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差异

合集下载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摘要: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区域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其中尤以东西之间的大地带性差异最为突出。

近年来,中国西部不发达省区与东部沿海省市打的经济发展差距相当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联系、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及其成因,从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方面,作具体深入的考察研究,以期从几个的角度,揭示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多重因素。

本文研究的重点,一是自然地理条件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二是社会环境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成因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政治、社会问题中国的东西部经济差距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伴随着我国前所未有的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东西部经济差距也不断扩大,东西部经济差距加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

下面就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及成因进行探讨。

一、中国东西部差异比较现状特点东部地区主要由平原及低矮的丘陵组成,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河北,土地肥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产量也高,被誉为“鱼米之乡”;西部地区大都是高山高原,崇山峻岭巍然矗立,沙漠戈壁面积大,对外部的联系交往十分艰难,一些地区几乎处于同外界隔绝的状态。

包括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四川、西藏、新疆、云南、重庆。

直到现在,交通不便,相互阻隔,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青藏高原极其严寒,西北地区极其干旱,黄土高原极其贫瘠,云贵高原极其险峻,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从我国来说,区域差距一直存在着,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均衡发展战略”时期也不例外。

新中国建立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居最末。

东西部地区的差异

东西部地区的差异

东西部地区的差异
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东部地区:以林业、渔业、种植业
为主
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林业分布区:东北、西南和东南的山地丘陵
渔业: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平原。

种植业分布区:有灌溉水源的河谷、平原和绿洲。

种植业分布区: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

棉花产区:新疆南部棉花产区:在黄淮海流域和长江流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地区差异原因
耕地类型熟制主要农作物
北方旱地一年一熟或两
年三熟小麦、甜菜、
花生、棉花、
温带水果
北方降水较
少,热量条件
较差
南方水田一年两熟或三
熟水稻、油菜、
甘蔗、棉花、
亚热带及热带
水果
南方降水丰沛
热量充足、水
热条件好。

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差异

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差异

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差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东亚国家,位于18°N-73°N和54°- 135°E。

中国的陆地面积大概有960万平方公里。

此外,中国有各种各样的民族和文化。

最近中国的经济发展比其他的国家速度快很多,特别是在贸易方面。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东部经济相对发达,而西部经济较为落后。

中国东部包括:上海、北京、天津、香港、浙江、湖南、广东、福建、海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等。

西部包括:四川、西安、贵州、重庆、西藏、青海、甘肃、昆明、内蒙古等。

从东部和西部地区来看,中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比西部高很多、速度快很多。

这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如地形、气候、自然与人才资源、工业和城市等等各方面。

一、地形与气候方面中国地形十分复杂,有高耸的山脉,起伏的高原、丘陵,扁平但肥沃的平原。

中国的全景表明了中国的地形分布从西向东的四个阶梯。

第一阶梯,山顶“楼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于海平面4000米以上,经常被称为“世界屋脊”,其高出海平面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和喜玛拉雅山的主要高峰。

第二阶梯,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平均海拔在1000米与2000米之间。

第三阶梯,在海拔500 - 1000米之间,从大兴安岭开始,至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与东海岸近似平行地画了一条线。

在东部大陆架从土地延伸到海里的部分是第四阶梯。

这儿的水深是少于200米的。

由此看来,中国的西部有很多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而东部有很多海和平原面积也同样十分广大。

中国西部的气候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季风气候,所以比较干旱。

在中国有两个著名的沙漠即戈壁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两个沙漠都在中国西部,这两个沙漠导致中国西部地区的气候非常干旱并且荒漠化严重,因此在中国西部只有很少的地方可以种植作物,除了四川,四川省的农业作物生产很发达,可是别的地方农业作物生产不太多。

从东到西的社会结构有何差异?

从东到西的社会结构有何差异?

从东到西的社会结构有何差异?一、经济结构的差异在东方社会结构中,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农业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农民是东方社会的基础和支柱,他们以农业为生,劳作力主要用于耕种和养殖。

而西方社会结构则倾向于工业化和现代化。

工业经济发达,各种制造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东方社会在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着相对较高的收入不平等现象。

土地集中归农民个别富裕者所有,使得社会贫富差距较大。

西方社会则更加注重公平和公正,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并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减少贫富差距。

二、政治结构的差异东方社会的政治权力集中于皇权或权贵统治集团,政治体制相对封闭。

权贵阶层通过传统家族关系、血缘关系或特殊地位来进行继承和控制。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倡导民主和选举制度,政治权力分散于不同的政治派别和民众。

民主制度为西方社会带来了政治多样性和选举竞争,保证了人民的参与和监督,增加了政府的透明度。

三、文化结构的差异东方社会注重传统价值观念和孝道伦理,强调家族和社群的集体利益。

他们崇尚礼仪、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注重长辈的权威和尊重。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倾向于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个人的自由和权益被视为核心价值,追求个人利益和幸福成为主要目标。

四、社会组织的差异东方社会的社会组织相对较为封闭,个人和家族的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关系更多建立在亲戚和朋友之间,人际关系网相对狭窄。

西方社会则更加注重合作和组织性。

公民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西方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多的社会关系建立在公共领域和组织之间,人际关系网更为广泛。

总结:东方社会和西方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组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东方社会注重传统、稳定和秩序,而西方社会更加注重变革、进步和个人权益。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东方与西方的社会结构差异也在逐渐缩小,相互影响和交流日益频繁,为全球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基础知识回顾
3.南方地区 (1)所跨温度带: 亚热带及少部分 热带地区。 水 (2)有利资源条件: 热量丰富、 分充足,有色金属 矿产、生物资源、 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环境 (3)限制性因素: 洪涝 灾害、 污染 、山地丘陵区 地形破碎 等。 (4)经济: 外向型经济建设 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5)问题:人地关系 日趋紧张。
高频考点讲练
(3)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 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 第(1)题,由表中各部 门比重可知,渔业和种植业差异较 大。第(2)题,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 均下降的是种植业和林业;三个地带 牧业、渔业比重均上升。第(3)题,选 项中劳动力、科学技术、交通均不属 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 (1)D (2)A (3)C
区域 影响因素 地形 自 然 因 素 东部经济 中、西部 地带 经济地带 以平原和 以高原、盆地、 低山丘陵 山地为主 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 以季风气 候和高寒气候为 候为主 主 水热资 源、生物 各类矿产资源丰 资源、石 富、风能、太阳 油、煤炭 能、地热等丰富 丰富
气候
自然资源
高频考点 因 文化 素 对外开放程度 经 济 因 素
基础知识回顾
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 、经 济基础、发展水平和 对外开放程度 。 (2)范围: 辽、冀、京、 ①东部经济地带: 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 ②中部经济地带: 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 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论文 中国中东西部经济差异

论文  中国中东西部经济差异

石河子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存在东中西部经济差异之原因姓名刘丽娟专业、班级电商20112班学号**********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2012年10月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差异之原因内容提要:近年来,中国西部不发达省区与东部沿海省市的经济发展差距相当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似乎在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贫富差距的问题不可避免,只能说尽可能的缩小贫富差距,区域的经济差异也颇有渊源,本文将从历史发展及自然环境等角度来分析中国东中西经济差距的原因及了解相关的产业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距原因;历史发展;结构调整当工业化的时代正在逐渐的被信息化与电子化取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正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这股不可阻挡的浪潮,为全世界人民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

这双面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在近现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地区之间在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

分析并找出这些差距存在的原因,有利于进一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我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与进步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一、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雄厚,生产工艺先进,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水平较高,劳动力素质较好,金融业发达,资金比较充裕,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高,改革开放以来享受了国家赋予的诸多优惠政策,但能源、矿产和土地资源相对短缺。

中西部地区的区情与东部地区相比较刚好相反,除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广阔、低素质的劳动力更加富裕外,其它方面例如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科技水平、劳动力素质、资金拥有量、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等,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地域经济分工的状况是:东部地区主要是生产和输出精加工、深加工和附加价值大的制成品,而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生产和输出自然资源及其初级加工品。

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产业结构差异、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一、案例背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自然地理的差别,经济发展起点的差别,观念的差别,地方政府行为方式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开放政策的区域推进及渐进式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演变等等因素的作用及影响,使得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物流呈现东、西市场交换的不平衡格局;资金流是一江钞票向东流;人才流是孔雀麻雀东南飞;优惠政策是向东倾斜;如此等等。

使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部成为繁荣的象征,而西部则是贫困的代名词。

这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及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有其合理性,但若任其差距的扩大,则可能造成许多社会经济问题。

这种由市场经济造成的不平衡发展的差距,由市场的力量来缩小差距是不可能的,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因此,中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及时地提出开发西部的政策。

二、案例资料50万人以上(包括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

度、有路面公路密度和内河航运密度之和)。

离主要海港的平均距离是以各省的中心城市(省会及自治区首府)至最近的主要港口之间的最短铁路距离。

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以上表中的资料除表下有注明来源的之外,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三、案例目的选编该案例的目的其一是理解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其二是能充分利用二手资料(如统计年鉴、报刊资料、网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三是利用统计学中的分组法、指标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知识进行统计分析。

四、案例涉及的知识点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对比分析法五、案例问题1、利用上面的截面数据,计算相应的统计指标来分析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2、为什么说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方针是必要的和及时的;3、搜集相应的资料,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思路;4、搜集相应的资料,对东、西部差距进行动态分析;5、搜集近期(2000年以后)的资料,比较“西部大开发”的效果,并提出今后的思路及措施建议。

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1.“资源的诅咒”效应,即资源丰裕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于资源贫乏的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原因在于:(1)西部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成果的能力低于东部。

虽然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但是由于交通和技术的限制,开采成本高。

加之西部地区开采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益低,自然资源优势难以迅速转化成经济优势。

(2)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扭曲的要素和产品价格体系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价格优势相背离,资源利益的大量流失,使西部地区在工业化初期无法依靠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起来。

(3)地方与中央在资源价值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4)西部地区“竭泽而渔”式的开采;(5)产业分工及产业布局。

西部过分依赖原材料的初级产品加工业,在东西部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处于低端水平。

2.文化传统与人脉资源从文化传统因素看,东南沿海地区是儒学文化和各具地方特色的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地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国际贸易和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居民较早地形成了商品经济观念,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先于其他地区,因此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经商和办实业的意识较强。

教育事业较为发达,文化素质和人均受教育程度高,当禁锢在他们身上的传统体制和政策被摆脱之后,他们个体的能量得以充分发挥,并又本能地走向国内外商贸市场。

而广泛分布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华人、华侨(原籍大多在东南沿海)以及由此形成的“人脉”关系,加速了东部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而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观念、意识。

即使在时代背景发生变化以后,惧怕风险、懒惰、等级观念、官本位意识、唯意志论等自然经济观念和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依然存在,并形成一种群体性的思维和行为定势,制约着西部地区的思想解放,增加了西部制度创新的难度。

3.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表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投资是推动东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而西部长期依靠国有经济支撑经济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国有经济的弊端是东西部经济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铁路,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 最长的高原铁路,被誉为“天路”。 它东起青海西宁市,南至西藏拉萨,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
一、东西部差异显著
(一)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地形:平原广阔;气候:较为湿润;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通讯、教育发达, 城市众多,人力资源丰富 (二)西部地区
地形: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东部地区:
主要以耕地和林 地为主,适合发 展种植业和林业 西部地区:
主要以草原和荒 漠为主,比较适 合发展畜牧业
东部与西部在人口、城市方面 的差异
东部地区:
人口比较稠密
城市多且密集
西部地区:
人口比较稀疏
城市少且稀疏

东部与西部在交通运输方 面的差异
东部地区: 交通线比较密集, 水运、公路、铁 路等都非常发达 西部地区:
北方 北方 南方 南方 北方 北方 南方 南方
课堂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 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开 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 纷,像是步入了神话中的水晶宫。 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艳斗丽, 竞放芬芳,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果 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
“西气东输”
工程从新疆轮南开始,向东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 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9省区到达上海,全长4000余公里, 全线实现供气后,每年将供气120亿立方米。工程把西部的资源 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新疆因此每年获得十亿元人民币的 财政收入,同进也方便了东部地区人民的生活。
“西电东送”工程是 通过开发西南、西北 的电力资源,建设大 容量、长距离、超高 压输电线路,并向东 部沿海地区送电的工 程。包括北、中、南 三条大通道。
主要以铁路运输 为主,交通线比 较稀疏
东部的优劣势在哪里? 优势:平原广阔,气候湿润, 土地肥沃,交通、通信、教育 发达,城市众多,人力资源丰 富。 劣势:矿产和能源资源相对短 缺,工业污染严重。
西部的优劣势在哪里?
优势: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 富的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 历史文化等。 劣势: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 流失和沙漠化严重;资金、技术、人 才、市场、交通等条件与东部相比差 距较大。
(2)七月底,北京连降大雨。徐艳从北京出差去吐鲁番,妈妈提醒她别忘记 带雨衣。九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徐艳要去广州开会,爸爸也让她带雨具。 (3)毛泽东著名诗词《沁园春· 雪》中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 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 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材料(1)中,说明了什么差异大?你有什么感想? 2、材料(2)中徐艳爸、妈的做法,哪个必要,哪个多余?又说明了什么? 3、材料(3)中描写我国北方冬季景色的诗句是哪句?请你用一句话也来分别 描写我国北方夏季和秋季的景色。
二、东西部差异显著
说说西部地区的省 级行政单位有哪些。
特别注意: 西部还包括湖北、 湖南的两个土家 族苗族自治州。
东部与西部在地形方面的差异
东部地区:
以平原和丘陵 为主
西部地区: 以高原、山地 和盆地为主
东部与西部在气候方面的差异
东部地区:
气候比较温暖 湿润
西部地区: 气候比较干燥
东部与西部在土地利用方 面的差异
气候:干旱、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方面与 东部差距较大,有待于西部开发。 二、交流与互补: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中国的四大地理分区
为了便于记忆和分析, 左图可以变形为:
大 阴 贺 -
西北
昆-祁
北方
秦淮一线
横 断 山
青藏
南方
下列城市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大连 北京 广州 昆明 济南 郑州 武汉 上海
三、交流与互补
南北
差 异
东西
需要区域之间加强 交流与合作,以达 到互通有无、优势 互补、共同发展的 目的。
西气东输工程
区域间资源调配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
“南水北调”
北京、天津
山东
青、甘、宁、内、陕、晋
中线 西线
通天河 丹江口
东线
扬州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长江流域、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 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 6省 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 杭大运河一路向北,另一路向东,输水到烟台、 (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津。 威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