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运动养生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运动养生的重要性

中医养生运动养生的重要性

中医养生运动养生的重要性养生是人们追求健康和长寿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中医养生运动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运动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养生运动方法。

一、中医养生运动的概念及原理中医养生运动是指运用中医理论指导进行的一系列运动活动,旨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增强体质,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它基于中医学中的“预防为主”理念,通过锻炼身体、调整呼吸、舒缓情绪等方式,促进人体机能的平衡和提升。

中医养生运动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理阴阳:中医强调阴阳的平衡,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阴阳,促进机体的平衡状态。

2.活血化瘀:中医认为瘀血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适度的运动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

3.调节气机:中医将气机不畅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通过中医养生运动可以调节气机,增强体质。

4.强壮脏腑:运动可以增强脏腑器官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5.平衡情绪:中医强调情绪的重要性,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压力、舒缓情绪,对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中医养生运动的种类和方法1.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拳术,被誉为中医养生运动的代表之一。

太极拳通过缓慢、柔和的动作,注重呼吸和意念的调控,能够调和阴阳、调节脏腑功能,对于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升身体灵活性具有独特效果。

2.气功: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医养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功包括静坐养生和动态气功两种形式。

静坐养生注重调整呼吸,通过练习气功功法,使气机平衡流通、气血协调,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动态气功则通过舒展身体、调节呼吸、练功打坐等方法,达到开阖、疏通经络,增强体质的效果。

3.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以模仿动物动作为特点的养生运动,它由虎、鹿、熊、猿、鸟五个动作组成。

五禽戏可以锻炼肌肉、增强韧带和关节的灵活性,保持身体的柔韧度,并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达到养生健身的效果。

中医运动养生中医对运动的理解与指导

中医运动养生中医对运动的理解与指导

中医运动养生中医对运动的理解与指导运动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合理运动能够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阳气,提高免疫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中医对运动的理解和指导。

一、中医对运动的理解1. 运动与生气的关系:中医学认为,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表现,与身体的生气息息相关。

运动能够调动体内的阳气运行,激发人体活力,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2. 运动与气血的关系:中医强调气血的平衡,认为气血畅通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气血运行的功能,避免气血瘀滞和失调引发的疾病。

3. 运动与脏腑的关系:中医学认为,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应不同的脏腑。

如慢走有益于脾胃功能的调节,早晨慢跑有益于心脏功能的强化。

通过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可以促进脏腑功能的平衡。

二、中医对运动的指导1. 运动方法选择:中医强调个体差异,根据不同体质、年龄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

如气虚体质的人适合练习太极拳、气功等柔和的运动方式,而阳虚体质的人适合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

2. 运动时间安排: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在早上最旺盛,在下午逐渐减弱,因此早晨是最适合运动的时段。

此外,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后运动,可以促进消化吸收,避免运动负荷过大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3. 运动强度掌握:中医强调运动的适度,不宜过度劳累。

要根据个人体力和心肺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

适度的运动可以感觉微微出汗、微微气喘,但不至于过度疲劳或大汗淋漓。

4. 运动与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和运动的配合,认为饮食是运动的基础。

在运动前适当进食,补充热量和营养,提高身体的耐力和运动效果。

同时,运动后要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饮食过重或过饱,以免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5. 运动与针灸、按摩的结合:中医传统疗法中有许多针灸和按摩手法可以与运动结合,起到辅助调理的作用。

例如,配合适当的针灸和按摩手法,可以缓解运动后的肌肉酸痛,促进身体康复。

三、中医运动养生的实践中医运动养生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具体实践包括以下方面:1. 健身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练习身体和心灵的养生功夫,通过缓慢优美的动作,调节呼吸、放松身心,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运动养生运动在中医养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本章将介绍中医养生中的运动原则、运动方式和运动技巧,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运动养生。

一、运动原则1. 尊重自身身体状况:在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决定。

对于体质较弱的人来说,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体质较好的人可以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如跳舞、游泳等。

2.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定期锻炼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每周至少进行三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这样才能够达到锻炼的效果。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3. 不要超负荷运动:虽然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但是过量的运动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

过度疲劳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在锻炼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来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长,避免超负荷运动。

4. 运动与饮食结合:在运动前后合理搭配饮食,可以更好地达到养生的效果。

运动前应该补充足够的能量,选择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酸奶等。

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蛋白质,帮助肌肉恢复。

二、运动方式1. 散步:散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

散步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状况。

2.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兼具健身和养生功效的传统中国武术。

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对身体的关节、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3. 游泳:游泳是一项全身运动,可以锻炼到全身的肌肉和心肺功能。

游泳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大的好处,可以促进循环系统的血液循环。

4. 瑜伽:瑜伽通过调整呼吸和姿势,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瑜伽可以提高柔韧性和平衡力,缓解疲劳,消除身心紧张。

三、运动技巧1. 合理热身:在进行运动前,应进行适量的热身运动,以准备身体。

热身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预防运动损伤。

2. 注意呼吸: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控制呼吸。

中医对于运动养生的指导与建议

中医对于运动养生的指导与建议

中医对于运动养生的指导与建议运动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它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等。

而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对于运动养生也有着独到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医在运动养生方面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一、运动种类选择中医倡导根据个人体质和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种类。

一般来说,中医认为运动可以分为静坐运动和动态活动两类。

1. 静坐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瑜伽等。

这类运动强调内外调和、静心养神,可以缓解身心压力,提升体内活力。

2. 动态活动:如散步、跑步、打太极拳、打羽毛球、慢跑等。

这类运动强调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助于锻炼肌肉、调节呼吸和促进血液循环。

二、运动时间安排中医提倡根据人体运行规律选择适当的运动时间。

一般来说,中医认为早晨和傍晚是最适宜的运动时间段,因为此时人体阳气最旺盛,气血流通较为顺畅。

若无特殊情况,不宜选择在饭前或饭后立即运动,以避免影响消化功能。

同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时间,确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三、饮食调养中医强调饮食与运动的协调。

在运动之前,可以适当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酸奶等,以提供能量和营养。

运动结束后,可以摄入适量的蛋白质来帮助身体恢复。

此外,中医也提醒要避免运动过程中过度饥饿或饱腹的状态。

四、运动前后按摩在运动前后进行适当的按摩可以加强肌肉的柔韧性和血液循环。

运动前的按摩可以帮助预防运动损伤,舒缓肌肉压力;运动后的按摩则可以促进乳酸的代谢,加速肌肉恢复。

五、运动与经络理论中医强调运动与经络的关系。

运动可以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气血循环,增强脏腑功能。

比如散步可以刺激足三里、太冲等穴位,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因此,中医建议在运动时,尽量选择一些能够刺激经络的运动方式。

六、运动的强度和量中医主张运动要适度,不宜过量。

运动强度和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久坐人群,中医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若是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则需要注意适当减少运动强度,以免过度消耗体力。

中医运动养生的原则

中医运动养生的原则

中医运动养生的原则早在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就曾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告诫人们经常活动可以防病养生。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及“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中医运动养生的原则,希望对你有用!中医运动养生的6个原则1.运动适度,不宜过量若运动后食欲减退,头昏头痛,自觉劳累汗多,精神倦怠,说明运动量过大,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告诫人们:“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有。

”那么,运动量怎样掌握才算合适呢?一般来说,以每次锻炼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适宜;也有人以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若运动量大,心率及脉率就快。

对于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140次为宜;而对于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20次为宜。

2.舒适自然,循序渐进为健康而进行的锻炼,应当是轻松愉快的,容易做到的,充满乐趣和丰富多彩的,人们才愿意坚持实行。

即“运动应当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面的方式下进行。

”这是美国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的结论。

在健身方面,疲劳和痛苦都是不必要的,要轻轻松松地渐次增加活动量,“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正确的锻炼方法是运动量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

比如跑步,刚开始练跑时要跑得慢些、距离短些,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再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

3.运动时间,因时制宜一般来说,早晨运动较好,因为早晨的空气较新鲜,而室内的氧气经过一夜的睡眠后,大部分被人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增多,到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运动锻炼,即可把积聚在身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来,吸进更多的氧气,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为一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此外,午睡前后或晚上睡觉前也可进行运动,以消除一天的紧张,轻松地进入梦乡,但运动不要太激烈,以免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影响睡眠。

总之,许多健身运动,随时都可以做,多少做些,都是有益的。

但稍微剧烈的运动,不要在吃饭前后进行,因为在饭前呈现饥饿状态,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易发生低血糖症;饭后剧烈运动,大部分血液到肌肉里去,胃肠的血液相对减少,不仅影响消化,还可引起胃下垂、慢性胃肠炎等疾病。

运动养生中医知识点总结

运动养生中医知识点总结

运动养生中医知识点总结中医对于运动养生的理论非常重视,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内外的平衡。

运动养生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而且可以调整心理状态,增进身心健康。

下面将对中医运动养生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医理论与运动养生1. 中医理论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脏腑协调,强调顺应自然、调节节律、修身养性。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的身体不是分割开来的,而是一个整体。

因此,中医认为运动养生不只是为了增强体魄,更是为了调整身心,保持整体健康。

2. 运动养生的体质分类根据中医理论,人的体质可以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等。

每种体质对应不同类型的运动方法和运动强度,因此,了解自己的体质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非常重要。

3. 运动养生的气机理论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度的运动能够调动人体的气机,使气血通畅,维持脏腑功能正常。

但运动过度或不当的运动则会伤害气机,导致气滞、血瘀,从而出现各种疾病。

4. 运动养生的节律调理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为顺应自然节律有助于人体健康。

在运动养生中,应该根据四时节气、日出日落、阴阳转化等自然规律选择运动方式、时间和强度。

二、中医养生的运动方法1. 中医推崇的养生体育中医养生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传统体育活动。

太极拳以其缓慢舒展、柔和变化的动作和配合呼吸而受到广泛的推崇。

气功运动则以调息养神、调理精气、调整情绪为主要特点。

五禽戏则以模仿动物的动作,锻炼全身肌肉,增进体能。

这些运动方式注重调理气血,强调动静结合,有利于身心健康。

2. 中医推崇的养生运动中医认为,山水环境对人的健康有益,因此中医推崇登山、徒步、游泳等户外养生活动。

这些运动可以锻炼肌肉,增强心肺功能,同时可以享受大自然环境的美妙,放松身心,有助于调节情绪,增进身心健康。

中医学中的运动养生与调理

中医学中的运动养生与调理

中医学中的运动养生与调理运动在中医学中一直被视为维持身体健康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强调运动的目的不仅在于锻炼身体,还在于调养气血、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到养生和疾病康复的目的。

本文将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运动在养生和调理方面的作用和方法。

一、运动的养生价值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气血运行畅通、阴阳平衡紧密相关。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有助于气血畅通,提高机体代谢水平。

此外,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因此,通过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共识。

二、运动的调理作用1. 疏通经络: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也是脏腑功能的调控系统。

适当的运动可以通过活动关节、拉伸筋脉,促进经络的畅通,使气血运行顺畅,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2. 调整阴阳:中医学认为,阴阳失衡是引起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适宜的运动可以根据体质的不同,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调理脏腑功能,帮助人体恢复健康。

3. 增强体质:中医养生强调“先养阳气”,意即先养抵抗力。

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运动的方法与技巧1.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中医学认为,不同的人体体质和疾病需要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

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如气虚体质者,宜选择柔和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

对于体质旺盛的人,如阳盛体质者,宜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2. 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运动的时间、频率和强度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一般来说,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疾病康复者,都应该避免剧烈的运动和过度的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但过度运动则容易伤害身体。

3. 配合中医调理:运动和中医调理相辅相成。

通过与中医师的合作,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状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更好地发挥运动在调理身体方面的作用。

四、运动养生的实践案例以下是几个中医运动养生的实践案例,供参考:1. 气虚体质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柔和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中医养生运动

中医养生运动

中医养生运动中医学认为,运动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合理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循环、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在中医养生运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一、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拳术,也是一种中医养生运动的重要方式。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连贯,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

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调整呼吸,增加气血循环,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太极拳还可以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阴阳能量。

二、气功气功,又称为“内功”,是中医养生运动中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的姿势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

气功的练习可以增强气血的供应,提升免疫力,改善身体各系统的功能。

比如,四季气功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夏季气功可以清热解暑,秋季气功可以润肺养阴,冬季气功可以暖血益肾。

三、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模仿动物动作的健身运动,被誉为中医养生的“五宝”。

五禽戏包括虎、鹿、熊、猴、鸟五种动物的动作,每种动物都有特定的呼吸和动作要领。

五禽戏的练习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身体各系统的功能。

虎步深蹲可以锻炼腿部力量,鹿摇头可以舒展肩颈,熊托掌可以强化腰腹肌,猴抖身可以增加柔韧性,鸟张翅可以调整呼吸和胸部活动。

四、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包括八个动作的古代健身法,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

八段锦的每个动作都重点练习不同的器官和经络系统。

比如,揉腹可以刺激消化系统,抬头仰望可以锻炼颈肩部,双手攀足可以活络腰部和下肢。

八段锦的练习可以增强全身气血循环,平衡阴阳能量,达到养生的效果。

五、散步散步是最简单且常见的中医养生运动方式之一。

散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缓解长时间坐姿带来的肌肉酸痛。

中医学认为,散步时最好能保持自然的呼吸和姿势,可以通过锻炼脚踝、膝关节和腰背部等部位,以达到舒筋活络,排毒养颜的效果。

总结起来,中医养生运动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方式,通过合理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些人不宜进行跑步锻炼
(1) 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2) 近期心脏病发作者 (3) 糖尿病患者 (4) 高血压 3 级患者 (5) 过分肥胖者 (6) 一些在急性期的传染病患者
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民族遗产,其姿势 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并不 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既能防病,又可 强身,不仅我国人民喜练,而且深受世 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今天,你健康了吗?
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 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 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 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第三,能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由于打太极 拳时,要求全神贯注,不存杂念,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 上,故使大脑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 动作,使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神经系 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
第四,能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这是因为练太极拳 时要求气沉丹田,呼吸匀、细、深、长、缓,保持腹实胸宽 的状态,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强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 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均有良好作用。
最佳的运动时间
(1) 从医学、保健学的角度看,清晨并不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 (2) 一天中运动的最佳时间是傍晚。 (3) 运动的关键是பைடு நூலகம்形成习惯,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4) 最佳的运动方式 — 有氧运动。 (5) 步行、慢跑、爬山、跳交谊舞、骑自行车、长距离游泳、打太极 拳、武术、扭秧歌等,都属于有氧运动。其中,最好的有氧运动是 步行。
运动的十大作用
(1) 使你精力充沛,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 使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 (3) 促进睡眠,利于休息。 (4) 使你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 (5) 提高你的免疫力,对疾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6) 使你体重适当,体形匀称,身体各部比例协调。 (7) 使你反应敏锐。 (8) 使你四肢灵活,无疼痛。 (9) 使你头发光泽,无头屑。 (10) 使你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有氧运动对健康的好处有哪些
(1) 有氧运动对心肺及血管有保健作用。 (2) 有氧运动可强壮肌肉、塑造形体。 (3) 有氧运动对骨骼有保健作用。 (4) 有氧运动可改善脑和神经系统功能。 (5) 有氧运动有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
(6) 有氧运动可调节心理状态。
有氧运动对环境的要求
(1)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选择公园、树林里、湖边、江边、海边 为宜。 (2) 空气中的负离子对有氧锻炼很有帮助,负离子可以改善呼吸系统 功能,加强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还能加速新陈代谢,提高人体抵 抗力。 (3) 人群环境也是非常重要,如在结队或一定数量的人群中锻炼身体 精神会非常愉快。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二)强调适度,不宜过量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 大小。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 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 所不能堪耳"。 西方一家保险公司调查了五千名已故运动员的生前健康状况后发现, 其中有些人40~50岁左右就患了心脏病,许多人的寿命竟比普通人短。 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 理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 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之 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有氧运动的时间及运动量
(1) 下午四点~七点左右。 (2) 每周进行 5 次或 5 次以上更好些,每次坚持 20 ~ 40 分钟或 1 小时。
四季有氧运动的注意事项
(1)春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防寒保暖,保护皮肤及眼耳。 (2)夏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防暑,不适合做比较剧烈的运动,运 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3)秋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防止干燥。 (4)冬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做好防感冒措施,要合理安排运动量。 (5)冬夏锻炼的七戒六忌:冬季健身七戒:一戒过分剧烈运动,二戒 急于求成,三戒坏天气参加运动,四戒不做准备活动,五戒负重锻炼, 六戒憋气过久,七戒过分激动; 夏季锻炼六忌:一忌在烈日下锻炼,二 忌锻炼时间过长,三忌锻炼后大量饮水,四忌锻炼后立即洗冷水浴,五 忌锻炼后大量吃冷饮,六忌锻炼后以体温烘衣。
(三)提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流水不腐,户枢不 蠹”,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 不间断的重要性,水常流方能不腐,户枢常转才能不被虫蠹。 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 不会达到锻炼目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 炼。 “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息 孤危。”
中医运动养生的内容极为丰富,种类甚广,方法极多,如气功、导引、五 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按摩、散步、慢跑、登山等。
中医对运动养生锻炼讲求意、息、行动的和谐统一,即意守、调息、行动 的协调统一。同时,强调运动养生也要讲究适量,不可过劳,否则会有害于 健康。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法之所以能健身治病、益寿延年,是因为它有一套较 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 从其锻炼角度来看,归纳起来,有三大原则。
中医学认为,时常打太极拳之所以健身,是因为此项运动 能畅通经络,培补正气。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后,便产生腹 鸣、指麻等体内行气现象,再坚持练习,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 、督、带、冲诸脉,同时增加丹田之气,使人精气充足、神旺 体健。

也正因为太极拳有上述众多的养生保健作用,所以,时常 打太极拳对许多疾病有防治和康复作用,如: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后恢复期,高血压病,风湿性 心脏病以及肺原性心脏病,中度神经衰弱,各种类型的植物神 经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 疡并发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许多疾病。 此外,由于打太极拳可以补益肾精、强壮筋骨、抵御疾病,所 以经常坚持这项运动,能防止早衰,延缓衰老,使人延年益寿
谢谢观赏
中医运动养生
彭治菱
运动养生法是通过适量的运动来保养生命的方法。
古人称运动养生法为动形,即运动形体(身体)的方法属传统养生学 中的六大养生方法之一。
适量的活动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畅达经络、疏通气血、调和脏腑、 增强体质而使人健康长寿。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亦复如是,在于不断运动。动则身健, 不动则体衰,机体在阴阳对立统一中和谐地更替。 人之气血,贵在升降出入有常,运行不息。故善养生 者,必调和气血, 使之周流不息,而运行气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运动。
(一)掌握运动养生的要领
传统运动养生的练功要领就是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这三方面 中,最关键的是意守,只有精神专注,方可宁神静息,呼吸均匀,导气 血运行。三者的关系是:以意领气,以气动形。这样,在锻炼过程中, 内炼精神、脏腑、气血;外炼经脉、筋骨、四肢,使内外和谐、气血周 流,整个机体可得到全面锻炼。
亚 健 康 是 如 何 造 成 的 ?
缺乏运动
遗传抵抗力
医药
食物
心理
环境
人生最痛苦的事 情是,人死了, 钱没花完。
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 的健康?
终生学习 社会责任 风险意识
心理平衡 充足睡眠 爱护环境
科学饮水 合理膳食 适度运动 戒烟限酒
适度运动—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有益健康,如何进行运动,其中大有学问。尤其是在大都市,生活节 奏紧张,竞争激烈,人们整天忙碌于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家庭事务之中,并 且交通工具发达,忽略了运动对保持和促进健康的重要性。 于是,由于缺少运动所导致的非健康因素、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日益显现 出来。为此,提醒大家运动对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千万不要忘记进行科学适宜的 运动,它可以使我们生活得健康、美丽、幸福、长寿,并且远离疾病。
运动养生之跑步
(1) 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 于 5 分钟,否则对心肺功能的提高没有好处. (2) 以减肥健美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 于 20 分钟,速度要慢一点,保持均匀呼吸。 (3)适宜的运动强度:每分钟心率为 180 -年 龄数 (4)练习的次数、时间及距离:青少年每周 4 ~ 5 次,每次 25 ~ 45 分钟,距离 3000 米左右;中老年每周 3 次,每次距离 1500 米左右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经常打太极拳的人,较少发生脊柱老 年性退行性病变,也就是脊椎骨增生或骨刺增 生的较少(占25.8%),脊柱的活动度较好 ,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占85.7% ;而不 练太极拳的人,发生脊柱退行性改变的较多( 占47.2%),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只占 20.6%。
运动养生之散步
(1) 有很大时空自由度,不太容易受 环境的影响。 (2) 普遍适合于各个年龄段。 (3) 加强心脏功能,有效防止和减少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 促进新陈代谢,若以每小时 3 公 里的速度,坚持 2 小时左右,可使代谢 功能提高 50 %左右。 (5) 防治多种疾病,如骨关节疾病、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增强神经系统的 稳定性。 (6) 减肥作用,每天步行 4 公里,可 额外消耗 300 千卡的热量,可保持体态 匀称。 (7) 放松大脑,有利于睡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