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合集下载

三亚文旅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三亚文旅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三亚文旅现状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三亚位于中国海南岛的最南端,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温暖的气候,三亚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前往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本报告将对三亚的文旅现状进行分析,以指导未来的发展。

2. 旅游资源三亚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首先是海滩资源,在三亚的海岸线上分布着许多美丽的沙滩,如大东海、亚龙湾等。

这些沙滩都具有洁净的海水和细腻的沙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其次,三亚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如著名的天涯海角景区、大小洞天等,这些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三亚的温泉资源也是其独特的文旅资源之一。

三亚的温泉水质上乘,对人体有益,吸引了很多人前来享受温泉度假的体验。

3. 旅游基础设施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三亚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三亚有一座国际性机场,每天有大量的航班连接各大城市,方便游客的出行。

此外,三亚还有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系统,使得游客能够更加便捷地到达各个旅游景区。

三亚的酒店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从五星级酒店到经济型酒店,各个档次的酒店都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此外,近年来,民宿业也在三亚兴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亲民化的住宿选择。

4. 旅游市场及发展趋势三亚的旅游市场非常繁荣。

根据统计,每年三亚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都在逐年增长。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人民对旅游的兴趣和需求日益增长,成为了三亚旅游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

三亚的旅游发展趋势也值得关注。

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出行的能力和机会,旅游需求会进一步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旅游品质和体验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未来,三亚可以继续发展更多的高品质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5. 问题与挑战尽管三亚的旅游市场非常繁荣,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是旅游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三亚的环境和资源遭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如垃圾处理、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海南是中国的热带岛屿,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赋予了海南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基因,这也为海南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潜力。

目前,海南的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政府对该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文化旅游产业是海南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海南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海南加大了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旅游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除了文化旅游产业外,海南还拥有丰富的文学、音乐、电影、电视、广播等文化产业资源。

近年来,海南通过举办文学、音乐等艺术节,培养了一批才华出众的文化艺术人才,推动了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同时,海南还重视电影、电视、广播等传媒产业的发展,举办了一系列的电影、电视节目,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电影、电视、广播制作团队入驻海南。

此外,海南还积极推动创意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海南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为创意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同时,海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扶持创意设计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创意设计项目,培养创新人才。

然而,海南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文化市场监管不够严格,市场乱象仍然存在。

其次,海南的文化产业基础薄弱,人才培养体系亟需完善。

再次,海南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不高,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为了加快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海南的文化资源,鼓励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海南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海南的整体文化软实力。

浅议三亚市文化创意产业对总部经济的作用

浅议三亚市文化创意产业对总部经济的作用
( 一 )各 项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园 区的 建 立
l 、三亚市创意产业 园 三亚创意产业园规划 建设 的包 含 了 5项 主导 功能 ,分 别是创 意产 业 、高新技术产业 、会展业、教育培训 和港口物 流,另 外一个旅游度假 辅助功能。核心起步区主要项 目有 2 O 个 ,其 中政府投资项 目 8 个。 2、 其他创意 园 另外 ,也纳入创意园区管理的还有 高科技农业 园区、渔货港物 流园
二政策上的机遇相继出台关于加快三亚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三亚统筹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三亚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把创新创意产业作为了三亚产业提升的发展目标
浅 议 三亚 市 文化 创 意产 业 对总 部 经济 的作 用
徐超静
摘 要:三亚市文化创意产业 园的发展 ,是近几年三亚市正推行的总部 经济模 式的典 型之一。三亚 市文化创 意产业的发展给 三亚经济 带来新 的增长点,本 文研 究其发展对 总部经 济的具体作用 。 关键 词:作 用;文化创 意产业 ;总部 经济
三亚要 打造文化后发优势 ,需重视文化创 意产业 的战略地位 ,视其 为未来经济 的重要支柱和经 济发展新 弓 I 擎。 同时政 府应在财税 政策上 、 高新技术补贴政策上 、人才激励机制上、对外 贸易优 惠政 策上 ,制定针 对 文化创意企业制定具体 的法律法规和实施 细则 。 ( 二 )政府在资本 方面出力 三亚市可运用 国家和地方政府信用 , 进行 市场化操作 ,提供综合金 融服务的政 策性金融 ,同时吸引 民间社会资本 , 大力 发展金融业 。在本 地金融机构 与金融业务 的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同时,发 挥区位优势 ,吸引 本省、周边 省市及 、东盟各 国的资本进入 ,为吸引周边 国家区域总部落 户提供资本 。 ( 三)重视三亚市民族特 色与 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 三亚不缺少文化资源 ,而是缺少将文化资源打造成 文化资本 的创造 力。要结合 本土的优势 民族与传统文化 ,打造富有 三亚黎族 民族特色又 与现代文化、国际文化接 轨的文化创 意产业 ,属 于三亚市 的地方品牌 。 在文化品牌的保 护体制上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 保 护历史文化 、非物质 文化 ,。 以保持三亚特色文化 。

关于三亚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关于三亚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关于三亚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三亚旅游业的调研和分析,探讨了三亚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介绍了三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三亚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的背景。

然后,分析了三亚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资源、旅游发展、酒店业、交通运输等。

最后,对三亚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一、引言三亚地处中国华南热带滨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年来,三亚旅游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本文旨在研究探讨三亚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为相关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三亚旅游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三亚位于中国海南省的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三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遇。

三、三亚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背景三亚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三亚的旅游资源包括丰富的海洋资源、迷人的沙滩、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同时,政府的支持和投资也为三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三亚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亚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如著名的亚龙湾、天涯海角、大东海等景区。

这些景区通过不断的开发和改造,吸引了众多游客。

然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面临一些问题,如环境保护和生态破坏等。

五、三亚旅游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近年来,三亚旅游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三亚的旅游产业链完备,包括旅游接待、酒店业、餐饮业、购物业等。

同时,三亚还大力发展了特色旅游项目,如海岛旅游、高尔夫旅游等。

未来,三亚旅游业将继续发展壮大,特色旅游项目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六、三亚酒店业的现状和问题在三亚旅游业的发展中,酒店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亚的酒店业规模庞大,星级酒店和度假村众多。

然而,酒店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价格虚高、服务质量不高等。

因此,提升独特服务和提高酒店管理水平是三亚酒店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亚文化旅游现状分析报告

三亚文化旅游现状分析报告

三亚文化旅游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三亚是中国领先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以其壮丽的海滩、宜人的气候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全球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三亚亟需深入研究和分析其文化旅游现状,以进一步提升其旅游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2. 旅游资源分析三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包括绵延的海滩、清澈的海水和丰富的海洋生物。

此外,三亚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大小洞天、南山寺和亚龙湾文化旅游区。

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三亚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3.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三亚在过去几年中发展了许多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以吸引国内外游客。

例如,三亚国际美食节、中国东方巴萨艺术节和中国三亚沙滩音乐节等重大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三亚还开设了文化体验类项目,包括传统舞蹈表演、手工艺品制作和传统音乐演奏等。

这些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深入的体验。

4. 文化旅游设施建设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三亚进行了文化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例如,在已有的文化遗产基础上,三亚对历史建筑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并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旅游服务设施,如游客中心和导览图。

此外,三亚还发展了一些专门的景区和主题公园,为游客提供更多体验和娱乐选择。

5. 文化旅游推广为了吸引更多旅游者,三亚加大了对文化旅游的推广力度。

三亚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为主要渠道,进行广告宣传,并积极参与国内外旅游展览和推介活动。

此外,三亚还与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合作,通过优惠价格和组织特色旅游线路等方式,推广其文化旅游产品。

6. 持续发展与未来展望三亚的文化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旅游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要进一步完善,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也需要提升。

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三亚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其文化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未来,三亚应继续加大对文化旅游的投入和支持,并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三亚文化旅游的发展。

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海南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省份,地处南海之滨,拥有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海南开始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丰富旅游业的内涵,提升海南的文化软实力。

海南拥有悠久而独特的海南文化,包括海南民俗、海南戏曲、海南语言等。

这些文化特色成为海南开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海南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海南琼剧艺术节等,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还为当地文化产业注入了活力。

在海南的文化产业中,旅游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海南的美丽海滩、温泉、海鲜等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进而推动了酒店、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海南还注重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如文化展览、民俗表演等,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此外,海南还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通过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支持文化创意企业,海南鼓励创新型文化企业的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创造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海南的文化产业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海南的文化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

其次,海南的文化产业市场需求相对较小,需要加强市场开拓和宣传力度,提高
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海南还需要加强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升其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海南的文化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推进。

通过加大投入、培育人才、加强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努力,相信海南的文化产业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为海南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亚市社会经济概况介绍范文

三亚市社会经济概况介绍范文

三亚市社会经济概况介绍范文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三亚这个超棒的地方。

一、地理与人口。

三亚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那可是个拥有绝美海景的风水宝地。

这里的阳光就像个热情过头的朋友,全年都特别充足,还有那碧海蓝天,简直能把人的魂儿都勾走。

三亚的人口呢,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大家庭。

这里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有本地的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他们带来了独特的文化和习俗,还有大量从外地来寻找机会或者享受生活的小伙伴。

大家在这个热带天堂里和谐共处,形成了一种特别包容、多元的社会氛围。

二、经济支柱产业。

1. 旅游业。

说到三亚的经济,旅游业那可是当仁不让的老大。

三亚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度假乐园,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像被磁石吸引一样往这儿跑。

海滩上到处是穿着比基尼、泳裤晒太阳的游客,那场面就像一场盛大的“阳光派对”。

亚龙湾、海棠湾这些地方的高档酒店,一家比一家豪华,游客们住在里面,白天去海里冲浪、潜水,和五颜六色的鱼儿来个亲密接触;晚上就去吃海鲜大餐,那鲜美的味道能让你的味蕾欢呼雀跃。

而且三亚还有各种有趣的旅游项目,像坐直升机俯瞰美丽的海岸线啦,到热带森林公园里探险啦,每一项都让人流连忘返。

旅游业这棵“摇钱树”,不仅让酒店、餐饮行业赚得盆满钵满,还带动了一大堆相关的服务业发展,什么导游啊、出租车司机啊,都靠着旅游的东风过上了好日子。

2. 农业。

三亚的农业就像是一个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

这里的热带水果那叫一个丰富多样,芒果、火龙果、菠萝蜜,个个都长得又大又甜,就像大自然在三亚开了一个水果宝藏库。

而且,三亚的反季节蔬菜也是相当有名,当北方冰天雪地的时候,三亚的菜农们就把新鲜的蔬菜运往全国各地,让大家在冬天也能吃上绿油油的青菜。

那些大片大片的农田和果园,就像是绿色的海洋,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3. 房地产。

房地产在三亚的经济里也占了不小的分量。

三亚的房子就像海边的明珠,吸引着很多人来购买。

特别是那些海景房,从窗户往外看,一望无际的大海尽收眼底,感觉就像住在一幅画里。

以天涯文化为主体提升和发展三亚文化产业

以天涯文化为主体提升和发展三亚文化产业

以天涯文化为主体提升和发展三亚文化产业[摘 要]以天涯文化作为三亚城市主体文化,包容和统领热带海洋文化、浪漫情爱文化、美丽时尚文化、民俗宗教文化,而三亚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以城市主体文化——天涯文化为核心,整合产业资源,不断挖掘开创出更多的本土文化、特色文化,发展符合三亚特点和人们需求的文化相关产业,从而推动三亚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 键 词] 三亚;天涯文化;城市文化;文化产业[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15)04-0072-04文 郭万洲 卓 越文化是一座城市的人文印记,是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们综合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还是一座城市的旅游精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品位的提升,人们外出旅游不再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还要满足心灵和精神上的需求,即满足对特定“文化意境”和“文化体验”的需求。

而旅游城市的文化已成为人们生活与体验的一种追求。

当今世界各地旅游城市的文化各具特色,夏威夷给人们印记最深的是土著风情文化,巴厘岛给人们印记最深的是深厚的宗教文化氛围,罗马给人们印记最深的是“指尖所触皆古迹的永恒之城”之感,迪拜给人们印记最深的是极度奢侈景象,戛纳给人们印记最深的是电影文化,芭堤雅给人们印记最深的是泰国独特的迷幻文化。

可以说国际旅游城市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因此一个城市不能没有自己的主体文化,否则将掉进钢筋水泥丛林“千城一面”的俗套。

而三亚目前给人印记最深的是什么?依然是阳光、沙滩、海洋等自然景观吗?还是其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美丽文化、时尚文化等?三亚正在打造国际旅游精品城市,必须提炼出一个明确的城市主体文化,融入三亚自身的文化特点,突出三亚的本土特色,而且包容和统领三亚的其他文化。

一、以天涯文化为主体的三亚文化三亚,古称崖州,是我国独特的“天涯文化”发源地。

三亚地处我国最南端,曾因交通不便,在我国古代史上被认为是最遥远的边疆,历代朝廷都将其定为流放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三亚市概况三亚地处海南岛最南端,位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全市面积1919.6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的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三亚北靠高山,南临大海,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境内海岸线长209.1公里,管辖海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有大小港湾19个,岛屿40多个,年均气温25.4‴,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风情、森林、动物、温泉、气候、田园、岩洞等众多旅游资源,是中国热带滨海度假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密集、最完整、最自然的地区。

自三亚1987年建市以来,社会、经济、文化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6万人,户籍人口5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为25万,乡村人口约为26万。

三亚是汉族与黎、苗、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43%。

2007年,三亚“美丽之冠”诞生出的“美丽三亚,浪漫天涯”城市名片的确立,标志着三亚文化产业序幕的拉开,同时也向中国,向世界唱响了三亚城市新形象的篇章。

二.三亚市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分析三亚市在海南省的经济定位三亚升格为地级市来的二十年发展,经济连续跨越新的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993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2004年突破50亿元大关,2006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并于2007年达到122.32亿元,比1987年增长15.76倍,年均增长15.1%,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2000-2006年间(图1),三亚市GDP除低于海口市外,均高于其他6市,并以24.36%的增长速度远远领先于省内其他7市;2006年,三亚市人均GDP达21090元,年均增幅22.30%,人均财政收入达1926元,年均增幅23.77%,总量仅次于海口市,居全省第二(图2),但其人均增长率却大大超过海口市,位列全省之首。

由此,海南省形成了以三亚、海口为南北中心的双极核环岛发展格局,而三亚市又表现出了赶超一流的发展态势,其增长前景广阔。

◆ 三亚市发展阶段分析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有助于从宏观上了解城市发展历程,通过历史阶段的对比,能够清醒的认识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确立城市发展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并为现阶段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作出引导,进而为城市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 从GDP产值看城市发展阶段从1987年的2.35亿到2007年的122.32亿元,二十年间,三亚市GDP生产总值增加了1576.36倍,并以平均每年15.1%的速度递增。

然而,三亚市经济发展并不是稳定增长的,期间曾出现多次较大幅度的波动(图3),如1992-1993年,GDP生产总值增长率曾超过35%,并一度达到73.6%的高峰值,其后便瞬间下降,经过几次调整后,便维持在12%左右;近几年又表现出了加速增长的势头,2007年又再次突破20%的关头。

● 从产业结构看城市发展阶段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是三亚经济的主导产业(图4),其次是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工业、建筑业组成的第二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最低。

从1997年开始,第三产业稳定地成为三亚经济的主导产业,其比重逐年上升,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虽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但比重仍然很低,于2006年第一次超过第一产业,位居第二;截止2007年,三亚市三次产业构成分别为22.5:27.3:50.2。

● 从人口从业结构看城市发展阶段据统计资料显示(图5),三亚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一直占据大半个江山,是三个产业中最高的,但从2002年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并回落到2006年的50%,有被第三产业反超的迹象发生;而自1987年以来,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一直在5.6%-10%之间徘徊,近年来有增长趋势。

● 从恩格尔系数看城市发展阶段恩格尔系数是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国际上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发展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表1所示,三亚市无论是城镇居民家庭,还是农村居民家庭,其恩格尔系数虽与海口相比差距不大,但均低于全国水平,可见其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发展状况并不乐观。

从城镇人口比重和人均GDP增长看城市发展阶段城镇人口比重是均衡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指标。

图6所示,从1987-2007年,三亚市城镇化水平均超过30%,并以年均2.6%的速度递增,2006-2007年曾一度接近50%的水平,城市化水平较高。

综合分析考虑,将三亚市社会经济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991年以前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表现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1992-1997年经济发展剧烈变动阶段,表现为三次产业格局相互变更,以经济不稳定发展为主要特征;1997-2004年为经济发展过渡阶段,这一时期,新的三次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经济逐渐实现稳步增长,并为三亚市经济起飞准备条件;2004至今为经济发展第四阶段,也是经济实现腾飞的初期阶段,表现为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过程。

然而,虽然三亚市经济社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2005年,三亚人均GDP为14558元,仅相当于深圳的21%,东莞的23%,厦门的32%,大连的52%,青岛的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深圳的30%,东莞的37%,厦门的51%,大连的70%,青岛的6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是深圳的77%,东莞的34%,厦门的54%,大连的57%,青岛的58%。

经济增长相对滞后,人民生活亟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三、三亚市产业构成分析根据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2006年三亚市生产总值为109.26亿元,在17个产业门类中工业比重最大,占总量的24.4%,其次为农业占23.4%,建筑业占13.5%,房地产业占8.1%位居第四,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比重在 6.4%-4.7%之间(图7)。

◆ 农业农业是三亚市的基础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三亚早已跳出基本农产品制约“陷阱”,可以按照区域化、专业化和优质化的目标,发展符合本身自然资源特色的热带高效农业。

2005年,三亚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35.4%下降至28.4%,年均下降1.4%;2006和2007年三亚农业有了更一步的发展,2007年三亚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是2005年17.5亿元的1.31倍,年均增长15.7%,比“十五”期间的9.25%高出近6.5个百分点;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8.4%下降至22%,年均下降3.3%,比“十五”期间的1.4%高出近2个百分点。

“十五”以来,三亚农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速度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和海南省水平。

随着城市旅游的发展,三亚市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着力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美食、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园、特种蔬菜种植示范区、名贵花卉种植示范区等农业旅游项目。

◆ 工业长期以来,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三亚产值结构中所占比重并不大,远远低于以农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和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

2006年,由于中海油产值的计入,三亚工业产值增长极为迅速(图8)。

作为三亚市经济新增长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为了配合城市旅游的发展,三亚市将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以无污染、低耗能、环保型、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并重点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海洋药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科技产业。

◆ 房地产业以旅游产业为带动而发展起来的房地产业近年来增势迅猛。

1999年三亚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只占到2.03%,2006年,房地产占总投资比重将近占到41%,是1999年的20.5倍;房地产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更是由1999年的2.8%一跃上升到2006年的84.1%,年均增幅62%;并有不减之势(图9)◆ 旅游产业“十五”期间以来,三亚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主骨架及其特色已经显现(图10):旅游收入跨越式增长,旅游人次快速增加,国内外游客上升态势明显,旅游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其中国内游客人均消费水平在2006年达1251.71元,入境游客人均消费水平达3427.60元。

2006年三亚市拥有户籍人口52.42万人,全年旅游接待人次454.9万人,平均每天旅游接待人次为3.49万人,人均接待人次为8.7人,在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中,境外游客31.17万人,占6.85%,中国人423.7万人,占93.15%。

近些年来,三亚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一直稳定在60%以上。

2007年,全市旅游饭店(酒店)接待过夜游客538万人次,同经增长18.4%;旅游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25亿美元,增长31.7%。

旅游业已经成为三亚市的支柱产业。

◆ 文化产业从国际上看,文化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的新经济要素。

文化资源作为“软资源”具有少污染或者无污染、可多次开发、重复开发和不断转换的长处,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文化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和投入少、产出高、增幅大、带动力强的特点。

因此,近年来,文化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1-2005年,三亚市文化呈现较好势头,城市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重大节庆活动影响巨大、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物管理受到重视、文化市场管理日趋规范。

2006-2007年是三亚建设以来文化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城乡文化统筹力度加大,文化事业产业加速发展。

从总体上看,三亚市文化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仍处在起步阶段,是地方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

据统计,2006年,三亚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仅3.37亿元,占全市GDP的3.3%,文化产业从业人员9203人,仅占全市从业人员的3.4%;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主导产业旅游业的贡献弹性还不到1(表2),文化产业总体发展不强,亟需提高。

四.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2001-2005年,随着三亚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文化建设也不断推进,文化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城市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01年以来,先后建成三亚图书馆、三亚网球中心、三亚高尔夫球练习场、三亚美丽之冠会展中心、三亚市业余体校综合楼、明珠影城、时代海岸影城、海月广场、鹿回头广场、白鹭公园、大东海广场、两河三岸活动场所等。

● 重大节庆活动影响巨大“十五”期间,三亚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第53、54、55届世界小姐总决赛、首届(三亚)国际电视广告艺术金椰子周活动、两届三亚国际铁人三项赛、两届亚洲高尔夫球三亚公开赛(亚巡赛)、八届香港——三亚国际帆船赛、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西岛怀”环海南岛大帆船拉力赛、“TCL 高尔夫精英赛”(欧巡赛)、第1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6届海南欢乐节、南山大佛开光大典活动及“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三亚中秋欢乐节等活动,协助国际潜联在三亚成功举办第26届国际潜联代表大会等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