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写作主题
19世纪英国女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 Charlotte Bronte (1816-1855) 《简·爱》(1847)
艾米莉·勃朗特 Emily Bronte(1818-
奥斯丁生于乡村牧师家庭,终身未婚,一直和家 人同住。她的生活圈子仅限于中产阶级,因而她 的小说题材也很狭窄,仅描写中产阶级日常生活 场景。
尽管主题狭窄,但她的观察敏锐,技巧精致,故 事优雅,情节曲折,富有喜剧性,语言清丽流畅, 机智幽默,格调轻松诙谐。
现代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称赞她是“女人中最完美 的艺术家”。
哥特小说(Gothic Novels)多以中世纪的城堡 和废墟为背景,表现“超自然的”事件和现象, 故称“哥特式”。哥特小说情节紧张恐怖 ,充 满神秘气氛。
哥特小说的著名女作家是拉德克利夫夫人(1764 -1823),代表作是《尤道弗神秘事迹 》。
感伤小说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所描写的女主人 公,受到最轻微的刺激就会晕倒。刺激稍大一点, 她们就疯狂起来,或衰弱下去。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 1847)
艾米莉的代表作,也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被称为罕见的 “奇书”,人们为它出现在19世纪出自一 个在荒原上土生土长的乡村姑娘之手而惊 异,并感到神秘莫测。20世纪,艾米莉的 声望高过夏洛蒂,西方世界一度出现了 “艾米莉热”和“《呼啸山庄》学”。
产生原因:少数女性的审美冲动以及生存压力。
创作现状:女性身份及所处时代道德价值观念的 约束,历经坎坷,昙花一现。
代表作家及作品: 玛丽·罗斯夫人 《尤拉妮娅》--- 挣钱 玛格丽特·卡文迪什 自传及传记 --- 兴趣与名声 阿弗拉·贝恩 《奥龙诺科》--- 写实主义 德拉里维尔·曼利 《新大西岛》--- 纪实创作 伊丽莎·海伍德 《过度的爱》--- 女性视角
论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创作意识的成因及影响

[ 关 键词 ] 女性文学 ; 创作意识 ; 经济 ; 社会政治
[ 中图分类号] I 1 0 6 . 4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i n t h e l i t e r a r y c i r c l e .T h i s p a p e r t a k e s t h e c r e a t i o n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 f e ma l e w r i t e r s
Fe ma l e Li t e r a t ur e W r i t e r i n t he 1 9 t h Ce nt u r y C HEN Fa n g
(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D e p a r t m e n t , Y u n y a n g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 S h i y a n H u b e i 4 4 2 0 0 0 )
ma t i o n o f f e ma l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a n d p r o g r e s s o f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 Ke y w o r d s ] f e ma l e l i t e r a t u r e ;c r e a t i v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e c o n o my ;s o c i a l p o l i t i c s
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

1847年:《简· 爱》Jane Eyre
(The masterpiece)
1849年:《雪莉》Shirley 1853年:《维莱特》Villette 1857年:《教师》The Professor
Charlotte Bronte
The main character
Jane Eyre
Jane Eyre ranks as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most perennially popular works of English fiction. Although the poor but plucky heroine is outwardly of plain appearance, she possesses an indomitable spirit, a sharp wit and great courage. She is forced to battle against the exigencies of a cruel guardian, a harsh employer and a rigid social order. All of which circumscribe her life and position when she becomes governess to the daughter of the mysterious, sardonic and attractive Mr. Rochester.
理智与情感 傲慢与偏见 曼斯菲尔德庄园 爱玛 诺桑觉寺 劝导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是她自己最喜爱也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 被英国小说家毛姆称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原名《初次印象》(First Impressions),于1797年以书信体形式写 成,1809年奥斯丁进行了彻底改写,于 1813年发表。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 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 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小说情节 曲折,富有戏剧性,语言清新流畅,充满 机智。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
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女权主义的第一次浪潮是在十九世纪。
十九世纪英国出了许多著名的女作家,其中包括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爱略特等。
代表作有波伏娃的《第二性》、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勃朗特三姐妹《呼啸山庄》、《简爱》等。
我们结合《简爱》来谈一下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的女权主义思想。
《简爱》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进一步新发展。
十八世纪末的英国女作家通过写小说来表现妇女的权利,因而他们的小说因而他们的小说没有更多的思想内容和精神追求奥斯汀的小说向前前进了一步,他通过恋爱和婚姻来谋求妇女的自由和追求,因而她的小说表现的男女平等就是缔结一门相互尊重的幸福婚姻。
而夏洛蒂比前代小说家更近一步,她十分关心妇女问题,她认为妇女解放不在于谋求一门幸福婚姻,而在于谋求一份工作,获得稳定的物质基础,以此来维持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
她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
她在小说里坚持着这样一种观念,即有自尊的而无姿色的贫苦妇女,应当面向劳动市场,而不是在拥挤的婚姻市场里降低自己的人格。
当时妇女求职,谋求解放的道路是很狭窄的,夏洛蒂在她的几部小说中所描写到的妇女职业是做家庭女教师。
有学者说,《简.爱》就是一部“家庭女教师的大宪章”它是以一种叛逆精神写成的。
简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就是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位。
当罗切斯特向她求婚时,她对他说,她希望继续工作,以维持自己的经济独立。
另外简还追求感情的独立,简她坚持为了双方的利益,他们在感情上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独立。
这是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妇女要求感情上的独立,也即个性独立。
外国文学第十七讲·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

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文学史上三位杰出的女 小说家,她们出生在约克郡沼泽边缘哈沃斯 (Haworth)的一个穷牧师家庭。
Haworth是那种典型的英格兰小镇,放眼望过去都是那种英 国四处可见熟悉的山谷,绿色的牧场,灰紫色的荒原,还有 纵横的石头矮墙。
Haworth小镇
三姐妹曾经教过书的学校
不漂亮的女主人公
简·爱和传统的女主人公不同,作者有意把 她写成一个形貌矮小难看的女子。
她曾对妹妹说:“我要塑造一个女主人公给 你们看,她象我一样矮小难看,可是她会象 你们的任何一个女主人公那样令人感兴趣。”
——(《勃朗特姐妹研究》)
1)外表不美,内心善良
善良、坚毅、刚强、不屈,有才华、有思想
翻译流畅、对白精彩 音乐优美
简爱 Jane Eyre (1983) 演员选择最接近原著
简爱 Jane Eyre (1996)
凄美动人 现代观众最易接受的版本
简·爱Jane Eyre (2006)
妇女出路:经济独立
夏洛蒂认为妇女的出路在于寻求工作以维持 自己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
“没有财产的姑娘,应当养成这样做的习惯”。 “如果她们嫁给穷人,那就应该有能够帮助她们的
伴侣的可能”
3、简·爱的形象
1)外表不美,但内心善良,有思想 2)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3)追求平等的爱情与幸福
2、主题思想 追求人格独立,反抗压迫 寻求妇女解放的出路
妇女解放问题
《简.爱》标志着妇女解放的新发展。
奥斯丁通过恋爱、婚姻来谋求妇女的自由和追求, 因而她的小说表现的男女平等就是要缔结一门相互 尊重的幸福婚姻。
夏洛蒂比起前辈女小说家更进了一步,她十分关心 妇女问题,但认为妇女的出路不在于结婚。
Women Writers in the 19th Century

• 3. by the 1940s: widely accepted in academia as a great English writer • a diversity of critical approaches: feminist theory &postcolonial theory, etc •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popular appreciation and the academic appreciation widened
2013年《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英国中央银行 将简· 奥斯汀的头像印制在新版10英镑纸币上。
• 奥斯汀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 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 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 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 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 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 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Features of her writing • sophisticated character portraits 外貌描写 • psychological insight 内心描写 • realism & tragedy
III Charlotte Bronte
• 1816 –1855 • an English novelist and poet
Unit Eight -3
Women Writers in the 19th Century
I. Jane Austen
(1775 –1817) • Jane Austen was the first woman writer to touch the theme of the predicament of women.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研究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研究随着19世纪的到来,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重要的时期。
19世纪女性文学的诞生标志着女性主体意识的兴起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英国女性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意识形态、政治和历史观念,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了女性反抗传统、追求自由的精神。
在此背景下,研究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19世纪初,英国女性作家的创作领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但是在社会纷争的背景下女性作家逐渐崭露头角。
在这一时期,女性作家开始探索女性角色的文学表达形式,对女性地位和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表现了女性在不同阶层和不同性格下的经历和感受。
比如,珍·奥斯汀作品中的女性主角既有品格高贵、坚贞不屈的伊丽莎白·班纳特,也有温柔善良、容易被欺骗的简·奥斯汀。
这些女性主角以其独立自主、反对旧传统的性格塑造,表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寻求自我、反养成思维的勇气。
20世纪初,女权主义运动也是女性主体意识兴起的重要背景。
女权主义运动要求女性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获得平等地位和权利。
在这一背景下,19世纪后期的女性作家开始探索女性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和公正的追求。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和伊莎贝拉·伯德《Charlotte Bronte》中都描绘了不同背景下的女性们怀揣自我理想,最终达成个人解放的感人历程。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女性作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成功塑造了一批独立自主、自信、坚强的女性形象,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启示作用。
同时,女性作家为女性主体意识的激发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总之,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对于理解当时的文学环境和女性意识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将19世纪女性作家的生命和作品重视起来,也能为当代女性提供积累思考,挖掘个人潜能的启示和帮助。
4第四节_19世纪英国女作家

二、奥斯丁
(Jane Austen,1775 -1817)是18世纪末19 世纪初的英国女小说家, 她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起 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 连接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 英国女小说家的桥梁。
完美艺术家
奥斯丁生于乡村牧师家庭,终身未婚,一直和家人 同住。她的生活圈子仅限于中产阶级,因而她的小 说题材也很狭窄,仅描写中产阶级日常生活场景。 尽管主题狭窄,但她的观察敏锐,技巧精致,故事 优雅,情节曲折,富有喜剧性,语言清丽流畅,机 智幽默,格调轻松诙谐。 现代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称赞她是“女人中最完美的 艺术家”。
艾米莉.勃朗特 (Emily Bronte, 1818-1848) 《呼啸 山庄》(1847)
“一个荒原哺育长大的孩子” 一生短暂,一生苦难 表面沉默寡言,内心却热情奔放. 虔诚,却拒绝宗教制度。宗教上的满足感 是个人精神和她在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永恒 精神的结合. “非凡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忧伤、大胆是自从拜伦死后无 人可与之比拟的” —— 马修· 阿诺德 刚强的魄力和质朴的性格似乎汇合在一起了。在她那天真无邪 的性、质朴无华的爱好和坦白率真的态度中间,隐藏着一股魄 力,一团烈火。 ——夏洛蒂· 勃朗特
夜晚在我周围暗下来
夜晚在我周围暗下来 狂风冷冷地怒吼, 但有一个蛮横的符咒锁住我, 我不能,不能走。
巨大的树在弯身, 雪压满了它们的枝头; 暴风雪正在迅速降临, 然而我不能走。 我头上乌云密布, 我下面狂洋奔流; 任什么阴郁也不能使我移动, 我不要,也不能走。
安妮.勃朗特(Anne Bronte,1820-1849 )
死亡年
她们的兄弟布兰韦尔于1848年9月24日,因失 恋酗酒而死。 艾米莉在他的葬礼上受寒,同时发了急性肺 结核,她拒绝治疗,于12月9日去世,终年30 岁。 紧接着,安妮也因染上肺结核,于1849年5月 28日去世,终年29岁。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四姐弟中死去三人, 只剩下夏洛蒂和老父亲相依为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论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写作主题
刘寒冰
摘要: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开始抛弃早期模仿男性作家的写作风格,有意识地树立起独立的见解,她们的作品无论从写作技巧,还是从内容上来讲都日趋成熟。
作品的主题涉猎广泛,包括家庭、婚姻、爱情、自由和教育等各方面,女性作家开始在她们的作品中有意识地去抗争男权社会中的不平等。
其中,婚姻与爱情、女权主义和与传统的冲突成为主要的三个方面,出现在许多的小说和诗歌中。
简要分析她们的写作主题,能使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女性作家作品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女性作家;主题;婚姻;爱情;女权主义;冲突
I.婚姻与爱情
婚姻与爱情是大多数作家,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的创作中心,但对女性作家而言,无疑又是她们最关注的话题。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繁荣阶段,阶级斗争的形势更严峻,工业大发展使人口的迁移变得容易和迫切,不同地区的思想交流更广泛。
虽然进行了民主改革,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还是不断涌现,其中尤以女性的社会问题更突出。
当女性看到整个社会在不断前进,繁荣发展,但自己的社会地位仍处于被人们尤其是男性忽视的状态,她们要为自己争取权利,不是通过发动革命战争,而是利用手中的笔,告诉社会他们的需求,而最为迫切的就是改变妇女在家庭――-最小社会单位――-的地位。
因此,婚姻与爱情就成为许许多多女性作家反复讨论的话题,以期从中表达自己的诉求。
幸福的婚姻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之上的,这几乎是19世纪所有英国女性作家的共识,她们通过不同的写作方式和不同的人物特点来表达这一共同的主题。
而真爱到底是什么,怎样表现出来,以及怎样的婚姻才算幸福,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看法。
其中,以简·奥斯丁和艾米丽·勃朗特最有代表性。
首先,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以平等来阐释真爱和幸福的婚姻。
小说中的平等包含了思想的平等,人格的平等和感情上的平等。
简·奥斯丁认为,婚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婚姻不应屈从于任何压力,结婚不为财富,不为社会地位,只为纯真的爱情。
而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中的爱情则让人多了几分惋惜和伤感,西斯克里夫与凯瑟琳的这条爱情之路走得坎坷感人,忠诚成为爱人之间最重要的东西。
勃朗特最让人钦佩的一点是通过凯瑟琳告诉读者,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也可以产生爱情,因为在人性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II.女权主义
除了以上所分析的和每位女性都相关的婚姻与爱情外,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关注的另一个更为严肃的话题就是女权主义。
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使她们开始注意更多的女性社会问题,包括在民主,政治,教育和工业发展等方面,这种积极地为女性争取各种社会权利的思想,可以理解为女权主义的具体表现。
伴随着19世纪的工业大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尤其是有关女性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女性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拥有的权利和受教育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极不相称,似乎已成为被抛弃的一个社会团体,这种危机感促使女性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需求。
可喜的是,这种抗争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和乔治·艾略特等的小说中都有不同的描写。
其中,夏洛蒂的《简·爱》普遍被人们认为是反传统的典范。
悲惨的童年生活使简·爱慢慢地变成一个坚强的女性。
叔叔家和福利院就像一个残酷的战场,不反抗就无法生存。
如果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痛苦只因年纪小无依无靠,那么,成年以后对周围环境的抗争则表现出一个成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觉醒不仅是思想上的,而且用行动实施出来。
由于受到一定的教育,使简可以成为家庭教师,从而取得经济上的独立。
用政治经济学上的观点可解释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也是女性能够取得社会地位的基础。
因此才有简质问罗切斯特是那段关于平等的经典台词。
与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男女主人公各自对对方的深入了解最终平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同,夏洛蒂·勃朗特想要表达的是简·爱不仅可以自立,还可以从情感上和生活上去帮助罗切斯特。
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了,女性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和男性一样的平等社会地位。
这种女权主义的思想成为许多女性激励自己的武器,不断向男权社会发起挑战,以便得到本来就属于自己的权利。
III.与传统的冲突
在19世纪的英国女性作家作品中,另一个关注的话题就是女性的需求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在众多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既积极表达愿望,却又时常受到传统思想道德的压迫,女性作家总是在社会传统和超越自我之间挣扎,这些挣扎都真实地被反映在作品中。
157
一方面,尽管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出现在文学舞台上,但她们几乎都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如男性作家作品那样受欢迎,大的社会环境也不允许她们抛头露面,因而,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奥斯丁在写《傲慢与偏见》的时候,她掩上门,把自己关在房间中偷偷写作,似乎那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当小说出版以后仍不敢告诉别人那是自己的作品。
乔治·艾略特干脆放弃使用自己的真名玛丽·安妮,改用男性的名字,以免招致别人的嘲笑。
所有这些做法和想法在告诉人们,女人就该在家相夫教子,怎么能学习写作,几乎和中国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如出一辙。
另一方面,她们又想表达自己的诉求,于是,只能通过笔下的虚拟人物来实现。
因此,就有了那些感人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们不约而同地有着独立的意识和见解,勇于追求纯真的爱情和平等的社会地位。
小说中的完美表现和现实生活中对传统的屈服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而这种矛盾在多数小说中也可以找到痕迹,成为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创作主题之一。
如在《呼啸山庄》中,凯瑟琳虽然深爱着西斯克里夫,但又受到哥哥的影响,最终选择了所谓的门当户对的、爱她的埃德加。
在她眼里,爱情和婚姻似乎是两种毫无关联的情感,但这种观点即使在现在,也无法被人们接受,因为它同时伤害了两个爱她的男人,何况在当时的社会。
因此才有了在西斯克里夫复仇成功时的喜悦,和内心对凯瑟琳一往情深的两种纠缠的情感的煎熬。
通过以上分析,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视野比前人更广阔,她们不仅属于家庭,而且也属于社会,女性用自己不懈的努力换来了社会对自己的认同。
她们的作品往往通过婚姻与爱情,女权主义和与传统的冲突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女性的生存状况,作品的成功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发言权,为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争取更多的权利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Emily Bronte,Wuthering Height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69.
[2]Charlotte Bronte,Jane Eyre,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67.
[3]Jane Austen,Pride and Prejudice,Yili People Press, 2003.
[4]张伯香.英国文学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张伯香.英美经典小说赏析【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外语系)
论《最蓝的眼睛》中凝视下的权力
刘盛华
摘要:《最蓝的眼睛》是关于眼睛的故事,在凝视与被凝视的过程中体现出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
而文中白人的凝视与黑人的被凝视便体现出了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之间的悬殊地位。
本文希望从凝视与权力的关系这个角度,表达自己对《最蓝的眼睛》这部作品的新的认识。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凝视;权力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是当代美国黑人文坛里的一颗巨星,她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
作为一名黑人女作家,她始终以表现和探索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她说:“身为黑人和女性,我能进入到那些不是黑人、不是女性的人所不能进入的一个感情和感受的宽广领域。
”(Taylor-Guthrie,1994:243)
作为其处女作的《最蓝的眼睛》于1970年问世,这部小说史无前例地以黑人小女孩为主角。
莫里森在1980年的一次采访中提到了创作《最蓝的眼睛》的动机:“在文学中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未曾认真对待过的人物---那些处于边缘地位的小女孩。
”(Taylor-Guthrie,1994:88)该部小说讲述的是黑人小女孩渴望有一双蓝眼睛的故事。
她相信,只要她能拥有一双像童星邓波尔那样的蓝眼睛,就会得到父母亲的关爱,老师不再歧视她,同学们也不再奚落她。
而最后故事却以悲剧结束,佩科拉不但没能如愿得到一双蓝眼睛,反而遭到亲生父亲的强奸,并产下一个死婴,最后陷入了疯狂状态。
莫里森的这部小说展示了由白人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悲剧,而文中的主要意象蓝眼睛正是象征着白人的强势文化,在蓝眼睛的凝视下,权力以其独特的方式在运行。
福柯指出,“权力以符号学为工具,把‘精神’(头脑)当作可供铭写的物体表面;通过控制思想来征服肉体……这种政治学比酷刑和处决的仪式要有效得多。
”(福柯,2003:113)在他看来,愚蠢的暴君用铁链束缚他的奴隶,而真正的政治家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