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感染
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

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
肺结核(Tuberculosis,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虽然肺结核
没有直接导致肺部细菌感染,但肺结核患者通常有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的可能。
这是因为结
核分枝杆菌感染会引发炎症反应,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导致PCT升高。
PCT测定可作为辅
助诊断肺结核的一种方法。
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
细菌感染会加重病情,并给治疗带
来一定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降钙素原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降钙素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与传统的炎症指标相比,降
钙素原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通过检测PCT水平,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细菌感染,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降钙素原检测还可以监测疗效和预测预后。
一般情况下,细菌感染治疗后,PCT水平
会迅速下降。
通过监测PCT水平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PCT水平的高低还与患者的
预后相关。
研究表明,PCT水平较高的肺结核患者可能存在病情严重和预后不良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降钙素原检测虽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并不能代替其他检测方法。
综合多种检测指标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方案。
降钙素原检测对于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价值。
它可以辅助判断细
菌感染的存在,并监测疗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需要注意的是,降钙素原检测只是辅助诊
断方法,还需要结合其他的临床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肺结核合并院内感染120例临床分析

1 方法 . 2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 2肺 结核 患者对 疾病知识认知来源状况( . 例 %J
1 .调查 方 法 : 用 自行 设 计 的问卷 调 查表 , 2个部 分 组成 , .1 2 采 由 第 部 分为肺 结核 病患 者对 疾病 知 识 认知 状 况 , 内容 为肺 结 核 的传 染源 、 途径 、 传染 临床 表现 、 治 疗 的认 识 、 对 饮食 与 休息 原则 、 理 心 调 节方法 、 院后 的注 意事 项 8 方 面 , 出 个 每项 内容 采用 3 评 分 : 级 1 表示 了解 , 表示 部分 了解 , 表 示 不 了解 。 二 部分 为肺 结核 病 2 3 第 患 者对 疾 病 知识 认 知 来 源 , 括 : 包 医务 人 员 、 亲朋 好 友 、 书籍 、 板 报 、 体 。调查前 讲解 每 项 内容 的含 义及 填 表方 法 , 媒 由患者 填 写 , 文盲 由护 士按 其所 述代 其 填写 。发放 问 卷 20份 , 0 回收有 效 问卷 治疗 ( 简称化 疗 )不 规则 化疗 是 导致 治 疗失 败及 产生 耐药 结核 的 , 20 , 0 份 有效 回收 率 10 0 %。 重要原因, 由于 抗 结核 药 物 的 用药 时 间较 长 , 注 意让 患者 了 解 要 1. .2统计 学方 法 : 得数 据采 用 统计 学描 述 。 2 所 药 物 的不 良反应 并指 导 用药 ; 们 还应 宣传 结 核病 的传播 及预 防 我 2 结 果 知识 , 菌患 者 可 将结 核 病 传 染给 密切 接 触 者 , 制传 染 源是 预 排 控 21 .肺结 核患 者对疾 病 知识 认知 状况 见 表 1 。 防传 染 的最 主要 措 施 ; 由于 结 核病 是 一 种慢 性 消耗 性疾 病 , 们 我 表 1肺 结核患者对疾病知 识认知状况( 。 例 %) 应 向患 者进 行饮 食及 休 息 的指 导 ;因肺 结 核化 疗 时间 比较长 , 出 院指 导也 非 常重 要 , 提 示 患 者按 时 服 药 、 应 注意 休 息 、 加强 营养 、 定 期复 查 , 给 于咨 询 电话 等 。 并 3 本组 调查 表 2 果显 示 :肺 结 核 患者 相关 知识 来源 主要是 医 . 2 结 务 人员 的指 导 , 明医务 人员 是 开展 肺 结核 健 康教 育最有 影响 力 说 的人 员 , 同时 , 治疗 效 果好 的患者 进 行现 身说 法 , 让 是患者 获得 相 关 知 识、 高 自我护 理 能力 的另 一 重要 途径 。我们定 期组 织患 者 提 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知识专题 讲座 , 发放健康宣传资料 , 出院后 健康教 育方 式 以 电话 回访为 主 。 3 通过 对 20 肺 结核 患 者 的调 查分 析 ,结核 病健 康教 育是 以 - 3 0例 控制结核病为 目标的专业性健康教育 , 它可以促使公众了解结核 病 的 防治知 识 有 助于 建立 良好 的医 患关 系 和病人 的遵 医行 为 , , 可提 高肺结 核 的治愈 率 , 效减 少 传染 源 , 制疫情 , 部达 到 有 控 进一 2 . 2肺结 核患者 对疾 病知 识认 知来 源状 况见 表 2 。 实施健 康教 育 的真正 目的 。 3 讨 论 31 .本组 调查 表 1 果显 示 :肺 结 核 患者 对肺 结 核 的相关 知识 普 参考 文献 结 1 1 内科 北京 人 2 6 4 7. 0 6 遍缺乏, 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护士应根据患者对肺结 『 尤黎 明. 护理 学涕 三 版. : 民卫 生 出版社 . 0 . — 6 2 1 关 中 核知识的认知程度与个体差异确定健康教育 的内容及方法。 为提 f 屠德 华. 于规 范结 核 病 知 识 知 晓 率 调 查 的 意见 . 国防痨 杂
177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

1 1 标本 来源 .
院收治肺结 核患者痰 和灌 洗液 5 4例。 0 12 培 养和鉴定 患 者人 院时按常规 方法 留取合格 痰标本 . 或行纤维 支气管 镜检查 时 收集 支 气管肺 泡 灌 洗液 , 《 国 按 全
院肺 结核患者发 生呼吸道真 菌感染率 高达 到 3 .% , 5 1 而且 患
免疫功能受到破 坏 , 引起 菌 群 失 调 , 致 二 重 感 染 , 生 呼 吸 导 发
2 1 临床 标本酵 母样真 菌 的分 离率及 标本来 源分布 在全 . 部病原 菌阳性 标 本 ( n=5 ) , 分 离 到酵 母 样 真 菌 17 4 0 中 共 7 例, 占总病原分 离率 的 3 . % ( 7/ 0 ) 其 中呼吸道 标本痰 5 1 17 5 , 4 10例( 6 0 ) 肺泡灌洗 液 7例 ( % ) 7 7 9.% , 4 。17例 深部 真菌感 染患者 中 , 17例 (6 4 ) 女 6 男 1 6 .% , O例 ( 3 6 ) 年龄范 围 0 3 .% ,
—
道继发真菌感 染大幅度增加 。 病原学分 类结 果表 明感 染 的 真菌 以 白色 假丝 酵 母 菌 为 首 , 6 .% , 占 6 1 其次分别 为近平滑假丝酵母 菌 为 1 . % , 6 4 光滑 假丝酵母菌 占 1 . % , 19 热带假 丝酵母菌 占 2 8 , . % 与马 凤莲 等 不 同 j这可能与标本来 源和鉴定方法 的不 同有关 。 药
A h i d a n h r aeta o ra 2 1 e ;6 2 nu i l dP am cui l un l 0 2F b 1 ( ) Me c a c J
17例肺 结核合并 肺部真菌 感染情况 分析 7
杨 静, 王 庆 , 东萍 王
肺结核合并肺真菌感染例分析

肺结核合并肺真菌感染例分析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可以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常见并发症之一就是肺真菌感染。
肺真菌感染是指肺部被真菌感染导致的疾病,常见的肺真菌病原体有念珠菌、曲霉菌、组织胞浆菌等。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例肺结核合并肺真菌感染的病例。
该病例为一名男性,32岁,农民。
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并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患者因症状加重而就诊于当地医院。
根据临床表现和胸部CT结果,初步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
患者经过:经过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认了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
同时,当地医生还怀疑患者可能存在肺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因此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患者右下肺段出现红斑、溃疡病变,并采集了病灶内的标本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
培养结果显示,病灶内分离出一种念珠菌属的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白色念珠菌。
在确认了患者同时合并肺结核和肺真菌感染的诊断后,患者被转诊到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根据患者体重、肾功能以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药物治疗方案被制定。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结核治疗和抗真菌治疗两个部分。
抗结核治疗部分: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患者开始接受四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包括异烟肼、链霉素、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治疗的初始阶段,患者每天口服这些药物,并配合肺结核患者常规化疗的标准方案进行治疗(通常为6个月或更长时间)。
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定期进行肺部CT检查和血液检测以监测治疗效果。
抗真菌治疗部分:在控制结核活动的同时,患者还开始了抗真菌治疗。
由于白色念珠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都有一定的耐药性,治疗选择了对白色念珠菌敏感的药物,包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
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天经静脉注射这些药物,持续治疗2周。
治疗结束后,患者继续口服伊曲康唑作为维持治疗,直到肺真菌感染症状完全消失,并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进行确认。
患者在住院期间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得到了科学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
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

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降钙素原检测是一项常规的临床检查指标,通常用于评估甲状旁腺功能和骨代谢情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降钙素原检测在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会增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难度。
通过降钙素原检测可以及早发现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2. 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炎症反应更为明显。
降钙素原的水平往往会显著升高。
通过对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早发现肺结核患者是否合并了肺部细菌感染,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案和诊断判断,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时间窗口。
3. 降钙素原检测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指导合理的抗炎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合理的免疫调节治疗可以帮助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促进疾病的康复和痊愈。
1. 降钙素原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早发现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对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抗生素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抗生素选择和使用可以有效杀灭肺部细菌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疾病的康复。
2. 通过降钙素原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监测治疗的有效性和疗效。
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抗生素治疗,通过对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可以及时评估治疗的有效性,指导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临床研究表明,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通过对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识别高危患者,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

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中性粒细胞特异性蛋白质,它在炎症和感染中都会被产生并释放出来。
降钙素原检测已经成为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在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讨论降钙素原检测在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中的价值以及其临床应用。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在临床上,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治疗和预后与诊断密切相关。
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细菌培养和痰液涂片检查,这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存在一定的误诊率。
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诊断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降钙素原检测在临床上还可以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在一些文献报道中,通过对不同疾病患者进行降钙素原检测,发现其降钙素原水平在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患者中显著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这说明降钙素原检测可以帮助区分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降钙素原检测的应用还有助于指导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依靠经验性抗生素的使用,然而由于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患者体质较差,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较低,因此易产生耐药菌株。
而降钙素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和评估感染程度,有效指导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及减少抗生素的滥用,从而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减少治疗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

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一般情况下,肺结核患者常常会出现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并伴有一系列临床症状。
由于肺结核合并感染症状多种多样,流行病学表现也各有不同,其早期治疗困难,治疗效果不佳,可能会对重症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临床治疗也极其困难,对于病人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症状的诊断与治疗都以及其疾病的预后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复合治疗是重要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
钙素原及其衍生物是细菌的重要代谢产物,它的血清水平比正常人高,因此它可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
在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诊断中,钙素原检测是一项有价值的诊断技术。
目前,在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诊断中,钙素原检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作为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确定性指标,可以精确检测出低炎症活性的早期细菌感染。
这一技术还可以定量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情况。
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在研究钙素原在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研究进展。
一项研究采用血清钙素原检测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情况。
研究发现血清钙素原数值与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存在有很好的相关性,以及影响的严重程度和时间段的关联性。
这项研究显示,血清钙素原检测能够精确诊断出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情况程度,且具有良好的价值。
另外一项研究则采用钙素原检测调查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细感染的情况,并将其结果与病原菌培养、化疗后病情变化和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血清钙素原检测的准确性更高,以及在检测出更多的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情况的优势。
另外,该研究还发现,血清钙素原检测在评价抗生素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更加精确地判断化疗前后的病情变化,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

常等,无法用肺结核解释。 ➢ 血液和分泌物查见病原体或其抗体、成分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出现肺部感染的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表现及血常规异常等,无法用肺结核解释。
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 1,16(11):1717
原因和机制
肺结核病变
呼吸系统机械 防御机制被破坏
结核分枝杆菌
变态反应
细胞和生物化学 防御机制削弱
营养不良 糖皮质激素应用
阻挡、拦截、清除 病原体的功能减弱
粘液存积和淤滞
病原体慢性定植
对病原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吞噬、 杀伤作用减弱
抗生素应用 菌群紊乱
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
基本概念
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是指肺 结核患者合并除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支杆菌以 外的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细菌、真菌、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 衣原体、军团菌)、病毒、寄生虫等。
流行病学特点
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
➢ 文献一:3924例肺结核患者,普通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6%,真菌培 养阳性率为23%。沈大勇等。肺结核患者肺部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特征分析。中国卫生检
治疗
✓厌氧菌--克林霉素、甲硝唑等 ✓非典型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 军团菌----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 ✓真菌 白色念珠菌等----氟康唑 曲霉菌、毛霉菌等----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治疗
疗程
➢一般情况: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特殊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10~14天 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真菌----14~21天 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4~28天 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10~21天 厌氧菌---->14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免疫抑制性疾病和/或治疗
晚发或MDR-HAP,VAP,HCAP最初经验性抗生素 静脉给药剂量
抗生素
抗PA头孢类 CEF CTD 碳青霉烯 IMP MEP 0.5q6h或1.0q8h 1.0q8h 1.0-2.0 q8-12h 2.0 q8h
剂量
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 GM TBM AMK 抗PA-FQS LVF CIP
• 是细菌耐药的表型,不是基因型 • 敏感性折点大多缺少完善的临床试验证据 • 仅以血清浓度进行评价,不考虑感染部位,会 造成混乱 • 各国标准不一致,有的差别很大
PK/PD参数
Time > MIC
• • • • • • • 青霉素 头孢菌素 单酰胺 碳青霉烯类 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 氟胞嘧啶 • • • • •
Peak: MIC
氨基糖甙 喹诺酮 酮内酯 两性霉素B 甲硝唑 • • • • • • • •
AUC: MIC
链阳霉素 替考拉宁 万古霉素 四环素 阿奇霉素 喹诺酮 氟康唑 恶唑烷酮
依据PK/PD抗菌药物分类
浓度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与时间有关、但抗菌 活性持续时间较长 时间依赖且PAE 或T1/2较长
• 某类(种)感染病原谱及其流行病学分布规律 • 临床病情
严重程度 免疫状态 用药限制因素(肝、肾功能)•••
• 抗生素知识 • 当地耐药情况 • 循征医学证据
经验性治疗虽属无奈,但绝对是必须的
• 临床微生物诊断技术发展滞后 • 某些部位的感染非创伤性手段难以获得 无污染诊断标本 • 临床感染本身的复杂性和某些不确定性 • 为改善预后,任何感染特别中重症感染 都必须及早抗菌治疗
疗 另换
评
述
L-AMB(3~5mg/kg*d iv), 缺少临床资料,初始 ABLB(5mg/kg*d iv), 联合治疗不常规推荐; CPF(70mg/d IV,以后50mg/d iv)增加或转换另一类型 药在具体病人补救治 MCF(100~150mg iv,?) 疗时可以考虑 PCZ(200mg qid,以后400mg bid po) ITCZ(剂量取决于剂型)
剂量
7mg/kg•d 7mg/kg•d 20mg/kg•d
750mg qd 400mg q8h 15mg/kg q12h 600mg q12h
-L/-LAI PiP/Taz 4.5 q6h
万古霉素 利奈唑烷
IDSA2008关于(肺)曲霉病的推荐治疗(1)
类 型
侵袭性肺曲霉 病
治 首选
VCZ(6mg/kg iv q12h×1d,随后 4mg/kg iv q12h;口服 剂量200mg q12h)
MIC的缺陷
不能说明杀菌活性的时间长短
MBC:杀菌活性率,不能表示是否提高浓
度杀菌效率
MIC: 不能提供是否有抗生素接触后产生 的持续抑制作用 PAE (抗生素后效应) PAE-SME (抗生素后亚MIC效应) PALE (抗生素后白细胞增强作用)
MIC的缺陷
• 反映体外的活性,没有考虑药动学的因素
经验性抗菌治疗的不足
• 抗生素选择盲目性较大,增加选择性 压力,也造成资源浪费 • 临床判断与决策难度大,受个人因素 影响 • 给不规范行为留下空隙
当前病原学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 • • • • 不重视,送检率低 标本采集不规范 实验室设备和技术落后,观念陈旧 临床与实验室缺少沟通 临床医师不会分析细菌培养和药敏报告
对致病菌的杀菌作 用取决与峰浓度
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 触时间密切相关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 daptomucin、甲硝唑
多数β-内酰胺类、林可 霉素类、恶唑烷酮类、
氟胞嘧啶 主要参数
链阳霉素、四环素、碳青 霉烯类、糖肽类、大环内 酯类、唑类抗真菌药
主要参数 AUC0-24/MIC(AUIC) Cmax/MIC
注意喹诺酮类的合理应用
在CAP未排除肺结核时尽量不应用喹诺酮类抗 菌药物。国际上已有不少报道,由于不确当使 用喹诺酮类导致肺结核诊断延误。 喹诺酮类治疗结核病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仅 适用于复治(特别是耐药)结核病和敏感非结 核分枝杆菌病的治疗,不应用于所谓“重症” 或“疗效不佳”的初治结核病。
A 大环内酯类 B 多西环素 2、合并症(慢心、肺、肝、肾 A 呼吸喹诺酮(莫西、吉米、左氧750mg) 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或 B 新大环内酯类+ β-内酰胺类优选高剂量阿 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头孢曲松、头孢呋辛、 最近3月内应用过抗生素 多西环素 3、大环内酯高水平耐药(MIC≥16μ g/ml)Sp菌株高感染率(>25%)地区,
• 宿主状况和药物不良反应
经验性治疗向靶向治疗转换的意义
• 及时经验性治疗以改善预后与靶向治疗 避免选择性耐药之间找到的结合点和平 衡点 • 一个目标两步走!同一治疗两步实施! • 是对传统处方原则与习惯的重大修正 • 有助于澄清目前抗菌治疗的诸多混乱
临床治疗反应的评价指标问题
• SIRS的诊断指标+器官感染的相应表现 • 肺炎的评价还包括:意识水平、痰的性 状、氧合状况、气道阻力、肺顺应性等, 影像学改善常常较迟,不能作为主要参 考指标 • 发热是重要指标,但不要看成唯一指标
23
IDSA2008 推荐(肺)曲霉病的推荐治疗(2)
类型 治 疗 首选 另换
类似侵袭性
评 述
因为需要很长疗程,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静 脉给药后,应考虑转 换为口服三唑类药物 如伏立康唑、伊曲康 唑 激素是治疗的基石, ICZ具有减少激素剂 量的作用
慢性坏死性肺 类似侵袭性 曲霉病(亚急性 侵袭性肺曲霉 病)
无合并症CAP考虑采用(2)所列药物 1、原来健康者 最近3月内未用过抗生素
优选抗菌治疗意见
病人情况
优选抗菌治疗意见
A. 呼吸喹诺酮类 B. 新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头孢噻 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 选择性病例应用厄他培南); 多西环素可代替大环内酯类; 青霉素过敏者用呼吸喹诺酮。
住院(非ICU)
疗效高(50%对23%),药物相关肾、肝毒性发
生率<5%
25
• 侵袭性肺曲菌病的疗程未确定,至少6~12周; 在免疫抑制患者应在免疫抑制期间持续始终,直
至病灶消失;抗真菌治疗成功者其后仍需免疫抑
制剂治疗时,持续或恢复抗真菌治疗可预防残留 病灶(目前影像学技术可以不被显示)的复发 • 局限性侵袭性肺曲菌病外科治疗指征:①病灶紧 邻大血管或心包;②来自单个空洞的咯血;③侵
过敏性气管肺 ICZ 曲霉病
VCZ(200mg q12h po)或 PCZ(400mg bid po)
24
• 动物模型研究AmpB治疗曲霉病呈现剂量-效应关 系,但临床研究未能证明,而高剂量组毒副反应
发生率增加
• 卡泊芬净在常规治疗不能耐受或抵抗的病例有效
率可达40%;在侵袭性肺曲菌病较播散性曲菌病
病人情况
优选抗菌治疗意见
β-内酰胺类(噻肟、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阿奇霉素/ 呼吸喹诺酮类 呼吸喹诺酮+氨曲南(青霉素过敏)
ICU
通常情况
特殊考虑 铜绿假单胞菌 A. 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环丙沙星 B. 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老年人慎用) +阿奇霉素 C. 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肺球喹诺酮 类。青霉素过敏者以氨曲南代替上述β-lact CA-MRSA 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
胃肠道外给药 推荐药物
剂(阿莫西林复合剂)
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林/阿莫西林)
四环素 甲氧苄啶
柔红霉素)
2/3代头孢菌素 酮内酯类 泰利霉素
B组 B :
中度加重,有 危险因素
-内酰胺酶类/ -内酰胺酶类抑
氟喹诺酮类
-内酰胺酶类/ -内酰胺酶类抑
制剂(阿莫西林复合剂)
晚发、MDR危险因素和所有重症肺炎
MDR 抗PA头孢(CEF、CTD),或抗 铜绿(PA) PA碳青霉烯类,或β-lact/酶抑制 产ESBL肺克 剂(P/T) + 不动杆菌 抗PA-FQs(环丙、左氧),或 AMG(阿米卡星、庆大、妥布)
MRS
军团菌
利奈唑胺或万古
MAL或FQs AJRCCM 2005;171:388
强调几点
• 抗生素使用前留取基本的和必要的标本 • 细菌培养要求定量或半定量,不要仅作 定性 • 肺部感染患者侵袭性诊断技术的应用 • 药敏试验标准化
经验性治疗要求广谱覆盖不等于“大万能”
• 根据不同类型感染病原谱的流行病学分布:
晚发 VAP—MDR-GNB、MRS、Lp BSI—葡萄球菌、念珠菌、GNB • 结合当地耐药资料 • 参考先期用药情况
及胸壁。外科治疗决策应当个体化
26
2006年GOLD推荐治疗方案
AECOPD抗菌药物推荐方案
分级
Aaa1 A aaaaaaaa 轻度加重,无 危险因素
口服治疗 一线药物
如患者只有一个主要症状,无需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内酰胺酶类药(青霉素,氨苄西
口服治疗 二线药物
-内酰胺酶类/ -内酰胺酶类抑制
临床表现 影像学 病原学:最难,有时需要侵袭性技术
抗结核与抗其他微生物治疗联合:
取决于结核病的活动性
经验性治疗与靶向性治疗的结合与统一 参考指南和当地的耐药监测资料 应用PK/PD理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与实施
抗感染经验性治疗与靶向治疗的
结合与统一
•
什么是经验性治疗(empiric therapy)
• 参考病原学检查
改用窄谱抗菌治疗出现病情反复怎么办?
• 原因 1.病原学诊断结果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存在问题 2.存在或新出现其他部位感染 3.其他:药物反应· · · • 处理 根据可能的原因给予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