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
52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临床护理论文

52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2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资料,总结其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52例患者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患者均成功撤机,机械通气使用时间为2d至33d,平均11.5d,患者并发症发生4例,均为一过性po2下降,采用相应处理后均迅速好转,43例好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2.7%(43/52)。
结论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为一个综合护理措施,需要护士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做好消毒隔离,加强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关键词】肺结核;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我院在2008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2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现将相关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08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2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保存完整。
其中,男性36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76岁,平均68.5岁。
肺结核类型:初治肺结核10例,复治肺结核18例,痰菌阳性17例,痰菌阴性24例,浸润性34例,血行播散2例。
合并症:感染性休克2例,肺部感染33例,结核性肺源性心脏病15例,合并糖尿病2例,肺性脑病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
患者肺部病变范围:3个至4个肺叶,同时肺组织的破坏程度均比较严重,而且患者因为程度不同的肺部感染而诱发呼吸衰竭。
所有患者均对症进行抗炎治疗、抗结核治疗,与此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1.2机械通气治疗第一,建立人工气道。
患者行诱导麻醉,而后利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
第二,机械通气。
采用pcv(压力控制)模式,脱机之前采用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潮气量调节为10ml/kg,呼吸频率设定在10次/min至20次/min的范围之内,吸气时间为0.8s至2.0s,平台压限制<30cmh2o。
呼吸衰竭的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邹侨霞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缺氧)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 <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 6.65kPa(50mmHg),即为呼吸二、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轻者仅感呼吸费力,重者呼吸窘迫,呼吸浅快,节律异常。
2、发绀:如口唇、指甲等处出现。
发绀与缺氧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
贫血时,不出现发绀,而红细胞明显增多时轻度缺氧也可出现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呼衰可迅速出现精神紊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
慢性呼衰随着PaO2升高,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症状。
兴奋症状包括烦躁不安、昼夜颠倒甚至谵妄。
CO2潴留加重时导致肺性脑病,出现抑制症状,表现为表情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嗜睡甚至昏迷等。
4、循环系统表现:多数病人出现心动过速,严重缺氧和酸中毒时,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CO2潴留者出现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血压升高;慢性呼衰并发肺心病时可出现体循环淤血等右心衰竭表现。
因脑血管扩张,病人常有搏动性头痛。
5、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严重呼衰时可损害肝、肾功能,并发肺心病时出现尿量减少。
部分病人可引起应激性溃疡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动脉血气分析 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pH值可正常或降低。
2.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胸部CT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
3.其他检查肺功能的检测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四、【治疗要点】中枢抑制为主所致的呼衰,不宜用于以换气功能障碍为主所致的呼衰。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观察

2 0 1 4 年1 月第 1 2卷 第 3 期
表3 两组患者 出现 呼吸 衰 竭的概 率 比较评 估 ( - + - S ,例 )
・
临床护理 ・ 2 2 9
注: 尸 l < 0 . 0 5 ,与护理 前比 较 ; P < 0 . 0 5 ,与对照 组 比较
表2 两组 的治 疗依从 性 比较 ( ±S )
肺结 核合并呼 吸衰竭是一 种非常严重 的疾病 ,如 果没有 采取有效 的措 施 可能导 致 患者 窒息 死亡 ,对 患者 的身 体健康 和生 活质 量造 成 了严 重的 影响 】 。在肺 结核合 并呼吸衰竭 患者 的治疗过程 中 ,一般 都
[ 5 ] 孙西芳. 优质护理干预在B i P AP 呼吸机治疗 呼吸衰竭 中的作用
【 J ] . 中 国美 容 医学 , 2 0 1 2 , 2 1 ( 1 6 ) : 6 2 — 6 3 .
肺结核合并 呼吸衰竭 患者机械通 气治疗的所 ,新疆 喀什 8 4 4 0 0 0 )
【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 患者机械通 气治疗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 院2 0 1 0年 1 2月至 2 0 1 2 年 1 2月间收治的
8 O 名 实施 机械 通 气治疗 的肺结核 合 并呼吸 衰竭 患者作 为研 究对 象, 采 用回顾 性的 方 式分析 患者 的 临床资 料 , 统 计护理 效 果 , 总 结护理 方 法 。 结 果 肺结 核合 并呼 吸 衰竭 患者 经过 积极 的护 理后取 得 良好 的 效果 ,患者 的病情得 到 良好 的恢 复 ,并 发症 发生率 也 大大降低 。结 论 肺结 核
参考文献
[ 1 ] 梁凤 仪 . 护 理 干 预对 C O P D合并 呼 吸衰 竭 患者 无 创 通气 治 疗 的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留意患者在使用药物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症状,及 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记录用药情况
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时间等, 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
05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01
02
03
04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减少病菌滋生。
口腔护理
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减 少口腔细菌滋生,预防吸入性
肺炎。
呼吸道护理
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 畅,避免痰液淤积。
避免交叉感染
对患者进行隔离护理,减少交 叉感染的风险。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护理
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输液,以免 加重心脏负担。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 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
合理使用药物
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等药物 ,以改善心脏功能。
休息与活动
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安排休息与 活动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 制定Hale Waihona Puke 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摄入。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
疏导。
安全防护
加强患者的安全防护措 施,预防意外事件的发
吸氧护理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患者适当浓 度的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饱和
度。
保持呼吸道湿润
定期给予患者雾化吸入,以保持 呼吸道湿润,利于痰液排出。
合理饮食与营养支持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
如鱼、肉、蛋、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营养。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

卫生与健康幸福生活指南 2019年第26期213幸福生活指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许冬梅成都武侯军盛癫痫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呼吸衰竭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肺通气以及换气功能的障碍,使得肺部不能及时进行通气、换气处理,使患者缺氧造成二氧化碳的潴留,从而使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造成紊乱,不能正常行使功能。
呼吸衰竭的病因。
呼吸道病变:支气管痉挛、气道被异物阻塞、支气管炎症等导致气管换气不足,身体需氧分配不均匀,出现二氧化碳的潴留等;肺组织病变:肺气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肺结核等疾病可造成肺容量、肺有效弥散面积变小、肺通气量降低等,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肺血管疾病:肺血管阻塞、梗死等可致静脉血液进入肺静脉,造成缺氧;胸廓病变:胸部的手术创伤、外伤、内部积液等严重影响胸廓扩张等导致呼、吸气量的不足,从而导致缺氧;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脑外伤、脑炎、药物中毒等情况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了呼吸中枢,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等抑制传到功能,进而造成通气不足。
呼吸衰竭的表现。
主要症状就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急等状态。
部分患者可出现水肿、意识障碍等。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一般较低,当得知自己患病时多少都会在情绪上产生不安以及焦虑。
再加上后期对疾病的一系列治疗,患者也会知道疾病治疗的难易程度,像呼吸衰竭这样的病症治疗较难就容易使一些患者产生厌世的想法,特别对与一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患者,为了避免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因此容易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导致患者的内行很沮丧、无奈。
为此医护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患者的心理想法,通过换位思考等帮助患者疏导期不良的想法,积极帮助患者介绍治疗的重要性,多关心患者,多照顾患者,让患者能够有一个积极治疗的心态,避免出现不良心态。
(2)密切观察病情:在患者修养的过程中要严密监视患者的病情状态,首先需要密切观察的就是患者的呼吸状态,这是由于患者的呼吸形态往往就是发生呼吸衰竭的先兆。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呼衰。
诊断的依据:以动脉血气分析★为根据:当动脉血氧分压(PaO 2)<60mmHg 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50mmHg 即为呼吸衰竭。
核心:缺氧★★★Ⅰ型呼衰:单纯PaO 2<60mmHgⅡ型呼衰:PaO 2<60mmHg 并伴有PaCO 2>50mmHg 一换二通(一)病因1.气道阻塞性病变气管-支气管的炎症、痉挛、肿瘤、异物、纤维化瘢痕,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哮喘等。
2.肺组织病变各种累及肺泡和(或)肺间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矽肺等。
3.肺血管疾病肺栓塞、肺血管炎等。
4.胸廓与胸膜病变胸部外伤造成连枷胸、严重的自发性或外伤性气胸等,严重的脊柱畸形、大量胸腔积液或伴有胸膜肥厚与粘连、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可随着病情的发展引起呼吸衰竭。
5.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脑炎以及镇静催眠剂中毒,可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
脊髓颈段或高位胸段损伤(肿瘤或外伤)、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破伤风以及严重的钾代谢紊乱,均可累及呼吸肌功能,造成呼吸肌无力、疲劳、麻痹,导致呼吸动力下降而引起肺通气不足。
(二)分类1.按照动脉血气分类(1)Ⅰ型呼衰:仅有PaO 2下降,PaO 2<60mmHg,PaCO 2降低或正常。
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
单纯缺氧(2)Ⅱ型呼衰:PaCO 2升高,同时有PaO 2下降。
动脉血气分析为PaO 2<60mmHg 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50mmHg。
是因为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如COPD★。
2.按发病急缓分类(1)急性呼衰(2)慢性呼衰一、急性呼吸衰竭急、重(一)病因1.呼吸系统疾病如严重呼吸系统感染、急性呼吸道阻塞性病变、重度或危重哮喘、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水肿、肺血管疾病、胸廓外伤或手术损伤、自发性气胸和急剧增加的胸腔积液,导致肺通气或(和)换气障碍。
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评价32

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其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120重症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患者全方位的临床护理服务,对比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及病情变化。
结果:患者干预后血氧饱和度、PaCO2、PaO2均优于干预前(P<0.05)。
结论:护理干预能够促进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气指标的改善,缓解患者病情。
关键词:重症肺结核;呼吸衰竭;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sever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withrespiratory failure of nursing measures and nursing effect. Methods: choose between April 2015 and April 2016 in our hospital, 120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to give patients a full range of clinical nursing services, compared to patients receiving 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indicators and condition changes.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PaCO2, PaO2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before intervention (P <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uberculosis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blood gas index, alleviate patients.【 key words 】 severe tuberculosis; Respiratory failur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evaluation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属于一种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无法实现顺利的气体交换,诱发二氧化碳储留问题,或者造成严重缺氧现象,继而产生各种生理功能紊乱及其他临床症状[1]。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简称呼衰。
诊断的依据常以动脉血气分析为根据,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情况下,当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一)分类1.按照动脉血气分类(1)I型呼衰:仅有PaO2 下降,<60mmHg,PaCO2 降低或正常。
(2)II型呼衰:PaCO2 升高,同时有PaO2 下降。
动脉血气分析为PaO2 <60mmHg和(或)动脉血PaCO2 >50mmHg。
2.按发病急缓分类可分为急性呼衰和慢性呼衰。
一、急性呼吸衰竭(一)病因1.呼吸系统疾病如严重呼吸系统感染、急性呼吸道阻塞性病变、重度或危重哮喘等。
2.急性颅内感染、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梗死)等。
3.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等。
(二)临床表现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低氧血症所致的呼吸困难和多脏器功能障碍。
1.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
2.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
可在血流量较大的口唇、指甲、舌头等处出现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
4.循环系统多数患者有心动过速。
5.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严重呼吸衰竭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
(三)辅助检查1.动脉血气分析单纯PaO2 <60mmHg为I型呼吸衰竭;若伴有PaCo2 >50mmHg,则为II型呼吸衰竭。
2.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有助于判断原发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3.胸部影像血检查包括普通X线胸片、胸部CT等。
(四)治疗原则对重症患者常需进入ICU病房。
特别要注意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通畅的方法主要有:①若患者昏迷,应使其处于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颚并将口打开;②清除气道内分泌及异物;③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4-08-25T16:45:43.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7期供稿作者:张桂杰
[导读] 呼吸衰竭是由于肺脏本身痛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张桂杰
(辽宁省沈阳市胸科医院 110044)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7-0129-01 概述:
呼吸衰竭是由于肺脏本身痛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机体缺氧(PaO2<8kPa),伴有或不伴有CO2潴留(PaCO2>6.67kPa)所致的生理和代谢功能紊乱的临床征候群。
临床上常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重症肺结核是引起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极为复杂,症状重,变化快,护理工作难度较大。
在本科室年初到现在共收治肺结核合并呼衰的患者共40例,占总患者的2%,平均住院时间2-3个月,其中死亡9例,占各种死亡原因的40%。
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进展凶险,痛死率高,是临床面临的现实问题,应引起护理工作人员的重视。
通过积极而有效的治疗护理,随时掌握病情,预防恶化使疾病发展控制在最低水平。
(一)肺泡通气不足是造成低氧血症和CO2潴溜的主要原因。
肺结核引起肺泡通气不足与以下机制有关:(1)呼吸肌负担增加:肺结核所致的肺纤维化、肺叶切除和肺不张、胸膜增厚、胸廓改形术和大量胸腔积液使肺的顺应性下降,弹性阻力增加;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肺气肿,以及肺结核与COPD并存又使气道阻力明显升高,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增加则使呼吸肌负担增加。
(2)呼吸肌疲劳:呼吸肌疲劳一是由于呼吸肌负担增加,二是结核病患者长期营养不良使呼吸肌营养供给不足所致。
此外,临床一些治疗措施也可增加呼吸肌负担,减弱其收缩力而诱发呼吸肌疲劳[1] 。
(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泡通气与肺毛细血管的血流灌注必须协调匹配,才能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
正常时肺泡通气量(V)为4L/min,肺血流量(Q)为5L/min,V/Q比率为0.8,此时气体交换处于最佳状态。
立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上肺区V/Q略大于0.8,而下肺区V/Q略小于0.8[2]。
(三)肺内分流
正常时心肺总分流量仅占心输出量的5%。
重症肺结核、肺不张,以及重症肺结核并发ARDS均可导致肺内分流量增加,未经氧合的静脉血与动脉血掺杂而引起低氧血症。
(四)弥散障碍
肺结核所致弥散功能障碍见于以下情况:(1)严重肺气肿和/或肺不张肿等病变使弥散面积减少,毛细血管床毁损使血流速度增快,导致弥散量减低。
(2)慢性纤维空洞性病变使肺泡毛细血管显著增厚机化,导致氧通过呼吸膜弥散的时间显著大于红细胞通过肺毛细血管的时间,从而影响弥散功能。
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是最早的症状,呼吸频率增快,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呼气延长和呼气费力。
严重时亦可出现呼吸节律异常及呼吸减慢和停止。
2.紫绀:
是缺氧的典型表现。
3.精神神经症状:
轻度缺氧和CO2潴溜可表现为精神不集中、头痛,兴奋或嗜睡、烦燥和定向力障碍,严重时则可出现躁动、扑翼样颤动,抽搐和昏迷。
4.循环系统症状
缺氧早期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严重时期则心率减慢、心律失常和血压下降。
5.其他系统的症状
严重呼吸衰竭可致胃肠道粘膜充血,糜烂及出血,肝谷丙转氨酶(ALT)升高,黄疸,以及少尿无尿等[3] 。
治疗要点:呼吸衰竭处理的原则是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条件下迅速纠正缺氧,CO2潴留,酸碱失衡和代谢紊乱,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预防和治疗原发病。
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去半卧位,昏迷着给予平卧位,头偏一侧避免呼吸道阻塞。
2维持呼吸道通畅是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前提。
1)清醒患者鼓励其咳嗽咳痰 2)经常变换体位,利于痰液排出对昏迷患者在翻身时应先吸净口腔分泌物,以免体位转动时痰液流动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一般1-2小时翻身一次。
每次翻身时由下到上,顺序轻轻拍打患者胸背部,利于排痰。
3)痰液粘稠时可行雾化吸入。
4)对于一些极度虚弱和昏迷的患者可利用电动吸痰器,但注意吸痰时间<15S,吸痰前后适当调高吸氧浓度,以免引起缺氧。
3 合理使用氧气:由于小气道堵塞,气体交换受损,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CO2潴留,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刺激不敏感,而低氧血症是刺激呼吸中枢的一个因素。
4 饮食护理:肺结核合并呼衰的患者病情长,长期消耗,病人食欲差,体质弱,应鼓励患者多进食,少量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合并心衰是限制盐和液体的摄入,咯血是给予温凉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昏迷者可给予鼻饲。
5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心率、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有无发绀,球结膜水肿的变化,昏迷患者应注意瞳孔和尿量的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里。
6 预防并发症:由于呼衰的患者长期卧床,体质差,有的患者伴有水肿,甚至不能自主翻身,极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会加重病情,会增加治疗难度。
7 心理护理肺结核合并呼衰的患者因为治疗难度大,病情迁延不愈,愈后差,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患者焦虑,烦
躁,甚至不配合治疗。
8 健康教育 1)疾病指导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生,使病人了解疾病的预防保健及治疗。
2)教会病人有效的呼吸咳嗽,延缓病情恶化。
3)合理用药,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4)根据病情合理的活动,避免劳累、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5)合理膳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参考文献
[1]何全赢,丁东杰.呼吸衰竭.见施毅,宋勇主编.现代呼吸系统急诊医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87~292.
[2]崔德健.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氧气治疗.见黄念秋,吴善主编.现代老年呼吸病学.第一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74~382.
[3]文仲光,崔德健.慢性呼吸衰竭临床研究的几个新观点.中国急救医学1991;11(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