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打造绿色宜居森林城加强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的决议-

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打造绿色宜居森林城加强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的决议-

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打造绿色宜居森林城加强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的决议正文:---------------------------------------------------------------------------------------------------------------------------------------------------- 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打造绿色宜居森林城加强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的决议(2013年10月30日长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长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之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报告》。

会议同意《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之生态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文本)。

为进一步推进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实施,加强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特做如下决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生态绿地系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起着积极作用。

各级政府要加强生态绿地系统项目建设,从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出发,提高思想认识,理顺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落实各项措施,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把长春建设成为绿色宜居森林城。

二、严格执行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并严格执行,除因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

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要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及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审核、审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三、制定生态绿地系统建设计划。

生态绿地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要处理好近期建设和长远管控的关系,明确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要按照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确保绿化用地数量,并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城市绿化用地。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文本简本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文本简本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文本简本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20年,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第一条规划层次规划包括三个层次: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一、市域市域范围为长春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长春市区和榆树、农安、德惠、九台4个县(市),面积20571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长春市市区范围以及石头口门水库水源保护区和长春市龙家堡机场控制区,总面积3891平方公里。

其中市区面积3583平方公里、石头口门水库水源保护区面积218平方公里,长春市龙家堡机场控制区面积90平方公里。

三、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指绕城高速公路以内(以下称主城)以及净月组团、富锋组团、兴隆组团的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规划总建设用地440平方公里。

第二条《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是指导本市城市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本规划经批准后,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及战略第三条城市性质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和科教文贸城市。

第四条城市职能国家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国家科教文贸中心城市;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东北地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及物流中心城市。

第五条城市发展目标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城市综合辐射能力。

至2020年,把长春建设成为经济实力较强、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先进,城乡发展协调、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的开放型、多元化、适宜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市。

第六条经济发展目标及战略经济发展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2020年,人均地方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约为45%,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8%左右,第一产业比重调整到7%左右。

长春市绿地系统规划(2016——2028)【优质】

长春市绿地系统规划(2016——2028)【优质】

长春市绿地系统规划(2008——2028)吉林农业大学蒋永卫摘要:充分发挥长春现有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风貌特色,重视营造城市公共绿色空间,特色是以伊通河流域空间体系为构图中心营造城市特色的点晴之笔。

加强城市主干道绿地景观建设,强化和美化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创造绿地精品。

充分利用山水城市的优势,使绿化配置与建筑物、自然山体构成和谐而景观层次丰富,构图优美的城市画面。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生态,绿地空间布局,长春市Abstract :Changchun give full play to existing natural landscapes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tyle, to create an urban public green spa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raqi Tonghe River system for the space center composition to create the city's character points clear of the pen. Strengthen urban landscape green trunk road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and beautify the urban landscape important nodes and create green space quality.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urban landscapes, and the allocation of green buildings, a natural mountain landscape level of harmony and rich, beautifully composed images of the city.Key words :urban green space ,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 landscape ecology , spatial division of greenland , changchun City当前,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新时期城市发展对城市绿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城市,总体形象的整合、塑造和强化、建设有深厚文化底蕴、有鲜明形象特征的城市, 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1]。

长春市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调查与研究

长春市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调查与研究

长春市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调查与研究本文调查了长春市城市道路绿地的现状,并分析当前长春市道路绿地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长春市的实际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标签长春市;城市道路;绿地规划长春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自1800年清嘉庆朝设治以来,只有200多年的历史,1948年长春解放后,被确定为特别市,是整个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的中心。

长春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居全国的前列,但仍有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逐步完善。

1. 长春市道路绿化现状及现状分析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比较等方法,调查三级以上道路120 条,取样地256 个,对样地内道路的平面结构、植物种类构成、垂直结构、应用频度、本地资源比例进行分析。

1.1 调研的120 条道路,共有乔、灌木50 种,其中树木乡土树种资源的为42 种,属于喜光—耐寒—耐旱的品种有28 种。

乔木层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树种为青杨、银中杨、旱柳、榆树,常绿乔木应用频率较高的为黑皮油松、红皮云杉、白扦云杉。

灌木层中应用频率较高的为水蜡、绣线菊、紫丁香、暴马丁香,常绿灌木仅有一种为沙地柏。

植物种类不丰富导致配置形式重复性高。

1.2 绿篱及模纹的应用种类为4 种,以水蜡、小叶丁香、绣线菊为主,其应用频率分别为53.50%、12.50%、41.00%。

可见以绣线菊搭配水蜡的绿篱、模纹的平剪配置形式重复率高。

这对病虫害防治及养护管理工作带是极大的隐患及负担。

1.3 在调查的植物种类中,观叶类植物27 种、观花类植物8 种、观干类植物2 种、观果类植物7 种。

四季景观中以夏季、秋季效果较为优良,春季与冬季景观较为萧条。

1.4 通过AHP 评价分析,可以看出,长春市由于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市区车流量明显提升,所以,长春市政务正组织修建3条快车道高架桥,和一条地铁线,而高架桥与地图路段的绿道将会清除,为了打造更方便快捷的服务,牺牲了我们宝贵的绿色空间。

2. 长春市道路绿地景观存在的问题2.1 形式单一,树种单调长春市绿道景观建设偏重于几个主要树种,其中乔木大约51.7万株、花灌木大约229万株,各种绿篱长约24万m。

长春市绿地率计算规则

长春市绿地率计算规则

长春市绿地率计算规则【最新版】目录1.长春市绿地率计算规则的背景和意义2.绿地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长春市绿地率的现状和目标4.提升绿地率的措施和成果5.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正文长春市绿地率计算规则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科学计算和评估城市绿地率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任务。

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一直致力于提升城市绿地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

绿地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绿地率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绿地面积与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之比,是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为:绿地率 = 绿地面积 / 城市建成区总面积× 100%。

绿地面积包括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

长春市绿地率的现状和目标截至 2022 年底,长春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40.7%。

根据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到 2035 年,城市绿地率将提升至 45%,努力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提升绿地率的措施和成果为实现这一目标,长春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加大公园绿地建设。

通过建设口袋公园、城市公园等,增加公园绿地面积,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

2.推进绿道建设。

长春市全力推进绿道建设,串联城市绿地,形成绿色交通网络,提高市民绿色出行比例。

3.优化附属绿地。

加强对住宅小区、单位庭院等附属绿地的改造和提升,提高绿地质量,提升市民居住环境。

4.发展生产绿地。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园、林业产业园等,提高生产绿地面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5.加强防护绿地建设。

在城市周边、河流两侧等重要生态区域建设防护绿地,提高城市生态安全水平。

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长春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绿地率。

长春市城市绿化条例-

长春市城市绿化条例-

长春市城市绿化条例正文:----------------------------------------------------------------------------------------------------------------------------------------------------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十八号《长春市城市绿化条例》已于2014年7月1日由长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2014年7月30日经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4年8月16日长春市城市绿化条例(1995年1月25日长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1995年4月14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1995年5月6日公告公布施行) 根据1997年9月26日长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1997年11月14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的《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长春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2004年10月28日经长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2004年11月26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2004年12月16日公告公布2005年2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0年12月29日长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11年3月30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的《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1年12月17日长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12年3月23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的《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长春市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四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2014年7月1日经长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订通过2014年7月30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2014年8月16日公告公布2014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居民身心健康,全力建设绿色宜居森林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长春市双阳区绿地规划

长春市双阳区绿地规划

长春市双阳区绿地规划第一篇:长春市双阳区绿地规划长春市双阳区绿地规划【摘要】:分析当前长春市双阳区绿地建设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在总结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提高双阳区绿地的建设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绿地;规划;建设;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双阳区是长春市的南大门。

位于松辽平原的东南部,是吉林省东部山地到中部平原的过渡地带。

全区总幅员面积 1663.2 平方千米,占长春市区总面积的46.5%,是长春市面积最大的区。

双阳区东与吉林地区的永吉县隔河相望,南同磐石市接壤,西和伊通满族自治县毗邻,北接长春市的南关区、二道区和净月旅游经济开发区。

双阳区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46 千米,东距吉林市100 千米。

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一个城市最具主导性的因素,“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们的需要出发, 从人们的方便出发, 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建好环境。

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有物质的, 有精神的, 还有对自然的需求———在城市进化过程中人的需求还表现于人们因脱离自然而产生的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1]。

双阳市区是自然、人文景观的交汇之地,其中自然景观突出。

双阳河穿过双阳城区,与郁郁葱葱的北山相映成趣;圆通寺座落于北山,增添了山的文化底蕴;围绕双阳湖而建的退思园、鹿鸣山庄、双阳湖度假村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错落有致。

加速北山游览区的开发,将会增强双阳区的整体吸引力。

南部的吊水壶风景区集中表现洞、山、水、林特色的自然景观景系。

西部和北部的两大旅游区域也都以自然景观为主,如北部以郁郁葱葱的森林景观为主,而西部则以双阳最具盛名的梅花鹿为主要特色。

生态学的理念生态学是研究人类、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科学。

以生态学的原理与实践为依据将是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正在逐渐走向绿色化、生态化、人性化方向发展[2]。

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 3 ) 国家缺 乏对工程 咨询机 构碳 核查 领域 的认可 和监督 , 缺 乏对核 查 阳市碳市场 健康有序 发展, 除 紧密结 合 国家政 策制定相应碳交 易市场 管理 碳核查制度条例外, 还应着重在 人 员资质的考 核 。 参与工作的 核查 人 办法、 员水平 参差不 齐, 一定 程度 上使得 碳 碳核查发展方面考虑以下几点: 核查数据质量的可信程度受到质疑。 ( 1 ) 扩大碳交易市场 的影 响力, 调
( 3 ) 扩大碳核查机构队伍 , 确保核
查过程更加 客观 、 公正, 降低风险。 ( 4 )建立和 完善对 工程咨询机 构 碳核查领域 的认可和监管。
能的人 才还 无法满 足市场的 需求 , 使 关系到低碳城市建设、 低碳经济发展、 得 碳核查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 上受 到 碳市场 开拓和碳管理开展。
理、 防护林带建设3 大方面、 4 大类型、 1 7 生态基质引入到城市内部。 个大的建设项 目, 使西 部生 态屏障 区林 二是保 护都市区近域: 3 4 大 生态功
地 总面 积 达 N 8 3 8 . 8 2 k m , 湿 地 总面 积
达 ̄ . 1 1 5 5 2 k m , 水域总面积达 ̄ l [ 1 3 4 k m , 生态用地 总量达 ̄ . 1 1 1 5 2 4 . 8 2 k m , 森林覆
随 着碳 资产概念 的不断深 入 , 在 企 业 中必 然会 造 成新 一 轮 的 优胜 劣 具备低碳优势的企业将大大胜 出, 于碳核 查 质量很有必 要 , 但一定程 度 汰 , 上也 限制 了碳市场 的发展 。 特别是 国 而 坚持高碳 路线的企业则会 因为越来 了限制 。 ( 2 ) 制 定严 格 的核 查条 例 , 这 对
相 关信息予以保密, 未经其同意, 不得 披 露核查数据和核查 过程中获得 的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年——2020年)(征求意见稿)规划文本长春市园林绿化局二零零七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3)第三章市区绿地系统规划 (4)第四章城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6)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7)第六章树种规划 (12)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14)第八章分期建设规划 (15)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16)第十章附录 (1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长春市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进市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规划与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结合本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所界定的规划区范围与现状市区行政范围相同,市区面积3583平方公里。

第三条本规划的适用年限为2007—2020年,近期规划为2007—2012年。

第四条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0号;* 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0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成[1993]78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2002.9.1实施)];*《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2号(2002.11.1实施);*《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国际.2002年12月1日施行;*《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2]192号;*《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2]106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把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突出当地特色,形成春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规划原则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突出城市的生态特色,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适应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充分利用城区的河道水系,使城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类要生活的美好,就要发展生产,依托自然,利用资源,怎样合理的利用资源,对今后的城市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今后的开发建设中,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城市与自然共荣,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说比追求眼前利益更重要。

在一切社会生产活动中,人是决定的因素,一切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旅游、宗教等活动都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会行为。

绿地系统规划建设要以人为本,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所规定的原则,规划建设高品位的园林绿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求,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园林绿地规划建设的最高宗旨。

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发展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

规划的内容与项目设置应与时代相衔接,体现出现代城市园林绿地的风格和特点。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有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利用相关科学研究成果和手段,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建设和绿化成果,力求规划的科学性、经济性做到系统完善,结构合理,指标先进,水平一流。

坚持突出重点,改善城市薄弱环节的原则。

针对旧城区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彼此分隔,缺乏联系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已成为明显的薄弱环节。

这不仅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生态与环境质量,难于满足居民日常游憩需求;而且对系统的完整性与总体效益的发挥影响极大,本次规划必须以此为重点,从实际出发,发掘潜力,有所突破,力求增加绿地总量,提高综合效益,并成为布局合理,相互联系的重要子系统,使城市绿地系统整体得以健全完善。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不同用地性质及位置的差异,重点抓好庭院及居住区绿化;采用新技术,大力推广节水技术、生态材料,加强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量。

坚持以乡土植物绿化,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在园林景观绿化,大量应用乡土树种,具有成活率高,建设周期短,利用率高,经济适用等优点。

同时也能彰显本地特色,自然界的生物物种是丰富多彩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植物规划中心必须坚持多样性的原则,因此,在植物规划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把长春装扮成真正的春城。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第七条规划目标:充分利用长春市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筑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积极发展各城市组团之间的绿化联系性,实施城乡一体的绿地网络化建设战略;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和气候条件,美化城市景观和创造有特色的城市风貌为目标的各种类型的绿地,以满足人民的要求。

第八条城市绿地发展指标规划1. 公园绿地:2012年3680公顷;2020年5040公顷。

2. 生产绿地:2012年 660公顷;2020年880公顷。

3. 防护绿地:2012年1078公顷;2020年1301公顷。

4. 附属绿地: 2012年3759公顷;2020年6867公顷绿地率: 2012年绿地率达到38%;2020年绿地率达到40%。

绿化覆盖率: 2012年,绿地覆盖率达到43%;2020绿地覆盖率达到45% 。

公园绿地:2012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3平方米;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

第三章市区绿地系统规划第九条分为“三源”、“五区”、“六楔”、“十带”、“线网”的空间布局规划。

9.1 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概略:发展中的长春必须确立“生态优先”的城市建设战略,寻求一种即能应对发展挑战又能解决环境问题的城市发展模式。

以长春市区“山、水”并存的自然基础,构建“山水城市”的框架,最大限度降低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冲突,减低对自然生态体系的冲击。

构筑生态城市。

9.2 城市空间结构:长春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为“三源”、“五区”、“六楔”、“十带”、“线网”的空间布局。

9.3 市区绿地空间形态:三源——指在市区的范围内,根据城市的盛行风向,分别在城市的三个方向,规划的三个氧源基地,分别为东南方向上的净月潭森林风景区、西南方向与西北方向上,在继续绿化荒山、荒地、填土栽树的基础上,扩大绿化规模,分批使之成片成带,将生产与生态防护双重功能结合的生态绿地连接起来形成城市的绿色氧源基地,为城市储备新鲜空气。

五区——指净月旅游开发区、石头口门水源保护区、新立城水源保护区、双阳湖景区、卡伦湖景区。

在保护风景名胜区的同时,恢复和发展这五个区的森林资源,不断增强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

六楔——指在城市布局六个方向上沿河道水系、高压线、道路、铁路等插入市中心的六块楔形绿地,改善市中心的空气质量。

城市布局的六条楔形绿地的方向分别为:合隆镇—兰家镇—纪家水库;大岭镇—双龙—大房身机场;陶家屯镇—范家屯镇—富锋组团;乐山镇—永春镇—南部郊野公园;波泥河镇—流砂森林景区—英俊组团;龙家堡镇—卡伦湖—兴隆组团。

这是组成“绿色入城”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郊区向市区输送新鲜空气的重要通道。

要加大力度保护每条楔形绿化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加速绿化。

十带——指在长春市十个主要公路出入口规划的防护林带,具体指:长哈高速公路绿化带、长农高速公路绿化带、长农公路绿化带、长深高速公路绿化带、长平高速公路绿化带、长营高速公路绿化带、长清公路绿化带、长吉高速公路绿化带、长白公路绿化带、长吉南线公路。

“线网”指沿道路、水系、铁路、高压走廊等大量分布的绿带,联系中心区内的各种绿地,同时将中心城区绿地与外围的绿化系统联系起来。

9.4 市区生态环境建设结果:绿水环绕,青山长青——长春市南部的大黑山脉、富锋山,东南部的双阳河、饮马河、新立城水库、东北部的卡论湖、石头口门水库形成长春市特有的山水园林框架。

以生态环保为主体的绿地体系——从广义的绿地概念出发,森林公园、市郊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地、文物古迹控制保护区、山村、农田等共同构成绿地生态结构的主体。

人文山水共生——本规划不仅包含了长春市山水地貌的自然特征,同时也反应了长春市的人文风貌,表达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规划的整体观。

第四章城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第十条城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长春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模式可以概括为:“一脉”、“一链”、“二环”、“多园”、“线网”的布局形式,构筑以中心城为核心,覆盖整个城市,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使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 “一脉”,指伊通河水系。

结合河道整治,建成以河道为骨干的,河两侧的绿色走廊,形成绿色生态屏障,规划在伊通河两侧根据实际情况预留50—200米的绿地,形成高标准的生态防护体系。

* “一链”,指穿城水系绿链。

沿东新开河、串湖、永春河、小河沿子河等四条水系,结合雁鸣湖、西湖、八一水库、伊通河上、下游湿地形成的环河道、库湖绿化带,包括沿线高绿地率、低密度建设区共同构筑而成的环型绿带。

* “二环”,指以环城高速公路与三环路为依托,环城高速公路外侧500米,内侧100米,三环路两侧15米宽的绿化带。

其中主绿带内形成的生态群落稳定的混交林带,常绿树与阔叶树比例为1:3,同时以乔木树种为主,乔木与灌木的比例为1:2(数量比)或7:3(面积比),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兼顾发展,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生态、景观效果。

* “多园”,指城市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居住区公园及街头游园等。

重新规划32个公园包括:双喜岭公园、溪园、西郊公园、串湖公园、英俊公园、北湖公园、电台公园、孟家公园、三佳湖公园、光明公园、柴户张公园、西站公园、和平公园、景阳公园、拥军公园、西环公园、荣光公园、宏新公园、前进公园、南郊公园、净月公园、永春公园、汽车公园、富强公园、八一公园、雁鸣公园、纪家公园、宋家公园、朝阳森林公园、滨河公园(北段)、滨河公园(南段)、经开森林公园。

并在富锋组团附近、兴隆组团附近、宽城、二道、经开等区域增加小游园建设。

* “线网”,指沿道路、水系、铁路、高压线走廊等大量分布的绿带,联系中心区内的各种绿地,同时将中心城区绿地与外围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

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第十一条城市绿地分类发展规划11.1 公园绿地:应在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市区内现有公园绿地的前提下,按以下要求规划布局新增绿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