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性
卫生部健康体检基本项目

卫生部健康体检基本项目【实用版】目录一、健康体检的重要性二、卫生部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的内容1.体检前的准备2.检验室采血、大便肛拭化验3.内、外科常规体检4.其他相关检查三、健康体检中心的设立标准1.诊疗科目设置2.科室设置3.质量与安全管理、健康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四、医疗保障法对健康体检费用的规定正文一、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健康体检对于及时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可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健康体检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健康水平,还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二、卫生部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的内容1.体检前的准备在参加健康体检前,需要携带身份证和个人免冠一寸彩色照片 2 张,领取体检表并缴纳体检费。
同时,要粘贴照片(另一张用于办理健康证)、填写好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
2.检验室采血、大便肛拭化验在体检过程中,需要进行检验室采血和大便肛拭化验。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受检者的血液和肠道状况,为诊断提供依据。
3.内、外科常规体检内、外科常规体检包括对受检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营养、发育、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
通过这一步骤,医生可以评估受检者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4.其他相关检查根据个体差异和医生建议,受检者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全面了解受检者的身体状况,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三、健康体检中心的设立标准1.诊疗科目设置健康体检中心应至少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妇科专业)、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诊疗科目。
2.科室设置健康体检中心应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等科室。
3.质量与安全管理、健康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健康体检中心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健康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确保体检过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DR胸部X线摄影技术在大规模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DR 胸部 X 线摄影技术在大规模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研究DR胸部X线技术在大规模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总共有800例,主要是选取的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5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者,需要将该部分健康体检者分为对照组(400例)与观察组(40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需要运用传统X线摄影技术,而观察组健康体检者需要运用DR胸部X线摄影技术,对比两组健康体检者甲级片、乙级片、丙级片以及废片占比。
结果:观察组健康体检者运用DR胸部X线摄影技术甲级片占比为76.98%,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采用传统X线摄影技术甲级片占比为51.69%,实验数据存在差异,具有实际统计意义(P<0.05)。
除此之外,观察组健康体检者废片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废片率 3.65%,两组数据对比有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结论:针对健康体检者运用DR胸部X线摄影技术图像质量更高,使用更加方便、灵活,适用于大规模健康体检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DR胸部X线摄影;大规模;健康体检前言:现阶段,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增高,健康意识也随之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单位认识到了健康体检的重要性。
其中胸部X线属于健康体检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检测患者肺部状况。
传统的胸部X 线摄影图片分比率比较低,整体图像质量偏低,影响健康体检的效果。
本次研究对健康体检者运用DR胸部X线摄影技术,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5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体检者共计800例。
需要将该部分健康体检者分为对照组(400例)与观察组(40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需要运用传统X线摄影技术,体检者年龄介于18~63岁之间,平均年龄(31.59±4.36)岁,体检者男女比例为(228:172)例;而观察组健康体检者需要运用DR胸部X线摄影技术,体检者年龄介于19~64岁之间,平均年龄(32.68±4.58)岁,体检者男女比例为(230:170)例,两组体检者数据资料存在较小差异,不具有实际统计意义(P>0.05)。
医学影像技术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

医学影像技术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医学影像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放射线、声波、磁场等方式,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的方法。
它对疾病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介绍医学影像技术的种类和应用,探讨其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分为X线影像、核磁共振(NMR)、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波和放射性同位素等。
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首先,X线影像技术可以快速、无创地观察和评估骨骼系统和某些软组织病变。
它广泛应用于骨折、骨质疏松、肺部感染和胸部肿瘤等疾病的早期检测和诊断。
其次,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辐射的高清影像技术,可以产生详细的人体内部构造和器官功能的图像。
它广泛应用于神经学、心脏病学和肿瘤学等领域的疾病诊断。
例如,核磁共振可以帮助检测脑部病变、肝脏和胰腺疾病以及乳腺癌等。
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通过连续的X线照片重建三维图像的影像技术。
它对捕捉人体器官细节和结构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敏感性,使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例如,CT扫描可以检测和定位肿瘤、结石、血管疾病和内出血等病变。
超声波是一种通过声波波束的反射来产生图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它广泛用于产科、心脏病学和肾脏病学等领域的疾病诊断。
超声波可以检测宫外孕、胎儿畸形、心脏瓣膜异常以及肾结石等问题。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是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物质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发射的放射线进行图像记录,可以用于检查骨骼肌肉病变、肝脏功能异常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能够提供与体检或临床检查所不能获得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从而更准确地确定疾病类型和程度。
其次,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疾病,有助于更早地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
再次,医学影像技术还可以用于疾病的随访监测,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的进展。
最后,它还能够帮助医生规划手术,指导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风险。
除了对个体患者的诊治,医学影像技术还对公共卫生和流行疫情的监测与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健康体检中的医学影像学检查项目与结论

1
肝 脏
肝实质回声增粗 声像特征:肝实质回声细密,分布欠均匀, 声能衰减不明显,管道 系统纹理尚清晰。 结论解析:可见于正常体型偏瘦,排除急慢性肝炎,复查肝功,动 态观察。
1
肝 脏
光滑,外壁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界限分明,囊肿后方回声增强。
肝囊肿 声像特征:为圆形或卵圆形的无回声,囊壁呈菲薄均一的强回声,其内壁
6
乳 腺
可见“针芒样”回声。乳腺癌CDFI血流信号丰富,肿块周边
乳腺癌 声像特征:表现为形态不规整,无包膜,呈“角状征”,内部回声不均质,
及 内部见丰富的血流。 结论解析:早期表现为无痛性、单发小肿块,多数体检发现,乳腺癌是 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大敌,应及时专科明确诊断治疗。
1
肝 脏
肝实质分界清楚,病变区与周围肝组织回声有区别,分界明 显有浮雕感。
肝血管瘤 声像特征:以强回声型最多见,其特征是密集、强回声、光团并与周围
结论解析: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多数临床无症状或症状轻
微,当血管瘤增大至5cm以上时,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的症状(腹 部包块,胃肠道症状,压迫症状等)。大小5cm以下,除外肝内 其它占位性病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B超观察有无增 大趋势,必要时专科手术治疗。
逐渐发展而来,需要及时专科治疗,如护肝,降酶,抗肝
纤维化治疗等,定期复查超声和肝功能、AFP等。
1
肝 脏
原发性肝癌
声像特征:肝癌的超声特征可因肿物大小生长速度快慢而有所不同;主要 具以下特征:①声晕:②结节中结节:③瘤内隔:④强 回声。晚期出现相关转移声像。 结论解析:是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列 第三位,超声显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首选的影像诊断 方法,体检人群发现多为早期,无症状,应及时进一步 做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专科治疗,如抽血查AFP,做 增强CT、增强磁共振确诊,必要时肝穿刺活检,如果影 像学和肝穿刺活检均不能明确诊断,则应该每隔3 个月 复查一次,直到诊断明确。
常见健康体检项目及意义

血糖3项
➢ 空腹血糖:是筛查糖尿病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 ➢ 餐后血糖(2hPG):如餐前血糖升高,为确定有无糖尿病需加做餐后二小时血糖。 ➢ 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检查前1—3个月的血糖水平,所以是糖尿病人的“天气预报”。 ➢ 脂联素: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因子,是一种胰岛素增敏激素,能够明显增强胰岛素的作
谷氨酰转肽酶(GGT) 最常用于筛检肝脏机能障碍、肝硬化及酒精性肝损害
碱性磷酸酶(ALP) 增高时多为肝胆、骨骼及甲状旁腺疾患
总蛋白(TPO)
用于检查营养状态、肝、肾功能、合并感染症等。
白蛋白(ALB)
肝脏疾病、营养失调等情况时白蛋白会減少。
球蛋白(GLO)
在感染、肝病、肾病、自身免疫疾病时会发生增減。
白蛋白/球蛋白(A/G )
总胆红素(TBS)
重症慢性肝炎、肝硬化时,白蛋白、球胆白比值降低。 高值时可能有肝胆或溶血性疾病。
直、间接胆红素
高值时可能有肝胆系统疾病 。
肾功能3项 6项 8项
检查肾脏的代谢、排泄功能是否正常
➢尿 素 氮 ( B U N ) : 是 肾 脏 滤 过 代 谢 的 最 终 产 物 , 当 肾 功 能 损 害时,体内代谢产物堆积,此时血清中之尿素氮数值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是在血浆中有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变而来,其主 要在血管内合成,在肝脏中降解。 LDL-增多主要是胆固醇增多并可伴有甘油三酯的增 高,临床上多表现为Ⅱa或Ⅱb型高脂蛋白血征。可见于饮食中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 低甲状腺素血征、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糖尿病、血卟啉症、神 经性厌食以及妊娠等。 LDL-C减低可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贫血、骨髓瘤、急性心肌梗 死、创伤、严重肝脏疾病、高甲状腺素血症、Dolman病或Reye综合征等。
浅析DR摄片应用于大批量胸部健康体检中的临床价值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3月 第3卷第6期现弥散受限,见表1。
表 不同序列上的病灶信号改变情况[n(%)]序列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T1WI12(12.37)81(83.51)4(4.12)T2WI5(5.15)71(73.20)21(21.65)T2-FLAIR5(5.15)70(72.16)22(22.68) DWI0(0.00)13(13.40)84(86.60)2.3 肿瘤强化特征经过增强扫描之后发现团块状或结节样强化病灶 77个,占比 79.38%;带状或半片状强化病灶 20个,占比 20.62%;发现水肿 76个,占比 78.35%。
3 讨论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脑肿瘤中比较罕见的类型,病情进展快,恶化之后患者的生存期很短,因而临床医师需尽快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3]。
本研究对磁共振成像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做了探讨,结果表明,磁共振成像检出病灶97个,且多为单发肿瘤,位置较深;13.40%的病灶囊变坏死,10.31%的病灶出血;肿瘤强化比较明显。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临床中一般通过影像学检查来初步诊断病情。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磁共振成像显示出了病灶的形态、位置、肿瘤坏死程度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对临床医师制定放化疗方案有着很大的帮助。
通过磁共振成像,临床医师可以知道肿瘤的位置,进而判断是否可以实施手术治疗,若位置较深则放弃手术治疗,采用放疗、化疗方案;弥散加权 DWI成像对少量出血的检测比较敏感,通过弥散加权 DWI成像临床医师可以检出病灶内的出血情况;肿瘤坏死程度不同则磁共振成像也不相同,临床医师可通过这一点来判断肿瘤坏死程度,若其 T2WI序列上的信号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则表示肿瘤无坏死或坏死程度较轻;若其 T2WI序列上的信号为高信号,则表示肿瘤中、高度坏死[4]。
综上,磁共振成像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医学影像技术学》PPT课件

鉴别诊断思路与方法
病史与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强调病史和临床表现对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等信息。
分析不同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特征,包括 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信号等信 息。
实验室检查
诊断性治疗
介绍实验室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如血 液检查、尿液检查、生化检查等结果对诊断 的提示作用。
X线成像设备与技术
01
02
03
04
X线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X线成像的原理与过程
X线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X线防护与安全措施
CT成像设备与技术
CT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CT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CT成像的原理与过程 CT图像后处理技术
MRI成像设备与技术
01
MRI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02
MRI成像的原理与过程
X线检查方法
包括透视、摄影、造影检 查等。
X线检查应用
广泛应用于骨骼系统、呼 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 系统等部位的检查。
CT检查方法及应用
01 02
CT成像原理
利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 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 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循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疾病
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等技术可观察心 脏和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对心脏病、血
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消化系统疾病
通过X线钡餐造影、CT、MRI等技术,可 以检测食管、胃、肠等消化器官的病变, 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在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
医院放射科简介

医院放射科简介放射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使用放射学技术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放射科的职责、设备、服务和专业团队。
一、职责医院放射科主要负责以下职责:1. 诊断服务:通过放射学技术,为医院的各个科室提供影像学诊断服务,匡助医生明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治疗服务:利用放射学技术进行介入治疗,如放射介入治疗、肿瘤放射治疗等,匡助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3. 急诊服务:放射科在医院急诊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快速进行放射学检查,匡助医生迅速判断病情。
4. 健康检查:放射科也负责医院的健康体检项目中的放射学检查,如CT、MRI等,匡助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二、设备医院放射科拥有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以确保高质量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常见的设备包括:1. X射线机:用于常规的X射线检查,如胸部、骨骼等部位的影像。
2. CT扫描仪:通过多个角度的X射线扫描,生成横断面的影像,可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检查。
3. MRI扫描仪: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生成高分辨率的人体影像,对软组织的显示效果更好。
4. PET-CT: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CT技术,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肿瘤诊断和评估。
5. 介入放射学设备:用于进行放射介入治疗,如血管造影机、经皮穿刺引导设备等。
三、服务医院放射科提供多种服务,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1. 临床诊断:放射科医生根据医生的申请,进行各种放射学检查,如X射线、CT、MRI等,匡助医生明确病情。
2. 介入治疗:放射科医生通过血管或者皮肤穿刺等方式,将导管或者药物引导到病变部位,进行治疗。
3. 放射学会诊:放射科医生与其他科室的医生进行会诊,共同讨论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 健康体检:放射科提供全面的健康体检项目中的放射学检查,匡助患者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四、专业团队医院放射科拥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包括:1. 放射科医生:拥有丰富的放射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负责进行放射学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七.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选择CT或者DR这样具 有辐射的检查项目呢?本人建议
• 1,如果是20岁到35岁建议接受1-2项的X 射线检查,比如说头部CT加DR胸片。或者 是DR的胸片加颈椎正侧位DR检查。
• 2如果是35岁以上可酌情考虑多做几项,头 部CT,肺部CT ,腰椎CT<以前没有做过, 或者几年没做过,没必要年年做>。颈椎可 选择DR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MR。40岁以 上强烈建议做肺部的低剂量CT检查。
•
• 2、对影像科一知半解,比较愿意愿意学习的 人,加上看了各种片面的文章及其一些不能实 际出发进行解释的影像科工作人员。他们把射 线妖魔化。说辐射可以致癌,致畸等等,这些 我们不能说是错误的。但确实是片面的。
• 三、我们就来看看射线给我们带来的利弊 • 1、X线从1895年诞生到现在已经沿用了一百
,它使人类得以在没切口的情况下,观看人
体内部。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实现了计算机 控制的X射线诊断及其治疗仪器。就是大家 熟知的CT或者DR等等。
• 4.计算机控制的好处 • 由于实现了计算机控制。使得X诊断仪自动化程
度高,扩展自动控制功能,操作更方便,系统 扩展升级能力强,比传统工频发生器体积更小 、效率更高、无效射线大幅降低。大幅减少杂 散射线,降低受检者和操作人员的辐射强度, 同等投照条件,较工频机降低皮肤剂量60%。 像我们体检中心的CT机器还装有射线剂量预先 计算软件,让每个受检者都在保证胶片诊断要 求的前提下接受最少的辐射剂量。所以说科技 改变了时代,同时也造就了我们这样的大环境 。
影像科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性
• 黑龙江省维尔尼斯体检中心CT室
•
•
赵宏伟
• 一 在健康体检中最怕会遇见两种人, • 第一种:想全身都做一下CT或者DR。 • 第二种:怕射线辐射一个也不做,甚至连到
影像科都不敢来。 • 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愿我们的体检者
,既然他们能选择体检中心就证明对自己的 健康是非常的重视。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 况呢? • 二 不外乎几种情况 • 1、对影像科不了解既然是全身的CT,DR 又那么的贵,一定就好,不差钱,全做一遍 。因为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坏甚至坏死,致使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病 理和生化等方面的改变,称为X射线的生物效应 。不同的生物细胞,对X射线有不同的敏感度。 X射线可以治疗人体的某些疾病,如肿瘤等。另
一方面,它对正常机体也有伤害,因此要做好对 人体的防护。
• 3.X线诊断仪《CT或者DR》产生。1895年 ,德国物理学家威尔姆·康拉德·伦琴发现的 X光导致医生使用的新诊断工具出现。他发 现X光几个月后,拉塞尔·雷诺兹就制成了这 个X光机。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X光机之一
• 五、我们来看一下CT在肺部检查作用 • 1.肺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与发现时大
部分已是晚期有很大关系。如何以最小的代
价来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仍为肺癌研究的 重点。低剂量CT检查对肺癌的筛查能发现 更多的早期肺癌患者肺内有局灶性磨玻璃结 节的特征,无疑可提高肺癌的手术切除率。
• 2.根据第七版TNM病理分期标准IA、IB、IIA • IIB、III 和IV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 • 73%、58%、46%、36%、20%和13% • 而0期(原位癌Tis的五年生存率是100% • 因此把握好AIS的诊断,提高0期肺腺癌检
• 四、我们在来阐述一下医用X射线前世今生 • 1、x线的发现1895年德国人W.C.Routgen 首先
发现x线,后人也称为Routgen光。 • 2、X射线具有@穿透作用是X射线透视和摄影的
物理基础@电离作用 X射线损伤和治疗的基础 等等。
• 3、生物效应《最主要也是我们担心的》就是当 X射线照射到生物机体时生物细胞受到抑制、破
•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研究证实,做一次CT全身扫描体检 ,会使受检者辐射致癌的危险性增加约8%。辐射致癌及遗传性
疾患是剂量线性无阈的,也就是说受照射越多,患致死性癌症 及遗传性疾患的可能性越大。
• 我们在看看一下小常识,X射线能量损伤为距离平方成反比
• 公众照射剂量限值15mSv; • 正常人体每年日常吸收辐射剂量为2.4mSv; • 每天抽20支烟,一年0.5-1mSv。 • 一次普通X线胸片检查的剂量约等于0.12mSv; • 一次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剂量约等于0.2-0.5mSv; • 一次常规CT平扫剂量约等于100-200张胸片,约10mSv;
多年,从最早期粗劣的投照方式到现在利用计 算机等技术进行精细的剂量计算后用到人体检 查,可以说是从量到质的飞越。从1895年诞生 并用到医学领域一直到现在医用X线可以说在 每个阶段都为医学立下了汗马功劳,让西医在 也不是“睁眼瞎”
• 2.由于射线具有生物学效应,所以如果过量 的不恰当的使用的确会给人体带来灾难,距 离我们最近的就是11年日本核电站泄漏,导 致我们大陆抢盐事件,远一点像前苏联乌克 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子反应堆事故 ,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严重的辐射事件,据说 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 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大家要知道这些事 故都是非常大的是灾难性的辐射事故,放射 源主要是碘131。而CT或者DR上产生的射 线是X射线,用在医学上的也是安全的剂量 并且在保证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用最低剂 量进行成像。
出率无疑是影像诊断是关键。
• 六、来看看做各种检查所 接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辐射剂量
• 六、低剂量辐射的研究 • 美国科学院(NAS)发布了关于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第7次
报告称:低剂量辐射(0-100mSv)也可能潜在威胁人体健康。 因为低剂量辐射已具备足够的能力来损伤DNA,进而引发癌症 。
根据该报告资料:每100人接受100mSv剂量的电离辐射(约10 次CT),其中1人在未来可能会患实体肿瘤或白血病。 儿童和年轻人是高危人群。
• 5.针对医用X射线具有辐射的弊端,我们也 来听听各个国家的声音,哥伦比亚大学的调 查报告显示接受一次CT扫描的辐射剂量为 15毫西弗,每年接受一次CT扫描的患癌率 为0.08%,而在香港,日本 ,台湾PET/CT 由于费用昂贵却是白领精英有钱人接受。在
欧美是比较谨慎的。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在欧 美人比较谨慎的选择CT等检查。不难看出 地域国情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