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童故事

合集下载

中外两神童中外神童故事

中外两神童中外神童故事

中外两神童中外神童故事●北宋神童杨亿北宋初期,福建神童杨亿,幼年即接受了皇帝的亲自考核,随即成了朝中的“儿童官员”。

长大后,成为文学家,国家重臣,主宰了当时文坛。

杨亿从小就有神话般的传说。

相传他母亲临产前,梦见一位自称来自武夷山的羽衣人,说是特来托生,遂入母怀,杨母一惊而醒,居然生下一只雏鹤。

杨母大惊,急令人将雏鹤弃于荒郊野外。

不料,这件事被杨亿的叔叔知道了,急忙赶来,对杨母说:“神仙下凡,理应异于常人,怎能将他丢弃!”说罢,急忙赶到野外寻找,发现雏鹤已蜕变成了婴儿,便将婴儿抱回家中。

这个传说给后来修史的人增添了不少麻烦,既不能置之不理,又不能照样直书。

无奈之下,记下了13个字:“亿生,有毛被体,长尺余,经月乃落。

”然而,这段话又给后人读史带来了麻烦,使人以为杨亿曾经是个“毛孩”!杨亿出生后,好几年都不会说话。

有一天他登高楼,一不小心,头撞在柱子上。

不想这一撞反倒撞出了奇迹,他居然立即吟出一首五绝诗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几年不说话的小孩,竟然一鸣惊煞人!杨亿就这样成了神童。

杨亿7岁时已能写文章,还能像大人似的招待宾客,与宾客们一起谈古论今。

杨亿的名声从此到处传开,一直传到京城,传到了宋太宗的耳朵里。

宋太宗将信将疑,即令人前往福建面试。

使者将实情禀奏之后,宋太宗又命他将杨亿送到京城来,亲自面试。

一连三天,无论赋诗还是作文,杨亿总能下笔立成,令宋太宗极为赞叹。

接着,宋太宗问杨亿道:“你远离家乡,想不想父母?”杨亿回答道:“我见到陛下。

就像见到父母一样。

”这话若是太宗身边大臣说的。

定会使太宗感到肉麻难受,如今从一个孩童口中说出来,就不能不让他龙心大悦。

宋太宗当众表示,他对这个神童的将来,寄予厚望,并封他为秘书省的正字。

就官阶而言,正字虽然只是主掌校正书籍的九品小官,可11岁的儿童就任此职,则不能不令人稀罕。

杨亿步入青年后,诗文更显得花团锦簇,字字珠玑。

那时公卿大臣们的奏章,常常请他代笔,就连还是太子的宋真宗府中的书信章疏,也都出自杨亿之手!宋真宗即位后,便令杨亿参与修撰《太宗实录》。

中国神童故事

中国神童故事

灌水取球文彦博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聪明过人。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

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

怎么办呢?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想不出办法来。

文彦博看着那黑漆漆的树洞想了一会,说:「我有个办法,可以试试!」他叫小朋友帮忙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

真灵,皮球也忽悠悠地浮上来了!孩子们都高兴得拍起手来。

项橐智答孔子孔子听说年仅七岁的项橐绝顶聪明,便出题考他:「什么山上没石头? 什么水里没鱼虾? 什么门没门扇? 什么车没车轮? 什么牛不生小牛? 什么马不生小马? 什么刀没刀环? 什么火没烟? 什么人没妻子? 什么女子没丈夫? 什么季节白天短? 什么季节白天长? 什么树没树叶? 什么城没官员? 什么人没名字?」面对这一连串的怪问题,项橐随即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没石头,井水没鱼虾,空门没门扇,风车没车轮,泥牛不生小牛,木马不生小马,砍柴刀没刀环,萤火虫的火没烟,神仙没妻子,仙女没丈夫,冬季白天短,夏季白天长,枯树没树叶,空城没官员,初生婴儿没名字。

」小项橐对答如流,令孔子大为惊叹。

韩信分油两个商人想把大缸里的十斤油平均分开,但他们只有一个能装三斤油的葫芦,一个能装七斤油的油罐,很难把油平均分开。

韩信知道后,说:「这有何难!首先用葫芦装三次油倒进油罐里,因为油罐只能装七斤油,所以第三次实际上只倒了一斤进油罐,葫芦里还留着两斤。

接着,将油罐里的七斤油全部倒回缸内,再把葫芦里的两斤油倒入油罐内,最后用葫芦在大缸里灌满三斤油倒入油罐子里。

这样,大缸和油罐子里不就都是五斤油了吗?」韩信长大以后,成为了西汉初年一位智勇双全的杰出将领王雱巧辨獐鹿王雱是北宋宰相王安石的儿子。

一次,朋友给王安石送来一只獐和一只鹿,才五岁的王雱知道了,马上跑去看。

那位朋友很早就听闻王雱聪明过人,便有心考考他,于是问道:「你猜猜看,哪一只是獐,哪一只是鹿?」王雱从来都没见过这两种动物,所以根本分不出哪只是獐,哪只是鹿。

【寓言故事】神童方仲永的不幸

【寓言故事】神童方仲永的不幸

【寓言故事】神童方仲永的不幸从前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孩子,他自小就极为聪明,被称为神童。

方仲永的父母一直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方仲永也确实不负众望,在读书方面成绩优异,常常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命运却是如此的不公平,让这个神童竟经历了一段不幸的人生。

方仲永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贫困的村庄里。

尽管他聪明过人,但家境的拮据却成为了他成长道路上的一道障碍。

父母尽力供给他上学,但无论如何也费劲不绝。

时常有人议论,甚至有人取笑他的家境,因为方仲永无法如其它富裕家庭的孩子们一样穿着整洁、拥有最新的课堂用品。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并不友善,方仲永因此常常受到同学们的排斥和欺凌。

可他却从不向人诉苦。

他依然不改读书,他相信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终于,方仲永考上了一所著名的书院,父母为他高兴不已。

方仲永却发现自己的苦难并没有随着书院的学习而结束。

在那里,方仲永虽受到了一定的尊重,但仍旧无法与富家子弟相提并论。

虽然他尽力去努力,但总有一些优势条件让他永远追赶不上。

与此方仲永还遇到了另一个问题。

在书院里,他遇到了一个叫李玉的女孩,她聪慧美丽,与方仲永一样博学多才。

方仲永深深地爱上了她,却不敢表白。

毕竟,他知道自己的家庭和身份,怎么会有资格追求这样一个出众的女孩呢?命运仿佛在开玩笑一样,过了一段时间,李玉竟突然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让她的容颜迅速消瘦,让她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方仲永心如刀绞,他宁愿自己得这种疾病,也不愿意看到李玉受苦。

在那个时代,医学水平并不发达,李玉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

方仲永悲痛欲绝,他感到此生的所有幸福都已消逝,人生已变得毫无意义。

他跪在李玉的坟前,默默地发誓,今生再不娶他人。

接下来的日子,方仲永选择了离家出走。

他想要远离那些曾经给他带来压力和痛苦的地方,他想要寻找一个新的生活。

他游荡在山野之间,过着简单的生活。

他的容貌变得憔悴,但精神却锐利如初。

在这次离家出走的过程中,方仲永结识了一位道士。

【寓言故事】神童方仲永的不幸

【寓言故事】神童方仲永的不幸

【寓言故事】神童方仲永的不幸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小男孩,他出生时就被人们视为一个神童。

方仲永聪明聪慧,记忆力惊人,他能记住书中的每一个字,数学题也能轻松解答。

方仲永在村庄中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誉和羡慕。

尽管方仲永的头脑充满了智慧,但他的人生却并不幸福。

村庄的孩子们嫉妒他的聪明才智,经常排挤他。

有一次,方仲永遇到了一个很难的数学题,他难以解决,于是他请求其他孩子帮助他解决问题。

孩子们却讥讽他:“神童竟然不会解这个简单的问题,真是可笑!”方仲永默默流下了眼泪,感到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能让他得到幸福。

另一次,方仲永收到了一封信,他的亲人生病了,需要钱来治疗。

方仲永没有多少钱,但他知道自己聪明才智非凡,于是他决定参加一个知识竞赛来赢取奖金。

在比赛中,一道出其不意的难题让他无法解答,他很失望地离开了比赛场地。

这一系列的不幸让方仲永开始怀疑自己的聪明才智是否真的有价值。

他开始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一个古代贤者听闻了方仲永的故事,他深感方仲永的痛苦和困惑,于是他决定帮助方仲永。

贤者告诉方仲永:“方仲永,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它并不代表一切。

你的智慧只是你独特的一部分,还有其他的素质和价值也非常重要。

你需要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你需要懂得合作和包容,你需要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优点。

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方仲永苦思良久,他开始明白了贤者的话。

他决定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更加关心他人,更加谦虚。

他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方仲永重获了幸福。

方仲永在他困境中学到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他明白了聪明才智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

他学会了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了以平等和尊重去对待他人。

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开心地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

从那以后,方仲永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他成为了一个热情而谦虚的人,他以他的智慧和温暖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

他告诉人们,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于外部的条件,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与他人的友好相处。

古今神童妙联故事八则,小小年纪,智慧非凡

古今神童妙联故事八则,小小年纪,智慧非凡

古今神童妙联故事八则,小小年纪,智慧非凡王安石父子对谜联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幼年便能吟诗作对。

有—天,王安石想考考他的文才,便边吃饭边出了一个上联:一刀剖开舟两叶,内载黄金白玉。

王雱意识到这是条谜联,他先说出了谜底——煮鸡蛋,接着对出下联:双手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对得好!”父亲把儿子抱起来,连声夸赞,并道出谜底:“吾儿所吟乃石榴。

”文天祥妙对考官宋代,江西某地举行县试。

主考官别出心裁,规定笔试前先口试。

最后进考棚的是—个袖子里拢着一朵桃花的年幼的考生。

主考官见状,脱口吟出上联:小童生暗藏春色。

幼童从容地施礼答道:老宗师明察秋毫。

主考官大喜过望,拍案叫绝,记下他的姓名,结果取为秀才第一。

这位才思敏捷的小童生,便是后来举进士第一、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于谦少年怀大志明代于谦,七八岁时就能出口成对,挥笔成章,人称“神童”。

有一年清明节,父亲于彦昭领着于谦及其叔父前去祖坟扫墓。

他们边走边吟诗作对。

当他们路过一个名叫凤凰台的地方时,叔父兴致勃勃,登台高声吟出一联:今朝同上凤凰台。

于谦随口对道:他年独占麒麟阁。

二位长者听了,又惊又喜,异口同声地夸赞道:“有抱负啊!”李调元出口成对清代才子李调元,五岁时便能吟诗作对。

一次老师问他:“养蚕何用?”李调元顺口答出一联:蚕作茧,茧抽丝,丝织绫罗绸缎暖人间。

老师一听暗暗称奇,便索性叫他对出下联。

李调元略一思忖,对出下联:狼生毫,毫制笔,笔写锦绣文章传天下。

后来李调元果然不凡,中了进士,成为清代著名文学家和戏曲理论家。

林则徐妙语解围民族英雄林则徐小时候应童子试,因人拥挤,父亲就扛着林则徐进了考场。

考官见此情景,便开玩笑道:子将父作马。

周围人哄然大笑。

林则徐的父亲一脸窘态,十分尴尬。

林则徐当即大声对道:父愿子成龙。

笑声突然停止,满场人为之惊叹称奇。

魏源对联惊县令清代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魏源,自幼聪慧无比,遐迩闻名。

魏源九岁时应童子试,唱名时,县令指着自己茶杯中画的太极图吟出一条上联:杯中含太极。

世说新语里面关于神童的故事

世说新语里面关于神童的故事

世说新语里面关于神童的故事《世说新语》是东晋末年文学家刘义庆所编纂的一部集故事、警言、议论于一体的文集。

其中,关于神童的故事源远流长,揭示了历史上一些杰出人物的儿童时代。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几个精彩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东晋时期的谢道韫。

他自小聪慧过人,天分出众。

父亲谢安曾经对他说:“你在别人面前要装作不懂,但心中要明白。

”谢道韫遵照父亲的教诲,遇到问题总是谦虚低调,但实际上他早已经了然于心。

当他八岁的时候,谢安带着他去见了当时的权臣王导。

王导看到他的才华,便问他:“你知道我是谁吗?”谢道韫回答道:“您是王导。

”王导大为惊讶,对他赞叹不已,称他为“神童”。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唐代的李白。

李白小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惊人的创造力。

他曾经在童年时期写了一首诗,题为《将进酒》,其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名句至今流传。

这首诗被人赞誉为天才之作,预示了他在后来成为伟大的诗人。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宋代的文天祥。

文天祥小时候聪明好学,尤其擅长文词。

有一次,他在家中写了一首诗,父亲看到后大为赞赏。

他的父亲还曾经告诫他要做一个有志向的人,并教导他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这些教诲和自己的才华使得文天祥在后来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爱国者。

以上这些故事都展现了神童在儿童时代就展现出的非凡才华和潜力。

他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优秀的能力。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多大,只要有志向、付出努力,并且在正确的引导下,我们都能成为有价值的人。

总之,《世说新语》中记录了许多关于神童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人类智慧和才能的赞美。

它们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们珍视和培养,我们也能在生活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让我们向这些神童学习,追求卓越,成就自己的人生。

中国历史儿童小故事

中国历史儿童小故事

中国历史儿童小故事中国人很多,聪明的孩子也多。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神童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历史神童故事一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

甘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家。

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

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

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

甘罗十二岁时,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

吕不韦无计可施,那时年仅十二岁的甘罗,就对国事了如指掌,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

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

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

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

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

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由此可见甘罗的才智,不但同龄人不可比,就连一般成人也不如,神童也!历史神童故事二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

【寓言故事】神童方仲永的不幸

【寓言故事】神童方仲永的不幸

【寓言故事】神童方仲永的不幸从前,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小男孩,他是一个聪明伶俐,天资过人的神童。

方仲永出生在一个贫苦人家,父母双亡,他由祖父母抚养长大。

尽管家境贫寒,但方仲永却拥有过人的智慧和学识,早年就已精通经书,深得乡里人的敬重。

有一天,方仲永听到村里的一位老者说起了远方的显宦招贤纳士,他们听说方仲永的名声,便决定让他前去考试。

方仲永听了以后,心里乐开了花,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可以为家人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

于是,方仲永开始刻苦修习,希望通过这次考试,能够脱离贫困的生活。

终于,考试的日子到了,方仲永一路小跑,来到了考试的地方。

他信步走进大厅,昂然挺胸,信心满满地开始答题。

方仲永的回答简洁且准确,让人刮目相看。

所有人都对他的才华赞叹不已,有人甚至叹为观止,称其为神童。

就在方仲永欢欣鼓舞之际,一场大雨突然来袭。

考官们为了躲避雨水,匆匆收起了试卷,宣布考试结束。

尽管方仲永并不满意自己的答卷,但考官们认为他的表现已经是最好的。

所有人都看好他,希望他将来能够有一番作为。

厄运似乎并没有放过方仲永。

刚刚出考场,方仲永就被一个陌生人所拦住,对方仲永的外貌赞不绝口。

这个陌生人名叫(姓表兄********** ********),他是方仲永在童年时代的一个表兄,一直心怀不满。

表兄觉得方仲永应该是被废物软弱的人渣!于是,他对方仲永说:方仲永啊,你天资聪颖,才华横溢,难道你就甘心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衙役吗?你的才华应该为我所用才对啊!你不如跟我走吧,我可以帮你成为一个重量级人物!方仲永闻言,心生不满,他对表兄说:表兄,我对你的计谋不感兴趣。

我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我会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去实现我内心深处的梦想。

表兄见方仲永执意不从,便挥舞着手中的鞭子对着方仲永猛击了数下。

方仲永痛苦地惨叫着,但身边却没有一个可以帮助他的人。

方仲永趴在地上,遍体鳞伤,心中的希望和梦想仿佛也在这一刻被击碎。

经历了表兄的殴打,方仲永浑身伤痕累累,他内心的愤怒、无奈和绝望在这一刻全部爆发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古代神童故事
作者:赖晨
来源:《百姓生活》2016年第11期
项橐 12岁夭
据史料记载,项橐(公元前494~482年)是春秋时莒国人。

现在的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袁家庄,据说就是项橐的家乡,这里离日照市大约80多里。

关于项橐的身世有不同说法:一是贵族子弟。

史料记载,项氏家族的老祖宗叫姬叔度,其封地在项。

姬叔度后代项超生项橐等儿子。

二是农家子弟。

据说项橐的父亲和母亲魏氏都是普通农民,他是母亲在尔崮山砍柴时生下的,脐带还是用茅草割断的。

三是学童说。

这种说法多见于唐朝以后,以其为书院学校就读的学生。

四是老子学生说。

《战国策》中甘罗一句项橐“七岁为孔子师”,语焉不详,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

据说他和孔子之间发生了“车让城”与“城让车”之辩、“落锄之数”与“落蹄之数”之辩、“沉浮”之辩,都以孔子失败告终。

遗憾的是,项橐12岁便夭折,其死因众说纷纭:有的人说他是被孔子学生杀了,有的说他是被诸侯杀了。

孔融得罪曹操
孔融是三国前期的神童。

《三字经》里记载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10岁的时候,去拜访当时的大名士李膺。

李膺在官场上级别高,在文化界的名望高,家里的门槛自然也就高,一般人进不了门。

孔融登门,给拦住了。

孔融说:“我跟你家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