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易错易混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点整理

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点整理

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点整理文化生活中常常存在一些易混易错的点,下面整理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关的解析。

一、文化交流易混点1.语言交流混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易发生语言理解上的误解。

比如,不同国家对同一个词汇的定义可能不同,造成交流上的困扰。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确保双方彼此理解对方的意思,可以通过更多的解释和举例来帮助理解。

2.社交礼仪的误解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社交礼仪有所不同,一个动作在一个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特别注意礼貌和尊重,在不了解对方文化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冒犯。

3.信仰和宗教的碰撞不同国家和民族对于信仰和宗教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相应的习俗。

在跨文化交流中,必须尊重对方的信仰和宗教,不要对其进行嘲笑或轻视。

二、文化娱乐易混点1.艺术表演的个人喜好不同的人对于艺术表演有不同的喜好,有些人喜欢音乐会,有些人喜欢话剧,有些人喜欢电影。

在选择文化娱乐活动时,应尊重他人的选择,不要一味地强迫自己的喜好。

2.文化娱乐的经济支出参与文化娱乐活动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他们对文化娱乐的支出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能力。

在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时,应量力而行,不要因为追逐潮流而过度消费。

3.文化娱乐对人的影响文化娱乐活动有时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选择参与何种文化娱乐活动时需要审慎考虑,避免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

三、文化传承易错点1.文化继承的方式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方式,有的是通过语言、文字,有的是通过传统习俗、艺术表演等。

在进行文化传承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保持文化的纯粹性。

2.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易失误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变迁、时代的变革而产生一些误解和遗漏。

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需要定期进行总结和整理,确保文化能够得到有效传承。

3.文化传承中的创新文化传承并不意味着完全固守传统,适当的创新和融合可以使文化更加生动有趣。

在进行文化传承时,需要注意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保持文化活力的同时,也要保留传统的核心价值。

《文化生活》复习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docx

《文化生活》复习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docx

《文化生活》复习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重点难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

2、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4、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5、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的文化素养。

6、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塑造人生的意义与作用。

易混易错点1、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只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3、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一种文化。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总是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5、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7、经济决定文化,首先表现在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而并不是说经济发达精神文化就自然而然地好起来,或物质条件差。

精神文化就不能搞好。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重点难点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理解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

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4、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6、教育在文化继承中的作用。

7、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8、文化创新的作用。

9、阐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10、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克服文化“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易混易错点1、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一致的。

2、文化继承就是文化发展3、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影响不大。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一回事。

5、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6、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7、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

、文化创新的渊源就是文化创新的源泉9、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0、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11、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1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见证,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能属于这个民13、大众传媒取代了传统传14、传统文化是包袱而不是财富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学习要求(复习重点、难点)1、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4、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点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点

考前着重明确的易错易混点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有优秀高尚和落后腐朽之分,不能起决定作用,不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哲学、意识、认识)2、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4、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贸、人口迁徙、教育;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融合,但不能统一、同一、趋同,不能消除文化差异。

5、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6、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发展中继承。

7、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检验标准、最终目的。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8、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内在要求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博大精深的见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史书典籍。

10、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1、传统习俗不是落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在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文化生活易错点(精选)PPT文档17页

文化生活易错点(精选)PPT文档17页
文化生活易错点(精选)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PPT21页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PPT21页
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

《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

《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一)、文化与生活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意: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注意: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明素质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须自觉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

3、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注意: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

)4、泰山日出是一种文化现象。

【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泰山日出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注意: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5、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注意: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6、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注意: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解析】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无形的、自发的。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社会科学)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判断题易混易错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判断题易混易错

文化生活判断题(后附答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明文化因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2.文化现象的实质是精神现象,归结于社会实践。

3.文化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等静态的形式,还包括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等动态过程。

4.文化随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5.兔年新春,暮星和月,半人座流星雨上演新年天空,昭示着文化的独特之意。

6.文化决定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并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7.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产生经济效益。

8.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10.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1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12.处在较高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13.文化程度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15.原生态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6.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7.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决定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目标的确定和行动的选择。

18.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19.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0.东北人喜欢以酒会友,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1.“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认识文化的传承”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之中。

22.知识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

23.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4.文化是文人创造的。

25.经济实力增强,意味着文化也必然先进。

26.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7.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8.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强制的。

29.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增强城市文化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判断题易混易错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判断题易混易错

文化生活判断题(后附答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明文化因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2. 文化现象的实质是精神现象,归结于社会实践。

3. 文化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等静态的形式,还包括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等动态过程。

4. 文化随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5. 兔年新春,暮星和月,半人座流星雨上演新年天空,昭示着文化的独特之意。

6. 文化决定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并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7. 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产生经济效益。

8.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9.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10. 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11. 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12. 处在较高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13. 文化程度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4.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15. 原生态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6. 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7. 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决定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目标的确定和行动的选择。

18.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19. 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0. 东北人喜欢以酒会友,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1. “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认识文化的传承”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之中。

22. 知识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

23.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4. 文化是文人创造的。

25. 经济实力增强,意味着文化也必然先进。

26.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7.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考点一 文化与社会
1.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 ×解析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 2.珍贵老照片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是特定时代文化的 基本载体。( ) ×解析 珍贵老照片是特定时代文化的物质载体,但不 是基本载体。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3.中共十九大圆满召开、电影《战狼Ⅱ》上映、庆祝 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成功举办都属于文化现象。( ) ×解析 召开中共十九大属于政治现象。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 ×解析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理性思考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 ×解析 理性思考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 力量,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3.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 ×解析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但文化并不是经济的派生 物,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解析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传统美德。( ) ×解析传统美德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3.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解析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我国注重对古村落的活态保护,是因为古村落具有更高 的经济价值。( ) ×解析我国注重对古村落的活态保护,是国为古村落的文 化价值。 5.对待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 ×解析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 ×解析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描其基本特征不变,具体内 涵因时而变。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考点二 文化塑造人生 1.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 ×解析 文化惠民卡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但“全面”一 词夸大了其作用。 2.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解析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腐朽、落后文化 使人精神萎靡。 3.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 ×解析 优秀文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 格。 4.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 ×解析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不是决定作用。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6.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 ×解析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 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7.尊里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 民族文化。( ) ×解析对其他民族文化要尊重,对本民族文化要认同。 8.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坚持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解析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等 于各种文化一律平等。 9.中法两国文化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 ×解析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10.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 ×解析自然环境是文化的影响因素而非决定因素。
第六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考点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解析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就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解析提升我国的国际竟争力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而非措施 3.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解析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一致的。() ×解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考点一 文化影响人 5.每个人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 ) ×解析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 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6.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 性,对人的终身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 ×解析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深远持久是难以抹去和改变的,但不是永久不变的。 7.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 ×解析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 重要途径。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文化的力量 5.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 文化。() ×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 并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的积极成分。 6.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解析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7.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决定力量。() ×解析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走向紫荣富强的不竭力量之 源,但不是决定力量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
4.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 ×解析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能决定经济、政 治。 5.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 ×解析 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6.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解析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因 素。
×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汉字是文化现象,不是自然现象。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文化的力量 1.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 ×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 蓄的特质。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 ×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其特有的包容性。 3.中国式过年,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 ×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但是并不能包罗万象。中国式过 年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4.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 ×解析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是各民族文化 的简单相加。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 集中表达。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解析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科的生产。 3.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 ×解析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4.古琴音乐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 ×解析古琴音乐具有世界性,不是因其古老性,而是因其 具有民族性。 5.各地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 ×解析各地文化既有各自的特性,又有共性。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 ×解析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性质 2.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 ×解析不能全盘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思想运动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 ×解析思想动影响文化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 4.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其经济价值。( ) ×解析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展。 5.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市场经济为提。( ) ×解析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继承为前提 6.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 ×解析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与发展 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过程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考点一 文化影响人 1.处在较好的文化环境中就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 ×解析 处在较好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但并非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2.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 ×解析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不能 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3.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 ×解析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可能是不 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 4.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解析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一 我们的中华文化
1.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 ×解析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自然环境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 作用。 2.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 ×解析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冲突。 3.汉字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解析文字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4.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 ×解析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 着各自的特色。 5.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 ×解析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6.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
第六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考点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 ×解析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反映。 2.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 ×解析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3.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 义的主题。 4.英雄家书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解析英雄家书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 量,而非物质力量。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一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 ×解析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会趋同。 2.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解析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创新,不会消融世界文化的多 样性。 3.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 ×解析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4.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的成功案例( ) ×解析广告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 5.大众传媒的发展促使旧的传媒消大。( ) ×解析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失 6.互联区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 ×解析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第五课文化创新
考点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解析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 ×解析漠视对传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根基。 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 3.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 ×解析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但不是要广泛地引进 和吸收外国文化,因为外国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4.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 ×解析文化划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5.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创新,关键在继承。( ) ×解析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健在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