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囚歌
六年级下册要背诵的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背诵的内容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3、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4、长歌行汉乐府曹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6、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7、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8、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9、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0、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2、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3、浣溪沙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5、人生哲理格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16、囚歌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17、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哲理性隽语正直是道德之本; 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眼泪无法洗去痛苦; 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18、成语百炼成钢坚持不懈集思广益发愤图强迎难而上群策群力革故鼎新标新立异独出心裁举一反三实事求是各抒己见不耻下问触类旁通精益求精古为今用19、成语故事:邯郸学步舍本逐末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0、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21、桃花心木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22、为人民服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23、跨越百年的美丽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着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2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当然,见微知着、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囚歌》PPT课件6

作者要什么样的自由?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叶挺同志有这么强烈的决心?是什么支持着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我们来学习第三节。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节诗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用“地下的烈火”来比喻革命的烈火,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囚 歌
-----叶挺
- .
《囚歌》是叶挺同志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时,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叶挺,北伐将领,新四军军长。
解题
囚:会意字。周围像一个井,里面站着一个人。这儿指关押;囚禁。 囚歌:指的是囚禁在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用“活棺材”来比喻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你读出了革命者的什么精神?
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再见!
拓 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孟子》 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德国】席勒
这一小节中的“自由”和第一小节中的“自由”意思相同吗?
①第一小节“自由”。 ②第二小节的自由。
叛变革命,出卖人民所获得的人身自由。
革命胜利了,人民获得了解放,人民当家作主,获得的真正的自由。
表达叶挺同志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的决心,表现了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叶挺(1896-1946),字希夷,广东惠阳人,著名的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囚歌》完美版优质课件(0617123004

《囚歌》完美版优质课件(0617123004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出版社《语文》第 chapter 册,第 section 节内容,详细解读《囚歌》这首现代诗。
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词句解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囚歌》的字词、句式及诗歌结构。
2. 培养学生从诗歌中提取信息、概括主旨的能力。
3. 通过对《囚歌》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字词、句式及诗歌结构,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而引入《囚歌》的学习。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及诗歌的背景。
3.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对难点、重点进行深入剖析。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完成随堂练习,巩固知识。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囚歌》2. 诗人:3. 背景介绍:抗日战争时期4. 重点词语:羁绊、枷锁、呐喊、抗争5.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标注重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简要概括《囚歌》的主题思想。
(3)谈谈你对《囚歌》中诗人情感的理解。
2. 答案:(1)羁绊:束缚、牵绊;枷锁:比喻束缚人的东西;呐喊:大声呼喊;抗争:抵抗、斗争。
(2)《囚歌》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对民族解放的期盼。
(3)诗人情感:在困境中坚定信念,为民族解放而奋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诗歌、散文,深入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汇总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第二课:《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日积月累(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囚歌

原文版:该文收录在重庆大学出版社的《黑牢诗篇》里,对照其诗句,与原件无异,这首诗稿现在存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课文版:这是中国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原文。
文字与原诗略有不同,该文与中国中央电视台2003年8月18日发表的《囚歌》内容相同。
收录这首诗收录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里,该文是第18课《革命烈士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
同时收录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里,是第7课第一篇课文。
[3]也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中,在该册回顾·拓展三的第64页至65页。
写作背景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非人的苦刑,仍坚贞不屈。
在国民党的种种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他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下了这首被后人广泛传诵的千古绝唱。
作品赏析这是一篇白话述志诗,分为上下两节。
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犹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
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那股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
诗的上半节,作者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鲜明的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有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之名句,表达出了人对自由的执著追求。
国民党反动派也正是想利用人的这种本能的渴望,来征服他们用酷刑所无法征服的革命者。
然而,他们又怎会知道,他们所给予的“自由”和革命者渴望的“自由”之间有着何等的差别?这种诱惑在像诗人这样坚贞的革命者面前,起不了任何作用。
革命者正是因为要为更多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是身陷牢狱,也义无反顾。
现在虽然失去了人身的自由,但如果失去这种“小自由”而能换来更多人的“大自由”,那有什么可以顾惜的呢!古人说:“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囚歌》课件(2)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囚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囚歌》。
该文选自教材第20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叶挺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囚禁时所作诗歌的鉴赏,以及对相关历史背景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诗歌的韵律特点。
2. 通过对《囚歌》的阅读与赏析,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诗歌的韵律特点,感受作者的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叶挺将军的图片,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查找字词意思。
3. 课堂讲解:a) 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b) 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c) 讲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囚歌》主题相近的诗歌,进行对比赏析,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以《囚歌》为主题的诗歌,加强实践操作。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表达出的革命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囚歌》,作者叶挺。
2. 黑板右侧:诗歌韵律特点,生字词列表。
3. 中间部分:课文主要内容,历史背景简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囚歌》的读后感。
答案示例:《囚歌》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坚定信念的诗歌。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深刻体会到了叶挺将军在面对困境时,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这首诗让我明白了,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无数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三

读对话,谈收获:
1、回顾本组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共同点:均采用倒叙的写法,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让读者有身 临其境之感。 不同点:《十六年前的回忆》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灯光》线索清晰,细节描写突出。 《一夜的工作》以小见大,叙述结合。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论点鲜明,论述缜密。 2、交流“首尾呼应”的写法 比如: 《十六年前的回忆》《匆匆》《顶碗少年》 3、“首尾呼应”的好处:使文章结构紧凑,得到的印象和感 受也深刻。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水生!
日积月累
囚
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北伐将领,新四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创 始人、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享誉世界的政治 家、军事家。 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 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 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集中营。在国民党的种种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个 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下 了这首被后人广泛传诵的千古绝唱。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 一个声音/高叫着: •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பைடு நூலகம்
囚 歌 叶挺
• 我/渴望/自由, • 但我/深深地知道——— •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 • • •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囚歌》

《囚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课文的年代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浮于表面,所以要在充分的朗读中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比较准确地认识革命英雄的气节。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革命烈士在生死关头的革命气节和坚定的意志,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教学重、难点:1.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建国已经整整68年了。
现在回想起曾经战场上的战马嘶鸣、炮火硝烟,我们仍然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对吗?今天我想邀请大家和我一起从现在的绿色家园出发,去寻找并打开那些尘封在岁月深处的红色诗篇。
师:请伸出右手和我一起书写今天的课题。
读课题师:囚什么意思啊?(拘禁、关起来)师:造字的人为什么要造成这个结构?这个字像什么?(一个人被关在一个房间里,而且这个房间是终年不见阳光,四面高墙,就好像是笼中之鸟,失去了自由。
)师:这首诗歌讲的是谁被关了起来,犹如笼中之鸟呢?(叶挺)。
也就是说,叶挺在牢房里所写的这首诗歌,因此称为----囚歌。
师:有关叶挺,你了解吗?请看(出示叶挺资料)师:叶挺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这首囚歌呢?请看!二、学诗1. 理解个别词的意思。
师请大家自由读这首诗歌,并思考:叶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开始读。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师:这里面有不懂的词吗?人(革命者)狗(革命队伍中的叛徒、走狗)门?是一扇普通的门吗?是什么门?(牢门)洞指什么?(叛徒所走的路。
)洞是走狗、叛徒所走的路,那前边的门就是谁走的路?(革命者的革命道路。
)师:门是紧锁,洞是敞开,一个紧锁一个敞开,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对比)“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把叛徒比作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读《囚歌》回答下列问题
①诗中有两个“自由”,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自由”是躯体的自由,是国民党反动派给予
的所谓的“自由”;第二个“自由”是真正的自由,是 身心与灵魂的自由。
②作者要什么样的自由,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真正的自由,是身心与灵魂的自由。表达了叶挺同志 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 神和壮志豪情。
写作背景
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 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皖南 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 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 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 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这首诗就是 写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楼 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的。
熟读《囚歌》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诗歌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①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②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
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③人: 坚定的革命者。 ④狗: 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 ⑤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 ⑥活棺材:监牢。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 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 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徒的投降之路 却敞开着。反动派声嘶力竭地叫喊着: 投降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得到自由,但是我深深地懂 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怎么能出卖革 命获得自由!
我希望有一天,革命的烈火,把我 和反动派的监狱一齐烧掉,我应该在 血与热火的斗争中得到永生。
词语盘点 三
à
读读写写
书籍 含糊 尖锐 抽屉 恐怖 粗暴 魔鬼 肥胖 苦刑 残暴 匪徒 拘留 窝头 剥削 兴旺 解救 哀思 乱蓬蓬 炊事员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读读记记 战地 突击 陷入 憧憬 阻击 点燃 性命 焦急 审阅 陈设 极其 转椅 隔壁 思索 热腾腾
囚歌
囚 歌 原 稿
叶挺(1896.9.1~1946.4.8)
原名为询,字希夷, 广东惠阳人;是中国 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 之一;杰出的军事家。
叶挺简介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
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 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第一 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 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 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 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 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 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 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 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