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特征生物和环境关系导学案
《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导学案》

《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导学案
一、导入
生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命形式,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生存和繁殖的关键。
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通过进修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
二、目标
1. 了解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
2. 掌握生物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3. 认识到环境变化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基础知识
1. 生物的适应机制: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适应环境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如毛发颜色的变化、体温调节、迁徙等;
2. 环境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会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导致种群数量的增减、物种的绝迹等现象。
四、进修任务
1. 通过观察和钻研,了解生物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2. 分析环境变化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 思考如何珍爱生物多样性,减缓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五、进修过程
1. 观察实验:选择一个具有明显生理和行为特征的生物(如变色鱼),观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
2. 实地考察:前去当地的自然珍爱区或生态园,观察不同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情况;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分享观察和钻研效果;
4. 撰写报告:撰写关于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的实验报告,总结钻研效果并提出对珍爱生物多样性的建议。
六、总结
通过本次进修,我们深入了解了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机制,认识到环境变化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
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环境问题,积极珍爱生物多样性,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故里。
《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导学案

《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以及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3、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2)生物分类的等级和单位。
2、难点(1)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和比较,总结生物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它们,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那么,依据什么来对生物进行分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知识讲解1、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分类主要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生活习性等特征。
例如,植物可以根据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动物可以根据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分类。
以植物为例,有的植物有种子,有的植物没有种子。
有种子的植物又可以根据种子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而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再比如,动物可以根据身体内是否有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2、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每一个分类单位都包含着一类生物,并且不同的分类单位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数量和共同特征有所不同。
例如,猫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猫种。
3、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例如,猫和老虎都属于猫科,但老虎属于豹属,猫属于猫属。
所以猫和老虎的亲缘关系比猫和狗的亲缘关系更近。
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答案生物这门学科,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为我们打开了解生命奥秘的大门。
七年级上册的生物知识,更是为我们初步展现了这个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在第一章“认识生物”中,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生物。
生物具有许多特征,比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人体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等方式排出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比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闭合叶片,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一颗小小的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母鸡能下蛋孵出小鸡。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孩子会与父母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
此外,生物还具有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能力,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以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而蚯蚓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质量。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让我们知道了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像蜜蜂之间的合作,以及狼和羊之间的捕食关系;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例如,在寒冷的北极,北极熊有着厚厚的皮毛来抵御严寒,这是适应环境;而森林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制作临时装片是学习细胞结构的重要实验,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就像一个指挥中心。
第四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最新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苏教版

外。
④生物体能产生
,并有
和
现象;
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
;
⑥生物体都能
一定的环境,也能
环境。
四、 基础训练 【摩拳擦掌,初试牛刀】 (必做题)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1.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会合拢下垂,这是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 C 、生物进行呼吸 D 、生物的发育
.生物能适应环境 .空气会影响植物的生存
1、“鱼儿离不开水”说明水是鱼生活的惟一非生物因素。 2、环境对动物没有影响,动物对环境也没有任何影响。
(
)
(
)
3、树木到了秋天要落叶是因为它们不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
)
【课后探究】
在某一农田里有庄稼、农业害虫、蛇、老鼠、蛙等生物,请谈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农田 里有哪些主要的非生物因素。
二,【学习目标】【为了目标,全力以赴】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 学法指导】【合作交流,感悟新知】
p8 【自主学习】看书 ( ---11)
【合作探究】看书后,生生 合作 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点 1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围的生物,我们该怎样对待它们?
课题: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 课前热身 【课前复习,回顾旧知】 1 、生物的主要类群
名师精编 优秀教类植物 种子植物
生物分类 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微生物:真菌 细菌 病毒
2 ,生物的生命现象 具有一定的结构 生长 生殖、遗传变异 营养 新陈代谢 应激性 适应和影响环境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生态系统的概念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②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水族箱。
②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②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环保教育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意义。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制作临时装片和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了解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发育、代谢、适应、繁殖等;2.理解生物特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通过观察生物特征来认识生物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长:生物体体积、体重的增加;–发育:生物体从胚胎到成体的过程;–代谢:生物体对外界物质的吸收、利用和排泄过程;–适应:生物体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响应;–繁殖:生物体繁殖后代的过程。
2.生物特征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特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策略;–生物特征的多样性与环境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对生物特征的思考:•你认为生物的特征有哪些?•生物的特征和环境有什么关系?2. 讲解与示范(3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具体的生物例子进行示范。
可以准备一些图片或幻灯片来辅助讲解,但不能展示给学生。
3. 学生实践(40分钟)学生进行以下实践活动:活动一: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1.随机分发给每个学生一颗植物的种子。
2.学生将种子栽种在花盆中,并记录下栽种的日期。
3.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每天的观察结果。
活动二:观察昆虫的发育过程1.将一些蚕蛹放在透明容器中。
2.学生每天观察蚕蛹的变化,并记录下每天的观察结果。
4. 学生展示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结果,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5. 小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实践活动观察生物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学生的实践和展示,可以了解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观察能力。
在评价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讨论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2012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

设计者:邓暑生班级:姓名:日期:生物的特征导学案编号:01自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自学重点和难点: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学习过程一、构建知网并展示(提示:对于“生物的特征”这个话题,你有哪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想法,用概念图的形式表现出来)(5min)二、自学自研(15min)学习任务一:解读科学观察法与一般观察的区别观察法:⑴工具a、可以直接用,也可以借助放大镜、等仪器。
b、可以利用、录音机、等工具。
c、有时还需要。
⑵注意事项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
b、观察时要、细致和,并及时记录结果。
c、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耐心。
学习任务二:讨论生物与非生物有什么区别1、阅读课文,联系生活,思考:教室里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不是生物(即非生物)?2、说说我们的校园里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3、在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是。
学习任务三:概括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1、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请举例说明。
2、思考:除本节课课文列出的生物特征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生物特征呢?学习任务四: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观察书上马、牛、驴三种动物的图片,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展示交流(16min)1.各小组代表选择任务讲解,并对新生成的问题进行简单讨论。
2.教师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补充。
四、诊断评价(9min)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生物能进行;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生物能对作出反应;生物能和;生物都有和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2、2004年春节期间,“禽流感”波及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越南和泰国等地还出现了人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的病例。
引起“禽流感”的病毒属于生物的理由是()A.具有细胞结构B.能使其它生物致病C.能繁殖后代D.具有严整的结构3、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人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乘机逃遁,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是()A.营养B.呼吸C.排泄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4、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6、家鸡由原鸡驯养而来,但家鸡比原鸡性格温顺、产卵量高,这说明生物具有下列哪一特征?()A. 生殖和发育B. 应激性C. 遗传变异D. 适应性7、下面是猫和老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这些现象分别属于生物的哪种基本特征。
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2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4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共2课时)第1课时——————————— 6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共2课时)第2课时————————————7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共2课时)第1课时————————9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共2课时)第2课时————————12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共2课时)第1课时—————————14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共2课时)第2课时—————————16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共3课时)第1课——————————————18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共3课时)第2课时—————————————20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共3课时)第3课时实验课—————————22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共2课时)第1课时——————————————24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共2课时)第2课时实验课——————————26第三节动物细胞(共2课时)第1课时————————————————28 第三节动物细胞(共2课时)第2课时实验课————————————30第四节细胞的生活(共2课时)第1课时———————————————32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共2课时)第2课时———————————————34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36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38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40第四节单细胞生物————————————————————————42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44第二节种子植物(共2课时)第1课时————————————————46 第二节种子植物(第2课时)———————————————————48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共2课时)第1课时—————————————— 50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共2课时)第2课时—————————————— 52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54第三节开花和结果(共2课时)第1课时———————————————56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共2课时)第2课时———————————————58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60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共2课时)第1课时——62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共2课时)第2课时——64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共2课时)第1课时———— 66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共2课时)第2课时———— 68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共2课时)第1课时—————————— 70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共2课时)第2课时—————————— 72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4参考答案————————————————————————————76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主备人:梁淑珍审核人:班级:学号:姓名:
一、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他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学习重点: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他们的区别
学习难点: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快乐预习
阅读课本2-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内容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生物能进行,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生物能,生物都有的特征。
生物还有其他特征。
例如,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三、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
1、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
2、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
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4、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吗?
5、植物能排除体内的废物吗?
一、课堂小结
1、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该怎么回答?
2、什么是生物学?
3、生物的特征有哪些?
四、师生共同小结
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
我们身边的生物
生物的简单分类:、、、、。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作用(呼吸、排泄等)
生物体都有、和生殖的现象
生物的生命现象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基本特征)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除病毒外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也能影响。
五、效果评价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馒头上长出的白毛B.恐龙化石C.不断长大的钟乳石D.珊瑚礁
2.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都生活在水中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映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3. 病毒并没有细胞结构,但生物学家仍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A.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B.能侵染其它生物
C.能在寄主细胞内复制产生后代D.具有应激性和遗传性
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蜻蜓点水B.钢铁生锈C.公鸡打鸣D.葵花向阳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生长和发育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D.呼吸
6.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生殖季节里,长出蓬松而分披的长饰。
决定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 )
A.应激性B.多样性C.变异性D.遗传性
7.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的产卵量比原鸡多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A.生长现象
B.生殖和发育
C.遗传和变异
D.新陈代谢
8.昆虫中的蝶类在白天活动,蛾类在夜晚活动,说明了生物体具有()
A.适应性
B.向光性
C.应激性
D.遗传性
9.从地层挖出来的千年古莲种子,种在泥塘里仍能长叶开花,但其花色与现代莲稍有不同,说明生物体具有( )
A适应性B遗传性C变异性D.遗传和变异性
10.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合拢下垂这个生命现象属于()
A.新陈代谢
B.应激性
C.变异
D.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11.在载玻片上,向有活动草履虫的水滴中加入少许蓝墨水,草履虫就放出剌丝泡。
这一现象就是生物的一个实例。
12.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即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
13.地衣这类植物是植物界拓荒的先锋.能在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长,在生长时又能腐蚀岩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既能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
14.一般说来,生物的种类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是由于生物体具有 ,并能发育成新个体。
六、学习反思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能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二、课前预习
1、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下列为其一般步骤
A.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B.明确目的、对象、范围
C.制订合理的方案
D.如实记录调查过程请你
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2、请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将左右两边的内容相连接
形态结构特点陆生生物与水生动物等
生活环境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用途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____________。
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这是由于光合作用需要
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能适应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讨
认真观察教材第13页的“小麦田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小麦的生长受到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附近炎热、降雨量丰富的地区。
影响热带雨林分布的因素是
和。
3、阔叶林分布在海拔低的地区,针叶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四、师生共同小结
生物因素:、、、、
1、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环境,环境生物。
五、效果评价
1、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
A.水中 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 D.土壤里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在大自然,生物适应环境。
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
A.森林可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疏松土壤
4、 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地—青岛,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
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 阳光
B. 温度
C. 气体
D. 盐度
5、蝉在夏天正午叫得最厉害,当温度降低到24度以下时就会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中影响蝉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A. 阳光
B. 水
C. 温度
D. 空气质量
6、在一片农田中,影响水稻生长得生物因素有()
1.阳光
2.杂草
3.水分
4.土壤
5.田鼠
6.空气
7.蝗虫8蚜虫
A. 1256
B. 3478
C. 1346
D. 2578
7、不属于影响河中鲤鱼生活得生物因素是()
A. 河中的水草
B. 河中的小虾
C. 河水的清浊
D. 河中的其他鱼类
8、蜜蜂找到食物后,会跳8字舞招引同伴去采蜜,这种生物现象是()
A. 合作
B. 寄生
C. 捕食
D. 竞争
9、能正确表达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是()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生物依赖环境
D. 全选
10、下列各项中,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的是()
A. 水滴石穿
B. 夏天人会出汗
C. 鱼离开水会死亡
D. 猫见老鼠就追赶
11、红树林植物的根能从水中吸收无机物,因此红树林能有效降低水质污染,这一事实说明()
A. 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B. 生物依赖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C.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 生物能影响其生活的环境
12、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
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六、学习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