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结核并肺部感染临床观察论文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结核并肺部感染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08-01【摘要】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临床60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抗结核及抗生素消炎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肺结核肺部感染痰热清注射液肺结核为结核病的临床多发病,主要以结核结节、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等病变为主。
临床常表现为低热、咳痰、咯血等。
肺结核病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占各类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笔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结合抗生素治疗肺结核并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观察60例患者均为笔者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国家文献1]确诊。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3岁—76岁,平均年龄(38.5±0.8)岁;结合病史2月—12年,平均结合病史(4.5±0.5)年。
实验室检查:血象增高者27例;咳痰者30例;体温>38℃者26例;呼吸困难及发绀者18例。
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2岁—78岁,平均年龄(36.5±1.2)岁;结合病史2月—11年,平均结合病史(4.3±0.5)年。
实验室检查:血象增高者26例;咳痰者30例;体温>38℃者25例;呼吸困难及发绀者17例。
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和抗生素对症治疗。
治疗组加用一组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即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
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

观察和评估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

观察和评估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时应用左氧氟沙星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4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实验组(左氧氟沙星治疗),每组32例。
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左氧氟沙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咳嗽和胸闷等症状,促使其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肺结核;肺部感染[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evofloxacin i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20 to December 2021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anti tuberculosis drug treatment) and experimental group (levofloxacin treatment), with 32 cases in each group.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levofloxaci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cough and chest tightness, and promote its indexes to return to normal gradually.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using.[Key words] Levofloxacin;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ulmonary infection肺结核具有较强的传染率,主要由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导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应用NRS2002方法对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和分析

临床肺 科杂 志
2 0 1 4年 7月 第 1 9卷第 7期
1 2 7 3
应用 N RS 2 0 0 2方 法 对肺 结核 合 并肺 部 感 染 患者 的 营养 风 险筛 查 和分 析
卢春 丽 谭 守勇 江涛 许 蕴怡
【 摘要 】 目的 研 究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的营养风 险、 营养不足发生率 , 并与单纯肺结 核患者进 行
i n t w o d a y s a f t e r a d m i s s i o n a n d t h e n t w o w e e k s l a t e r b y N u t i r t i o n R i s k S c r e e n i n g 2 0 0 2( N R S 2 0 0 2 ) .B o d y m a s s i n d e x ( B MI )l o w e r t h a n 1 8 . 5 k g / m a n d s e r u m l a b u m i n( s A L B )l o w e r t h a n 3 0 g / L w e r e r e g a r d e d a s u n d e r n u t r i t i o n .R e -
12746195_CD64指数对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 年 10 月—2014 年 10 月
河北省胸科医院 结 核 科 及 呼 吸 科 住 院 患 者 200 例,
其中肺结核患者(Ⅰ 组)及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
患者(Ⅱ 组)各 100 例。 Ⅰ 组男性 44 例,女性 56 例,
年龄21~75 岁,平 均(
50.
39±12
PCT、
CRP
的最 佳 临 界 值,并 计 算 其 敏 感 度 及 特 异 度。P <
t
r
ec
a
cu
l
a
t
ed.Re
s
u
l
t
s Compa
r
ed wi
t
h Gr
oup Ⅰ ,CD64
y andspe
y we
i
ndex,
PCTandCRPi
n Gr
oup Ⅱ we
r
ei
nc
r
e
a
s
eds
i
i
f
i
c
an
t
l
P<0
.05).Th
ea
r
e
aund
e
rc
u
r
v
e
s
gn
y(
l
o
t
t
e
db
a
s
i
ng ont
第 37 卷第 6 期
2016 年 6 月
河
北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
ITY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蓝万寿(上杭县中医院,福建上杭364200)【摘要】目的分析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痰热清注射液治疗。
比较2组肺部查体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咳嗽症状积分、痰液性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肺部查体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咳嗽症状积分、痰液性状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常规西药与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肺部感染,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减轻咳嗽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老年肺结核肺部感染治疗效果DOI:10.19435/j.1672-1721.2020.28.017肺结核为常见的肺部疾病之一,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治疗,加之治疗中侵袭性操作较多,容易增加病原菌感染概率,从而导致肺部感染问题。
临床实践发现,老年肺结核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加之长期卧床不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造成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下降,并发肺部感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病死率增加[1]。
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肺部感染是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
本研究探讨了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1岁~80岁,平均年龄(65.12±2.56)岁;肺结核病程1年~7年,平均(4.45±1.01)年。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观察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观察马丽;龚霆;吴飚;丁秀丽;张晨光【摘要】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结核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加抗结核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均持续用药10d.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在改善咳嗽、发热、胸片病灶吸收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疗效较好.【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2(021)002【总页数】1页(P322)【关键词】肺结核;肺部感染;痰热清注射液【作者】马丽;龚霆;吴飚;丁秀丽;张晨光【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蚌埠233003;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蚌埠233003;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蚌埠233003;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蚌埠233003;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蚌埠23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1肺结核患者由于肺部病理改变致支气管和肺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且治疗时间长、药物副作用大,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并发肺部感染[1],影响治疗和康复。
多数肺结核患者就诊时有明显发热,咳嗽、咯痰或者咯血,此时已合并有肺部感染。
因此,积极控制感染也是肺结核治疗的关键。
笔者近年来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及结核药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感染科住院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病例,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在采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生素治疗,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2次。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滴,每日1次,疗程10d。
左氧氟沙星配伍痰热清治疗肺结核并肺部感染26例

肺结 核 患 者 由于 肺部 免疫 功 能 低下 , 常 合 并肺 部 感 染 , 尤 其 2 结 果 是复治肺结核 , 更 容 易 反 复感 染 , 长期 或 反 复 的 应 用抗 菌 素 , 造 2组患 者治 疗效 果 比较 , 见表 1 。 成 了 见效 慢 , 病情迁延 , 这足 肺 科 常 见 急症 之 一 , 也 是导 致 肺 结 表 I 治疗组与对照组 比较 核 病 人 死 亡原 因之 一 。近 些 年 , 随 着各 种 广谱 抗 生 索在 临 床 上 的广 泛 应 用 , 导致 耐 药 菌株 增多 , 从 而使 抗 感 染 的 治疗 效果 不 佳 , 还增J J u 了 治 疗 的 费用 。 中 西医 结 合治 疗 肺 结 核合 并 肺 部 感 染 的疗 效 显著 , 可 以有效 改 善 临床症 状及 体征 , 并 且 不 良反应 小, 弥补 了 约 治疗 的不 足 。我 们应 用 左 氧氟 沙 星 配 伍 痰热 清 治疗 组 总 有 效 率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x 1 .4 . 7 7 7 , P < 0 . 0 5 ) , 差 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 治 疗肺 结 核并 肺 部 感染 2 6例 , 现报 告如 下 l 资 料 与方 法 3 讨 论 复洽 肺 结 核 的病 人 , 往 往 长 期 低 热及 排 菌 , 呈 慢 性 消耗 , 肺 1 . 1一 般 资料 : 选择 2 0 0 9年 1 月至 2 0 1 1 年1 月 我 院收 治 的复 治 肺 结核 继 发肺 部 感 染 5 l 例 。全 部 为继 发型 肺结 核 , 病 史 为 4个 功能 有 不 同程 度 减 退 , 机 体 抵 抗 力低 下 , 尤其 足 有 支 气 管 病 变 、 月至 2 0年 不 等 。 其 中 男性有 4 3 例, 女性 有 8 例, 年龄 为 6 0 岁 一 胸膜 肥厚 、肺 纤 维化 与肺 气肿 的重 症肺 结 核 ,容易 继 发肺 部 感 8 1 岁, 平均 年 龄 6 8 . 4岁 。 染。 对 抗结 核 药及 多种 抗菌 素 均有 耐 药性 , 给治 疗 带来 了很大 困 左 氧氟 沙 星是 第三 代 的 喹诺 酮类抗 菌药 物 , 在体 内 以左氧 氟 1 . 2临床表现 : 本组的 5 1 例均 存 在 不 同 程度 的 咳嗽 , 其中3 5例 难 。 咳 黄脓 痰 ( 6 8 .6 %) , 痰量为 1 0 m l 至 1 5 0 m l /d不等 , 胸 闷气 2 4例 沙星 发挥 作 用 , 它 的抗菌 活性 比氧氟 沙 星要 大 一倍 。 凶此 能够 更 而产 生 的毒 副作 用 更 小 、 安全 性 更 高r I l 。 ( 4 7. 1 %) , 胸 痛 7例 0 3 .7 %) , 发热 l 2 例( 4 1 .1 %) , 食 欲不 振 4 2 好地 渗透 到各 种 组织 中 , 例( 8 2 .3 %) , 乏力 3 8 例( 7 4 .5 %) , 盗汗 5 例( 9 .8 %) , 口唇 紫 绀 左 氧氟 沙 星无 论对 细 胞 内还 是 细胞 外 的结 核 菌 都有 较强 的 本 品在 胃肠道 易吸 收 , 消除 半 衰 期 效 长 , 组 织 穿 透 6例 ( 1 1 .7 %) , 咯血 3例 ( 5 .8 %) , 肺 部 呼 吸音 粗 糙 或 闻 及干 湿 抗 结 核活 性 , 性罗音 2 4 例f 4 7 %1 。 性好 , 分 布容 积大 , 在 体 内吸 收后 , 具 有 较强 杀 菌 和抑 菌 作用 , 该 异 烟肼 、 乙胺丁 醇 的结 核 菌亦 非 常 敏感 。痰 热 清 1 . 3 实 验窒 检 查 : 白细 胞计 数 大于 1 万, m m 3 者3 O例 ( 5 8 .8 %) , 药 对耐 利 福平 、 中性 粒 细 胞 大 于 7 5 %者 3 5 例( 6 8 .6 %) , 血沉 > 2 0 a r m/h , 4 2 例 注 射 液 由熊 胆 粉 、 山羊 角 、 金银 花 、 黄芩 、 连 翘 等组 方 , 具 有 清热 抑 菌抗 炎 、 镇 咳祛 痰 、 解 热镇 静 等作 用 , 它是 一 种 高 效 、 低 ( 8 2 - 3 %) , 痰 普 通 菌培 养 阳性 者 3 8 例, 金葡菌 l 3 例, 肺炎杆菌 1 2 燥湿 、 安 全 的抗菌 消 炎 中药 注射 液 , 对呼 吸道 致 病 菌 、 肺 炎链 球 菌 、 例, 白色 念珠 菌 1 例, 甲型 链球 菌 4 例, 奇异 变形 菌 2例 , 克 雷伯 毒 、 杆 菌 6例 。 观 察胸 片可 见数 量不 等 、 形 态不 一 的斑 点 、 斑片、 大 片 乙型溶 血性 链 球菌 、 金 黄 色葡 萄球 菌 、 嗜血 流 杆 菌等 均 有 一 定抑 适 用 于急 性支 气 管 炎 , 状 及 条 索 状致 密影 , 双 侧肺 野 病 灶 分 布 多 见 , 占5 6 . 2 %; 一侧 肺 制 作用 。用 于风 温肺 热 病 属痰 热 阻肺 证 , 急性 肺 炎 ( 早期 ) 。除此 之外 , 其 中黄芩 、 连 翘 也是 中 医治 疗结 核 毁 损 6例 , 肺空洞 1 3 例 。两肺 纹 理增 强 、 紊乱。 熊 旭东 等报 告该 约退 热 、 镇咳 、 祛痰 、 改 善 肺 部炎 1 . 4 治疗 方 法 : 采 用 随机 、 对照 、 双 盲 实 验设 计 , 应 用 随 机数 目表 病 的主 要药 物 。 法将 5 l 例 患 者随 机 分 为两组 , 左氧 氟 沙 星配 伍 用痰 热 清 注射 液 症等 作 用 与罗 氏芬 ( 注 射 用 头孢 曲松钠 ) 疗效差异无统计 学 意 义 除 此之 外 , 我们 认 为使 用该 药 能减 少广 谱 抗 生素 的 滥用 , 并 能 治疗 组 2 6例 , 对 照组 2 5 例, 两组 患 者均 给 予 基础 治 疗 : 吸氧、 营 并 发霉菌 感染 等 广谱 抗 生 素的 副 作 用 , 疗效 令人 养支持等 , 同时给予抗结核药。治疗组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0 . 2 避免 菌群 失 调 、 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合理用药 , 促进复治肺结核继发肺部 分 2次 静脉 滴 注 , 痰 热清 注射 液 2 0 m l 加入 5 % 葡 萄糖 注 射 液 满意。 2 5 0 m l 内静 脉 点滴 , 1 次 ,日,共 计疗 程 l 4 天 。对 照 组结 合 临 床 感 染 患者 的肺 功 能 ,同时 使左 氧 氟沙 星 注射 液 能 够 进 一步 渗 入 经验 或依 据 痰 普 通菌 培养 药 物敏 感 结 果用 药 , 予青 霉 素 类 、 头孢 至痰 液 中 , 上 述作 用 的结 果致 使痰 量 增 加 , 痰液稀释, 易于咳出, 从 而有 利 于 患者 病情 恢复 。 菌素 类抗 感 染 治 疗 。 1 . 5 疗 效判 定 : ①显效 : 治疗 1 4 天 发热 、 咳嗽、 咳痰 症状 消失 , 气 上 述临 床资 料表 明 ,复 治肺 结 核 足继 发肺 部 感染 患 者 经过 急缓 解( 呼吸频 率 < 2 5 次 /m i n ) , 肺部罗音消失 , 白 细 胞计 数 及 左 氧 氟沙 星 和痰 热清 注射 液 治疗 后 , 治疗 组 总 有 效 率 9 2 . 3 %, 无 对 照 组 总有效 率 6 8 . 5 %, 无效 8 例 :由此 可 见左 氧氟 病 原 学 检 查恢 复 正常 , 胸 片肺 部 炎 症 大部 分 吸收 ; ②好转 : 治疗 效 率 2例 。 l 4天 后 咳嗽 、 发热、 咳黄 痰 明显 减 轻 , 肺 部 罗音 明显 吸 收 , 白 细 沙 星 为广谱 高效抗 菌 药 , 使用 方便 , 无 过 敏性 , 副作 用 小 , 尤 其 在 胞 计 数 下 降及 病 原 菌 阴转 、 胸 片 肺 部 炎症 有 所 吸 收 ; ③无效 : 治 治 疗 复治肺 结 核 继发感 染 效 果较 好 ,在治 疗 难 治 性肺 结 核 上起 疗5 天病情无改善或加重者。自细胞计数无改变及病原菌仍检 到 一举 两 得 的效果 ,配 伍 用痰 热 清注 射液 可 以抑 制气 道 局 部及 出, 胸 片 无改 善 , 治 疗 中需 更换 抗 生 素 。 全 身炎 症 反应 过程 。有 利 于患 者病 情恢 复 , 值 得 研究 和 使 用 。 1 . 6 统计 学 方 法 : 计 数 资料 采 用 x 检验 , 以P < 0 . 0 5为 差 异 有资 参 考文 献 『 l 1 宋诗 铎 , 巩路. 临床 感 染病 学【 M ] . 天津 : 天 津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 料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治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基本概念
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是指肺
结核患者合并除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支杆菌以
外的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细菌、真菌、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
衣原体、军团菌)、病毒、寄生虫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流行病学特点
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
应用
尽早、准确、合理选择抗菌素。用药时间相对延长。不主张常规联合用药。 尽量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药物。减量用药(2/3~1/2)。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肝功能异常的患者
药动学特点
肝功能异常时,肝脏自身代谢和清除能力降低,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降
低,使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应用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骨髓抑制的患者
按原剂量应用: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等 减量或避免应用:头孢类、喹诺酮类等。
其它
大剂量:重症感染 降代、静脉与口服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谢 谢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β 内酰胺类、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甲硝唑和替硝唑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抗真菌药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抗菌药物选择
经验性治疗
• • 缺乏或尚未得到病原学依据的患者 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 血常规等)推测可能的致病菌, 参 考既往用药史、过敏史、肝肾功能 等选用适当抗生素 • • •
行序贯治疗。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复又恶化。
药物未能覆盖致病菌或细菌耐药--重复病原学检查,调整抗菌药物。 特殊病原体感染—进一步检查病原体,调整治疗方案。 出现并发症—确诊原因,相应处理。 非感染性疾病—核实诊断。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抗结核药物和抗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
肺结核病变
呼吸系统机械 防御机制被破坏
变态反应
细胞和生物化学 防御机制削弱
Hale Waihona Puke 营养不良糖皮质激素应用阻挡、拦截、清除 病原体的功能减弱
粘液存积和淤滞 病原体慢性定植
对病原菌的吞噬、 杀伤作用减弱
抗生素应用 菌群紊乱 G-杆菌、真菌繁殖
肺部感染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病原学特点
病原体检出率低
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真菌感染增多
针对性治疗
明确病原菌并获得药敏试验的患者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根据既往用药史、过敏史、血常规、 肝肾功能等选择抗生素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经验性治疗
常见病原体 CAP 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 菌、流感嗜血杆菌 抗生素 不住院:青霉素类、头孢类(一、二代)、大环内酯类、 氟喹诺酮类 住院:呼吸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β - 内酰胺类/β - 内 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大环内酯类; 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大环内酯类,必要时还可同时联用 氨基糖苷类或联合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联合 氨基糖苷类。氟康唑等。 头孢类(三、四代)、β - 内酰胺类/β - 内酰胺酶抑制剂, 必要时联合氨基糖苷类胺。万古霉素。氟康唑等。
肾功能异常者据肌苷清除率等调整药物剂量 肝功能异常者避免应用可能加重肝损的药物
骨髓抑制的患者避免应用相应的药物
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抗菌药物在特殊的情况下的应用
老年患者
药动学特点
口服药物的吸收差。抗菌素蛋白结合率降低,游离药物浓度升高。药物在 肝脏的清除率降低。药物血浆半衰期延长,清除和排泄减少。
未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感染治疗后影像学复查, 酌情抗结核治疗。
对症治疗
保证呼吸道通畅:止咳、化痰、平喘等,必要时机械通气。 改善氧合:吸氧,必要时机械通气。 其它:营养支持治疗、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指征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症状:发热、咳嗽、黄痰、咯血等。
体征:干、湿罗音等。 辅助检查: 胸部影像:新的浸润影、实变影、空洞内出现液平等 血常规:可能出现WBC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原学检查:部分患者可查出病原体及其相关抗体、成分等。
其它:CRP增高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 真菌病。
注意事项
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 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
按原剂量应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喹诺酮类。
严重肝病时减量:哌拉西林、红霉素、甲硝唑。 慎用:克林霉素。 避免应用:两性霉素B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肾功能异常的患者
药动学特点
肾清除率的降低导致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代谢产物在体内聚集。
应用
按原剂量应用:大环内酯类、头孢哌酮、克林霉素。 减量: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 避免应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
特殊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10~14天 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真菌----14~21天 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4~28天 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10~21天 厌氧菌---->14天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抗结核治疗
已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
影像学特点、血肿瘤标记物、癌细胞检测等
动态观察、介入检查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抗感染治疗
治疗前准备
查找病原体
药物敏感试验 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 了解既往用药史、既往史等 过敏试验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抗菌药物分类
青霉素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HAP
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 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真菌(白色念珠菌)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 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白色念珠菌
TB&P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针对性治疗
G+球菌 肺炎链球菌---头孢类、氟喹诺酮类药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G-杆菌 铜绿假单孢菌----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 星。 肺炎克雷伯杆菌----亚胺培南、四代头孢菌素等。 阴沟肠杆菌----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 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阿米卡星、β -内酰胺类/酶抑 制剂和氟喹诺酮类。
非典型病原体可能也是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病
原体
混合感染多见 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临床特点
高危因素
高龄(66%)
结核病病史长
长期、多种抗生素和/或糖皮质激素用药史 影像学显示病变范围大(82%),病变重(74%) 合并症:糖尿病(37%)、营养不良(68%)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厌氧菌--克林霉素、甲硝唑等 非典型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 军团菌----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
真菌
白色念珠菌等----氟康唑 曲霉菌、毛霉菌等----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疗程
一般情况: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拮抗抗菌药物的作用
利福平、异烟肼降低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的血药浓度
作用叠加引起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万古霉素类抗生素加重肾毒性
头孢类抗生素加重肝毒性、骨髓抑制等 大环内酯类增加肝毒性 氟喹诺酮类增加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策
慎重、合理选择药物
定期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析。中国防痨杂志,2000,22(2):76
文献三:2755例住院肺结核患者,953例致病菌培养阳性(35%); 6570份分离标本,1440份致病菌培养阳性(22%)。李红艳等。肺结核
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 1,16(11):1717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原因和机制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存在易感或高危因素(年龄、病变、用药史、合并症)。 部分患者可有导致免疫力下降的诱因。 出现肺部感染的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表现及血常规异 常等,无法用肺结核解释。
血液和分泌物查见病原体或其抗体、成分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肺结核加重 症状、影像学特点、病原体检查、血像的特点 抗炎后复查 肺癌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注意的问题
治疗中监测
疗效评估
• 临床症状、体征 • 病原学:涂片、培养 • 影像学 • 血常规
不良反应监测
• 临床症状、体征 • 血常规 • 尿常规 • 肝、肾功能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初始治疗后(48~72小时)的评价和处理
有效:体温下降、呼吸道症状改善等。可维持原治疗或执
文献一:3924例肺结核患者,普通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6%,真菌培
养阳性率为23%。沈大勇等。肺结核患者肺部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特征分析。中国卫生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