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真菌病感染的病原菌检验结果分析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病原菌检验

【 中圈分类号 】 R 8 1 4 . 4 【 文献标识码 】 A
辽宁
丹东
1 1 8 0 0 0 )
【 文章 编号】 1 6 3 2 — 5 2 8 1 ( 2 0 1 4 ) 1 2
【 摘要1 目的 : 分析肺结挺合并真 茵感 染病原 茵检验 结果。方法 : 选取我 院收治的肺结核 合并真 茵感染 患者共 7 8例 , 对其呼吸遭 样本经孵 箱 内培养后行 鉴 定
和检验 。结果 : 本 次研 究共检 查 出5种真茸种群 , 其 中3 8株 白假丝酵母 茸, 占4 8 . 7 %; 1 8 株 热带念珠茵 , 占2 3 . 1 %; 1 0株光滑念珠 茼, 占1 2 . 8 %; 5 例 克柔念珠 茼 。
占6 . 4 %; 7 林 曲霉菌 , 占9 % 。结论 : 真 茼培 养是诊 断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重要方 法之一 , 这对肺结核合并真 茵感 染的防治有 着重要 意义。 【 关键词 】 肺 结核 、 真茼感 染、 病原茼、 检 查
肺 结核通常是 由于结 核菌从 而导致 的肺部感 染性 疾病 0健 康人 群感 染上
结核 蘸后发病几率较小 , 通常为 人体抵 抗力下 降后 出现发病 。 结 核患 者典 型 的
3讨 论
真菌通 常为条件致病 菌 , 经 常发生 于慢性疾 病 , 患者 若是 长时 间使用 免疫
表现 为持续性低热 、 咳痰 、 胸痛 以及 咯血 等表现 。结 核病具有 易反复 、 难治 愈和 抑制剂 、 激素以及应用细胞毒 性药物 以及抗 生素等 , 同样 可能 发生 于重症 以及 病 程长等特点 , 极有可能使患者出现二重感 染。肺结核 合并真 菌感染 的患者也 衰竭 的重症 患者 。该 病由于发病 隐秘 , 且鉴定 技术 要求较 高 。 因此 往往被 医生 在呈 现出上升趋势 。为给 临床合理用 药提供依据 , 我 院对肺结核 合并真 菌感染 误诊 。若是 怀疑有肺 真菌病 , 需要及时进 行深部痰 标本涂片找 菌丝 。张超 英认 病原 菌检验进行 了分析 , 现将报道如下。
肺结核患者合并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肺结核患者合并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目的了解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及药敏检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G-杆菌已经成为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最常见的病原菌。
排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肺炎克霉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G+球菌以金葡菌为主。
G-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对常用药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G+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性最高,对万古霉素敏感。
结论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病原菌普遍耐药性较高。
因此,尽可能进行痰培养,以明确病原,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
标签:肺结核;细菌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为探讨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对2009~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的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以便临床合理有效选用抗生素。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临床诊断为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共179例。
从本组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到病原菌192株,痰培养结果中同一患者连续2次以上结果一致,计一株结果;结果不一致,按不同株计,住院期间再感染者按不同株计。
1.2方法患者早晨漱口后,用力咳嗽,第1口痰弃去,第2口咳深部痰放无菌器皿中立即送检,连续3次。
细菌鉴定+药敏:应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分析系统,按MIC标准判定结果。
2结果2.1病原菌种类G-杆菌已经成为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具体见表1。
2.2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分析G-杆菌耐药率分析结果见表2,G+球菌耐药率分析结果见表3,多重耐药菌株耐药率分析结果见表4。
3讨论3.1肺结核是一种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若诊断延迟,治疗不当或反复感染可导致支气管结构破坏,加之结核造成一定程度免疫功能缺陷,因此易并发其他细菌感染。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或定植的临床特点及耐药分析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肺结核(TB)是感染科中较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侵袭所致,严重情况下可引起肺心病及肺癌等并发症的形成[1],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此外,TB 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通常较为低下,且肺部及支气管结构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极易受到多种致病因子的侵袭,当患者在长期使用广谱或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后,可引起呼吸道中菌群的紊乱,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且大大增加了真菌的感染概率[2-4]。
而据多项研究显示,当TB 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或定植时,可导致自身病情的加重,但两者症状表现较为相似,其临床诊治及鉴别存在一定的难度[5]。
对此,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TB 患者630例,对TB 合并真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统计,现报告如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1.13.011摘要目的:探究肺结核(TB)合并真菌感染或定植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真菌的耐药情况。
方法: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TB 患者630例,其中TB 合并真菌感染或定植14例,无真菌感染616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同时给予药敏试验,统计真菌的耐药情况。
结果:在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14例中,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浸润性型与血行播散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B 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在咯血、咯痰、呼吸困难及湿啰音等症状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感染的TB,但抗酸染色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感染TB 患者,TB 合并真菌感染病变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本次检出真菌14株,均为酵母菌属,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数目最多,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与光滑假丝酵母菌,而克柔假丝酵母菌则较少。
药敏试验结果发现,不同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氟康唑与伊曲康唑两种药物在各类真菌中的耐药性普遍较高。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等。
这对于查明致病原因和选择用药十分重要。
但除细菌和真菌外,直接查找方法比较复杂。
细菌培养,采集血、痰、咽试子、大便、小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看有无致病菌生长,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非致病菌;真菌检查,标本涂片或培养,检出真菌为不正常。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主要是检测与l临床患者致病性有关的病原性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地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基础知识1.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是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y:显微镜放大观察到的结构简单,个体微小的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医学微生物尤其是临床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人类和自然界其他生物共生共存,绝大多数对人类和自然界是有益的,只有少部分可以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这部分微生物才称为病原微生物,比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病,痢疾杆菌可以引起痢疾等。
2.什么是细菌?细菌分哪几种?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其体积微小,以微米作为测量单位,无色半透明,只有经过染色才能观察到细菌的轮廓及其结构。
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夹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
根据形状则可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包括弧形菌)。
3.什么是病毒?病毒分哪几种?病毒是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纳米)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其必须严格寄生在活细胞内,含有单一种核酸即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于干扰素敏感。
肺结核合并肺真菌感染例分析

肺结核合并肺真菌感染例分析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可以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常见并发症之一就是肺真菌感染。
肺真菌感染是指肺部被真菌感染导致的疾病,常见的肺真菌病原体有念珠菌、曲霉菌、组织胞浆菌等。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例肺结核合并肺真菌感染的病例。
该病例为一名男性,32岁,农民。
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并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患者因症状加重而就诊于当地医院。
根据临床表现和胸部CT结果,初步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
患者经过:经过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认了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
同时,当地医生还怀疑患者可能存在肺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因此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患者右下肺段出现红斑、溃疡病变,并采集了病灶内的标本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
培养结果显示,病灶内分离出一种念珠菌属的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白色念珠菌。
在确认了患者同时合并肺结核和肺真菌感染的诊断后,患者被转诊到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根据患者体重、肾功能以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药物治疗方案被制定。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结核治疗和抗真菌治疗两个部分。
抗结核治疗部分: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患者开始接受四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包括异烟肼、链霉素、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治疗的初始阶段,患者每天口服这些药物,并配合肺结核患者常规化疗的标准方案进行治疗(通常为6个月或更长时间)。
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定期进行肺部CT检查和血液检测以监测治疗效果。
抗真菌治疗部分:在控制结核活动的同时,患者还开始了抗真菌治疗。
由于白色念珠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都有一定的耐药性,治疗选择了对白色念珠菌敏感的药物,包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
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天经静脉注射这些药物,持续治疗2周。
治疗结束后,患者继续口服伊曲康唑作为维持治疗,直到肺真菌感染症状完全消失,并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进行确认。
患者在住院期间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得到了科学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
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

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降钙素原检测是一项常规的临床检查指标,通常用于评估甲状旁腺功能和骨代谢情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降钙素原检测在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会增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难度。
通过降钙素原检测可以及早发现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2. 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炎症反应更为明显。
降钙素原的水平往往会显著升高。
通过对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早发现肺结核患者是否合并了肺部细菌感染,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案和诊断判断,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时间窗口。
3. 降钙素原检测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指导合理的抗炎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合理的免疫调节治疗可以帮助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促进疾病的康复和痊愈。
1. 降钙素原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早发现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对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抗生素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抗生素选择和使用可以有效杀灭肺部细菌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疾病的康复。
2. 通过降钙素原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监测治疗的有效性和疗效。
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抗生素治疗,通过对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可以及时评估治疗的有效性,指导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临床研究表明,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通过对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识别高危患者,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56例临床分析

白细 胞 升 高 4 8例 , 8. % , 部 X线 表 现 为 两 下 肺 纹 理 增 占 57 胸 五 、 疗 方法 及 转 归 治
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 男性 3 , 性 2 , 1例 女 5例 年龄 1 7
—
8 , 5岁 平均 6 . , 中 1 6 2 例 ,0岁以上 3 6 4岁 其 7~ 0岁 1 6 5例。 二、 诊断标 准 :1 肺 部组织学检查 1次 阳性 即确诊 ; 2 () ()
痰和支气管灌洗 液 ( A F 中找到真 菌菌 丝和孢 子、 B L) 或痰和
BL A F中培养出同一菌种 3次 以上 阳性 , 并结合以下标准诊断
为合并肺部真菌感染 : 基础肺 结核疾 病表现 , ① 近期 有呼吸 道感染症状加重 。② 胸片或胸部 C T有新增 的渗 出性病变或
有真菌肺部感染相对特异的改变 , 如曲菌球 的 x线表现 。③
有导致真菌感染 的诱 因, 如长 期使用 广谱抗 生素 ( 过 1周 超
感染者多 , 严重感染常是 致死性 的 , 这一类 型多见 于北美 、 墨
尤其 对于曲霉菌 、 毛霉菌 、 织胞浆 菌和某些严 重的隐球菌感 组 染有较好 的疗效。但该药肝 肾功能 障碍等不 良反应较 大 , 从 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使用 。三唑类抗 真菌药 物 , 氟康 唑抗菌 谱广、 毒性低 、 半衰期长、 费用低 , 特别 在痰液 中药物浓度与血 浆药 物浓度相 近 , 更适合于治疗肺部真菌感染 , 且疗程 以 4周 至 3月为宜 本组 资料 中绝 大多数 患 者应用 氟康 唑进 行治 疗, 效果 良好。这一结果提示 国 内真 菌感染多 数应用氟 康唑 敏感 。但 由于其广泛使 用 , 者认为 耐药性有 逐渐增加 的危 笔 险。同时某些严重 的非念珠菌感染必须使用费用昂贵的伏立 康唑 、 伊曲康唑等抗 真菌治疗 , 也能取得较好 的疗效 。并发细 菌感染者则须联合使用敏感 , 高效抗生 素治疗 , 同时免疫增强
肺结核患者继发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茵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l l
2 . 5 2 4
3 . 5 1 2
15
20 M M . 2 U 5 51" O
1 7
5 .3 3 1
5 5
注 :一 ” 示 无 数 据 。 “ 表
22 产 E B s 株检 出率 4 株 大肠 埃 希 菌 中 产 E B s . SL 菌 1 S L 菌 1 6株 , 阳性率 3. 2 ( 64 ) 3 9 O 1/ 1 ;2株 肺 炎 克 雷 伯 菌 中 产 E — S
生 物 仃 限公 司 。
1 3 实 验 用 质 挖 菌 株 大 肠 埃 希 菌 ( TC 2 9 2 、 黄 色 葡 . A C 52)金
萄球 菌 ( ATC 5 2 )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 C2 9 3 及 ATCC2 8 3 购 湖 北 75 ) 省 临床 检 验 中心 。
B s1 L 7株 , 性 率 5 . 3 ( 7 3 ) 产 E B s的 菌 株 总 检 出 阳 3 1 1/ 2 ; SL 率 为 4 . l ( 3 7 ) 52 3 / 3 。 2 3 药 敏 实 验 结果 .
3 讨 论
3 9
株 数 量 和种 类 正 在 增 加 , 时 可 能 引起 医院 感染 的爆 发 流 行 。 随 A C8内酰 胺 酶 是 由 Amp mp _ C基 因 编 码 的具 有 丝 氨 酸 活 性 中心 的头 孢 菌 素 酶 , 要 由染 色体 介 导 , B s 主 为 uh1型 。其 产 酶 基 因 已开 始 从 染 色 体 向 质 粒 扩 散 , 导 致 革 兰 阴性 杆 菌 对 是
K lbsel ne m on a a d Es he ihi・ol ha h e e ton r t o .2 . e i la p u i n c rc a c i s t e d t c i a ef r45 1 Con lso cu in T r a m e to nf ci usdie s st e t n fi e to s a e o wor y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结核合并真菌病感染的病原菌检验结果分析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肺结核患者不同的病例资料和治疗方案,对肺结核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规律做出总结,提高治愈率。
方法:选取肺结核患者100例,平均年龄为42.3岁,临床诊断分型,并全程观测真菌感染情况,对真菌感染阴性患者采用普通化疗方案治疗,对真菌合并肺结核患者加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酮康唑等,疗程为1-3个月。
结果:真菌感染阴性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真菌合并患者,差异统计学显著。
结论:对于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可以影响其病程发展,其引发原因多为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体内菌群紊乱所致,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可以提高其治愈率,临场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治愈率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094-02
肺结核由分支杆菌又叫结核杆菌引发是一种致命的传染病。
患病后结核病菌会感染、破坏肺部和淋巴系统,也有可能感染脑、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
肺结核患者通常病程较长,免疫功能低下,很容易造成合并真菌感染和二重感染,在很多临床病例中都存在着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滥用的现象,所以早期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就很重要 [1,2]。
本研究选取肺结核感染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案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规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筛选100例肺结核患者,男女不限,年龄在30-85之间,平均4
2.3,其症状均符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肺结核的诊断标准。
病程为1月至20年之久,其中初治性肺结核20例,占19.3%,复治性肺结核80例,占80.7%;其中合并肺心病3例。
1.2临床症状:100例患者均有盗汗、咳嗽、消瘦等症状,其痰液为灰白色的40例,白色泡沫状30例,黄色浓痰18例,咳血痰10例,豆腐渣样痰2例;发热的病患有83人,体温在37.9-41℃;呼吸短促的77例,胸背疼痛的为71例。
1.3肺部x光片资料:100为患者中肺部x光片呈现为模糊斑片状的为41例,肺部纹理粗乱或呈垂柳状的20例,呈栗粒状或点片阴影的为18例,团块状或棉絮状的为10例,结节状球形的为1例,胸腔积液6例,肺部透光区空洞的4例。
1.4肺结核分型:病患肺结核浸润型(ⅲ型)共50例,其中初治17例,复治33例;慢纤洞型(ⅳ)23例,均为复治型;血源扩散型(ⅱ)10例,初治2例,复治8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ⅴ)17例,初治4例,复治13例。
1.5真菌检出方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痰和胸水培养,送检图片需找到同一种真菌丝才可最终确诊,每种标本要至少送检3次以上。
取痰方法具体为:受试者清晨漱口后(用双氧水),深咳出肺部中痰,如果无法咳出需要使用支纤镜取痰(20例)。
对所有样本进行培养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做出最终的诊断。
1.6真菌感染前激素、抗生素的使用:100名患者在真菌感染前,曾使用激素治疗的占74例,时间为6-55天,平均为33.2天。
所有患者均使用了抗生素,主要种类为: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氧氟沙星、舒他西林等。
使用单种抗生素的为32例,二联抗生素的为60例,三联的为8例,用药时间为8-58天,平均21.6天。
1.7治疗方案:治疗采用2hrze-4hr(h-异烟肼、r-利福平、e-乙胺丁醇、z-吡嗪酰胺)方案联合抗结核,治疗顺序为强化期四联(前2月),巩固期二联(后4个月),有些复治性患者有过使用以上方案治疗的经历,疗效不明显,可以改用利福喷汀、氧氟沙星、s-链霉素等方案抗结核,对于没有经历正规治疗的患者可按照氧氟沙星的方案治疗。
对呼吸困难的患者要及时给予输氧,如果胸腔有大量积液的要实施胸腔抽液,对于ⅱ、ⅴ型患者加用强地松或地塞米松治疗。
凡确诊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者,都采用抗真菌治疗,还要根据药物过敏试验,选用窄谱抗生素。
100例中使用酮康唑(口服,0.3,2次、天)21例,氟康唑(静脉滴注,0.2,首剂加倍,2次、天)75例、伊曲康唑(口服,0.2,1次、天)4例,疗程持续1个月至3个月,如有使用激素要及时停用。
1.8统计方法:使用spss1
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痰培养证实,100例患者中75名均检测出了真菌感染,25例
真菌检测为阴性,其中真菌感染的主要类型依次为白色念珠菌 80例(80.0%),热带念珠菌4例(4%),曲霉菌7例(7%),酵母菌9例(9%)。
并且有42例同时合并细菌感染。
确认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时间最短为4天,最长为19天,见附表1。
附表1痰培养普通细菌结果细菌类型%细菌类型%肺炎克雷伯菌31.2肺炎球菌7.3臭鼻克雷伯菌2.5表皮葡萄球菌1.2大肠埃希菌3.2铜绿假单胞菌4.325例真菌阴性患者全部治愈,75例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中有60例治愈,治愈者复查痰培养真菌生长为阴性,13例有明显改善,复查痰培养真菌数量比治疗前减少。
2例死亡,1例死于大咳血,1例死于心力衰竭。
2例患者均超过65岁,结果显示真菌检测呈阴性的患者治愈率高于真菌合并患者,差异统计学显著(p<0.05),见附表2。
3讨论
100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超过了40岁,免疫功能偏低,且大部分有激素使用史,从而进一步抑制了其机体的免疫机能。
很多患者还使用了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长很容易导致菌群失调。
并且这些患者多为复合型肺结核患者,因为复合型肺结核难以根治,所以容易导致患者盗汗、长期发热、消瘦,使得病情反复发作感染,敏感菌受抑制,真菌大量生长。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其肺部x光片呈现多样化,需要及时配合痰培养、痰图片观察真菌的生长变化,才能尽快确诊。
对于使用抗感染疗法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患x光片显示病灶处仍无吸收好转,肺内病灶出现扩散
甚至云絮状的情况,应该预料到有真菌感染的可能[3,4]。
此时不要盲目更换所用抗生素,要配合真菌治疗。
使用常规化疗方法治疗的同时使用氟康唑、酮康唑抗真菌药物可以静脉滴注或者口服治疗,疗程一般为1-3个月,对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可以加用胸腺肽等免疫增强剂配合治疗。
本研究显示对于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阴性者的治愈率
远高于真菌感染合并的患者,从此可以看出真菌感染对最终治愈率的影响。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等,其中氟康唑抗菌谱广泛、毒性较低、且半衰期长,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大于90%,主要用于灭杀念珠菌活性,在痰液和血浆浓度相近的情况下,更适合治疗肺部真菌感染。
对与真菌感染阴性的患者也要进行早期预防,在治疗期间严格控制或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大量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对于有肺部细菌感染的患者也要尽量采用窄谱抗生素,对于有长期使用抗生素史的患者,要随时观测真菌感染的可能,一旦发现及时给予抗真菌感染治疗。
对于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同时注意调节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及早给予抗真菌治疗,就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李丹.肺结核合并真菌病感染病原菌检验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2)
[2]刘四梅.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94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
床研究,2003,20(12)
[3]申红.肺结核合并全身性真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一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
[4]尹钰梅.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临床分析48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