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关诚信的三个故事

合集下载

五个关于诚信的古代典故

五个关于诚信的古代典故

五个关于诚信的古代典故1、孟信不卖病牛;2、宋濂的故事;3、曾子杀猪;4、韩信报恩;5、商鞅立木建信。

诚信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

故事详情1、古代,有个叫做孟信的人,一次被弹劾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喷香的的东西都没了。

一天,家里人趁着孟信出外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买了,换得粮食。

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2、宋濂小时侯讨厌读书,但是家里很穷。

也卖不掉书,只好向人家筹钱,每次借书,他都谈不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偿付,人们都乐意把书借予他。

一次,他借得一本书,越念越爱不释手,便同意把它抄下来。

但是还书的期限慢至了。

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

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样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曾子的妻子必须至集市回去,她的儿子边跟著她边哭,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道:“你回来,等我回家后为你杀死一头猪。

”妻子至集市后回去了,曾子就要把握住一头猪把它杀死了,妻子阻止他说道:“刚才只不过就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

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

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

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

”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4、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困,常常衣食并无着,他跟著哥哥嫂嫂同住,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大韩信白天帮忙哥哥吃饭,晚上勤奋读书,傲慢的嫂嫂还是非常喜欢他读书,指出读书花费了灯油,又没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逃难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关于诚信的名人逸事3个

关于诚信的名人逸事3个

关于诚信的名人逸事3个1. 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上以推行“新法”而闻名。

王安石十分重视诚信,他在担任宰相期间,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和他的官员团队坚守诚信的原则。

据记载,在王安石执政期间,曾有一次他的家人生病需要紧急治疗,但当时正值他担任宰相,他不能私自利用自己的职权。

于是,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机会,选择了严守职责,以身作则,保持了自己的诚信。

2. 孔子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的教诲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据传,孔子曾经和他的学生们一起到一家酒店用餐。

当时,酒店老板知道是孔子来用餐,特意给他们准备了一道名菜。

可是当名菜上桌后,孔子发现这道菜的做法并不符合礼仪和食品安全的要求。

孔子没有因为老板的好意而忍让,而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了这道名菜。

孔子的行为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们,他们从中领悟到了诚信的重要性。

孔子通过自己的行为告诉人们,诚信不能因为表面的好意而被忽视,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

3. 田汉的故事:田汉是中国现代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创作了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年代,田汉坚守诚信的原则,用自己的音乐才华宣传正义和真实。

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田汉创作了许多激励人心的抗日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是《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的这首歌曲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正义信念,鼓舞了无数抗日战士和人民的士气。

田汉的诚信和奉献精神在这首歌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过这三个名人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诚信在不同的领域和时代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在政治、教育还是艺术领域,诚信都是名人们坚守的原则。

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坚持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诚信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诚信,我们才能建立起信任和尊重,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三个诚信故事

三个诚信故事

三个诚信故事01 孟信不卖病牛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

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孟信不卖病牛的事很快传开了,连皇帝都听说了。

皇帝认为孟信是个诚实守信的人,立刻派人召他进京,封他做了官。

孟信直到年老才荣归故里。

孟信不因家境贫寒而卖病牛,以其诚实守信赢得了皇帝的赏识,进宫为官,从而走出了贫穷的困境。

由此看来,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困境时获得别人的帮助。

一个人只有忠诚老实、诚信做人,才能够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只有讲信用、守信义,才会建立自己的信誉;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困境时获得别人的帮助。

02 季布“一诺千金”秦末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一向说话算话,信誉很高,只要他答应的事,都尽量想法办到,许多人都同他交好。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当时敬仰季布为人的人们,都在暗中帮助他。

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

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

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销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因诚实有信,季布在遇到困难时,得到了人们的帮助,也因诚实有信,季布获得了大家对他的友谊和尊重。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因贪图一时的便宜而失信于别人,在短时间内是得到了你想要的,但这毕竟不是什么长远之计,长时间的失信于人,最后总会得不偿失,也会毁了自己的信誉。

03商鞅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

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

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在古代,诚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被视为人们行为准则的基础。

许多古代故事都反映了诚信的重要性,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几个关于古代诚信的故事吧。

故事一,《忠犬八公》。

故事发生在中国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秦桧的官员,他因为贪污受贿,被贬为普通百姓。

他养了一只名叫八公的忠犬,对它百般呵护。

有一天,秦桧在山上遇到了一只猛虎,八公为了保护主人,奋不顾身地与猛虎搏斗,最终牺牲了自己。

秦桧感到非常悲痛,因为八公的忠诚和诚信,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自己的无耻和卑劣,于是他下定决心改邪归正,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德行的官员。

故事二,《诚实的木匠》。

在古希腊,有一位木匠,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他接到了一个贵族的委托,要求他制作一批家具。

木匠按照约定的时间把家具送到了贵族的家中,但贵族却拒绝支付工钱,还嘲笑他说,“你这样诚实守信,就是因为你没有智慧和勇气,否则你早就成为富翁了。

”木匠听后笑而不语,继续做他的家具。

过了一段时间,贵族家中发生了一场大火,所有的家具都被烧毁了,唯独木匠制作的家具完好无损。

贵族深感惭愧,决定支付木匠双倍的工钱,并向他道歉。

从此以后,木匠因为他的诚信和品德,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和尊重,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故事三,《孔子的诚信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诚信故事数不胜数。

其中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农夫,农夫跟孔子说他丢了一只鸡,希望孔子能够帮忙找找。

孔子答应了他,并在路上找到了那只丢失的鸡。

农夫非常高兴,感激不尽。

孔子说,“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弃。

以上这些古代的故事,都反映了诚信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行为准则,它能够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信任和友谊。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古代故事中汲取智慧,牢记诚信的重要性,做一个真诚守信的人。

古代诚信的故事

古代诚信的故事

古代诚信的故事古代诚信的故事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语文迷小编为您分享古代诚信的故事,欢迎阅读!【1】樊迟学信礼公元前496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孔子五十六岁生日。

由于孔子当时游历在卫国,住在卫国大夫蘧伯玉家里。

孔子怕蘧伯玉为其庆寿,惊扰了他,便大清早带领着弟子们到帝丘(当时卫国的国都)郊外一片树林去漫游。

在一棵老柏树下,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来到师傅面前,恭恭敬敬地施了一个大礼,说:“请夫子上坐,受弟子们一拜!”接着搀扶孔子来到老柏树下早已摆好的小桌子旁。

孔子不解地问:“颜回啊,你要干什么?”颜回说:“今天是夫子的生日,弟子怎敢忘记!”说话间,弟子们已七手八脚地在孔子的面前摆出了酒肉和新鲜的寿桃,然后颜回和子路率领大家一起跪倒在地,向夫子磕头拜寿。

孔子忙说:“都快快请起,师生之间不必这样!”弟子们磕完了头,拜完了寿,众星捧月似地把孔子围了起来,或说,或笑,或敬酒,但草地上却还跪着两个人不肯起来,其中一个是子贡,另一个大家全都不认识。

原来子贡当时在卫国做官,卫灵公看中了他的辩才,便常派他出使各国,办理外交大事。

子贡前不久出使鲁国,今天是为了给孔子庆寿而星夜赶回来的。

跪着的另一个青年叫樊迟,他一身农民打扮,憨厚朴实,少言寡语,见人还羞得满脸通红。

这次子贡去鲁国,碰上樊迟在到处拜师求学。

子贡见他虽然十分腼腆,但却是聪明,便自作主张地领回来拜师,二是为了请冒昧之罪。

孔子知道这些以后,忙将樊迟扶起,问道:“樊迟啊,你想学习什么本领?”樊迟低声说:“我想学习种植五谷杂粮。

”孔子说:“种植五谷杂粮,我还不如一个普通的老农。

”樊迟又说:“那就向夫子学习种植蔬菜。

”孔子说:“种植蔬菜,我还不如专门种菜的农民。

”“那……”樊迟茫然地盯着孔子,“那夫子能教授我什么样的学问呢?”孔子耐心地说:“樊迟啊,君子要有雄心壮志。

身居高位的人如果礼贤下士,老百姓没有不佩服他的;如果诚实守信,老百姓没有不诚恳地对待他的。

诚信待人的小故事古代

诚信待人的小故事古代

诚信待人的小故事古代导语:诚信,为人之根本,人人应该诚信待人。

下面是诚信待人的古代小故事,欢迎阅读。

1、孟信不卖病牛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

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孟信不卖病牛的事很快传开了,连皇帝都听说了。

皇帝认为孟信是个诚实守信的人,立刻派人召他进京,封他做了官。

孟信直到年老才荣归故里。

2、魏文侯的诚信故事战国时候魏国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第二天下午一定去山林打猎练兵。

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了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不见停反而越下越大了。

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也得告诉那位管理山林的人。

”众臣中有一个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

”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也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才行。

”3、季布“一诺千金”秦末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一向说话算话,信誉很高,只要他答应的事,都尽量想法办到,许多人都同他交好。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当时敬仰季布为人的人们,都在暗中帮助他。

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

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

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4、查道吃枣留钱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仆人看望远方的亲戚。

到了中午,两个人都饿了,可路上没有饭铺,怎么办呢?仆人建议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一些来吃。

查道说:“那怎么能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东西了。

古代关于为了诚信的故事

古代关于为了诚信的故事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传统文学、历史记载和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下是几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1. 商鞅立木:商鞅在推行新法之前,为了取信于民,在城外立了一根木头,承诺谁能将其搬到城内,就赏赐五十金。

他成功地树立了诚信的形象,使民众相信他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从而顺利地推行新法。

2. 季札挂剑:吴国公子季札为人守信,在朋友去世后仍将朋友的宝剑挂在墓前。

后来,宝剑长出了一片叶子,人们称之为“挂剑草”。

这个故事流传千古,成为诚信的象征。

3. 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为了教育孩子信守承诺,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诚信的重要性。

4. 韩信报恩:韩信在落魄时曾受到一位老人的恩惠,后来他为了报答老人的恩情,亲自前去致谢。

这个故事体现了诚信和感恩的美德。

这些故事都强调了诚信在人际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了解到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

诚信的5个事例简短古代故事

诚信的5个事例简短古代故事

《诚信的 5 个事例简短古代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古代诚信的小故事哟。

第一个故事,商鞅立木。

商鞅想推行变法,怕大家不信,就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木头,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一开始没人信,商鞅加到五十金,有个人去搬了,真得到了赏金。

大家就相信商鞅说话算数啦。

第二个故事,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要跟着。

妻子哄孩子说回来杀猪给他吃。

妻子回来,曾子真的杀猪,说不能骗孩子。

第三个故事,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说话算数,答应的事一定做到,大家都说得到他的承诺比得到千金还珍贵。

《诚信的 5 个事例简短古代故事》小朋友们,接着听哟。

第四个故事,尾生抱柱。

尾生和姑娘约定在桥下见面,姑娘没来,洪水来了,尾生抱着桥柱不肯离开,最后被淹死了。

第五个故事,范式守信。

范式和张劭约好两年后见面,到了那天,张劭让母亲准备酒菜,母亲不信范式会来,范式果然按时赶到。

小朋友们,这些古人是不是很讲诚信呀?《诚信的 5 个事例简短古代故事》小朋友们,我再来讲几个。

第一个,晏殊诚实。

晏殊参加考试,发现题目做过,如实报告,得到皇帝赞赏。

第二个,韩信报恩。

韩信困难时得到一位婆婆帮助,发达后送千金报答。

第三个,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和小伙伴们没完成功课,主动要求挨打,因为答应的事要做到。

第四个,郭伋不失信于童。

郭伋外出巡视,和孩子们约定回来时间,回来时比约定时间早,就在郊外等,直到时间到了才进城。

第五个,蔡璘坚还亡友财。

蔡璘的朋友去世前借了钱,朋友的儿子不知情不想还,蔡璘坚持要把钱还给朋友的儿子。

小朋友们,要向他们学习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有关诚信的三个故事
是的,自古诚信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最为瑰丽和灿烂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予以继承、坚持、坚守和发扬的一个最为优秀的品德。

下面小编讲三个有关中国古代的讲诚信的故事,欢迎阅读。

第一,曾参杀猪的故事。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

据记载,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就是他的后裔。

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

今天
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没过多久,曾参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参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参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由此可见古代的圣贤们是多么重视诚信的教育啊!
第二,晏殊信誉树立的故事。

晏殊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
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相比较我们有的同学为了得到一个好一点的成绩就徇x 舞弊,抄袭夹带偷看等舞弊,我们要感到汗颜。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

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

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

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

”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
第三个故事,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

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

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

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

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
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当时叫私塾。

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

外公是个很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

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

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

大家都忘记做教师上午留的作业。

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

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

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

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

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

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

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

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应该也按照私垫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

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

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
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

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 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

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诚实守信连几岁的孩子能够主动的自觉的做到,我们这些中学生难道连一个几岁的孩子都不如?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应该要做到,我们必须做到,我们能够做到,我们一定要做到!
这几个故事虽然是小故事,却折射出我们为人处世要遵守的大道理——讲诚信;所谈到的事情尽管很简单,却反映出我们做人应该要处处坚守的一个准则——讲诚信;所讲述的故事很平凡却告诉我们在人的一生必须要坚定一个信念——讲诚信。

故事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朴实无华平淡无奇,道出了每个人一生都应该要追求的信念,每一个民族应该要追求的信念,每一个国家都要追求的信念,全世界全人类都应该要追求的信念,那就是讲诚信。

我国古代讲诚实守信用的故事太多了,不胜枚举,举不胜举。

有一些故事同学们可能是如数家珍,
有的是随口道来。

现代也有许许多多的诚实守信的故事,在我们学校里,在我们班级里,绝大部分同学在诚实守信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多讲了。

道理大家都懂,关键就是要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去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诚实守信的人。

这既是你们的家长对你们的起码的要求,也是学校对你们道德品质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更是国家和民族对于你们的期望和要求。

我们学校老师和家长最重要的是看你们的行动,看你们的表现。

高三年级的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湘潭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中诚信参考,诚信答题,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希望从今天开始的初中部的同学和过几天教学的高一、高二年级的期末考试中同学们都能够诚信参考,考出真实的水平,考出真实的成绩,向家长和老师交一份真实的满意的答卷。

更希望从今以后同学们都能够自觉的、自愿的的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