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药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生药学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药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并具备运用生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内容包括植物药物学、动物药物学、微生物药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生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和分辨常见的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微生物药材;3.掌握生药材的采收、鉴别、加工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4.理解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5.了解传统药物的研究方法和现代药物研发技术;6.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生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植物药物学(1)植物药材的分类和常见药材介绍;(2)植物药材的采集和保存;(3)植物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4)植物药材的加工和制剂;(5)中草药配伍禁忌。
2.动物药物学(1)动物药材的分类和常见药材介绍;(2)动物药材的采集和保存;(3)动物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4)动物药材的加工和制剂;(5)动物药材的药理活性研究。
3.微生物药物学(1)微生物药材的分类和常见药材介绍;(2)微生物药材的培养和保存;(3)微生物药材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4)微生物药材的药理活性研究。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讨论、案例分析等。
课堂讲授重点讲述生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实验操作环节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报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平时成绩主要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习题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于生药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生药大纲

《生药学》课程教学大纲Pharmakognosi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NN101574 课程总学时:64周学时:2 学分:2.5课程性质: 必修适用专业:药学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小四黑体)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学习中医沿用的天然药材,继承传统的鉴别经验,学习现代鉴定方法,掌握生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力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从事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本课程教学分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达到:掌握历代著名的本草、生药炮制的方法;掌握生药鉴定的基本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显微鉴定)、生药鉴定的依据(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掌握或熟悉100多味常用生药的来源、性状、采制、产地、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定等(其中重点药物20余味,一般药物80余种);熟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熟悉生药的采收、加工和贮藏;熟悉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等。
本课程采用由罗集鹏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生药学》(第二版)一书作为教材。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它是一门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收加工、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品质评价、资源开发、药效药理与临床医疗用途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它是药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学习中医沿用的天然药材,继承传统的鉴别经验,学习现代鉴定方法,掌握生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从事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中国药典》2005年出版(第一部);2)康延国,中药鉴定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3)郑汉臣,生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4)陆时万,植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该课程的考核实行理论考试制,前提是实验考核通过后方能参加理论考试。
《生药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1.重点掌握冬虫夏草、茯苓、灵芝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别、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等。
第九章 蕨类生药
1. 重点掌握绵马贯众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别、主要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和功效等。
2.掌握蕨类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
第二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略)
第七章 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1. 了解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第二节 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
1. 重点掌握生药资源开发的途径。
第三节 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开发
1. 重点掌握中药、天然药物的注册分类及说明。
第三节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略)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及重要药用植物
1、 重点掌握毛茛科、木兰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菊科、百合科的科特征及各科重要药用植物主要特征,并列出每一科中至少两种重要药用植物名称。
2、 掌握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一般特征
3、 了解蓼科、木犀科、唇形科、桔梗科、薯蓣科、天南星科的主要特征
1.重点掌握大黄、何首乌、川乌、附子、黄连、白芍、淫羊藿、厚扑、五味子、延胡索、板蓝根、苦杏仁、黄芪、甘草、黄柏、人参、三七、柴胡、当归、川芎、马钱子、黄芩、丹参、洋金花、毛花洋地黄叶、地黄、金银花、桔梗、青蒿、红花、苍术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坚定、理化鉴别、主要成份药理作用及功效。
第二节 单子叶植物类纲
2. 了解生药的取样方法、常规检查项目。
第三节 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1.掌握生药原植物鉴定的定义与方法。
第四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
1.掌握生药性状鉴定的定义与方法。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105010008)(4008)供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使用一说明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质量的应用型基础学科,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生药的质量(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生药的资源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2、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生药鉴定、生药质量检验、质量标准制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常用生药的基本生药学知识(基原、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
3、学时安排34学时。
4、教材选用情况生药学李萍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9月第二版二、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1学时)第二节生药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方向(1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2、了解生药学在药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上篇生药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生药的拉丁名第二章生药的真实性鉴定(2学时)[基本内容]第一章生药的拉丁名第二章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意义(1学时)第二章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1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性状鉴定的一般方法。
2、掌握显微鉴定的一般方法。
3、掌握理化鉴定的一般方法。
4、了解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的一般方法。
第三章生药的有效性评价(4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生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1学时)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和生物效应评价法(1学时)第三节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1学时)第四节生药多类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1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的有效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了解苷类(氰苷、蒽醌苷、黄酮苷、皂苷、强心苷)、生物碱、挥发油、鞣质的成分分布、结构类型。
3、掌握它们理化性质及常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生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生药学是我国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生药学是一门研究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的科学。
结合我国实际,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等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设计思路:根据高等学校药学本科专业规范对《生药学实验》的基本要求编写。
以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主,并做了必要的补充与扩展,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灵活掌握生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前沿进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素质,为学生从事中药、特别是海洋中药和其他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1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等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事中药、特别是海洋中药和其他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基本教学内容:生药的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生药的成分;植物学的基础知识;生药的质量标准;常用生药的鉴定。
(1)掌握生药及其相关概念;了解我国本草的沿革及重要的本草著作;我国生药学的发展与现状,了解中药现代化的内涵。
(2)掌握有效成分、辅成分以及效应成分的概念。
理解生药效应成分的确定方法。
理解生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与鉴别方法。
(3)了解原植物品种及其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环境条件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及其对药材生长的密切关系。
掌握生药采收、加工、干燥、贮藏的基本原则及其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4)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与基本原理,了解主要方法。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生药学是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介绍生药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力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药的来源、采收加工、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对代表性的生药要着讲解,其他生药则比较地进行讲解,使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在教学中适当结合课堂讨论,自学,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48学时,实验20学时。
三、教学内容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生药学的研究对象(二)品种对生药品质的影响(三)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第二章生药的分类与生药的记载(1学时)(一)生药的分类(二)生药的记载项目与拉丁名(1)记载项目(2)生药的拉丁名第三章生药化学成分(3学时)(一)生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二)生药的化学成分: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类、其他成分(三)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自学)第四章生药的鉴定(4学时)(一)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二)生药鉴定的依据及《中国药典》收载生药的标准(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方法(四)中成药鉴定第五章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2学时)(一)植物组织培养(二)植物细胞培养(三)毛状根培养(四)药用植物的大规模快速无性繁殖(五)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用成分第六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2学时)(一)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二)生药的贮存。
第七章我国的生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学时)了解我国生药资源概况;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中药和天然药物、天然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海洋生药资源与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生药资源的综合利用;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大纲

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生药学》是开放教育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
是应用中药学、植物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药效药理与临床医疗用途及开发利用的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介绍生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把药学的宝贵遗产和现代药学较好的结合起来,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学生从事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使学生具有生药鉴定、中药新药研制及资源保护的基本工作能力和了解临床应用的初步知识。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一)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要求1.了解生药学的发展及最新动态;熟悉生药的分类和记载。
2.了解生药标准化及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中药新药的研制与资源保护。
3.掌握生药的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4.掌握大纲规定的重要生药的来源、化学成分、鉴别特征、品质评价与应用,熟识常用生药,并能够准确识别常用药用植物和生药。
(二)基本技能要求1.掌握植物类生药显微标本片的制作技术。
2.掌握镜检,描述和作图等技术;3.掌握生药宏观、微观和显微化学的鉴别技能并能熟练地进行描述。
4.掌握大纲规定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的运用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三种:文字教材、视频教材、网络课程。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视频主要包括录像教材和IP课件,各25学时,以系统讲授为主。
网络课件是课程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将以良好的互动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课内学时36,2学分,第五学期开设。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Pharmacognosy前言生药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经过简单的加工或未经加工,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物。
生药学以生药为研究对象,以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学。
生药学基本内容分:绪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绪论主要讲述生药化学成分及生源、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技术,生药标准化的意义及生药的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各论主要讲述各类生药(按恩格勒分类系统)的鉴定特征及分析方法。
生药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室实验两部分。
本大纲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以保证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系统地、全面地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掌握和了解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药鉴定和中药新药研制的初步工作能力和临床应用的初步知识。
生药学为一学期课程,总学时数为学时72,其中课堂讲授为36学时,实验36学时。
绪论(2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生药、生药学的概念,目前生药学的主要任务,及主要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记载药物数量及主要特点。
熟悉生药与中药的区别,生药的常见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了解生药拉丁名的命名方法及国外生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生药学的概念(药物、中药、中药材、草药、中草药、生药、生药学的概念)、生药学的发展(传统本草学时期与现代生药学新时期)生药学的任务、生药的分类、生药的记载大纲、生药的拉丁名。
生药的化学成分(1学时)【目的要求】熟悉生药的化学成分。
【教学内容】生药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糖类及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及其他成分。
生药的鉴定(3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生药的四大鉴定方法。
了解生药鉴定的新技术。
【教学内容】生药鉴定的意义;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药鉴定的新技术。
生药的采收、加工、贮存与炮制(1学时)【目的要求】熟悉影响生药品质的主要因素;【教学内容】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生药的贮存;生药的炮制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1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生药质量标准的特性及制定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64]生药学自学考试大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二〇〇七年十二月自学用书:《生药学》,罗集鹏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参考书:1、《生药学》,崔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52、《中药鉴定学》,张钦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5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植物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把祖国药学的宝贵遗产和现代药学较好的结合起来,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Ⅱ考核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熟悉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的一般方法及原则;熟悉药用植物基本知识;掌握生药的原植物、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常见生药的品种鉴定及品质评价的基本技能;熟悉常用生药的功效用途与主要药理作用;熟悉生药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从事生药的鉴定、保管、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1、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任务;2、生药的分类方法及命名;3、生药的记载大纲。
二、考核要求1、掌握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任务;2、掌握生药的分类方法、熟悉生药拉丁名的命名方法;3、了解生药的记载大纲。
第二章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一、课程内容1、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2、现代生药学的发展与我国现代生药事业的概况。
二、考核要求1、掌握重要本草著作的年代、作者、特点;2、熟悉我国现代生药研究重大成果与应用;第三章影响生药品质优良的主要因素1、品种对生药品质的影响;2、产地对生药品质的影响;3、采收对生药品质的影响;4、产地加工对生药品质的影响;5、包装与贮藏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二、考核要求1、掌握正品、伪品概念,常用的正品中药来源;2、掌握地道药材概念、常用的地道药材及产地;3、熟悉生药采收的一般原则及注意事项;4、熟悉生药加工与干燥的一般方法;5、熟悉生药的防霉、防虫害、防变色、变质的方法。
第四章生药的炮制一、课程内容1、炮制的目的;2、炮制对生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3、炮制的方法。
二、考核要求1、熟悉生药炮制的目的;2、了解炮制对生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3、了解生药净选、切制、炮炙的一般方法操作与注意事项。
第五章生药的鉴定一、课程内容1、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2、生药鉴定的依据;3、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考核要求1、掌握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2、熟悉生药鉴定的依据和一般程序;3、掌握生药的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的方法及操作。
第六章中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制订一、课程内容1、中药质量控制的历史与发展概况;2、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与特性;3、中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二、考核要求1、掌握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内容;2、熟悉药品标准分类、质量标准特性;3、了解中药质量控制发展历史。
第七章我国的生药资源、生产及其开发利用1、我国的天然药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3、生药的组织与细胞培养。
二、考核要求1、掌握贵重药、常用药的主产地,浙江主产的生药;2、熟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目的与主要内容;3、了解生药组织与细胞培养的应用。
第二篇各论第八章根与根茎类生药一、课程内容1、概论;2、讲授生药: ★绵马贯众、★大黄、★附子(附:川乌、草乌)、★黄连、★白芍(附:赤芍)、★葛根、★甘草、★黄芪(附红芪)、★人参(附西洋参)、★三七、★川芎、★当归、★柴胡、★龙胆、★紫草、★丹参、★黄芩、★地黄、★党参、★苍术、★天南星、★半夏、★石菖蒲、★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知母、★干姜、★郁金、★天麻、何首乌、牛膝、延胡索、板蓝根(附:大青叶、青黛)、山豆根、白芷、防风、玄参、桔梗、木香、白术、山药二、考核要求1、掌握根及根茎类生药的性状及组织构造的特点及鉴别的一般方法;2、掌握以上带★生药的原植物、产地、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鉴定及作用的要点;3、熟悉以上未带★生药的原植物、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的要点。
第九章茎木类生药一、课程内容1、概论;2、讲授生药: ★桑寄生(附槲寄生)、★关木通、★沉香、★钩藤、鸡血藤、大血藤、降香、通草、络石藤二、考核要求1、掌握茎类及木类生药的定义、性状及组织构造的特点及鉴别的一般方法;2、掌握以上带★生药的原植物、产地、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鉴定及作用的要点;3、熟悉以上未带★生药的原植物、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的要点。
第十章皮类生药一、课程内容1、概述;2、讲授生药: ★厚朴、★肉桂、★黄柏、★杜仲、★秦皮、桑白皮、牡丹皮、合欢皮、白鲜皮、五加皮、香加皮二、考核要求1、掌握皮类生药的性状、组织构造的特点及鉴别的一般方法;2、掌握以上带★生药的原植物、产地、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鉴定及作用的要点;3、熟悉以上未带★生药的原植物、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的要点。
第十一章叶类生药一、课程内容1、概述;2、讲授生药: ★番泻叶、银杏叶、侧柏叶、枇杷叶、功劳叶、罗布麻叶、艾叶二、考核要求1、掌握叶类生药的性状、组织构造的特点及鉴定的一般方法;2、掌握以上带★生药的原植物、产地、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鉴定及作用的要点;3、熟悉以上未带★生药的原植物、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的要点。
第十二章花类生药一、课程内容1、概述;2、讲授生药: ★槐米、★丁香、★洋金花、★金银花(附忍冬藤)、★红花(附番红花)、辛夷、夏枯草、芫花、旋覆花、款冬花、菊花(附野菊花)、蒲黄二、考核要求1、掌握花类生药的性状、组织构造的特点及鉴定的一般方法;2、掌握以上带★生药的原植物、产地、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鉴定及作用的要点;3、熟悉以上未带★生药的原植物、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的要点。
第十三章果实及种子类生药一、课程内容1、概述;2、讲授生药: ★五味子、★山楂、★苦杏仁、★陈皮(附青皮、橘核、橘络)、★吴茱萸、★小茴香、★马钱子、★砂仁、马兜铃(附青木香)、木瓜、桃仁、酸枣仁、使君子、山茱萸、连翘、枸杞子、栀子、巴豆、薏苡仁、槟榔(附大腹皮)二、考核要求1、掌握果实及种子类生药的性状、组织构造的特点及鉴定的一般方法;2、掌握以上带★生药的原植物、产地、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鉴定及作用的要点;3、熟悉以上未带★生药的原植物、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的要点。
第十四章全草类生药一、课程内容1、概述;2、讲授生药: ★麻黄(附麻黄根)、★金钱草、★广藿香、★薄荷、★穿心莲、★青蒿、★石斛、细辛、淫羊藿、仙鹤草(附鹤草芽)、荆芥、益母草、车前草(附车前子)、蒲公英二、考核要求1、掌握全草类生药的性状、组织构造的特点及鉴定的一般方法;2、掌握以上带★生药的原植物、产地、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鉴定及作用的要点;3、熟悉以上未带★生药的原植物、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的要点。
第十五章藻菌地衣类生药一、课程内容1、概述;2、讲授生药: ★冬虫夏草、★茯苓、★猪苓、昆布、灵芝、雷丸、马勃二、考核要求1、掌握藻菌地衣类生药的性状、组织构造的特点及鉴定的一般方法;2、掌握以上带★生药的原植物、产地、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鉴定及作用的要点;3、熟悉以上未带★生药的原植物、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的要点。
第十六章树脂类生药一、课程内容1、概述;2、讲授生药: ★血竭、★乳香、苏合香、没药二、考核要求1、掌握树脂类生药的性状、化学组成及鉴定的一般方法;2、掌握以上带★生药的原植物、产地、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鉴定及作用的要点;3、了解以上未带★生药的原植物、性状。
第十七章其他类生药一、课程内容1、概述;2、讲授生药: ★五倍子、★芦荟、海金沙、冰片、天竺黄、琥珀二、考核要求1、掌握其他类生药的性状、组织构造的特点及鉴定的一般方法;2、掌握以上带★生药的原植物、产地、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鉴定及作用的要点;3、熟悉以上未带★生药的原植物、性状及理化鉴定的要点。
第十八章动物类生药一、课程内容1、概述;2、讲授生药: ★珍珠、★全蝎、★蟾酥、★熊胆、★麝香、★鹿茸(附鹿角、鹿角胶、鹿角霜)、★牛黄、★羚羊角、蛤蚧、穿山甲、阿胶、水蛭、地龙、石决明、桑螵蛸、海螵蛸、蝉蜕、僵蚕、海马、金钱白花蛇、鸡内金、五灵脂二、考核要求1、掌握动物类生药的性状、组织构造的特点及鉴定的一般方法;2、掌握以上带★生药的原植物、产地、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鉴定及作用的要点;3、熟悉以上未带★生药的基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的要点。
Ⅲ题型举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题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一、名词解释1、中药:是指收载于我国历代诸家本草中,并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
二、填空题1、生药大黄为蓼科植物、、的干燥。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根和根茎三、单项选择题1、《神农本草经》收载的药物种数有A、100B、365C、730D、844 (答案B)四、多项选择题1、具有晶鞘显微特征的生药有A、人参B、甘草C、黄连D、黄柏E、当归(答案BD)五、问答题1、试述生晒参性状特征与功效。
答:生晒参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黄白色或淡灰黄色,有明显的纵皱纹,上部有疏浅断续的横纹,下部常有支根2~3条及少数细侧根,顶端有短小的根茎(芦头),上有茎痕(芦碗)数个,呈凹窝状,交互排列,须根上有细小不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点)。
主根质硬,折断面平坦,淡黄白色,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疣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气特异而微香,味微苦、甘。
功效为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气,生津,安神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