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设计透视学
美术中的透视画法技巧

美术中的透视画法技巧透视画法是美术作品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使用透视原理和技巧来营造出真实、立体的空间感。
它在绘画、插画、建筑设计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美术中常用的透视画法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技术。
一、一点透视一点透视是最简单的透视画法,它适用于绘制一个具有无限远观点的画面。
在绘制过程中,首先确定一个观点,将所有的线条都连接到这个点上,从而创造出前后远近的空间感。
例如,绘制一条平行于地面的直线时,可以将其两端的线段连接到远处一个点,以模拟它的远近关系。
二、两点透视两点透视是较为常用的一种透视画法,它适用于绘制具有有限高度和宽度的画面。
在这种透视画法中,我们需要确定两个观察点,使它们位于画面的两个侧面。
然后,将所有的垂直线条都连接到这两个点上,以创造出真实的远近感。
例如,在绘制一栋具有屋顶的建筑物时,可以将两侧的屋顶线条连接到两个观察点上。
三、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最复杂的一种透视画法,它适用于绘制具有复杂结构和角度的画面。
在这种透视画法中,我们需要确定三个观察点,其中一个观察点位于上方,两个观察点位于侧面。
通过将水平线条连接到侧面的观察点,垂直线条连接到上方的观察点,可以创造出各种有趣的透视效果。
例如,在绘制一座高楼大厦时,可以利用三点透视画法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
四、对角线透视对角线透视是一种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透视画法,它适用于绘制具有倾斜效果的画面。
在这种透视画法中,我们需要确定一个观察点,然后将所有的线条沿着画面的对角线方向排列,以创造出倾斜的效果。
通过灵活运用对角线透视,可以绘制出立体感强烈且充满动态的画面。
五、透视画法的实践为了更好地掌握透视画法技巧,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读者可以尝试在纸上练习,通过绘制不同的场景和物体来熟悉透视画法的运用。
此外,观察和学习经典的艺术作品也是提高透视画法技巧的有效方式。
通过仔细观察别人的作品,了解他们是如何运用透视原理和技巧来表现立体感的,可以借鉴其经验并加以运用。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一、透视学的定义透视学,又称“视学”,是绘画透视基础理论的总称。
包括三种透视,即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1.平行透视即在同一个面上,把两个以上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透视方法。
最常见的是一点透视。
2.成角透视是把物体向两边看成倾斜角度,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最常见的是两点透视。
3.倾斜透视是把物体向前后左右都看成倾斜角度,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最常见的是三点透视。
二、三点透视的特征( 1)在作画时,将三点透视或者更多点(即几何透视)依次安排在同一个面上,分别观察三点透视中各物体与其它物体的关系,将三个物体间相互关系的点之坐标及位置连线,就形成了立体感很强的画面。
( 2)在作画时,可运用其中任何一种透视来表现物体,使形象富有真实感。
( 3)不能认为几何透视一定要平行画面。
如构图上把山峰的外轮廓画得比较具体而明显,而内部的山头却虚掉,这样从远处看过去会出现一座漂亮的空中楼阁的透视效果。
( 4)几何透视不能成为不变的法则。
例如黄金分割法。
二、三点透视的特征( 1)在作画时,必须按照正确的规律进行画面结构的安排。
不然会出现偏差,造成透视失误。
( 2)只有一点透视才能准确地表现物体的透视现象,它在透视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只要将一点透视运用到极限,所获得的效果也是逼真的。
( 3)物体的透视变化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便会失去真实性。
三、三点透视的应用( 1)石膏像的透视法: a。
先画出石膏像的大致形状,再根据石膏像的尺寸设计好衣纹; b。
沿着衣服纹路勾勒出人物身躯的骨骼; c。
继续刻画细节,并加深暗部色调,注意眼睛、嘴巴等重点部位的塑造; d。
完善石膏像的动态姿势,增添神情气韵。
( 2)建筑模型的制作: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好模型的底板,利用纸壳的厚度调整好模型的体积感。
为了塑造好石膏像的体积感,可在底板上贴双面胶,这样既保证了足够的厚度,又便于拆卸模型。
为了防止石膏像的水口不好,破坏模型,还可利用彩色笔在背面涂抹,使水口附近的肌肉看起来更自然。
绘画透视原理与技法

绘画透视原理与技法绘画是一门艺术形式,通过色彩、线条和光影等元素来表现对象和场景。
而透视则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法,通过精确地表现空间和深度感,使画面更加逼真和立体。
本文将探讨绘画透视的原理和一些常用的技法。
一、透视的基本原理透视是指通过艺术手法将三维空间的物体表现在二维画面上,使观者获得一种立体感。
透视原理主要包括线性透视和气氛透视两种。
1. 线性透视线性透视又称为单点透视,是最基本的透视原理。
它通过将画面中的水平线和一个特定的点(称为消失点)连接起来,从而展示出广阔深远的空间感。
在线性透视中,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是决定画面透视效果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离观察者较远的物体将显得较小,而离观察者近的物体则会显得较大。
2. 气氛透视气氛透视也称为大气透视,是通过色彩和明暗的变化来表现远近和深度感。
在气氛透视中,远处的物体会出现明亮且颜色饱和度较低的现象,而近处的物体则会显得较暗且颜色饱和度较高。
这种透视原理是由空气中的微粒通过散射和吸收光线的方式产生的,因此在绘画中通过运用明暗、色彩和层次感等因素来展现远近和深度感。
二、透视的常用技法在绘画中,有许多技法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表现透视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法。
1. 线性透视技法线性透视技法包括单点透视、双点透视和多点透视等。
其中,在单点透视中,艺术家需要选择一个消失点,然后通过在画面中合理运用水平线和消失点来表现虚线、实线和交叉线等,以展示出深度和立体感。
双点透视和多点透视则相对复杂一些,需要在画面中选择两个或多个消失点,然后根据不同的投射角度来描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 色彩透视技法色彩透视技法主要通过运用明暗、色调和饱和度等因素来展现远近和深度感。
艺术家可以运用明暗对比将近处的物体描绘为较暗的色彩,而远处的物体则描绘为较亮的色彩。
此外,运用色调和饱和度的变化也可以增加远近效果,例如远处的物体可以采用较冷色调和低饱和度,而近处的物体则可以采用较暖色调和高饱和度。
绘画设计透视知识点

绘画设计透视知识点绘画设计中的透视是一项重要的技巧,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加准确地描绘三维物体在二维画面上的逼真效果。
透视的原理涉及到视角、远近点和收敛线等概念,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使绘画作品更加真实和立体感十足。
本文将介绍绘画设计中常用的透视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加了解和运用透视技巧。
一、单点透视单点透视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透视方式,即在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的透视效果。
简单来说,单点透视是通过一个远近点来确定画面中所有线条的收敛方向和位置。
一般来说,远近点位于画面的中心位置,所有垂直于地面的线条都会收敛到这个点上。
在绘画设计中,单点透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 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找到远近点,通常远近点位于画面的水平中线上。
2. 将所有垂直于地面的线条画成收敛线,收敛到远近点上。
二、两点透视两点透视是指画面中存在两个远近点的透视效果。
相较于单点透视,两点透视更能体现物体的体积感和立体感。
在两点透视中,画面中的线条会分别与两个远近点相交,这些点也称为两个消失点。
在绘画设计中,两点透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 在画面的左侧和右侧找到两个远近点,通常两个远近点位于画面的水平中线的两侧。
2. 将所有垂直于地面的线条画成收敛线,收敛到两个远近点上。
三、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一种更加复杂的透视方式,画面中存在三个远近点。
相较于单点和两点透视,三点透视可以更准确地描绘物体的形状和角度。
在三点透视中,画面中的线条会与三个远近点相交,并根据物体的形状确定收敛方向和位置。
在绘画设计中,三点透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 在画面的左侧、右侧和顶部找到三个远近点,通常三个远近点位于画面的水平中线的两侧和上方。
2. 将所有垂直于地面的线条画成收敛线,收敛到对应的远近点上。
四、透视变形和透视校正在绘画设计中,透视并不总是按照准确的形式呈现。
有时候,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艺术家会对透视进行变形或校正。
透视变形是指有意识地改变透视效果,使其与真实场景有所出入。
设计透视学知识点

设计透视学知识点设计透视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在建筑、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掌握设计透视的知识点,有助于提高设计师的专业能力和创作水平。
本文将介绍设计透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技巧。
一、透视的概念透视是指通过绘画或设计手法,将三维空间的物体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呈现的一种画法。
透视图通过使用透视规律,以视角为基础,以真实的空间形式来描述对象,使得画面更具立体感。
二、透视的类型1. 单点透视:单点透视是最常见的一种透视形式,它使用一个消失点,将所有的平行线都汇聚到一个点上。
这种透视形式常用于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可以使画面具有更强的深度感。
2. 双点透视:双点透视使用两个消失点,让平行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别汇聚到两个点上。
双点透视常用于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可以更好地表现物体的长宽高比例和空间感。
3. 多点透视:多点透视适用于需要表现更复杂的空间情景,使用了多个消失点来绘制画面中的平行线。
这种透视形式常见于城市景观设计和科幻场景的构图,能够创造出奇幻的效果。
三、透视的原理透视是建立在视角的基础上的,它借助人眼在特定位置观察物体时产生的视觉效果来表现画面。
透视的关键在于掌握以下几项原理:1. 透视中心:透视中心是指透视图中的消失点,也是观察者所在位置的投影点。
在绘制透视图时,需要确定透视中心的位置,将物体相对于透视中心进行绘制。
2. 视线和水平线:视线是指观测者和物体之间的直线,在透视图中一般是竖直的。
水平线则是与视线相交的水平线,位于视图的高度位置。
视线和水平线的相交点决定了透视的中心和消失点。
3. 交点法则:透视图中的平行线相交于消失点,平行线越远离透视中心,相交点越靠近视图的边缘,相交点越靠近透视中心,相交点越靠近视图的中央。
四、透视的应用技巧1. 比例关系:在绘制透视图时,需要准确把握物体的长宽高和位置关系,体现出正确的比例关系。
同时,还要注意透视中的近大远小原则,即离观察者近的物体看起来更大,离观察者远的物体看起来更小。
透视学 -美术学、绘画-1

视点位置偏中时。
视点位置度的变化 面对景物,左右移动视点 ,从宽度上选位观察,可以引 起正中线的左右位置变化。
小结
• 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讲,透视图的形成;视域 、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以及透视的基本规 律和画画时的视点位置的选择于构图。
焦点透视可以对同一形象形成大小不同的 投影。距离越远投影越大,当画面紧贴物体时 ,投影与物体相当。
焦点透视的画面,只有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才能得到稳定的投影效果。不同距离的物体才 能够在同一画面上体现近大远小的关系。
平行投影——散点透视 平行透视的视点与物体之间的视线,是按照 一定的投射角度,形成的平行视线群,相当于 无数个近距离视点以同向视线组成的集群观察 效应。也象征着一个视点的多方位移动观察方 法。
• 2.学透视学的意义和目的及工具 意义:透视学能运用到绘画、雕塑、摄影、建筑 效果设计、环艺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 海报设计、包装设计、动漫设计、影视创作等 一切视觉领域。 目的:培养观察力、造型能力、表现力。 工具:铅笔、三角尺、量角器、圆规、做图纸。
小结 透视学的研究始终是围绕着 —— 观察 点、观察面、观察对象三者关系进行的。
• 1.4 透视的基本规律
• 1.4.1 景物深度的变化与近大远小 景物只要与视点的画面有深度变化,在视 觉中其形象就要从高度、宽度和深度上产生近 大远小的变化和消失现象。
等长的线段, 由于远近不同的 排列,可以引起 视角的大小变化 ,而视角的大小 又影响了线段投 影的长短。
视点距物体的远近及投 射视角的大小不能直接决定 投影大小。 线段与视点不论远近, 只要与画面保持等垂直距离, 投影就相等,反之则不等。
• 1.1 绪论 • 1.1.1 几个概念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 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 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威廉·透纳《月光下的煤港》
威廉·透纳《古罗马》
2.消逝透视
消逝透视泛指物体由于受距离的增加而造成明暗对比和清晰度的减弱现象, 称之为消逝透视
威廉·透纳 色彩
湖景
3.线透视
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 )远( ), 近( )远( ), 近( )远( )。
近( )远( ),
疏
高
矮
宽
窄
密
大
小
近( )远( )。
实
虚
这两种透视现象有什么不同?
透视圆的画法
心 点
距 点
视平线
灯光阴影作图法
日光阴影作图法
中国画有没有透视?
中国传统透视学——远近法
“远近法”是透视学本土化的称呼, 较于西方透视学, 它的基本法则和规律更多地含有主观倾向, 它保持着传统绘画精神的内核。
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郭熙“三远”透视法
高原 深远 平远
高远——(仰视)指从山上 往山下看
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深远——(俯视)指从山前看山后 特点: 高视高、远视距、移动视点。
生活和设计中的成角透视
绘画中的成角透视
2. 二点透视的画法 首先应确定方形物体在画面中的构图,即方形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及视平线的高低位置;再确定方形物体的旋转状态,以寻求左右两个消失点的位置。
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1.二点透视的特征 (1) 在二点透视中,方形物体的垂直边线仍然垂直;与地面平行的水平线,各自与画面成一定的角度向左右两方远伸,分别往地平线上左右消失点(又称余点)集中。
透视美术知识

透视美术知识透视是绘画中常用的技巧之一,它帮助艺术家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空间的效果。
以下是对透视美术知识的介绍:一、透视的定义透视是指将三维空间中的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过程。
在绘画中,艺术家使用透视技巧来模拟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运动,从而使画面具有深度和立体感。
二、透视的类型1、线性透视:线性透视是最基本的透视技巧之一,它基于平行线的消失点来创建深度感。
当观察者沿着一条直线观看物体时,物体上的平行线会汇聚到一个消失点上,这个消失点就是线性透视的关键。
2、灭点透视:灭点透视是线性透视的一种扩展,它涉及到多个消失点。
在灭点透视中,不同的平行线会在不同的灭点上消失,从而创造出更复杂的深度效果。
3、空气透视:空气透视是一种通过色彩和明暗变化来模拟距离的透视技巧。
远处的物体通常看起来颜色更淡、更灰暗,而且细节也更少。
空气透视通过在这些物体上运用这些效果来增强深度感。
4、鱼眼透视:鱼眼透视是一种非常夸张的透视技巧,它通过极度夸大物体的变形来强调其三维特征。
鱼眼透视通常用于创造梦幻或超现实的效果。
三、透视的应用透视在绘画和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艺术家可以通过掌握透视技巧来提高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例如,在绘制建筑时,使用透视可以帮助表现建筑物的规模和形状;在绘制人物时,使用透视可以强调人体的立体感和姿势。
四、如何学习透视1、学习透视需要实践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规则。
以下是一些学习透视的建议:2、学习理论: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则是掌握它的第一步。
你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或在线教程来学习这些理论。
3、实践练习:通过绘制简单的几何形状和物体来练习透视技巧。
使用灭点、空气透视和鱼眼透视等技巧来增强你的绘画效果。
4、观察周围环境: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和建筑,注意它们在不同角度下的形状和大小变化,这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透视。
5、参考照片:如果你在处理复杂场景时遇到困难,可以参考照片来帮助你理解和绘制物体的透视。
6、参加课程或工作坊:参加专门的透视课程或工作坊,可以让你更深入地了解透视技巧的应用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画平行下斜面(20°)、水平面 与平行上斜面(15 ° )的人物 透视高度
六、画室内平行上下楼梯及多个水平 面的人物透视高度
七、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 公园人行阶梯
齐 脚 法 是 指 视 高 为 0 人
二、比例法
人以 物人 的的 透高 视度 高比 度例 。作 视 高 , 画
三画 点视 的高 人为 物 2 /
3 人 的 地 面
A,B,C
三、行列法与水平移动法
第五节
人物透视高度作品欣赏
L/O/G/O
已知A点人物的的高度,画出与A点人等高的同高的 同队列的人物透视度及B、C两点处人物高度。
四、垂直移动法
第二节 平行透视中 人物透视高度的画法
一、两层酒店室内 人物透视点高度的画法
一、画水平面及平行上斜面 (30°)的人物透视高度
二、画平行下斜面(25°)及 水平面上的人物透视高度
三、画水平面及成角上斜面上 (30°)的人物透视高度
四、画成角下斜面(20°) 及水平面上的人物透视高度
成角透视中人物透视高度的画法
第四节
倾斜透视中人物透视高 度的画法
一、画水平面及平行上斜面(30°) 的人物透视高度 二、画平行下斜面(25°)及水平 面上的人物透视高度 三、画水平面及成角上斜面上(25°) 的人物透视高度
二、别墅外及阳台上 人物透视高度的画法
一、两层酒店室内人物透视高 度的画法
二、别墅外及阳台上人物透视高 度的画法
第三节
成角透视中人物透视高 度的画法
成角透视中人物透视高度的画法与 平行透视中人物的高度一样,都参照视 平线画出。(方法从略)
L/O/G/O
绘画设计透视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九章
人物透视
视平线的分类及其作用
低视平线
(视高在0.5人以下)
高视平线
中视平线
(视高在1.5人以上) (视高在0.5——1.5之间)
在绘画作 品中用于表现 领袖人物的伟 岸,崇高,英 雄人物的英勇 无畏。 在设计作 品中用于表现 建筑物的庄严 雄伟。
人物透视高度 平行透视中人物透视高度的画法 成角透视中人物透视高度的画法 倾斜透视中人物透视一、 齐头 齐脚法
二、 比例法
三、
行例法 与水平移动法
(横者为行,纵者为例。)
四、 垂直 移动法
一、齐头齐脚法
齐头法是指视高为一人
四、画成角下斜面(20°)及水平 面上的人物透视高度
五、画平行下斜面(20°)、水平面与平 行上斜面(15 ° )的人物透视高度
六、画室内平行上下楼梯及多个水平面 的人物透视高度 七、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公园人行阶 梯
在绘画作 品中主要表 现宏大、壮 观的大场面, 追求全景效 果。 在设计 作品中用于 表现建筑物 的整体环境。
物体的透视 变化在低视 平线和高视 平线之间, 画面中人物 与环境并重, 相得益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