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时间单位的换算与时间的计算

合集下载

1.2《时间单位的换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2《时间单位的换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2 《时间单位的换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时间单位的换算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单元1.2《时间单位的换算》。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秒钟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将不同时间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时、分钟、秒钟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时、分钟、秒钟之间的换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实际情景,如:小明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刷牙洗脸需要10分钟,吃早餐需要20分钟,然后去上学。

让学生思考:小明从起床到上学一共用了多少时间?2. 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时、分钟、秒钟之间是如何换算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小时、分钟、秒钟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小时、分钟、秒钟之间的换算方法。

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4.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一个典型例题,如:小明看一本故事书需要30分钟,请问他看这本书需要多少秒钟?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巩固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1. 小明跑步需要40分钟,请问他跑步需要多少秒钟?2. 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请问一节课有多少秒钟?6. 合作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时间单位换算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时间单位换算关系:小时:分钟:秒钟 = 60:1:602. 换算方法: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七、作业设计1. 小明散步需要20分钟,请问他散步需要多少秒钟?2. 一部电影的时间是90分钟,请问这部电影有多少秒钟?3. 小华每天晚上8点钟睡觉,睡9小时,请问他第二天早上几点钟起床?2. 答案:1. 20分钟 = 1200秒钟2. 90分钟 = 5400秒钟3. 8点钟 + 9小时 = 17点钟,即下午5点钟起床。

小时与分钟的换算与运算

小时与分钟的换算与运算

小时与分钟的换算与运算在日常生活中,时间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量度单位。

而小时和分钟则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时间单位之一。

无论是计划日程还是做时间运算,了解小时与分钟之间的换算与运算规则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小时与分钟的换算方法,并介绍如何进行时间的运算。

一、小时与分钟的换算小时与分钟之间的换算是非常简单和直观的。

一小时等于60分钟,也就是说,当我们需要将小时转换为分钟时,只需将所需小时数乘以60即可。

同样地,如果需要将分钟转换为小时,则只需将分钟数除以60即可得到所需的小时数。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将2小时转换为分钟,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2小时 × 60分钟/小时 = 120分钟同样地,如果我们需要将180分钟转换为小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180分钟 ÷ 60分钟/小时 = 3小时可以看出,小时与分钟之间的换算非常简单直观,只需根据公式进行乘除运算即可。

二、小时与分钟的运算对于小时和分钟的运算,我们通常需要进行加减运算。

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小时和分钟分开计算,最后再进行合并。

1. 小时的运算小时的加减运算非常简单,只需将所需的小时数进行相应的加减即可。

例如,我们需要计算7小时加上3小时的结果,可以直接将两个小时数相加,得到10小时。

2. 分钟的运算分钟的加减运算稍微有些复杂,需要将分钟数进行分解再进行运算。

首先,将分钟数除以60得到所对应的小时数,再将余下的分钟数单独计算。

例如,我们需要计算120分钟加上45分钟的结果。

首先,将120分钟 ÷ 60分钟/小时 = 2小时。

然后,将余下的分钟数45分钟与60分钟做除法,得到45分钟 ÷ 60分钟/小时≈ 0.75小时。

最后,将两个小时数相加,得到2小时 + 0.75小时 = 2.75小时。

所以,120分钟加上45分钟的结果为2小时和45分钟,或者简化为2.75小时。

三、小结在本文中,我们学习了小时与分钟的换算与运算方法。

时间单位的换算与时间的计算

时间单位的换算与时间的计算

时间单位的换算与时间的计算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内容课本p4例1,p5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知道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学会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时间计算的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引导法。

教学准备时钟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猜谜活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情境中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分(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1.2时间单位的换算(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1.2时间单位的换算(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1.2 时间单位的换算(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单位换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单位换算的基本原则。

2. 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3. 时间单位换算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钟表,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代表什么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时针代表小时,分针代表分钟,秒针代表秒。

二、学习时间单位换算的基本原则(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换算,如米和厘米的换算。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原则是“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4. 教师引导学生将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原则迁移到时间单位换算,让学生尝试总结时间单位换算的基本原则。

5. 学生总结后,教师总结:时间单位换算的基本原则也是“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三、学习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时间单位换算的例子:1小时等于多少分钟?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时间单位换算的基本原则进行计算,得出答案:1小时等于60分钟。

3. 教师出示另一个时间单位换算的例子:3分钟等于多少秒?4.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时间单位换算的基本原则进行计算,得出答案:3分钟等于180秒。

5. 教师出示多个时间单位换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四、时间单位换算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每天上学需要花费30分钟,他想知道自己一周上学需要花费多少小时。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小明一周上学需要花费3.5小时。

时间的认识与换算掌握时间单位的转换规则

时间的认识与换算掌握时间单位的转换规则

时间的认识与换算掌握时间单位的转换规则时间的认识与换算:掌握时间单位的转换规则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时间的认识和换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时间的概念、常用的时间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规则。

一、时间的概念时间是指事件发生或持续的过程。

人们通过时间单位来度量和衡量时间的长度。

时间的概念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达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时间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和完善。

二、常用的时间单位1. 秒(s):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的时间单位,通常用来表示一分钟内的短暂事件。

2. 分钟(min):一分钟等于60秒。

3. 小时(h):一小时等于60分钟。

4. 天(day):一天等于24小时。

5. 周(week):一周等于7天。

6. 月(month):常用的月份有28、29、30和31天。

7. 年(year):一年通常等于365天。

三、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规则1. 秒和分钟的转换:一分钟等于60秒,所以将秒除以60即可转换为分钟,反之亦然。

例:120秒 = 2分钟 3分钟 = 180秒2. 分钟和小时的转换:一小时等于60分钟,所以将分钟除以60即可转换为小时,反之亦然。

例:90分钟 = 1.5小时 2小时 = 120分钟3. 小时和天的转换:一天等于24小时,所以将小时除以24即可转换为天,反之亦然。

例:48小时 = 2天 7天 = 168小时4. 天和周的转换:一周等于7天,所以将天数除以7即可转换为周数,反之亦然。

例:14天 = 2周 5周 = 35天5. 天和月的转换:一个月的天数因月份不同而不同,通常使用30天作为近似值进行换算。

例:60天≈ 2个月 3个月≈ 90天6. 月和年的转换:一年通常等于365天,所以将月数乘以30再除以365即可换算为年数,反之亦然。

例:6个月≈ 0.5年 2年≈ 730天四、时间的应用场景时间的换算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以下是几个例子:1. 在旅行中,我们需要计算不同城市之间的飞行时间,用小时和分钟来表示。

时间与距离的计算方法

时间与距离的计算方法

时间与距离的计算方法时间和距离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需要计算和衡量的两个要素。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或工作上,我们经常需要准确地计算出时间和距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时间和距离计算方法,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时间的计算方法1.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的基本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等。

在计算时间时,我们需要注意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

根据这些换算关系,我们可以将不同单位之间的时间进行转换。

1.2 时间的加减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时间进行加减运算,例如计算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计算一个事件之后的时间点。

这时,我们可以先将时间转换为较小的单位,然后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计算两个事件之间的天数差,可以将两个事件的时间转换为天数单位,然后相减即可。

类似地,可以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分钟、秒等单位进行加减运算。

1.3 时间的计时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钟表或手机等时间工具来计时。

这些工具通常以24小时制或12小时制来表示时间。

在计算时间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时方法,并注意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将下午2点30分转换为24小时制,即14:30。

二、距离的计算方法2.1 距离的基本单位距离的基本单位有米、千米、英里等。

在计算距离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单位。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米作为基本单位;而在国际旅行或航空领域,使用千米或英里作为计量单位。

2.2 距离的换算关系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存在特定的换算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换算关系将距离进行转换。

例如,1千米等于1000米,1英里约等于1.609千米。

根据这些换算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距离转换。

2.3 距离的测量方法在实际测量距离时,我们可以使用测量工具或仪器来进行。

例如,在测量地面距离时,常见的测量工具有尺子、测量带等;在航空或航海领域,我们通常使用雷达测距、GPS等仪器进行距离测量。

1.2时间单位的换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2时间单位的换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2 时间单位的换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2 时间单位的换算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时间单位的换算”。

学生将学习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关系的运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钟、计时器、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情景:小明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他需要花费30分钟洗漱,15分钟吃早餐,问小明什么时候可以出门去上学?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发现需要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小时、分钟、秒进行换算?3. 课堂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然后,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1)小明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他需要花费30分钟洗漱,15分钟吃早餐,问小明什么时候可以出门去上学?(2)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分钟,问它行驶了多少公里?5. 小组合作学习:(1)妈妈从下午2点开始做饭,用了1小时30分钟,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吃饭?(2)一辆火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问它行驶了多少公里?六、板书设计时间单位换算:1小时 = 60分钟1分钟 = 60秒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1.2节的相关题目。

2. 运用时间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时间单位的换算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时间单位的换算 ︳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时间单位的换算课时:2课时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进行时间单位换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钟表模型、时间单位换算表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时间单位时、分、秒。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时间单位有哪些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探究新知1. 出示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规律。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3. 教师讲解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举例说明。

4.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讲解练习题,学生核对答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吗?二、探究新知1. 教师出示时间单位换算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时间单位换算的规律。

3. 教师讲解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4.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单位的换算与时间的计算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1,第5页例2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知道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学会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2.使学生在掌握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上,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经历探索时间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数学的方法。
2.填空
(1)9分=()秒5时=()分
240秒=()分8时=()分
360分=()时120秒=()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在○里填上“>”“<”或“=”
250秒○2分9时○900分26分○260秒
110分○1时10分86分+34分○3时
4.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钟?




1.教学第4页例1
(1)1时等于多少分?(学生答)那2时呢?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自主探究。
(3)学生反馈
2时就是2个60分,60+60=120,2个60分就是120分。
2.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4)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5)学校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是8时,小明上学要15分钟,谁能说说小明每天几时几分从家里出发刚好不迟到吗?




1.教材第4页“做一做”
教师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教师小结出时间单位间转换的方法。
(3)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2.教师操作模型,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3.引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看时间,那么各时间单位之间该如何换算呢?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又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单位的换算与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时间单位的换算与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1.猜谜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条有趣的谜语:“矮个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个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表模型,提问:
(1)“矮个”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时间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呢?




1.口算
2.闯关100分相关练习
3.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时间单位的换算与时间的计算
例1:1时=60分2时=(120)分
2时=60分+60分=120分
例2:7:30过15分钟就是7:45
2.利用学具进行探讨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验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节约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求经过的时间。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引导法
学法: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钟表模型
(3)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试着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可以直接数一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多少分钟。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一大格是5分钟,3大格是15分钟。
因为都是7时多,可以直接用45-30算出是15分钟。
(3)教师拨钟表模型,学生观察,验证结果。
7:30过15分钟就是7:45,解答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