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春晓》

合集下载

《春晓》原文阅读及赏析

《春晓》原文阅读及赏析

《春晓》原文阅读及赏析【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处】唐·孟浩然《春晓》【意思1】春天夜里,好睡得很,直到黎明时刻,仍在床上迷糊地睡着,丝毫不觉得外面已是天光明亮了,此时只听见户外处处是小鸟的叫声;便想起昨天晚上的风雨非常大,树上的花朵不知飘落了多少呢?【意思2】春天夜里睡得很香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清晨处处听到鸟鸣的声音。

诗句平易浅近,自然天成。

【鉴赏1】春夜香甜好睡,根本不知道天早就亮了;醒来的时候,只觉得耳边到处都是鸟儿的啼叫声。

原诗描写好梦方醒,聆听悦耳的鸟语,春光是何等的美好动人。

【鉴赏2】春眠太酣,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晨光中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啼叫,婉转、悦耳,啁啾起落,远近应和,令人应接不暇。

这里写春光烂漫,百鸟闹春,春意激荡,怎能不让人大得春的真趣?语言平易浅显,自然醇厚。

【举例】春天困意正足,不知天已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的鸣叫。

语出唐·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春晨清丽的景*和气氛。

比喻在不知不觉中美好的事物已大量涌现。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现*爱鸟养鸟协会已有会员两千多人,全市至少有16万人养鸟。

(王增年《*有“招鸟工程”》,《*青年报》1993年6月13日)【全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全鉴赏诗】《春晓》是一首千年传诵的五言绝句。

它写了诗人春朝初醒时特有的心理感受,表达了诗人喜春而又伤春的复杂心情。

春日昼长夜短,气候和暖,人本慵懒易困,多睡贪眠,所以,一觉睡到天大亮,这便是“春眠”的一般特点。

特别是作为隐士的孟浩然,既无农夫晨耕垄亩的系念,亦无朝臣五更待漏的悬心,他在“春眠”时无牵无挂,坦然自适,睡得格外安稳香甜。

另外,因夜间的一阵风雨,曾将诗人惊醒,打扰了他的睡眠,风雨过后,诗人又重新入睡,故而清晨醒得很晚。

“春眠不觉晓”一句,既写出了春眠的一般特点,又写出了隐逸士大夫春夜酣睡的特有情趣。

孟浩然《春晓》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孟浩然《春晓》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孟浩然《春晓》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曾隐居鹿门山。

开元十六年(728),至长安应试,落第回乡。

开元十七年至二十年,漫游吴越等地。

二十五年,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不久即辞归养病。

二十八年,友人王昌龄自岭南赦还,相见欢饮,食鲜疾发而卒,年五十二。

两《唐书》有传。

孟浩然可谓一生布衣,过的虽是隐居与漫游生活,但并未忘情仕进。

他和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许《彦周诗话》云:“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

”他的诗风格冲淡清幽,但“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

尤工五言诗,谢榛云:“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

”(《四溟诗话》卷二)现存诗二百六十余首,有《孟浩然集》传世。

【原文】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 。

夜来风雨声 [2] ,花落知多少?【注释】[1]“春眠”二句:谓春睡中不知天已明,是处处鸟鸣使人惊醒。

[2]夜来:昨夜。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解读】春晓,春天的早晨。

诗中所写,乃隐居情事,可推测或是孟浩然四十岁以前隐居襄阳时所作,也可能是开元二十六年(738)辞幕还家到二十八年去世这一段时间内所写。

诗中两用倒装手法,而能自然无痕。

首句写春睡甜酣以至不知天明,紧接着又“处处闻啼鸟”,乃鸟啼惊梦之意,却并无惊破好梦的嫌恶之情,似是不觉中自己醒来,闻鸟鸣而悟天明,实则“闻”在前,“悟”在后。

此处为倒装一也。

第三句“夜来风雨声”,既然有“春眠不觉晓”之甜酣,又何从知夜来风雨,似乎突兀;第四句“花落知多少”,想来定是起床后见花落满地,始悟一夜风雨。

至此,方知首句“不觉晓”之甜酣为真实。

此处为倒装二也。

而此诗又岂仅卖弄精巧之作,赞春眠之酣,惜春归匆匆,幽居自适,忧乐自为。

《春晓》古诗阅读及赏析

《春晓》古诗阅读及赏析

《春晓》古诗阅读及赏析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晨鸟鸣啁啾,佳梦惊休。

春睡醒来迟,红日已上枝头,想昨夜,风雨潇潇,有谁知,花落多少?
【鉴赏】春天,自然界一派生机。

春天的早晨,更是生意盎然:鸟雀到处鸣唱,经过夜来的风雨,地上到处是落花。

从落花可以使人联想到花丛草木。

诗人把住了这一特点,只用淡淡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春晓图。

本诗意在惜春。

诗人选取了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而从听觉的角度着笔写春之声,用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处处” 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只淡淡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

后两句由喜春翻为伤春、惜春,而这伤和惜却是因为对春的爱,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这份闲淡中多少流露出个人的不幸际遇。

诗里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本诗语言浅近,自然天成。

诗中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澄澈,如天籁之声,读之使人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孟浩然《春晓》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孟浩然《春晓》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孟浩然《春晓》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孟浩然《春晓》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孟浩然《春晓》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欢迎阅读。

《春晓》原文春眠不觉晓⑴,处处闻啼鸟⑵。

夜来风雨声⑶,花落知多少⑷。

注释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知:不知,表示推想。

译文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春晓》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春晓》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

曾游历东南各地。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春晓》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篇1《春晓》原文春眠不觉晓⑴,处处闻啼鸟⑵。

夜来风雨声⑶,花落知多少⑷。

注释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知:不知,表示推想。

《春晓》诗意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古诗《春晓》原文及赏析

古诗《春晓》原文及赏析

古诗《春晓》原文及赏析古诗《春晓》原文及赏析《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下面是关于古诗《春晓》原文及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古诗《春晓》原文及赏析篇1《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赏析: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

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

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

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

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

小学一年级第3课《古诗两首》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第3课《古诗两首》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第3课《古诗两首》知识点【《春晓》】原文: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赏析:《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练习题:一、看拼音写汉字zhīliǎo、ɡǔshī、niǎoshēng、chánɡchù二、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汉字(知了)(古诗)(鸟声)(长处)二、默写古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原文: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5、散学:放学。

6、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孟浩然《春晓》赏析: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

孟浩然《春晓》赏析: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

孟浩然《春晓》赏析: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以春天早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诗意的春日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

全诗赏析如下:一、作品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春日熟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到处都可以听见鸟儿的啼叫。

回想昨夜听到的阵阵风雨声,不知有多少娇美的春花被吹落。

2、注释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三、创作背景《春晓》写于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期。

鹿门山风景秀丽,环境清幽,为孟浩然提供了创作灵感。

这首诗便是他在春天早晨醒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美好,即兴而。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

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

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

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

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篇1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四十岁时曾赴京城长安考进士,结果没考上,便回到家乡襄阳,隐居在鹿门山。

他的性格孤傲,终身为做官,以作诗自得其乐。

孟浩然漫游过东南各地,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顶峰,在当时很有名气,连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也都很推崇他的山水田园诗。

【注释】(1)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2)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4)夜来:夜里。

【译文】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点评】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篇2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旱晨。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

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

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篇3《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樊城区大庆路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课题:4、古诗两首《春晓》课型:阅读课课时:1课时(导学、独学、对学、群学、预展、大展示、评学)学习目标:1、我能识记并书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我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并通过朗读、背诵体会诗人的情感。

3、我喜欢古诗,我愿意展示在课外学过的古诗。

重难点:1、识记并书写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落实基础★
1、我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笔顺和占位。

2、我会组词:
眠()啼()觉()少()晓()发展能力★★
3、我会背:我来背一背《春晓》。

提升素养★★★
4、我会画。

我想画一画我心中的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