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报告(全文)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截至2014.12.313篇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截至2014.12.313篇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截至2014.12.31第一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出口食品标准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为保障国际贸易健康有序进行,我国出口食品必须符合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标准要求。

以下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中关于出口食品标准的内容:1. GB 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2. GB 2763-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3. GB 7718-2011 婴幼儿配方食品4. GB/T 22510-2008 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5. GB 7716-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标签通则6. GB 14880-2012 饮用水卫生标准7. GB 4789.2-2016 食品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验8. GB/T 23499-2009 食品添加剂山梨酸及其钾盐、钠盐、钙盐、铜盐、锌盐、铁盐、锰盐和铝盐的规格9. GB 31604.1-2015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管理10. GB/T 2841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保健食品标签通则以上标准涵盖了食品中农药和兽药的限量要求、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条件和质量要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规格要求、食品标签和保健食品标签的规定、饮用水卫生标准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全面保障了出口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第二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食品接触材料标准篇食品接触材料是指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如塑料、橡胶、金属等,这些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以下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中关于食品接触材料标准的内容:1. GB 9685-2016 食品接触材料与制品用添加剂卫生标准2. GB 4806.1-2016 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总则3. GB 4806.2-2016 食品接触材料塑料制品安全标准4. GB 4806.3-2016 食品接触材料橡胶制品安全标准5. GB 4806.4-2016 食品接触材料金属材料和制品安全标准6. GB 31604.3-2016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使用标识以上标准对食品接触材料的添加剂、生产工艺、成分和装饰涂层等进行了详尽规定,确定了每种材料和制品的安全限量,并要求厂家进行必要的标识。

2014年中央1号文件

2014年中央1号文件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课题。

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

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05年至2015年,中国十年食品安全大事件

2005年至2015年,中国十年食品安全大事件

2005年至2015年,中国十年食品安全大事件第十件福喜公司使用过期肉 2014年/ 上海第九件湖南“镉大米”流入广东 2013年/ 湖南广东第八件硫磺熏制“毒生姜” 2013年/ 山东第七件台湾300多家品牌塑化剂超标2011年/ 台湾第六件瘦肉精2011年/ 全国第五件地沟油2010年/ 全国第四件皮革奶2005年至2011年/ 山东第三件三鹿“三聚氰胺奶粉”2008年/河北第二件苏丹红鸭蛋2006年/ 北京第一件海鲜产品体内含有“孔雀石绿”2005年/ 全国宜宾南溪区马家乡一家三口误食捡来的亚硝酸“盐”夫妻中毒死亡10月22日,宜宾市南溪区马家乡发生一起误食亚硝酸盐中毒的悲剧,当地村民黎开友一家三口在食用从垃圾场捡来的“盐巴”后出现中毒症状,黎开友及妻子张宗会当场死亡,其母亲李长均经抢救生命体征已趋平稳。

亚硝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

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1] 。

人体内硝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还原为亚硝酸盐,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

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

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

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3克导致死亡选择安全食品的注意事项近年来食品安全的问题广受关注,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要注意观察食品包装上是否有上述标志(QS、绿色食品、保健食品),留意生产日期,确保选择安全卫生的食品。

随着食品安全事故一件接一件的曝光,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切记仔细留意。

注意事项一、注意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二、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

三、注意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

2014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论坛参会人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2014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论坛参会人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2014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论坛参会人员名单(排名不分先后)石秀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万早田中粮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吕永杰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庹文升贵州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刘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志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顾问曹树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玉香原农业部总经济师袁仁国茅台集团公司董事长蔡永峰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杜俊甫双汇集团党委书记张大岭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润东吉林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赵五台陕西省食协会长王金声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代理秘书长葛俊杰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庄国蔚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林益彬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吴星宝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邵启良上海市农委秘书长李扣庆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周国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副秘书长蒋纲麦当劳中国首席食品安全官鲍勃.贝克美国玛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负责人向明中粮集团品牌管理部总经理石庆红中粮置地上海公司办公室经理姚莹上海大悦城招商部总监助理张羽中粮包装上海公司经理林红梅中粮融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曹晓风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顾问张大鸣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监事会副主席余莉萍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张汉强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晓翔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监事李林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马勇健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组织部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潘建军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公共关系部总经理张崇建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产业发展部总经理邵黎明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陈继红沈阳市食品工业协会会长陈高华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周小梅南京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宣以巍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卫东青岛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林玉明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岳以干武汉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菅和平上海食品协会会长张惠明上海食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国宾江西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周以秋北京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吴龙妹河北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车有春黑龙江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广明天津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黄永健山西省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遵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赵金英青海食品工业协会副调研员谢拥葵广州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范宏明宁夏经信委副主任赵洪辉辽宁省食品工业协会副调研员潘迎捷上海市食品学会理事长王锡昌上海市食品学会秘书长钟华广东省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雷军湖北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毛臣双城市人民政府市长李浩潢川县政府副县长刘正良河南省永城市市政协副主席金平息县人民政府县长黄守玺中共南乐县委员会书记付自成遂平县县委书记县委书记蔡光伟汤阴县政府党组成员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岑天洲广西龙州县人大副主任王波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政府区长刘玉华衡水市政府党组成员工业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国强隆尧县东方食品城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明亮商丘市政协副主席副主席张林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苗启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厅总畜牧师张琰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委员、副主任刘新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党委常委、副师长阮伯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党委常委、副师长付国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总农艺师贾瑞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总农艺师王新培上海进出口商会,会长陈启豪上海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原立军上海商情信息中心主任徐宝才江苏雨润肉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孙跃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荣耀中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振国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品质及资源管理总经理王昫华河南省科迪食品集团,总经理蔡金钗盼盼食品集团,执行总裁李国权江苏恒顺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近藤卓也日中经济贸易中心北京事务部郑宣东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日文翻译)田渊真次日中经济贸易中心北京事务部中国总代表刘井山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沈建华上海清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殿英天津市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林锦增南京天环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进南京桂花鸭(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肃远河南省诚实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勇陕西石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食品事业部总经理刘志广上海盾黄集团公司董事长姚金杨福建福老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韦信阔福建惠泽龙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坤建福州泽霖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荣跃上海花冠营养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献福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贵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总监游贵颖江西阿颖金山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章晓文甘肃银河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

2014年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2014年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2014年十大食品安全事件2014年中食品安全类事件频频发生。

人们现在年看待食品也胆战心惊!人们也不发出很多的疑问,未来还有多少食品类安全事件发生?我们对今年的食品安全类事件进行了曝光。

共总结出十大事件:2014年食品安全第一大事件:沃尔玛售含有“狐狸肉“的驴肉13年低爆出的“宜家肉丸含马肉”事件还未完全淡出人们视线,2014年初,全球零食商巨头沃尔玛又爆出在华部分店面所售驴肉含有其他动物的DNA。

沃尔玛召回这些含有“狐狸肉“的驴肉,对于那些购买这些驴肉的顾客将给予8.25美金的补偿(约合人民币50元)。

同时将对超市中其他肉类进行DNA测试。

此前,山东出入境检疫局曾在2013年12月底宣布,沃尔玛出售的驴肉产品中含有狐狸肉成分。

综合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消息,沃尔玛已不是第一次在中国爆出类似食品类丑闻:2011年,当局称沃尔玛出售的有机猪肉事实上只是普通猪肉,这一“假猪肉门”事件以缴纳罚款5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69万)、两名雇员被捕告终。

同年,媒体又爆出沃尔玛将过期的鸭肉上架销售。

沃尔玛又爆出用过期的鸡蛋制作成蛋糕再次销售的丑闻。

再次将这一零售巨头推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风口浪尖上。

而沃尔玛的发言人则表示,这一事件已经得到解决,事态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年初发生的“假驴肉”事件无疑又让沃尔玛陷入“诚信危机”。

2014年食品安全第二大事件:央视曝光,杭州黑心企业售过期烘焙食材原料都过期了,面包还能吃么?撕标签、换包装、用清洗液擦、拿小刀来刮……在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案例中,最让消费者愕然的是,卧底记者在杭州广琪贸易公司里,发现工作人员将过期食品原料改头换面,变成了合格产品。

而这批数量惊人的过期食品原料,其供货对象包括可莎蜜儿、金点、丹比、浮力森林、面包新语、小小涩会、九月生活等杭城多家知名的蛋糕坊和烘焙企业。

曾供给多家知名烘焙企业,据央视3·15晚会曝光,这家名为杭州广琪贸易有限公司的企业,是杭州多家面包店的原料供应商,曾销售多达10吨过期进口食品原料。

2014年国内大事件一览表

2014年国内大事件一览表

2014年是中国近年来非常轰轰烈烈的一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严重空气污染,特别是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世界关注。

但在2014年,中国仍然取得了一些发展的重大成果,或多或少地可以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打下根基。

首先,2014年是中国经济继续放缓的一年,但随着国内投资的增长,中国经济仍有所改善。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4%,比上一年增长0.5个百分点。

此外,改革正在加快步伐,包括废除农村一夫多妻制、取消二孩政策等。

此外,2014年中国空气污染仍是严重的问题,长期严重污染使得北方城市的生活质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差。

为了应对污染,中国政府拟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环境改善,控制能源消费和污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另外,也开始走上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反对道路。

此外,中国也面临着食品安全问题,包括抗生素、有害物质等违规添加在食品中的问题,更加凸显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来规范食品行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以确保食品消费者的安全。

最后,2014年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年份,因为它标志着中国逐步建立多边主义的一年。

众所周知,2014年,中国参加了几个重大的多边主义活动,包括第一次参加G20峰会,签署中国—缅甸、中国—巴西原油供应协定,以及与美国达成贸易投资协定等,从而将中国纳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未来中国全球化发展助一臂之力。

总而言之,2014年,中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在开始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 年)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需基本平衡,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食物与营养发展成效显著。

但是,我国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为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居民营养改善,特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促进营养均衡发展、统筹协调生产与消费作为主要任务,把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作为突破口,着力推动食物与营养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着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食物数量与质量并重。

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在重视食物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加强优质专用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提高优质食物比重,实现食物生产数量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

坚持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现代营养理念引导食物合理消费,逐步形成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健康协调发展。

坚持传承与创新有机统一。

传承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优良膳食传统,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膳食方式,创新繁荣中华饮食文化,合理汲取国外膳食结构的优点,全面提升膳食营养科技支撑水平。

坚持引导与干预有效结合。

普及公众营养知识,引导科学合理膳食,预防和控制营养性疾病;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食物与营养需求,采取差别化的干预措施,改善食物与营养结构。

(三)发展目标。

食物生产量目标。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提升食物质量,优化品种结构,稳步增强食物供给能力。

到2020 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 亿吨以上,油料、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等生产稳定发展。

2014年发布的食品标准汇总

2014年发布的食品标准汇总

GB 30612-2014 GB 30613-2014 GB 30614-2014 GB 30615-2014 GB 30616-2014 GB 28402-2012 GB 10789-2007 GB 5009.5-2010 GB/T 27590-2011 GB/T 31273-2014 GB/T 15425-2014 GB/T 31114-2014 GB/T 31115-2014 GB/T 31116-2014 GB/T 31119-2014 GB/T 31120-2014 GB/T 31121-2014 GB/T 31122-2014 GB/T 31123-2014 GB/T 10533-2014 GB/T 10535-2014 GB/T 13210-2014 GB/T 20799-2014 GB/T 30723-2014 GB/T 30767-2014 GB/T 30768-2014 GB/T 30769-2014 GB/T 30762-2014 GB/T 30763-2014
2014-06-09 2014-10-27 国家标准公告2014年第11号 2014-06-09 2014-10-27 国家标准公告2014年第11号
GB/T 30764-2014 GB/T 30765-2014

雄蜂蛹 粮油名词术语 原粮油料形态学和结构学
2014-06-09 2014-10-27 国家标准公告2014年第11号 2014-06-09 2014-10-27 国家标准公告2014年第11号 2014-06-09 2014-10-27 国家标准公告2014年第11号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2014-05-06 2014-10-01 工信部2014年第32号公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年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报告(全文)江南大学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研究》与教育部《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课题组联合发布2014 年,我国主要食用农产品与食品供应数量继续保持“总体稳定”态势,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总体呈现“逐步向好”的基本格局;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能力实现了新提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提升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能力,坚决遏制系统性食品安全事件,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是“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治理的基本任务。

一、食品数量安全与质量保障水平 1.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

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0710 万吨,比2013 年增产516 万吨,增产0.9% ,实现“十一年增”。

蔬菜、水果产量分别超过7 亿吨、1.8 亿吨,均较上年略有增长。

肉类总产量8707 万吨,比上年增长2.0% 。

其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蛋、牛奶产量分别为5671 万吨、689 万吨、428 万吨、2894 万吨、3725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2% 、2.4% 、4.9% 、0.6%、5.5%,禽肉产量为1751 万吨,比上年下降2.7% 。

水产品产量6461.52 万吨,增长4.69% 。

2. 食品工业发展状况。

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8933万亿元的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7.7% 。

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7.1% ,虽比上年的17.8% 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食品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7% ,食品制造业增长8.6%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6.5% 。

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9% ,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1.0% 。

3.主要食品产量。

小麦粉、大米、精制食用植物油、成品糖、鲜(冷)藏肉、冷冻水产品、糖果、罐头、酱油、食品添加剂、发酵酒精、白酒(折65 度,商品量)、葡萄酒、软饮料、精制茶等16 类食品产量保持增长;速冻米面食品、方便面、乳制品、冷冻饮品、啤酒等5 类食品产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总体而言,主要食品品种供销两旺,产量持续增加,食品市场供应充足,有效地保障了食品数量需求。

4. 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水果、茶叶质量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3% 、99.2% 、93.6% 、96.8% 、94.8% ,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

由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源头性因素的影响,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提升的基础较为脆弱,仍然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5.食品加工制造环节的质量安全状况。

食品加工制造环节的国家质量抽查合格率为95.7% ,但方便食品、蔬菜干制品、糕点、饼干、调味品、熏烧烤肉制品和瓶(桶)装饮用水等抽检合格率仍然偏低。

国家有关部门分阶段监督抽检的数据显示,在粮食及其制品中,除方便食品、米粉制品和玉米粉等抽检合格率较低外,其余粮食及其制品的抽检合格率均在97.0% 以上;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熟肉干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的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8.6% 、96.6% 、95.2% 、90.0% ;淡水鱼类抽检合格率为100% ,而熟制动物性水产品(可直接食用)合格率为88.9% ,软体动物类和其他盐渍水产品的抽检合格率仅为66.6% 和33.3% ;干制食用菌、酱腌菜合格率、蔬菜干制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7.6% 、96.6% 、93.7% ;新鲜水果类、水果干制品、蜜饯制品、果酱的合格率分别为100% 、98.3% 、96.5% 、91.2% ;月饼、粽子、糕点、饼干产品的抽查合格率分别为98.4% 、99.4% 、93.8% 、93.6% ;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为96.9% ;茶叶、代用茶、速溶茶类、其他含茶制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9.1% 、98.5% 、100% 、100% ;味精、鸡精调味料合格率为100% ,食醋、酱油、固态调味料、半固态调味料的合格率分别为96.3% 、94.3% 、93.9% 和93.7% 。

6.食品进口贸易。

贸易额为609.92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84% 。

进口品种几乎涵盖了全球主要食品种类,而谷物及其制品、蔬菜及水果、植物油脂等三大类食品进口贸易额接近整个贸易额的半壁江山。

按进口贸易总额大小排序,主要进口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东盟、美国、欧盟、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秘鲁,从上述八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食品贸易额占当年进口食品总额的80.3% 。

7. 进口食品的安全风险。

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共3503 批次,较上年增长61.9% 。

进口不合格食品批次最多的前十位来源地(按大小排序)分别是,中国台湾、美国、韩国、法国、意大利、马来西亚、泰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合计2399 批次,占全部不合格批次的68.5% 。

进口不合格食品来源地的国家或地区数量从2013 年的68 个扩大至2014 年的80 个。

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与标签不合格是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主要问题,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51.1% 。

8. 食品消费投诉量。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接受的国内消费者的申诉中,食品类的投诉量为26459 件,投诉量由2013 年的第二位降至2014 年的第五位。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食品类分别是米、面粉、食用油、肉及肉制品、水产品、乳制品等大众类普通食品。

9. 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

2005-2008 年间商务部的抽样调查表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在绝大多数年份均保持在80% 以上,虽然此期间爆发了影响极其恶劣的“三鹿奶粉”事件,但公众的食品安全满意度并没有出现拐点。

而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2010-2012 年间约80% 的受访民众缺乏食品安全感。

课题组连续在2012-2014 年间对全国10 个省(区)相对固定的调查点进行的大样本调查显示,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由2012 年的最高点的71.32% 下降到2014 年的56.12% 。

公众对满意度较为低迷的态势可能是未来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常态化问题。

10. 农村居民最担忧的食品安全问题。

课题组对江苏、四川、重庆、山东、河北、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吉林等10 个省市59 个县市的92 个行政村的3984 户农村居民分层抽样调查显示,81.5% 受访者担忧“化肥、农药、兽药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分别有36.8% 、22.3% 、37.3% 、35.0% 的受访者担忧“农产品种植土壤中重金属超标”、“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食品添加剂与滥用非食品用的化学物质”、“假冒伪劣、过期食品等”问题。

二、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11. 食品安全法治体系建设。

卓有成效地推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工作,并已于2015 年10 月1 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以法律形式固化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成果,完善了监管的制度机制,对以法治方式保障食品安全,推进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12.依法惩处食品安全犯罪。

新收涉及食品药品的犯罪案件1.2 万件,比上年上升117.6% ;其中,生产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4694 件,上升157.2%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犯罪案件2396 件,上升342.8% 。

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16428 人,同比上升55.9% ,并在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和监管执法等领域查办职务犯罪2286 人;在上海、北京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检察院,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刑事案件纳入重点办理跨地区重大案件之中。

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专设“食药警察”,到2014 年底为止,全国省级公安机关专业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机构已达到17 个。

13. 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地方政府的食品监管机构改革在时序上普遍严重滞后。

据课题组保守估算,截止到2014 年底,全国约有30% 的市、50% 的县(市)未完成实际性的改革。

总体而言,机构改革后,政府食品监管系统的监管力量有了新的增强。

但估算发现,全国至少超过50% 的县(市)的地方政府食品监管机构的设置并未按照国发〔2013 〕18 号文所推荐的模式,而是采取了“三合一”型为主的“大市场”模式极,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翻烧饼”式的改革。

已经或还正在进行的“归并”式的改革成效有待于实践检验。

14. 政府食品安全的信息公开。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机构改革后的职能分别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布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地方各级政府监管部门也在不同程度地推进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但食品安全信息的政府供给能力不足与社会巨大需求间的矛盾凸显,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根本性解决。

15.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 ),规定了387 种农药在284 种(类)食品中3650 项限量指标。

与此同时,我国已对135 种兽药做出了禁限规定,其中有兽药残留限量规定的兽药94 种,涉及限量值1548 个,允许使用不得检出的兽药9 种,禁止使用的兽药32 种,并建立了519 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

截止到2014 年6 月,已经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429 项,覆盖了数千项食品安全相关指标。

16. 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

设置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2489 个,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1956 家,实现了监测点覆盖80% 县级区域的年度建设目标,已基本形成由国家、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四层架构构成的立体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100% 的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8% 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94% 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法定传染病实时网络直报。

各级卫生计生检测机构共接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480 起,监测食源性疾病16 万人次,报告事件数和监测病例数较上年分别增长47.9% 和103% 。

17. 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

评估范围覆盖了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评估的危害因子包括农药300 余项、生物毒素20 项、抗生素28 项、重金属和稀土等元素11 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4 项、激素37 项、病原微生物13 项、塑化剂21 项、营养质量因子4 项,提出标准制修订建议80 余项,形成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指南和技术规范30 余项。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展开了铅和邻苯二甲酸乙酯类物质的风险评估、酒类氨基甲酸乙酯风险评估、主要植物性食品及食品原料中铝本底含量调查、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定量风险评估、居民膳食铜营养状况风险评估、水产品中硼的本底调查、零售鸡肉中弯曲菌风险评估、居民膳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暴露风险评估项目、居民膳食稀土元素暴露风险评估项目、白酒产品中塑化剂风险评估等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