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期末试卷A卷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期末试卷A卷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期末试卷A卷

A.DN15

B.DN25

C.DN20

D.DN40

3、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编制中项目编码以五级编码设置,用十二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一级为分类

码,表示安装工程分类码是( )

A.01

B.02

C.03

D.04

4、以下层高的建筑中,哪项可以计取高层建筑增加费( )

A.层高20米

B.层高18米

C.层高25米

D.层高15米

5、下列费用不属于工程直接费的是( )

A.人工费

B.材料费

C.施工机械使用费

D.措施费

6、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综合单价。综合单价包含( )

A.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

B.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企业管理费

C.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企业管理费.风险费.利润

D.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

7、在下列费用中,属于建筑安装工程间接费的是()。

A.施工单位搭设的临时设施费

B.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费

C.劳动保障费

D.已完工程和设备保护费

8、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可以独立组织施工的工程是指 ( );

A、建设项目

B、单项工程

C、单位工程

D、分部工程

9、各种箱、柜、盘、板、盒的预留导线是()

A、高+宽

B、周长

C、高+深

D、2.5m

10、计算风管长度时,不包括下列哪部分的长度()

A.大小头

B.管件

C.阀门

D.三通

2、引下线的安装分为哪几种方式?分别是什么?

JX-23

年级专业:姓名:学号:3、给排水管道安装中定额不包括哪些内容?

得分五、计算题(本题共30分)

如图所示,已知风管安装高度为5.5m,材质及厚度为0.5mm的普通镀锌薄钢板圆形风管,采用咬口连接,风管尺寸如图,弯头的弯曲半径R=300mm,弯曲度数为60°、90°两种。试计算风管的工程量。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1、因素分析 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所以,模型假定为 LnY=β0+β1㏑X1 +β2㏑X2 + μ 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完整版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 令狐采学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 B.数学 C.经济学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自力学科的标记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 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 B.解释变量 C.被解释变量 D.前定变量 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合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合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合统计单位不合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 B.混合数据 C.时间序列

数据D.横截面数据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示为具有一定的几率散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B )。 A.内生变量 B.外生变量 C.滞后变量 D.前定变量 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 ( A )。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 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 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C )。 A.控制变量 B.政策变量 C.内生变量 D.外生变量 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D )。 A.1991-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 10.经济计量阐发工作的基本步调是( A )。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总体估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国家开放大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套题 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 分部工程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是按照单位工程的不同部位、不同施工方式或不同材料和设备种类,从单位工程中划分出来的中间产品。以下属于分部工程的是()。 A 学校的教学楼 B 土石方工程 C 给水排水工程 D 模板工程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2. 设计概算造价是在()阶段测算和确定的。 A 决策阶段 B 设计阶段 C 竣工阶段 D 施工阶段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3. 建筑工程定额按定额反映的物质消耗内容分类,可分为()。 A 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台班消耗定额 B 基础定额、企业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指标等 C 建筑工程定额、设备安装工程定额、工器具定额、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等 D 全国统一定额、专业专用和专业通用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地方统一定额、企业补充定额、临时定额等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4.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是根据一定时期()水平,对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 A 社会平均 B 社会平均先进 C 企业平均 D 企业平均先进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0 5. 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时,对于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且结构层高在()及以上的,应计算全面积。 A 2.20m B 2.10m C 2.0m D 1.20m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3;考生得分:3 6. 一砖半厚的标准砖墙,计算工程量时,墙厚取值为()mm。 A 370

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题目:我国财政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姓名:XXX 学号:XXX 专业:XXX 科目:计量经济学

2.13 我国1978~1997年财政收入Y和国民生产总值(GNP)X的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单位:亿元)。 表1 年份财政收入GNP 年份财政收入GNP 1978 1132.26 3624.1 1988 2357.24 14923.3 1979 1146.38 4038.2 1989 2664.90 16917.8 1980 1159.93 4517.8 1990 2937.10 18589.4 1981 1175.79 4860.3 1991 3149.48 21662.5 1982 1212.33 5301.8 1992 3483.37 26651.9 1983 1366.95 5957.4 1993 4348.95 34560.5 1984 1642.86 7206.7 1994 5218.10 46670.0 1985 2004.82 8989.1 1995 6242.20 57494.9 1986 2122.01 10201.4 1996 7404.99 66850.5 1987 2199.35 11954.5 1997 8651.14 73452.5 (1)建立财政收入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解释斜率系数的经济含义; (2)若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为78017.8亿元,求1998年财政收入的预测值。 答案: (1)利用软件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运行结果如下:

根据运行结果可知: y=858.48+0.1000x t= (46.02) 2R =0.9916 F=2118 S.E=208.7 其中斜率系数为0.1000,表示国民生产总值(GNP )与财政收入成正比,财政收入(x )每增加一个单位,国民生产总值(y )将增加0.1各单位。 (2)根据回归方程可知, 当x=78017.8时,y=858.48+0.1000 78017.8=78876.28 所以1998年的财政收入预测值为78876.3亿元。 2.15 表3是某类商品销售量Y 与该商品价格1X 和售后服务费用2X 的历史统计资料。 (1)建立Y 关于1X 和2X 的回归模型; (2)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统计检验; (3)解释模型估计结果的经济含义。 表3 时期 销售量(万件) 价格(元/件) 售后服务费(万元) 1 55 100 5.5 2 70 90 6.3 3 90 80 7.2 4 100 70 7.0 5 90 70 6.3 6 105 70 7.4 7 80 65 5.6 8 110 60 7.2 9 125 60 7.5 10 115 55 6.9 11 130 55 7.2 12 130 50 6.5 答案: (1)利用软件建立回归模型,运行结果如下: (a )线性模型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范文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劳动力,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山东轻工业学院08/09学年第二学期《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 (B卷)(本试卷共7 页) 适用班级:经管学院07级所有学生 20 分)共(本题共一、单项选择题10 小题,每小题2 分, 得分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1. 在多元回归中,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与判定系数的关系有() A. < B. > C. D.关系不能确定 2R=1时有()根据判定系数2. 与F统计量的关系可知,当 A.F=-1 B.F=0 C.F=1 D. F=∞ 3.DW检验法适用于检验() A.异方差性 B.序列相关 C.多重共线性 D.设定误差 2=0.98,X1的t值=如果一个二元回归模型的 4. OLS结果为R0.00001,X2的t 值=0.0000008,则可能存在()问题。 A. 异方差 B. 自相关 C. 多重共线 D. 随机解释变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 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判定系数接近1,则表明模型中存在() A.异方差性 B.序列相关 C.多重共线性 D.拟合优度低 6.容易产生自相关的数据是() 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 C.年度数据 D.混合数据 ????中,模型:检验7. 线性回归??????x?ux?x?y i20ik1i12kii?时,所用的统计量为:()),2,(,?0?k?,1H:0? i ?i0????????ii1k?1?t?nt??ttn?k.. B A ?????? ??VV ????ii1??n?tFnk?1,?k?1ktF?.. D C?????? ii22???? ??VV ii2????,8.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检验随机误差项是否u?xxy????????x tkt221ttt0k1存在自相关的统计 量是:() ???2ee?d61?tti2t?1t??d B. A.??1r nn2? ??n1nn???2e t1?t??2n?r i?t.. D C?t?? ?V2r1?i9. 若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自回归形式的序列相关,则估计模型参数应采用() A.普通最小二乘法 B.加权最小二乘法 C.广义差分法 D.工具变量法 d和d,在给定显著水平下,若DW统计量的下和上临界值分别为则当10. ul d DW d 时,可认为随机误差项()ul

计量与计价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基本建设项目按照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和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划分为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 2.根据基本建设程序进展阶段的不同,造价文件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投标价格、施工预算、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 3.建筑工程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为了完成一定计量单位质量合格的建筑产品,所必须消耗的人力、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 4.建筑面积包括有效面积和结构面积。 5.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和场馆看台下,当设计加以利用时净高超过 2.1m 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 1.2m至2.1m 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当设计不利用或室内净高不足 1.2m 时不应计算面积。 6.在一般房屋建筑中根据工程结构部位及其工种工程的不同,可将各主要分部工程划分为地下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及施工技术措施项四部分。 7.基础土石方、沟槽、地坑的划分: 沟槽:槽底宽度 3m 以内,且槽长大于 3 倍槽宽的为沟槽; 地坑:底面积 20m2以内,且底长边小于 3 倍短边的为地坑; 土石方:不属于沟槽、地坑、或场地平整的为土石方。 8.按生产要素划分,定额可分为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台班消耗定额,统称为三大基本定额。 9.劳动定额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 10.外墙脚手架的工程量按外墙外边线长度乘以高度计算。 11.建筑物垂直运输机械工程量计算时,凡定额计量单位为m2的,均按建筑面 积计算规则规定计算。 12.消耗量定额中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消耗量指标确定时,材料损耗量是指建筑产品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材料损耗的数量,其计算公式是材料损耗量=材料净用量*(1+材料损耗率)。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辅助面积的是( A )。 (A)走廊(B)墙体(C)教室(D)卧室 2.( A )是编制预算定额的基础。 (A)施工定额(B)预算定额(C)概算指标(D)概算定额 3.消耗量定额的应用方法有(D)。 (A)直接套用和换算套用(B)直接套用和定额补充 (C)换算套用和定额补充(D)直接套用、换算套用和定额补充 4.以下关于现浇混凝土柱高的确定,错误的是(C)。 (A)有梁板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之间的高度 (B)构造柱按全高

计量经济学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计量经济学论文 15130322 张佳伟 GDP与CPI和贷款总额的关系 摘要:众所周知,GDP作为一个比较有说服性的统计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今天我所要研究的,是GDP和居民消费指数和贷款总额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CPI 涨幅与GDP 增幅经历了几轮波动,1997年之前的几轮经济高增长,物价都出现了明显的高涨幅;1998-2008 GDP连续11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物价涨幅却保持低位运行,经济运行从高增长高物价向高增长低物价转变,反映了CPI涨幅与GDP 增速相关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发生了一些变化。另外,贷款总额既然作为一个经济指标,其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影响,至于这个影响程度的大小,如果要具体形象的反映出来,就必须要借助计量经济学的办法,去分析CPI和贷款额这两者对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影响。 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手段可以知道,居民消费指数CPI对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贷款总额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办法对于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形象的测算和研究。 为了确定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决定运用eviews软件对相关的变量进行分析。确定最为合理的方程以及进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异方差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和自相关检验。(为了更加精确的进行变量之间关系数据的测算,使用了eviews8.0版本进行实证分析)

1、确定变量 我们确定“GDP ”为被解释变量,“CPI ”和“贷款总额”为解释变量。 2、建立模型 Y=0β+1βP+2βX+c (c 为随机扰动项) 3、数据处理 此为1992-2008年度的GDP 、CPI 以及贷款额的数据。 年度 GDP (Y ) 居民消费指数(P ) 贷款额(X ) 1992 26923.5 282 26322.9 1993 35333.9 305.8 32943.1 1994 48197.9 320 39976 1995 60793.7 345.1 50544.1 1996 71176.6 377.6 61156.6 1997 78973 394.6 74914.1 1998 84402.3 417.8 86524.1 1999 89677.1 452.3 93734.3 2000 99214.6 491 99371.1 2001 109655.2 521.2 112315 2002 120332.7 557.6 131294 2003 135822.8 596.9 158996 2004 159878.3 645.3 178198 2005 183217.4 698.2 194690 2006 211923.5 766.4 225347.2 2007 257305.6 849.9 261691 2008 300670 926.4 303468 (数据来自人民网) 4、建立多元回归线性模型 (1)建立工作文件:启动EViews ,点击File\New\Workfile ,在对话框“Workfile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学院 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 晋兆晖 290508210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我国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虽然各地区的经济消费结构会有所差异,但总体还是有绝大部分相似之处的。分析之后最终促使消费需求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关键词:计量经济模型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 一、选题背景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消费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一国或某一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其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点无论在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中还是在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证实。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我国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正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管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这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变量的选择分析 根据传统的凯恩斯消费理论,消费需求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同时就是增加自己的银行储蓄为以后的购房、养老、医疗保健做准备,这对居民的消费支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必须选取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居民储蓄是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直接因素,居民储蓄越多,最终消费就越少,储蓄越少,最终消费支出就越多。 物价水平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会有影响,即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支出,当居民的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涨,则消费支出增加;反之,居民收入不变,若物价下跌,则消费支出减少。对于物价水平,选择通货膨胀率来反映。 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的指标,也是需要被列

最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试卷

XXXX考核试卷Array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代码:031141) 适应专业、班级:( B卷 90分钟开卷) 1’×20=20’) 注意:1、请将选择题答案集中填入下列方格内,否则该题做零分处理! 2、题中未具体说明者均执行2006年《湖南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标准》计算 规则。 1.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由( )构成。 A.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 B.直接费、间接费、法定利润和税金 C.直接工程费、间接费、法定利润和税金 D.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 2.根据现行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的有关规定,下列费用中,不属于建筑安装工程直接费中人工费的是( )。 A.生产工人探亲期间的工资 B.生产工人调动工作期间的工资 C.生产工人学习培训期间的工资 D.生产工人休病假8个月期间的工资 3.在确定材料定额消耗量时,建筑工程必须消耗的材料不包括( )。 A.直接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 B.不可避免的施工废料 C.不可避免的场外运输损耗材料 D.不可避免的场内堆放损耗材料 4.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的工程量应按设计图示尺寸( )。 A、以体积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 B、以体积计算,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 C、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 D、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

5.下列项目应计算建筑面积是( )。 A.地下室的采光井 B.室外台阶 C.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 D. 建筑物内的垃圾道 6.雨篷、阳台计量不正确的是( ) 。 A、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外墙外边线以外部分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B、与建筑物内部不相连通的装饰性阳台不计算建筑面积 C、伸出墙外的牛腿不另计算 D、伸出墙外的雨篷反挑檐合并在面积内计算 7.关于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无梁板体积包括板和柱帽的体积 B、现浇混凝土楼梯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C、外挑雨篷上的反挑檐并入雨篷计算 D、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8.瓦、型材屋面计量规则正确的有( )。 A、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乘隅延尺系数计算 B、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C、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斜面面积计算 D、扣除房上小气窗等所占面积后按实际面积计算 9.某建筑采用现浇整体楼梯,楼梯共3层自然层,楼梯间净长6m(不包括走道板),净宽4m,楼梯井宽450mm,长3m,则该现浇楼梯的混凝土工程量为( )。 A.22.65㎡ B.24.00㎡ C.67.95㎡ D.72.00㎡ 10.一房间主墙间净空面积为54.6㎡,柱、垛所占面积为2.4㎡,门洞开口部分所占面积为 0.56㎡,则该房间水泥砂浆地面工程量为( ) ㎡。 A.52.20 B.52.76 C.54.60 D.55.16 11.一幢六层住宅,勒脚以上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每层为448.38㎡,六层无围护结构的挑阳台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为108㎡,则该工程的建筑面积为( )。 A.556.38㎡ B.502.38㎡ C.2744.28㎡ D.2798.28㎡ 12.一设备的混凝土基础,底面积为5m*5m,工作面为0.3m,挖土深1.5m,放坡系数1:0.5,则招标清单挖土工程量为( ) m3。 A.55.16 B.60.77 C.37.5 D.25 13、计算建筑面积中高低联跨的单层建筑物,需分别计算面积时,应以( )为界分别计算。 A、高跨结构内边线 B、高跨结构外边线 C、低跨结构外边线 D、连接处结构中心线 14.基础与墙身使用不同材料时,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计算规则正确的是( ) 。 A、位于设计室内地坪±300mm以内时,以不同材料分界线为界 B、位于设计室内地坪±500mm以内时,以不同材料分界线为界 C、超过±300mm时,以设计室外地坪为界 D、超过±300mm时,以自然地坪为界

税收计量经济学论文

我国税收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本文是在参考了多个关于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自1988年至2007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得出结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三者均对我国税收收入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税收计量思考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的一般原理。这几年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科学地对税收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对研究我国税收增长规律,制定经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78-2008年的3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314045亿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收入1978年为519.28亿元,到2008年已增长到54223.79亿元,31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6.76%。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研究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以及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期末试卷

?第一题判断题10×2=20分(从以下题目中任选10题,判断对错;如果2 ? P66 1,OLS法是使残差平方和最小化的估计方法。 对 2,计算OLS估计值无需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对 3,若线性回归模型满足假设条件(1)——(4),但扰动项不服从正态分布,则尽管OLS估计量不再是BLUE,但仍为无偏估计量。 错只要满足(1)——(4),OLS估计量就是BLUE 4,最小二乘斜率系数的假设检验所依据的是t分布,要求??的抽样分布是正态分布。 对 5,R =TSS/ESS 错R =ESS/TSS 6,若回归模型中无截距项,则Σet=0未必成立。 对 7,若原假设未被拒绝,则它为真。 错只能说不能拒绝原假设 8,在双变量回归模型中,б 的值越大,斜率系数的方差越大。 错Var(??)=б /Σxt 只有当Σxt 恒定,上述说法才正确。 P149

1,尽管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量仍然是最佳线性 无偏估计量。 对 2,如果分析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预测,则多重共线性并无妨碍。 对 3,如果解释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低,则一定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错即使解释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低,也不能排除存在多重共线性 的可能性 4,如果存在异方差性,通常用的t检验和F检验是无效的。 对 5,当存在自相关时,OLS估计量既不是无偏的,也不是有效的。 注意: 本书中无偏性不成立仅两种情况: 1,模型中忽略了有关的解释变量。 2,随机解释变量与扰动项同期无关。 错在扰动项自相关的情况下OLS估计量仍为无偏估计量,但不再具有最 小方差的性质,即不是BLUE 6,消除一阶自相关的一阶差分变换法假定自相关系数必须等于1。 对 7,模型中包含无关的解释变量,参数估计会有偏,并且会增大估计量的 方差,即增大误差。 错模型中包含无关的解释变量,参数估计仍无偏,但会增大估计量的方 差,即增大误差 8,多元回归中,如果全部“斜率”系数各自t检验都不显著,则R 值也高 不了。

西南科技大学计量与计价期末试题

名词解释题 1. 产量定额 2. 材料预算价格 3. 设计概算 4. 定标 5. 承诺 简答题 1.定额的作用有哪些? 2.工程量计算的要求有哪些? 3.何谓基本建设?其内容有哪些? 4.投标文件有哪些主要内容? 5.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四、 计算题 1.某工程有120m3一砖基础,每天有22名专业工人投入施工,时间定额为0.89工日/m3。试计算完成该项工程的定额施工天数。 2.试用理论计算法计算标准砖1砖墙每10m3所需要的标准砖和砂浆的净用量(,灰缝为10mm)。 3.某砖混结构警卫室平面图如图1—1所示。 屋面结构为120mm厚现浇混凝土板,板面结构标高4.80m。②、③轴处有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梁的截面尺寸250×660mm(包括板厚120mm);内墙面、天棚面均为混合砂浆抹灰,白色乳胶漆刷白两遍。 问题:依据《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列式计算建筑面积,天棚抹灰,内墙面抹灰三分项工程量。(其中门窗面积为13.96m2)

1—1平面图

4.某工程柱下独立基础见图2.1,共20个。已知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 土强度等级:基础垫层C10,独立基础及独立柱C30。试计算混凝土基础 和地面以下柱的工程量各是多少? 1. 完成砖基础需要的总工日数=0.89×120=106.8(工日) 需要的施工天数=106.8÷22=5天 2. 则一砖墙每10m3所需要的标准砖的净用量为529.1×10=5291块;砂浆的 净用量为0.226×10=2.26 m3 。 3. 该警为室分部分项的工程量: 建筑面积=11.04×6.84=75.51 m2 天棚抹灰=(10.8-0.24)×(6.6-0.24)+0.54×6.36×2×2=80.90 m2 内墙面抹灰=2×(10.56+6.36)×(4.8-0.12)-13.96=144.41 m2 4. 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量=(3.0×2.4×0.3+1.4×1.2×0.4) ×20=56.64m3 混凝土柱工程量=0.4×0.6×(3.4-0.7)×20=6.48×20=12.96 m3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支出

分数:______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 支出 系别:国贸系 班级:国本五 学号: 2012016533 姓名:张璐 指导老师:岁磊

【提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的经济指标之一。本人认为人均GDP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它直接反映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而通过研究发现人均GDP的变化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以及政府支出有着莫大的联系,因此,本文选取了1990-2005年的统计数据进行试验和分析。 【关键字】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税收、政府支出 具体数据如下: 图1数据收集 注: Y: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每人)(单位:元) X1:居民消费水平(单位:亿元) X2:国家税收(单位:亿元) X3:政府支出(单位:亿元)

由此,我们可得到Y与X1 、X2、X3的散点图,如下: 图2 Y与X1 图3 Y与X2

图4 Y与X3 由图我们可以发现Y与X1 X2 X3都有比较明显的线形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三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eviews7 命令框中输入:LS Y C X1 X2 X3回车 所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Y=-275.7004+0.763471X1+0.330198X2-0.069827X3 在现有的学习中,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单位根检验及协整的方法,所以对模型的平稳性暂时不作考虑。

若不考虑单位根检验,直接用我们在前几章学习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1.拟合优度:我们由表可知,,修正的可决系数为,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在F分布表中查出临界值,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和我国政府支出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 3.T检验:对于C、X1、X2的系数,t的统计量的绝对值都>2.179,都通过了检验,而X3的系数的t统计量为-2.033472,在df=12、α=0.05的情况下,t统计量应大于2.179,显然X3的系数不能通过T检验。 根据经验判断无法通过第一步检验的原因很可能是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4.我们对X1 X2 X2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在命令框中输入:COR X1 X2 X3回车得到以下结果: 可以发现X1、X2、X3之间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 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完整版)与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 B.数学 C.经济学 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 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 B.解释变量 C.被解释变量 D.前定变量 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 B.混合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横截面数据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B )。 A.内生变量 B.外生变量 C.滞后变量 D.前定变量 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 A )。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 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 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C )。 A.控制变量 B.政策变量 C.内生变量 D.外生变量 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D )。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总体估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11.将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D )。 A.虚拟变量 B.控制变量 C.政策变量 D.滞后变量 12.( B )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 A.外生变量 B.内生变量 C.前定变量 D.滞后变量 13.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 C.修匀数据 D.原始数据 14.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 A )。 A.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 B.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政策模拟 C.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 D.季度分析、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 15.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 )。 A.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B.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 C.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D.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 16.相关关系是指( D )。 A.变量间的非独立关系B.变量间的因果关系C.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D.变量间不确定性的依存关系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期末_A卷

重 庆 大 学 城 市 科 技 学 院 《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A卷 B卷 2012 ~2013 学年 第2学期 开课学院: 建筑管理学院 课程号:02095740 考试日期: 考试方式: 开卷闭卷 其他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共10分) 1.预算定额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主要依据,预算定额编制的基础是( )。 A .概算定额 B .费用定额 C .劳动定额 D .施工定额 2、找出照明线路图用图形符号( )。 A .WL B . WX C . WP D .WV 3、室外消火栓安装方式分为地上式和( )。 A .墙壁式 B .地下式 C .吊顶式 D .支架式 4、铝芯橡皮绝缘导线型号为( )。 A .BLX B .BX C .BBX D .BVR 5、高压电是指电压高于1KV 低于( )。 A .35kv B .10kv C .220kv D .630kv 二、案例题,请根据背景材料按要求作答。(30分) 某办公楼给排水安装工程量清单如下表1-1所示。经公司研究按照招标文件要求依据《重庆市安装工程计价定额》(2008)和《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08)进行投标报价。相关费用及费率如下:人工单价:50元/工日;规费费率:25.83%;安全文明施工专项费费率9%;工程定额测定费费率0.14%;税金费率3.41%;管理费费率60%;利润费率40%;暂不考虑风险因素。 问题: (1)请按照《重庆市安装工程计价定额》(2008)以及 《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08)工程量清单计价格式,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综合单价,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5分) 条件:①《重庆市安装工程计价定额》(2008)相关内容见表1-2。 ② 相关主材单价如下:镀锌钢管DN40 20元/m ;塑料管DN50 6元/m 。 ③ 请根据表1-2给出数据完成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1-3填写。 ④《重庆市安装工程计价定额》(2008)人工单价28元/工日。 (2)请按照《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08)工程量清单计价格式,计算单位工程费用。(15分) 条件:①措施项目费合计为4300元,其他项目费合计为2500元; ②请在单位工程费汇总表1-4中填写。 教 务处 制 学院 建筑工管理工程学院 专业、班 工程造价2008级本科 年级 2008 学号 姓名 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严肃考纪、拒绝作弊 封 线 密

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

我国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额的 影响因素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我国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收集了1999—2009共11年的相关数据,选取餐饮企业的数量、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全国城镇人口数以及公路里程数作为解释变量构建模型,对我国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且加以修正,最后根据模型的最终结果进行经济意义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餐饮企业营业额、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研究背景 近十年来,投资者进入餐饮企业的数量一直持递增趋势。在他们进入一个行业之前,势必要对该行业的营业额、营业利润等进行估计,当这些因素的估计值能够达到他们的预期的时候,他们才会对其进行投资。由于餐饮企业的营业额是影响投资者是否进入餐饮业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对于我国餐饮企业的营业额问题的深入研究就相当的有必要,这有助于投资者作出合理的决策。下面即进行了对我国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额的计量模型研究。 二、变量的选取 影响餐饮企业营业额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餐饮企业的数量、营业面积、从业人员、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全国城镇人口数、餐饮企业的平均价格水平及公路里程数(表示交通状况),但综合考虑后,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变量(企业数、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全国城镇人口数、公路里程数)进行研究,并对各个变量对餐饮企业营业额的影响进行预测。 1.企业数

本文认为餐饮企业营业额与餐饮企业的数量有关,并预测两者之间呈正相关2. 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 本文认为餐饮企业营业额与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有关,并预测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3. 全国城镇人口数 本文认为餐饮企业营业额与全国城镇人口数有关,并预测两者之间呈正相关4. 公路里程数 本文认为餐饮企业营业额与公路里程数有关,并预测两者之间呈正相关三、相关数据:其中营业额(单位:亿元),企业数(单位:个),人均年消费性 支出(单位:元),全国城镇人口数(单位:万人),公路里程数(单位:万公里) 年度 营业额 (Y)企业数(x1) 人均年消费性 支出(x2) 全国城镇人口 数(x3) 公路里程 数(x4) 1999351955932664615.9143748135.2 200040524453508499845906140.3 2001489894341325309.0148064169.8 2002624247150216029.8850212176.5 2003747000059356510.9452376181 200411605000100677182.154283187.1 20051260200099227942.8856212334.5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我国旅游业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近年来,中国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建立合理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我国旅游业收入和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各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揭示了我国旅游业收入呈现的特征,并针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国内旅游收入;旅行社数量;旅游人数;人均花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内接待旅游人数695百万人次到如今26.4亿人次;从旅游收入仅2391亿元到如今1.93万亿元;旅行社以年均21.24%的速度增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更是年均增长15%。留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为我国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展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为了旅游业收入的稳定增长,研究其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十分必要。 本文以计量经济学经典的模型为基础,分析影响中国旅游业收入的各个因素,对比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文章首先进行研究变量的选择和模型的建立,然后进行回归分析,进而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模型变量与模型建立 1.1 模型解释变量的选择 旅游收入直接反映了某一旅游目的地国家或者地区旅游经济的

运行状况,是衡量当地旅游经济活动及其效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综合性指标。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中国旅游业收入的因素有很多,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和我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人均花费(1X )、旅游人数(2X )、全国旅行社数量(3X )、铁路营业里程(4X )和公路里程(5X )作为影响的主要变量。 1.2 模型设定 设定线性模型:μββββββ++++++=55443322110X X X X X Y Y —国内旅游业收入(亿元); 1X —人均旅游花费(元); 2X —旅游人数(百万人次); 3X —全国旅行社数量(个); 4X —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 5X —公路里程(万公里)。 1.3 数据搜集(见表1) 表1 1995—2011中国国内旅游业收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统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