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药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生药学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药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并具备运用生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内容包括植物药物学、动物药物学、微生物药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生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和分辨常见的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微生物药材;3.掌握生药材的采收、鉴别、加工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4.理解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5.了解传统药物的研究方法和现代药物研发技术;6.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生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植物药物学(1)植物药材的分类和常见药材介绍;(2)植物药材的采集和保存;(3)植物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4)植物药材的加工和制剂;(5)中草药配伍禁忌。
2.动物药物学(1)动物药材的分类和常见药材介绍;(2)动物药材的采集和保存;(3)动物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4)动物药材的加工和制剂;(5)动物药材的药理活性研究。
3.微生物药物学(1)微生物药材的分类和常见药材介绍;(2)微生物药材的培养和保存;(3)微生物药材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4)微生物药材的药理活性研究。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讨论、案例分析等。
课堂讲授重点讲述生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实验操作环节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报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平时成绩主要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习题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于生药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生药学学纲要

《生药学》课程教学纲要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学时与学分开课生物技术专业,第七学期开课。
课程总学时48学时,3学分。
课程总学时包括课堂讲授40学时、课程实验8学时。
(二)课程性质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资源、生产、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等的学科。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初步具备识别、鉴定生药及其来源的种类;调查、考证药用植物和生药资源,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的能力。
熟悉生药的生产、合理开发和利用天然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了解我国天然药物资源的概况。
为从事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三)教学目的通过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1.了解我国天然药物资源的概况。
为从事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
2.了解生药的生产、合理开发和利用天然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验技能方面获得初步训练。
3.了解生药品质评价的基本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熟识常用生药,其中掌握重点品种50—100余种。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植物生物学是本门课程的前修课程,这些课程是更好学习和理解生药学原理及实践基础。
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一)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掌握:生药、生药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熟悉:生药学研究任务。
了解:生药学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1.1.生药及生药学的概念,生药学的研究内容1.2生药学的研究任务1.3生药学发展简史【重点、难点】基本概念第二章生药的鉴定【教学目的】掌握:生药鉴定的内容和目的,生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的方法和原理。
熟悉:显微鉴定的方法和原理。
了解:生药鉴定的依据,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理化鉴定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内容】2.1生药鉴定的内容和目的2.2生药鉴定的依据、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2.3生药鉴定的方法【重点、难点】正品、药典、性状鉴定、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第三章生药的资源、采收、加工与贮藏【教学目的】了解我国生药资源概况,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生药的采收、加工、贮藏与生药质量的关。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六年制药学专业本科用)一、课程概述本大纲根据六年制药学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
它以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生药鉴定的初步工作能力和临床应用的初步知识为目标。
生药学的前期课程是《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基础》,要求学生已具备植物形态学、组织学和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成分分析的基本技能,并对药理知识和中医基本理论有初步了解。
生药学理论课38学时,实验课68学时,共计106学时。
理论课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部分概述生药学的研究对象、起源和发展,以及生药的化学成分、鉴定、产销和利用等。
各论部分介绍生药(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类)的来源、原植物形态、采制、产地、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定、药理作用和临床功效等内容以及其同名异物生药的情况,以植物类生药为重点。
实验课包括药材或饮片的性状观察,生药的显微鉴定和显微化学反应,以及生药理化鉴定(定性与定量分析)三大部分,其中以生药的显微鉴定和显微化学反应为重点。
参考教材:《生药学》(蔡少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郑汉臣、蔡少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生药学实验讲义(2006年修订本)》(北京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研究室)《生药学》(郑俊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生药学》(徐国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及第三版)《生药学》(崔征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草药性状和显微鉴定法》(楼之岑、李胜华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二、正文部分(一)理论课内容(含总复习2学时、期末考试2学时)1. 总论(14学时)(1)生药的定义,生药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2)生药学的发展史、生药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生药的分类方法及生药的记载大纲。
(4)生药的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它们的存在部位、作用和重要性,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105010008)(4008)供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使用一说明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质量的应用型基础学科,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生药的质量(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生药的资源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2、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生药鉴定、生药质量检验、质量标准制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常用生药的基本生药学知识(基原、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
3、学时安排34学时。
4、教材选用情况生药学李萍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9月第二版二、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1学时)第二节生药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方向(1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2、了解生药学在药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上篇生药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生药的拉丁名第二章生药的真实性鉴定(2学时)[基本内容]第一章生药的拉丁名第二章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意义(1学时)第二章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1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性状鉴定的一般方法。
2、掌握显微鉴定的一般方法。
3、掌握理化鉴定的一般方法。
4、了解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的一般方法。
第三章生药的有效性评价(4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生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1学时)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和生物效应评价法(1学时)第三节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1学时)第四节生药多类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1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的有效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了解苷类(氰苷、蒽醌苷、黄酮苷、皂苷、强心苷)、生物碱、挥发油、鞣质的成分分布、结构类型。
3、掌握它们理化性质及常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石大《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供四年制药学本科用)课程编号:07403603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总学时:72(理论36,实验36)学分:4药学院中药系生药学课程组20 年月一、教学对象四年制药学本科二、教学目的生药学是研究生药(药材)的来源、采收加工、化学成分、真伪鉴别、质量评价、资源开发等的学科,为药学专业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生药鉴定的基本技能,为从事中药和其它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一)基本理论知识1.掌握生药学的定义、我国本草的严沿革及重要本草著作;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方法及掌握以下27种重要生药的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主要功效及部分伪品的鉴别方法。
川乌、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柴胡、丹参、黄芩、大黄、黄连、贝母、天麻、肉桂、黄柏、大青叶、金银花、红花、五味子、苦杏仁、砂仁、麻黄、冬虫夏草、茯苓、鹿茸、麝香、羚羊角、牛黄2.熟悉生药分类、记载大纲;生药鉴定的目的、意义、一般程序和方法;生药采收、加工、干燥、贮藏的基本原则及一般炮制方法;中国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收载生药的标准及熟悉以下11种生药的、性状、主要化学成分及功效。
防己、半夏、地黄、麦冬、厚朴、绵马贯众、钩藤、洋地黄叶、薄荷、蟾酥3.了解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我国生药学发展与现状;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生药学研究中的应用;生药的炮制目的、原理及主要方法;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的意义与方法及了解以下7种生药的来源、性状及功效。
雪莲花、阿魏、芦荟、珍珠、斑蝥、朱砂4.此外,要求熟悉及了解以下常用至少60种常用生药的来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及主要功效。
如:何首乌、牛膝、白芍和赤芍、板蓝根、葛根、远志、三七、白芷、防风、龙胆、萝芙木、玄参、天花粉、桔梗、百部;延胡索、川芎、苍术、白术、泽泻、石菖蒲、知母、黄精、山药、白及;关木通、沉香;杜仲、牡丹皮、香加皮;银杏叶、枇杷叶、番泄叶、罗布麻叶;辛夷、槐花、丁香、菊花、旋覆花;马兜铃、山楂、决明子、枳实和枳壳、陈皮、巴豆、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马钱子、兔丝子、黄花夹竹桃、枸杞子、栀子、瓜蒌、薏苡仁、槟榔;淫羊藿、颠茄草、石韦、细辛、车前草、茵陈、荆芥、益母草、穿心莲、石斛;海藻、麦角、灵芝;血竭;五倍子、海金沙、冰片;地龙、全蝎、僵蚕、鸡内金、阿胶;芒硝、石膏、炉甘石、雄黄、龙骨(二)基本技能1.掌握各类生药性状描述的方法,并能根据性状特征鉴识100种常用生药及其饮片。
《生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生药学是我国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生药学是一门研究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的科学。
结合我国实际,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等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设计思路:根据高等学校药学本科专业规范对《生药学实验》的基本要求编写。
以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主,并做了必要的补充与扩展,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灵活掌握生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前沿进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素质,为学生从事中药、特别是海洋中药和其他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1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等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事中药、特别是海洋中药和其他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基本教学内容:生药的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生药的成分;植物学的基础知识;生药的质量标准;常用生药的鉴定。
(1)掌握生药及其相关概念;了解我国本草的沿革及重要的本草著作;我国生药学的发展与现状,了解中药现代化的内涵。
(2)掌握有效成分、辅成分以及效应成分的概念。
理解生药效应成分的确定方法。
理解生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与鉴别方法。
(3)了解原植物品种及其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环境条件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及其对药材生长的密切关系。
掌握生药采收、加工、干燥、贮藏的基本原则及其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4)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与基本原理,了解主要方法。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生药学是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介绍生药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力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药的来源、采收加工、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对代表性的生药要着讲解,其他生药则比较地进行讲解,使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在教学中适当结合课堂讨论,自学,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48学时,实验20学时。
三、教学内容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生药学的研究对象(二)品种对生药品质的影响(三)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第二章生药的分类与生药的记载(1学时)(一)生药的分类(二)生药的记载项目与拉丁名(1)记载项目(2)生药的拉丁名第三章生药化学成分(3学时)(一)生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二)生药的化学成分: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类、其他成分(三)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自学)第四章生药的鉴定(4学时)(一)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二)生药鉴定的依据及《中国药典》收载生药的标准(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方法(四)中成药鉴定第五章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2学时)(一)植物组织培养(二)植物细胞培养(三)毛状根培养(四)药用植物的大规模快速无性繁殖(五)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用成分第六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2学时)(一)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二)生药的贮存。
第七章我国的生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学时)了解我国生药资源概况;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中药和天然药物、天然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海洋生药资源与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生药资源的综合利用;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Pharmacognosy前言生药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经过简单的加工或未经加工,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物。
生药学以生药为研究对象,以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学。
生药学基本内容分:绪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绪论主要讲述生药化学成分及生源、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技术,生药标准化的意义及生药的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各论主要讲述各类生药(按恩格勒分类系统)的鉴定特征及分析方法。
生药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室实验两部分。
本大纲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以保证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系统地、全面地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掌握和了解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药鉴定和中药新药研制的初步工作能力和临床应用的初步知识。
生药学为一学期课程,总学时数为学时72,其中课堂讲授为36学时,实验36学时。
绪论(2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生药、生药学的概念,目前生药学的主要任务,及主要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记载药物数量及主要特点。
熟悉生药与中药的区别,生药的常见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了解生药拉丁名的命名方法及国外生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生药学的概念(药物、中药、中药材、草药、中草药、生药、生药学的概念)、生药学的发展(传统本草学时期与现代生药学新时期)生药学的任务、生药的分类、生药的记载大纲、生药的拉丁名。
生药的化学成分(1学时)【目的要求】熟悉生药的化学成分。
【教学内容】生药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糖类及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及其他成分。
生药的鉴定(3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生药的四大鉴定方法。
了解生药鉴定的新技术。
【教学内容】生药鉴定的意义;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药鉴定的新技术。
生药的采收、加工、贮存与炮制(1学时)【目的要求】熟悉影响生药品质的主要因素;【教学内容】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生药的贮存;生药的炮制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1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生药质量标准的特性及制定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生药学》是开放教育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
是应用中药学、植物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药效药理与临床医疗用途及开发利用的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介绍生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把药学的宝贵遗产和现代药学较好的结合起来,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学生从事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使学生具有生药鉴定、中药新药研制及资源保护的基本工作能力和了解临床应用的初步知识。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一)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要求1.了解生药学的发展及最新动态;熟悉生药的分类和记载。
2.了解生药标准化及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中药新药的研制与资源保护。
3.掌握生药的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4.掌握大纲规定的重要生药的来源、化学成分、鉴别特征、品质评价与应用,熟识常用生药,并能够准确识别常用药用植物和生药。
(二)基本技能要求1.掌握植物类生药显微标本片的制作技术。
2.掌握镜检,描述和作图等技术;3.掌握生药宏观、微观和显微化学的鉴别技能并能熟练地进行描述。
4.掌握大纲规定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的运用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三种:文字教材、视频教材、网络课程。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视频主要包括录像教材和IP课件,各25学时,以系统讲授为主。
网络课件是课程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将以良好的互动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课内学时36,2学分,第五学期开设。
理论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
总论:从绪论到第六章,主要内容为生药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各论:从第七章到第九章,主要内容为各类生药分述。
课程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总论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相关概论,研究内容及任务;熟悉学习生药学的方法;了解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生药学的发展史;了解现代生药学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1.生药与生药学的概念;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我国生药学的发展简史。
3.现代生药学的发展概况。
4.学习生药学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生药与生药学的概念;(2)生药学研究的内容;(3)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2.领会:(1)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2)生药学的发展史;(3)现代生药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生药的分类;熟悉生药拉丁名的组成;了解生药的记载项目。
二、课程内容1、生药的分类2、生药的记载:记载项目、拉丁名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识记:生药的分类领会:(1)生药的拉丁名组成;(2)生药的记载项目。
第三章生药的生产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生药的一般采收原则和常见药材的干燥方法;生药的四气,五味的确定,升降浮沉与性味及药物质地的关系;药物的毒性;中药炮制的目的与常用方法。
熟悉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防御措施;药性与用药及药效的关系。
了解生药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归经的含义与确定;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与炮制机理。
二、课程内容1.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2.生药的贮存3.中药的性能与炮制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生药的一般采收原则;(2)常见药材的干燥方法;(3)生药的升降浮沉与性味及药物质地的关系;(4)药物的毒性;(5)中药炮制的目的和常用方法。
2.领会:(1)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防御措施;(2)生药适宜采收期的确定;(3)生药的四气五味与用药及药效的关系,归经的含义与确定;(4)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5)中药炮制机理。
第四章生药的鉴定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熟悉生药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的方法;了解生药的原植(动)物鉴定,了解生药鉴定的意义与最新技术。
二、课程内容1.生药鉴定的意义2.性状鉴定3.显微鉴定4.理化鉴定5.生药鉴定的新技术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2)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的方法。
2.领会:(1)生药鉴定的意义;(2)原植(动)物鉴定;(3)生药鉴定的新技术。
第五章生药的品质与质量标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熟悉生药检验的内容,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了解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药典、局颁标准、地方标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药的安全性检测。
二、课程内容1.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生药的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2.生药的质量标准;3.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4.生药检验的内容;5.生药的安全性检测。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生药检验的内容。
2.领会:(1)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2)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药典、局颁标准、地方标准);(3)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4) 生药的安全性检测。
第六章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新药和道地药材的概念;熟悉中药新药研制的程序,道地药材的利用;了解我国生药资源概况和我国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与生药资源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政策和法规,生药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二、课程内容1.我国生药资源概况与保护2.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3.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4.道地药材的开发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新药和道地药材的概念;(2)中药新药研制的程序;(3)道地药材的利用。
2.领会:(1)我国生药资源概况和我国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2)与生药资源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政策和法规;(3)生药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各论第七章植物类生药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根类生药、根茎类生药、茎木类生药、皮类生药、叶类生药、花类生药、果实及种子类生药、全草类生药、其他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掌握重点生药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性状特征、原植物鉴定、采收加工、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以及药理作用与功效(重点与难点);熟悉生药掌握其来源、产地、性状特征,了解其鉴别要点和药理作用与功效。
二、课程内容1.根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2.重点根类生药:甘草、白芍、人参、当归、丹参、黄芩、地黄、黄芩、柴胡、木香;熟悉生药:何首乌、川乌(附子)、板蓝根、龙胆、三七、桔梗、麦冬、党参。
2.根茎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重点生药:绵马贯众、大黄、黄连、川芎、天麻、半夏;熟悉生药:川贝母、天南星、苍术、莪术、山药、延胡索。
3.茎木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重点生药:沉香;熟悉生药:钩藤、鸡血藤。
4.皮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重点生药:厚朴、肉桂、黄柏;熟悉生药:杜仲、秦皮。
5.叶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熟悉生药:大青叶、番泻叶、银杏叶、毛花洋地黄叶。
6.花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重点生药:金银花、红花;熟悉生药:丁香、菊花、辛夷7.果实及种子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重点生药:五味子、苦杏仁、马钱子、砂仁;熟悉生药:陈皮、小茴香、枸杞子、栀子、肉豆蔻、山楂。
8.全草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重点生药:薄荷、麻黄、茵陈、淫羊藿;熟悉生药:广藿香、益母草、紫花地丁、穿心莲、肉苁蓉、蒲公英。
9.其他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重点生药:冬虫夏草;熟悉生药:茯苓、五倍子、猪苓、乳香、没药、天然冰片。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各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2)重点植物类生药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性状特征、原植物鉴定、采收加工、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以及药理作用与功效(重点与难点);(3)熟悉生药的来源、产地、性状特征。
2.领会:需要熟悉的植物类生药的显微特征,其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以及药理作用与功效。
第八章动物类生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全蝎、鹿茸、麝香、牛黄的基源(包括动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动物类生药的分类与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熟悉斑蟊、蟾酥、阿胶、熊胆等非重点动物类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和功效;了解动物与植物的区别及动物体基本结构与个体发育常用术语;了解动物类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内容1.动物类生药的概况;2.动物类生药的分类;3.动物类生药的鉴定;4.重要动物类生药选论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全蝎、鹿茸、麝香、牛黄的基源(包括动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2) 非重点动物类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2.领会:(1)动物类生药的分类与其中所含化学成分;(2)动物类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3)动物与植物的区别及动物体基本结构与个体发育常用术语;(4)动物的命名与分类;(5)第九章矿物类生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朱砂的基源(包括动物拉丁名)、产地与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熟悉矿物类生药的鉴定;熟悉雄黄、石膏等非重点动物类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了解矿物的性质和重要矿物类生药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1.矿物类生药概述与鉴定:矿物的性质和矿物类生药的鉴定2.重要矿物类生药:分类与选论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朱砂的基源(包括动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
2.领会:(1)雄黄和石膏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2)矿物类生药的鉴定;(3)重要矿物药的分类。
实验教学实验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显微镜及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显微试剂及其配制方法;学会组织切片的制作、装片方法;学会显微测量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掌握生药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和现代科学的鉴别方法,培养实际的工作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实验各教学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做,必做实验至少5项,学时为10学时。
实验项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