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处方示例

合集下载

中医处方

中医处方

柴胡解毒汤〕〔组成〕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 6.草河车6克〔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会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1、1钱=3.75g2、〔草河车〕即〔蚤休〕,乃常用草药。

〔加味五金汤〕〔组成〕1.金钱草30克 2.海金砂15克 3.鸡内金10克 4.金铃子10克5.川郁金10克 6.玉米须15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1.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3.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4.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处方: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10克、川郁金10克、京丹参12克、绵茵陈15克、山栀子6克、川黄柏6克、制大黄10克(便通停用)。

水煎服,连服30剂,每天1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0克,水煎代茶。

降糖方〕〔组成〕1.生黄耆30克2.生地30克 3.苍朮15克4.元参30克 5.葛根15克6.丹参30克〔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温服用。

〔加减〕1、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克,或加乌梅10克。

2、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用10克,知母用10克,生石膏重用30克~60克。

3、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0克~15克、熟地30克。

4、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0克、黄连5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

5、皮肤痒,加白蒺藜10克、地肤子15克、白藓皮15克。

6、下身搔痒,加黄柏10克、知母10克、苦参15~20克。

7、失眠,加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0克。

8、心悸,加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中医名方5个经典处方【范本模板】

中医名方5个经典处方【范本模板】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处方1、益气通瘀组成:太子参15 克、枣仁15 克、苏木15 克、降香15 克、丹参15 克、桃仁15 克、川芎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15 克、莲子心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12 克、郁金12 克、积壳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20 克、白芍15 克、僵蚕、夏枯草12 克。

2、逐瘀调经汤组成;当归10 克,赤芍10 克,五灵脂10 克,三棱10 克,莪术10 克,益母草15 - 30 克,肉桂3 克,[后下]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

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2]天或行经的中期[2 —3] 天为适合.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10 克,杜仲10 克,狗脊10 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

神疲乏力,小腹中作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10 克,黄芪10 克,煨木香5 克,党参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

腹疼剧烈,胀疼拒按者,加入延胡10 克、灸乳没各6 克、景天三七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6 克,〈包煎〉、雪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10 克、炒柴胡5 克、炒丹皮10 克、勾藤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

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10 克、大黄6 克〈后下〉.3、化瘀止漏汤组成;当归20 克、山楂20 克、川芎10 克、五灵脂10 克、蒲黄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中医名方 135个经典处方.doc

中医名方 135个经典处方.doc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处方1、益气通瘀组成:太子参15 克、枣仁15 克、苏木15 克、降香15 克、丹参15 克、桃仁15 克、川芎 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15 克、莲子心 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12 克、郁金12 克、积壳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20 克、白芍15 克、僵蚕、夏枯草12 克。

2、逐瘀调经汤组成;当归10 克,赤芍10 克,五灵脂10 克,三棱10 克,莪术10 克,益母草15 —30 克,肉桂 3 克,[后下]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

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2] 天或行经的中期[2 —3] 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10 克,杜仲10 克,狗脊10 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

神疲乏力,小腹中作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10 克,黄芪10 克,煨木香 5 克,党参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

腹疼剧烈,胀疼拒按者,加入延胡10 克、灸乳没各 6 克、景天三七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6 克,〈包煎〉、雪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

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10 克、炒柴胡 5 克、炒丹皮10 克、勾藤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

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10 克、大黄 6 克〈后下〉。

3、化瘀止漏汤组成;当归20 克、山楂20 克、川芎10 克、五灵脂10 克、蒲黄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中医处方格式范文

中医处方格式范文

中医处方格式范文
以下是一个中医处方的格式范文:
【临床诊断】:
【西医诊断】:
【处方名称】:
【处方组成】:
1、主药:(药名、剂量、用法)
2、辅助药:(药名、剂量、用法)
3、加味药:(药名、剂量、用法)
【处方用法】:
饭前/饭后空腹服用,每日2次,每次1剂。

【配伍原则】:
主药和辅助药的配伍原则:(简要介绍)
加味药的配伍原则:(简要介绍)
【方剂功效】:
(简要描述方剂的主要功效)
【方剂适应症】:
(简要描述方剂适用于哪些病症)
【注意事项】:
1、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2、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

【临床应用经验】:
(简要描述医生在临床应用中积累的经验)
【备注】:
(可附加其他需要说明的信息)
以上是一个中医处方的格式范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中医经典方剂【范本模板】

中医经典方剂【范本模板】

中医经典方剂一.实证用方(一)治风剂1.疏散风寒剂【代表方】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羌活、独活、茯苓、川穹、甘草。

常用剂量:原方诸药各等分。

现成人常用上药各10克,3岁以上小儿上药各6克。

【主治】风寒感冒.(原方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呕岁寒热,并皆治之。

)【方解】本方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

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药。

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

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

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

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

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穹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

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

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

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类方。

如正气充实可去人参为败毒散;表邪较重可增加荆芥、防风解表为荆防败毒散.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很好的疗效。

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同类常用中成药(1)感冒清热颗粒【组成】荆芥穗200克,防风100克,白芷60克,紫苏叶60克,柴胡100克,薄荷60克,芦根160克,葛根100克,桔梗60克,苦杏仁80克,苦地丁200克。

【方解】此药是北京地区治疗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

方中用药较繁,既有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苏叶、白芷,又有辛凉解表之柴胡、薄荷、芦根、葛根.两类药分量相当,寒热之性不显,解表之力独彰.所以对于普通感冒,寒热表现不明显,或偏于风寒者,皆可服用.(2)午时茶【组成】紫苏叶75克,防风50克,白芷50克,羌活50克,广藿香50克,连翘50克,柴胡50克,桔梗75克,前胡50克,枳实50克,苍术50克,厚朴75克,陈皮50克,甘草50克,山楂50克,六神曲(炒)50克,麦芽(炒)75克,川穹50克,红茶600克。

中药配方秘方范文

中药配方秘方范文

中药配方秘方范文中药配方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中。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中药配方秘方。

1.八珍汤【组成】党参、白术、茯苓、川芎、桂枝、当归、香附、芍药。

【功效】益气养血,调和气血。

2.四物汤【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3.知柏地黄丸【组成】知母、柏子、生地、山茱萸、黄柏、白芍、山药。

【功效】滋阴降火,清热除烦,益气生津。

4.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补中益气。

5.舒筋活血丸【组成】莪术、牛膝、桂枝、陈皮、姜黄、熟地、赤芍、白芍、鸡血藤、络石莲、葱白、生姜。

【功效】舒筋活血,止痛消肿。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常用的中药配方秘方,中医药学中存在着众多的经典配方秘方。

这些配方秘方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疗效显著,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疾病的治疗中。

此外,中药配方秘方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配方秘方虽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使用时仍需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并由具备相应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医生进行指导和监督。

同时,患者在使用中药配方秘方时也需要了解自身体质和病情,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总之,中药配方秘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应用中药配方秘方,可以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对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正确的使用和合理的调整是保证中药配方秘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配方秘方,以取得最佳的疗效。

中医药处方大全.七字方

中医药处方大全.七字方

中医药处方大全.七字方小七的刀前天1.七层丹(《朱仁康临临床经验集》)配方:银珠60g 章丹125g 铜绿30g 松香250g制法:以上各药依次入乳钵内,研成极细粉。

主治:小腿溃疡,疮面腐肉不清。

用法:用芝麻油调膏,摊敷疮面,有新鲜肉芽肿时,改为生肌散换药。

2.七厘散(《良方集腋》)配方:血竭30g 儿茶6g朱砂3.6g 红花乳香没药各3 麝香冰片各0.36g 制法:共研极细粉,混匀备用。

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创伤出血等。

用法: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每天1—2次。

3.七厘散配方:血竭、乳香(制)、没药(制)、红花、儿茶、冰片、人工麝香、朱砂。

功效:化瘀消肿,止痛止血。

为理血剂。

主治:用于跌扑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

4.七宝美髯丹配方:何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

功效:补益肝肾,乌发壮骨。

为阴阳双补剂。

主治:主治肝肾不足证。

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酸软,梦遗滑精,肾虚不育等。

5.七贤仙丹配方:雄黄研细面5g,朱砂水飞5g,生川乌5g,郁金5g,槟榔5g'乳香制5g,巴豆(去净油)5g。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面,醋调白面成浆状,加入药面混合均匀,制成绿豆大丸药。

成人每服7丸,日服1~2次,淡姜汤送下;小儿用量按年龄递减。

上述服用剂量,是一般用量,临床可根据体格强弱、病情轻重,适当增减。

功效:导滞通便,理气活血,化瘀消积。

主治:五积六聚,胃中刺痛,胀满倒饱,吞酸,以及小儿肚大青筋,面黄肌瘦,或食滞不消等症。

6.七层丹配方:银珠60g 章丹125g 铜绿30g 松香250g制法:以上各药依次入乳钵内,研成极细粉。

主治:小腿溃疡,疮面腐肉不清。

用法:用芝麻油调膏,摊敷疮面,有新鲜肉芽肿时,改为生肌散换药。

(《朱仁康临临床经验集》)7.七厘散配方:血竭30g 儿茶6g朱砂3.6g 红花乳香没药各3 麝香冰片各0.36g制法:共研极细粉,混匀备用。

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创伤出血等。

中医处方示例

中医处方示例

中医处方示例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处方、非药物治疗处方重点强调均要求有中医诊断及证型。

下图供大家参考,图中红色圈记内容为必要内容,其余内容根据本单位处方自行填写。

中医非药物疗法处方示例门诊处方示例:1.普通针刺治疗 X部位/*X次Sig: 30min qd或者电针治疗 X组/*X次Sig: 20min qd2、XX(疾病或者部位)推拿治疗 20min *X次Sig: 20min qd3、TDP治疗 20min. X部位/*X次Sig:20min bid4、中频脉冲电治疗X部位/X次Sig: 40min qd或中频脉冲电治疗 X部位*X次Sig: 20min bid5、灸法(艾柱灸)*X次Sig:某穴位、某穴位各 5min qd6、艾箱灸X部位*X次Sig:40min qd住院医嘱示例:1、普通针刺治疗 2部位 qd2、电针治疗 2组 qd3、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 20min qd4、TDP治疗 2部位 20min/部位 qd5、中频脉冲电治疗 2部位/次 20min/部位 qd6、灸法(艾柱灸) 5min qd门诊(住院)病历诊疗计划示例:1、普通针刺治疗 2部位 qd取穴:肾俞(双侧)腰阳关上廖(右)次廖(右)十七椎下承扶(右)殷门(右)委中(右)阿是穴以上各穴中补肾俞、余穴均泻法,留针30min,每日一次。

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二日。

诊疗计划示例:2、电针治疗 2组 qd取穴:肾俞(双侧)腰阳关上廖(右)次廖(右)十七椎下承扶(右)殷门(右)委中(右)阿是穴以上各穴中补肾俞、余穴均泻法,一组负极接上廖(右),正极接肾俞,另一组负极接(承扶右),正极接殷门(右)留针30min,每日一次。

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二日。

诊疗计划示例:3、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 20min qd准备手法:以点揉按压拍击等手法放松腰背臀肌及双下肢肌群,15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处方、非药物治疗处方重点强调均要求有中医诊断及证型。

下图供大家参考,图中红色圈记内容为必要内容,其余内容根据本单位处方自行填写。

中医非药物疗法处方示例
门诊处方示例:
1.普通针刺治疗X部位/*X次
Sig:30min qd
或者电针治疗X组/*X次
Sig:20min qd
2、XX(疾病或者部位)推拿治疗20min *X次
Sig:20min qd
3、TDP治疗20min. X部位/*X次
Sig:20min bid
4、中频脉冲电治疗X部位/X次
Sig:40min qd
或中频脉冲电治疗X部位*X次
Sig:20min bid
5、灸法(艾柱灸)*X次
Sig:某穴位、某穴位各5min qd
6、艾箱灸X部位*X次
Sig:40min qd
住院医嘱示例:
1、普通针刺治疗2部位qd
2、电针治疗2组qd
3、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20min qd
4、TDP治疗2部位20min/部位qd
5、中频脉冲电治疗2部位/次20min/部位qd
6、灸法(艾柱灸)5min qd
门诊(住院)病历诊疗计划示例:
1、普通针刺治疗2部位qd
取穴:
肾俞(双侧)腰阳关上廖(右)次廖(右)十七椎下承扶(右)殷门(右)委中(右)阿是穴
以上各穴中补肾俞、余穴均泻法,留针30min,每日一次。

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二日。

诊疗计划示例:
2、电针治疗2组qd
取穴:
肾俞(双侧)腰阳关上廖(右)次廖(右)十七椎下承扶(右)殷门(右)委中(右)阿是穴
以上各穴中补肾俞、余穴均泻法,一组负极接上廖(右),正极接肾俞,另一组负极接(承扶右),正极接殷门(右)留针30min,每日一次。

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二日。

诊疗计划示例:
3、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20min qd
准备手法:以点揉按压拍击等手法放松腰背臀肌及双下肢肌群,15min。

整复手法:以腰椎侧扳法复位。

结束手法:以揉按轻拍等手法结束。

推拿每日一次。

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二日。

诊疗计划示例:
4、TDP治疗颈腰2部位20min/部位qd
5、中频脉冲电治疗颈腰2部位20min/部位qd
6、灸法(艾柱灸)10min qd
关元足三里(右)各5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