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人员名单(附表3)

专家组人员名单(附表3)

羊草二矿煤矿停产整训考评验收

专家组名单表2014年3月22日

专家组组长:

纵坡规范

第二节纵断面设计 第5。2.1条纵断面设计原则如下: 一、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得排除。 二、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三、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得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 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得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五、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与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1.路线经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时,应提高路基标高以保证路基稳定。当受规划控制标高限制不能提高时,应采取稳定路基措施。 2。旧路改建在旧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得排水。 3.沿河道路应根据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位于河堤顶得路基边缘应高于河道防洪水位0。5m。当岸边设置挡水设施时,不受此限。位于河岸外侧道路得标高应按一般道路考虑,符合规划控制标高要求,并应根据情况解决地面水及河堤渗水对路基稳定得影响。 4.道路纵断面设计要妥善处理地下管线覆土得要求。 5.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她排水措施。 六、山城道路应控制平均纵坡度。越岭路段得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度宜采用4.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宜采用4%,任意连续3000m长度范围内得平均纵坡度不宜大于4。5%. 第5.2.2条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推荐值与限制值见表5。2.2。

第5.2。3条坡长限制规定如下: 一、设计纵坡度大于表5。2.2所列推荐值时,可按表5.2.3—1得规定限制坡长.设计纵坡度超过5%,坡长超过表5。2。3-1规定值时,应设纵坡缓与段。缓与段得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本条第二款规定。 二、各级道路纵坡最小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5.2.3-2得数值,并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与。 第5.2.4条在设有超高得平曲线上,超高横坡度与道路纵坡度得合成坡度应小于或等于表5。2.4规定值。

教育技术学名著

10本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名著 1.《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 2.《教学技术学:过去、现在和未来》 3.《教学技术:定义、术语和范畴》即94定义 4.《教学设计原理》 5.《教育媒体与学习技术》Henich 6.《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Reigurth 7.《教育技术学名著选读》 8.《教学设计与技术的趋势与问题》 9.《教育技术学基础》10.《教育媒体与技术年鉴2002》11.《教学技术经典文献》伊利12. Anglin Critical Issues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是由美国密苏里大学信息科学与学习技术学院终身教授大卫·詹纳森(David Jonassen)博士担纲主编,由来自以美国为主的世界10多个国家的近百位顶尖教育技术学家主笔的大型手册,它于1996年由迈克米兰出版公司(Macmillan Publishers)首次出版。后来,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获得了电子版本的有限传播权,AECT的所有会员都可以在线浏览AECT网站上的电子版。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一版共分7篇、42章、1245页。此书极具权威性、系统性。本书作者队伍阵容整齐。全部是世界一流的专家,权威人士独到地见解、宽广的视野、丰富地实践经验使得本书领先的地位得以奠定。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钟爱就是明证,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有了十多种文字的版本,这个对于年轻的教育技术学领域是并不多见的。全书系统性强,基本含盖了教育技术学的最主要的领域,从基本理论,到各个分支,到不同应用领域。 研究手法独到,文笔深入浅出。开卷第一章,你就会被作者关于教育技术学先驱人物和早期历史的分析评论所吸引,从字里行间,你能体会到作者的研究功力,特别是研究手法的独创性。尽管是非常专业的书籍,但是作者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深奥的学术性,相反也照顾了读者面。 总体评价:美国教育技术学名著排行第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籍之第一本。 《教学技术学:过去、现在和未来》1996年出版发行,主编Anglin安格林教授是美国肯塔基Kentucky 大学教育学院的资深教授,1999-2000年担任教学开发系的系主任,曾担任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研究与理论部的主席。他所主编的本书荣获James W. Brown 出版奖和AECT的DID 杰出著作奖。该是美国大学最经常被采用的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材之一。一直是亚马逊AMAZON网站教育技术学图书销售排行第一。有52位世界顶级专家执笔撰写。这里介绍的是该书的第二版,主要的目标读者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全书共分6个部分,38章。 第一部分领域:历史与回顾2章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8章 第三部分教学开发11章 第四部分艺术状态、应用及未来展望7章 第五部分研究与评价9章 第六部分认证与专业发展3章 基本评价:作为美国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材,本书几乎涉及了领域内的各个分支。《教学技术:定义、术语和范畴》 《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一书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组织了全美上百位教育技术专家,历时五年之久,经过数次讨论,几次易稿,最后根据专家讨论的结果,由Richey和Seels持笔形成。本书代表了美国教育技术学界对教育技术的最主流的理解,此书给出的教育技术的定义代表了绝大多数美国教育技术专家的观点,定义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定义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被广为接受。成为最权威的一个定义。鉴于此书产生的影响,虽然发表没有几年,但是已经可以进入教育技术学经典名著的行列,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的必读书目。 《教学设计原理》本书由R.M.加涅L.J.布里格斯著;皮连生教授等人翻译成中文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共分4部分。第一章为绪论,接着第二章勾画出了始于教学目标识别到教学评价告终的教学设计9阶段轮廓。 第二部分描述了主要学习结果类型,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阐明了适用于习得这些技能的条件并指出了这些条件对教学设计的含义。这一部分还论述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学生间的这些差异怎样影响教学计划。第三部分包括七至十三章,直接和深入地论述了教学设计的步骤。首先论述了教学目标、目标的分析和分类。接着为了确定合乎需要的教学顺序,为了导出单节课的教学事件,为了将这些事件与适当的媒体的选择相联系,这一部分还鉴别出了教学步骤。最后,第十三章描述了通过运用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测量评估学生的成绩的方法。 第四部分的总课题是教学的传输系统,其中包括设计的产品和原理在集体教学和各种个别化教学中的运用。最后一章和第十六章论述评价教学计划的方法。 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从一开始的关于教学设计的几个基本假设出发,基于加涅的学习的条件学说和累计学习

纵坡规范

第二节纵断面设计 第5.2.1条纵断面设计原则如下: 一、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二、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三、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 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五、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1.路线经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时,应提高路基标高以保证路基稳定。当受规划控制标高限制不能提高时,应采取稳定路基措施。 2.旧路改建在旧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 3.沿河道路应根据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位于河堤顶的路基边缘应高于河道防洪水位0.5m。当岸边设置挡水设施时,不受此限。位于河岸外侧道路的标高应按一般道路考虑,符合规划控制标高要求,并应根据情况解决地面水及河堤渗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 4.道路纵断面设计要妥善处理地下管线覆土的要求。 5.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六、山城道路应控制平均纵坡度。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度宜采用4.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宜采用4%,任意连续3000m长度范围内的平均纵坡度不宜大于4.5%。 第5.2.2条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推荐值与限制值见表5.2.2。

第5.2.3条坡长限制规定如下: 一、设计纵坡度大于表5.2.2所列推荐值时,可按表5.2.3-1的规定限制坡长。设计纵坡度超过5%,坡长超过表5.2.3-1规定值时,应设纵坡缓和段。缓和段的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本条第二款规定。 二、各级道路纵坡最小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5.2.3-2的数值,并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第5.2.4条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横坡度与道路纵坡度的合成坡度应小于或等于表5.2.4规定值。

标准正态分布表

标准正态分布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标准正态分布表

4432198653 1.80.964 1 0.964 8 0.965 6 0.966 4 0.967 2 0.967 8 0.968 6 0.969 3 0.970 0.970 6 1.90.971 3 0.971 9 0.972 6 0.973 2 0.973 8 0.974 4 0.975 0.975 6 0.976 2 0.976 7 20.977 2 0.977 8 0.978 3 0.978 8 0.979 3 0.979 8 0.980 3 0.980 8 0.981 2 0.981 7 2.10.982 1 0.982 6 0.983 0.983 4 0.983 8 0.984 2 0.984 6 0.985 0.985 4 0.985 7 2.20.986 1 0.986 4 0.986 8 0.987 1 0.987 4 0.987 8 0.988 1 0.988 4 0.988 7 0.989 2.30.989 3 0.989 6 0.989 8 0.990 1 0.990 4 0.990 6 0.990 9 0.991 1 0.991 3 0.991 6 2.40.991 8 0.992 0.992 2 0.992 5 0.992 7 0.992 9 0.993 1 0.993 2 0.993 4 0.993 6 2.50.993 8 0.994 0.994 1 0.994 3 0.994 5 0.994 6 0.994 8 0.994 9 0.995 1 0.995 2 2.60.995 3 0.995 5 0.995 6 0.995 7 0.995 9 0.996 0.996 1 0.996 2 0.996 3 0.996 4 2.70.996 5 0.996 6 0.996 7 0.996 8 0.996 9 0.997 0.997 1 0.997 2 0.997 3 0.997 4 2.80.997 4 0.997 5 0.997 6 0.997 7 0.997 7 0.997 8 0.997 9 0.997 9 0.998 0.998 1 2.90.998 1 0.998 2 0.998 2 0.998 3 0.998 4 0.998 4 0.998 5 0.998 5 0.998 6 0.998 6 x00.10.20.30.40.50.60.70.80.9 30.998 7 0.999 0.999 3 0.999 5 0.999 7 0.999 8 0.999 8 0.999 9 0.999 9 1.000 正态分布概率表 Φ( u ) =

正态分布讲解(含标准表)

2.4正态分布 复习引入: 总体密度曲线:样本容量越大,所分组数越多,各组的频率就越接近于总体在相应各组取值的概率.设想样本容量无限增大,分组的组距无限缩小,那么频率分布直方图就会无限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总体密度曲线. 总体密度曲线 b 单位 O 频率/组距 a 它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概率.根据这条曲线,可求出总体在区间(a,b)内取值的概率等于总体密度曲线,直线x=a,x=b及x轴所围图形的面积. 观察总体密度曲线的形状,它具有“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的特征,具有这种特征的总体密度曲线一般可用下面函数的图象来表示或近似表示: 2 2 () 2 , 1 (),(,) 2 x x e x μ σ μσ ? πσ - - =∈-∞+∞ 式中的实数μ、)0 (> σ σ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x μσ ? 的图象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 讲解新课:

一般地,如果对于任何实数a b <,随机变量X 满足 ,()()b a P a X B x dx μσ?<≤=?, 则称 X 的分布为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 ) .正态分布完全由参数μ和σ确定,因此正态分布常记作),(2 σ μN .如果随机变量 X 服从正态分布,则记为X ~),(2σμN . 经验表明,一个随机变量如果是众多的、互不相干的、不分主次的偶然因素作用结果之和,它就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例如,高尔顿板试验中,小球在下落过程中要与众多小木块发生碰撞,每次碰撞的结果使得小球随机地向左或向右下落,因此小球第1次与高尔顿板底部接触时的坐标 X 是众多随机碰撞的结果,所以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随机变量都服从或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例如长度测量误差;某一地区同年龄人群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一定条件下生长的小麦的株高、穗长、单位面积产量等;正常生产条件下各种产品的质量指标(如零件的尺寸、纤维的纤度、电容器的电容量、电子管的使用寿命等);某地每年七月份的平均气温、平均湿度、降雨量等;一般都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正态分布广泛存在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实际之中.正态分布在概率和统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说明:1参数μ是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的特征数,可以用样本均值去佑计;σ是衡量随机变量总体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可以用样本标准差去估计. 2.早在 1733 年,法国数学家棣莫弗就用n !的近似公式得到了正态分布.之后,德国数学家高斯在研究测量误差时从另一个角度导出了它,并研究了它的性质,因此,人们也称正态分布为高斯分布. 2.正态分布),(2 σ μN )是由均值μ和标准差σ唯一决定的分布 通过固定其中一个值,讨论均值与标准差对于正态曲线的影响

公路竖曲线计算

竖曲线及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的转折处,为了行车平顺用一段曲线来缓和,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叫竖曲线。) 竖曲线的形状,通常采用平曲线或二次抛物线两种。在设计和计算上为方便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形式。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形成转坡点,其相交角用转坡角表示。当竖曲线转坡点在曲线上方时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 如图所示,设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 1 和i 2,则相邻两坡度的代数差即转坡角为ω= i 1-i 2 ,其中i 1、i 2为本身之值,当上坡时取正值,下坡时取负值。 当 i 1- i 2为正值时,则为凸形竖曲线。当 i 1 - i 2 为负值时,则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基本方程式 我国采用的是二次抛物线形作为竖曲线的常用形式。其基本方程为: Py x 22= 若取抛物线参数P 为竖曲线的半径 R ,则有: Ry x 22 = R x y 22= (二)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竖曲线计算图示 1、切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间的竖距h 通过推导可得: ==PQ h )()(2112li y l x R y y A A q p ---=-R l 22= 2、竖曲线曲线长: L = R ω 3、竖曲线切线长: T= T A =T B ≈ L/2 =2 ωR 4、竖曲线的外距: E =R T 22 ⑤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R x y 22= 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m ; R —为竖曲线的半径,m 。 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一)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1.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 (1)缓和冲击 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时,产生径向离心力,使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重量减小,所以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对离心力要加以控制。 (2)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 详细资料: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著作甚丰, 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 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 《电化教育基础》 《电化教育学》 《教育传播学》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 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详细资料:

教育技术学十年之十大怪状

目睹教育技术学十年之十大怪状 自1993年“电化教育”正式更名为“教育技术”以来,教育技术在中国已经历了十多个春秋。这十年以来,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教育技术学也正一步一步地误入歧途。2002年,曾在北大BBS出现过并由多家教育技术站点转载的檄文《炮轰教育技术:我的一张大字报》,文中言辞激烈,猛烈抨击了我国教育技术学存在的某些问题,其中某些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个人感***彩浓厚且不甚系统。 教育技术学步入怪圈已经很长时间了,本文意在以旁观者的角度,将教育技术学十年以来出现的各种“怪状”罗列出来,在争论中促进教育技术的反思和发展。估计本文公诸于众之后,会有许多人视之为“异端邪说”,不论有何种评论,也尽在笔者意料之中。 特别声明:本文中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但作者无意全盘否定教育技术学的成果,也无意否定专家的研究成果,只是抱着“理性批判”的态度就事论事。如果被认为是胡说八道,业界人士尽可一笑置之或无情批判。 一、学科定义:全盘西化 在我国教育科学里,完全照搬它国定义而且如此字斟句酌而且争论不休的,恐怕只有教育技术学一家。在我国教育技术学界,AECT的定义被视为“至尊”,尤其是AECT?94定义在我国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被视为“红宝书”,以至于AECT?94定义成为研究的起点,论文中引用的不计其数。 然而,据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赵勇称,AECT的定义在美国教育界也鲜为人知,并对国内教育技术界如此热衷于AECT定义而且争论不休表示不理解。当业界对AECT…94定义仍津津乐道的时候,传来AECT?2004(或称2005)定义出现的消息。这又引发了对AECT 2004定义研究的热潮,这里引用华南师大焦建利博士翻译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有人为“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教学技术)改为“Educational Technology”(教育技术)叫好,有人为加入“符合伦理道德的”鼓掌,也有人迷惑,也有人批评。回想当年,AECT?94定义中把“教育技术”改为“教学技术”,多数国内学者都拍手赞成,然而2004定义中又改回去了,不是对国内对AECT言听计从、亦步亦趋的回掌一击吗?据称连西尔斯承认在AECT?94定义中,把“教育技术”改为“教学技术”是他学术生涯中的一个败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全盘照搬一个在美国本土也没得到广泛接受的定义吗? 众所周知的一个历史事实: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共产国际曾取得领导权,照搬所谓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结果遭遇空前挫折,险些丧送了中国革命。如今教育技术“全盘西化”的思路和做法,虽然还远未到“丧送”中国教育技术事业的程度,但是对我国教育技术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这些年来教育技术学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恐怕大多数要“归功于”全盘西化。 笔者无意拒绝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成见,而是要表达这样一个观点:教育技术学(包括其它教育学科)必须在立足本国实际的基础上,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吸纳国际成果,而不能盲目照搬。当然也有学者试图给教育技术学下定义,但是大都没有跳出AECT的路子。 二、研究领域:严重泛化 如果要问一个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什么是教育技术?”的话,他恐怕会很流利地答出AECT?94的定义:“教育技术是指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然而如果问他“什么不是教育技术?”,他恐怕就难以回答了。 这种现象反映了教育技术学当前研究领域严重泛化的现状。目前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模糊且严重泛化,把“泛化的技术”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来研究,使得研究方向非常发散。某些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导师简介

傅钢善(1955年——) 教授,院党委书记,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家组成员,我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所所长,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延安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是网络与远程教育、智能技术教育应用和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等,主编和参编教材6部,两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讲国家精品课程一门,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横向课题4项,获陕西省教育厅一等奖4项。兼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该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副主任委员及该协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硕士招生方向:网络与远程教育、智能技术教育应用。 张文兰(1967年——)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现任学院副院长,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访学。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发表文章近30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3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5项。兼任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文理科教育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高校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西安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 硕士招生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张立国(1965年——)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教育技术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在《电化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出版专著1部:《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先后被教育部聘请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委员会”、“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评审委员会”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硕士招生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网络与远程教育 乜勇(1970年——)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课程与教学论。在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项目,曾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英特尔未来教育职前教育全国骨干教师、陕西省教育厅特聘的全省农远工程项目教师培训的主讲教师和陕西省教师教育能力建设项目培训主讲教师。 硕士招生方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智能技术教育应用。 马红亮(1975年——) 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网络远程教育和教育网络游戏。近年来出版专著1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项,参与2项,在专业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合作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创办“教育技术学开放教育资源”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d13614492.html,)。 硕士招生方向:网络与远程教育、教育游戏与动漫 马颖峰(1961年——) 副教授,知识媒体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教育游戏、教育动画、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和数字动画设计,出版专著1部,多媒体电子出版物1套,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及横向项目7项,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先后承担本科生的多媒体技术基础、多媒体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基础等课程。

标准正态分布表(附表1-2)

附表1-2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φ(x ) x0.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0.500 0 0.539 8 0.579 3 0.617 9 0.655 4 0.691 5 0.725 7 0.758 0 0.788 1 0.815 9 0.841 3 0.864 3 0.884 9 0.903 2 0.919 2 0.933 2 0.945 2 0.504 0 0.543 8 0.583 2 0.621 7 0.659 1 0.695 0 0.729 1 0.761 1 0.791 0 0.818 6 0.843 8 0.866 5 0.886 9 0.904 9 0.920 7 0.934 5 0.946 3 0.508 0 0.547 8 0.587 1 0.625 5 0.662 8 0.698 5 0.732 4 0.764 2 0.793 9 0.821 2 0.846 1 0.868 6 0.888 8 0.906 6 0.922 2 0.935 7 0.947 4 0.512 0 0.551 7 0.591 0 0.629 3 0.666 4 0.701 9 0.735 7 0.767 3 0.796 7 0.823 8 0.848 5 0.870 8 0.890 7 0.908 2 0.923 6 0.937 0 0.948 4 0.516 0 0.555 7 0.594 8 0.633 1 0.670 0 0.705 4 0.738 9 0.770 3 0.799 5 0.826 4 0.850 8 0.872 9 0.892 5 0.909 9 0.925 1 0.938 2 0.949 5 0.519 9 0.559 6 0.598 7 0.636 8 0.673 6 0.708 8 0.742 2 0.773 4 0.802 3 0.828 9 0.853 1 0.874 9 0.894 4 0.911 5 0.926 5 0.939 4 0.950 5 0.523 9 0.563 6 0.602 6 0.640 4 0.677 2 0.712 3 0.745 4 0.776 4 0.805 1 0.835 5 0.855 4 0.877 0 0.896 2 0.913 1 0.927 9 0.940 6 0.951 5 0.527 9 0.567 5 0.606 4 0.644 3 0.680 8 0.715 7 0.748 6 0.779 4 0.807 8 0.834 0 0.857 7 0.879 0 0.898 0 0.914 7 0.929 2 0.941 8 0.952 5 0.531 9 0.571 4 0.610 3 0.648 0 0.684 4 0.719 0 0.751 7 0.782 3 0.810 6 0.836 5 0.859 9 0.881 0 0.899 7 0.916 2 0.930 6 0.943 0 0.953 5 0.535 9 0.575 3 0.614 1 0.651 7 0.687 9 0.722 4 0.754 9 0.785 2 0.813 3 0.838 9 0.862 1 0.883 0 0.901 5 0.917 7 0.931 9 0.944 1 0.953 5

竖曲线计算方法

竖曲线计算书 一、 变坡点桩号为220k28+,变坡点标高为m 135.873,两相邻路段的纵坡为 %303.0%0.39921-=+=i i 和,m R 15000=凸。 1. 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 竖曲线长度 )(105.3)00303.000399.0(15000m R L =+?==ω 切线长度 )(7.522 3.1052m L T === 外距 )(09.015000 27 .52*7..5222m R T E =?== 2. 求竖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桩号 (1) 竖曲线起点桩号:3.167287.522202822028+=-+=-+K K T K 竖曲线起点高程:135.873-52.7 ?0.00399=135.663 (2) 竖曲线终点桩号:7.272287.522202822028+=++=++K K T K 竖曲线终点高程:135.873-52.7?0.00303=135.713 3. 求各桩号标高和竖曲线高程

二、 变坡点桩号为23029+K ,变坡点标高为m 809.132,两相邻路段的纵坡为 %401.0%303.021+=-=i i 和,m R 9000=凹。 1. 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 竖曲线长度 )(36.63)]00303.0(00401.0[9000m R L =--?==ω 切线长度 )(68.312 36.632m L T === 外距 )(06.09000 268 .31*68.3122m R T E =?== 2. 求竖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桩号 (1) 竖曲线起点桩号:32.1982968.312302923029+=-+=-+K K T K 竖曲线起点高程:132.809+31.68?0.00303=132.905 (2) 竖曲线终点桩号:68.2612968.312302923029+=++=++K K T K 竖曲线终点高程:132.809+31.68?0.00401=132.936 3. 求各桩号标高和竖曲线高程

中国十大教育技术专家

中国十大教育技术学专家: 一、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 二、萧树滋(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教育系教授,著名教育技术专家、新中国电教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电教专家。他以德高望重、功绩卓著驰名于电教界。“十个…第一?誉满神州: 1、第一个被公派出国学习教育技术,攻读硕士学位; 2、第一个获电教硕士学位,回国建设新中国,参加“开国大典”的电教人员; 3、第一个出任新中国中央电教领导机构的官员(萧先生为负责人之一),并制作了第一批科普幻灯机; 4、第一个建议高校开设“电化教育课”和在高校开设“电化教育课”; 5、第一个提出“电化教育”的定义和概念(新中国成立后); 6、第一个编写出版电化教育课教材; 7、第一个敢于在全国性权威报纸《人民日报》上争鸣有关电化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问题,使我国电教事业得以继续发展; 8、第一个出版电化教育专著; 9、第一个获得电教(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办学者; 10、第一个终身从事电教事业并为电教事业奋斗终生的人。 三、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等。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 四、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五、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一篇关于教育技术前沿的博文

今天是一场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盛宴,昨天我感到很多东西离我们太远,今天专家们却用智慧让我们认识到技术是如此神奇地变革着教育,是离我们如此之近。 黄荣怀教授基于自己的项目向我们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十大发展趋势和师大技术趋势,并借学习工具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导我们不断走进教育信息化的世界,有智能的e-Textbook,也有很好用的教育软件(如inkling,kno,ibook)。几个现象让我很激动,就是电子书里的图片居然可以自由地拖出来放大(如我们的手掌可以放大到几十万倍观看,并且还是高清的)又可以缩小放回原处,如果是视频或者动画还可以直接拖动播放,屏幕上的风车居然还可以直接人工吹气动起来,真正做到了声画结合,学习者和学习资源的交互。这实在太棒了,如果我们的生物课物理课等等都像那样上,我们还会觉得那些东西离我们很远呢?但是,黄教授说那只是第二代e-Textbook,第三代Smart ebook又有什么特征呢?在黄教授与我们的互动中,我们小组提出了三点:其一,体感技术;其二,3D全息投影技术;其三,大数据学习分析;其四,教材图像化,只有少量文字。教授后面还提醒我们,有了想法写了东西就要表达出来,要走出国门,多和世界各地的同行交流。 焦建利老师无疑是一位广为人知的老师,中午和老师一起吃饭我就有四点收获:其一,说话要讲究艺术,要把这个当作一个练习题或者是一个游戏来看待,例如,可以把自己说的话录下来,然后自己听;其二,做完一件事就问自己收获是什么;其三,善于分享,善于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其四,善于总结、反思。下午老师推荐了很多书,有《世界是开放的》、《open together》、《互联网新思维》、《TED演讲的秘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都是精华中的精华。老师还有句重复了很多次的话——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老师今天讲了七个教育技术前沿知识,分别如下:1、SNS。我们国家目前正在建设三通两平台工程,而学习空间人人通这一点焦老师认为目前很难实现,但是星巴克却做到了,星巴克是最早在自己店里提供免费WIFI的,并且让客户提出一些建议并见证一个个建议成为现实,比如手机支付费用,下单后马上有人踩滑板送咖啡过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2、教育APP和移动学习。焦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款APP并介绍了两个词——padagogy=pedagogy for ipads、The padagogy wheel,焦老师还给我们留下来两个问题:其一,教师与学生用平板电脑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困难?其二,阿兰的是如何走向实际应用的? 3、MOOCs。自2013来,这一直是学界很热的词,焦老师同样提出了几个问题:其一,一般管理平台(CMS)是否可以充当一个慕课平台?其二,MOOC学习者的共同品质是什么?其三,给学习者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建议。 4、Flipped Classroom。问题是:一,普及颠倒教室教学模式可能碰到的问题;二,颠倒教室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三,颠倒教室教学模式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5、专门性训练。问题是:一,培训方面的实践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二,教师培训与教师远程教育有哪些问题? 6、量化自我。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词,那意味着未来我们的学习生活等等都可以以特定的数值来表示,世界将以我为中心,我们的生活也可以概括为追踪——自我意识——作出改变。问题有:一,量化自我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利用;二,中小学应如何利用scratch和Arduino 平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三,我们每个人都会变成数字吗? 7、微课。问题是:一,微课的设计和开发;二,微课发展的现状,遇到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三,微课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四,微课如何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最后引用焦建利老师的一句话——要想革别人的命,就必须先革自己的命。要使技术真正给教育带来革命性影响,就要把自己的思想转变过来,躬身实践,为教育信息化注入活力。(注:今天的思考问题很多,后面我将在博客逐步更新。)

教育技术领域国外十大人物

1、David H. Jonassen 简介及研究兴趣:Jonassen是著名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专家,CLE(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的提出者,情境教学和学习理论的专家。主要从事的工作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的认知工具(Cognitive tools (Mindtools) for learning);认知任务分析(Cognitive task analysis);问题解决的学习等。研究专著:《教育传播与技术手册》(主编);《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主编)(此书已被翻译成中文,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所在学校:现在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曾经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作教授。 当前最有影响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D.H.Jonassen的观点为例,他就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在他最近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 简称CLE)的最新模型,由图可见,它由六部分组成: 1. 问题(包括疑问、项目、分歧等):这是整个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LE)设计的中心,学习者的目标是要阐明和解决问题(或是回答提问、完成项目、解决分歧); 2. 相关的实例(或个案):与问题相关的实例或个案(如法律、医疗、或社会调查等方面的实例或个案); 3. 信息资源: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以及通过WWW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有关资源; 4. 认知工具:主要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的工具,通常是可视化的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如知识库、语义网络、几何图形证明树、专家系统等; 5. 会话与协作工具:使学习者群体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协商,共同建构问题的意义; 6. 社会背景支持:在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时要考虑社会文化背景、客观环境、物质条件等方面对于当前学习所能提供的支持。

标准正态分布表

标准正态分布表 x 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 0、500 0 0、504 0 0、508 0 0、512 0 0、516 0 0、519 9 0、523 9 0、527 9 0、531 9 0、535 9 0、1 0、539 8 0、543 8 0、547 8 0、551 7 0、555 7 0、559 6 0、563 6 0、567 5 0、571 4 0、575 3 0、2 0、579 3 0、583 2 0、587 1 0、591 0 0、594 8 0、598 7 0、602 6 0、606 4 0、610 3 0、614 1 0、3 0、617 9 0、621 7 0、625 5 0、629 3 0、633 1 0、636 8 0、640 4 0、644 3 0、648 0 0、651 7 0、4 0、655 4 0、659 1 0、662 8 0、666 4 0、670 0 0、673 6 0、677 2 0、680 8 0、684 4 0、687 9 0、5 0、691 5 0、695 0 0、698 5 0、701 9 0、705 4 0、708 8 0、712 3 0、715 7 0、719 0 0、722 4 0、6 0、725 7 0、729 1 0、732 4 0、735 7 0、738 9 0、742 2 0、745 4 0、748 6 0、751 7 0、754 9 0、7 0、758 0 0、761 1 0、764 2 0、767 3 0、770 3 0、773 4 0、776 4 0、779 4 0、782 3 0、785 2 0、8 0、788 1 0、791 0 0、793 9 0、796 7 0、799 5 0、802 3 0、805 1 0、807 8 0、810 6 0、813 3 0、9 0、815 9 0、818 6 0、821 2 0、823 8 0、826 4 0、828 9 0、835 5 0、834 0 0、836 5 0、838 9 1 0、841 3 0、843 8 0、846 1 0、848 5 0、850 8 0、853 1 0、855 4 0、857 7 0、859 9 0、86 2 1 1、1 0、864 3 0、866 5 0、868 6 0、870 8 0、872 9 0、87 4 9 0、877 0 0、879 0 0、881 0 0、883 0 1、2 0、884 9 0、886 9 0、888 8 0、890 7 0、892 5 0、894 4 0、89 6 2 0、898 0 0、899 7 0、901 5 1、3 0、903 2 0、904 9 0、906 6 0、90 8 2 0、90 9 9 0、911 5 0、913 1 0、914 7 0、916 2 0、917 7 1、4 0、919 2 0、920 7 0、922 2 0、923 6 0、925 1 0、926 5 0、927 9 0、929 2 0、930 6 0、931 9 1、5 0、933 2 0、934 5 0、935 7 0、937 0 0、938 2 0、939 4 0、940 6 0、941 8 0、943 0 0、944 1 1、6 0、945 2 0、946 3 0、947 4 0、948 4 0、949 5 0、950 5 0、951 5 0、952 5 0、953 5 0、953 5 1、7 0、955 4 0、956 4 0、957 3 0、958 2 0、959 1 0、959 9 0、960 8 0、961 6 0、962 5 0、963 3 1、8 0、964 1 0、964 8 0、965 6 0、966 4 0、967 2 0、967 8 0、968 6 0、969 3 0、970 0 0、970 6 1、9 0、971 3 0、971 9 0、972 6 0、973 2 0、973 8 0、974 4 0、975 0 0、975 6 0、976 2 0、976 7 2 0、977 2 0、977 8 0、978 3 0、978 8 0、979 3 0、979 8 0、980 3 0、980 8 0、981 2 0、981 7 2、1 0、982 1 0、982 6 0、983 0 0、983 4 0、983 8 0、984 2 0、984 6 0、98 5 0 0、985 4 0、985 7 2、2 0、98 6 1 0、986 4 0、986 8 0、98 7 1 0、987 4 0、987 8 0、988 1 0、988 4 0、988 7 0、98 9 0 2、3 0、989 3 0、989 6 0、989 8 0、990 1 0、990 4 0、990 6 0、990 9 0、991 1 0、991 3 0、991 6 2、4 0、991 8 0、992 0 0、992 2 0、992 5 0、992 7 0、992 9 0、993 1 0、993 2 0、993 4 0、993 6 2、5 0、993 8 0、994 0 0、994 1 0、994 3 0、994 5 0、994 6 0、994 8 0、994 9 0、995 1 0、995 2 2、6 0、995 3 0、995 5 0、995 6 0、995 7 0、995 9 0、996 0 0、996 1 0、996 2 0、996 3 0、996 4 2、7 0、996 5 0、996 6 0、996 7 0、996 8 0、996 9 0、997 0 0、997 1 0、997 2 0、997 3 0、997 4 2、8 0、997 4 0、997 5 0、997 6 0、997 7 0、997 7 0、997 8 0、997 9 0、997 9 0、998 0 0、998 1 2、9 0、998 1 0、998 2 0、998 2 0、998 3 0、998 4 0、998 4 0、998 5 0、998 5 0、998 6 0、998 6 x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3 0、998 7 0、999 0 0、999 3 0、999 5 0、999 7 0、999 8 0、999 8 0、999 9 0、999 9 1、00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