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规定一、下井前“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1、在进行供热管网检修时,打开井盖后,要通风48小时以上方可下井作业。
2、如遇紧急情况需要及时下井,必须用鼓风办法更新管道内全部空气,方可下井。
3、把小动物(鸡、鸭、猫等)放入管道井内,观察15—30分钟,如动物活动正常,方可下井。
4、通风完成以后,可以利用专业检测仪器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方可下井作业。
5、检修人员下井前,腰上系好安全绳,井外要有专人看护,一旦稍有不适即可通过摇绳,让井外人员立即将其拉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
6、下井前除做好以上充分准备工作外,还要穿好防护服,下井后在井内吊上1-3分钟,没有不良反应后,再行下井。
二、供热井室安全作业注意事项1、没有得到运行班长(值长或机组长)许可时,严禁进入井室内工作。
进入井室工作以前,工作负责人必须检查这些地点是否安全,通风是否良好,并检查有无可燃气存在(应用小动物、仪器检查,严禁用明火检查)。
2、进入井室检修工作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蒸汽或水在检修期间流入工作地点。
有关的汽水门应关严、上锁并挂“禁止操作,有人工作”警告牌。
3、沟道或井下的温度超过50℃时,不应进行工作,温度在40~50℃时,应根据身体条件轮流工作和休息。
若有必要在50℃以上进行短时间的工作时,应订出具体的安全措施并经厂主管生产的领导批准。
4、在沟道或井室进行工作时,必须在井室口周围设置遮拦和警示标志。
工作现场不应少于2人,地面上应有一人担任监护。
进入井室的工作人员应戴安全帽,使用安全带,安全带的绳子应绑在地面牢固物体上,由监护人进行监视。
如果工作人员需要撤离,井室的盖板和安全设施必须恢复,或在其周围设置临时围栏并装设照明等显著标志。
5、工作完毕后工作负责人应清点人员和工具,查明确实无人或工具留在井下或沟内后,将盖板或其它防护装置装复,并通知运行人员工作已经完毕。
三、沼气中毒应急办法如果不幸已经发生沼气中毒事故,那么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以尽可能地挽救中毒者的生命。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八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八条规定
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及作业。
三、作业前必须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并将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告知作业人员。
四、必须对有限空间的氧浓度、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等)浓度等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作业。
五、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装备、通讯器材、安全绳索等防护设施和应急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六、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七、作业现场必须配备保护人员,禁止单人下到有限空间进行作业。
八、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若安全事故发生,严禁盲目施救。
有限空间作业七不准、高处作业五必须、动作作业三个一律、特殊四令三制

一、有限空间作业“七不准”1.未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风险辨识,不掌握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及危险有害因素,未建立管理台账;2.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作业过程中,未采取连续通风和检测措施;3.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4.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员不在现场或未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5.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安全等规定;6.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未经企业负责人审批作业;7.作业人员未经培训合格、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现场未配备应急救援器材、未开展应急演练。
二、高处作业“五个必须”1.必须培训持证上岗。
高处作业(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 2米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专门或者经常进行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取得高处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2.必须实行作业审批。
高处作业实施作业票制度,作业前必须进行审批,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作业。
3.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和系好安全带,安全带的挂钩或者安全绳必须系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并高挂低用。
4.必须落实工程措施。
现场需按规范搭设的脚手架、防护网、防护栏等设施必须符合安全规定。
在涉石棉瓦、彩钢瓦、轻型棚等不承重物高处作业前,必须采取搭设稳定牢固的承重板等工程措施。
5.必须安排专人监护。
高处作业现场必须安排监护人员,负责作业现场的安全确认、监护、通信联络等工作,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
三、动火作业“三个一律”四、化工行业特殊作业“四令三制”“四令”是指“动火令、动工令、复工令、停工令”,企业有上述行为,必须经主要负责人签字批准。
“三制”是指“有限空间作业票制、值班室(中控室)24小时值班制、企业领导带班值班制”。
五、六不施工1.未落实前期保障措施不施工。
2.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审批或论证方案、未按方案落实有关措施不施工。
3.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不施工4.未进行现场监督不施工5.未进行第三方监测不施工6.未经验收合格不施工。
有限空间作业原则

有限空间作业原则1.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3.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4.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5.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6.作业人员应熟悉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和应急计划,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
7.不见批准的“有限空间作业票”不作业。
8.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任务、地点(位号)、时间与“有限空间作业票”不符不作业。
9.监护人不在场不作业。
10.劳动防护着装和器具不符合规定不作业。
遇有违反规定强令作业的情况,或安全措施没落实,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原则的内容与要求是:1.凡进入或探入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备及场所作业,统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2.进入有的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
、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在基层单位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作业票”中的申请栏内容并签字。
3.车间作业负责人接到申请后,与作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如果作业票中列出的综合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增加补充措施)并确认后签字。
同时,安排有关人同落实安全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
4.车间领导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并在审批栏内签字,批准作业。
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确认合格后,在安全措施落实栏内签字。
5.有限空间作业票一式二联,每一联由监护人持有,第二联由车间留存。
有限空间作业票不得涂改、代签,保存期一年。
6.“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
装置全面停车检修期间,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时间不超过72小时。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3. 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
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4. 检测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5. 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
第二篇、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 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 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 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三、作业后 作业结束后,要认真清理现场,不留隐患,由有限空间所在单位和 作业人员共同检查有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有限空间,并 及时报告审批部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四、应急要求 1. 作业单位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配备相关 的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 2. 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 人员应当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有限空间作业中一旦发生事故,必须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 提下,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并立即上报。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 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4.如果无法确保救援人员安全或超出本单位救援能力,应当立即报 警,禁止盲目施救。
18. 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 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有限空间作业七不准、高处作业五必须、动作作业三个一律、特殊四令三制

有限空间作业七不准、高处作业五必须、动作作业三个一律、特殊四令三制一、有限空间作业“七不准”1.未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风险辨识,不掌握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及危险有害因素,未建立管理台账;2.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作业过程中,未采取连续通风和检测措施;3.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4.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员不在现场或未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5.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安全等规定;6.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未经企业负责人审批作业;7.作业人员未经培训合格、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现场未配备应急救援器材、未开展应急演练。
二、高处作业“五个必须”1.必须培训持证上岗。
高处作业(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专门或者经常进行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取得高处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2.必需实行作业审批。
高处作业施行作业票制度,作业前必需进行审批,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作业。
3.必需做好个人防护。
高处作业人员必需戴好安全帽和系好安全带,安全带的挂钩或者安全绳必需系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并高挂低用。
4.必须落实工程措施。
现场需按规范搭设的脚手架、防护网、防护栏等设施必须符合安全规定。
在涉石棉瓦、彩钢瓦、轻型棚等不承重物高处作业前,必须采取搭设稳定牢固的承重板等工程措施。
5.必须安排专人监护。
高处作业现场必须安排监护人员,负责作业现场的安全确认、监护、通信联络等工作,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
三、动火作业“三个一律”四、化工行业特殊作业“四令三制”“四令”是指“动火令、动工令、复工令、停工令”,企业有上述行为,必须经主要负责人签字批准。
“三制”是指“有限空间作业票制、值班室(中控室)24小时值班制、企业领导带班值班制”。
5、六不施工1.未落实前期保障措施不施工。
2.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审批或论证方案、未按方案落实有关措施不施工。
有限空间五条规定

•5 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
施救。
•THANK YOU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 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 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 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 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
• 1. 通风不良或可能会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聚集的封闭或半封闭 的地下室、半地下室(仓库)。
• 2.因设备安装(如轧机等)或工艺需要(输煤皮带)而设置的地下走道、 廊道、隧洞等地下工程。
• 3.地下管道、地下电缆层。 • 4. 需要入内巡视或清理作业的窨井、坑(池)、暗沟、涵洞、地坑、废
井、地窖、下水道、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
第二层:
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 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 本条例。
• 2.化工、冶金贸等企业需要入内检修、维护作业的各类反应塔、 釜、槽、罐、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除尘器等。
• 3.可能有人员入内作业或检修的加热炉、退火炉、加(除)湿器 等。
• 4.车载的槽罐、冷藏箱。 • 5.船舶修造企业的舱内作业(清舱、焊接、喷涂)场所。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辨识
(二)地下有限空间
•二、术语和定义
•1、物理条件(同时符合以下3条)
•受
•限
足够大到员工可以进入从事指定的工作;
•空
进入和撤离受到限制, 不能自如进出;
•间
并非设计用来给员工长时间在内工作的。
•2、危险特征 (至少符合以下特征之一)
内部存在或可能出现有害气体;
内部存在或可能出现能掩埋进入者的物料;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在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经过审批程序,严禁未经批准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在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通风和检测,确保安全,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必须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在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必须制定应急措施,并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1、作业人员应熟悉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和应急计划,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
2、不见批准的“有限空间作业票”不作业。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任务、地点(位号)、时间与“有限空间作业票”不符不作业。
4、监护人不在场不作业。
5、劳动防护着装和器具不符合规定不作业。
6、遇有违反规定强令作业的情况,或安全措施没落实,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二内容与要求:1、凡进入或探入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备及场所作业,统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的申请及审批:1)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在基层单位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作业票”中的申请栏内容并签字。
2)车间作业负责人接到申请后,与作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并确认后签字。
同时,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