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语文园地》。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冬天的特点。

3.能够按要求填写相关练习,并能够简单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语文园地》这篇课文的内容。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冬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对词语进行正确理解。

2.能够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A. 导入(5分钟)在导入环节,老师可以与学生分享关于冬天的一些图片或者实物,引起学生对冬天的兴趣,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冬天的了解和感受。

B. 学习课文(15分钟)1.朗读课文《语文园地》。

2.老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探讨冬天的特点。

3.学生小组内互相讨论,分享对冬天的感受和认识。

C. 拓展与运用(20分钟)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句子编排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3.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一幅冬天的图画,展示在课堂上。

D. 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回顾课堂要点,澄清学生对冬天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冬天展开,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冬天的美好,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应该给予更多的机会进行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在家和家长一起观察冬天的变化,拍摄照片或者画画,分享在班上。

2.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其他关于冬天的故事或诗歌,拓展对冬天的认识,增加阅读的乐趣。

通过本教案设计,希望每位学生都能更好地理解《语文园地》这篇课文,同时也能对冬天有更深的认识,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读本单元生字,并能正确书写;2.能够听懂老师所讲故事内容,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3.能够正确使用句子“是”表达图片中人物的身份;4.能够模仿老师的发音,正确朗读教材中的课文;5.能够用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二、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3.用“是”句式表达角色身份。

三、教学难点1.正确使用句子“是”;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素材等;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挂图等;3.学生课前布置的作业;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图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他是谁?”,通过引导学生的方式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学习课文:教师朗读课文,重点解释生字和句式“是”,学生跟读。

3.操练篇段:老师呈现图片或做角色扮演,要求学生用“是”句式描述。

4.课文复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进行小组间互相检查。

5.课后作业:完成作业《课文填词》。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让学生自由提问和回答。

2.学习新课:教师用同样的方式引入新课,学习新的生字和句式。

3.分组操练:学生分组进行“是”句式练习,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进行互动。

4.课文朗读:学生单独或分组朗读课文,老师进行纠音和指导。

5.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并用“是”句式表达。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围绕“是”句式展开,通过配合图片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式的用法并能够运用在实际语境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含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含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教学时可以围绕“心愿”这一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革命传统故事,感受儿童美好愿望,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同时要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诵读等方法学习作品,重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口头交流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1.积累词语,鼓励学生将学到的词语运用于表达中。
2.展示从其他学科中学到的汉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通过对独体字“日”“寸”加上部件成为新字的练习,巩固已学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儿童美好愿望,了解革命传统故事,激发对革命领袖的敬爱之情。
2.和大人一起读短文《阳光》,感受阳光的价值。
3.感受儿童美好愿望,了解革命传统故事,激发对革命领袖的敬爱之情。
单元教学
策略
识字写字是一年级的重点训练目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音形义结合起来,采用比较偏旁、字族识字、儿歌记忆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引导学生学习梳理识字方法和途径,养成自主识字的好习惯。写字教学时要注意纠正姿势,教给学生读字方法,重视写字过程中的个别指导和写后反馈、指正。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含课标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
第 二 单元
课标分析
本单元同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本单元学习内容包括识记、积累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和偏正短语、数量短语;根据分类,发现汉字构字规律,尝试识记生字;积累课内外学到的词语、儿歌、古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激发学生识字、积累、探究的兴趣,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概述- 单元名称: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了解和认读单词:双、灯、爷、斤、旧、更、这、给、手、提、爬、桌、渴、谢、揭- 能够正确运用本单元的词语进行阅读和书写- 学会朗读和模仿课文中的对话-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内容:- 词汇研究:双、灯、爷、斤、旧、更、这、给、手、提、爬、桌、渴、谢、揭- 课文研究:《小猴子和小灯》、《我家的灯》- 教学重点:词汇的研究和运用,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本单元的词语进行阅读和书写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呈现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词汇。

2. 热身活动:进行一些口头语的练,帮助学生调整语音和语调。

3. 词汇研究:教师板书和解释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并逐个进行拼读和示范。

4. 课文研究:播放《小猴子和小灯》的录音,要求学生跟读并理解内容。

5. 听力训练: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验理解程度。

6.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注意发音和语调。

7. 操练活动: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练使用本单元的词语进行对话。

第二课时1. 复:通过快速复本单元的词汇和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温知识点。

2. 词汇训练:设计一些词汇游戏,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本单元的词语。

3. 课文研究:播放《我家的灯》的录音,要求学生跟读并理解内容。

4. 阅读理解:提问学生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检验理解能力。

5. 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家里的灯。

6.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流畅度。

7. 总结和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活动或朗读成果,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并能够运用这些词语进行对话和表达。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共有五篇课文,按照内容的由易到难顺序排列。

要注意,春笋、雨点、小池塘,在课文中分别比拟成了"笋娃娃"、"雨点娃娃"和"大眼睛",均具有了童话的**,与孩子的感情能贴得很近。

与前三篇比较,《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与学生的生活相隔得稍远点。

这五篇课文描述了春天的不同风光,语句优美而生动。

不断向上的春笋、调皮的雨点、大眼睛般的小池塘、热闹的梅花山、美丽的大草原,或让我们永存记忆,或让我们流连忘返。

五篇课文就像一根红线串连的五颗璀璨的珍珠,这根红线就是"春天",我们可以把这组课文称之为春光篇。

教学建议:1、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

这组课文内容浅显,语句优美而富有节奏,读来琅琅上口,我们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反复读,直至读通顺,读流利,甚至于熟读成诵。

2、抓住重点词句适当范读和领读。

(1)直接决定句子意思的词语。

如: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

……在小溪里散步。

……在*河里奔跑。

……在海洋里跳跃。

(《雨点》)领学生读好"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几个关键词,相信这些词语读好了,句子就能读好。

(2)难以理解的词语。

如"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春笋》)领读好"冲破、掀翻、冒",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春笋顽强的生命力。

(3)句子较长,难以一下子把握逻辑停顿。

如: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春到梅花山》)(4)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难以一下体会情感。

如: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再向上。

这一句话写出了春笋在美好的春光中蓬勃向上。

怎样表达这种情感,教师要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以达到"声入学生之耳,情入学生之心"的目的。

3、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体验、感悟。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每课重难点及策略汇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每课重难点及策略汇总

第二单元目标及策略:1、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生活中提高认识。

2、采用什么方式完成识字,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借助图画,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同时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尝试、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使学生学会识字。

2重难点及策略:一、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说说自己是不是喜欢这家人,理由是什么。

二、朗读全文,感悟理解1、朗读全文,指导学生看插图。

2、想一想: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三、拓展。

1、把课文朗读给家人听。

2、你与周围的小朋友平时爱玩什么游戏,讲给大家听。

重难点及策略:一、“胖、喜”等生字。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出生字。

2、开火车,找朋友帮助记忆。

3、记生字,如换一换:精—情站—贴蛙—鞋编儿歌:心青情,弓长张,十粒豆豆入口喜,半个月亮就是胖。

4、课后做字卡巩固识记。

二、朗读感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逐段指导朗读。

3、讨论:大家为什么喜欢兰兰的小手。

会用“因为……所以”说话。

4、想象兰兰长大后会用双手为大家做什么。

5、联系自己说一说。

6、完成课后说说做做。

7、体会大人的心情,读好他们鼓励他们的话。

重难点及策略:一、识字1、认识衣字旁,知道这些字表示和衣服有关。

2、猜谜“一条白毛巾,挂在木头上”,“家中人一口”。

二、写字1、写6个生字,“妈、奶”等,指导女字旁的写法。

2、反文边和折文的区别。

三、读好疑问句读升调,教师领读,学生练读。

四、理解:“妈妈为什么相给奶奶晒棉被?”“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拖鞋?”用“因为……所以”说句子。

五、认识省略号。

知道省略号的作用,想象文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XXX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教学计划

XXX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教学计划

XXX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1.听懂、说出并认读生字:“弟弟、姐姐、妹妹、哥哥”。

2.听懂、说出并认读字:亲、爱、感、谢、礼。

3.能够口头表达感谢、祝福及礼貌语。

4.了解春节习俗和文化。

教学内容第一课谁是我的亲人?第二课感恩大家庭第三课小手拉大手第四课把春联贴起来第五课我爱春节教学重点1.能够口头表达感谢、祝福及礼貌语。

2.了解春节习俗和文化。

教学难点能够口头表达感谢、祝福及礼貌语。

教学方法1.讲授法:简介春节文化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感恩和祝福。

2.说故事法: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亲人之间的关系和互相帮助。

3.听说结合法: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发音并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步骤第一课谁是我的亲人?1.导入课题,简单介绍本课内容。

2.分发绘本《亲人是谁》,老师讲述绘本内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亲人。

3.分组口语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的家人,表达出对家人的感情。

第二课感恩大家庭1.导入课题,讲授感恩与祝福的概念。

2.分发《感恩大家庭》绘本,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让他们说出对书里内容的理解。

3.讲授“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让学生用这些词和家长交流,表达出对家庭的感恩。

第三课小手拉大手1.导入课题,讲授相互帮助的概念。

2.分组合作完成课堂互动游戏,让学生互相帮助。

3.用图片、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第四课把春联贴起来1.导入课题,讲解春节习俗和文化。

2.分发春联纸模,引导学生齐声领读并帮助学生剪贴春联,贴到教室的宣传板上。

3.让学生分享自己家里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让学生感受这个节日的气氛和习俗。

第五课我爱春节1.导入课题,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春节的喜爱。

2.分发《我爱春节》绘本,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让他们说出对书里内容的理解。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对春节的爱和喜爱之处。

教学评价1.能够准确地朗读生字和生词。

2.能够用口头方式表达感谢、祝福及礼貌语。

(完整版)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

(完整版)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主题编排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 4 篇课文。

这些课文题材丰富,《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的是革命岁月的故事,《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表达了儿童美好的愿望,这 3 篇课文具有反复的表现方法,语言浅显,节奏明快,易于学生诵读,所描述的内容能唤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儿童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本单元的重点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一任务将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四个太阳》课后练习中提出明确的要求。

教学时要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并注意在本单元学习中有层次地推进。

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根据问题找出文中明显信息的方法,并在之后的课文学习中逐步巩固。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 3 篇课文,语言浅显,节奏明快,易于学生诵读,所描述的内容能唤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儿童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所以会深受学生喜爱,但《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革命传统故事,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适当第提供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三、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过、各、种、样、伙、伴、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和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具体语境、情境,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

4、根据提示,找出文中明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准:生字卡片、多媒体件(教)生字,做字卡(学生)六、教学措施:(一)字教学:1.字理字。

从字的构字特点来看,文字学上有“六”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爱”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会去爱。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二”,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课题内容解说
《吃水不忘挖井人》本课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我多想去看看》课文采用同样格式的两个自然段,通过一个山区里的小朋友很想去美丽的北京看看,一个北京的小朋友很想去美丽的天山看看,反映了各地人民之间心相通,血脉相连,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个接一个》课文用儿歌的形式,再现了一个少年儿童想多睡会儿觉,想和学校的小伙伴开心地玩游戏,想听老师讲快乐有趣的故事的真实心理,使一个极富童真童趣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四个太阳》本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使我们从课文里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愿望。

学习目标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会背《汉语拼音字母表》,知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识字学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重点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会背《汉语拼音字母表》,知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识字学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
1.吃水不忘挖井人…………………………………………………………2~3课时
2.我多想去看看……………………………………………………………2~3课时
3.一个接一个………………………………………………………………2~3课时
4.四个太阳…………………………………………………………………2~3课时
语文园地二…………………………………………………………………2~3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学生为主体,读写结合,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