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达到健脾祛湿!

合集下载

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

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

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1、苦瓜薏仁粥可以治疗脾胃湿热做法:取苦瓜、薏仁各30克,赤小豆90克,粳米60克。

先将苦瓜洗净,剖开去瓤籽后切成小块,与其他食材共煮粥至烂熟,空腹食用。

功效:此方有清热利湿之功效。

苦瓜味苦性寒,可清热祛暑、养血滋肝、和脾补胃、明目解毒;薏仁有益胃健脾、除痹胜湿、清热排脓之功效;赤小豆健脾除湿;粳米益脾胃、除烦渴。

但胃寒、脾虚无湿、大便燥结者和孕妇慎用。

2、竹笋西瓜皮鲤鱼汤可以治疗脾胃湿热做法:鲤鱼1条(约750克),鲜竹笋500克,西瓜皮500克,眉豆60克,生姜、红枣各适量。

竹笋削去硬壳,再削老皮,横切片,水浸1天;鲤鱼去鳃、内脏、不去鳞,洗净略煎黄;眉豆、西瓜皮、生姜、红枣(去核)洗净;把全部材料放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加精盐调味供用。

功效:本食疗主治湿热等疾病。

祛湿降浊,健脾利水。

适用于身重困倦、小便短小、高血压。

3、素烧苦瓜可以治疗脾胃湿热新鲜苦瓜200克,切丝,先用开水浸泡片刻以去苦味,再入油锅烧炒至九成熟,出锅,勾欠(含有盐、味精)浇汁。

4、赤小豆薏米饮可以治疗脾胃湿热赤小豆30克、薏米30克,加清水文火炖煮30分钟后取100毫升汁液,再炖30分钟后倒出剩下的100毫升汁液,将两次的汁液搅匀,温饮或凉饮。

5、金针冬瓜汤可以治疗脾胃湿热干金针菜20克,切段,开水浸泡20分钟后与50克冬瓜丝入沸汤,片刻即好,加盐、味精,点几滴香油。

6、五花茶可以治疗脾胃湿热干木棉花30克、金银花30克、槐花20克、鸡蛋花20克、葛花20克。

以上所有材料洗净,放入煲内,加入400毫升清水煎渚。

此款五花茶能清大肠湿热。

脾胃湿热的原因1、外邪入侵由于体内外邪入侵,湿邪或者是燥邪就容易进入身体中侵犯我们的脾胃,而湿邪最容易伤害的就是我们的脾脏,而燥热最容易伤害我们的肠胃。

外感风寒和内蕴的湿气结合之后就容易出现湿热的情况,会导致肺部也受到影响,出现胸闷咳嗽的情况。

除湿气最快最好的方法吃什么

除湿气最快最好的方法吃什么

除湿气最快最好的方法吃什么湿气是一种在人体内外都会出现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和健康问题。

除湿气最快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饮食来调理。

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食物可以帮助我们去除湿气。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湿气。

比如,绿豆、红小豆、薏米等食物都被认为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排出多余的湿气,减轻身体不适。

其次,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以帮助我们去除湿气。

比如,蔬菜和水果中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和毒素。

此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还可以帮助调节肠道功能,减少湿气在体内的滞留。

此外,一些具有温热作用的食物也可以帮助我们去除湿气。

比如,生姜、蒜、辣椒等食物都被认为具有温热作用,可以帮助驱散体内的寒湿,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轻湿气带来的不适。

另外,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也可以帮助我们去除湿气。

维生素C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湿气对身体的损害。

柑橘类水果、猕猴桃、草莓等食物都是很好的维生素C的来源,可以适量食用。

最后,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来帮助去除湿气。

比如,山药、薏苡仁、茯苓等食物都被认为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调理体内的湿气。

除了以上提到的食物,我们还需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适量摄入各类营养物质,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从而更好地去除湿气。

总的来说,除湿气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饮食来调理。

选择一些具有利尿、温热、健脾作用的食物,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除体内的湿气,保持身体的健康。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健脾祛湿的方法倪海厦

健脾祛湿的方法倪海厦

健脾祛湿的方法倪海厦健脾祛湿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调理脾胃功能,达到祛除体内湿气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健脾祛湿方法。

1. 饮食调理:饮食是健脾祛湿的关键。

首先要遵循三餐规律,不暴饮暴食,尽量避免寒凉和油腻的食物。

可以适量多吃些温热的食物,如姜、蒜、辣椒等,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和湿气的排出。

此外,每日适量摄取些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材,如莲子、山药、扁豆、红小豆、黄瓜等。

2. 调理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健脾祛湿的重要手段。

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和过度劳累。

此外,要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避免便秘,促进湿气的排出。

3.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常见的健脾祛湿方法之一。

可以选用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中药,如薏苡仁、白术、茯苓、参等,通过煮汤或煎服的方式服用,以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能够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帮助脾胃消化吸收,祛除体内湿气。

常用的推拿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关元等,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刺激脾胃功能,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

5. 艾灸熏蒸:艾灸熏蒸是利用艾绒的温热性质刺激经络,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湿气的排出。

可以选择艾绒熏蒸穴位,如胃经的足三里、胃俞、脾经的足三阴交等,每天坚持熏蒸10-15分钟,可以起到较好的健脾祛湿效果。

6. 瑜伽运动:瑜伽是一种非常适合健脾祛湿的运动方式。

通过瑜伽的各种体位法和呼吸法,可以促进脏器的血液循环,加强脾胃功能,改善湿气困扰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扭转体位和姿势,如卧轮式、船式、腹蛇式等,对于健脾祛湿效果更为明显。

7. 心理调节:湿气的滞留和积聚往往与情绪有关。

情绪的波动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导致湿气的产生和滞留。

因此,要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保持愉快的情绪,避免压力过大和焦虑,保持心情平静。

总结起来,健脾祛湿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节、中药调理、推拿按摩、艾灸熏蒸、瑜伽运动和心理调节等。

健脾祛湿的药方

健脾祛湿的药方

健脾祛湿的药方
健脾祛湿的中医药方通常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减轻湿邪对身体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药方,但请注意,使用这些药方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因为药物的使用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四君子汤:
组成:白术、党参、茯苓、甘草。

功效:补脾健胃,益气祛湿。

理中丸: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干姜、大枣。

功效:调和脾胃,健脾祛湿。

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功效:补脾健胃,温中祛湿。

香砂养胃汤:
组成:苍术、白术、砂仁、茯苓、甘草、半夏。

功效:补脾胃,燥湿化痰。

陈皮柚子汤:
组成:陈皮、柚子、薄荷。

功效:降逆化痰,祛湿健脾。

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

功效:补脾胃,益气健脾。

请记住,中医药方需要根据个体体质、病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饮食方面也要注意,避免生冷、寒凉食物,保持饮食的清淡和规律。

湿气太重怎么排出来最简单的方法

湿气太重怎么排出来最简单的方法

湿气太重怎么排出来最简单的方法
湿气过重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主要症状包括身体疲乏无力、胸口胀闷、口干舌燥、大便黏稠等,严重时还会引发其他疾病。

所以,及时清理体内的湿气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最简单的方法帮助你排出湿气。

方法一:饮食调理
1.注意饮食清淡,尽量减少油腻、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瘦肉等食物的摄入。

2.少食盐和糖,多喝白开水,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排出多余的湿气。

3.经常喝些绿豆汤、薏米汤等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可以加速体内湿气的排出。

4.调理好肠胃功能,不要暴饮暴食,保持正常的饮食规律。

方法二:多运动
1.适量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湿气排出。

2.适合体内湿气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不宜进行高强度的运动。

方法三:中草药调理
1.多吃些排湿的中草药,如绿豆、荸荠、薏米、山楂、茯苓等,可以有效地排出体内的湿气。

2.可将药材用水煮熟,喝药汁,也可以直接泡茶饮用。

方法四:注意睡眠
1.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有利于湿气的排
出。

2.睡眠时尽量保持室内干燥,多通风换气,使用空气清新剂等。

总之,清除湿气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从饮食、运动、调理中草药等多个方面入手,总结以上方法,还应该加强个人的卫生习惯,如保持身体的清洁,避免穿着潮湿的衣物等。

健脾祛痰湿最厉害的方法

健脾祛痰湿最厉害的方法

健脾祛痰湿最厉害的方法
健脾祛痰湿最厉害的方法包括:
1. 饮食调理:避免过食油腻、辛辣、生冷、糖分过高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粗粮、豆制品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2. 中药调理:服用一些健脾祛湿的中药,如苍术、白术、陈皮、参等草药,可通过煎煮、煮汤、饮片等形式服用。

3. 运动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消除湿气和痰湿,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都适合。

4. 经络推拿:通过按摩和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调理脾胃功能,加速湿气和痰湿的排出。

5. 穴位按摩: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关元、中脘、内关等,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减轻湿气和痰湿的症状。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对于健脾祛痰湿的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饮食和药物方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为什么说除湿的关键在健脾胃

为什么说除湿的关键在健脾胃

为什么说除湿的关键在健脾胃健脾胃的祛湿方法是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祛湿方法经常会出现在中医师的治疗方案之中,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患者体内的湿气得到根本性的清除。

那么健脾胃的祛湿原理又是什么呢?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做到健脾胃呢?在这里就给大家普及一下。

一、为什么除湿的关键是健脾胃?1、脾胃对于人体的重要性脾胃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脏腑之一,脾胃对于人体气机的运行都有着关键性的帮助作用,也可以说脾胃是人体气血的运行的关键所在。

脾胃喜欢相对干燥的环境,也就是说,脾胃是不喜欢湿气的。

所以,如果人体内有着比较严重的湿气,就会导致脾胃的疾病。

2.脾胃湿气会出现怎样的症状?如果人的身体出现了脾胃湿气的情况,人就有可能出现大便稀溏、腹胀等的症状,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不思饮食等的症状。

所以,如果湿气重的患者想要有效去除体内的湿气,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调理的过程中应该对脾胃加以重视。

给自己的脾胃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为有效去除体内湿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健脾胃祛湿有什么原理?1、我们常说的健脾胃祛湿,其实就是通过出汗、排尿等的各种方式来将体内的湿气排出去,这样才可以让患者的免疫力不断增强。

通常情况下,健脾胃祛湿的方法可以通过食疗来实现,患者可以多吃些杂粮,或者是多吃些苹果、莲子之类的食物,这样都可以通过健脾胃达到良好的祛湿目的。

2、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祛除了体内的湿气之后,患者应该注意保暖。

通常情况下,伴随湿气而来的就是寒气,因此对于体内湿气重的患者而言,祛湿仅仅是让自己的身体恢复健康的一个方面,另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就是做好保暖。

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健脾胃祛湿才可以达到良好的调理效果,进而让患者恢复健康的体质。

三、健脾胃祛湿的方法有哪些?1、食疗方法:这种方法在健脾胃祛湿之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通常情况下,苹果、猪肚、莲子等都可以健脾胃,进而起到有效的祛湿效果。

因此,常见的食疗方法就是熬一些粥或者是汤来喝,比如喝一些薏米粥或者是用红豆和茯苓煲汤喝,这样可以有效促进身体的消化,并且可以利尿,进而达到祛湿保健的效果。

怎么去湿热最好的方法

怎么去湿热最好的方法

怎么去湿热最好的方法
湿热是一种常见的体质问题,容易导致口干舌燥、烦躁易怒、
皮肤瘙痒等不适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湿热呢?下面我将介绍
一些最好的方法。

首先,饮食调理是去湿热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选择清热
去湿的食物,比如黄瓜、苦瓜、冬瓜等,这些食物都具有清热利湿
的作用。

此外,多喝水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湿
气和毒素,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其次,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去湿热。

比如散步、慢跑、瑜伽
等运动都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内的湿气,同时还可以
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湿热对身体的影响。

此外,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去湿热的重要方法之一。

保持充足
的睡眠时间,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修复和排除湿气,减少湿热的困扰。

同时,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也可以减少湿热对身体的影响。

除此之外,中医也提倡可以通过一些草药来去湿热。

比如菊花、黄芩、栀子等草药都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
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草药来调理。

最后,保持心情愉快也是去湿热的重要方法之一。

情绪不稳定会导致体内湿热的加重,因此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对于去湿热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的来说,去湿热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运动、良好的作息习惯、草药调理以及保持心情愉快来进行。

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湿热,保持身体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达到健脾祛湿!长夏——防湿健脾好季节夏天,阴雨绵绵的天气比较多,中医认为湿气通于脾,所以老年人在夏天容易出现脾虚。

脾气虚是指脾功能不足,特点是吃得少,吃东西不香,食后腹胀,人懒乏力,四肢没劲,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形寒肢冷,大便稀溏,腹冷浮肿。

所以脾气虚的老人要及时调补。

中医认为,长夏(即阴历6月、阳历7—8月)最适合养脾。

长夏的气候特点是湿,“湿”与人体脾脏关系最大,所谓“湿气通于脾”,所以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

长夏同时也是人体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的大好时期,所以在七八月间应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可以多吃些肉类食品,还可吃一些白术、山药、白扁豆以健运脾气。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要多吃豆类,能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

适宜在夏天吃的豆类包括以下几种:绿豆,能清热除湿、健脾;白扁豆、四季豆,能健脾;赤小豆,能健脾、养血、养心;红饭豆,可以健脾养血;薏苡仁,可健脾利湿;荷兰豆,能健脾益气;豌豆,可滋养肝脾;青豆,能滋养肝脾;黄豆,可健脾养骨;黑豆,能养脾益肾。

以上这些种类的豆子,可跟大米放在一起熬粥,还可以用来炖肉吃,效果非常好。

-----------------------------------------------------------------------------------------进补要问脾。

要补可以,但先要问问脾同不同意,能不能受得了。

如果没有消化不良,舌苔老是干干净净,大便老是畅畅通通,那就没问题。

1、最好的载体——粥。

2. 最认可的烹调状态——炖、蒸、熬、慢火焖,煲。

3、最讨厌的烹调状态——煎、烤、炸、烧、膨。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丙型:(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

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

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

治则:辛温补阳。

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一、湿气--万恶之邪现在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

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现在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

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是最容易渗透的。

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

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以前仅仅盛行于我国西南的川菜,现在风行全国?就是因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人需要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现在,全国人体内都有湿气了,都需要辛辣来化解,于是大家本能地爱上了川菜。

二、判断湿气的方法有病的人体内,是顽固的湿邪;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湿邪埋伏在那里伺机行事。

那么,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1、看大便: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3)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

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

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三到五张才能擦干净。

(4)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粘腻性让大便粘在肠子上,被肠子吸收,而不让它排出体外。

这样,粪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医生往往就病论病,而不明白病根在于体内的湿气,胡乱治疗,这是更可怕的事情。

2、看起床的状态: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

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脾脏在人体脏器中具有:喜燥恶湿的特性。

如果湿邪犯脾,就会引发一些消化道疾病。

下面我们看看脾湿脾虚的症状都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及时作出判断,并且有效调养脾湿。

脾湿症状: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

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分类:寒湿: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

热湿: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

三、排除体内湿气的方法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

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

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1、喝薏米红小豆粥(用豆浆机做):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

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

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

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关于薏米和赤小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

周围十个里面起码有五六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

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

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浅而已。

去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

所以,治疗水肿必用赤小豆,而实践证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

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经常有人自作聪明:“我在熬薏米赤小豆粥的时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结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个美啊!”我说:“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为什么?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

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

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

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都稠了。

味道虽然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赤小豆汤,有禁忌吗?其实,这个汤是养生佳品,没有什么副作用,但针对不同的人,则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加减法。

有的人体质偏寒,里面可以加一点温补的食物,像桂圆、大枣都可以;有的人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的感觉,那就加一些莲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经,可以把薏米去掉,熬点赤小豆汤,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枣、红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缓解疼痛。

关节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养血除痹。

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

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一些桂圆同煮。

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能振奋心阳、温补心气,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

而且,单纯的薏米赤小豆汤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圆后,就变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仅驱散我们体内的湿气,而且给我们的心带来生机与温暖。

我们就叫它薏米赤小豆桂圆粥吧,它特别适合强劳力劳动者,也很适合中老年人。

年轻人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湿热内扰所致,用薏米赤小豆汤洗脸有奇效,或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上百合与莲子同煮饮用。

百合能润肺、养颜,又能清心火、安心神。

莲兹最能养心、清心火,同时又能健脾、补肾。

当然,如果感觉汤没有什么味道,还可以加点冰糖。

如果着凉感冒了,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几片生姜。

生姜性温,能温中祛寒,健脾和胃。

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

如果想在汤里加点调味品,最好放红糖,红糖是性温的。

需要注意的是,妇女产后保养时,喝赤小豆薏米汤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加点大枣,大枣对温中、健脾、养血是非常适宜的。

肾虚的人,可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一些黑豆。

因为黑色入肾,豆的形状也跟肾十分相似,以形补形,是补肾的佳品。

现在人们常说的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

可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点碎黄豆,用熬出来的汤泡脚,这是治脚气的一个小秘方。

如果咳嗽,还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见方的小块儿,加入薏米赤小豆汤中同煮,可以润肺、化痰、止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