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推拿学PPT课件

推拿学PPT课件
梳理头面部
1. 分阴阳 。 2. 开天门。 3. 压三经(督脉 太阳经 少阳经)。 4. 点揉头面部经穴(百会 印堂 太阳 四神聪) 及三经。 5. 指梳少阳。 6. 勾点风池 。 7. 松颈肌。 8. 抖动上肢, 点揉曲池、合谷 。 9. 指弹法 。 10.震颤法。
俯卧牵颈旋转复位法
牵颈 颈坐位侧板法 颈坐位摇搬法
颈坐位提拉 摆复位法
胸锥复位法
胸共椎12块,上接颈椎,下连腰椎。上 段胸椎的后关节面较接近矢状方向。故上胸 椎的后关节易发生前后半脱位,下段胸椎的 后关节面较近于冠状方向,故其后关节紊乱 时较多出现旋转性偏歪。临床表现出顽固性 背痛或呼吸痛。

脊髓型
临床上出现颈脊髓强损害 的表现。 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 质增生、MR示椎管狭窄、 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脊 髓压迫。
交感神经型
床表现: 头晕、眼花、耳鸣、
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 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 状。
检查: 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
食道型
颈椎椎体前 鸦嘴样增生压迫 食管引起吞咽困 难。(经食管钡剂 检查证实)
坐位板肩膝顶复位法
操作:
患者坐位,术者两 手托住患者的腋部,一膝 顶住胸椎部疼痛处,两手 用力向后板动。
坐位胸椎托压复位法 俯卧冲压复位法
仰卧垫压复位法
肋椎关节对冲复位法
腰椎病的推拿
由于腰部的活动多而且幅度大,往往 因不协调容易造成损伤。其中最常见有急 性腰扭伤、腰锥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
颈椎病的推拿
本病以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为主;或是 上肢无力、手指麻木;有的是头痛、头晕、恶心,严重的 会出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甚至瘫痪、大小便失禁。
颈椎病的分型
根据组织所受压迫与刺激的不同, 颈椎病分为以下几型:颈型、神经 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 髓型、食道型、混合型。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
推拿学
第一章概论
1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按扤、跷摩。推 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 法及其作用于穴位或部位上,防治疾病的一门学 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门 派众多。
2
第一节推拿起源及发展简史
3
推拿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于古老的民间,是人类在“推拿”这一名称, 最早见于明代龚云林的《小儿推拿活婴秘旨》, 张介宾的《类经》注释亦有引用。我国现存最早 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中央者, 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 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不仅说 明了推拿起源于我国的中原地区,同时也表明了 早在《内经》成书的秦汉时期以前,推拿即已成 为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
8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继承和发扬祖国 传统医学的方针政策,相继建立起中医院、 中医学校(学院)以及中医研究机构,1955 年重庆开设了首届西医学中医班,其中包括 了推拿课程;上海于1958年成立了推拿门诊 部,全国各地的推拿交流、讲学、科研活动 广泛开展起来,各种手法流派得到充分挖掘, 并推陈出新,如:一指禅推拿疗法﹑腹诊推 拿法﹑脏腑推拿法﹑指针疗法﹑点穴疗法、 内功推拿法等,按摩推拿事业步入新生。
12
3.信息调整
经络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人体内外表里 之间,以行气血,营阴阳。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体的 各个脏器都有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固有频率及生物电 等),当某一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 而该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 衡。推拿通过各种刺激或能量传递的形式将一定的生物信息 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对该部位或穴位的推拿作用, 将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 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

THANK YOU
采用冷敷、按压、抬高等方法, 缓解疼痛和肿胀,促进恢复。
失眠
采用头部按摩、揉捏等手法,舒 缓紧张情绪,促进睡眠。
04
推拿学的临床应用
推拿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系统康复
推拿可通过刺激皮肤和深层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 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再生,对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神经系 统疾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骨关节疾病康复 推拿能够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促进关节活动度恢复, 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骨关节疾病的康复治疗具有显 著效果。
03
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
颈椎病的推拿治疗
01
02
03
适应症
颈部肌肉紧张、疼痛,活 动受限,头晕、头痛等症 状。
治疗方法
采用揉、捏、滚、推等手 法,舒缓颈部肌肉,缓解 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
注意事项
避免暴力操作,以免加重 病情;对于脊髓型颈椎病 等严重情况,应谨慎选择 推拿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的推拿治疗
适应症
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活动受限等症状。
治疗方法
采用按、揉、推、扳等手 法,缓解腰部肌肉紧张, 减轻椎间盘压力,改善局 部血液循环。
注意事项
急性期应以缓解疼痛为主, 避免过度刺激;缓解期可 加强腰部肌肉锻炼,预防 复发。
肩周炎的推拿治疗
适应症
01
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夜间加重等症状。
治疗方法
02
推拿技巧与效果评估
技巧掌握
推拿医生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推拿技巧,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同 时,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需求和感受,以便更好地调整手法和力 度。
效果评估
在推拿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治疗结束后,应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 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手法。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

推拿学的特点与优势
01 02 03 04
优势
无副作用:推拿学采用自然疗法,非药物疗法,不使用化学药物或其 他有害物质,因此具有无副作用的优势。
适应范围广:推拿学适用于各个年龄段、性别、体质的人群,可用于 治疗多种疾病,同时也可用于预防和保健。
疗效显著:推拿学通过手法操作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具有见效快、 疗效显著的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结词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防 止病情恶化。
详细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表现为腰部疼痛、 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 手法治疗、针灸、拔罐等多种方式,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 能,防止病情恶化。
肩周炎
总结词
推拿治疗肩周炎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肩部活动范围,促进肩周炎的康复。
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表面做轻柔的环形揉动,产生温热感和放 松效果,有助于缓解肌肉疼痛和疲劳。
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表面做平稳的推动,产生轻柔的刺激和舒 适感,有助于舒缓肌肉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推拿技巧与要领
01
02
03
04
力度适中
推拿时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 用力或过于轻柔,以达到有效
的刺激和放松效果为宜。
推拿学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促进血液循环
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 局部血液供应,改善组织营养 状况,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
缓解肌肉紧张
推拿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减轻疼痛和僵硬,改善肌肉 功能。
松解粘连组织
推拿可以松解粘连组织和瘢痕 ,改善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缓 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调整神经系统
推拿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 神经功能,缓解疼痛和改善睡

推拿手法学-ppt课件

推拿手法学-ppt课件

伸腕前臂旋后
㨰法 握拳㨰法
手握空拳,手近端 指间关节突起处着力于 施术处,腕关节放松, 肘部为支点,前臂主动 前后运动,带动屈曲的 指间关节做小幅度的伸 屈运动。
1.动作要领 滚法的吸定点是小指掌指关节 背侧,吸定部位要紧贴体表。肩、臂放松, 肘关节微屈约120°,置于身体侧前方。以 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 伸屈和前臂旋转运动。手背滚动幅度控制在 120°左右。压力要均匀,柔和,有明显的 滚动感,动作要有节律、连续、协调,不可 忽快忽慢,时轻时重。滚动频率每分钟
1. 持久 操作时间、动作和力量 2、有力 力度;非暴力、因人而异 3、均匀 动作的幅度、频率和手法的压力 4、柔和 稳柔灵活 5、渗透 感应和疗效
体能是基础,技术是关键,练习是保障
第三节 推拿手法的基本作用
1、疏通经络 2、促进气血运行 3、调整脏腑机能 4、滑利关节 5、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第四节 推拿手法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1.动作要领 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 肘关节略低于腕部。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 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运动。 压力平稳,不可用蛮力,摆动幅度要均匀, 动作要灵活,要紧推慢移。手法频率每分钟
120~160次。
[动作要领]
1. 沉肩:肩关节放松,肩胛骨自然下沉,不要耸 肩用力,以腋下空松能容一拳为宜。
推 拿手法 学
按摩,古代称为按跷,爪幕、推按等,
第一节 推拿手法的概念
一、定义
推拿手法就是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 或手持器械,按照各种特定的技术规范化 动作,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使之获得良 性刺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 技巧动作。
二、手法分类
1、基本手法 2、复合手法 3、复式操作手法

《推拿知识培训》课件

《推拿知识培训》课件
振动类手法
通过振动肌肉、关节等部位,如抖法、颤 法等。
常见推拿手法介绍
捏法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 在皮肤上捏挤。
拍法
用手掌轻拍皮肤。
揉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皮 肤上做圆周或螺旋 状的轻柔按摩。
推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皮 肤上做直线推动。
抖法
用手握住肌肉或关 节,轻轻抖动。
推拿手法的学习与实践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推拿手 法,可以在自己或他人身 上进行练习。
学习推拿手法的基本要领 和技巧,包括手法操作姿 势、力度、时间等。
注意推拿过程中的安全和 卫生,避免过度刺激和损 伤。
学习推拿手法的适应症和 禁忌症,避免误用和滥用 。
03
推拿穴位
穴位的基本知识
定义
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一些 特定点,是气血汇聚的部 位,也是推拿治疗的重要
基础。
分类
穴位分为经穴、奇穴和阿 是穴三类,具有不同的特
注意身体反应
在推拿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 ,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推拿方案或停止推拿。
避免过度刺激
在推拿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刺激或过度用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或不适。
推拿后的注意事项
适当休息
在推拿后,应适当休息,避免立即进行剧 烈运动或体力劳动,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48岁,因长期从事体力 劳动,导致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推拿治疗过程
采用点按、揉捏、摇摆等手法,针 对肩部的肌肉、关节进行舒缓和活 动。
治疗效果
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肩部疼痛 明显减轻,活动范围逐渐恢复,可 以正常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
总结与展望:推拿在未来的发展与应用

中医推拿手法PPT课件

中医推拿手法PPT课件

程中的力度、频率、方向等要素,以及推拿后的护理和调养。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A
通过本次课程,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推拿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我感受到 了推拿手法对身体的舒适感和放松作用,也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合适的推拿 手法。
学员B
本次课程让我对中医推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我不仅学会了多种推拿手法,还了解了 推拿的原理和适应症。在实际操作中,我感受到了推拿对患者身体的积极影响,也更加坚定 了我从事中医推拿事业的决心。
学员C
通过本次学习,我不仅掌握了中医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手法,还学会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所学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我感受到了推拿对患者身体的舒适感和放松作用,也深刻体会到 了中医推拿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效果。
中医推拿手法在现代医学中发展前景
推广和应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日益关注,中医推拿作为一种独特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将在现代医学中得到更 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未来,中医推拿将在康复医学、疼痛治疗、预防保健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01
中医推拿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了中医推拿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穴位、气血等概念,以及推拿
手法的作用原理和治疗效果。
02
常见推拿手法及其适应症
详细讲解了多种常见推拿手法,如推、拿、按、摩、揉、捏、颤、打等,
以及各手法的适应症和应用范围。
03
推拿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强调了推拿操作过程中的规范和注意事项,包括推拿前的准备、推拿过
对儿童,可采用捏脊、摩腹等手法促进生长发育。
老年人及体弱者适宜手法
老年人推拿原则
手法宜轻不宜重,避免过度刺激引发不适,同时注重补益气血、 强筋健骨。
体弱者推拿特点

推拿手法学ppt课件

推拿手法学ppt课件

推拿手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结合具体病例,介绍推拿手法在治疗 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如颈椎病、腰椎 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学习成果展示
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展示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掌握的推拿手法技能。
提出对课程内容的改进意见和对教学 方法的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善 课程设计和提高教学效果。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推拿手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腰肌 劳损、失眠、头痛等。
禁忌症
推拿手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如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恶性肿瘤、骨折等患 者应慎用或禁用推拿手法。此外,孕妇、月经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也需谨慎选择 推拿治疗。
02
常用推拿手法介绍
Chapter
1 2
定义
以指或掌在皮肤上做环形摩擦的手法。
分类
指摩法、掌摩法。
3
注意事项
操作时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 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擦法
01
定义
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
02
分类
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
03
注意事项
操作时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相平;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
推拿手法学ppt课件
目录
• 推拿手法学概述 • 常用推拿手法介绍 • 特殊推拿手法展示 • 推拿治疗原则与选穴方法论述 • 推拿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防范措施讲解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推拿手法学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推拿手法学是研究推拿手法的理 论、技能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 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正骨推拿

• 三、一指禅推拿

• 五、滚法推拿

• 七、自我推拿
*
5
推拿流派

正骨推拿又称“正骨按摩”,“伤科 按摩”,是以矫正骨折,关节脱位,骨 错缝,筋跳槽等一类骨伤科疾病为诊 治范围的一种推拿疗法。 清代《医 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总结了摸, 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可以 说是正骨推拿的基本手法.
• 滚法推拿是以一指禅法作 为主要手法来治疗疾病和 损伤的一种推拿疗法.
• 自我推拿主要是以单手或 双手在自己身上进行推拿 操作,并辅以主动的肢体活 动,用以保健强身,防治疾 病的一种推拿方法.
*
7
推拿手法的作用
• 1、舒筋活络,缓解痉挛 • 2、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 3、疏通狭窄,剥离粘连 • 4、顺筋正骨,整形复位
基础,手法技巧是关键,两者必须 兼有,缺一不可。
*
15
• 1、手法操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认真 负责,精神集中,手到神到。
• 2、医者要保持双手清洁和适当温度,勤 剪指甲。
• 3、诊断明确,辩证施治,合理选用手法。
• 4、操作时,一般由轻而重,以病人对手 法反应敏感为准。压力一般因人、因病、 因部位而异。
*
12
• 所谓“柔和”,是指手法的稳柔灵 活及力量的缓和,这要求手法要轻 而不浮,重而不滞,变换动作要自然, 协调.需注意,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 而是用力在于和缓,不可生硬粗暴 或用蛮力。
*
13
• 所谓“深透”,是指病人对手法刺 激的感应和手法对疾病的治疗。要 求手法刺激,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 使效应有一定的穿透力,转之于内, 深入到组织,器官甚至体腔深部,产 生良好的治疗作用。“深透” 效
推拿学
*
1
推拿学
一、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二、基本要求
三、注意事项
四、手法的禁忌症
五、手法
六、常见疾病推拿治疗
*
2
推拿手法的概念
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按各种特 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进行操作的 方法,称推拿手法。手法形式有多 种,包括手指、手掌、腕部、肘部 以及肢体其它部位,直接在患者体 表进行操行,通过功力“深透”而 产生治疗作用。因主要以手进行操 作,故通称为手法。
初次治疗时间不宜太长,视治疗部位和多 少灵活掌握。
*
17
推拿手法的适应症
• 临床实践证明,推拿治疗对伤科,外科,内科,妇科,儿 科等各科多种疾病有着明显的疗效,在体育保健,疲 劳恢复等方面也有显著作用.推拿的适应证很多,如 慢性劳损,损伤后遗证和一些常见病。急慢性腰扭 伤,胸胁震伤,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扭伤,挫 伤,落枕,颈椎病,肌肉痉挛,腱鞘炎及腱鞘囊肿,肩周 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脑震荡,中风后遗 症,小儿麻痹后遗症,面神经麻痹,骨伤后遗关节功 能障碍,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神经衰弱症(失眠,头昏 胀),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
应的产生,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综 合作用的结果。
*
14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五点 是有机联系着,相辅相成,互相渗
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有力,均匀
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
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
又柔和,从而深透组织,达到解除
疾病目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
柔相济”,在临床运用时,力量是
*
18
推拿手法的禁忌症
• 1、 •2 •3 • 4、开放性损伤,新伤骨折脱位,急性软组织损伤初期
和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期。 •5 • 6、妇女月经期腰骶部,腹部,妊娠期或产后未恢复健
*
3
推拿与按摩的区别
• 按摩目前认为多数 • 推拿现多数属于医
属于保健行业的范 学治疗行业领域。
畴。如美容、洗浴、 如脊柱推拿、手法
休闲、旅游、手足 复位、关节旋转手
等按摩。在国内主 法等,是以达到治
要为按摩师操作, 疗疾病为目的。无
在国外多为护士、 论在国内外主要为
按摩师操作。
医生操作。
*
4
推拿流派简介
*
点穴推拿又称"点穴按摩","指针疗法 ","穴位按摩"等.临床上主要是以指 代针,即用手指刺激人体经穴以防治 疾病.
6
推拿流派

腹诊推拿是运用中医传统 的腹诊法判断疾病的表里, 寒热,虚实,并选用手法,以 腹部为主要作用部位来防 治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腹 诊推拿以阴阳五行,脏象经 络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治 疗,扶正祛邪,灵活应用.临 证要遵循先治本,后治标, 治本为主,兼顾治标的原则.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民间亦称 "推惊","摩惊","掐惊"等,是推拿在防 治小儿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有 独特体系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推拿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指禅推拿是以中医阴阳五行,脏腑,
经络和营卫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为 指导,以四诊八纲为辨证手段,强调 审病求因和辨证论治,并结合有关生 理,解剖和病理等基础知识和临床经 验,以一指禅推法作为主要操作手法, 作用于人体的一定部位,用以治疗疾 病的一种推拿疗法.
*
16
• 5、操作时间:临床应用时,操作时间掌握得 当与否,对疗效有一定影响。但基长短很难做 明确的限定,一般从两方面考虑:
(1)病在经脉关节或是在脏腑气血。前者一般 10-20分钟,后者15-30分钟或更长。
(2)选用何种手法。一般使用摆动类及轻柔缓 和的手法,时间可稍长些,而压力大、刺激强 的手法,如按、压、点等手法,时间不宜太长, 以免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不良后果。
*
8
手法操作要求
• 持久 • 均匀 • 柔和
• 有力 • 渗透
*
9
• 所谓“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 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
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也就 是说一方面是每个手法(除个别手 法外)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的时 间,不宜频繁更换手法;另一方面是 整个手法施术过程要持续一定的时 间,如15分钟至1小时不等,否则难 产生预期的效果。
*
10
• 所谓"有力",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
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
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手法有力是
手法操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
力是一种技巧力.根据治疗对象,施
术部位,手法性质和病证虚实以及
患者的体质而变化应用.用力的基
本原则是既保持治疗效果,又避免
产生不良反应.
*11• 所谓源自均匀”,是指手法动作要有 节奏性,速度,压力,作用范围都必须 保持相对的一致,不要时快时慢,时 轻时重,也不要作用范围时大时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