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合集下载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在有限空间进行工作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以下
是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的五条规定:
1. 装备检查,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全面检查。

包括
但不限于安全带、头盔、手套、护目镜等。

确保装备完好无损,能够有效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2. 通风系统,在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风
系统应能及时排除有限空间内的有害气体,确保空气清新,避免中毒和窒息的危险。

3. 紧急救援计划,在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制定详细的紧急救援计划。

包括但
不限于事故发生时的应急联系人、紧急救援设备的位置、逃生路线等。

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援和逃生。

4. 工作许可证,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获得有效的工作许可证。

工作
许可证应包括作业地点、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名单、作业内容等详细信息。

未经许可证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

5. 作业监控,在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进行实时监控。

监控范围应包括有限空
间内的气体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

并且应设立专人负责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解决。

以上是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的五条规定,希望所有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并且在实
际作业中加以落实。

只有确保了安全,才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进行,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一、什么是有限空间?答: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作业存在那些危险?答: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一)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

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比较常见的有:(1)硫化氢。

如清理、疏通下水道、粪便池、窑井、污水池、地窖等作业容易产生硫化氢。

(2)一氧化碳。

如在市政建设、道路施工时,损坏煤气管道,煤气渗透到有限空间内或附近民居内,造成一氧化碳积聚,以及在设备检修时,设备内残留的一氧化碳泄漏等。

(3)苯、甲苯、二甲苯。

如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防腐涂层作业时,由于涂料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的挥发,造成有毒物质的浓度逐步增高等。

(二)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1)二氧化碳。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长期通风不良的各种矿井、地窖、船舱、冷库等场所内部,二氧化碳易挤占空间,造成氧气浓度低,引发缺氧。

(2)惰性气体。

工业上常用惰性气体对反应釜、贮罐、钢瓶等容器进行冲洗,容器内残留的惰性气体过多,当工人进入时,容易发生单纯性缺氧或窒息。

氮气、甲烷、丙烷也可导致缺氧或窒息。

(三)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四)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

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有限空间作业八条注意事项一、作业必须履行审批手续。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1、作业人员应熟悉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和应急计划,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

2、不见批准的“有限空间作业票”不作业。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任务、地点(位号)、时间与“有限空间作业票”不符不作业。

4、监护人不在场不作业。

5、劳动防护着装和器具不符合规定不作业。

6、遇有违反规定强令作业的情况,或安全措施没落实,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二内容与要求1、凡进入或探入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关闭、半关闭设备及场合作业,统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的申请及审批(1)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卖力人向有限空间所在基层单位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作业票”中的申请栏内容并签字。

(2)车间作业负责人接到申请后,与作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如果作业票中列出的综合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增加补充措施)并确认后签字。

同时,安排有关人同落实安全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

(3)车间领导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并在审批栏内签字,批准作业。

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确认合格后,在安全措施落实栏内签字。

(4)有限空间作业票一式二联,每一联由监护人持有,第二联由车间留存。

有限空间作业票不得涂改、代签,保存期一年。

4、“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1、作业人员应熟悉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和应急计划,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

2、不见批准的“有限空间作业票"不作业。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任务、地点(位号)、时间与“有限空间作业票"不符不作业。

4、监护人不在场不作业。

5、劳动防护着装和器具不符合规定不作业。

6、遇有违反规定强令作业的情况,或安全措施没落实,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二内容与要求1、凡进入或探入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备及场所作业,统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的申请及审批(1)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在基层单位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作业票”中的申请栏内容并签字.(2)车间作业负责人接到申请后,与作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如果作业票中列出的综合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增加补充措施)并确认后签字.同时,安排有关人同落实安全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

(3)车间领导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并在审批栏内签字,批准作业。

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确认合格后,在安全措施落实栏内签字。

(4)有限空间作业票一式二联,每一联由监护人持有,第二联由车间留存。

有限空间作业票不得涂改、代签,保存期一年。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十一月份动力车间安全 进班组活动培训课件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
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




八、严禁在油气罐区使用非防爆照明、电气设施、工器具和电子器材。 本条主要规定了油气罐区防爆器材的使用要求。油气罐区储存的介质 一般都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在油气罐区使用非防爆工具、电气设施、 通讯器材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容易引发事故。 典型事故案例:2010年6月29日,中石油辽阳石化原油储罐发生爆燃事 故,造成 5 人死亡、 5人受伤,事故主要原因是清罐作业时原油罐中的 烃类可燃物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接入原油储罐的非防爆普通照明灯产 生的电火花,发生爆燃事故。



三、严禁关闭在用油气储罐安全阀切断阀和在泄压排放系统加盲 板。

本条主要规定了储罐区手动切水、切罐、装卸车作业管理要求。 手动切水是指通过间断手动打开切水阀放出沉积在油气储罐底部 的水;切罐是指将进出物料从一个储罐切换到另一个储罐;装卸车 是指将储罐中物料装车或从运输车辆向储罐中输送物料。 水、切罐、装卸车等作业环节应当严格遵守安全作业标准、规程 和制度,并在监护人员现场指挥和全程监护下进行。若监护不到 位,极易造成油气泄漏,引发事故。
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油气罐区防火防爆十条规定
一、严禁油气储罐超温、超压、超液位操作和随意变更储存介质。 储罐在设计阶段是按照既定的某种储存介质进行设计,设计考虑的因 素仅局限于该种介质的物化性质和储运工艺要求,若要变更储存介质, 必须要考虑既定储罐的设计条件是否满足该介质的存储要求,确保储 罐安全运行。随意变更储存介质或储罐用途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导致事 故的发生。 典型事故案例:1984年3月31日,河北省保定市石油化工厂油罐发生爆 炸事故,造成16人死亡、6人重伤,事故主要原因是违章输入渣油(原 为锅炉燃料油罐),油温过高,大量瓦斯与罐内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 气体,遇到火花引发爆炸。 二、严禁在油气罐区手动切水、切罐、装卸车时作业人员离开现场。 本条主要规定了储罐区手动切水、切罐、装卸车作业管理要求。手动 切水是指通过间断手动打开切水阀放出沉积在油气储罐底部的水 ;切罐 是指将进出物料从一个储罐切换到另一个储罐 ;装卸车是指将储罐中物 料装车或从运输车辆向储罐中输送物料

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作业.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1、作业人员应熟悉所从事作业的和,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2、不见批准的“有限空间作业票”不作业.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任务、地点位号、时间与“有限空间作业票”不符不作业.4、监护人不在场不作业.5、劳动防护着装和器具不符合规定不作业.6、遇有违反规定强令作业的情况,或没落实,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二内容与要求1、凡进入或探入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备及作业,统称为有限空间作业.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的申请及审批1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在基层单位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作业票”中的申请栏内容并签字.2车间作业负责人接到申请后,与作业共同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如果作业票中列出的综合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增加补充措施并确认后签字.同时,安排有关人同落实安全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的、可燃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3车间领导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并在审批栏内签字,批准作业.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确认合格后,在安全措施落实栏内签字.4有限空间作业票二联,每一联由监护人持有,第二联由车间留存.有限空间作业票不得涂改、代签,保存期一年.4、“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全面停车检修期间,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时间不超过72小时.作业期间如果安全措施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5、在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有限的试车、试压或试验等工作.6、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1“有限空间作业票”的审批人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作业交底.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及应急计划;必要的安全知识、救护方法;便携式检测仪使用方法等.2对所进入的有限空间要切实做好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含氮气系统,必须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不得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应挂牌标示;带有搅拌器等转动的设备,必须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配电室电源开关应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并设专人监护.3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有限空间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应保证有限空间任何部位的可燃气含量不超过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工作场所有害.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容器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作业期间应每隔四小时取样复查一次特殊情况下,根据确定检测频率,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如不符合上述而又必须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应由作业单位与有限空间所在单位共同制定作业,采取特殊,并在作业前组织模拟演练,确认安全可靠后,经二级单位领导批准方可作业.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8小时.4分析合格1小时后作业,应再次分析,确认合格后方可作业.5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电压在12V以下.要遵守用火、、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用火应办理“用火作业票”,不得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代替.6在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前要对放射源进行处理,保证人员作业时符合国家要求.7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应畅通,不得有.8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设备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单位安全部门批准.9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工具、材料要登记,作业结束清点,以防遗留在作业现场.作业人员超过3人时,应对人员进行登记、清点.10有限空间外的现场要配备一定的防毒面具、呼吸器、安全绳索等急救器材.11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紧急情况时外出和方法.作业时,应视作业条件适时安排人员轮换作业或休息.12为保证有限空间内新鲜,可采用或等方法通风.必要时,作业人员可戴供风式长管面具、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具.佩戴长管面具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时要采取防止长管被挤压的措施,吸气口应置的处,并有人监护.13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同时至少有一人在做联络、报告工作.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有限空间分为三类:一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危害因素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一般多含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沼气和氰化氢等气体,其中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为主的窒息性气体尤为突出.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有:清理浆池、沉淀池、酿酒池、沤粪池、下水道、蓄粪坑、地窖等;工地桩井、竖井、矿井等;反应塔或釜、槽车、储藏罐、钢瓶等容器,以及管道、烟道、隧道、沟、坑、井、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谷仓等.在这些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如果通风不良,加之窒息性气体浓度较高,会导致空气中氧含量下降.当空气中氧含量降到16%以下,人即可产生缺氧症状;氧含量降至10%以下,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甚至死亡;氧含量降至6%以下,可发生猝死.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规定,经持续机械通风和定时监测,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安全作业.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或因其内部结构易引起进入者跌落产生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准入密闭空间简称准入密闭空间.有限空间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精品管理制度、管理方案、合同、协议、一起学习进步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1、作业人员应熟悉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和应急计划,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

2、不见批准的“有限空间作业票”不作业。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任务、地点(位号)、时间与“有限空间作业票”不符不作业。

4、监护人不在场不作业。

5、劳动防护着装和器具不符合规定不作业。

6、遇有违反规定强令作业的情况,或安全措施没落实,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二内容与要求1、凡进入或探入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备及场所作业,统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的申请及审批(1)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在基层单位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作业票”中的申请栏内容并签字。

(2)车间作业负责人接到申请后,与作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如果作业票中列出的综合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增加补充措施)并确认后签字。

同时,安排有关人同落实安全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

(3)车间领导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并在审批栏内签字,批准作业。

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确认合格后,在安全措施落实栏内签字。

(4)有限空间作业票一式二联,每一联由监护人持有,第二联由车间留存。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白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1、作业人员应熟悉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和应急计划,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

2、不见批准的有限空间作业票’不作业。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任务、地点(位号)、时间与有限空间作业票'不符不作业。

4、监护人不在场不作业。

5、劳动防护着装和器具不符合规定不作业。

6、遇有违反规定强令作业的情况,或安全措施没落实,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二内容与要求1、凡进入或探入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备及场所作业,统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的申请及审批(1)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在基层单位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作业票”中的申请栏内容并签字。

(2)车间作业负责人接到申请后,与作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如果作业票中列出的综合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增加补充措施) 并确认后签字。

同时,安排有关人同落实安全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

(3)车间领导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并在审批栏内签字,批准作业。

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确认合格后,在安全措施落实栏内签字。

(4)有限空间作业票一式二联,每一联由监护人持有,第二联由车间留存。

有限空间作业票不得涂改、代签,保存期一年。

4、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
1、作业人员应熟悉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和应急计划,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

2、不见批准的“有限空间作业票”不作业。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任务、地点(位号)、时间与“有限空间作业票”不符不作业。

4、监护人不在场不作业。

5、劳动防护着装和器具不符合规定不作业。

6、遇有违反规定强令作业的情况,或安全措施没落实,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二内容与要求
1、凡进入或探入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备及场所作业,统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的申请及审批
(1)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在基层单位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作业票”中的申请栏内容并签字。

(2)车间作业负责人接到申请后,与作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如果作业票中列出的综合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增加补充措施)并确认后签字。

同时,安排有关人同落实安全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

(3)车间领导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并在审批栏内签字,批准作业。

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确认合格后,在安全措施落实栏内签字。

(4)有限空间作业票一式二联,每一联由监护人持有,第二联由车间留存。

有限空间作业票不得涂改、代签,保存期一年。

4、“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
“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

装置全面停车检修期间,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时间不超过72小时。

作业期间如果安全措施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5、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有限空间相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等工作。

6、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1)“有限空间作业票”的审批人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作业环境交底。

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及应急计划;必要的安全知识、救护方法;便携式检测仪使用方法等。

(2)对所进入的有限空间要切实做好工艺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含氮气)系统,必须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不得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应挂牌标示;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必须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配电室电源开关应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并设专人监护。

(3)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

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

应保证有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含量不超过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氧气浓度在1 9.5-23.5%(体积)之间。

容器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

作业期间应每隔四小时取样复查一次(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确定检测频率),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如不符合上述条件而又必须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应由作业单位与有限空间所在单位共同制定作业方案,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并在作业前组织模拟演练,确认安全可靠后,经二级单位领导批准方可作业。

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8小时。

(4)分析合格1小时后作业,应再次分析,确认合格后方可作业。

(5)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电压在12V以下。

要遵守用火、临时用电、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
有关安全规定,用火应办理“用火作业票”,不得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代替。

(6)在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前要对放射源进行处理,保证人员作业时接触剂量符合国家要求。

(7)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应畅通,不得有障碍物。

(8)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设备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单位安全部门批准。

(9)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工具、材料要登记,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以防遗留在作业现场。

作业人员超过3人时,应对人员进行登记、清点。

(10)有限空间外的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毒面具、呼吸器、安全绳索等急救器材。

(11)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紧急情况时外出路线和方法。

作业时,应视作业条件适时安排人员轮换作业或休息。

(12)为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新鲜,可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等方法通风。

必要时,作业人员可戴供风式长管面具、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具。

佩戴长管面具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时要采取防止长管被挤压的措施,吸气口应置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处,并有人监护。

(13)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同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报告工作。

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
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一)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危害因素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一般多含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沼气)和氰化氢等气体,其中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为主的窒息性气体尤为突出。

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有:清理浆池、沉淀池、酿酒池、沤粪池、下水道、蓄粪坑、地窖等;工地桩井、竖井、矿井等;反应塔或釜、槽车、储藏罐、钢瓶等容器,以及管道、烟道、隧道、沟、坑、井、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谷仓等。

在这些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如果通风不良,加之窒息性气体浓度较高,会导致空气中氧含量下降。

当空气中氧含量降到16%以下,人即可产生缺氧症状;氧含量降至10%以下,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甚至死亡;氧含量降至6%以下,可发生猝死。

GBZ/T 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规定,经持续机械通风和定时监测,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安全作业。

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

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或因其内部结构易引起进入
者跌落产生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准入密闭空间(简称准入密闭空间)。

有限空间
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

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