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塌渍法
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中药塌渍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皮肤病等。
以下是一般的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1. 准备药物:根据医生的处方,准备所需的中药材。
2. 煎煮中药:将中药材放入砂锅或陶罐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一定时间,一般建议煎煮20-30 分钟,以提取出中药的有效成分。
3. 过滤药汁:使用纱布或滤网过滤药渣,得到纯净的中药药汁。
4. 调整温度:将药汁稍微冷却,待温度适宜后使用。
注意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皮肤。
5. 清洁皮肤:在进行中药塌渍前,先清洁要治疗的皮肤部位,确保皮肤干净。
6. 涂抹药汁: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浸湿药汁,拧至半干后,敷在要治疗的皮肤部位上。
可以使用保鲜膜或绷带固定,以保持药汁与皮肤的接触。
7. 保持时间:根据医生的建议,保持中药塌渍的时间。
一般建
议每次治疗20-30 分钟,但具体时间可能因病情和药物而异。
8. 结束治疗:到达治疗时间后,取下纱布或毛巾,用清水轻轻洗净皮肤,拍干。
中药塌渍操作流程

中药塌渍操作流程
中药塌渍是一种中药炮制的方法,主要用于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使其更易于吸收和利用。
下面将介绍一下中药塌渍的操作流程。
首先,准备好需要的中药材料,根据配方要求将中药材料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和泥土。
然后将中药材料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使中药材料充分吸水膨胀。
接着,将浸泡好的中药材料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研磨成细粉状。
研磨的时间和速度要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来调整,确保研磨均匀细腻。
然后,将研磨好的中药粉末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蒸煮的时间和温度也要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来调整,确保中药材料中的有效成分得以释放。
接着,将蒸煮好的中药材料放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得到澄清的中药液。
最后,将澄清的中药液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形成固体状的中药制剂。
干燥的时间和温度也要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来调整,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的操作流程,中药塌渍可以有效提取中药材料中的有
效成分,使其更易于吸收和利用。
中药塌渍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
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中药炮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药和中药保健品的生产中。
中药塌渍法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6.3遵医嘱配置中药,中药温度适宜,敷于患处。
6.4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业,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
6.5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醋、水浸透后敷于局部,
、评估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患者体质及治疗部位皮肤情况。
心理状况。
、目标 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温经散寒、温补督脉,调和阴阳,温通
、禁忌症 有药物过敏患者、皮肤破损者。
、告知 注意药物温度,防止烫伤。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置中药、弯盘、治疗巾等。
←
←
→ 患者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闭门窗,取合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保暖 敷药 将温度适宜的药液敷于患处 观察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药物的湿度息观察v 称观察 整理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治疗后
7.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7.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泡、痒痛或破溃等
←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治疗部位皮服情况心理状况等 评估
物物遵医嘱配置中药、治疗巾等
↓→
←
中药溻渍法

【注意事项】
用溻法时,药液应新鲜,溻敷范围应稍 大于疮面。热溻、罨敷的温度宜在
45℃-60℃之间。淋洗、冲洗时,用过 的药液不可再用。局部浸泡一般每日 12次,每次15-30分钟。全身药浴可每 日1次,每次30-60分钟,冬季应保暖,
夏季。直避风凉。
【评价】
详细记录实施中药溻渍治疗后的客 观详细情况,根据症状调整治疗方案,
【用物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药汁、纱布数块、 钳子二把、橡皮布、毛巾、脸盆
【操作步骤】
1、患部下面垫以橡皮布,用4-5层纱布浸 透溶液,用钳子拧至不滴水,敷于创面。 每隔15-30分钟淋药液于纱布上,使其经
常保持湿润,以利发挥药效。
【操作步骤】
3、浸泡法,用大口的小药瓶或治疗碗,或小药杯 盛放浸泡的药液,然后将肢端浸泡在药液中。 4、淋洗法,将煎煮好的药液放于盆内,乘热熏蒸, 然后淋洗。或将药液装入喷壶内淋洗患处,每日3-
中药溻渍法
党丽
【概念】
塌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 渍是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溻渍法是通 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用, 以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
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适应症】
丹毒、脱疽、急性湿疹、足癣感染、烧伤、 肢端骨髓炎、扭挫伤、筋骨关节劳损等。
【禁忌症】
忌用于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管处、 局部无知觉处、孕妇的腹部和骶部。
并签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药塌渍的方法

中药塌渍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外治法,其原理是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目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所选取的中药材放入水中浸泡1-2小时。
将浸泡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煮至水量剩下一半时关火。
用药液蘸取药棉或纱布,拧至不滴水为度,然后敷于患处。
用保鲜膜覆盖,外加绷带固定。
每次敷药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每2-3小时敷一次。
塌渍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塌渍虽然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外治法,但是具体的操作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
中药材和操作步骤。
同时,在进行中药塌渍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卫生,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感染等情况。
中药塌渍

'.
;.
中药塌渍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中药塌渍
定义:把中药与醋混合后加热敷于患处以达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目的治疗方法。
目的:
1.减轻或消除脘腹疼痛、腰背酸痛,肢体麻木酸胀等症状; 2.缓解或消除呕吐腹痛、各种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淤血、肿痛。
注意事项:
1.塌渍中保持药袋的温度,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加热;
2.塌渍过程中要及时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感到疼痛或出
现水疱时,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塌渍温度要适宜,尤其对老年人、婴幼儿实施中药塌渍治疗时,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灼伤,布袋用后消毒、清洗、晒干、高压灭菌后备用。
中药塌渍疗法

中药塌渍疗法中药塌渍疗法中药塌渍是中药药膏湿敷结合TDP照射患处的⼀种外治法。
以达到祛风除湿、通络⽌痛等的⽬的。
该疗法最早见于《五⼗⼆病⽅》记载外伤疾病⽤中药煎汤外敷,治疗外伤疾病。
《黄帝内经》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塌渍疗法在中医传统疗法中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适应症⼴⽽著称。
不但可以治疗所塌部位的病变,⽽且可以通过经络起到“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贯串上下”的作⽤,有效调节全⾝机能状态,提⾼机体免疫⼒。
1、塌渍主要以活⾎化瘀药物为主,辨证施药,药物离⼦渗透⼊⽑孔,可以有效的扩张⾎管,改善局部微循环和淋巴循环。
部分药物进⼊⽑细⾎管,药物通过⾎液循环稳态扩散⾄全⾝,调节全⾝状况。
2、塌渍的药理作⽤和热效应在改善⾎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同时,减少了炎性渗出和有害物质的吸收,加快局部病理产物的排出,能够起到活⾎化瘀、舒筋通络、松解粘连、缓急⽌痛的作⽤,能够促进瘀⾎和⽔肿的吸收。
3、中药中所含的芳⾹化浊、⾟⾹⾛窜的药物离⼦作⽤于⽪肤、腧⽳后,在⽳位经络效应和⽳位的信息效应影响下,通过神经体液装置和经络系统,调节⾼级神经中枢、内分泌、免疫系统,从⽽达到迅速调整⼈体脏腑⽓⾎和免疫功能。
⼀、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质增⽣、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刺、风湿腰腿痛、坐⾻神经痛、膝盖肿痛等筋⾻类疾病。
⼆、禁忌症有⽪肤过敏患者、⽪肤破损者。
三、操作流程1、物品准备:按处⽅磨成中药粉,同时准备纱布、凡⼠林、TDP等。
2、核对、解释、保暖、暴露塌渍部位,取适宜体位。
3、将湿润后的纱布置于患处⽪肤上,将调好的药膏均匀涂抹湿纱布上,TDP灯局部照射,每次20分钟。
4、保持温度,TDP灯照射距离5~10cm。
询问患者有⽆不适,根据患者要求调整距离。
5、注意事项防⽌烫伤及药物过敏,烫伤后给以⽣理盐⽔冲洗并外敷清热解毒药物,给药伤⼝换药,药物过敏后⽴即停药,并给以抗过敏药物对症处理。
中医塌渍处理措施

中医塌渍处理措施一、概述塌渍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药物作用于皮肤表面,达到缓解疼痛、消炎杀菌、促进血液循环等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塌渍处理措施,包括药物选择、操作方法、塌渍时间、塌渍频次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
二、药物选择塌渍药物可根据不同的病症进行选择。
常用的药物有:红花、当归、川芎、桂枝、透骨草、伸筋草等。
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适用于各种疼痛、肌肉疲劳、关节炎症等症状。
三、操作方法1. 将所选药物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
2. 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
3. 在药液中加入适量温水,调节温度至适宜(一般为40℃左右)。
4. 将毛巾浸入药液中,拧干后敷于患处或需要治疗的部位。
5. 用保鲜膜或绷带固定毛巾,保持一定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四、塌渍时间塌渍时间应根据个人体质和治疗部位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一般来说,每次治疗时间为15-30分钟,每日1-2次,连续治疗5-7天为一个疗程。
如出现不适或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治疗。
五、塌渍频次根据病症和个体差异,塌渍频次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急性病症可每日治疗1-2次,慢性病症可每周治疗2-3次。
在治疗过程中,应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缓解可适当减少治疗次数。
六、注意事项1.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和吹风。
2. 治疗部位如有伤口或感染等情况,应避免使用本疗法。
3. 对药物过敏者禁用该疗法。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4.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病情加重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治疗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散 结,祛湿散寒,止痛消肿等法,以达到防 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可编辑ppt
4
3 禁忌症
◆ 1)各种实热证或麻醉未清醒者禁用 ◆ 2)腹部疼痛或包块性质不明者,孕妇腹部,
身体大血管处,皮肤有破损处,及局部无 知觉处忌用。
◆ 3)塌渍部位,宜先上后下。药袋温度过低时,及时更换 药袋,以保持温度,加强效果,随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 况,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防止烫伤,及有无不适。
可编辑ppt
8
◆ 4)操作时间: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
◆ 5)塌渍后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 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 6)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做好记录并 签名。
可编辑ppt
7
6 操作程序
◆ 1)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将中药装入布袋内,完全浸 泡后,文火加热30分钟至60-70摄氏度,用大毛巾裹好, 保温,备用。
◆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医嘱,解释治疗目的,方 法以取得患者配合,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舒适 合理的体位, 暴露塌渍部位,注意保暖,视情况予以遮挡。
可编辑ppt
5
4 告知
◆ 1)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 2)治疗过程中可出现较淡的中药气味 ◆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
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红肿
可编辑ppt
6
5 物品准备
◆ 治疗盘,双层纱布袋2个,一次性治疗单1 张,大毛巾2块,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或遵医嘱备食醋。
中药塌渍法
◆ 中药塌渍是将中草药装入布袋内,完全侵泡后 蒸煮半小时,热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的一种技 术操作。
可编辑ppt
2
1 评估
◆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 (2)患者的体质及患处皮肤有无水肿,破损的情况 ◆ (3)对疼痛,高温的耐受程度 ◆ (4)心理状况
可编辑ppt
3
2 目标
可编辑ppt
1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可编辑ppt
9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 1)塌渍前嘱患者排空小便,冬季注意保暖 ◆ 2)塌渍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感觉障碍者,
药袋温度不宜超过50,。塌渍后局部皮肤出 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 3)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药袋温度,凉后及时 更换或加热。如患者感到不适应停止操作。
可编辑ppt
10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