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QUS中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

合集下载

Abaqus教程之cohesive单元损伤模拟全

Abaqus教程之cohesive单元损伤模拟全

然后我们结合具体的实例深入分析解读cohesive参数及设置,以及两种 不同的损伤演化准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abaqus中 cohesive模型 的建立及设置
下面我们将给出abaqus不同模块下的实例设置步骤,方便快速理解和学习 Part模块:
Property模块:
Assembly模块:
Step模块:
Cohesive element理论
abaqus6.14在线帮助文档 http://ivt-abaqusdoc.ivt.ntnu.no:2080/v6.14/books/usb/default.htm
cohesive element是基于损伤力学理论,自己去帮助文档补充相关基础知识
cohesive单元的理解起来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使用起来也是非常高效的,它可以 模拟分层失效,也可以通过在模型中相邻的实体单元间批量插入cohesive单元来模 拟裂纹的随机扩展。
单元由于很多人并不理解cohesive的参数,导致总是调不出想要的开裂效果,多次尝试无果 导致失去信心,其实如果你掌握了abaqus中所有的模拟方法后,你会发现abaqus做断裂其实
没那么难,无非就是断裂力学LEFM和损伤力学而已,下面我详细分析cohesive的本构 及参数设置,而且结合实例验证设置的参数,并分析损伤演化的位移准则和能量 准则的区别与联系,让你在10分钟内掌握cohesive。
Stress2-位移U2曲线
从Stress2与位移U2中发现,当达到100MPa时开始损伤,cohesive张开达到1e-5mm时, cohesive单元完全失效,此时的SDEG=1,此时的cohesive不能再承受力将被删除掉, 这个与我们开始的预期是完全一致的。
PS:如果有需要批量插入cohesive插件的可以联系qq1057593923或微信maliweizhiyuan 插入的具体内容见技术邻https:///content/post/418489

abaqus cohesive 环氧树脂参数

abaqus cohesive 环氧树脂参数

abaqus cohesive 环氧树脂参数在abaqus cohesive环氧树脂参数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包括abaqus cohesive模型的基本原理、环氧树脂的特性参数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如何确定和使用这些参数。

1. abaqus cohesive模型的基本原理abaqus cohesive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材料断裂和接触行为的模型。

它基于弹簧-阻尼系统,通过定义弹性刚度和破坏准则来模拟材料的拉伸和剪切行为。

在abaqus中,我们可以通过定义材料的黏聚力和破坏准则来实现对材料断裂行为的建模和分析。

2. 环氧树脂的特性参数环氧树脂是一种常用的结构粘合剂,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在abaqus中,我们需要了解和定义环氧树脂的特性参数,其中包括:- 弹性模量(E):描述材料在受力时的刚度。

- 剪切模量(G):描述材料在受到剪切力时的变形能力。

- 断裂韧性(T):描述材料的断裂抵抗能力。

- 压缩强度(σc):描述材料在受到压力时的抗压能力。

- 拉伸强度(σt):描述材料在受到拉力时的抗拉能力。

- 断裂扩展能力(δ):描述材料断裂前的延展性能。

这些参数是确定abaqus cohesive模型中环氧树脂行为的基础,需要根据实验数据或材料手册进行确定。

3. 确定和使用abaqus cohesive环氧树脂参数的方法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确定和使用abaqus cohesive环氧树脂参数:- 实验测试:通过拉伸、压缩、剪切等实验测试,获取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参数,然后根据这些参数进行abaqus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逐步调整和优化模型参数,以达到最佳模拟效果。

- 经验公式: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和经验公式,推导出环氧树脂参数与其他材料参数的关系,从而间接确定环氧树脂的参数。

abaqus中cohesive单元粘度系数

abaqus中cohesive单元粘度系数

在Abaqus中,cohesive单元是一种特殊的界面单元,用于模拟粘聚区的行为。

cohesive单元的粘度系数通常是由实验确定的,而不是通过模型计算得出的。

在Abaqus中,您可以使用以下步骤来定义cohesive单元的粘度系数:
1. 打开Abaqus软件,并打开您的模型。

2. 在模型树中选择“Cohesive Elements”选项。

3. 右键单击“Cohesive Elements”,并选择“Create Cohesive Element Type”。

4.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一个新的名称来命名您的cohesive 单元类型。

5. 在“Material”选项卡中,选择“Cohesive”材料类型。

6. 在“Viscosity”选项卡中,输入您测定的粘度系数值。

7. 点击“OK”按钮保存您的设置。

请注意,粘度系数的值应该根据您的实验数据或相关文献资料来确定。

确保使用正确的单位,并根据您的材料和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

ABAQUS中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分析

ABAQUS中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分析

复合材料模型建模与分析1. 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1.1 几何模型使用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模拟裂纹的产生和扩展,需要在预计产生裂纹的区域加入cohesive层。

建立cohesive层的方法主要有:方法一、建立完整的结构(如图1(a)所示),然后在上面切割出一个薄层来模拟cohesive 单元,用这种方法建立的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并以此传递力和位移。

方法二、分别建立cohesive层和其他结构部件的实体模型,通过“tie”绑定约束,使得cohesive单元两侧的单元位移和应力协调,如图1(b)所示。

(a)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b)独立的网格通过“tie”绑定图1.建模方法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模拟复合材料的分层失效,第一种方法划分网格比较复杂;第二种方法赋材料属性简单,划分网格也方便,但是装配及“tie”很繁琐;因此在实际建模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结构选取较简单的方法。

1.2 材料属性应用cohesive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失效,包括两种模型:一种是基于traction-separation 描述;另一种是基于连续体描述。

其中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的方法应用更加广泛。

而在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本构模型为图2所示的双线性本构模型。

它给出了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前的线弹性段和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后的刚度线性降低软化阶段。

注意图中纵坐标为应力,而横坐标为位移,因此线弹性段的斜率代表的实际是cohesive单元的刚度。

曲线下的面积即为材料断裂时的能量释放率。

因此在定义cohesive的力学性能时,实际就是要确定上述本构模型的具体形状:包括刚度、极限强度、以及临界断裂能量释放率,或者最终失效时单元的位移。

常用的定义方法是给定上述参数中的前三项,也就确定了cohesive的本构模型。

Cohesive单元可理解为一种准二维单元,可以将它看作被一个厚度隔开的两个面,这两个面分别和其他实体单元连接。

ABAQUS粘聚力模型(CohesiveModel)应用小结

ABAQUS粘聚力模型(CohesiveModel)应用小结

ABAQUS粘聚⼒模型(CohesiveModel)应⽤⼩结关于Cohesive模型应⽤的⼀些⼩结学习粘聚⼒单元时从各种讨论中获益匪浅,现总结⾃⼰做过的⼀些练习模型,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有很多是论坛中帖⼦⾥⾯的知识,在此对原作者⼀并谢过。

错误疏漏之处请⼤家多指正。

这⾥所有的粘聚⼒模型都是指Traction-separation-based modeling( The modeling of bonded interfaces in composite materials often involves situations where the intermediate glue material is very thin and for all practical purposes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of zero thickness,帮助⽂献⽬录为32.5.1-2 )。

模型中参数仅作测试⽤,没有实际意义。

1.引⾔及⼀些讨论粘聚⼒模型( Cohesive Model )将复杂的破坏过程⽤两个⾯之间的‘相对分离位移-⼒’关系表达。

这种粘聚⼒关系很⼤程度上是宏观唯象的,有多种表达形式,如图1-1所⽰。

图1-1 常见的粘聚⼒关系Abaqus软件中⾃带的粘聚⼒模型为线性三⾓形(下降阶段可以为⾮线性)。

其它如指数、梯形等模型主要通过⽤户单元⼦程序(UEL/VUEL)实现。

粘聚⼒模型的形状对某些计算结果( 例如单纯的拉开分层)影响很⼤。

1.1 粘聚⼒单元及粘聚⼒接触粘聚⼒模型可以通过使⽤粘聚⼒单元( Cohesiev Elements )或者粘聚⼒接触( Cohesive Surfaces )来实现。

在模型和参数都⼀致的时候,两类⽅法得到的结果略有差别。

1.2粘聚⼒单元Abaqus中的粘聚⼒单元包括3D单元COH3D8,COH3D6;2D单元COH2D4;轴对称单元COHAX4;以及相应的孔压单元。

abaqus 插入cohesive element 原理

abaqus 插入cohesive element 原理

abaqus 插入cohesive element 原理Abaqus中的Cohesive Element(粘结元素)是一种用于模拟材料中裂纹扩展和断裂行为的元素。

它可以模拟材料中的粘结和剪切行为,并允许裂纹在材料中传播。

Cohesive Element的原理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和粘结力学理论。

它将材料中的断裂行为建模为两个相邻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裂纹扩展过程中,材料的断裂面上会产生粘结应力和剪切应力。

Cohesive Element通过施加粘结和剪切应力来模拟这种相互作用。

Cohesive Element的工作原理如下:1. 定义材料的弹性行为:首先,需要定义材料的弹性行为,即材料在无裂纹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可以使用线性弹性模型或非线性弹性模型来描述材料的弹性行为。

2. 定义粘结行为:接下来,需要定义材料的粘结行为。

这包括定义材料的粘结强度、粘结刚度和粘结应力-开裂位移关系。

通常会使用一个或多个粘结模型来描述材料的粘结行为,如弹簧-剪切模型、弹簧-弹性模型或弹簧-塑性模型。

3. 插入Cohesive Element:将Cohesive Element插入到模型中,以模拟裂纹的扩展。

Cohesive Element通常插入到两个相邻的节点之间,其中一个节点代表裂纹的一个端点,另一个节点代表裂纹的另一个端点。

CohesiveElement的属性包括弹性刚度、粘结强度和粘结模型。

4. 定义断裂准则:定义断裂准则以确定何时发生裂纹扩展。

常见的断裂准则包括最大切应力准则、最大切应变准则和能量释放率准则。

这些准则根据材料的断裂特性来确定裂纹扩展的条件。

5. 模拟裂纹扩展:通过施加加载条件(如拉伸、剪切或弯曲)来模拟裂纹的扩展。

在加载过程中,CohesiveElement会根据定义的粘结行为和断裂准则来计算裂纹的扩展。

总之,Abaqus中的Cohesive Element通过模拟材料中的粘结和剪切行为来模拟裂纹的扩展和断裂行为。

利用Abaqus二维Cohesive单元和Tie constraint 进行分层模拟

利用Abaqus二维Cohesive单元和Tie constraint 进行分层模拟

e an dAl l t h 利用Abaqus 二维Cohesive 单元和Tie constraint 进行分层模拟第一步:建立三个part 分别为Top ,coh 和Bottom ,均为2D Planar ,Deformable ,Shell ,其具体尺寸如下(单位为国际单位kg-m-s-pa)TopCoh ,厚度为0.001Bottom第二步:建立两个材料属性,Steel 和Coh Steel Properties Value Elastic properties[Gpa]210Possion 0.3Coh PropertiesValueElastic properties[Gpa]Knn= 28,Kss= 14,Ktt=14Strength[Mpa]tn=75,ts=35,tt=35Fracture Energy250000第三步:截面属性定义第四步:Coh 单元方向定义,因为Coh 单元不同的方向具有不同的力学属性,所以要指定材料方向,进入Part 模块,如下图所示,指定单元堆叠方向为2方向第五步:分配截面属性给Top 、Bottom 和Coh 单元,在这一步中因为Top 和Bottom 各个方向的力学属性一样,不需要指定材料方向。

第六步:定义分析步参数如下所示,打开非线性,并将分析增量步设置为如下第七步:进入Assembly 模块,将上述三个部件生成部件实体,如下图所示,其中带孔的部位利用Partiton工具已经进行了自动分区第八步:创建两个Tie constraint :Top2coh 和Bottom2coh ,其中Coh 的表面为从表面,TOP 和Bottom 的主表面第九步:为了防止上下两个表明在挤压过程中出现穿透,创建上下两个表明的面面接触,如下图所示i n ga re go od fo rs o第十步:利用Coincident Point 约束将三个部件实体进行装配第十一步:网格划分,Top 和Bottom 单元类型为Plane Strain 单元,单元长度为1;Coh 为Cohesive 单元,方法为结构化网格,单元大小为0.5第十二步:编辑场输出变量,勾选STATUS 来观察coh 的失效第十三步:在Bottom 的底部施加边界条件,并在孔的四周施加向上的5个单位的位移,如下图所示第十四步:创建Job,提交分析,大功告成!。

基于abaqus中cohesive element 对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整理]

基于abaqus中cohesive element 对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整理]

基于abaqus中cohesive element 对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整理]基于abaqus中cohesive element 对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摘要:考虑到钢筋与混凝土界面受力的复杂性,基于用来模拟三种裂缝和失效的零厚度界面单元,采用分离式模型,引入内聚力黏结模型,并以文献中的拉拔试验结果为参照,利用abaqus中cohesive element单元建立起钢筋拉拔试验的计算模型。

通过与文献中试验结果的比较,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粘结;拉拔试验;黏结单元;数值模拟0.引言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这两种材料之所以能够共同作用、承担外荷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混凝土硬化后与钢筋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粘结。

尽管对粘结试验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国内外的学者发表了为数众多的试验和理论资料,但是由于影响粘结的因素很多破坏的机理复杂,以及试验技术方面的原因等,目前粘结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关于粘结的机理还不能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有充分论据的粘结滑移理论。

由于试验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数值模拟在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分析中也逐渐重视起来,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把有限元引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析以来,有限元已经成为对混凝土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典型的数值模拟方法,目前有限元模拟主要有以下三种分析模型:l)分离式模型;2)组合式模型;3)整体式模型。

由于整体式模型不能反映钢筋混凝土这种非均质材料的微观受力机理,而组合式模型假定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可靠而不产生相对位移,这又与实际的微观机理不符,因此对粘结性能的研究只能采用分离式模型。

本文通过引入描述裂缝和断裂失效的界面单元,采用分离式模型,按空间轴对称的方法,引入cohesive element模型,利用通用有限元abaqus对文献中试验得到的荷载一位移曲线进行数值模拟。

1(界面单元1.1界面单元介绍基于界面相对位移和应力之间关系建立的的界面单元能够有效地模拟钢筋和混凝土界面的力学行为,对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更为实用的操作是将界面单元视为零厚度界面单元,相应地,界面单元的本构关系用界面力一相对位移进行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材料模型建模与分析1. 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几何模型使用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模拟裂纹的产生和扩展,需要在预计产生裂纹的区域加入cohesive层。

建立cohesive层的方法主要有:方法一、建立完整的结构(如图1(a)所示),然后在上面切割出一个薄层来模拟cohesive单元,用这种方法建立的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并以此传递力和位移。

方法二、分别建立cohesive层和其他结构部件的实体模型,通过“tie”绑定约束,使得cohesive单元两侧的单元位移和应力协调,如图1(b)所示。

(a)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b)独立的网格通过“tie”绑定图1.建模方法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模拟复合材料的分层失效,第一种方法划分网格比较复杂;第二种方法赋材料属性简单,划分网格也方便,但是装配及“tie”很繁琐;因此在实际建模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结构选取较简单的方法。

材料属性应用cohesive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失效,包括两种模型:一种是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另一种是基于连续体描述。

其中基于traction-separation 描述的方法应用更加广泛。

而在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本构模型为图2所示的双线性本构模型。

它给出了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前的线弹性段和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后的刚度线性降低软化阶段。

注意图中纵坐标为应力,而横坐标为位移,因此线弹性段的斜率代表的实际是cohesive单元的刚度。

曲线下的面积即为材料断裂时的能量释放率。

因此在定义cohesive的力学性能时,实际就是要确定上述本构模型的具体形状:包括刚度、极限强度、以及临界断裂能量释放率,或者最终失效时单元的位移。

常用的定义方法是给定上述参数中的前三项,也就确定了cohesive的本构模型。

Cohesive单元可理解为一种准二维单元,可以将它看作被一个厚度隔开的两个面,这两个面分别和其他实体单元连接。

Cohesive单元只考虑面外的力,包括法向的正应力以及XZ,YZ两个方向的剪应力。

下文对cohesive单元的参数进行阐述,并介绍参数的选择方法。

图2. 双线性本构模型Cohesive单元的刚度基于traction-separation 模型的界面单元的刚度可以通过一个简单杆的变形公式来理解PLAE δ=(1)其中L 为杆长,E 为弹性刚度,A 为初始截面积,P 为载荷。

公式(1)又可以写成S Kδ= (2) 其中S P A =为名义应力,K E L =为材料的刚度。

为了更好的理解K ,我们把K E L =写成:1E E L E L K L L ==='(3)这里我们用L '来代替1,其中L 可以理解为建模厚度,即建模时cohesive interface 的几何厚度;L '为实际厚度,即cohesive interface 的真实厚度,这个厚度在cohesive section 中定义。

E L 可以理解为几何刚度,即模型中cohesive interface 所具有的刚度;EL L '为cohesive interface 的真实刚度。

当L '为1时,计算界面刚度就采用几何刚度E L,当L'为时,计算时界面刚度变为1000E L。

举个小例子,如果界面的实际厚度为,而在建模时就是按照这个厚度建立的,在定义material-section时又specify这层的厚度为,实际上就等于把界面刚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模拟结果当然是不对的,这时定义section时应采用默认厚度1。

ABAQUS在cohesive建模中使用了很“人性化”的设计,实际问题中界面可能很薄,有的只有0.001mm,甚至更小。

有些问题cohesive单元的interface还可能是0厚度(比如crack问题),而相对来说整体模型也许很大,如果不引入这两个厚度,我们就要在很大的模型中去创建这个很小的界面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

引入这两个厚度,在建模时我们就可以用有限的厚度来代替这个很小的界面厚度,只要在section中定义这个L'就好了。

(注:以上大部分内容来自仿真论坛:再议cohesive应用中对于一些参数的理解)一个解释“另外有个我的经验公式:大体上energy > *(damage initiation)^2/(stiffness)这个公式不难理解,就是锐角三角形的总面积大于一条侧边下的面积,将traction-separationlaw 画成图线你就一目了然了。

不过根据不同的法则,会稍微有些区别的。

”------以上的话引自dava 的个人空间,这里我想解释下这个不等式,有些新手可能一下还看不明白。

damage initiation为开始破坏时的应力,即三角形的高;stiffness 为刚度,也就是斜率,即tanq ;所以侧边三角形的底边为damage initiation/stiffness,*(damage initiation)^2/(stiffness)即为侧边下的三角形面积。

实际上能量还要大于这个侧边下三角形的面积很多,因为斜率一般都很大。

关于材料参数定义cohesive 的材料时,要填入材料的参数,这些材料参数是材料固有的特性,与几何没有关系,所以放心大胆的填入吧。

材料参数是由试验得到的,如果不能做实验(多数情况如此),就去查国际上相关的文献吧,数据甚至比你自己做试验都要详细,在填入数据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再说句,断裂能为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如你的单位选取N(力的单位)和M(长度单位),那么能量的单位为N/M。

下面举例来说明cohesive单元刚度的设置过程,以为例:进入property界面,点击Material→Creat,在弹出的Edit Material 对话框中,可以编辑新创建的cohesive材料的名称,然后点击Mechanical→Elasticity→Elastic→Traction,在空格中输入相应的刚度。

图3. cohesive单元刚度的定义损伤准则初始损伤准则初始损伤对应于材料开始退化,当应力或应变满足于定义的初始临界损伤准则,则此时退化开始。

Abaqus的Damage for traction separation laws 中包括:Quade Damage、Maxe Damage、Quads Damage、Maxs Damage、Maxpe Damage、Maxps Damage六种初始损伤准则,其中前四种用于一般复合材料分层模拟,后两种主要是在扩展有限元法模拟不连续体(比如crack 问题)问题时使用。

使用图2所示的双线本构模型,其中:0n t 、0s t 及0t t 分别代表纯Ⅰ型、纯Ⅱ型或纯Ⅲ破坏的最大名义应力,0n ε、0s ε,0t ε代表相应的最大名义应变,当定义界面单元的初始厚度为1时,则名义应变等于与之相对应的相对位移n δ,s δ及tδ。

Quade Damage 为二次名义应变准则:当名义应变比的平方和等于1时,损伤开始。

2220001n s t n s t εεεεεε⎧⎫⎧⎫⎧⎫++=⎨⎬⎨⎬⎨⎬⎩⎭⎩⎭⎩⎭Maxe Damage 为最大名义应变准则:当任何一个名义应变的比值达到1时,损伤开始。

00max ,,1n s t n s t εεεεεε⎧⎫=⎨⎬⎭⎩ Quads Damage 为二次名义应力准则:当各个方向的名义应变比的平方和等于1时,损伤开始。

2220001n s t n s t t t t t t t ⎧⎫⎧⎫⎧⎫++=⎨⎬⎨⎬⎨⎬⎩⎭⎩⎭⎩⎭Maxs Damage 为最大名义应力准则:当任何一个名义应力比值达到1时,损伤开始。

000max ,,1n s t n s t t t t t t t ⎧⎫=⎨⎬⎭⎩图4. 初始损伤准则定义Edit Material 对话框中,点击Mechanical→Damage for Traction Separation Laws ,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击相应的损伤准则。

其中最常用是Quads Damage 。

损伤演化规律选择了初始损伤准则之后,然后点击Suboptions→Damage Evolution,窗口如图5所示。

其中Type包括Displacement和Energy,Displacement为基于位移的损伤演化规律,而Energy为基于能量的损伤演化规律。

Softening中包括Linear,Exponential及Tabular三种刚度退化方式……Damage Evolution中的所有的选项都是用来确定单元达到强度极限以后的刚度降阶方式。

一般常用:以能量来控制单元的退化,即Type→Energy;线性软化模型,即Softening→Linear,Degradation→Maximum;Mixed mode behavior→BK,Mode mix ratio→Energy,并选中Power。

图5.损伤演化规律定义1. 3 Cohesive单元界面属性还是在Property界面中,点击Section→Create,在弹出的Edit Section对话框中,选择Other→Cohesive。

图6. 定义材料的界面属性在Edit Section对话框中,在material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刚才创建的cohesive材料,也可以点击右侧的create 创建一组新的材料;Response选择traction separation。

Initial thickness为前文提到的L ,默认值为1,也可以在specify中指定一个特定的值。

将所创建的界面属性赋予几何实体点击Assign→Section,然后在视图中选中要赋的几何实体,点击左下角的Done,则弹出如下窗口,在窗口是Section中下拉选中所创建的Cohesive截面,点击OK,操作完成。

图7. 给实体赋截面属性Cohesive单元网格划分Cohesive单元网格的划分与其他单元基本一致,但是以下几点不同与其他单元,划分网格时应特别注意。

①网格密度,cohesive单元的网格尺寸不能太大,通常需要比较精细的网格,不然容易引起收敛性问题,甚至无法继续计算。

②必须使用sweep(扫掠)划分网格的方法,并且扫掠的方向垂直于cohesive面,即沿着cohesive单元的厚度方向。

③单元种类的选择图单元种类选择在单元库中选择cohesive,可以在Viscosity,specify中指定一粘性系数,来改善收敛性,但是粘性系数的设置不能太大,不然会影响计算结果,我们一般设置为;Element deletion:用于设置单元的删除情况,一般选yes,即当单元完全失效时被删除;max degradation:一般设置为1,即当SDEG=1时,认为单元失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