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
什么是细胞生物学?

什么是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细胞的组成、特性及其如何相互作用。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的基本单位 - 细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涉及多个层次,包括分子、细胞器、细胞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研究细胞如何进行生物化学反应、如何处理遗传信息、如何进行细胞分裂和细胞死亡等基本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过程,细胞生物学为其他许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例如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神经科学和癌症研究等。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利用显微镜和其他成像技术,以及研究细胞内的分子和基因表达。
科学家还使用细胞培养和基因编辑技术来探索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细胞生物学对我们了解生命的本质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细胞,我们可以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运作方式。
此外,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生物学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不断发展的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我们对细胞的认识将不断深化,这将推动我们在健康、医学和生物科学等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参考文献:
- Alberts B, Johnson A, Lewis J, et al.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4th edition. New York: Garland Science; 2002.
- Lodish H, Berk A, Zipursky SL, et al. Molecular Cell Biology. 4th edition. New York: W. H. Freeman; 2000.。
细胞生物学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
2.生物膜系统:是指以生物膜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系列膜性结构或细胞器,包括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及核膜等。
1.膜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与膜脂的极性头部或内在蛋白亲水区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间接与膜结合。
2.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位于质膜两侧,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内的脂分子结合。
3.脂筏(lipid raft):脂双层不是一个完全均匀的二维流体,内部存在富含胆固醇和鞘脂以及特定种类膜蛋白组成的微区称为脂筏。
4.网格蛋白:由3条重链和3条轻链组成三腿蛋白复合物。
36个三腿蛋白复合物聚合成六角形或五角形的篮网状结构,覆盖于有被小窝(或有被小泡)的细胞质侧表面。
具有牵拉质膜内陷形成有被小泡的作用。
5.衔接蛋白:介于网格蛋白与配体-受体复合物之间,参与包被的形成并起连接作用。
从而形成和维系了网格蛋白-囊泡的一体化结构体系。
具有特异性地结合不同种类受体的作用。
6.发动蛋白:是可结合并水解GTP的特殊蛋白质,在膜芽生形成时与GTP结合,在膜囊的颈部聚合使膜缢缩并断离形成囊泡。
7.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进行,所需要的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所包含的势能,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8.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小分子的热运动可使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从膜的一侧通过质膜进入另一侧9.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
10.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是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测向高浓度一侧进行的穿膜运输方式11.协同运输: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细胞和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它研究了细胞的结构、形态、功能、发育和进化。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有很大的不同。
一、细胞结构细胞结构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壳,它把细胞与外界隔离开来,保护细胞免受外界的伤害;细胞质是细胞的内部组织,它是细胞内的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负责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调节和控制细胞的活动。
二、细胞功能细胞功能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新陈代谢、运动、感知和繁殖。
新陈代谢是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提供细胞所需的能量和物质;运动是细胞内的运动活动,它保证细胞的正常运转;感知是细胞对外界信息的反应,它使细胞能够从外界接收信息;繁殖是细胞的繁殖活动,它使细胞能够不断繁衍,保证细胞的繁衍和维持细胞的数量。
三、细胞发育细胞发育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细胞发育指的是细胞从受精卵到成熟的发育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受精、分裂、分化、成熟等。
在受精阶段,受精卵会分裂成多个细胞,这些细胞会经历分化,也就是说,它们会发展出不同的细胞类型,从而形成复杂的组织结构;在成熟阶段,细胞会发展出完整的功能,它们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
四、细胞进化细胞进化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细胞进化指的是细胞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遗传变异和突变,不断进化变化的过程。
细胞的进化可以通过种群遗传学的方法来研究,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的发展、进化和衰老等过程。
总结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细胞和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研究了细胞的结构、形态、功能、发育和进化。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有很大的不同。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运动、感知和繁殖;细胞的发育可以分为受精、分裂、分化和成熟等几个阶段;细胞的进化是指细胞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遗传变异和突变,不断进化变化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

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2、分子细胞生物学:是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主要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技术,分析研究细胞各种结构中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构造、组成的复杂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分子的相互作用及遗传性状的表现的控制等。
3、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在结构上常包括质膜下、质膜及质膜外细胞间几个部分,对于维持组织的完整性非常重要,有的还具有细胞通讯作用。
4、信号通路: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通过一整套的特定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系列称为细胞信号通路。
5、异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染色质组分。
6、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组蛋白和200个碱基对的DNA双螺旋组成的球形小体,其核心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分子共8分子组成的八聚体,核心的外面缠绕了1.75圈的DNA双螺旋,其进出端结合有H1组蛋白分子。
7、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膜与染色质之间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与核内膜紧密结合。
它普遍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间期细胞核中。
8、细胞骨架: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质内的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
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细胞骨架两种概念。
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
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9、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遗传物质复制,各组分加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在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
细胞生物学从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活史。
在我国的基础学科发展规划中,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3、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细胞的衰老与凋亡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8、细胞工程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形态描述生物学时期,19世纪以前;2.实验生物学时期,20世纪前半世纪;3.分子生物学时期,20世纪50-60年代至今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细胞分化:一个尚未特化的细胞发育出特征性结构和功能的过程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细胞分化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中,而是在一生都进行着,以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1、胞外信号分子2、细胞记忆与决定持家基因:又称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如微管蛋白基因、糖酵解酶系基因与核糖体蛋白基因等。
生物体各类细胞中都表达,对维持细胞存活和生长所必需的蛋白质编码的基因膜骨架: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网络。
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丝。
它参与维持细胞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简单扩散: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在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跨膜转运中,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因此称为简单扩散。
细胞生物学重点

细胞生物学重点1、细胞生物学概念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主要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
2、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大致归纳为以下领域:(一)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二)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三)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四)细胞增殖及其调控(五)细胞分化及其调控(六)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七)细胞的起源与进化(八)细胞工程 3、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4、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的区别:1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真核有核膜2原核除了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3原核的细胞膜和真核的不一样4细胞分裂方式不一样5、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6、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目前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可归纳为:(1)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形成脂分子层,它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在生物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但在脂筏中存在某些有助于其结构相对稳定的功能蛋白(2)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菜其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各自的特性与功能。
(3)生物膜可看成是双层脂分子中嵌有蛋白质的二维溶液。
然而膜蛋白与膜脂之间,膜蛋白与膜蛋白之间及其与膜两侧其他生物分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膜蛋白和膜脂的流动性,同时也形成了赖以完成多种膜功能的脂筏等结构。
7、膜脂的成分;膜脂的运动方式膜脂的成分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从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等各级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细胞学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万提出的学说。
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位,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细胞质: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间的透明、黏稠、不断流动并充满各种细胞器的溶胶。
原生质:无色、半透明,具有不同程度弹性的黏稠液体,有极强的亲水性,是一种亲水胶体。
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或其他去壁细胞原代细胞:是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即第1代细胞与第10代以内的细胞的统称传代细胞:适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传代培养的细胞。
细胞株:具有有限分裂潜能适合于进行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保持其特性和标志的细胞群。
细胞系:可长期连续传代的培养细胞。
单克隆抗体:由单一杂交瘤细胞克隆分泌的只能识别一种表位(抗原决定簇)的高纯度抗体。
细胞膜:现泛指包括细胞质和细胞器的界膜。
由磷脂双层和相关蛋白质以及胆固醇和糖脂组成。
细胞内模:细胞膜内侧与细胞质相接的膜。
单位膜:由脂双层及嵌合蛋白质构成的一层生物膜。
在电镜下呈现出“暗-明-暗”三层式结构。
细胞外被:覆盖在细胞质膜表面的一层黏多糖物质。
以共价键和膜蛋白或膜脂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对膜蛋白有保护作用,并在分子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脂质体:在水溶液环境中人工形成的一种球形脂双层结构。
膜骨架:细胞质膜胞质侧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状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
去垢剂:是一类即具有亲水基又具有疏水基的物质,一般具有乳化、分散、和增溶作用,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
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简单扩散:小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行穿膜运输。
属于最简单的一种物质运输方式,不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也不需要专一的载体。
协助扩散: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也是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达低浓度的一侧,但需要细胞膜上的一种物质—载体蛋白的协助才能促进扩散,称为协助扩散。
细胞生物学

1.名词解释:原生质;生物大分子;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古核细胞;细胞内共生假说(endosymbiosis hypothesis),Ⅰ⑴原生质:组成细胞的物质。
⑵生物大分子:在细胞中结构复杂,分子量巨大,分子中蕴藏生命活动的信息,在生命机体中执行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细胞的结构成分。
⑶原核细胞:结构简单,其核物质缺乏双层的核膜包裹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拟核),缺乏膜相结构的细胞器,细胞体积较小,没有完整的细胞膜。
但质膜外有一层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坚固的细胞壁。
⑷真核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即核物质被双层膜包围,将细胞分为核与质两部分,在细胞质中,形成了复杂的内膜系统,构建成各种相对稳定的、具有独立生理功能的细胞器。
⑸古核细胞: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细胞壁不含肽聚糖。
目前普遍的观点是把古核细胞归属于原核细胞。
⑹细胞内共生假说(endosymbiosis hypothesis):真核细胞是由原始厌氧菌的后代吞入了需氧菌逐步演化而来,进而使真核细胞能在氧气充足的地球上生存下来。
2.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
Ⅱ①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而真核细胞有;②原核细胞DNA分子结构为环状,信息量小,真核细胞DNA分子结构为线状,信息量大;③原核细胞仅有一条DNA,DNA裸露,不与组蛋白结合,真核细胞有两个以上DNA分子,DNA与组蛋白和部分酸性蛋白结合,以核小体及各级高级结构构成染色质与染色质体;④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同时在细胞质内进行,而真核细胞核内转录,胞质内翻译;⑤原核细胞分裂方式仅有无丝分裂,而真核细胞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3.简述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
Ⅲ真核细胞的结构体系主要有四个:①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膜相结构体系——生物膜系统②以核酸-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体系——遗传信息表达系统③由特异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细胞骨架体系——细胞骨架系统④核酸与细胞质溶胶4.概述Prion与疾病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以动物细胞摄入LDL为例,概述受体介导胞吞的组成结构、运行过程及生理意义。
组成结构:衔接蛋白、网格蛋白、发动蛋白、受体、膜过程:低密度脂蛋白LDL,先与细胞表面的互补性受体相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并引起细胞膜的局部内化作用,先是质膜在网格蛋白的参与作用下内陷形成有被小窝,然后是深陷的小窝脱离质膜形成有被小泡。
即完成胞吞过程(后又脱包被,胞内体作用等)。
生理意义:作为一种选择性浓缩机制,既保证了细胞大量的摄入特定的大分子,同时又避免了吸入胞外大量的液体。
11.比较两种胞吐途径的特点及功能。
类型特点功能组成型合成就外排补充膜成分;信号介导完成其他生命活动;可形成外周蛋白、基质等调节型合成先储存,等信号刺激短时间内大量释放,维持机体平衡12. 甾类激素是如何通过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去调节基因表达?甾类激素与受体结合时,导致抑制性蛋白脱离,暴露出受体上DNA结合位点而被激活。
受体结合的DNA序列是转录增强子,可增加某些相邻基因的转录水平。
甾类激素诱导的基因活化分两个阶段:1)初级反应阶段:直接活化少数特殊基因,发生迅速2)延迟的次级反应:由初级反应的基因产物,再活化其他基因,对初级反应起放大作用。
NO是自由基性质的气体,具脂溶性,可快速扩散透过细胞膜,对邻近靶细胞起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中有一氧化氮合酶(NOS),能催化合成NO,当血管神经末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血管内皮,使其合成释放NO,所以才快速缓解心绞痛。
13. 以突触处神经递质作用为例,说明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特点。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本身具信号结合点,又是离子通道,其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
神经递质(胞外化学信号)与受体结合而引起通道蛋白变构,导致离子通道开启,使突触后细胞膜出现过膜离子流(如Na+和Ca2+),从而将胞外化学信号转换成胞内电信号,导致突触出后细胞的兴奋。
当胆碱脂酶将神经递质水解后,离子通道关闭,信号传递中断。
14. 概述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主要功能。
组成:细胞外配体、细胞表面受体、G蛋白(分子开关)、第二信使、靶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整体的传递过程:细胞外配体—→细胞表面受体—→G蛋白(分子开关)—→第二信使—→靶蛋白(酶或离子通道)—→细胞应答根据第二信使的不同,信号通路可以分为两类:(1)cAMP信号通路信号通路信号通路信号通路cAMP的产生有腺苷酸环化酶催化完成,而该酶的活性由激活性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或抑制性激素(前列腺素、腺苷)调控。
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激素作用)→cAMP-→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PKA)产生PKA后,他可以激活下游的靶酶以及开启基因表达:(前者是快速反应,后者是慢速反应)a. 活化的PKA—>靶酶蛋白磷酸化—>细胞代谢核细胞行为(如肾上腺素刺激骨骼肌细胞导致糖原分解) b. 活化的PK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2)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IP3和DAG作双信使)15.简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特点。
特点:通常为单次跨膜蛋白,其胞外配体是胰岛素和多种生长因子;接受配体后发生二聚化而激活,启动其下游信号转导;RTK介导的信号通路是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存活、凋亡等多向性效应,不需G蛋白参与;Ras蛋白起分子开关作用。
配体-→RTK-→adaptor←-GRF-→Ras-→Raf(MAPKKK)-→MAPKK -→MAPK-→进入细胞核内-→磷酸化基因调控蛋白-→细胞效应16.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须贴壁生长、分裂,而癌细胞却能悬浮培养,为什么?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相比有接触抑制现象,使其只能贴壁生长;而且癌细胞的质膜结构发生了变化,间隙连接减少或者消失,细胞通讯受阻,发生成摞的生长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1.rER合成哪几种蛋白质?其去向如何?答:分泌蛋白(外分泌的酶、抗体、多肽类激素、胞外基质等);膜蛋白(转运到质膜和其他内膜);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转运到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植物液泡等细胞器)。
2.服用巴比妥的癫痫病人的肝细胞内质网和肝炎病毒患者的肝细胞内质网分别有什么特征?答:肝脏细胞内的光面内质网含有一些特殊的酶,用以清除一些脂溶性的废物和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即有解毒功能。
服用苯巴比妥的患者的肝细胞内,与解毒反应有关的酶大量的合成,光面内质网的面积成倍的增加。
而肝炎病毒患者的肝细胞内,应该是由于病毒的作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脱落。
3.概述由内质网到高尔基体进行蛋白质糖基化的类型、修饰和加工过程,并说说蛋白质糖基化的生理功能。
答:主要的糖基化有两种:N-连接和O-连接N-连接的糖基化:始于rER,在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膜内侧的磷酸多萜醇上的寡糖链转移到多肽链的天冬氨酸残基上。
(N-连接糖基化始于rER,直至TGN,要经过9个步骤,11种以上酶的催化、部分切除和添加等加工修饰,才能最终形成成熟的糖蛋白。
那些参与加工的酶都是固定整合在ER和Golgi腔内侧,组成修饰加工流水线。
)O-连接的糖基化:发生在高尔基体内,是将寡糖链转移到丝氨酸、苏氨酸、羟赖氨酸和羟脯氨酸上。
糖基化的功能有:(1)使蛋白质正确折叠(2)增加构象的稳定性(3)作为蛋白分选标志,如:溶酶体酶的分选(4)改变蛋白质的水溶、电荷性质等。
4.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是如何形成的?特征上有何异同点?分别说说它们有哪些功能?答:概况如下表:形成机制特征功能溶酶体比较清楚的是MP6途径:溶酶体酶在内质网上起始合成,跨膜进入内质网腔,经MP6分选途径在高尔基体TGN面形成溶酶体分泌小泡,小泡与胞内体结合形成前溶酶体,再与胞内的自噬泡或异噬泡结合形成次级溶酶体。
由单层膜包围形成的泡状细胞器,内含60多种酸性水解酶,最适pH 5.0左右。
其中酸性磷酸酶是溶酶体的标志酶。
溶酶体膜的特点:1.嵌有质子泵,能维持泡中酸性内环境2.具有多种载体蛋白,能将水解产物向外转运3.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对防止自身膜物质降解有利。
1.细胞内消化:降解胞吞进入的大分子异物,为细胞代谢提供营养,2.防御功能:颗粒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可吞噬细菌、病毒,在溶酶体中将其杀死,消化降解后的产物供细胞营养。
3.自噬消除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生物大分子和细胞器,有用物质被转化更新。
4.对机体中衰老病变的细胞的清除:5.对发育过程中凋亡细胞的清除:蝌蚪尾巴的退化。
6.受精时精子顶体效应,细胞毒T细胞释放分泌溶酶体酶,穿孔素和粒酶。
7.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它不是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属于内膜系统的膜结合细胞器,二裂方式增殖。
其内的所有酶类和蛋白质都是由核基因编码并在胞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而构成它的脂类都由内质网合成。
单层膜围绕而成的泡状细胞器,其主要特征是:内含氧化酶类,pH7左右,常见晶体结构,其识别的标志酶是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体中常含2种酶:依赖黄素的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前者能将底物氧化成H2O2;后者能将H2O2分解成水和O2,所以这两种酶催化的反应,相互偶联,能保护细胞免受H2O2的毒害 1.使毒性物质失活:如将乙醇转化成乙醛; 2.对氧浓度的调节作用:高浓度氧时,溶酶体作用占主导地位,使细胞免受高浓度氧的毒性。
3.脂肪酸的氧化; 4.含氮物质的代谢。
5.溶酶体酶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为什么溶酶体膜不被消化?答:这是因为溶酶体的膜是高度糖基化的。
就好型有一层厚厚的糖被,这层糖被不能被其中的水解酶水解掉。
6.简介1999年诺贝尔奖——信号肽假说的研究成果及其意义。
答:这是对蛋白质跨膜进入ER内的方式的假说。
此假说认为,信号肽存在于新合成蛋白质的N端,长度一般为16-26个氨基酸,先是与核糖体结合,随后结合上srp 使肽链的合成停止,然后srp于内质网膜表面的DP结合,使得核糖体停泊在内质网膜的易位子上(Translocon)结合,SRP则脱离返回细胞质基质去重复使用。
信号肽由易位子孔道过膜引导肽链袢环进入内质网腔,当腔面酶切除信号肽后,其后多肽链的合成延伸继续直至合成完毕。
7.细胞内蛋白质分选和定向有哪些途径?答:简要的说有4种途径:(1),蛋白质在导肽及分子伴侣的帮助下的跨膜途径;(2)膜泡运输途径;(3)选择性的门控转运:核孔复合体的转运方式;(4)细胞质基质当中的蛋白质转运:依靠在细胞骨架上定向运输。
8.概述膜泡运输中的三种有被小泡的特征,发生部位及功能。
答:如下表:形成机制特征功能网格蛋白有被小泡质膜内吞形成或从高尔基体TGN面出芽形成。
送的特异分子是由其受体选择性结合网格有被小泡是以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方式之一,而这种运输小泡还可以从高尔基体TGN将蛋白质向质膜、胞内体、溶酶体或植物液泡运输COPII有被小泡ER膜出芽形成介导非选择性运输介导顺向运输:RER—>高尔基体CGN—>高尔基体TNGCOPI有被小泡高尔基体TGN面出芽形成由ER驻留蛋白C端的回收信号序列KDEL介导的选择性运输特异性捕获ER驻留蛋白,并介导其逆向运输:高尔基体CGN—>RERCGN上有KDEL受体捕获线粒体1.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①电子从高能位经电子传递链跃迁到低能位②一对电子穿膜三次,向膜内转移6个质子③质子浓度梯度是外高内低。
④质子从外向内穿过F0-F1。
⑤两个质子通过酶复合体生成一分子ATP⑥形成H2O,利用O2,放出CO⑦(有机物质)化学能-→高能键能2.概述ATP酶复合体的分子结构及ATP合成酶的作用机制。
ATP酶复合体由F1头部和F0基部以及两者共同形成的柄部组成。
F1是ATP酶的活性部位,由α3β3γδε五种亚基组成,3个α和3个β亚基聚在一起形成橘瓣状的结构,β亚基是ATP的结合位点;γ和ε亚基结合形成转子。
F0是嵌入内膜的疏水性蛋白质,由a、b、c三种亚基组成,是跨膜质子通道(质子通过产生扭力让转子转动)。
柄部实质上是F1δ亚基与F0的a、b亚基共同构成的起固定作用的“定子”。
ATP合成酶的作用机制:质子通过跨膜通道产生扭力让“转子”逆时针转动,而顺序调节三个β亚基上催化位点依次开启和关闭,三个β亚基分别随即发生和核苷酸紧密结合(T态)、松散结合(L态)和定置状态(O态)三种构象的交替变化,“转子”每旋转1200就与一个β亚基结合就会使该β亚基变成L态,从而释放ATP分子。
4.氧化磷酸化的两大结构基础是什么?如何证明其各行其能?结构基础:呼吸链和ATP酶复合体亚线粒体小泡实验结构表明:a)电子传递和ATP合成虽密切偶联,但显然是由两个不同的结构系统分别承担的;b)主管电子传递链的呼吸链,是分布在内膜之中;c)主管ATP合成的是在内膜表面的基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