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传形意拳的实战训练

合集下载

形意拳实战技法选粹(七拳十四处打法)

形意拳实战技法选粹(七拳十四处打法)

形意拳实战技法选粹(七拳十四处打法)形意七拳十四打歌诀一曰、头打头打去意占中堂,两手外拨人难挡,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二曰、肩打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盖势取,束展二字一命亡。

三曰、手打手打起意冲胸膛,其势好比虎扑羊,站实用力须展放,两肘只在肋下藏。

四曰、肘打肘打三节不见形,用法全凭蛇出洞,拳打三节亦如此,连续使用莫要停。

五曰、胯打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得记准,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上步变式还。

六曰、膝打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了笼,浑身转动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

七曰、脚打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蓄意须防被敌觉,起式好似刮地风。

在形意拳古谱中有左右上下“十四”打法之论,即头、手、肘、肩、胯、膝、脚。

无论哪种打法,形意拳历代先师均反复强调了手、眼、身法、步的高度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必须手脚并用”,“光是手到不为能,手足齐到艺为真”,“打人如亲觜,贴身近打全凭腿”。

往往听到一些外行讲:“形意拳用腿的地方不多”,其实,在形意散手技法中,一时一刻都离不开腿,进退转侧,扭身调膀,吞吐趋避,离开了步法的灵活多变,无论多么高明的技法都无济于世,所以,在下面介绍的形意散手技法中,步法的作用必须放在第一位。

一、头打技法头为“十四”打法之首,主要有顶、摆、撞三种打法。

“顶”有前顶和上顶,“摆”有左右之分,“撞”有前撞和后撞之别。

头打的主要部位是对方的眼、鼻、口、耳、两鬓以及胸部。

关于头打的要领是:“头打起落随脚走,起而未起占中央,足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二、肩打技法肩打可分左右上下之法,主要有撞、扛、靠、摆几种打法,攻击的主要部位一般是对方的胸部和双肩的前后左右。

肩打的要领是:“阴阳互变,或撞或扛,左右进击,贴身近打,步法适宜,遇敌不慌”。

三、肘打技法肘分左右,俗称“两门”,在形意拳古谱中有“横竖用肘”之谓。

肘的打击部位为人的上半身,前后左右均是肘打的有效部位。

中华武术形意拳的内功怎么练

中华武术形意拳的内功怎么练

中华武术形意拳的内功怎么练形意拳顾名思义是结合了各种飞禽走兽的外形拳术,而形意拳更加注意练内功,熟练形意拳的内功后,再加以练习形,才能将形意拳更好的表现出来。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下形意拳的内功训练方法,欢迎大家学习。

形意拳的内功锻炼技巧形意拳内功之站功,也叫桩功。

一般人常练的有“三体式”(又名三才式)和“浑元桩” (又名乾坤桩)两种;前者适用于青少年,后者适用于老年人。

练三体式,姿势如同定步劈拳。

开始时,两足跟相并,两足尖外开45度一60度左右,两腿微屈,膝盖与足尖上下相对,两手握拳,紧靠大腿外侧,拳眼向内。

然后右拳上提,边提小臂边外旋,紧贴着右肋由前向上钻出,吸气随之上升。

吸气尽时,拳高与鼻平,拳心向面部.呼气时,左拳上提,小臂外旋,由左肋旁擦身向前自右拳上劈出,右拳同时变阳掌下按置于右日月穴旁(右软肋下高与脐平)。

与此同时,左足向前迈出一步,与右足相距约两脚半之远。

前腿斜直,膝微弯,膝盖在足跟上与足尖对准。

后腿微屈,膝盖在足尖正上方。

尾骨与后足跟上下相对。

形式上要作到外三合。

全身重量分在两腿之上,前三后七。

随即自大椎开始,将脊椎骨逐节向下依次松开,尾骨向前向上兜翻,内中意,气,力三合,思想高度集中,将神凝聚于“天心”,目视前方,定若钟鼎。

拳经云:“目视鼎,弃视脐,处处行迟不可移,彻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即指此也。

(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共24节,道家叫24楼,也叫12对连环锁。

)站桩虽系静功,且不可呆滞。

要气势腾挪,伏如横弩,动若发机。

以意领气随自己的意志活动,吸上呼下。

欲上则上,欲下则下,呼吸阴阳,纯任自然,毫无阻滞不通之处。

吸气时犹如一人张弓,万夫拔河,浑身上下毛发皆开,气上升而内脏紧缩,呼气时气下降,内脏亦随之松弛。

这是初学者站立不动的练法,既可为形意拳筑基,又可祛病延年。

浑元桩是一种老幼咸宜的练法,形意拳家年老时多练此功。

拳谚“少练三体式,老来浑元桩”即指此而言。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古人采龙、虎、猴、马、骀、猫、燕、鹞、鹰、鸡、鹤、蛇十二种动物之动作,象形取意,练成十二形象。

夫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食之猛,猴有纵跃之灵,马有蹄击之功,骀有竖尾之力,猫有捕捉登高之术,燕有取水之妙,鹞有穿林之巧,鹰有抓拿之技,鸡有斗智之勇,鹤有展翅之用,蛇有拨草之能。

观其形,取其能,其各物之技术,使人兼而有之,专练手眼身法步,必至行动灵敏,立势稳固,起若风,落若箭,形似狸猫,站如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苟能持之以恒心,不畏苦,不惮劳,纯功习练,须数载如一日,不五载而功必成,学者宜勉之。

一、龙形预备式dFr由预备式,左腿向后转旋约200度,屈膝成弓箭步,腰随腿向左拧,左臂上悬,横置头上,手心向上,肘弯处要圆,右手由胯旁,手背向前,往左方平运,至档间,将手藏伏,作裹身藏手式。

注意:眼须随左臂向左平移视线,左臂上裹时要含滚劲。

接前式,两足向右拧,屈右膝,腰随身向右拧,右腿变前弓步,右臂由左肋上举,横悬头上,手心向上,左手由额旁手心向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平运,至档间藏伏,成裹身藏手式二。

再左足向前迈进一步,但足须绕至右足旁向前进,重心点则能稳寄右脚上,左臂由肋上提,横置额旁;右手由额上,手心向地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上运,至裆中将手藏过,作裹身藏手龙形式二。

接前式,右手由额角下按至右胯旁止,左手由裆前提起前推,手心蓄力,作分心掌式。

注意:用掌前推时,劲须发于腰,以腰催膀,膀催腕,掌心蓄力,俟手到敌身一寸间,再发劲推去,敌固不及逃,劲亦难以散.学者注意之。

接上式,右腿前进一步,膝前屈,作弓箭步,右手随腿前推,肩和腰要平,左手指稍屈(作鸡爪式)向后抓,成龙尾式一。

如左步前上,左手随腿前推,右手指稍屈后抓,成龙尾式二。

注意:身须侧进,肩向前,手腕与肩及膝成一直线,后手与后腿亦成一垂直线。

实战用法:敌由左方击来,我以左手上裹敌臂,以右手背击敌左肋。

反之敌由右方击来,我以左手背击敌右肋。

形意拳站桩八法

形意拳站桩八法

形意拳站桩八法形意拳内功修炼站桩八法第一式形意拳的内功修炼是靠桩功的站桩修炼而获得的,形意拳的站功八法都是平步桩,习练者极为稀少,但它对内气的修炼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为大家介绍形意拳内功站桩八法第一式的桩法练习方法。

形意拳内功站桩八法第一式练法:先使身心放松,两手自然下垂,此时要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心不遐想,神不外弛,做到无欲无求,心静如水,舌抵上腭,两腿并立,深呼吸数次,轻吸缓呼,要求做到松、静、自然。

左脚向外横跨,落步后调整重心,使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正前方,既不可内扣也不可外分及一前一后,要保持平、正。

然后十趾扣地,足心涵空,身体70%的重量落在后脚跟,30%的重量落在前脚掌。

由于后脚跟承重较大,站桩又需要有时间作保证,因此练功时应穿着软底平跟鞋为宜。

膝微屈,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膝欲曲而委中大筋欲直,前曲后伸,使大腿后侧肌肉形成上挺之力。

两膝的内侧向外翻,使两脚产生外分之力,其感觉为欲以足跟为轴,两足尖向外转动,但由于脚底与地面的摩擦力阻止了转动,欲动而未动之时为最佳。

由于膝内侧外翻,带动大腿内侧也有外翻之力,所以当两胯向内微合时,圆裆也随之完成。

此时两腿从脚到胯全部形成了横向的争力和上挺力,横竖相济,正符合“足坚而稳,膝曲而伸,裆深而藏”的要求。

提住谷道,尾骨向前翻起,两臀相抱,欲坐而未坐,大腿根部折弯处向内微敛,可调直腰椎的生理弯曲。

腰椎拔直后,背部要求平、正,脊椎直,尾骨不得左右偏斜,保证了尾闾的中正,也保证了脊椎的正直。

两肩松开,微向内扣,使两肩欲交于前方,此时背部横向拉平。

因两肩内扣,胸部自然向内含,自能气降丹田。

左手内侧“劳宫”按住腹部“气海”。

再以右手内侧“劳宫”搭在左手“外劳宫”,两手都不要用力按,要求若即若离。

两肘离开两肋,肘尖向前翻,使两“曲池”欲交于正前方,两肘同时还要下沉,有落地生根之意。

下颏内收,提起耳后高骨,使“百会”上顶,额向前顶,形成向上牵拔之力,与扣肩、合肘、沉肘,共同形成横向和竖向的拔劲,也是横竖相济的劲力。

形意拳打法和用法

形意拳打法和用法

第1章五行拳练法第一节起势本节所介绍的五行拳起势,分为穆式意拳起势法和商式意拳起势法两种。

穆式意拳起势法,是先师穆修易先生所立本门之规,共分九式;商式意拳起势法,系商长锁老师所自立,也为木门之规。

一、穆式意拳起势法歌诀:双手捧起开拳势黑虎伸腰定乾坤翻沙向前走一步平心静息气自匀翻转阴阳开田起狮子张嘴空前胸白虎吞风扎根式出手横拳定逞雄生出三才天地人l,双手捧起开拳势(1)设正面向南,两足并立,身体正直而立,两手自然下垂,两肩松而平正,全体放松,胸部微内含,目平视正前方(图1一1)。

两腿微屈半蹲,同时,两手上提,抱于脐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均成手心向上的阳掌,目视正前方(图1图1一1图1一2要领①身体要正直,不可前俯后仰,收臀提肛。

空胸实腹,舌抵_上愕;②两手向上捧起时,丹田须有抱劲,两手要有向上的托劲。

(2)继上动,左足向前进一步;同时,两手向卜、向前捧出,高与口齐,形如“白猿献果”之势;右足随之跟进半步,与左足前后相距约2分米(六七寸),目视正前方(图1一3)。

注意双手捧出之后,两臂宜保持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两小臂要有向前的撑劲,两肘要有向下的沉劲,两肩要松而垂,两膀要聚而合,两膊(即肩脚骨)要催而按,含胸拔背,收臀坐胯,塌腰提胸(即“重楼”),头要中正,不可超越过左膝,百会穴要向上虚领,天庭要向前顶劲,项宜直竖,须宜微收。

图1一3图1一42。

黑虎伸腰定乾坤(l)接上动,右足向后退半步,左足也随之向后收半步,两足仍相距约2分米(六七寸);同时,两手向左右平分,形如八卦掌中之‘’平托掌”,手心向上,均为阳掌,高与肩齐,目视前方(}1一4)。

要领①两上肢要内含开劲,两肘须有沉劲;②小臂之劲主于挠骨之上;③两足后实前虚,右重左轻:④头要中正,身不可左歪右斜。

、(2)接上动,左足复向止前方进一步,右足随之也跟进一步,与左足仍相i约2分米(六一七寸),成前实后虚,左重右轻之步;同时,两手由两侧向成收合,收至胸前时,与左足一齐向前推出,其形如“虎扑”;两手心向前,两大拇指相接,高与胸齐,目视两手之间(图l一5)。

形意拳练功秘法(晚清名家李述贞传)

形意拳练功秘法(晚清名家李述贞传)

形意拳练功秘法(晚清名家李述贞传)功夫就是对于至简的内容不断重复,从而身心全面开悟!每天,每月,每年就练一个动作,你看功夫上不上身!李述贞字复祯,小字常有,人称常有师傅,生于1852年(清咸丰2年),卒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

李师是继车永宏先生之后,祁太二县各家商号第二任护院教师,光绪年间山西最负盛名的六合心意拳家,登门比武者不计其数。

据老前辈传言,被李述贞打伤致残,出大名的武林高手不下二百。

著名心意拳家,义和团首领李存义,多次来山西拜访老前辈车永宏、宋世荣,与李述贞交情甚厚,对李述贞之高超武技大加赞誉。

李师对意拳原理之阴阳、动静、虚实、起落、进退、顾打、束展、智勇等均能领悟透彻,应用于实战中。

李师思维敏捷,聪颖好学,吸取了鸳鸯门鸳鸯脚之精华,用心意拳之内劲,独创了别具一格的心意十八腿,其手足齐速度快,拳脚同攻每战必胜,人称“常胜将军”。

1932年,山西国术体育旬刊,登载赞誉文章,附车永宏与其著名高徒的合影,并赋诗一首:“毅斋桓桓多好武,复贞又称人中杰”,称李述真为车永宏上八员大将之首。

李师常曰:“眼毒、手毒、心狠,练虎形要凶猛逼真,其残忍如同狼吃猪”。

据老前辈传言,李师练虎形,由于精、气、神的贯注,旁观者望而生畏。

李师终生研练山西六合心意拳,自立门墙,独创心意十八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达到炉火纯青之神化之境。

提起常有师,威名震武林,为山西六合心意拳一代大师。

常有师傅的技击之术精湛,当与他的训练方法有很大关系。

他勤奋练功,并独创了别具特色的形意拳练功法。

战诀:手眼身法步,轻灵巧妙猛,快打狠攻,乱而取之。

一、头。

支配全身运动,首练头部功夫。

头领起,下颏内收,脖后大椎穴拔起,如公鸡打斗时昂头,如猎豹、老虎搜寻猎物时头领起,体现出一股精气神。

头脑要保持冷静,有头顶破天之英雄气概。

头部不可妄动。

练法:1、闭眼,头自左向右旋转16次,自右向左旋转16次;2、前点头、后仰头各16次,上升下缩如千斤顶;3、两手掌搓太阳穴(阳气之所)。

形意拳可以这样练?《逝去的武林》传统武术技术全攻略

形意拳可以这样练?《逝去的武林》传统武术技术全攻略

形意拳可以这样练?《逝去的武林》传统武术技术全攻略前言:从网上阅读李仲轩老人的一系列文章后。

不禁拍案叫绝。

李老绝对可以称得上形意拳新说的“开山祖师”,他用通俗易懂的聊斋笔法一脚踢开了二十年来那些又臭又长的武术八股文,他把拳经中许多抽象模糊的概念,用生动、流畅、睿智、准确的文字,绘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规范释义,让人借鉴参考。

他所有的文字。

都是一生追求形意拳且获得巨大成就者的肺腑之言,当他的武学思想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进入形意拳修炼者的视野时,多少困惑而不得门径的形意拳传人茅塞顿开,原来形意拳可以这样解读。

原来形意拳可以这样练,这样用……把李老比作孙禄堂不妥,孙禄堂的“拳意述真”再妙,毕竟离我们这个时代有距离,而李老的一番“将死之语”与读者贴心。

如果说汉书能下酒,那么李老说拳的系列文章,不但可以饮如长鲸吸百川,还可以醍醐灌顶使人清醒,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百读不厌就像吃重庆火锅一样过瘾。

我的一位练习二十多年形意拳的武友被感动了,他愿意让更多的形意拳传人走近李老的内心世界,于是他在工作之余,不辞辛苦。

用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将这些惊心动魄的文字浓缩成精华。

经过剪辑后的李老说拳,放弃了原文一些人们熟悉的武林旧事和无益的是是非非。

而更趋向于学术本身,比之现在形意拳方面所有的杰作,更高一步。

以此来告慰逝去的武林、逝去的李老。

不存门户之见,真正有志全面了解形意拳文化精神的武友,舍此以外,大概别无捷径了。

一、站桩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就是只站桩不打拳一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

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

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

站桩有无穷益处,是练功。

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靓丽,就是气的作用,正所谓生机勃勃。

古传形意拳的实战训练

古传形意拳的实战训练

古传形意拳的实战训练来源:精武作者:风云生点击: 515 发布时间:2008-02-29 双击鼠标滚字体:[大中小]不久前。

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河北派形意拳李振邦一系的传人崔杰利先生,初次交流就很快切入主题,谈起形意拳的训练程序,向其求教,问日:“如果一个没有基础的人,向先生学拳,第一步应该练些什么?”答:“抖手、穿掌、步法。

” 我吃了一惊,追问:“怎么,不是从三体式开始吗?”答:“三体式属于高级功夫,是不可以随便传授给初学者的!”我很吃惊地再问:“难道你们也是先打实战,后练三才、五行吗?”这次崔先生大吃一惊,很快回问:“什么叫‘也’是?难道还有别人也这么练吗?”是的,还有别的形意拳也是先打实战后练拳。

就以我所学的形意拳而言,仅在家乡齐齐哈尔市,所接触的形意拳就有两支,分别是由李存义的弟子,定兴三李中的李星阶前辈,与同乡的朱殿深义结金兰,以形意拳与朱殿深换艺(学习朱家的医术),后被朱家带到齐齐哈尔的老朱家形意拳:另一位是隐居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农家的已故隐士传授的郭云深系的形意拳。

这两个体系共同的特点,也是区别于社会上流传的形意拳之处。

就是在传授三体式、五行拳之前,都有一个为期三个月到半年左右的前期训练。

并且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实战是一个主要的、核心性的内容。

练武术的人几乎都听说过“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也有说半年打死人的。

可形意拳前辈李仲轩老人却在其文章中说,形意也是十年不出门的拳,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形意拳入¨是三体式、五行拳,可三体式要站多少年?五行拳要练多少年?以教我郭云深系形意拳的师傅来说,他在随师学形意拳以前就是高手,跟师爷学拳先站了八个月的下势桩,才教他站三体式,练五行拳时,一个起手动作练了一年半。

鹰捉练了七个月,之后的五行拳每一行练三个月以上,十二形最慢一形学半个月,最快的学三天。

我师傅还是有基础的,如果没基础的人单练五行拳中的一拳,怎么也要一年半才能有初步的水平、想以之实战,正常情况下师傅怎么也得一年半才给安排实战,如果一年半以前安排实战,只能说师傅不怎么负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传形意拳的实战训练不久前。

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河北派形意拳李振邦一系的传人崔杰利先生,初次交流就很快切入主题,谈起形意拳的训练程序,向其求教,问日:“如果一个没有基础的人,向先生学拳,第一步应该练些什么?”答:“抖手、穿掌、步法。

” 我吃了一惊,追问:“怎么,不是从三体式开始吗?”答:“三体式属于高级功夫,是不可以随便传授给初学者的!”我很吃惊地再问:“难道你们也是先打实战,后练三才、五行吗?”这次崔先生大吃一惊,很快回问:“什么叫‘也’是?难道还有别人也这么练吗?”是的,还有别的形意拳也是先打实战后练拳。

就以我所学的形意拳而言,仅在家乡齐齐哈尔市,所接触的形意拳就有两支,分别是由李存义的弟子,定兴三李中的李星阶前辈,与同乡的朱殿深义结金兰,以形意拳与朱殿深换艺(学习朱家的医术),后被朱家带到齐齐哈尔的老朱家形意拳:另一位是隐居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农家的已故隐士传授的郭云深系的形意拳。

这两个体系共同的特点,也是区别于社会上流传的形意拳之处。

就是在传授三体式、五行拳之前,都有一个为期三个月到半年左右的前期训练。

并且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实战是一个主要的、核心性的内容。

练武术的人几乎都听说过“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也有说半年打死人的。

可形意拳前辈李仲轩老人却在其文章中说,形意也是十年不出门的拳,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形意拳入…是三体式、五行拳,可三体式要站多少年?五行拳要练多少年?以教我郭云深系形意拳的师傅来说,他在随师学形意拳以前就是高手,跟师爷学拳先站了八个月的下势桩,才教他站三体式,练五行拳时,一个起手动作练了一年半。

鹰捉练了七个月,之后的五行拳每一行练三个月以上,十二形最慢一形学半个月,最快的学三天。

我师傅还是有基础的,如果没基础的人单练五行拳中的一拳,怎么也要一年半才能有初步的水平、想以之实战,正常情况下师傅怎么也得一年半才给安排实战,如果一年半以前安排实战,只能说师傅不怎么负责任。

说到这里,就要问一个问题,五行拳要一年半到三年才初步有成,那怎么能说是一年或半年打死人呢?在禅宗中有一个公案:说一个人跪求禅师,请禅师为其开示以“解脱之法”,禅师就问:“谁缚汝?”于是求法者大悟。

而就实战的角度说,现在流行的形意拳的训练程序,是从三体式开始入手,然后是五行,再十二形,再四把,十二弘捶等等,我们看这个程序,其核心是明确的,就是练一种结构之力,也是一般人所谓的整体力。

三体式是一种静态下的结构模式,而五行是动态的结构运动模式,结合以十二形,四把等等的训练,其脉络分明,是从整到活、从练到用的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是十分科学的。

可是我们从实战的角度去看这样一个训练体系,分明就是一个先把自己绑起来,然后到处求人,求解脱之道的一个体系。

我斗胆地说,这种训练不是一种实战形意拳的训练体系。

实际上中国武术界有一名拳,其创拳宗师曾想周游世界,挑战洋拳,扬我国威,于是集中几名弟子进行封闭式训练,可惜因抗日战争爆发而被迫中止。

此后,此拳的二代宗师高瞻远瞩,在上世纪70 年代以近乎速成班的方式培养出一批实战高手,时至今日。

这批高手无论在官方或是民间,都起到中流砥柱般的作用,那么这两次集训的情况如何呢?其第一代宗师所集训的都是实战高手,所以当时的集训是先进行为期三个月左右的高强度实战(实战中适度的结合了一些西式的训练,对速度、体能进行强化),之后是对弟子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高强度桩功训练。

而二代宗师所培训的对象多是没基础的,所以训练与第一代宗师相比,多了一个找劲与摸劲的步骤,但也只须十天左右的时间,之后仍然是三个月左右的实战训练,最后是为期半年左右的桩法功力训练。

培训结束后,有人登堂入室深入修学,其内容仍是实战与功力修为的循环,大家要注意的是,实战与功力的循环中,总是先实战后练功,当年的学员有不少人只学了大概十个月左右的第一循环,差不多三十年后的今天,其实战能力依旧是惊人的强悍。

1999 年,是我刚接触形意拳的时候,当时我主要还是在本地武馆练散打,一起训练的有个师弟海龙。

海龙的父亲在少年时代跟本地的形意拳师傅学武术,但开始学的不是三体式与五行拳,而是在进行腰腿功训练的同时,师傅从八卦、形意拳中选出几式,做为散手,直接带学生打实战。

在学武术四个月左右时,因与同学发生纠纷,被同学带了八个社会闲散人员堵在家门口的胡同里,只两三分钟的搏斗,瘦小的他打跑六人,打倒三人,其中一个重伤。

如此六个月以后,师傅正式开门授徒传授三体式、五行拳。

而海龙的父亲则被认为好斗,被师傅拒之门外。

如此的训练。

如果说形意半年打死人,是不过分的。

在我所学习的郭云深系形意功夫体系中,大概将功夫分为七步:第一步:无极式、八绝手。

第二步:九宫穿、落梅花。

第三步:三才式、紧身秘要。

第四步:校二十四法第五步:五行拳二三层练法,定步、跟步、行步。

第六步:十二行、腿法。

第七步:套路。

大家可以看到,这套训练体系与流行的形意拳训练体系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前两步。

一般来说,人们普遍的认为,形意拳的人手功夫是三体式,可通过七年的寻师访道,研究实践,我发现以l 一体式入门的形意拳训练并不适合所有人。

例如年龄未满十六岁的少年与儿童。

如果按严格要求站三体式,那么三体式中包含的筋骨训练的成分,对于其发育会产生相当的影响,而且多数是负面影响。

近些年的武术界,由于大成拳、卢氏结构等武学体系造成的影响,使许多从武术杂志上了解武术的朋友产生一个错觉,似乎站桩才是武术功力训练的主体,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否认站桩功是好东西,可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来供大家一起思考的是,为什么站桩功在密传的年代里,形意拳会产生那么多如明星一样耀眼的高手?而在站桩功普及化的今天,武术界就连找一个能上擂台的实战高手都难?原因很简单,站桩的功法,多数是属于中高级的东西,是给高手们练习,在静态下加深其对武学内涵之体认的方法,而对于一般的初学者来说,他们完全不了解自己该体认什么,他们天真的认为,只要坚持苦练,就会产生功力,功力深厚了,练什么都占便宜,可是,这种观念正确吗?在这里,我要向有关的专家求教一个问题:如果我要赤手空拳将人一击致命,需要多大力量?最近有个朋友一直在向我求教,反复追问的,都是有关功力训练的如站桩、抖大杆、揉球等一些训练,实际上对于一般没有师傅的武术爱好者,他们最重视的就是这些所谓的功力,可我们防身自卫,甚至打人、杀人究竟需要多大的力量呢?在我印象中,前几年散打王比赛期间,有记者采访有关管理部门领导时,谈到一些数据,说人体的一些薄弱要害,只须几公斤的力就足以致死;而后一位形意拳前辈的文章中谈到,人的胸部只须70 公斤的力量就足以致命(在此,我求教权威的数据)。

那么请问,你身体里连70 公斤的力量都没有吗?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上世纪70 年代的英国科学家对人的肌肉力量做过测试,得出结论是:人正常行走时,人小腿肌肉产生的力量总和是人体重的四倍,大腿肌肉产生的力量之和是体重的六倍,臀大肌产生的力量达1300 余磅,也就是说,一个百斤体重的人,应该说是很瘦弱的,他正常行走时,仅腿部的力量就可以达到千斤,可是他能发出70 公斤的力量将人打死吗?答案很肯定,不能。

为什么呢?因为打人与走路不是一个劲,那么你想练打人的功夫,却去练走路的劲对吗?那不是南辕北辙吗?因此,我们修炼一切内家功夫,面临的第一个课题,不是练什么功、什么力,而是换劲,换一种用力的方式,换一种用力的习惯,在形意拳中,有三层功夫说,即明劲、暗劲、化劲,对于这一理论,我求教了很多人,真要叫真的一问几乎没有人敢肯定回答此三层功夫说是否是郭云深本人提出,但大家公认一点,所谓的明劲,并非一般爱好者认为的阳刚劲,而是指一个人由初学的懵懂无知,到通过修炼而明白劲力的一个过程,就如同李小龙所说,初学武术,一拳就是一拳,一脚就是一脚,深入学习,才知一拳不仅是一拳,一脚也不只是一脚。

而这个换劲的训练,最好的方法其实不是三体式,而是无极式。

无极的修炼,不在于什么增长内功,增强筋骨,或者其他,而是换劲。

它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达到全身各个部分的虚实分明。

大家要知道,三体式的三体,是什么意思?实际上二体论,又叫三节论,三才论,它是形意拳最重要,最根本的理论,简单说就是把人的全身划分成三个大的局部,每个局部再划分为三个局部,以此来追求局部与局部的最佳的配合关系,求取整体效果。

但是一般人的问题在于,他们的身体不够放松,虚实不分,所以他们无论练什么,都只有一个形式,达不到最佳的配合关系。

直接站三体式其实不是不行,但是你要站得很过关,很放松,才可以明白三体式的实际内涵。

可是三体式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难站的一个桩,想站着不紧张,估计得半年以后。

而三体式内涵不明的结果,又会直接影响到五行拳的训练。

所以,在我们这里,是从无极而三才,再五行的这么个训练主体。

在无极的修炼一开始,我们还有个八绝手的训练,这个八绝手是什么呢?据我师傅说,八绝手最早就是热身的动作,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热身的动作中其实是有些技击内涵的,所以就有了八绝手。

练八绝手,与不练是有很大分别的,一般人如果缺乏体育锻炼,身体基本都不灵活,就算经常锻炼,身体灵活的人,在改练内家拳的时候,也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内家拳的运动方式的。

八绝手的意义,就是把身体活起来,把人的进攻意识锻炼出来,把形意拳实战所需要的一些规矩练到身上,形成本能。

同时,还可以把无极站出虚实分明来,向实战技击的劲上转化,把劲贯注到梢节上。

无极配合八绝手,在十天半月内,拳劲已经可以致人昏迷,一般与人断手抢先攻击,如果对手不明白内家实战功夫,则可以一锤定音。

而第二步的九宫穿、落梅花,类似于八卦掌的飞九宫、靠臂功等。

如果八绝手是单人训练如何进手、进身,那么九宫穿、落梅花的训练则是训练人如何去接手、进步、进身与进手,这其中还包含有接手时的点力松紧、听劲,化劲等等。

这一步的功夫,如果按流行的形意拳与其他内家拳的训练,基本是不单独拿出来的,都是在你练了若干年以后,把师傅伺候高兴了,师傅喂给你的。

在流行的武术中,师傅都会告诉你。

这些东西是站桩站出来的。

实际上如果没有师傅的指点,站十年桩,你自己也悟不出来。

第三步的三才,不用讲是三体式。

就我和其他一些有明师传授的形意拳修炼者在私下交流,我就说过,三体式站明白了,五行拳就明白一半了。

可是人家说,错,你说的不对。

三体式站明白了,五行拳就全明白了。

所以说,我们的三体式不求功,而是求一个明白。

此外的紧身密要,说白了,是类似鹰捉的一个训练,可以帮助人锻炼听劲。

当功夫练到这一步时,应该说还没有进入形意拳的正式训练,但仅仅是之前几个月的时间,练习者对付普通人,包括一般的现代搏击练习者,已经有了必胜的把握,下一步的校二十四法、五行拳等训练,可以说是内功训练,当然也有实战技击意义。

文章写到这里,我想讲一个禅宗的公案:过去有一个修士向一个禅师求法,这个修士每天都勤于修炼,有时间就打坐,禅师就问他,你打坐是为什么?修士答日,为了成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