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菩萨兵(1)

7、菩萨兵(1)
7、菩萨兵(1)

(三年级语文教案)7、菩萨兵〈第二课时〉

7、菩萨兵〈第二课时〉 三年级语文教案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1、藏胞们为什么要躲红军呢?(害怕) 他们害怕到“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引读) 你怎么读这句话。 2、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朱德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急坏) 藏民的躲藏并没有影响红军的休整,为什么种总司令却急坏了?(担心藏民在深山受苦)

试试把朱德当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3、红军长征历经了两万五千里,一路上翻山越岭,还要与敌人周旋,十分的疲累,当他们来到这里想休整一段时间,却被当地的藏族同胞误解,以为他们与反动军队一样,藏民们都躲进了深山,这可怎么办呢? 三、教学2~5自然段 自读课文2~5自然段,你能从朱德总司令和翻译的这两次对话中感受到什么? 1、“这么多天了,藏胞们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换个说法怎么说?哪种说法效果更好,更能表达出这是朱总司令着急的心情? 谁会读 长时间呆在深山,吃住条件都十分恶劣,朱德同志担心藏胞们受不了。说这句话时,朱总司令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着急、担心、关切) 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 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2、听了这样的话,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山去找藏民们,过了大半天才回来。他对朱总司令说了什么?指名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7课菩萨兵_苏教版

第七课《菩萨兵》练习一、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我能写词语。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hútu bào yuàn bō zhǒnɡzànɡ mín xiàn duàn tónɡ bāo 二、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

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我会组词。 胞()糊()译()涂()泡()湖()择()途()三、在括号内填写合适的词语。 例: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土地整治得() 钢笔字写得() 桌椅摆放得() 四、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菩(pú pó)萨怨(yuān yuàn)不得糟(zāo zhāo)蹋 饶(ráo láo)恕挨(āi ái)饿结(jiéjiē)果子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所有的;C全部用出;D达到极端;E用力完成。 1.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2019三年级下语文课时测评7菩萨兵苏教版语文

7 菩萨兵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ónɡbāo fān yìhú tu 1.西藏.(zànɡcánɡ)的布达拉宫收藏.(zànɡcánɡ)着大藏.(zànɡcánɡ)经。 2.你得.(děi déde)把心得.(děi déde)体会写得.(děi déde)具体 些。 3.藏民们一听军队来了,谁也不敢露.(lùlòu)面,只能躲进深山里露.(lù lòu)宿。 4.我家和奶奶家紧挨.(āiái)着,所以妈妈爸爸不在家时,我也不会挨.(āi ái)饿。 三、在括号内填写合适的词语。 例: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土地整治得( ) 钢笔字写得( ) 桌椅摆放得( ) 四、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尽:①完;②所有的;③全部用出;④达到极端;⑤用力完成。 1.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 2.他的事迹在厂里尽.人皆知。( ) 3.老师交待的任务,我们要尽.善尽.美地做好。( ) 4.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 ) 5.在工作中,他非常尽.职。( ) 句子模块 五、按要求写句子。 1.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模块 六、课外阅读。 关怀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等同志的带领下,击溃拦截之敌,向陕北挺进。 一天下午,部队正在赶路,一个伤员忽然倒在路旁,起不来了。贺老总知道后,立即下马跑过去看望。 “快上马吧,小鬼!”贺老总说着,就把马背上的背包等东西卸了下来,然后用手去扶那个伤员上马。那个伤员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叫他,吃力地睁开眼睛,一看是贺老总,就喃喃地推辞:“不行……不行,这是您的马……” “不,这是革命的马,谁需要,谁就可以骑。” “可是……您是首长,我……” “你是战士,你是英雄,是为革命流血流汗的英雄啊!” “贺老总,我……可以走。”伤员说着就挣扎着要起身。 “别说了,我命令你上马!”贺老总立刻招呼警卫员把伤员扶上马背,自己则扛着背包,大步走到队伍中间。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地点是在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菩萨兵》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菩萨兵》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4题;共101分) 1. (6分)读拼音,写汉字。 chéng xùkòng zhìyī lài gǎi shàn huàn h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原子________ 2. (1分)“口”加两笔变成________。 3. (5分)缩句 ①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②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 4. (5分)抄写词语 武艺仙鹤拜师 5. (8分)这两个杯子长得真像,快来帮忙区分一下。 扰________ 撼________ 限________ 诊________ 犹________ 憾________ 很________ 疹________ 6. (3分)写出反义词 晃荡—________ 沉甸甸—________ 聪明—________ 7. (5分)按拼音写汉字

zàng tútà ________胞糊________糟________ gēng bō ________地________种 8. (4分)多音字组词 挨āi________ái________ 藏cáng________zàng________ 9.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rè huǒ cháo tiān jìn xīn jìn lìgān gān jìng jì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分)写出近义词 糊涂—________ 糟蹋—________ 带领—________ 11. (2分)写出反义词 糟蹋—________ 平平展展—________ 12. (6分)形近字组词 译________ 糊________ 涂________ 泽________ 湖________ 途________ 13. (4分)选词填空 节气气节 ①种田必须注意________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 ②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他重________,曾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感激感动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课 菩萨兵

《菩萨兵》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鱼水深情。 [设计理念] 《菩萨兵》这篇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学生在理解上是有一定困难的。特别是文中的一些句子,含义比较深刻,除了字面的意思之外,还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例如“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课前,我让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资料,如:红军为什么长征?长征路上有哪些困难?朱德是个什么样的人?西藏气温特点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交流预习收获,其中包括字词句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查阅的有关资料,为理解课文奠定一定的基础。再通过朗读、想象等理解课文内容,并让学生学习反问句、叠词、省略号等语言表达形式,使整个课堂体现省时高效的良好效果。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预习收获: 离上课还有十分钟的时间,根据我们共同提出的预习提示,互相交流

一下预习收获。 一、导语: 1、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齐读课题。 2、理解菩萨;菩萨兵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这节课一起走进 课文去感受一下。 二、检查预习: 1、打开书43页,同位互相读课后第3题地词语 2、屏幕:菩萨糟蹋糊涂 这几个词从发音上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课文中藏着两个多音字,在预习时发现了吗?(藏、挨) 学习书写生字“藏”:师范写→生描红→生练写。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 4、小结 三、精讲感悟: 1、同学们,课题是《菩萨兵》,快速找一找,这个题目出自文中哪 句话? 2、屏幕:“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这是藏民说的一句话。为什么把司令和兵比作自己最信仰的菩萨呢? 3、请大家默读课文2-8段,划出有关句子,在旁边写下体会。 4、学生交流: A、屏幕:“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7课菩萨兵苏教版

第七课《菩萨兵》练习 一、我能写词语。 hútu bào yuàn bō zhǒnɡzànɡ mín xiàn duàn tónɡ bāo ( ) ( ) ( ) ( ) ( ) ( ) 二、我会组词。 胞()糊()译()涂() 泡()湖()择()途() 三、在括号内填写合适的词语。 例: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土地整治得() 钢笔字写得() 桌椅摆放得() 四、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菩(pú pó)萨怨(yuān yuàn)不得糟(zāo zhāo)蹋 饶(ráo láo)恕挨(āi ái)饿结(jié jiē)果子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所有的;C全部用出;D达到极端;E用力完成。 1.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2.他的事迹在厂里尽人皆知。() 3.老师交待的任务,我们要尽善尽美地做好。() 4.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 5.在工作中,他非常尽职。() 六、按要求改句子。 1.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改为陈述句) 。 2.我们要尽心尽力地把种播好。(用划横线的词语写句子) 。 3.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改成“把”字句) 。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 1.“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 () A、我们在藏民居住地播种,要让种子长成庄稼,有好收成。 B、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2.下面的句子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 A、无可奈何的语气 B、关切的语气 C、发自内容的赞美 (1)“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2)“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啊!”()(3)“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八、阅读 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 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看到红军把院子打 扫得干干净净、把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时候,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朱总司令的办法是。 (2)朱德同志说这段话的时候,心里一定非常________,他一方面担心藏胞__________,另一方面担心春耕。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德同志。 (3)“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说朱德和他所领导的红军队伍。

菩萨兵

《菩萨兵》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热火朝天”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扣题质疑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7课——(齐读课题:菩萨兵) 2、课文中的生字都会写了吗? 听写词语,互评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菩萨兵指的是----(板书:朱德、红军)对藏族人来说,菩萨是他们最尊敬和崇拜的,一支部队被称为菩萨兵那可是无尚的光荣,那么,藏族同胞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呢?(板书:?)想知道答案吗?有什么方法?(读课文) 二、品读语言,感悟深情 1、这篇课文以人物的语言为主,所谓“言为心声”,从人物的语言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想法。朱德总司令作为红军的领导,在文中说了三段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味这三段话,感受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菩萨般的心。 出示活动一:品读语言,感悟深情 1、)快速读课文,画出朱德总司令说的三段话; 2、)默读朱总司令所说的话,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朱总司令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并作上标记; 3、)四人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交流第一段话,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⑴“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这是个反问句,换个说法怎么说? 藏胞在山里会受不了什么呢? (朱总司令急藏胞们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恶劣,担心藏胞受不了;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 ⑵一想到这些,朱总司令真是急坏了,哪里可以看出? 抓住“这么多天了”“还在”“赶紧”好,你来读一读 ⑶指名读,评价: A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B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谁再来读对比:反动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交流第二段话,出示:“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我们来读读这段话,看看能够体会到什么?指名读。 ⑴“这也怨不得他们?” 怨不得他们什么?(出示翻译的话)指名读。 藏族人说话很有特色,他们总喜欢用自然事物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你觉得“乌云”指什么?(反动军队)藏胞为什么把反动军队看作“乌云”呢?(出示: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早就—谁也不敢、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害怕 了不起,能联系上下文。你在电视上看到过反动军队是怎样的? 学生说(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7菩萨兵第一课时

7 菩萨兵 主备教师:刘应超 教材简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动朱德翻译糊涂 不饶人哪怨不得春耕挨饿播种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三下7《菩萨兵》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 7.菩萨兵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会10个生字,理解“糟蹋”“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红军播下的种子”等词句。 2.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尽心尽力”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理解、感悟朱德总司令的三段话,从而体会朱德总司令对藏胞的一片深情。 2.从“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藏民同胞对红军的无比感激与热情赞颂。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让学生从而体会朱德总司令对藏胞的一片深情与藏民同胞对红军的无比感激与热情赞颂。 3.借助词语“一天”“第二天”“几天以后”,是学生明白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培养学生掌握写作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3.国民党欺负老百姓的视频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课题 1.齐读课题。(理解菩萨) “菩萨兵”是多么高尚的评价呀!让我们带着称赞、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 (生反复朗读体会藏胞对于红军的无比感激与热情赞颂) 2.从这个题目中你有什么疑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强调学生对于“藏”“耕”的写法。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规范的生字。 2.检查词语的识读和应用。 出示词语: 藏.民春耕糊涂怨不得热火朝.天尽.心尽.力 糟蹋挨.饿露.面不饶人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1)采用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教师相机纠正学生的读音。 (2)这些加点字都有哪些共同点?(多音字) 重点强调:“挨ái饿”“藏zànɡ民” (3)从这些词语你都了解了哪些?用一句连贯、通顺的话说一说。 3.检查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2)重点指导朱总司令说的三句话,进一步体会人物语气。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渡: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边读边纠正字音,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提取关键词急坏了突出朱德总司令的“急”) (2)指名读第二至五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边读边纠正字音,你能从这段话中选取词语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吗?抓住朱总司令的两句话进行具体指导)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菩萨兵》 教学设计

第七课《菩萨兵》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动朱德翻译糊涂 不饶人哪怨不得春耕挨饿播种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三年级语文第7课

三年级语文第7课《菩萨兵》 ————大集备教案 主备教师:任慧丽执教教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课文、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标出自然段顺序号。)出示: 菩萨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动朱德翻译糊涂 不饶人怨不得春耕挨饿播种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深化情感 .刚才,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其中“藏”这个字特别难写,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谁来交流一下?联系课文,由“藏”字你能想到哪些词语?“藏民”就是藏族的人民,为

什么还会称藏民为“藏胞”呢?课文中谁把藏民称为“藏胞”?藏胞又把朱总司令带领的红军称为——(生再齐读课题)《菩萨兵》。藏胞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出示第9自然段,生齐读) (一)合作探究 1.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朱德司令和红军是菩萨兵的词语和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用心体会,可以写下批注。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点拨。 (二)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1.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语句,点拨引导: 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⑴“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把原句换成“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会受不了的”,表达效果一样吗?为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从朱总司令的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⑶你能通过朗读来表达朱德司令对藏胞的担心和关爱吗?(指名读,齐读) 出示:“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⑴谁来读这句话,你从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想想朱德司令担心什么? ⑶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学生回答后指名朗读。 ⑷这么好的司令,为什么藏胞一见就跑呢?谁能联系上文来说说。 ⑸教师过渡:怪不得翻译回来对朱德同志说——师引读第4自然段。(出示第4自然段)谁再来读读翻译对朱总司令说的话?(指名读) ①如果你是藏胞,你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跑吗? ②你们能结合自己看过的电影电视设想一下,藏胞都吃了反动军队哪些苦头? ③同学们,这里的“乌云”是指谁呀?为什么说是乌云遮住了他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菩萨兵_苏教版

第七课菩萨兵 教案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教学目标】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

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1.知识与技能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学会认读4个生字,能够书写10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难点】 体会藏胞对朱德总司令、红军战士的感激之情。

(三年级语文教案)7、菩萨兵教材分析

7、菩萨兵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教案 首先本课的课题很值得关注,首先它是重点,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次它是难点,菩萨兵”一词平日少见,也许师生均是第一次接触。读懂课文,应从读懂课题开始,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教学时我打算直接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预习,你知道菩萨”一词的意思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菩萨”的初步认识。教师再相机点拨: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了解了这些后,请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相信一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和思考,会得出像菩萨那样的兵”或具有菩萨心肠的兵”,那么菩萨兵”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此时引导学生读课题,就容易读出称赞、崇敬之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学生理解了课题后,老师再由两个简单问题谁是菩萨兵?”是谁把红军战士称作菩萨兵?”过渡到课文的学习,那就是为什么藏族同胞把红军战士称为菩萨兵?” 在课文的学习中,有几个句子需要很好的把握:一是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可引导学生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这个句子,了解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是藏民躲藏起来”的原因。这里涉及到一个相关知识的问题,即学生对吃尽反动军队的苦头”有多少了解,如果引导想像,他们能想象出那种情景吗?我想引导

学生回忆二年级下册《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当时在讲到敌人去一条山沟扫荡”时,我和学生已经通过资料交流了解了三光政策”相信他们此时能引起某些知识、情感上的共鸣。当然,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请教长辈,在这个时候进行交流,效果会更好。 二是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我想提出朱总司令急什么?”这个问题来 引导学生自学第2至5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通过交流汇报自学所得的形式,略讲这一部分内容。 三是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讲话。想一想:为什么要开春耕动员会?因为部队是保家卫国的,主要任务是打仗,长期与反动军队作战,已经使他们精疲力尽,所以才需要到此地休整一段时间”但是现在,为了让藏胞来年不挨饿,艰苦作战的红军战士又要放下枪杆,拿起锄头,耕田种地。这段话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要从朱总司令的话中体会到军民一家的思想,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朱总司令意味深长的话说明了身为司令的他想的不仅仅是眼前藏胞的利益,而且还考虑到了红军战士的光辉形象,以及今后军民团结的重要意义。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学生不大容易理解。教学时可让学生边读边想:红军播下的仅仅是地里的种子吗?藏胞看到红军战士这样为他们着想,心里会怎么想?我想先让学生通过自读,谈谈他们的感悟,老师再适时点拨:正是由于红军帮助藏胞春耕这件事改变了藏民对红军战士的看法,使他们亲近红军战士,与红军战士团结一心,亲如一家。这不也是红军战士播下的种子结出的果实吗?

7、菩萨兵

7、菩萨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板书:菩萨) 学生交流。(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2、说说对兵的理解。(板书:兵) 3、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要求: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 出示: 藏民地区一段同胞朱德翻译糊涂春耕播下动员感激平平展展尽心尽力多音字:挨藏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三、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

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3、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过渡:藏民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用“——”划出来,读一读。 (1)个体学习。 (2)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集体交流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1)交流,你从什么地方可以感受到朱德总司令的菩萨心肠? (朱总司令急: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恶劣,担心藏胞受不了) 抓住“这么”、“还在”、“怎么……呢”体会朱总司令的着急和担心。 从“得想……呀”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 (2)指导朗读。 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怨不得”: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深深的体谅。 (朱总司令急: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 (2)朗读体会朱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指名交流体会,理解“尽心尽力“,并练习造句。 (2)引导理解含义: 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3)指导朗读。 △抓住“热火朝天”体会士兵的爱民之心。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菩萨兵》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菩萨兵》同步练习(I )卷 姓名: 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共24题;共99分) 1. (3分)读俗语,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 例: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巴掌拍不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水不忘挖井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屋漏偏逢连夜雨。 2. (3分)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 木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网络丰富多彩,怎能不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呢?②难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吗? 4. (5分)抄写词语。 深渊凝视履行 5. (4分)选字填空。 蔽避

6. (6分)写出带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几个日本人闻听此言,恼羞成怒。_____________ ②今天的晚报登了一条重要新闻。____________ ③走进公园,人们就闻到阵阵花香。_____________ ④父亲的两巴掌不由分说地抽在我的脸上。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来了,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棉衣服下水后就容易抽。 7. (5分)按拼音写汉字 z a ng _________ 胞 g e ng _________ 地 8. (4分)多音字组词 挨a i _______ a i _____________ 藏c a ng _______ z a ng ____________ 9.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r e hu o ch a o ti an g a n g a n j 1 ng j 1 ng 10. (3分)写出近义词 糊涂一__________ 糟蹋一__________________ 带领一__________ 11. (2分)写出反义词 糟蹋一__________ 平平展展 12. (6分)形近字组词

7、菩萨兵 教案

7、菩萨兵教案 7. Bodhisattva soldier teaching plan

7、菩萨兵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接触这个标题就让人产生一种新奇感,我们听说过步兵、炮兵,还没有听说过菩萨兵的。菩萨在佛教中本来是指达到自觉(自身得到解脱)、觉他(使众生得到解脱)两项佛教修行果位者,人们一般也称所崇拜的庙宇里的佛像为菩萨,菩萨给人的感觉是慈祥的,关心和帮助他人的。难道这篇课文写的就是这样一支神兵吗?这给人留下一个悬念。 【结构分析】 本文记叙了朱德总司令领导的工农红军到达藏民居住的地区以后,在藏族同胞对他们有误解的情况下,为了争取藏族同胞,朱德总司令带领大家为藏族同胞进行春耕,从而赢得了藏族同胞的理解和信任,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关心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亲人的崇高宗旨。 全文九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五自然段),藏胞躲红军,红军找藏胞。红军来到藏民居住的地区,准备休整一下,没想到藏族同胞却

“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朱德总司令派人到山里去找, 结果藏族同胞一见红军就跑,有人埋怨藏族同胞,而朱德总司令 却说“这也怨不得他们”。课文的这一部分交代了由于藏族同胞 对红军的不理解而产生矛盾冲突,而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关键在 红军。 第二部分(第六~九自然段),红军帮助藏胞,藏胞感激红军。朱德总司令知道,光用语言是不能够让藏族同胞消除误解的,要让藏族同胞真正认识到工农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就必须拿出 行动来。于是,朱德总司令发动大家并且自己带头为藏族同胞进 行春耕。藏族同胞看到了红军的所作所为,终于认识到红军不是 坏人而是好人,不是一般的好人,是和他们心目中菩萨一样的最好、最亲的人。综观全文,写藏族同胞的变化是遵循着这 样的线索,即从躲红军到悄悄地回来见红军、感激红军;写红军 对藏族同胞的争取展示出这样的过程,即从寻找(口头上的说服)到春耕(行动上的证明)。这样的结构方式便于充分显示子弟兵 与人民之间亲如一家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藏、区、段、胞、译、糊、涂、怨、耕、播”,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学会多音字“挨”。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热火朝天、尽心尽力”,会用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菩萨兵》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菩萨兵》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zàng tú tà ________胞 糊________ 糟________ gēng bō ________地 ________种 2.多音字组词 挨āi________ ái________ 藏cáng________ zàng________ 3.我是拼音小能手

rè huǒ cháo tiān jìn xīn jìn lì gān gān jìng jì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写出近义词 糊涂—________ 糟蹋—________ 带领—________ 5.写出反义词 糟蹋—________ 平平展展—_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译________ 糊________ 涂________ 泽________ 湖________ 途________ 7.选词填空 节气气节 ①种田必须注意________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 ②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他重________,曾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感激感动 ③人们被援藏干部孔繁森的事迹________了。 ④受人们帮助,应生________之心,毫无感觉是不对的。 8.给划线的字注音 “不能让藏________胞来年挨________饿,我们要像种________自己的地一样,尽________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拨下的种________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9.选择合适的解释,填上序号 疾:A、痛恨;B、急速,猛烈; C、疾病;D、痛苦 ①打预防针可以预防疾病。________ ②他疾恶如仇,处处为老百姓的安危着想。________ ③一阵疾风吹来,树林发出“沙沙”的声音。________ ④共产党非常关心群众的疾苦。________ 10.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菩(pú pó )________萨怨(yuān yuàn)________不得糟(zāo zhāo)________蹋 饶(ráo láo)________恕挨(āi ái)________饿结(jié jiē)________果子 11.给划线的字注音 藏民________ 春耕 ________ 感激 ________ 同胞 ________ 糊涂 ________ 播种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