(1).1.圆柱第4课时圆柱的表面积(2).1.圆柱第5课时圆柱的体积(1).1.圆柱第6课时圆柱的体积(2).1.圆柱第7课时解决问题.2.圆锥第1课时圆锥的认识.2.圆锥第2课时圆锥的体积(1).2.圆锥第3课时圆锥的体积(2).第4单元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ppt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3课时解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正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2课时反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3课时练习课.3.比例的应用第1课时比例尺(1).3.比例的应用第2课时比例尺(2) .3.比例的应用第3课时比例尺(3).3.比例的应用第4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3.比例的应用第6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2).3.比例的应用第7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ppt第5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1课时鸽巢问题(1).第2课时鸽巢问题(2).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1.数与代数第1课时数的认识(1).1.数与代数第2课时数的认识(2).1.数与代数第3课时数的运算(1).1.数与代数第4课时数的运算(2).1.数与代数第5课时解决问题.1.数与代数第6课时式与方程(1).1.数与代数第7课时式与方程(2).1.数与代数第8课时比和比例(1).1.数与代数第9课时比和比例(2).2.图形与几何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2.图形与几何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2.图形与几何第3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图形与几何第4课时图形的运动.2.图形与几何第5课时图形与位置.3.统计与概率第1课时统计.3.统计与概率第2课时可能性.4.数学思考第1课时数学思考(1).4.数学思考第2课时数学思考(2).4.数学思考第3课时数学思考(3).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5.综合与实践第2课时北京五日游.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5.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
《图形的运动》公开课课件1

答:几何体①至少还需要58块小正方体; 下面3个几何体都是由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3)如果要把①、②、③分别继续补搭成一个大正方 (教科书第116页2)
用图形变换还原基本图形 (教科书第117页3)
几何体②至少还需要54块小正方体;
几何体③至少还需要16块小正方体。
图形
旋转的意义和三要素
物体绕某一点按顺时针(或逆 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这种 运动叫做旋转。 旋转的三要素:
图形旋转,图形中所有点和线段都旋转相应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1)下面的图形是聪聪从上面看到的,它们分别是从
体,每个几何体至少还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几何体③至少还需要16块小正方体。
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只有位置和方向变了。
根据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摆几何体:先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确定小正方体的列数和行数,再根据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
一个由6个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从上面、 正面看到的图形如下。请你画出从左边看到的所有 可能的图形。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画一画。
(1)将图形A像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B。 (2)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
C
B
O1
(教科书第117页3)
①
②
体,每个几何体至少还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③
几(何1)体下③①面至的少、图还形②需是要聪、1聪6块从③小上正面的方看体体到。的积,它分们分别别是是从多少?①的体积是③的体积的几分之几?
①:6cm³ (教科书第116页2)
第1课时 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
②:10cm³ ③:11cm³
观察原图,灵活运用平移和旋转还原基本图形。
新编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编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师:2015年秋季一、万以上数的认识1、万以上数的读写第1课时:认识数位顺序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记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数位顺序表教学时间:2015年9月7日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1,2,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3,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4,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猜一猜。
谁能猜一猜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数一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2、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指出:从上面的数数中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 (10)个一万是一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
出示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数位。
,2,认识数位分级。
师: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3,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规律。
?小组讨论。
2让学生说一说从观察中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补充。
三、巩固练习提问:1万级的数位有哪些,2、从右起第三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右起第七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3、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1题第2课时:多位数的读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例1、例2~“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同步练习(附答案)

2.2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填空。
(1)经平移运动后的图形,()和()不变,图形的()发生变化。
(2)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旋转,方向相反的是()旋转。
(3)旋转由三个要素所决定:旋转()、旋转()和旋转的()。
2.把下面的梯形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4格。
3.利用旋转画一朵小花。
参考答案
1.(1)大小形状位置(2)顺时针逆时针(3)中心,方向,角度
2.
3.答案不唯一,以下仅供参考。
整理乘法口诀
1.填一填。
一共有多少棵树?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口诀:
2.王奶奶加住5楼,她上一层楼需要2分钟,王奶奶从1楼回到家
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3.同学们围坐在四张餐桌旁吃饭,每张餐桌坐的人数相等,每张餐桌上放了3个碗后,每张餐桌还有1人没有碗,这四张餐桌一共坐了多少人?
4.妈妈要扎4束花,每束花里放1枝黄花和2枝红花,妈妈一共需要多少枝花?
答案提示
1.3+3+3+3=12(棵)3×4=12(棵)4×3=12(棵)三四十二
2. 4×2=8(分钟)或2×4=8(分钟)
答:王奶奶从1楼回到家一共需要8分钟。
3.4×4=16(人)
答:这四张餐桌一共坐了16人。
4.3×4=12(枝)或4×3=12(枝)
答:妈妈一共需要12枝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某某}小学
小
学
数
学
学
习
资
料
教师:
年级:
日期:
第4课时图形的运动练习课
学习内容教材第88页相关内容。
编写人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平移、旋转等现象,并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系
统的回顾和梳理。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
用价值。
重难点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
1、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图形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异同点?
2、你认为在描述旋转时要说出哪些要素?
3、解决图形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合作互助学习】
全班展示独立自主学习中有争议的问题,小组轮流展示、补充或置疑,组与
组之间、师生之间问疑答难并给予正确评价。
【展示引导学习】
1、利用图中的七巧板或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摆出一个图形。
2、请你用右图在方格纸中拼出
熊猫头像,并说一说你的操作过程。
【评价提升学习】
1、根据前三幅图找出规律,完成第四幅图。
2、看下图填空。
①
②
③
图形①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②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③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3、按要求绘制图案。
M N
(1)将图形A向右平移12格,得到图形D。
(2)以直线MN为对称轴作图形B的对称图形 E,再将图形E向右平移7格,得到图形F。
(3)将图形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得到图形G,再将图形G向上平移1格,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H。
(4)观察图形D、F、H组成的图案,并给图案取一个合适的名称。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