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清历史4
四上语文第4周周清《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参考答案

四年级语文第四周参考答案(7.呼风唤雨的世纪8.蝴蝶的家)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分数:_______一、读拼音,写字词。
20 shì jì(世纪)是一个hū fēnɡ huàn yǔ(呼风唤雨)的时代。
现代科学jìshù(技术)不断ɡǎi shàn(改善)着我们的生活。
其改变的chénɡ dù(程度)chāo ɡuò(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能洞察百yì(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yuán zǐ hé(原子核)世界的ào mì(奥秘),现代科学jì shù(技术)rì yì(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lián xì(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二、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呼)风(唤)雨出(乎)意(料)腾(云)驾(雾)归(根)到(底)1.把词语补充完整。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
(出乎意料)②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呼风唤雨)三、选词填空。
改变改善改观1.由于天气原因,学校(改变)了召开运动会的计划。
2.在大家的努力下,这里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3.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发现发明4.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大油田。
5.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
四、连一连。
改正改善创造回顾潜入登上洞察探索生活缺点历程奇迹奥秘深海月球天体五、按要求,写句子。
1.科学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美好的生活。
(缩句)科学创造了生活。
2.难道不是科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吗?(改为陈述句)是生活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3.20世纪是呼风唤雨是世纪。
(改为反问句)难道20世纪不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吗?4.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历史第4册1~11课时间轴

中国历史第四册1~11课的时间轴第1课:商朝的建立1.前16世纪:商朝建立,定都亳,后迁都至殷。
2.前14世纪:盘庚迁殷。
第2课:西周的兴衰3.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大败商军,商朝灭亡。
4.前1045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5.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
6.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
第3课:东周的兴衰7.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8.前356年:商鞅变法。
9.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第4课:秦朝的兴衰10.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11.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12.前207年:刘邦入咸阳,秦朝灭亡。
第5课:楚汉之争13.前206年:项羽入关中,三分关中。
14.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刘邦建立汉朝。
第6课:西汉的兴衰15.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16.前180年:吕后专权。
17.前157年:汉景帝即位。
18.前141年:汉武帝即位。
第7课:新朝的兴衰19.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20.公元17年:绿林军起义。
21.公元23年:赤眉军起义。
第8课:东汉的兴衰22.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23.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第9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此后,曹操控制了黄河以北地区。
2.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以黄盖诈降火攻成功大败曹操军队。
3.三国鼎立: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建立魏国。
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
4.蜀汉诸葛亮南征:225年,诸葛亮率领大军南征,平定了南方的叛乱。
5.魏国建立: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建立魏国。
第10课:两晋南北朝时期1.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五胡乱华:304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开始了五胡十六国的时期。
3.东晋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
周朝历史简介和大事件

周朝历史简介和大事件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主要有周文王(前1046-1043年)、周武王(前1043-1020年)、周共和(前1020-979年)和周昭王(前979-976年)等四朝组成,总计539年之久,史称“周朝”。
早在新石器时代,李杨文献帝后裔起兵反抗他的故事,后来被认定就是周文王所发动的反抗运动。
周文王利用他家族成员的传承优势,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并建立以“共同契约”为政治机制的国家。
周武王继续了前朝的行政格局,延续了先王的政策。
同时他大力敦促文化、法律的创新,使政治格局更加完备。
他建立了“六官”制和“七陵制”,规范了朝廷行政机构。
他还颁布了新的书法体系,标准化的书写格式,培养了当时的文化气氛。
周共和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他继续前朝的文化创新,强调了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并加强了君主政治,故此史称“西周”。
在西周,每个诸侯国建立了郡国,形成了最为完整的中央集权体制;又提出了很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思想作品,如“周易”、“尚书”、“春秋”等,仍在当今中国被广泛遵守着。
周昭王终结了西周的衰败,他加强了东周王朝的统治,废除郡国制,并设置“燕国”专制制度,恢复西周的政治和行政格局。
另外,他还着手改革工程,开始实行君主运作文化创新,和谐政治机制,为李杨思想改革留下了积极的资料。
1、周文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君主,右护军苏秦改革的先驱。
周文王平定九夷,击败了西伐战争的反抗势力;并扩大国力,将九十四郡纳入中央大朝,统一全国。
2、周武王:秉持九鼎礼义的帝王,他继续前朝的“九鼎礼义”制度,建立“六官”制度和“七陵制”,标准化了文书体系,从而推动了官制、文化、军事三大领域的发展。
4、周昭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他召开了东周贤士大会,恢复西周政治和行政格局,废除郡国制,开启了汉代以前最辉煌的时代之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建筑。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上“周朝”的简介和大事件,周朝开创了一段繁荣兴盛的时期,而中国许多经典文化作品也在这段时期被创造出来,对后代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来的文明的基石。
历史学科“四清扫”实施细则

历史学科“四清扫”实施细则安岳实验中学高中2014级历史备课组2013.04.11学校实行“四清扫”制度,为此,高二历史备课组特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一、“四清扫”的对象和实质“四清”,就是“堂堂、日日、周周、月月人人清”。
“四清”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重点是中后生,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四清”的实质就是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达到学生人人过关。
二、“四清扫”的内容及方法“堂堂、日日、周周人人清”的内容,主要是历史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和学科基本能力,即要求学生该背的滚瓜烂熟,该默写的准确无误,该运用的熟练灵活(突出“熟”、“准”、“活”三个字,切忌死记硬背)。
以课本为本,引导学生读书、练习、自己背、自己练、互背互查、老师抽查,以点带面,一一过关。
这“三清”方法主要有口答、默写或10分钟小练习。
有句顺口溜:“你查我,我查你,其实都是查自己;随你问,随你查,查哪问哪都会答。
”这几句顺口溜就揭示了这“三清的方法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月月清”的形式是月考,月考的内容一般是课本及资料上易错的、偏难的例题、习题和重要知识点。
抽样调查,以点带面。
月考过后还要针对考试结果,组织师生认真做分析,分析的重点是找问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凡是丢分的题,要分析丢分原因,是完全不懂,还是似懂非懂,或者是虽然会做但因为粗心大意而丢了分。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一个一个加以解决。
要指导学生善于积累、收集好题,每一个知识点或考点都要对应一道好题,这样才能记得牢,用得活,最终达到夯实基础,提高综合能力(包括应试能力)的目的。
三、“四清扫”,重点狠抓“日清”和“周清”——具体做法是:1、抓“日清”学科教师每周一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贴上学科日清、周清过关表,表上要有全班学生的名字。
教师把每天要清的内容填上,利用所有课余零星时间,引导学生自查,凡自查过关的学生就自己在日清结果栏内打个对号,然后再相互查、背,组内互查过关的学生由学科长再在对号上加上一个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作业课件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周周清4

材料二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 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日军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震惊了世界,被中外舆论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 黑暗的一页”。
(2)材料二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抗击日军的侵略中 国军民开辟了哪两方面的战场。各列举一例取得的重大军事胜利。(5分)
A.列强对殖民地政策发生改变 B.西方争夺殖民国人进行的反帝斗争
10.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 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一材 料直接反映了D( )
A.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援 C.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汉国《试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4)材料四认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分) 认识到抗战的全过程(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联系起来)。 (5)学校要举行一场宣传“十四年抗战”的主题宣传活动,请你出谋划策,为学 校设计一项活动。(4分) 出黑板报、展览宣传、演讲活动、访问相关人物等。(言之有理即可)
——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 (3)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对中国人民的抗战所持的观点。(4分)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 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四 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教科书中,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就是要强 调反映局部抗战期间东北、华北、上海等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把1931年开始 的局部抗战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连接起来,以完整地论述中国人民的抗日 战争史。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周周清4

四清导航
现代诗 ,充满了人生哲理,诗人以群山和大 (3)《在山的那边》是一首________
重重困难 ,用爬山来比喻 海为喻,用大海来比喻________ 理想 ,用群山来比喻_________
艰苦奋斗 。 _________
孔明 ,号________ 卧龙 ,三国时期 (4)《诫子书》的作者是________ 诸葛亮 ,字________ 蜀汉 政治家和军事家,题目中的“诫”是____________ 告诫、劝勉 的意思。 ________
读书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有计划 有时有计划 没有计划
百分比 10.1% 31.3% 58.6%
是否做读书笔记 每读必做 凭兴趣做 从不做
百分比 0% 24.6%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的计划,随意性比较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笔记 ,缺乏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阅读是成长者的催化剂。童年缺少阅读,就犹如种子缺少沃土; 少年缺少阅读,就犹如禾苗缺少雨露。
四清导航
2.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内容的调查, 请根据这个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卡通漫画 时文杂志 武侠小说 文学名著 人数 112 32 30 26 百分比 56% 16% 15% 13%
四清导航
语
七年级上
文
配人教
高一语文周周清4试卷

高一语文周周清4试卷(50、51班)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6分招mù( ) mù( )捐mò( )然回首niè( )食弓nǔ( ) nú( )马妻nú( ) 节máo( )尽落仓lǐn( ) 大义lǐn( )然房lǐn( ) 穷è( )弹hé( ) kuì( )然qíng()弓弩yūn()火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30分1 2、3 45 67 891113141516171819 2021 222324252627282930三、翻译下列句子20(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以女为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卿尚复谁为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见犯乃死,重负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四年级语文上册周周清四

四年级语文上册周周清四一、看拼音写词语。
ji é zh ǐ y āo he j ī r îu ju é s è ( ) ( ) ( ) ( )líng l ì sh ùn x ù chu ǎi m ï l ào y ìn(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
( ) ) ( ) 壳 角 喝 ( ) ) ( ) 三、比一比,组词。
肌( ) 燥( ) 截( ) 揣( ) 肝( ) 噪( ) 载( ) 瑞( ) 四、照样子写词语。
例:圆鼓鼓 例:哗哗啦啦(表示声音的词)例:雪白五、修改病句。
1. 同学们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听老师讲课。
2. 学校小饭桌的饭菜基本上特别可口。
3. 夏天到了,汽水、冰茶、西瓜、矿泉水等各种冷饮纷纷上市。
4. 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六、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大物 ( )不顾( ) ( )( )其来 ( )体鳞( ) ( )( )追赶 十( )九( ) 目不( )( ) ( )( )不舍 亲爱的同学们,到此为止,你已经把题做完了,是否该认真检查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的,是吧?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学校 班级 姓名 分数------------------------------密--------------------------------------------封--------------------------------------------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以下服装图,哪一款反映了近代中国近代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饰的是
85. 影响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有
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②新文化运动③新中国的成立
④改革开放⑤外来文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86.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子帽
灭,爱华兕兴,女兕灭……”上述现象大规模出现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
D.新中国成立后
87. 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
成日用品。
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中国疆域辽阔
88.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是
A.轿子
B.人力车
C.自行车
D.汽车
89.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生活观念俭朴 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90. 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A. 报纸
B. 电影
C. 组织工人运动
D. 发动民众起义
91.对目前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影响最大的高新科技是
A.投影技术的发展
B.电脑多媒体技术
C.电灯的使用
D.电话的普及
84-91 C A C D C D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