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课件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尊严(第一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尊严(第一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读者》《意林》《格言》等杂志签约作家。 主要作品:《心灵鸡汤•钻石宝地》《心灵茶坊》 《心灵解锁》等。其中《尊严》《生命的林子》《母 亲的贺卡》《人生的泥泞》等作品入选多种中小学语 文教材。
亚蒙•哈默
1898年生于美国纽约市,美国
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1956年, 哈默投资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 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1979年, 应邓小平的邀请,81岁的哈默成为第一个乘私人飞机访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沃尔逊小镇居民热情款待
逃难的人。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 尊严,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年轻人果然取得了巨大的 成功,成了石油大王。
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wò)尔逊(xùn)小镇上 来了一群逃难[nàn]的人。他们面呈(chénɡ)菜色,疲惫 (bèi)不堪(kān)。
尊 严
经过
不干活儿 为人捶背
拥有尊严 拥有财富
留在庄园
成为好手
结局:哈默成为石油大王
本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
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
运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 尊重,尊严是人生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阅读方法解密:概括主旨的方法
体会描写人物的语言:抓住文中对人物外貌、语言、 动作等描写的语句体会、感悟人物形象,是概括主 旨的常用方法。比如学习本文抓住描写哈默“我不
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
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 他。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
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课件
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
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
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
证据。 一些”指一部分,并不是全部鸟类; “应该”指有可能,表示一种推测。
仿写 用上句中的关联词语仿写句子。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
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四足行走
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
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食肉动物
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繁衍生息的情况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 庭
恐龙行走 有的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的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 有的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有的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仿写 请你照样子,写一段话。(课后小练笔)
课文的不少句子表达准确,如”科学家们希望能够 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说说你的体会。(课后第3题)
科学家们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 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化 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 段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 人面前。
结构梳理

恐龙与鸟类 漫长演化
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 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课后第2题)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 狗一般大小;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其中,一些 猎食性恐龙 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 像 鸟类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开始在树上生存。这 些树栖 的恐龙慢慢具备了 滑翔 能力,并最终能 够主动飞行。
羽毛,有的身披五颜六色的片状羽毛,为科学界解答鸟类起 源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bèn
dùn

háo
笨(笨重) 钝(迟钝) 鸽(鸽子) 毫(毫不相干)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

一、读拼音,写词语。
fán xīng
繁星
màn miè
漫灭
xī gài
膝盖
bō tāo
波涛
téng luó
藤萝
duǒ cáng
躲藏
二、按要求查字典,填空。 “漫”,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M__,再查音节_m_a_n__;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偏旁____氵____,再查___1_1___画。
“漫”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没有约 束;④莫,不要。
情境引入 留住美好的事物和难忘的经历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美好……
画家用笔留住记忆……
作者用诗诉说情怀…… 走近冰心 走进《繁星》
现代诗歌
作者:冰心 出处:《繁星》
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 繁星(一三一) 繁星(一五九)
现代诗:也称
特点:
“白话诗”“新诗”, (1)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
于五四运动之后形成
辨字组词: 垛( 草垛 )( 城垛) 跺( 跺脚 )( 跺打) 射( 射箭 )( 射手)
拓展: 躲过野牛碰上虎。——一个更比一个凶。
重点生字指导 tāo

màn

对比识记: 左右结构,部首“氵”。
我会组词: 涛( 波涛 ) 漫( 弥漫 )
朗诵诗歌 感知内容
朗读指导
1 读准字音、节奏,圈画出韵脚。 2 读通诗句,了解诗歌内容。 3 体会诗歌的韵味。
请填写正确意思的序号: 漫无目的(③) 漫说(④) 漫山遍野(②)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
2
这些事——
哪一颗星没有光?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哪一朵花没有香?
月明的园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想象画面
居住环境优美 夫妻恩爱和谐
儿子懂事可爱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老两口小酒微 醉,或是陶醉 安乐生活。
大二勤劳,二儿 手巧,小儿子顽 皮淘气。
想象画面
农家 悠闲 幸福 生活 图
感悟情感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 赖,溪头卧剥莲蓬。
乡村环境优美,孩子们的勤劳、孝顺、可爱,展 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 乐业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感受乡村之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词题,指农村生活
哪里体现农 村生活?
【注释】 茅檐:茅屋的屋檐。吴音:吴地的方 言。作者当时住在带湖(今属江西), 此地古代属吴地。相媚好:指相互逗趣、 取乐。翁媪(ǎo):老翁、老妇。锄豆: 锄掉豆田里的草。织:编织。亡(wú) 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 “无”,无赖,指顽皮,淘气。卧:仰 卧,侧卧,俯卧……。
古诗大意
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 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 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 是其乐融融。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 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 自由自在。
学习任务三: 抓住事物特点,想象乡村画面

统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第1课时)》精品课优质课件

统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第1课时)》精品课优质课件
统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乡下人家
第1课时
会认字
ɡòu ɡuān pǔ sù shuài
构冠朴素率
tǎnɡ fù dǎo huì xié
倘附捣绘谐
词语: 屋檐 构成 装饰 顺序 华丽 独特 照例 率领 踏步 倘若 和谐 催眠曲 甜蜜 梦乡
会写字
ɡòu
shì
dūn
fènɡ

tóu

shuài
高楼前的石狮子和旗杆,给人什么感觉?
严肃、单调。
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乡下人家都养了哪些花?为何 说这些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多 茂盛
子乡 有下 什人 么家 特种 点的 ?竹
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描写乡村美景的tǎnɡ
huì
xié

mián
作者描写乡村生活时抓住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 乡村风景?试着给每幅风景画取一个名字。
瓜藤攀架图
鲜花绽放图 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 夏季晚餐图
秋虫夜吟图
自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么 写乡下人家屋前瓜藤的?
攀爬落结挂
静中有动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 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 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第一课 《观潮》实用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第一课 《观潮》实用课件

学习目标
0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语。 (重点)
0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0 3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体会作者
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yán
dùn


咸盐 顿时

屹立
dǐnɡ fèi
鼎沸
ánɡ
昂首
ɡuàn
横贯


hào
zhèn
化。“横贯”表现了潮水的宏大气势。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 (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g)地 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zhèn)得颤动起来
3.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 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凭借想象,将语言文字 还原成作者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者尽量接近那一客 观事物,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视其物、 如闻其声的效果,使零散的形象变集中,使含蓄的感 情变浅近,从而准确地领悟文章中心。
教材习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背诵指导: 边读边想象画面,最后熟读成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lóng)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潮从远处到
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潮 的气势宏大。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横贯(guàn)江面。
2.简单赏析一下“拉长”“变粗”“横贯”的表达效果。 “拉长”“变粗”写出了“白线”形态上发生的变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ppt课件(154张)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ppt课件(154张)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满足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 仰望天空,只见几只 鸟儿向远处飞去,直 到看不见影子;一片 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 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 得山也在看着我,好 像在互相交流,彼此 总是看不够。此时此 刻,我的心里似乎只 有那座敬亭山了。
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 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练习一
1、桂林的山水美,————————。 2、教室里真静啊,————————。 3、——————,————————。

忆江南
【唐】白居易ān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熟悉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蓝草,叶可 提取青蓝色
染料
•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 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 的了解。春回大地的时 候,百花盛开,每当太 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 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 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 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 照,所以红花更红,像 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 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 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 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 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 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既是词牌 名,又是词的标题。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 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 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课文选了其中第一首,原题下的另两首是:
• 其一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 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
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 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 家最富有的时刻。

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复习课件(课文要点)统编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复习课件(课文要点)统编版
②下片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重点刻画了小儿 子。“喜”和“卧”用得好。“喜”字可以说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小儿子的顽皮和淘 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 卧” 字使用得最妙,它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 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诗人简介
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题材广 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 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 《吴船录》等。 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 痴呆词》等。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 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诗人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 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 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主要作品:《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 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下片写了孩子们的活动,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和谐而又不乏生机的乡村图画。既有天 然之趣味,又有天伦之和美;既有耕作之繁忙,又有小孩子的调皮嬉戏,写尽了农家之 乐,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主题
《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 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 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 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 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 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 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 摘下的莲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参与预习。

1、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
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
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
吗?
2、放录音。

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
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
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
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5、学生预习课文
(1)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二、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

(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

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
B.大家评议。

四、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的内容,练习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讨论。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

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
秀品质。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

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
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

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

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

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
句话,倍感亲切。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

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4、讨论段间的联系。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
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5.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章开始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
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

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
人侵害!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
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

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
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子在草窝里叫着。

”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

人们多
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
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

由此看来,成
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