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发动机电控技术2章燃油喷射系统PPT课件PPT课件

最新发动机电控技术2章燃油喷射系统PPT课件PPT课件
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有害排放有一定好处。 ▪ 缺点: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及软件都较复杂,但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
发展,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 既适合进气管喷射,也适合于气缸内喷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 2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2. 3 燃油喷射控制
(二)、 喷油量的控制
▪ 喷油量的控制:亦即喷油器喷射时间的控制。 ▪ 必要性:要使发动机在各工况下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必须精确地
喷油器,各组轮流交替喷射。其喷射控制电路如图2-11所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 2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2. 3 燃油喷射控制
(一)、 喷油正时 2、分组喷射
每一工作循环中,各喷油器均喷射1次或2次。 一般多是发动机每转一周,只有1组喷射。 其喷射正时图如图2-12所示。
▪ 发动机起动时,转速波动较大,无论D系统中的进气压力传感器还 是L系统中的空气流量计,都不能精确地测量进气量,进而确定合适 的喷油持续时间。因此起动时的基本喷油时间不是根据进气量(或 进气压力)以及发动机转速计算确定的,
▪ 而是ECU根据起动信号和当时的冷却水温度,由内存的水温-喷油时 间图(见图2-15)找出相应的基本喷油时间Tp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 2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2. 3 燃油喷射控制
(一)、 喷油正时
3、顺序喷射 - 也叫独立喷射,即按点火顺序要求逐缸喷射。曲轴每转2周,各缸喷油器都按
点火顺序轮流喷射1次。其控制电路如图2-13所示。 - 各喷射器分别由微机进行控制,驱动回路数与气缸数相等。 - 采用顺序喷射控制时,应具有正时和缸序两个功能。微机根据判缸信号、曲轴

电控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PPT课件

电控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PPT课件

结构原理
喷油器





2019/12/23
顶杆 针阀
进油道 针阀体 15
二、直列柱塞泵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4.直列柱塞泵电控系统
供油量控制系统
直列柱塞泵一般采用“位置控制”方式。 ECU通过控制电子调速器来实现喷油量控制 。 常用电子调速器有直流电动机型和、螺线管型。
2019/12/23
5
一、柴油机电
控燃油喷射系
统概述
4.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的功能
供(喷)油量控制: ECU根据转速、加速 踏板位置确定基本供 (喷)油量;根据水 温、进气温度、起动 开关、空调开关、反 馈信号等对供(喷) 油量进行修正。
供(喷)油正时控制: ECU根据转速、负荷 信号来确定基本的供 (喷)油提前角;再 根据反馈信号进行修 正。
2019/12/23
3
一、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概述
2.柴油机与汽油机比较
对混合气浓度的控制方式不同:汽油机在理论混合气浓度附近工作,柴油机对混合气浓 度没有相对固定的要求。
对喷油压力的要求不同:汽油机多点系统压力0.25~0.35MPa,单点系统压力0.07~ 0.10MPa,而柴油机喷油压力高达100~200MPa,建立更高的喷油压力是重点和难点。
滤清器
喷油器 喷油泵
输 油 泵
2019/12/23
燃油箱
9
二、直列柱塞泵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2.直列柱塞泵结构原理
组成 柱塞分泵 油量调节机构 驱动机构 泵体
2019/12/23
10
二、直列柱塞泵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2.直列柱塞泵结构原理
柱塞分泵

电控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ppt课件

电控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ppt课件
改变了传统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主要 以电控共轨(各缸喷油器共用一个高压油管)式喷 油系统为特征,直接对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正时、 喷油速率和喷油规律、喷油压力等进行“时间-压 力控制”或“压力控制”。
特点:通过设置传感器、电控单元、高速电磁 阀和相关电/液控制执行元件等,组成数字式高频调 节系统,有电磁阀的通、断电时刻和通、断电时间 控制喷油泵的供油量和供油正时。但供油压力还无 法独立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二、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 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一)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功能
1.燃油喷射控制 2.怠速控制 3.进气控制 4.增压控制 5.排放控制 6.起动控制 7.巡航控制 8.故障自诊断和失效保护 9.柴油机与自动变速器的综合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燃油喷射控制
燃油喷射控制主要包括:供(喷)油量控 制、供(喷)油正时控制、供(喷)油速率控 制和喷油压力控制等。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5.排放控制
柴油机的排放控制主要是废气再循环 (EGR)控制。ECU主要根据柴油机转速和 负荷信号,按内存程序控制EGR阀开度,以 调节EGR率。
6.起动控制
柴油机起动控制主要包括供(喷)油量控制、供 (喷)油正时控制和预热装置控制,其中供(喷)油 量控制和供(喷)油正时控制与其他工况相同。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三、 柴油机供(喷)油正时控制
(一)直列柱塞泵供油正时电控系统
直列柱塞泵供油正时电 控系统的组成如右图所 示,主要由正时控制器、 电磁阀、柴油机转速传 感器、正时传感器和 ECU等组成。
直列柱塞泵供油正时电控系统 l—转速表 2—故障指示灯 3—供油齿条位置传感器 4—柴油机 5—喷油泵6—正时传感器7—正时控制器8—转速传感器 9一电磁阀 10一冷却液温度传感

第6章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PPT

第6章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PPT
29
第6章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三、喷油器
图6-26 共轨系统喷油器 1-增压活塞;2-控制阀;3-弹簧;4-喷油器针阀; 5-线束插头
2020/10/18
30
第6章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学习任务六 典型柴油机电控元件检测
一、捷达电控柴油机主要元件检测 1.执行元件诊断流程 2.数据块的读取和分析 3.主要元件性能检测
3)检查线路是否断路,线路间是否有短路。要求导线阻值应小于1.5Ω。
0℃ 10℃ 20℃ 30℃ 40℃
4500~6500Ω 3500~4500Ω 2500~3000Ω 1500~2000Ω 800~1400Ω
50℃ 60℃ 70℃ 80℃ 100℃
950~1000Ω 600~700Ω 400~500Ω 275~375Ω 150~220Ω
图6-35 进气翻板电动机线束插头
2020/10/18
40
第6章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二、宝来电控柴油车主要元件检测
1.执行元件诊断流程 2.数据块的读取和分析 3.主要元件性能检测
2020/10/18
11
第6章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图6-8喷油量控制原理 1-传感器;2-发动机电脑;3-喷油泵;4-加速踏板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
5-修正信号用的传感器;6-基本喷油量控制电路; 7-补充控制电路;8-修正控制电路;9-滑套控制电磁阀;10-活动铁芯;11-滑套
2020/10/18
图6-23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组成 1-ECU 2-三通电磁阀 3-油箱 4-节流孔 5-控制室 6-控制活塞 7-喷油器针阀偶件
8-喷油器 9-公共油轨 10-高压输油泵 11-柴油机转速传感器 12-曲轴位置传感器 13-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14-供油压力调节阀 15-燃油压力传感器

电控燃油喷射课件

电控燃油喷射课件

故障诊断方法
直观检查
通过观察车辆外观、油 箱、滤清器等部位,检 查是否有泄漏、堵塞等
问题。
仪表盘检查
检查发动机故障指示灯 是否亮起,读取故障码
,了解故障信息。
听声检查
通过听发动机的声音, 判断是否有异常响声, 判断可能的故障部位。
线路检查
检查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的线路连接是否正常, 是否有短路、断路等问
缸内直喷技术需要较高的燃油压力和精确的喷油器控制,因 此对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要求较高。同时,缸内直喷技术也面 临着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控制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 创新和改进。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是指通过改变进排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 间来优化发动机的进排气过程,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 动力性能。这种技术可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进排气需求, 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需要精确控制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间, 因此需要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同时,可变气门正 时技术也面临着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等方 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改进。
稀燃技术
稀燃技术是指发动机混合气中的空气与燃油的比例高于正常值,通常为15:1至 20:1。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同时也可以提高发动 机的动力性能。
脉动燃油喷射
在发动机运转期间,喷油器以间 歇方式喷射燃油,控制单元根据 发动机工况和运行条件调整喷射 燃油的量和时间。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提高燃油经济性
通过精确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时间 ,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 持最佳的燃烧状态,从而提高燃
油经济性。
降低排放
精确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时间可以 减少燃油的不完全燃烧,从而降

2024版柴油机电控技术ppt课件

2024版柴油机电控技术ppt课件
案例二
某柴油车行驶中突然熄火,再也无法启动。经诊断发现控 制单元内部损坏,导致整个电控系统失效。更换控制单元 并重新匹配后故障排除。
案例三
某柴油车加速无力且油耗增加,经检测发现喷油器堵塞严 重,导致喷油不畅、雾化不良。清洗或更换喷油器后故障 排除。
06
CATALOGUE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实验与实训
实验目的和要求
燃油催化技术
使用燃油催化剂,促进燃油更完全地 燃烧,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 有害排放。
颗粒物捕集技术
在柴油机排气系统中安装颗粒物捕集 器,捕捉并储存排气中的颗粒物,减 少颗粒物排放。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柴油机电控技术将向更高效、更清洁的 方向发展,如采用更先进的燃油喷射技术、进气系统优化技术等。
题及改进措施等。
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 和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
议。
经验分享
与同学交流实验心得和经验, 共同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高压共轨系统
01
02
03
高压共轨系统组成
高压油泵、共轨管、喷油 器等。
工作原理
高压油泵将燃油压缩至共 轨管内,形成高压燃油, 然后通过喷油器喷入气缸。
优点
实现精准喷油,提高燃油 经济性;降低排放,满足 环保要求。
电控喷油器
电控喷油器结构
01
电磁铁、针阀、喷孔等。
工作原理
02
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驱动针阀开启或关闭,控制燃油喷射。
01
掌握柴油机电控系统的 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02
03
04
了解柴油机电控系统的 控制策略及优化方法。

电喷电控燃油喷射ppt课件

电喷电控燃油喷射ppt课件

燃油分配管
油箱
3
二. 电动燃油泵
(一)、电动燃油泵的类型
➢按安装位置不同分为: • 内置式——安装在油箱中,具有噪声小、不易
产 生气阻、不易泄漏、管路安装简单。 • 外置式——串接在油箱外部的输油管路中,易
布置、安装自由大,单噪声大,易产生气阻。 ➢按电动燃油泵的结构不同分为:涡轮式、滚柱
式、转子式和侧槽式。
2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8
19
小结
❖ 1、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功能(射正时控制、 喷油量的控制、燃油停供控制、燃油泵控制)
❖ 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20
作业
❖ 1、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 2、简述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基本
工作原理
21
❖ 原理:油泵电动机通电时,电动机驱动涡轮 泵叶片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叶轮周 围小槽内的叶片贴紧泵壳,将燃油从进油室 带往出油室。由于进油室的燃油不断增多, 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将燃油从进油口吸入; 而出油室燃油不断增多,燃油压力升高,当 达到一定值时,顶开出油阀出油口输出。出 油阀在油泵不工作时阻止燃油流回油箱,保 持油路中有一定的压力,便于下次起动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原理与维修
1
燃油供给系统主要元件的构造
一、燃油供给系的组成 二、电动燃油泵 三、燃油滤清器 四、脉冲阻尼器 五、燃油压力调节器 六、燃油系统检测维修
2
一.燃油供给系统组成
由燃油箱、电动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 调节器、油压脉动缓冲器、喷油器及油管组成。
压力调节器 汽油滤清器
如图,当转子旋转时,位于转子槽内的滚柱在 离心力的作用下,紧压在泵体内表面上,对周围起 密封作用,在相邻两个滚柱之间形成工作腔。在燃 油泵运转过程中,工作腔转过出油口后,其容积不 断增大,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当转到与进油口连通时, 将燃油吸入;而吸满燃油的工作腔转过进油口后, 容积不断减小,使燃油压力提高,受压燃油流过电 动机,从出油口输出。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柴油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PPT课件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柴油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PPT课件

• 一、 诊断测试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故障诊断与分析
•1
• 柴油机自动控制系统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在诊断故障时,需要掌握系统的步骤和方法。
• 从原则上讲,如要诊断排除一个可能涉及微机系统的柴油机故障,应先按柴油机没有微 机那样,检查可以引起故障的各个方面。
•2
• 电控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使用维修注意事项与汽油机相同。
• ②燃油的最高喷射压力达到150~160 MPa,可以实现预喷射,喷雾特性良好
第14页/共42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柴油喷射系统的控制
③因本系统的喷射压力和各缸分配的喷油量与柴油机转速无关 • ④能容易地使各缸喷油不均匀现象减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使柴油机工作的平稳性提高。 • ⑤喷油提前角可以在任何转速、负荷工况下及时地无级优化调节,并根据其他参数予以


第25页/共42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三节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 故障诊断与分析
• ③空气滤清器油盘的润滑油加注过多,或露天作业雨水吸
• ④用柴油或汽油清洗空气滤清器滤网后,没有烘干就装车
• • ⑥调速器壳体内的润滑油面过高,或粘度过大。 • 6 喷油泵供油压力不足或不供油
第26页/共42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及柴油机润滑系统,此处低压机油管路油压为300 kPa。 • (2) • 电控液压式喷油器由三部分组成:电磁控制阀,增压柱塞和柱塞套
第16页/共42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柴油喷射系统的控制
•3
• 菲亚特公司新开发出了一种被称作多级喷射的新一代共轨直喷涡轮增压式柴油发动机, 预计第一台这种2.4 L 20气门5缸的发动机将装在兰旗Kappa

第15页/共42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二)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1、改善低温起动性
电子控制系统能够以最佳的程序替代驾驶员 进行这种麻烦的起动操作,使柴油机低温起动更 容易。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机电控技术,可精确地将喷油量控制 在不超过冒烟界限的适当范围内,同时根据发动机 工况调节喷油时刻,从而有效地抑制排烟。
时间控制系统是用高速强力电磁阀直接控制高压燃 油,一般情况下,电磁阀关闭,开始喷油;电磁阀打开, 喷油结束。喷油始点取决于电磁阀关闭时刻,喷油量取 决于电磁阀关闭的持续时间。传统喷油泵中的齿条、滑 套、柱塞上的斜槽和提前期等全部取消,对喷射定时和 喷射油量控制的自由度更大。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日本Zexel公司的Model-1电控分配泵,美国Detroit 公司的DDEC电控泵喷嘴、德国Bosch公司的EUP13电控 单体泵都属于时间控制系统。我国专家欧阳明高和丹 麦 Sorenson 研 制 的 “ 泵 - 管 - 阀 - 嘴 ( Pump/Pipe/Valve/Injector - PPVI ) ” 电 控 燃 油 喷 射 系统也属于第二代电控喷射系统。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3、提高发动机运转稳定性
采用柴油机电控系统,无论负荷怎样 增减,都能保证发动机怠速工况下以最低
的转速稳定运转,有利于提高其经济性。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4、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柴油机电控系统中,ECU根据传感器信号 精确计算喷油量和喷油正时。从而提高发动机 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5、控制涡轮增压 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可以对增压装置进行精确
的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6、适应性广 只要改变ECU的控制程序和数据,一种喷油泵就 能广泛用在各种柴油机上,而且柴油机燃油喷射控制 可与变速器控制、怠速控制等各种控制系统进行组合 实现集中控制,有利于缩短柴油机电控系统开发周期, 并降低成本,从而扩大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应用范围。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柴油机控制ECU
根据各传感器输入信号和内存程序,计算出供(喷) 油量和供(喷)油开始时刻,并向执行元件发出执 行令信号。 3.执行元件 执行ECU的指令,调节柴油机的供(喷)油量 和供(喷)油正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三、 柴油机供(喷)油量控制
(一)位置控制方式
第一代 位置控制系统 位置控制系统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泵-管- 嘴系统,还保留了原喷油泵中的齿条、滑套、 柱塞上的斜槽等控制油量的机械传动机构,只 是对齿条或者滑套的运动位置予以电子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三、 柴油机供(喷)油正时控制
(一)直列柱塞泵供油正时电控系统
直列柱塞泵供油正时电 控系统的组成如右图所 示,主要由正时控制器、 电磁阀、柴油机转速传 感器、正时传感器和 ECU等组成。
直列柱塞泵供油正时电控系统 l—转速表 2—故障指示灯 3—供油齿条位置传感器 4—柴油机 5—喷油泵6—正时传感器7—正时控制器8—转速传感器 9一电磁阀 10一冷却液温度传感
改变了传统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主要 以电控共轨(各缸喷油器共用一个高压油管)式喷 油系统为特征,直接对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正时、 喷油速率和喷油规律、喷油压力等进行“时间-压 力控制”或“压力控制”。
特点:通过设置传感器、电控单元、高速电磁 阀和相关电/液控制执行元件等,组成数字式高频调 节系统,有电磁阀的通、断电时刻和通、断电时间 控制喷油泵的供油量和供油正时。但供油压力还无 法独立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二)时间控制方式
供油量的“位置控制”特点是用模拟量来控制执行 元件工作,通过对喷油泵油量控制机构的定位来得到所 需的供油量。无论采用何种类型的电子调速器,总是需 要由部分机械装置来完成对喷油泵供油量的调节,也会 降低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所以继供油量“位置控制” 之后出现了“时间控制”。
2.怠速控制
柴油机的怠速控制主要包括怠速转速控制 和怠速时各缸均匀性的控制。
3.进气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柴油机的进气控制主要包括进气节流控制、 可变进气涡流控制和可变配气正时控制。
4.增压控制
柴油机的增压控制主要是由ECU根据柴油机 转速信号、负荷信号、增压压力信号等,通过控 制废气旁通阀的开度或废气喷射器的喷射角度、 增压器涡轮废气进口截面大小等措施,实现对废 气涡增压器工作状态和增压压力的控制,以改善 柴油机的扭矩特性,提高加速性能,降低排放和 噪声。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二、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 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一)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功能
1.燃油喷射控制 2.怠速控制 3.进气控制 4.增压控制 5.排放控制 6.起动控制 7.巡航控制 8.故障自诊断和失效保护 9.柴油机与自动变速器的综合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燃油喷射控制
燃油喷射控制主要包括:供(喷)油量控 制、供(喷)油正时控制、供(喷)油速率控 制和喷油压力控制等。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三)时间-压力控制方式
第二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最典型的是 电控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在电控共轨式燃油喷射 系统中,对喷油量的控制采用“时间-压力控制” 或“压力控制”,用的最多的是“时间-压力控制” 方式。
在该系统中,ECU控制供油压力调节阀使喷 油器的喷油压差保持不变,再通过控制三通电磁阀 工作实现喷油量和喷油正时的控制。电磁阀通电开 始时刻决定了喷油的开始时刻,其通电时间决定喷 油量。
四、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实例
1.日本电装公司ECD-V1系统
日本丰田公司柴油轿车最早装用的就是由日本电 装公司开发的ECD-V1系统,该系统是在转子分配式喷 油泵的基础上,加装电子控制装置而形成的。主要传 感器包括: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滑套位置传感器、正时活塞位置传感器、进气压力传 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车速传 感器、空档开关、起动开关、空调开关等。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7.巡航控制
带有巡航控制功能的柴油机电控系统,当通 过巡航控制开关选定巡航控制模式后,ECU即可 根据车速信号等自动维持汽车以一定车速行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8.故障自诊断和失效保护
柴油机电控系统中也包含故障自诊断和失 效保护两个子系统。柴油机电控系统出现故障 时,自诊断系统将点亮仪表盘上的“故障指示 灯”,提醒驾驶员注意,并储存故障码,检修 时可通过一定的操作程序调取故障码等信息; 同时失效保护系统启动相应保护程序,使柴油 能够继续保持运转或强制熄火。
主喷射初期降低喷射速率,也可以减少着火延迟期 内喷入气缸内的油量。提高主喷射中期的喷射速率,可 以缩短喷射时间从而缩短缓燃期,使燃烧在发动机更有 效的曲轴转角范围内完成,提高输出功率,减少燃油消 耗,降低碳烟排放。主喷射末期快速断油可以减少不完 全燃烧的燃油,降低烟度和碳氢排放。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共轨式电控喷射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柱塞泵脉动供油的 原理,通过油锤响应、液力增压、共轨蓄压或者高压共轨 等形式形成高压。采用压力时间式燃油计量原理,用电磁 阀控制喷射过程,可以实现对喷射油量和喷射定时的灵活 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第三代共轨电控喷射系统————典型系统 高压共轨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高压油泵、共轨 腔及高压油管、喷油器、电控单元、各类传感器和执行 器。供油泵从油箱将燃油泵入高压油泵的进油口,由发 动机驱动的高压油泵将燃油增压后送入共轨腔内,再由 电磁阀控制各缸喷油器在相应时刻喷油。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第三代共轨电控喷射系统————喷射系统
预喷射在主喷射之前,将小部分燃油喷入气缸,在 缸内发生预混合或者部分燃烧,缩短主喷射的着火延迟 期。这样缸内压力升高率和峰值压力都会下降,发动机 工作比较缓和,同时缸内温度降低使得NOX排放减小。 预喷射还可以降低失火的可能性,改善高压共轨系统的 冷起动性能。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规压力 电控喷油系统)
优点:结构不需改动,生产继承性好,便于 对现有柴油机进行升级换代。
缺点:系统响应慢、控制频率低、控制自由 度小、控制精度不够高,喷油压力无法独立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第二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高压电控喷 油系统)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二)转子分配泵供油正时电控系统
转子分配泵供油正时的控 制通常是在原供油提前角自动 调节器活塞两侧油腔之间增加 一条液压通道,并由ECU通过 电磁阀控制该液压通道来实现。
转子分配泵供油正时电控系统 l—ECU 2—滚轮 3—滚轮架 4一电磁阀 5—正时活塞 6一正时传感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5.排放控制
柴油机的排放控制主要是废气再循环 (EGR)控制。ECU主要根据柴油机转速和 负荷信号,按内存程序控制EGR阀开度,以 调节EGR率。
6.起动控制
柴油机起动控制主要包括供(喷)油量控制、供 (喷)油正时控制和预热装置控制,其中供(喷)油 量控制和供(喷)油正时控制与其他工况相同。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四)压力控制方式
在后期开发的柴油机电控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中, 为降低对供油压力的要求,喷油量的控制采用控制喷油 压力的方法实现,即喷油量的“压力控制”方式。
喷油器喷孔尺寸一定,喷油时间一定,控制喷油压 力即可控制喷油量;而在增压活塞和柱塞尺寸一定时, 喷油压力(即增压压力)取决于共轨中的油压,共轨中 的油压是由ECU根据各种传感器信号通过燃油压力调 节阀来控制的,所以将此种喷油量控制方式称为“压力 控制”方式。在系统中,ECU根据实际的共轨压力信 号对共轨压力进行闭环控制。
ECD—V1系统的控制功能包括:燃油喷射控制、进 气节流控制、预热塞控制、自诊断和安全保护功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