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技术》教案
汽车领域的题目教案初中

汽车领域的题目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能够解释汽车的各种部件如何协同工作。
教学重点:1. 汽车的基本结构。
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 汽车各个部件的功能及协同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汽车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汽车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汽车。
2. 提问:“你们知道汽车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汽车的基本结构,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系统。
2. 讲解各个部分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0分钟)1. 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等。
2. 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吸气、压缩、爆发和排气四个过程。
3. 通过PPT课件或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四、汽车各个部件的协同工作(10分钟)1. 讲解汽车各个部件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行驶功能。
2. 重点讲解发动机、变速箱、驱动系统和制动系统之间的配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汽车的基本结构图。
2. 解释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思考:汽车各个部件如何协同工作?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了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各个部件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行驶功能。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汽车新技术》教案

《汽车新技术》教案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1.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认知,提高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1.2.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1.2.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1.2.3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1.3.2 教学难点: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1.4 教学方法与手段1.4.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1.4.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介绍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1.5.2 讲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1.5.3 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
1.5.4 讲解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1.5.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新能源汽车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5.6 小组讨论: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
1.5.7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评价。
第二章:电动汽车技术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动汽车的原理、分类及关键技术。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掌握电动汽车的操作与维护。
2.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电动汽车的原理与分类2.2.2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2.2.3 电动汽车的操作与维护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电动汽车的原理、分类及关键技术。
2.3.2 教学难点:电动汽车的操作与维护。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2.4.1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2.4.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介绍电动汽车的原理,引发学生兴趣。
2.5.2 讲解电动汽车的原理与分类。
四年级上册科学设计制作小车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设计制作小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车的构造,掌握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技能,如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结构、组装小车的各个部分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实践,学生能够经历设计、制作小车的过程,体验科技创新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小车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设计、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
3. 设计、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创新意识,制作出有创意的小车。
重点:小车的构造和设计、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方法。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教具:小车模型、各种材料和工具。
2.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视频资料。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小车的基本认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技能。
3.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设计、制作小车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小车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2. 讲授新课:讲解小车的构造和功能,介绍设计、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示范设计、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方法。
3.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制作小车。
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教案课程汽车新技术教案课程朱明zhubob

教案课程汽车新技术教案课程朱明z h u b o b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一、前言(5')传统汽车的几大组成部分?现代汽车技术主要是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主体,而扩及到其它领域中的现代新型技术。
本书主要介绍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等部位中电子技术控制的各种现代新型装置和设备。
二、教学内容(75’)绪论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50年代,汽车上首次采用电子装置:收音机60年代,晶体管应用在汽车上并逐步集成化,同时,也有其它电子装置不断出现,但主要是代替机械部件的作用。
70年代,电子技术开始普及,微机的出现,使电子技术成为解决汽车动力、油耗、排污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
汽车电子控制最早从发动机(点火时刻)开始,从单一控制到多功能(排气再循环、空燃比、怠速等)控制,称发动机集中控制。
进展到汽车上全面应用,如制动防抱系统、自动变速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在发达国家,汽车已进入电子控制时代。
二、现今汽车上采用的新技术1.发动机部分最佳点火提前角(ESA):在不同转速、进气量下,实现最佳点火提前角,发出最大功率或转矩,油耗和排放降到最低。
有开环和闭环两种,闭环在开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爆震传感器进行反馈控制,点火时刻精度比开环高,但排气净化稍差。
最佳空燃比:电控燃油喷射的主要内容,在各种工况及有关因素的影响下,空燃比达最佳值,提高功率、降低油耗、减小排污。
有开环和闭环两种,闭环在开环的基础上,在一定条件下,由微机根据氧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修正燃油量。
排气再循环(EGR):可由发动机工况,适时调节排气再循环的流量,减少排污。
怠速控制(ISC):由水温及其它参数,如空调开关、动力转向开关等,使怠速处于最佳。
其它:电动燃油泵、发电机输出、冷却风扇、发动机排量、节气门正时、二次空气喷射、发动机增压、油气蒸发、自我诊断。
课程标准—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二、课程教学目标 (1)(一)知识目标 (3)(二)技能目标 (3)(三)职业素养 (3)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4)四、教学实施 (6)(一)课时分配建议 (6)(二)教学方法建议 (7)五、实施保障 (7)(一)教学内容组织 (7)(二)教学条件 (8)1.师资条件 (8)2.教学设施设备要求 (8)3.教学资源 (8)(三)考核与评价 (8)六、其他 (9)(一)编制单位 (9)(二)编写依据 (9)(三)适用范围 (10)《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新能源与技能技术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学时/学分:48/3.0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其他汽车类专业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汽车类其他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
课程主要帮助学习者认识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和汽车相关其他节能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知道新能源汽车的类型;能够认识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组成;能够知道汽车领域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激发学习者的专业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学习者的节能环保和创新思维意识。
本课程建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课开设在第2学期,汽车类其他专业作为专业拓展课程建议课安排在第5学期学习。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汽车构造》、《车间安全及常用工具设备使用》等专业基础课,为《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提供学习支撑;后续开设的课程有《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PDI检查与维护保养》、《混合动力汽车构造与检修》等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以新能源汽车维修工、服务顾问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根据行业岗位能力标准;在教育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指导下;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领域职业技能等级标准》1+X证书中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紧跟汽车行业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以适应行业新需求,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教案

重庆交通大学教师备课本课程名称: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授课对象:交通运输专业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教研室:载运工具与运用工程教师姓名:邵毅明2013年8月30日校训严谨求实团结进取教风敬业精业善教善育工作作风为公唯实勤勉高效学风勤学勤思求真求新《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教案首页学生专业班级交通运输专业((汽车服务专业方向)2005级学时数48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堂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节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以及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掌握最新的汽车节能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为今后从事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第二章替代能源汽车第三章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第四章汽车底盘节能技术第五章汽车车身节能技术第六章汽车燃油、润滑油合理选用第七章汽车运用节能。
教学重点主要替代能源的理化特性及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发动机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汽车底盘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汽车车身节能的主要措施及发展方向,合理选择燃油、润滑油节能的原理及其正确的选用方法,汽车运用节能的主要原理及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主要替代能源的理化特性及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发动机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汽车底盘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汽车运用节能的主要原理及主要措施。
教学进程按照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启发引导式教学教具多媒体、激光笔课后总结作业备注:教学进程一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自定页数《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汽车节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汽车节能的重要意义,掌握汽车节能有关的基本概念、汽车节能评价指标、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和节能的基本途径。
《教案汽车材料》

《教案汽车材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材料的基本分类和性质。
让学生掌握汽车主要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原则。
让学生了解汽车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汽车材料对汽车性能和环保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材料的基本分类和性质金属材料:铁、铝、铜等非金属材料:塑料、橡胶、玻璃等复合材料:碳纤维、玻璃钢等2. 汽车主要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原则发动机:铸造钢、铝合金、粉末冶金等传动系统:钢材、合金钢等车身:钢材、铝合金、塑料等轮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3. 汽车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轻量化:铝合金、复合材料等环保:再生材料、生物基材料等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电机材料等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汽车材料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材料》2. 课件:汽车材料的基本分类、性质、应用等3. 案例素材:汽车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实例4. 网络资源:汽车材料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习题、案例分析等3.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或考查4. 创新能力:学生提出的新材料、新技术等建议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2. 教学安排: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时间。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汽车零部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汽车材料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知识点:根据教材和课件,详细讲解汽车材料的基本分类、性质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汽车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小班美术优质课教案《新型小汽车》2篇

小班美术优质课教案《新型小汽车》 (2) 小班美术优质课教案《新型小汽车》 (2)精选2篇(一)课时:1小时适用对象:小班幼儿(3-4岁)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新型小汽车;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3. 提升幼儿的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显示屏或幻灯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源,介绍新型小汽车;2. 画笔、彩色笔、蜡笔等绘画工具;3. 白纸和彩纸;4. 颜料和水杯。
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在显示屏上展示一张新型小汽车的图片,并让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大家看到了这辆车,它和我们平常见到的车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讨论新型小汽车的特点。
2. 介绍新型小汽车(10分钟)使用幻灯片或视频资源,向幼儿介绍新型小汽车的外形、功能、材料等特点,并与平常见到的车进行比较。
教师可以适度加入幼儿熟悉的汽车卡通角色,增加幼儿的兴趣。
3. 绘制新型小汽车(25分钟)分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和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新型小汽车的理解和想象,自由发挥进行绘画。
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颜色的颜料和彩纸,供幼儿进行装饰。
教师在旁边引导和指导幼儿,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4. 展示和分享作品(15分钟)让每个幼儿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画画的过程和想法。
其他幼儿可以提出问题和给予赞赏,互相鼓励。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可以使用一些赞美的话语,如“你们都画得非常好!”或“你们的新型小汽车都很有创意!”。
教学延伸:1. 可以展示一些有关汽车的图片和视频资源,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汽车的种类和功能。
2. 可以安排观察实地考察活动,带幼儿去汽车展览馆或停车场观察真实的汽车。
评估方式:对幼儿的画作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画画的技巧、表达能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
可以使用一个短语反馈和肯定他们的努力,如“你们都画得很棒,想象力丰富!”。
小班美术优质课教案《新型小汽车》 (2)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小型汽车的形态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L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教案课程名称:汽车新技术模块讲授班级:2010汽车1、2、3班主讲教师:曾契职称:助教部门:机械工程系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20XX年8月汽车新技术模块课程教案讲稿01新课引入通过对石油危机对汽车的讨论引入新课。
第一章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综述1 引言全球能源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石油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日益紧缺;另一方面传统的燃油发动机车辆废气排放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为此替代燃油发动机汽车的方案也越来越多,例如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但目前最有实用性价值并已有商业化运转模式的只有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是指同时装备热动力源(由传统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产生)与电动力源(电池与电动机)的汽车,如图1所示。
纯电动力源汽车虽然可以真正做到零排放,但其最大的问题是电池寿命短及每次充电后行驶里程少,每次停车充电时间长,需增加路边充电站,基础设备投资很大,电池的损耗费用占很大比例。
基于这些原因,纯电动车仅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目前市场份额较小,而混合动力汽车实质上是一个折中方案,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纯电动车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在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尚未成熟之际,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电机,使得动力系统可以按照整车的实际运行工况要求灵活调控,而发动机保持在综合性能最佳的区域内工作,从而降低油耗与排放。
2 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分类混合动力总成按动力传输路线分类,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
串联式有本田的CIVIC HYBRID,并联式车型有丰田Coaster Hybrid EV、君越Eco-Hybrid,混联式有丰田PRIUS、LEXUS GS450h 等。
2.1 串联式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流向如图1所示:图1 串联式简图图2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由图1可以看出,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由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三部分动力总成组成,它们之间用串联的方式组成的动力单元系统,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控制器输送到电池或电动机,由电动机通过变速机构驱动汽车。
小负荷时仅由电池驱动电动机驱动车轮,实现零排放;大负荷时由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驱动电动机。
当车辆处启动、加速、爬坡工况时,发动机—电动机组和电池组共同向电动机提供电能;当车辆车处于低速、滑行、怠速的工况时,则由电池组驱动电动机,当电池组缺电时则由发动机—发电机组向电池组充电。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布局如图2所示。
串联式结构适用于城市内频繁起步和低速运行工况,可以将发动机调整在最佳工况点附近稳定运转,通过调整电池和电动机的输出来达到调整车速的目的。
使发动机避免了怠速和低速运转的工况,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减少了废气排放。
但是它的缺点是能量几经转换,机械效率较低。
2.2 并联式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流向如图3所示:图3 并联式简图 图4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并联式装置的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汽车,发动机与电动机分属两套系统,可以分别独立地向汽车传动系统提供扭矩,在不同的路面上既可以共同驱动又可以单独驱动。
当汽车加速爬坡时,电动机和发动机能够同时向传动机构提供动力,一旦汽车车速达到巡航速度,汽车将仅仅依靠发动机维持该速度。
电动机既可以作电动机又可以作发电机使用,又称为电动-发电机组。
由于没有单独的发电机,发动机可以直接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车轮,这种装置更接近传统的汽车驱动系统,机械效率损耗与普通汽车差不多,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布局如图4所示。
2.3 混联式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流向如图5所示:图5 混联式简图 图6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混联式装置包含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特点。
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根据助力装置不同,它又分为发动机为主和电机为主两种。
以发动机为主的形式中,发动机作为主动力源,电机为辅助动力源;以电机为主的形式中,发动机作为辅助动力源,电机为主动力源。
该结构的优点是控制方便,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布局如图6所示。
3 典型混合动力汽车原理解析 3.1 丰田Prius 混合动力原理解析丰田的Prius 属于以电机为主的形式。
它的混合动力总成包括两个动力源,发动机与电动机。
还有包含了发电机、内置动力分离装置的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镍氢电池组和动力控制总成。
丰田Pruis 混合动力系统有一个特点,就是采用行星齿轮变速结构,变速器内置动力分离装置,行星齿轮机构巧妙地将减速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动力部件偶合在一起,同时行星齿轮又起到无级变速器的功能,结构十分紧凑,形成一个集成化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如图7所示。
图7 Prius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图8 低速行驶动力源启动以及中速以下行驶,此时发动机效率低下,因此Prius的发动机关闭,仅由大功率电动机驱动车辆,如图8中箭头A所示。
在常规行驶时,发动机做主动力源,由动力分离装置将动力分成两路,一路驱动发电机进行发电,产生的电力驱动电动机运转,如图9中箭头B所示,另一路则直接驱动车轮,如图9中箭头C所示。
系统会自动对两条路径的动力进行最佳分配,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图9 正常行驶动力源图10 加速行驶动力源当要加速时,电池组会加进来为电动机供电,增强电动机输出功率,如图10中箭头A所示。
当减速或制动时,则由车轮的惯性力驱动电动机。
这时电动机变成了发电机,车辆制动能量转换成了电能,如图11中箭头D所示。
图11 减速行驶充电图12 自动充电电池组电量保持在一个恒定水平。
当系统发现电池组电量下降会启动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向电池组充电,如图12中箭头E所示。
Prius的混合动力技术,在带来燃油经济性的同时还保证了其出众的动力性能。
在正常驾驶环境下,由于拥有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双重动力,普锐斯的加速性能绝对毋庸置疑,其虽然是1.5L排量的小车,但它的加速能力绝对可以媲美普通2.0L的车辆。
4 展望当前普遍使用的燃油发动机汽车存在种种弊病,统计表明在占80%以上的道路条件下,一辆普通轿车仅利用了动力潜能的40%,在市区还会跌至25%,更为严重的是污染环境。
而混合动力汽车则针对不同的道路环境实施不同的供能方案,能大大降低排放污染程度。
例如在城市运行时,当交通堵塞或遇到红灯时发动机会关闭,当车队移动时或信号灯转为绿灯时驾驶者只要轻踩加速踏板,电动机就能驱动汽车前进。
在市区内当汽车发动机无效率空转或车辆移动缓慢时,使用电动机作动力源不但对环境有利,而且还减少了噪音。
因此,越是在交通日益拥挤的大城市使用混合动力汽车,就越能够显示出它的节能、环保、适应能力广的优越性。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各种智能控制系统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逐渐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
与传统型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充分吸取了电力及热力系统中最大的优势,在节能和排放上胜出一筹;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压和功率等级与电动车类似,但蓄电池容量大大减小,因而其造价成本低于电动汽车。
当前混合动力车辆所面临的技术问题还很多,比如汽车电池较易老化且可靠性与预期有差距,再加上生产成本高于燃油动力车辆,市场占有率较小,尽管从汽车制造技术的长远发展来看,混合动力车辆只是由燃油动力车辆到纯电动车的过渡类型,但其在近几十年内会很有发展前景,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思考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哪些不足汽车新技术模块课程教案讲稿02新课引入以当今热卖的汽车款型来讨论汽车设计对于汽车的重要性,以此引入新课。
第二章现代轿车设计方法及步骤每一种产品的设计都有它的工作步骤,轿车作为高级耐用工业品,更不例外。
一辆新型轿车从构思、设计、试验、定型到成批生产,耗费巨大的资金和时间。
其中车身开发设计是主要部分,约占整车开发费用和时间的70%,按照传统方式约需5-6年,采用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现在从设计到样车仅需2年时间或者更短。
目前各大汽车公司开始广泛采用基于电脑CAD/CAM的虚拟设计技术来缩短开发周期和缩减开发费用。
虚拟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为VR,其实就是一种数字化处理过程。
首先是利用电脑建立车辆概念的数字化模型,然后利用虚拟产品开发技术进行整车设计方案评估,包括整车空气动力学、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性分析以及疲劳分析等,很多以前需要用实车或样车来完成的测试工作,已经可以逐渐在电脑中实现。
2.1确定设计依据首先要做广泛的市场调查,了解各层次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制定总体方案。
根据总体方案制定车身边界参数和总布置方案。
车身边界参数是指整车的的长、宽、高、轮距、轴距、最小转弯半径、车厢长、宽、高、驾驶座椅的可调整范围等。
初步确定车身的基本技术数据及车内结构,决定总布置设计方案(如轿车是二厢或三厢)、驱动形式(如前置或后置发动机,前轮或后轮驱动)和配置高低。
2.2 开发设计开发设计的内容分为基型开发和批量开发两个阶段。
通过基型开发确定新车方案及车身边界,目的是试图找出车身外型、总布置设计方案及空气动力学三者之间的最佳关系方案。
图1 汽车设计草图为简便获得最佳关系方案,采取途径是先绘制相关草图,例如外形草图、内饰草图,在大量草图的基础上经筛选后再绘制出效果图,如图1所示,再根据效果图制作许多一定比例尺寸的外模型和内模型,例如有1:1(内模型)、1:2.5、1:4、1:5等等,其中1:2.5外模型要经风洞试验,择优选择其中一些模型再列出各个模型的设计方案,再试验,比较,再择优选择。
有些厂家开发某种轿车的模型是采用装配式,即发动机舱盖、车身侧面部件可以分段更换,有多种组合,通过风洞试验选出最佳组合方案,可以减少小模型的数量及工作量。
为了降低开发费用,初期开发阶段一般采用小比例模型,经过多次筛选定案,才制作1:1外模型,如图2所示。
风洞试验是模拟汽车道路行驶的试验,主要解决轿车行驶时的气流、通风、散热特性。
通常需要在汽车或模型表面布置密密麻麻的压力传感器。
为了布置这些传感器,技术人员得在汽车上钻上千个小孔固定传感器。
目前世界上各大汽车公司的风洞试验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可测试气流特性,另一类可测试气流及散热特性。
第一类风洞中,样车或模型置于可旋转的园台上,四轮置放在4个特殊而精密的大天平上,可测量气动力特性,例如阻力、升力、侧向力等分量,车身表面各点气流压力及周围的气流场。
第二类风洞中,有模拟自然条件的强光及温湿度控制,可进行样车及模型在各种速度变化下的温度测试。
在现代风洞试验中,为了准确快捷,有的公司采用了新技术,例如福特汽车公司采用了一种“压力感应油漆”(PSP)涂抹在被测试车型上,当汽车涂上这种压力感应油漆后,工程师便可以在15分钟内对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