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放线菌病的病原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21世纪养猪业所面临的一种古老而重要的病原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21世纪养猪业所面临的一种古老而重要的病原

株都是世界各地其它菌株 的分支) ,所 以鉴别诊 断
这 些 问题都很 重要 。对于 第一个 问题 ,答案 这些 菌株 是很 难 的。 为是。我们一直在探讨具有致病力的血清型 : 有些 所 检 测 到 的 “ 因等 同”并 不 意 味 着 它们 基 血清型在某些地 区具有致病力,而在其它地 区却没 10 基 因等 同, % 0 因为其 中某个 菌株 可 能会 失 去 ( 或 有 ; 不同菌株之 间,或缺乏某种毒素或其它某种毒 获得 )某种致病 因子,或者对抗生素产生耐 药性等 上文 提 及 的血 清型 2的法 国致 病株 ,在 力 因子 … ,但 是 ,同一株 在 不 同群 是否表 现 出不 同 等 。 比如 : 的致病性呢?是 的,是有可能的,但很难说 出其发 所监 测 的基 因水 平 上和 同种 血 清型 加拿 大 菌株 是 一 生的频率。这也是 Ap p 为什么至今仍然存在 的原 因 致的,而该加拿大株是不致病的。所 以若根据所检 之一。我们举例说明 : 某种致病 的Ap p 血清型 ,在 测 的基 因型来判断不 同毒株 的致病性 ,将是不正 血 清 学检测 呈阳性 的扩 繁 场 ( 临床感 染状 态 ,无 确的。所 以,对强毒株的保护力也可以来 自于低毒 亚 临床症状 与病变)将猪卖给一个对该种血清型 呈阴 力的菌株。有时候 ,也使用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来比 性的普通猪群。若在该猪群 出现 了相 关临床症状 , 对菌株是否一致 : 同抗生素 的最小抑菌浓度是不 不 我们可 以怀疑该种菌株扩繁场也存在吗?此事很难 同的,所 以监测时,须将菌株 同时送到两个实验室 , 去证 实。但 是 , 当两 个 猪群 的健 康 状 态不 同或 采用 且每 个 实验 室 须 监测 至少 2次 方 能进 行 比较 : 时 有
段 证 实 两个 菌株 是不 同 的,那 么我们 可 以认 为 它们

猪的传染病----放线杆菌病

猪的传染病----放线杆菌病
传染性
猪放线杆菌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一旦猪群中出现患病猪, 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群。因此,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患 病猪对于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症状和诊断
症状
猪放线杆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数天至数周,具体症状因感染部位和细菌毒力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 吸困难、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肺炎、关节炎、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传播速度快
放线杆菌病可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迅速传播,一旦猪场出现病例 ,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群,扩大疫情。
应对策略和公共卫生意义
疫苗接种
研发针对放线杆菌的有效疫苗,对猪群进行定期免疫接种 ,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生物安全措施
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定期消毒猪舍、饲养用具等,减 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对症治疗
针对病症如高热、呼吸困难等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烧药、呼吸支持等。对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 提高猪只的舒适度,同时也有助于减轻病情。
治疗后的观察和护理
观察病情
治疗后要密切观察猪只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食欲等方面 。定期记录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环境调控
保持猪舍的干燥、通风,降低氨气浓度,减少应激因素。良好的饲 养环境有利于提高猪只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充足饮水。在康复期,可 根据猪只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饲料配方,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预后和复发预防
预后评估
根据治疗后的病情观察和数据分析,对 猪只的预后进行评估。一般来说,早期 发现、及时治疗的病例预后较好。
VS
复发预防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消毒猪舍,减少 病原菌的传播。对患病猪只进行隔离治疗 ,避免与健康猪只接触。对康复猪只进行 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病例。通 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防疫措施,降低 放线杆菌病的复发风险。

几种放线菌处理后对猪粪中主要病原菌和恶臭产生菌的影响研究

几种放线菌处理后对猪粪中主要病原菌和恶臭产生菌的影响研究
SineC ia g cl r U i ri , e ig10 9 , h a cec, h r ut e n e t B in 0 4 C i ) n A i u vs y j 0 n
Ab t a t I els e a e , t e i tn i c t n o o e i go e a in a e u t d i h r d c in o r eq a t iso s t n a sr c : n t a t c d s h e sf a i f g f d n p rt sh r s l t e p u t f a g u n i e f h d n i o h e o s e n o o l t wa ei
s l l e . ewa tsc n r s l i d r go a r n a e n h rn fro a h g n owae n o h i s Ou r v o ssu is ma a T se a e u t n o o , lb l r a h wami gg s sa d t eta se f t o e st t ra d f d c an . rp e iu t d e p o
so e a Sr t ye coau,Sr t ye niiiu,Sr tm cs r e oeadi cmb ai s o l e et e d c hw d ht t po cs r vs tpo cs t oc s t po y e gi u a n n o i t n ud f cvl r u e t e m mi f l e m a bt e ss l n n o c i ye
(tpo ye 譬 ) Sr tm cs e 三种放线菌及其组合对猪粪 中主要病 原菌 的影 响, e 并对其体外的抑菌 作用机理进行 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 接 菌 处理 能 有效 减 少猪 粪 中的 沙 门 氏菌 (am n l p) Sl oel s .、病 原 性 大 肠埃 希 氏菌 (sh r h lO 5 ) ap E cei i c i 1 7 、空 肠 弯 曲杆 菌 c a o ( a p lbc r p .、 Cm yoat p)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ieim nct e o) es Ls r o oy gns 的数量。 ta o 与对照组相 比 , 单独添加 细黄链霉菌组后猪粪 中空 肠弯 曲杆菌 的数量从 31 l ̄f・-降至不可检测 。 . O c gi x u 放线菌胞 内外 活性混合物质的体外抗菌试验的结果显示 , 不管是单独 处理还是 几种放线菌 的复合处理都对供试 的大肠杆菌 、 梭菌、 优杆菌 、 沙门氏菌、 病原性大肠埃希 氏菌 、 空肠弯曲杆菌 、 单核 细胞增生李斯特 氏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 在抑菌能力方面 , 单独添加 细黄链霉菌 的效果优于其他各组 。 关键词 : 细黄链霉菌 ;抗 生链霉菌 ;灰色链霉菌 ;猪粪 ;病原菌;放线菌胞 内外活性 混合物质 ;抑菌作用

猪放线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放线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胀 是咽 喉 部 周 围组 织及 皮 下 组织 的 出血性 浆 液 性 炎 症, 肺 有 急性 肺水 肿 等病 变 。涂 片用 碱性 美蓝 液染 色 后 镜检 , 若 为炭 疽 可 见到 带 红色 荚 膜 的大 杆 菌 , 猪肺 疫 可见 到两 端浓 染 的长椭 圆形 小杆 菌 。
猪 气 喘病 主 要症 状 是 病 猪气 喘 、咳 嗽 ,体 温 不
2 诊 断 要 点
根 据放 线 菌 病特 征 性病 变 ,将 组 织 切 片用 革 兰
氏染 色 ,观察 脓 性 肉芽肿 中心菌 丛 的特 殊 形 态 而 获 得诊 断 。新鲜 标 本 , 可 从 脓 汁 中观察 到 硫磺 颗 粒 , 以 灭 菌盐 水 洗 涤后 置 清 洁载 片 上压 碎 ,在 显微 镜 下 降 低 光亮 度 观察 ,发 现 有光 泽 的放 射 状棒 状 的玫 瑰 形
吸系统 , 肺 炎肝 变 区呈紫 红 色 , 而 猪肺 疫 的肺 炎 区常
有 红色 肝变 和灰 色 肝变混 合 存在 。涂 片染 色镜 检 , 可 见 到不 同 的病原 体 。
猪肺疫 , 咽喉 型 病 猪 颈 下 咽 喉 红肿 、 发热坚硬 ,
花形的菌块 , 外观似硫磺颗粒。猪放线杆菌对外界的 抵抗 力 不 强 ,一 般 消毒 药 可 迅 速将 其 杀 灭 ,对 青 霉
1 克/ 千 克 体 重 。手 术 切 除 病 猪 体 表 的 肉 芽肿 或瘘
管, 在 创 腔 内填 入 碘甘 油 纱 布进 行 消 毒 , 压 迫 止 血 和
高, 其 全 身症 状 轻 微 , 肺 炎 病 变 呈 胰 样 或 肉样 , 界 限 明显 , 两侧肺 叶 病变 对称 , 无 化脓 或坏 死趋 向 。 猪 患 有传 染 性 胸 膜肺 炎 时胸 腔 积 液 ,胸 膜 表 面 覆 有 淡 黄 色 渗 出物 , 心包 液 和胸 水 增 多 , 呈粉红色 , 部 分 患猪 肺 脏 与胸 膜 粘 连 ,肺 尖 区表 面 有结 缔 组 织 化 的粘 连 附着 物 。传 染性 胸 膜 肺炎 的病 变局 限于 呼

第七节放线杆菌

第七节放线杆菌

该类细菌为球形、卵圆形或杆状。以杆状为 主,大小在0.4~1µ m。偶尔也见长丝状,特别是 在含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培养,菌休最长 者可达6µ m。多以单个或成对排列,很少形成链 状。不形成芽抱,无运动性,除荚膜放线杆菌和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外,绝大多数放线杆菌不形成 荚膜。 兼性厌氧,有机化能营养,发酵型代谢口最 适培养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5。 除猪放线杆菌能产生黄色素外,其他放线杆 菌一般不产生色素。能利用葡萄糖和果糖,在 24h内产酸不产气。不能发酵卫矛醇、肌醇和菊 糖。MR试验阴性,不产生能基质,能还原硝酸 盐。
林氏放线杆菌也称为李氏放线杆菌或李 尼尔氏放线杆菌。本菌是由李尼尔(Lig-nieres) 和斯匹兹(Spits)于1902年首次从患类似放线杆 菌病的牛分离得到,主要引起牛、绵羊和猪 颈部软组织、内脏和皮肤感染,发生肉芽肿 和化脓。也是引起牛“木舌病”的病原菌之 一。
1.生物学性状 本菌通常呈短杆状或球杆状,大小为 1.5µ mX 0. 4µ m,但由于培养基的不同,其形态 也有所不同。在含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墙 养,多呈长杆状或丝状;在含有血液或血清的培 养基上培养,多呈短杆状或球杆状,在肉汤培养 基上培养,多呈链状或丝状。无运动性,无鞭毛、 芽抱和英膜。在肉芽肿和慢性化脓病灶中,可长 成灰白色小颖粒,无显著放射状菌丝。革兰氏染 色阴性,无抗酸性,石炭酸复红染色呈两极着色。 该菌为需氧和兼性厌氧,最适培养温度为 37℃,最适pH值为7.6。对营养要求高,在含有5% 血液或10%血清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该菌不溶 血。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不需要V因子。
2.微生物学诊断 直接检查 取脓汁或脓肿内容物,用灭菌生理盐 水冲洗数次,挑取灰白色小颗粒,置于载玻片上,于 高倍镜下观察。可见小颗粒表面有棍棒状凸起,并呈 放射状排列。加1-2滴15% KOH溶液于颗粒上,另取一 盖玻片用力压碎颗粒,若颗粒已钙化可先加稀盐酸溶 解后再压。压碎后经革兰氏染色,可见集聚在一起的 细菌,并呈放射状排列,短杆状,无菌丝,革兰氏阴 性。牛放线杆菌颗粒中的菌体呈丝状,具分支,革兰 氏阳性。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脓汁、脓肿、淋巴结或其他 病变组织内的小颗粒,置于已灭菌的乳钵中磨碎,接 种血琼脂平板和肉汤培养基,经37℃24-48h培养后, 观察菌落和生长情况,并进行生化试验,与牛放线杆 菌做鉴别。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猪肺疫,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而导致,主要特征是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炎和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其中急性病猪通常会发生死亡,慢性病猪往往能够耐过,但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在当前生猪养殖产业化、规模化的大环境下,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病原特性。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该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不能够自行运动,无法形成芽饱,具有多种形态,具有荚膜,且能够分泌毒素。

存在于病料中的菌体经过染色呈两极着色,经过24~96 h的人工培养能够形成丝状菌。

该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能够在10%二氧化碳的环境中长出黏液状的菌落。

细菌培养基中需要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因子,接种在巧克力琼脂上进行24~48 h培养,能够长出直径1~2 mm的不透明菌落。

接种在牛、羊血液琼脂上,一般会发生溶血。

该菌具有较弱的抵抗力,大多数消毒药都能够将其杀灭,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壮观霉素、林肯霉素等。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主要是猪间的直接接触以及排泄污染物等途径进行传播。

病猪主要是在鼻液、支气管以及肺脏存在病菌,通常是从鼻腔排出后,以飞沫的形式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在通风较差和拥挤环境能够使其快速传播。

发病特点。

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4~5月份和9~11月份发生。

在发生应激,如气候突变、饲养密度过大、饲养环境突然发生改变、通风较差以及长途运输等,都能够引发该病,因此也可叫做“运输病”。

另外,该病在临床上往往会混合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地方性肺炎等,促使病情加重。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病猪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大约41.5℃,精神萎靡,呼吸困难,鼻、耳、腹部皮肤发绀,呆立不动或者呈犬坐姿势,尿液呈黄色,病程后期发生便秘,临死前有大量混杂血色泡沫的液体从口、鼻中流出。

猪放线菌病的流行和诊治

猪放线菌病的流行和诊治
死 ;菌块 干燥 后 能存 活6 年之 久 ,对 日光 的抵 抗 力亦 很强 ,在 自 然 5 诊 断
环境 中能生存较长时间。对青霉素、土霉素 、四环素等抗生素及
碘化 钾敏 感 。
( 1 )临床诊 断 :由于该 病症 状 和病变 特殊 ,根 据流 行病 学特 征 、临床 症 状 和病 理 变化 ,一 般 容 易作 出诊 断 ,如 结 合进 行 显微
病 灶 之 中。 ( 1 )放线 菌属 的 牛放线 菌 和 以色 列 放线 菌为 革兰 氏 阳性茵 ,
为菌块 ,其直径约2 5 mm,外观似硫磺 ,故又称硫磺样颗粒 。将 性 粒 细胞 环 绕 ,外 围 为呈 胞浆 丰 富 、泡 沫 状 的 巨噬细 胞及 淋 巴细
其压 片 ,经革 兰氏染 色 后 ,可 见 中 央为 革 兰 氏阳性 的密 集菌 体 , 胞 ,偶尔 可 见 朗罕 氏 巨细 胞 ,再 外 周则 为 增生 的结 缔 组织 形 成 的 外 围为 菊花状 或 放射 状排 列 的革 兰 氏阴性 的菌 丝 。 包 膜 。此 种 脓性 肉芽 肿结 节 可 以在 周 围不 断地 产 生 ,形成 有 多个 本 属 细 菌 的抵 抗 力 不 强 ,易 被 普 通 浓 度 的常 用 消 毒 剂 所 杀 脓 肿 中心 的大球 形或 分 叶状 的 肉芽肿 。
4 病理 变化
该 病 的病 原 比较复 杂 ,主要 的 有放 线菌 属 的 牛放 线 菌 、 以色 ( 1 )剖 检 :猪 的放 线 菌 病 经 常 发生 再 母 猪 乳 房 ,乳 房 的一 列 放 线 菌和 放 线杆 菌 属 的李 尼 尔放 线杆 菌 、猪 放 线 杆菌 。此外 , 部分 或 全部 变 为坚 硬 的脓 肿 及 窦道 。初 期 ,病 猪 头基 部 形成 无 痛 某 些 化脓 性 细 菌 ,如 化脓 棒 状 杆菌 和金 黄 色 葡萄 球 菌也 常 出现 于 性结 节 状 硬性 肿块 ,逐 渐蔓 延 增大 ,使 乳 房 肿 大 ,表面 出现 凹凸 不平 ,乳 头短 缩 或继 发 坏疽 。切面 ,放 线 菌肿 由致 密结 缔 组织 构 成 ,其 中含 有 大小 不 等 的多 数脓 性 软化 灶 ,灶 内有含 黄 色沙 粒 状 直 或 弯 曲 ,直 径 为 0 . 2—1 . 0 m;长 度 差 异很 大 ,短 杆 状 者 长 约 菌块 的脓 汁 。此外 ,病变 尚可发 生 于外 耳 软 骨膜 及皮 下 组织 ,引 1 . 5 ~5 . 0 m,长 丝状 者 可达 l 0— 5 O m 或 更长 ,并 有分 支 。 常单 起 肉芽肿 性炎 症 ,致使 耳廓 增厚 与变 硬 ,形 似纤维 瘤 。 个 存 在或 排 列成 栅 栏状 。不运 动 ,无 芽 胞 。兼 性厌 氧 ,生 长时 需 ( 2 )镜 检 :放 线 菌病 的慢 性化脓 性 肉芽肿 内 ,可见 菊 花瓣 状 0 m以上 ,革 兰 氏染 色 可见 中心 C O : ,最 适生 长 温度 3 7 ℃ ,最适 p H 值6 . 8~ 7 . 2 。分 离 培养 时 ,常 用 或玫 瑰 花 形菌 丛 ,菌丛 直 径 达2 新制 备 的脑 心浸 液琼 脂 。在脑 心 浸液 琼脂 上培 养2 4 h ,形 成 圆形 、 为呈 革 兰 氏 阳性 的丝 菌状 菌 丝体 。菌丝 体 周 围为呈 革 兰 氏 阴性 、 平 整或 绒毛 样菌 落 。 放射 状 排列 的 棍棒 体 。放 射形 棍 棒 体较 粗 ,末 端 圆形 ,呈鲜 明的 牛 放线 菌 在病 灶 的脓 汁 中形成 黄 色 或黄 褐 色 的颗粒 状 物 ,称 嗜伊 红 性 ,此 种 物 质 被 认 为是 抗原 抗 体 复 合 物 。 菌块 为 多 量 中

防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要点

防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要点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需添加V因子才能生长。在 10%CO2条件下,可生成黏液状菌落,巧克力琼脂上培养24~48h,形成不透明淡灰色的菌落,直 径l~2mm。可形成两种类型的菌落,一种为圆形,坚硬的“蜡状型”,有黏性;另一种为扁平、柔 软的闪光型菌落;有荚膜的菌株在琼脂平板上可形成带彩虹的菌落。在牛或羊血琼脂平板上通常产 生β溶血环。本菌产生的溶血素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毒素具有协同作用,即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增强 本菌的溶血作用,CAMP反应呈现阳性。
在发病早期可见肺脏坏死、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和血小板激活,血管内有血栓形成等 组织病理学变化。肺脏大面积水肿并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急性期后则主要以巨噬细胞浸润、坏死灶 周围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及纤维素性胸膜炎为特征。
胸膜肺炎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四肢末端呈蓝紫色。与此症状类似的有猪瘟、猪肺疫、 猪链球菌病、猪棒状杆菌感染和猪气喘病等。 (1)、猪瘟:相似之处,有传染性,体温高,不食。鼻、耳、四肢皮肤蓝紫色,呼吸困难等。不 同之处,公猪尿鞘积有混浊异臭液。剖检可见回盲瓣口有纽扣状溃疡。 (2)、猪肺疫:相似之处,有传染性,冷热交替、气候剧变时发病,呼吸困难,口鼻四肢皮肤紫 红斑。剖检有纤维性胸膜炎等。 (3)、猪链球菌病:相似之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1.5-42℃),不食、呼吸困难,口鼻流淡红色 泡沫,耳、四肢皮肤红紫斑等。不同之处,败血型眼结膜潮红,流泪,跛行。脑膜炎型,多见于哺 乳仔猪和断奶后小猪,有运动失调、转圈、磨牙、卧地做游泳动作等神经症状。 (4)、猪棒状杆菌感染(急性):相似之处,体温高(39.5-41.5℃),呼吸急促困难,流鼻液,皮肤 紫红等。不同之处,与病猪邻近的猪不传播,多在分娩后发病、泌乳减少,个别有乳房炎。 (5)、猪气喘病:相似之处,呼吸急促困难,流鼻液,皮肤紫红等。不同之处,本病的病原为猪 肺炎支原体,病变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于尖叶、心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 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放线菌病的病原及鉴别诊断
作者:卜秋实 李海洋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5年第04期
猪放线菌病是由猪放线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

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运动、不形成芽孢、非抗酸性的兼性厌氧菌。

菌体呈纤细丝样,有真性分支,故与真菌相似。

病原在病灶内常形成菊花形或玫瑰花形的菌块,外观似硫磺颗粒。

该病的主要临诊特征为败血症、肺炎、肾炎、关节炎、尿道炎、膀胱炎、输尿管炎等尿道疾病,流产和心内膜炎,患病动物的皮肤、黏膜或其他组织形成明显的肉芽肿或脓肿。

1 病原
猪放线杆菌为小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长2~3 m,宽0.3~0.5 m。

在组织和培养基上呈丛状或栅栏样,不运动,不形成芽孢,无荚膜。

在动物组织中能形成带有辐射状菌丝的颗粒状聚集物,外观似硫磺颗粒,呈灰色、灰黄色或微棕色,大小如别针头状,质地柔软或坚硬。

组织压片经革兰氏染色,其中心菌体为紫色,周围辐射状的菌丝呈红色。

猪放线杆菌可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在血琼脂上厌氧培养时,该菌生长良好,48h可见到直径2~3mm的菌落,继而长成扁平干燥、灰色、表面不透明、边缘呈锯齿状的大菌落,不太黏稠,呈β溶血。

在血清肉汤培养基生长可形成黏稠的沉淀物。

猪放线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均可迅速将其杀灭。

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和磺胺类等药物敏感。

流行病学患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猪放线杆菌常存在于各种年龄健康猪的扁桃体、口腔和健康母猪的阴道。

另外,猪的上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也存在该菌。

猪放线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主要通过损伤的黏膜或皮肤感染。

大部分6月龄或更大的公猪在包皮的憩室部位存在有猪放线菌,可能是在几周龄时猪放线菌就定植在这个部位。

新生仔猪、哺乳仔猪和断奶猪常出现临诊发病,而母猪和成年猪发病少见。

2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肺脏的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细菌学检查与病原分离。

可用血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观察菌药的溶血现象。

急性咽喉型炭疽。

主要侵害颌下、咽后及颈前淋巴结,而肺没有明显的发炎病变。

最急性猪肺疫的咽喉部肿胀是咽喉部周围组织及皮下组织的出血性浆液性炎症,肺有急性肺水肿变等病变。

涂片用碱性美蓝液染色后镜检,炭疽可见到带红色荚膜的大杆菌,猪肺疫可见到两端浓染的长椭圆形小杆菌。

猪气喘病。

患猪主要症状是气喘、咳嗽,体温不高,其全身症状轻微。

肺炎病变呈胰样或肉样,界限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对称,无化脓或坏死趋向。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胸腔积液,胸膜表面履有淡黄色渗出物,心包液和胸水增多,呈粉红色,部分患猪肺脏与胸膜黏连,肺尖区表面有结缔组织化的黏连附着物。

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变局限于呼吸系统,肺炎肝变区呈一到的紫红色,而猪肺疫的肺炎区常有红色肝变和灰色肝变混合存在。

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不同的病原体。

猪肺疫。

咽喉型颈下咽喉红肿发热坚硬,口流涎,剖检可见颈部皮下炎性水肿,有多量淡黄色透明液体。

胸膜肺炎型有痉挛性咳速,肺肿大坚实,表面呈暗红色或灰黄红色,肺脏切面大理石花纹,病灶周围一般均表现淤血、水肿和气肿。

猪肺疫的肺炎区常有红色肝变和灰色肝变混合存在猪瘟。

病变最常见于淋巴结和肾脏,淋巴结水肿,随后呈现周边或弥漫性出血,淋巴结的这种水肿与出血变化,在外观上色彩斑斓,即所谓“大理石样”变化。

肾脏被膜下的出血点大小不一,从几乎难以辨认到明显出血斑,但最常出现的是小出血点,即所谓“麻雀卵样”变化。

出血点(或斑)还可见于膀胱、喉头、会厌、心脏、肠黏膜、各种浆膜、黏膜以及皮肤。

皮肤可呈青紫色。

脾脏梗死灶是猪瘟特征性病变。

梗死灶大小不一,为稍微凸起的暗疮,单独或连续地呈现在脾脏边缘。

在盲肠和结肠有时可见周边肿胀隆起,中央凹陷、坏死的溃疡灶,即“纽扣样”变化或“扣状肿”。

败血型猪链球菌病。

常发生多发性关节炎,运动障碍,鼻黏膜充血、出血,喉头、气管充血,有多量泡沫,脾肿胀,脑和脑膜充血、出血。

副猪嗜血杆菌病。

特征性病变为全身性浆膜炎,即见有浆液性胸膜炎、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心包炎、腹膜炎、脑膜炎和关节炎,其中以心包炎和纤维为素性胸膜肺炎的发生率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