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及神舟飞船发射记录
神舟航天载人飞船的发展史

神舟航天载人飞船的发展史神舟航天载人飞船的发展史一、前言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开始,人类进入了太空探索的全新时代。
在这场太空竞赛中,航天器的载人化一直是各国争相探索的方向。
中国也不例外,多年来致力于发展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为中国的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颗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顺利完成。
神舟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
神舟一号具有三个模块,分别是发射逃逸塔、轨道舱和返回舱。
在完成任务后,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境内。
三、神舟二号至神舟三号在神舟一号任务成功之后,神舟二号和神舟三号陆续于2005年10月和2008年9月发射成功。
相比于神舟一号,神舟二号和神舟三号进行了多项升级,具备了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长的在轨寿命。
神舟三号任务成功完成后,中国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和飞船的手动泊靠。
四、神舟四号至神舟八号神舟四号、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和神舟八号依次于2003年、2005年、2008年、2013年和2016年成功发射升空。
神舟四号是中国首次实现两名航天员同时工作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五号则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首次航天员出舱活动。
神舟七号任务中,中国实现了首次航天员舱外活动,并成功完成了空间手术,使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能够在太空进行手术的国家。
五、神舟九号至神舟十二号神舟九号于2012年6月成功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国的首次太空交会与手动对接,同时进行了太空实验和空间医学实验。
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一号的发射分别于2016年10月和2016年4月成功完成,神舟十一号还将两名航天员送往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完成了为期30天的载人空间实验。
神舟十二号任务将于2021年发射,目前已进行了相关的备选名单和训练。
六、未来展望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良。
未来,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将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的主力军,为中国太空事业的再上新台阶,夯实基础。
神舟飞船发展历程

神舟飞船发展历程神舟飞船发展历程神舟飞船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多年不断创新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的代表性工程。
以下将按年份类别,来探讨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1992年,中国决定研制自己的载人航天计划,并于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长征2F号运载火箭,搭载首艘有人飞行的神舟五号飞船,进行了一次载人航天任务。
这是中国第一次成功进行载人航天,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能够自主完成此项技术的国家。
21世纪初2003年,中国发射神舟五号飞船,使首批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实验。
随后,2005年和2008年,神舟六号、七号飞船相继发射。
2010年代2011年,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自主交会对接,并展开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
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搭载了中国的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成功进行多项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2013年,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再次实现了自主交会对接,并进行了空间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
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了两位航天员进入了空间实验室进行30天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历史中的新纪录。
2020年代2020年5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预计将发射升空,搭载三名航天员前往空间实验室,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任务。
总结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航天技术不断创新进步和在国际航天领域的不断拓展的象征。
未来,中国航天事业将继续发展,并为人类探索太空世界做出新的贡献。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载人航天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主要阶段和里程碑事件。
1. 初期探索: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航天技术研究。
1956年,我国成立了航天委员会,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起步
阶段的开始。
2. 卫星发射: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我国航天技术取得的重要突破。
随后,我国陆续发射了多颗卫星,实现了对地球近空间环境的观测与探测。
3. 载人航天: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
五号,并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4. 空间实验室:2011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并成功完成了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的自动与手动交会对接任务。
这标志着我国空间实验室工程的启动和建设。
5. 智慧太空站:我国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具有独立运行能
力的中国空间站,这将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新里程碑。
空间站的建设将为我国未来的太空探索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主要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航
天员的培养和选拔,以及航天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未来,我国将继续致力于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历程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新中国成立不久的时期。
中国政府决定将太空技术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1956年,中国成立了国家航天局,负责协调和推动国内的航天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
随后,中国开始进行自主研制火箭和卫星,并在20世纪60年代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正式起步。
在1970年代,中国开始着手开展载人航天的研究。
1978年,中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首个载人航天器原型“神舟一号”,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验证工作。
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航天技术经历了多次重要的突破和发展。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首个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它搭载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进行了中国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这次飞行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自此以后,中国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相继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等多个载人航天飞船。
中国航天员陆续进入太空,进行了搭建空间实验室、航天科学实验等一系列重要任务。
2011年,中国发射了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为后续的空间实验和技术验证奠定了基础。
随后,中国先后发射了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等空间实验室,并与神舟飞船实施了多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中国航天事业也为人类探索太空、推动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际航天领域的重要力量之一。
中国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

中国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
中国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开始研发火箭技术。
196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研制载人航天器,并在197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载人航天计划的具体规划。
198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并进行了多次无人飞行和有人飞行的试验。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随后,中国继续完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并于2005年和2008年分别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的第一步实现。
2013年,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完成了首次在轨手动交会对接任务,并实现了中国宇航员在太空中的首次漫步。
2016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成功对接和长期驻留任务,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第二步。
未来,中国将继续完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和天宫空间实验室,实现长期驻留和科学研究,并计划在2030年左右建成具有完整功能的空间站。
- 1 -。
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

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研制。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
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
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
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
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
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太空行程,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实现了2名宇航员多天飞行,于10月16日凌晨安全返回,使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进一步成熟。
“神舟”六号实现了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为未来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实现宇航员进入轨道舱。
航天员首次往返轨道舱,进行了失重状态下的关闭返回舱门及检漏试验。
第一次进行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升空,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9月27日,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迈出了中国人在太空活动的第一步。
9月27日,在完成航天员出舱任务后,飞船在太空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
这是我国首次在航天器上开展微小卫星伴随飞行试验。
9月28日,飞船安全着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飞行任务过程中,我国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
简述我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展历程
我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展历程如下:
1.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第三个能够自主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八年之内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
2.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首次双人组合舱太空出行。
3.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它是中国第一次进行太空行走的载人航天任务,中国宇航员浩淼和景海鹏进行了历史性的太空行走。
4. 2011年6月18日,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标志着中国自主空间站建设的开始。
5.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
它完成了首次“伸手摘星”任务,成功对接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并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
6.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它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成功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
这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员出舱总时长最长的一次。
7. 今天,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开发神舟十二号飞船,计划在2021年发射。
这次任务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并完成一系列的科学和技术实验。
神州飞船系列发射的时间以及宇航员

神州飞船系列发射的时间以及宇航员神舟一号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发射: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
经过21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
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核了飞船重要的5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
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发射:2001年1月10日1时0分03秒返回: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虽然也是无人飞船,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神舟三号搭载特殊乘客“模拟人”发射: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返回:2002年4月1日16时54分飞船上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脉搏、心跳、呼吸、饮食、排泄等等多种重要生理参数,为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基础。
神舟四号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发射: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返回: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
试验涉及测控与通信、飞船和火箭、发射场、主着陆场和备用着陆场、航天员、陆地和海上应急救生等系统。
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共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以确保在不同阶段若出现意外都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证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进入成熟期。
神舟五号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发射: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返回: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航天员:杨利伟2003年10月15日,注定要载入历史的名册。
这一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单人单天飞行。
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当杨利伟经过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返回陆地后,迈出舱门面对欢呼人群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孜孜追梦二十年载人航天硕果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快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综述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犹如沧海一粟。
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中所铸就的辉煌成绩,却让这一瞬格外璀璨夺目。
高科技领域抢占先机追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史,重新回到任务的起点,就不得不提到“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一份由我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合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被送到了邓小平的手上。
邓小平看到4位科学家的建议,马上作出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正是这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使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后,中央组织了数百位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制定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著名的“863”计划。
中央同时决定拨出100亿元专款,其中40亿元直接用于发展航天事业。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由此开始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上午,江泽民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此次会议正式批复了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党中央决定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建设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如轨道舱)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8吨级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一次举世瞩目的战略部署。
中国载人航天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几代航天人的飞天梦想由此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无论是指明方向的“863计划”,还是真正起步的“921工程”,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轰动,很多人震惊甚至费解。
早在“863计划”上马之初,就曾有一位欧洲科学家向邓小平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中国目前经济并不发达,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钱搞航天?面对这一问题,邓小平回答得干脆利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只顾眼前,这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作出的战略部署。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试想,如果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而在高科技领域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不发展以航天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就会失掉发展先机,也很难再跟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当年,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在向中央提交的建议中主要提出了几个观点,其中就包括通过研究提高技术不仅可以集中现有的科研实力出成果,而且可以培养新一代高技术人才。
经过20年载人航天工程的实践,老一辈科学家的真知灼见得到了验证: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带来了航天技术的重大飞跃,而且沉淀了一批足以让世人刮目相看的高技术人才。
航天科技进步世人瞩目从“921”立项开始,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就以火箭般的速度一飞冲天。
神舟一号飞船可以说是一次打破常规的试验。
它是在一艘初样电性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简化、改装,“变身”成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并于1999年11月20日清晨6点30分发射升空的。
在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首次无人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凌晨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08圈,在太空飞行近7天。
神舟二号的成功发射,不仅使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利用飞船有效载荷开展的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也使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增加了逃逸和应急救生系统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绕地飞行108圈后,神舟三号成功返回,完成了预定的全部科学实验和探测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与载人飞船技术状态基本一致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发射。
其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10月中旬,首次载人任务的成功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
当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飞天,并在太空中举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全世界都震惊了。
中国航天人只用五艘飞船就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航天时代。
2005年10月12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降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人们纷纷猜测神舟六号飞船还能不能如约发射时,费俊龙和聂海胜踏雪出征,乘坐神舟六号踏上了遨游太空之旅。
5天5夜,这一飞首次实现了我国多人多天飞行,出色完成了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为中国载人航天一期工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然而,中国航天人并不满足于圆一个千年飞天梦,自然也不会在工程一期目标上止步。
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奉命出征。
27日,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的舱门,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
这是一次开创中国航天新纪元的漫步,突破了载人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地面训练等关键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11年11月,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完成首次“太空相拥”,中国航天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时隔不到一年,神舟九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太空赴约,旨在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的可靠性。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向着“三步走”的最终目标——空间站建设快速迈进。
人才队伍建设给力发展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刚刚转入实施阶段时,王永志、戚发轫等老一辈载人航天专家都已经60岁了。
加之特殊历史时期造成的人才“断档”,可以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全是从“零”起步的。
也正因此,在工程实施伊始,老专家们就提出,一定要确保航天事业后继有人,并在重大工程的实施带动下着力培养人才。
而今,中国航天早已进入了一个瓜熟蒂落的人才收获期。
神舟七号飞船总体设计和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33岁,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神舟八号飞船、神舟九号飞船研制团队和执行两次交会对接任务的飞控试验队的平均年龄也不过30多岁……这样一批年轻而富有创新热情的航天队伍让外国同行艳羡不已,不仅在于其年龄上和结构上的优势,更在于其经验积累和能力水平上的优势。
在神舟八号发射前一周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发射试验队仅用了3天3夜就将问题彻底解决,没有影响交会对接任务按时、成功完成。
这支年轻的航天队伍不仅具备了一流的学习能力,还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逐渐历练、积累了一流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工程难题的能力。
连美国宇航局前局长米切尔·格里芬都曾由衷地感慨:中国航天最令人羡慕的不仅是所取得的像载人航天工程这样的巨大成就,还在于所拥有的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用了20年培养造就并继续培养着一支新的人才队伍。
这支队伍年轻又富有朝气,一直身处型号工作一线,增长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并逐渐开始在重要岗位上挑起了大梁。
对中国航天来说,这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有理由坚信,到2020年,这些年轻的航天科学家们,将在太空中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
神舟飞船发射记录01、神舟一号飞船 7755KG 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在一艘初样电性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简化、改装)1999.11.20 06:30:03发射 1999.11.21 03:41返回在太空飞行21小时,环绕地球14圈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工程大系统工作的协调性。
02、神舟二号飞船 7800KG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2001.01.10 01:00:03发射 2001.01.16返回在太空飞行近7天,环绕地球108圈因降落伞故障成功返回而着陆失败03、神舟三号飞船 7800KG 正样无人飞船2002.03.25 22:15:03发射 2002.04.01返回在太空飞行7天,环绕地球108圈增加了逃逸和应急救生系统模拟载人04、神舟四号飞船 7794KG 正样无人飞船2002.12.30 00:40:03发射 2003.01.05返回在太空飞行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08圈与载人飞船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模拟载人,其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5、神舟五号飞船 7800KG 首次载人航天杨利伟2003.10.15 09:00:03发射 2003.10.16 06:28返回在太空飞行21小时23分,环绕地球14圈成为世界上第3个独立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06、神舟六号飞船 7800KG 第二次载人航天费俊龙聂海胜2005.10.12 09:00:03发射 2005.10.17 04:32返回在太空飞行5天5夜即115小时32分,环绕地球77圈首次实现了我国多人多天飞行,完成了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为中国载人航天一期工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07、神舟七号飞船 7790KG 第三次载人航天翟志刚(出舱)、刘伯明、景海鹏2008.09.25 21:10:04发射 2008.09.28 17:37返回在太空飞行2天20小时27分环绕地球45圈27日16:43,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的舱门,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
这是一次开创中国航天新纪元的漫步,突破了载人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地面训练等关键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08、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8506KG 设计寿命2年2011.09.29 21:16:03发射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对地遥感、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及空间技术试验09、神舟八号飞船 8082KG 无人飞船首次交会对接2011.11.01 5:58:10发射 2011.11.17 19:32分返回在太空飞行17天分别于11.03 01:36和11.14 20:00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突破并验证了交会对接技术、组合体运行与分离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中国航天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10、神舟九号飞船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景海鹏(中国第一位二次飞天的航天员)、刘旺、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2012.06.16 18:37:24发射在太空飞行13天创下四个第一次:第一次实施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第一次访问在轨飞行器,我国女航天员第一次太空飞行,第一次进行10多天的载人在轨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