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土地勘测定界是指对土地进行测量和界定,用于确定土地的边界和面积,为土地的管理、开发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是土地勘测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技术标的角度,推荐一种详细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
一、技术指标1.精度要求:根据国家土地勘察准则和规程的要求,确定勘测精度,将地块面积测量的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测量方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电子测距仪相结合的方式,实时获得地块的坐标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测量设备: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GPS仪器和电子测距仪,并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数据的准确性。
4.测点密度:根据地块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测点的密度,确保边界位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数据处理:采用专业的测绘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地块边界的绘制和面积的计算,同时记录测量数据和处理过程,确保可追溯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6.报告编制:根据国家土地勘察准则和规程的要求,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报告,包括测绘成果、测量过程和数据处理等内容,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二、技术方案设计1.前期准备:详细了解土地的性质和用途,获取土地相关的法律、规划和管理文件,进行现场踏勘和勘测前的准备工作。
2.测量方法选择:确定采用GPS和电子测距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地勘测定界,根据地块的情况,确定采用静态GPS、动态GPS或RTKGPS等测量方法。
3.测量控制点设立:根据地块的大小和形状,在地块的外部或内部设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以提供精确的空间定位和测量基准。
4.测量任务划分:按照地块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将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划分为若干个测区,确定每个测区的测量任务和时间节点。
5.数据采集和处理:采用GPS和电子测距仪进行地块边界的测量,并实时导入测绘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绘图和面积计算。
6.差错检核和改正:对测量数据进行差错检核和改正,包括数据的平差、闭合差计算和相对误差控制,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水源保护区勘察定界技术方案

水源保护区勘察定界技术方案一、方案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水源保护区就像是水源的超级保镖,得把它的范围给划清楚咯。
这就好比给宝藏画个圈,圈内是水源保护的圣地,谁都不能乱搞。
咱们这个勘察定界技术方案呢,就是要准确地找出这个圈该画在哪。
二、前期准备。
# (一)组建超棒团队。
1. 多面手成员。
得找些地理信息系统(GIS)大神,他们就像地图魔法师,能在各种地图数据里穿梭自如。
水文专家也不能少,这些水的知音,知道水源的脾气,哪的水是咋流的,门儿清。
测量工程师是定界的标尺,拿着各种测量仪器,像全站仪、GPS啥的,能精确地确定各个点的位置。
2. 团队培训。
在出发前,大家得坐下来唠唠,熟悉一下水源保护区相关的法规政策。
这就像玩游戏先看规则一样,不能瞎搞。
比如说哪些区域是一级保护区,哪些是二级的,规定可不一样呢。
还要一起研究研究以前类似项目的案例,看看别人是咋成功的,也瞅瞅有啥坑可以避开。
# (二)收集资料。
1. 地理信息资料。
先把当地的地形图搞到手,这就像给水源保护区的勘察定界找个底图,上面有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的位置。
可以从当地的测绘部门或者地理信息中心要这些资料。
卫星影像图也很有用,就像从天上看地球的照片,能直观地看到水源周围的地貌和土地利用情况。
2. 水文资料。
水源的水文数据是关键,像水源的流量、流速、水位变化啥的。
这些数据可以从当地的水文站获取,要是没有现成的,可能还得自己搞些临时的测量。
还要知道水源的补给情况,是靠降雨、地下水还是其他河流的汇入,这就像知道水源的食物来源一样重要。
三、现场勘察。
# (一)实地测量。
1. 控制点设置。
先在水源保护区周围找一些稳定的点作为控制点,这些点就像定界的钉子。
用测量仪器精确地确定它们的坐标,以后所有的测量都可以以这些点为基准。
2. 边界测量。
沿着水源保护区的大致范围,测量工程师用全站仪或者GPS等设备,一个点一个点地确定边界的位置。
这个过程就像沿着宝藏的边缘走,把每个角落都标记清楚。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工程科技专业资料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工程科技专业资料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是在勘探或工程项目开始前,对地面或地下设施进行调查和研究,从而确定勘探或工程的范围、工程方案、设计参数等相关信息的技术方案。
该方案不仅对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工程科技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还在其他领域中也有广泛的使用。
一、方案介绍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调查勘测(包括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等)、工程勘察(包括危险源调查、地质资料收集等)和资料分析(包括资料整理、勘测筛选等)。
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勘探或工程的范围、工程方案、设计参数等相关信息,从而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参考。
二、技术方案的作用1、确定工程范围在勘探或工程项目开始前,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帮助确定工程的范围,从而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确定工程方案通过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可以确定工程项目的方案,包括地质勘探方案、设计参数方案等,进而提高工程项目的成功率。
3、降低工程风险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能够将工程项目的风险提前发现、预警,从而降低工程风险,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
4、优化工程方案在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中,对地质、水文等因素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有助于优化工程方案,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
5、规范工程项目的实施通过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对工程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实施质量和效率,避免项目出现问题和风险。
三、技术方案的内容1、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结构等方面的调查,以确定地质地貌环境,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基础。
2、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是该方案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调查、水文地质环境调查等。
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可以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参考。
3、危险源调查对勘测或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进行危险源调查,包括环境污染源、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调查,有助于提前发现环境问题和风险,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和参考。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简介勘测定界技术是采用一定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确定土地使用权的范围和性质、地块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情况的一种技术。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就是勘测定界工作的具体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技术要求、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等。
测量方法勘测定界工作需要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来获取地块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是利用全站仪设备对地块进行三维坐标点的测量,再通过数据处理,得出地块的详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GPS/导航卫星测量法GPS/导航卫星测量法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地块进行测量,通过对卫星信号的接收、处理,得出地块的三维坐标点和属性信息。
图像测量法图像测量法包括航空摄影或斜摄影测量以及无人机摄影测量等技术,通过对地块的航拍或摄影,得出地块的高分辨率影像和属性信息。
技术要求为确保勘测定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勘测定界技术方案需要具备以下技术要求:测量精度测量精度是勘测定界工作中最为关键的要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作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根据工作的具体需求和标准要求,制定合理的测量精度要求。
现场控制现场控制是指在勘测定界工作中,对现场情况的实时控制和监测,包括对测量仪器、数据采集和处理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勘测定界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决定了工作成果的质量和精度。
应根据测量方法和工作需求,制定合理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方法。
数据输出勘测定界工作的最终成果需要进行数据输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定界报告定界报告是勘测定界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它是对定界工作过程、结果的详细说明和总结,包括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和成果展示等内容。
定界图纸定界图纸是勘测定界工作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是对工作结果的直观表现和展示,应包括地形图、平面图、剖面图等。
结论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是勘测定界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应根据工作需求和标准要求,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和技术要求,以保证工作成果具备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方案旨在控制和指导项目工作的进度、质量和安全生产,确定用地范围、界址、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特制定本方案。
该项目为大型工程,施测面积约为6508亩,施工工期为20天。
考虑到测区面积较大,施工工期较短,需要高效完成。
本方案的编制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城市测量规范》和《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等。
勘测定界工作情况包括以下内容:1.准备工作底图,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
工作底图应包括地籍图、地形图和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不小于1:)。
若工作底图现状不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需要修测或补测。
2.调绘权属界线,查阅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的有关资料,并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
其他土地权属界线的确认需要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权属单位有关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共同到现场指界,并将权属界线测绘到工作底图上。
3.调绘土地利用类型及界线,依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利用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上的有关土地利用类型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标注三级土地利用类型编号。
同时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核实,与实地不一致的,按变更地籍调查的有关规定处理。
4.进行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勘测定界首级平面控制网应符合相关要求。
323.如果首级控制网点密度不能满足土地勘测定界的要求,应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一级或两级加密控制点。
加密控制测量应优先采用导线网、三角网形式加密控制网,也可使用单一附合导线,插点仅限于个别地点使用。
324.平面控制网测量作业及精度的基本技术要求遵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等。
XX界线勘界测绘技术方案

XX界线勘界测绘技术方案目录1 概述 (1)1.1任务概况 (1)1.2指导思想 (1)1.3工作原则 (1)1.4工作时间安排 (2)1.5勘界测绘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2)1.6勘界测绘成果的基本要求 (2)2 XX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2.1XX地理概况 (2)2.2已有资料情况 (3)2.2.1控制资料 (3)2.2.2图件数据成果资料 (3)3 引用的技术标准和相关文件 (3)4 成果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4)4.1成果种类及形式 (4)4.2数学基础 (5)4.2.1坐标和高程系统 (5)4.2.2投影方式及分带 (5)4.2.3边界协议书附图的比例尺 (5)4.2.4成图规格和图幅分幅与编号 (6)4.2.5计量单位 (6)4.3数据格式 (6)4.4界线测绘的基本精度 (6)4.4.1正射影像图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 (6)4.4.2界桩点和边界点测量精度 (6)4.4.3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精度 (7)5 技术设计方案 (7)5.1 整体技术路线及工作流程 (7)5.2 工作底图(边界图)制作 (9)5.3 边界调查确定边界线 (10)5.4 界桩与边界点 (10)5.4.1边界点 (10)5.4.2界桩类型 (11)5.4.3界桩位置选定与埋设密度 (11)5.4.4界桩的编号 (11)5.4.5边界线的编号与命名 (12)5.4.6界桩结构、规格、材质、书写 (12)5.4.7拍摄界桩像片和埋设位置像片 (13)5.4.8界桩与边界点坐标与高程测量 (13)5.4.9界桩登记表的填写 (14)5.5边界线标绘与边界工作底图修补测和调绘 (15)5.5.1边界线与边界工作底图(带状图)修补测和调绘 (15)5.5.2边界线标绘的技术要求 (16)5.6边界协议书附图及边界位置说明 (16)5.7边界协议书 (17)5.8成果整理与验收 (17)5.8.1文档整理 (17)5.8.2数据整理 (17)5.8.3成果的检查与验收 (17)5.9勘界成果数据入库 (18)5.10上交归档成果 (18)1 概述1.1任务概况为有力提升全省行政区域界线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发挥地名普查成果对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2002年国务院令第353号)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6﹞32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7号)精神,开展四川省XXXX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界线勘定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行政区域界线勘界的规定和省有关文件的要求,编制本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实施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实施方案一、引言。
勘测定界技术是地质勘探中的重要环节,其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勘测定界技术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技术背景。
勘测定界技术是指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手段,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测定界,确定矿产资源的地质储量、产状、分布规律等。
这项工作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三、技术实施方案。
1. 勘测区域划分。
根据勘测区域的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对勘测区域进行合理划分,确定勘测的范围和重点区域。
2. 勘测方法选择。
结合勘测区域的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类型,选择合适的勘测方法,包括地球物理勘测、地球化学勘测、遥感勘测等。
3. 数据采集与处理。
利用现代化的勘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勘测区域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获取准确、全面的地质信息。
4. 地质勘探工作。
组织专业的地质勘探队伍,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包括地质调查、地质钻探等,获取地质剖面和岩心样品。
5. 数据分析与评价。
对采集到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确定矿产资源的地质储量和产状。
6. 技术应用与成果展示。
将勘测定界技术的应用成果进行展示与应用,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技术保障措施。
1. 设备保障。
确保勘测所需的设备、仪器的完好性和准确性,提供技术保障。
2. 人员培训。
对从事勘测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技术水平。
3. 质量控制。
加强勘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总结。
勘测定界技术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能够提高勘探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因此,需要加强对勘测定界技术实施方案的研究和总结,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六、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勘测定界技术应用手册.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8.[2] 王五, 赵六. 地球物理勘测技术原理与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3] 陈七, 钱八. 地球化学勘测实用指南. 北京: 矿业出版社, 2019.以上就是勘测定界技术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1)

XXX勘测定界项目竞争性目录一、投标函..............................................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投标文件汇总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服务承诺............................................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拟投入本项目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投标人资格证明文件..................................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投标人相关业绩一览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项目实施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投标函致:1、根据已收到贵方的投标文件,遵照有关规定,我单位经考察现场和研究上述投标文件的投标须知、技术规范及其它有关文件后,我方愿意以人民币(大写)元(RMB 元)的投标报价并按投标文件和技术规范的条件要求承担勘测定界任务的责任和义务。
234、56日期:二、投标文件汇总表三、服务承诺四、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五、拟投入本项目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六、投标人资格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书、测绘资质等相关文件)七、投标人相关业绩一览表八、项目实施方案1.总则1.1目的和依据为实现XXXXX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2XXXX行面土地1.31.4工作程序接受委托——查阅有关文件及图件——现场踏勘——地形测绘——权属调查——实地放样——界址测量——面积量算——编绘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编绘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图——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成果检查验收——提交资料——报批建设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勘测定界项目竞争性谈判文件投标人: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日期:目录一、投标函6二、投标文件汇总表7三、服务承诺8四、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9五、拟投入本项目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10六、投标人资格证明文件11七、投标人相关业绩一览表12八、项目实施方案131.5图纸的要求对于建设用地项目,要按1/1000比例尺要求施测,图面所反映内容应当符合城镇地籍调查和土地详查有关规定。
现有图纸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2.前期准备2.1接受委托经审核具备勘测定界资格的单位,须持有用地单位或有权批准该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勘测定界委托书,方可开展工作。
2.2查阅有关文件由用地单位提交的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选址意见书,经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有关资料,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同时收集以下资料: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由用地单位到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集;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施工设计图及其有关资料。
控制成果:由勘测定界单位搜集项目选址附近原有的平面控制成果、布网状况说明、精度统计等有关控制成果资料。
2.3现场踏勘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上的用地范围及用地要求,进行现场踏勘,调查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地类界线及地下埋藏物,用铅笔标绘于工作图上,并了解勘测的通视条件及控制点标石的完好情况。
(14)2.4地形测绘 (15)按业主要求的精度若收集的已有底图实时性或精度不够,或无法收集到该资料,则必须按业主要求的精度和比例绘地形图,通常为1:500或1:1000或1:2000。
(15)2.5权属调查根据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及要求,现场指界认界,实地调查测绘建设用地范围界线,调查所占土地的权属性质,登记发证状况。
填写建设拟征(占)地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
2.6确定放样数据经现场踏勘后确定界址点坐标或关系距离两种放样数据。
界址点坐标:通过图解或直接测绘获得界址点坐标。
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关系距离:图解或实地踏勘获得。
2.7制定勘测方案根据现场踏勘及界址点的分布等情况,拟定合理的平面控制和施测方案。
3、实地放样3.1基本要求勘测定界或放样界址点应尽量采用解析法,条件不具备的,可采用勘查法。
3.2平面控制网勘测定界平面控制坐标系统应采用国家或城市平面控制网。
对于已经施测地籍图的城镇坐标系统应尽可能与施测地籍图所用的城镇坐标系统一致。
控制测量精度按《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试行)》执行。
3.3解析法放样根据界址点的坐标和控制点数据计算放样元素,再利用界址点与邻近控制点放样界址点桩位。
3.4关系距离放样根据用地界址点或界址线与邻近地物的间距或关系距离在实地找到并确认有关地物和地界,用钢尺量距,采用交绘方法,放样界址点桩位。
4.界址点的设置界址点是用地相邻界址线的交点,界址桩是埋设在界址点上的标志。
界址点设置原则:界址点应设置于用地界线的拐点处、地类界交点、管线工程与其他线状地物、行政界线、权属界线交点、直线段不超过70M要设置界址点。
4.2界址桩的类型界址桩类型主要有:混凝土界址桩、带帽钢钉界址及喷漆界址桩。
4.3界址点的编号界址点在图纸上须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统一按顺序编号,例如:J1、J2、J3、……。
新用地的界址点与原用地界址点重合的,采用原界址点编号。
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的,编写原则以原地籍编号方法相同。
5.界址测量、勘测定界图5.1界址测量为保证界址放样的可靠性及界址坐标的精度,在界址桩放样埋设后,须进行界址测量,界址测量可才用RTK设站。
(15)5.2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图应当由各级控制点直接测绘而得(见附录六),若有现势性较强,精度较高的较大比例尺图件,也可启用现有图件编制而得。
同一块用地由多幅图纸拼接,面积数字应注记在较大一块图幅内,其他图幅内只注记“征用”、“代征”等文字。
定界范图窄长或范围太小无法注记时,采用引线(黑色)划在空余处注记。
加盖勘测定界专用章,应不覆盖定界图式符号和文字数字注记。
文字注记和符号按《勘测定界图例》规定执行。
大型工程、管线工程勘测定界图参照国土资源部《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试行)》执行。
5.2.1比例尺要求城镇规划区内建设项目:比例尺应与原地籍图比例尺一致。
若原无地籍图的比例尺规定为1/500或1/1000;大型工程、管线工程项目用地:比例尺定为1/2000。
5.2.2图面内容 (17)勘测定界图上表示内容应按《四川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表示执行。
主要有:界址点、界址线、权属界线、行政界线、地上物、地类界线、地类符号,重要的地物,以图幅为单位,图上标注各权属单位的地类面积,并在第一张图上加注整宗地面积和按Ⅱ级地类分类面积。
勘测定界图上必须加盖施测单位的“测绘资质专用章”。
勘测定界图上必须表示出用地范围界线以外(图上至少2厘米以内)的主要地物和地类。
5.2.3图幅要求图幅统一要求为50cmX 50cm,对于大型工程、管线工程,可不加图廓座标,为节省幅面,同一幅图上可表示几段管线工程,各段要求首尾相连。
5.3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为确保建设项目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也为了日常土地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必须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而制作拟征用地范围略图。
(17)6.面积量算6.1分类宗地的地类按《四川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实施意见(修订本)》规定的土地分类执行。
调查到三级类,以村(社)、村民委员会为基础按《四川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实施意见,(修订本)》的规定制作三级类地类汇总表逐级汇总上报。
(18)一、投标函致:1、根据已收到贵方的投标文件,遵照有关规定,我单位经考察现场和研究上述投标文件的投标须知、技术规范及其它有关文件后,我方愿意以人民币(大写)元(RMB 元)的投标报价并按投标文件和技术规范的条件要求承担勘测定界任务的责任和义务。
2、我方已详细审阅全部投标文件,包括修改文件(如果有的话),及有关附件,我方完全知道必须放弃提出含糊不清或误解权力。
3、我方承认投标函附表是我方投标函组成的部分。
4、一旦我方中标,我方保证在日历天内勘测定界完毕并移交全部勘测定界成果资料。
5、我方同意所递交的投标文件在投标文件规定的投标有效期内有效,在此期间我方投标有可能中标,我方将受此约束。
6、除非另外达成协议并生效,贵方的中标通知书和本投标文件将构成约束我们双方的合同。
投标人:法定代表人:日期:二、投标文件汇总表投标人:法定代表人:日期:三、服务承诺投标人(盖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签字):日期:四、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附:仪器检定证书及购买发票投标人(盖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签字):日期:五、拟投入本项目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附:人员身份证、毕业证、职称证等相关文件投标人(盖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签字):日期:六、投标人资格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书、测绘资质等相关文件)七、投标人相关业绩一览表附:合同复印件投标人(盖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签字):日期:八、项目实施方案1.总则1.1目的和依据为实现陕西定边朱庄风电场50MW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陕西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测量规范》、2007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有关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文件资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1.2工作性质陕西定边朱庄风电场50MW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以下简称勘测定界)系指对农地转用、土地征用、划拨和有偿使用等方式提供用地的各类建设项目,实地划定土地使用范围、确定土地权属、测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线、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进行面积量算汇总等供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地勘测技术工作。
1.3法律效力勘测定界成果作为建设项目用地报件内容一并上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该建设项目用地依法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
1.4工作程序接受委托——查阅有关文件及图件——现场踏勘——地形测绘——权属调查——实地放样——界址测量——面积量算——编绘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编绘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图——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成果检查验收——提交资料——报批建设用地。
1.5图纸的要求对于建设用地项目,要按1/1000比例尺要求施测,图面所反映内容应当符合城镇地籍调查和土地详查有关规定。
现有图纸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2.前期准备2.1接受委托经审核具备勘测定界资格的单位,须持有用地单位或有权批准该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勘测定界委托书,方可开展工作。
2.2查阅有关文件由用地单位提交的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选址意见书,经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有关资料,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同时收集以下资料: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由用地单位到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集;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施工设计图及其有关资料。
控制成果:由勘测定界单位搜集项目选址附近原有的平面控制成果、布网状况说明、精度统计等有关控制成果资料。
2.3现场踏勘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上的用地范围及用地要求,进行现场踏勘,调查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地类界线及地下埋藏物,用铅笔标绘于工作图上,并了解勘测的通视条件及控制点标石的完好情况。
2.4地形测绘按业主要求的精度若收集的已有底图实时性或精度不够,或无法收集到该资料,则必须按业主要求的精度和比例绘地形图,通常为1:500或1:1000或1:2000。
2.5权属调查根据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及要求,现场指界认界,实地调查测绘建设用地范围界线,调查所占土地的权属性质,登记发证状况。
填写建设拟征(占)地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
2.6确定放样数据经现场踏勘后确定界址点坐标或关系距离两种放样数据。
界址点坐标:通过图解或直接测绘获得界址点坐标。
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关系距离:图解或实地踏勘获得。
2.7制定勘测方案根据现场踏勘及界址点的分布等情况,拟定合理的平面控制和施测方案。
3、实地放样3.1基本要求勘测定界或放样界址点应尽量采用解析法,条件不具备的,可采用勘查法。
3.2平面控制网勘测定界平面控制坐标系统应采用国家或城市平面控制网。
对于已经施测地籍图的城镇坐标系统应尽可能与施测地籍图所用的城镇坐标系统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