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有关知识总结
显微镜有关知识总结

显微镜有关知识总结(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显微镜有关知识总结一、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与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保持镜身直立,放在自己身体的左前方。
2、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2)转动遮光器,使一个较大的光圈正对通光孔;3)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用手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直至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3、低倍镜的使用1)放置装片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用压片夹压住。
2)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徐徐下降,直至物镜距玻片2-5mm处,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3)低倍镜下观察4、高倍镜的使用在低倍物镜下将需要放大观察的标本部位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正中央,直接调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
5、使用后的整理观察结束,应先将镜筒升高,再取下切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与通光孔错开,做好清洁工作。
再下降镜筒,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
放回镜箱。
三、几个重要知识点: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答案:D】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
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A.4倍 B.16倍 C.100倍 D.400倍【答案:A】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小;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大。
高一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

高一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引言: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物体和结构,对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一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下面将对此进行总结。
一、显微镜的分类1.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使用可见光来观察物体的显微镜。
它由物镜、目镜、台、支架和光源等部件组成。
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需要调节物镜和目镜的倍数,并通过调节粗调和细调来获得清晰的图像。
2.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使用电子束来观察物体的显微镜。
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放大倍数和更高的分辨率,可以看到更详细的结构。
电子显微镜分为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
二、显微镜的原理1. 放大原理: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来放大物体。
物镜放大物体的近距离图像,目镜再次放大物镜所得的图像,从而放大物体。
2. 分辨原理:分辨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辨两个接近物体的界限。
分辨度取决于波长和物镜的数值孔径。
波长越小,分辨度越高;数值孔径越大,分辨度越高。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准备样本:在使用显微镜之前,需要准备好要观察的样本。
样本可以是生物组织、细胞、昆虫等。
2. 调节光源:在观察样本之前,需要确保光线充足且均匀。
可以通过调节光源的位置和强度来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3. 调节物镜和目镜:根据所需要的放大倍数,选择合适的物镜和目镜。
先用粗调将物镜与样本距离缩短至最近,然后用细调调节焦距直到得到清晰的图像。
4. 观察和记录:通过调节焦距和移动样本的位置,可以观察到不同角度和部位的图像。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使用眼镜或手机等设备进行记录,以备后续分析和研究。
四、显微镜的应用1. 生物学研究:显微镜可以帮助生物学家观察生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显微镜的放大功能,我们可以了解细胞结构、细胞分裂和细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2. 化学分析:显微镜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
例如,在纳米材料研究中,可以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分布,从而对其性质和应用进行分析。
显微镜知识点梳理

引言概述: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设备,它通过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图像,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察觉到的微小细节。
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以及工业制造等领域中,显微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包括显微镜的原理、分类、主要组成部分、应用以及日常维护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显微镜的原理1. 光学放大原理:显微镜利用透镜或物镜将光线聚焦到焦点上,然后利用目镜放大焦点上的光线,从而实现对样品的放大观察。
2. 分辨率原理: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辨的最小距离。
它受到物镜数值孔径、波长以及眼睛的分辨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3. 像差原理:显微镜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像差,如球差、色差、像散等,以提高成像质量。
二、显微镜的分类1.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使用可见光进行观察的一种显微镜,分为单镜显微镜和复合显微镜两种类型。
2.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代替光线,以提高分辨率和放大倍数。
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
3. 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利用荧光染料标记样品,通过激发荧光的方式观察样品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4. 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利用微型探针来感知样品的表面,能够达到原子尺度的分辨率。
5. 红外显微镜:红外显微镜利用红外辐射来观察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
三、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1. 物镜:物镜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在样品上产生放大的像。
2. 目镜:目镜位于显微镜的顶部,负责放大物镜产生的像,并将其投影到人眼中。
3. 照明系统:照明系统包括光源、聚光透镜和光阑等部分,用于照亮样品并提供足够的光线。
4.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包括对焦调节、缩放调节等功能,以便用户能够观察到所需的细小结构。
5. 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显微镜的支架、台座和臂等部分,需要稳定支撑显微镜的各个组件。
四、显微镜的应用1. 生物学研究: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观察细胞结构、细菌、微生物以及生物分子等。
小学生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观世界的仪器,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细节,比如细胞、细菌、微生物等等。
在科学实验室或者学校的实验室里,显微镜是常见的仪器之一,它在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显微镜的知识吧。
一、显微镜的种类显微镜有许多种类,其中主要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1.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可见光来观察样品的一种显微镜。
它主要包括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螺旋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各种类型。
荧光显微镜可以对生物样品中的某些部分进行特异性标记,使其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荧光,从而可以对特定的细胞结构或者分子进行观察和研究。
2.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则是利用电子束来观察样品的一种显微镜。
它可以对样品进行高倍率的放大,从而让人们能够看到更加微小的细节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主要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它们在生物学、材料科学、地质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显微镜的构成1.物镜物镜是显微镜中用来放大样品的部分,一般情况下一个显微镜会有多个不同倍率的物镜,比如4倍、10倍、40倍等。
物镜的放大倍率不同,所能观察到的细节也会有所不同。
2.目镜目镜是用来观察物镜放大后的样品的部分,它一般有一个或者两个,视觉舒适度更好。
3.镜头显微镜的镜头也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观察到的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
一般来讲,优质的镜头能够让图像更加清晰、细节更加丰富。
4.支架支架是显微镜的支撑结构,质量好的支架能够保证显微镜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并且支架上的焦螺距能够调节物镜和目镜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
5.光源显微镜通常需要透过样品进行观察,为了让样品的细节更加清晰,需要光源来照亮样品。
一般情况下显微镜会配有自己的光源,或者可以使用环境光源。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用到偏光装置来观察一些特殊的样品。
三、显微镜的使用1.准备工作在使用显微镜之前,首先要对显微镜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先检查一下显微镜有没有损坏,然后调节一下焦距和光源,最后检查一下有没有灰尘和杂质。
知识点总结显微镜

知识点总结显微镜1. 显微镜的发展历史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佛兰德斯的光学仪器制造商扬·斯瓦年斯在荷兰德尔夫特发明了一种简单的光学显微镜,从此开启了显微镜的时代。
之后,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哈伊因、利奥波尔德、费氏、埃斯特和南丁格尔等都对显微镜进行了改进和发展。
到了19世纪,光学显微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可靠的实验仪器。
2. 显微镜的分类根据其原理和结构的不同,显微镜可以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光学显微镜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等;而电子显微镜则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此外,还有比较新的成像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等。
3.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和技术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来观察样品的一种显微镜。
其基本构造包括镜体、透镜组、光源、物镜和目镜等部分。
物镜位于镜筒末端,是用来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光学组件;目镜则是用来进一步放大物体的光学组件。
在观察时,物镜和目镜的焦距要调整到适当的位置,以便获得清晰的图像。
此外,光源的选择也对观察结果有一定影响。
4. 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技术电子显微镜则是利用电子束来观察样品的一种显微镜。
与光学显微镜相比,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更高,分辨率更高,可以观察到更小的微观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通过透射电子的原理来获得样品的图像,而扫描电子显微镜通过扫描电子束来获取样品的表面形貌。
5. 显微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显微镜在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地质学、化学和物理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结构、组织形态、微生物和病原体等;在材料科学领域,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断口形貌等;在地质学领域,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岩石、矿物和土壤等。
6. 显微镜的维护和使用为了确保显微镜的正常工作和观察效果,需要对显微镜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
在使用时,要避免碰撞和摔落,注意调整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合理选择光源,并避免长时间观察以减少镜片的老化。
显微镜知识总结范文

显微镜知识总结范文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它通过放大物体的细节,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结构。
以下是对显微镜知识的总结: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物镜、目镜、台、台镜、光源、聚光系统、调焦系统和支架等。
-物镜: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光学元件之一,用于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图像。
通常显微镜上有多个物镜,如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浸物镜等。
每个物镜的放大倍数不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物镜。
-目镜:目镜位于显微镜的顶部,用于观察物体的图像。
它通常有10倍或15倍的放大倍数。
-台:台是显微镜放置样品的平台,通常具有可调节的高度和角度,以便进行观察和聚焦。
-光源:光源提供照明,使观察者能够看到样品。
常见的光源包括白炽灯、荧光灯和LED等。
-聚光系统:聚光系统主要由凸透镜、凹透镜和光阑等组成,用于调节光线的聚焦和光圈大小。
-调焦系统:调焦系统用于调节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以改变观察物体图像的清晰度和放大倍数。
-支架:支架是显微镜的基本支撑结构,用于支持和固定显微镜的各个部件。
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的折射和放大效应。
当光通过物镜与样品接触时,由于光在物体中传播时的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和散射。
进入物镜后的光线会被物镜放大,并通过目镜传到观察者眼中形成放大的图像。
3.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操作时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尤其是镜片的表面,避免灰尘和污渍影响观察。
-调节显微镜时,先用低倍镜或红外显微镜对样品进行初步观察,然后再使用高倍物镜进行详细观察。
-在调节焦距时,可以使用显微镜的聚焦系统进行微调,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当使用油浸物镜时,要注意在物镜和样品之间添加适量的显微镜油,以提高光线的传导效果。
-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显微镜,以防止镜片过热或眼部疲劳。
4.显微镜的应用领域:显微镜在许多科学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生物学: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可以观察细胞、组织和微生物等微小结构。
显微镜的知识点

显微镜的知识点一、显微镜的构造1. 目镜:位于镜筒的上方,靠近眼睛,放大物像。
2. 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放大物像。
3. 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
4. 转换器:可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5. 粗准焦螺旋:大幅度升降镜筒。
6. 细准焦螺旋: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
7. 镜臂:握镜的部位。
8. 镜柱:支持镜身。
9.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
10. 通光孔:光线通过。
11.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12. 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13. 反光镜: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 整理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三、显微镜的成像特点1. 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2. 物像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四、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1. 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物像后再换用高倍镜。
2. 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
3. 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
4.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体积越小。
生物显微镜高中知识点总结

生物显微镜高中知识点总结一、生物显微镜的原理生物显微镜利用光学原理来放大微小物体,并使其变得可见。
其主要原理包括折射、放大和成像等。
1.折射原理生物显微镜利用透镜对光线的折射来放大被观察的物体。
当光线通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使得物体的影像放大。
2.放大原理生物显微镜通过透镜系统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成可见大小,使其成像在目镜和物镜之间的焦点处,从而使得物体在目镜中得到进一步放大。
3.成像原理生物显微镜通过透镜的放大作用,使得被观察的物体在目镜中得到清晰的成像,从而实现对微小物体的观察和研究。
二、生物显微镜的构造生物显微镜通常由光源、物镜、目镜、载物台、焦距调节装置、鼓风装置等部分组成,其中物镜和目镜是最关键的部分。
物镜和目镜分别用来放大被观察的物体,而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样品。
焦距调节装置用来调节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以便使样品能够得到清晰的成像。
光源用来照亮样品,而鼓风装置用来吹拂样品,以便观察不同角度的样品。
三、生物显微镜的操作生物显微镜的操作需要注意一定的步骤和技巧,以便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
下面是生物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步骤:1.准备样品首先需要准备好要观察的样品,将样品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夹具夹住样品,以防止在观察过程中样品移动。
2.选择物镜根据样品的大小和要观察的细胞结构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镜进行观察。
通常情况下,先使用低倍物镜进行初步观察,然后再使用高倍物镜进行细致观察。
3.调节光源调节光源的亮度和角度,使得样品能够获得适当的照明,以便得到清晰的成像。
4.调焦使用焦距调节装置,调节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使得样品能够得到清晰的成像。
5.观察样品通过目镜观察样品,观察样品的形态、结构和细胞器等特征,以便获取需要的观察结果。
6.记录观察结果观察完毕后,可使用相机或手机拍摄样品的图片,以记录观察结果。
四、生物显微镜的应用生物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医学诊断、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生物显微镜的一些主要应用:1. 生物学研究在生物学研究中,生物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组织学、生理学等研究中,以观察和研究细胞结构、细胞器、细胞分裂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有关知识总结一、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与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保持镜身直立,放在自己身体的左前方。
2、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2)转动遮光器,使一个较大的光圈正对通光孔;3)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用手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直至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3、低倍镜的使用1)放置装片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用压片夹压住。
2)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徐徐下降,直至物镜距玻片2-5mm处,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3)低倍镜下观察4、高倍镜的使用在低倍物镜下将需要放大观察的标本部位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正中央,直接调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
5、使用后的整理观察结束,应先将镜筒升高,再取下切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与通光孔错开,做好清洁工作。
再下降镜筒,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
放回镜箱。
三、几个重要知识点: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答案:D】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
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A.4倍B.16倍C.100倍D.400倍【答案:A】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小;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大。
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为()A.目镜、物镜B.物镜、目镜C.均为物镜D.均为目镜【答案:B】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
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
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
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
丙、丁无螺纹,为目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即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在同样光源条件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光线越暗。
【答案:乙;乙和丙。
】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1)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2)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举例:物像在视野右下方,仍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3)低倍镜、高倍镜下成像特点:例1.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A.b B.d C.p D.q【答案:D】例2.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在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说法是()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B.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C.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D.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答案:A】例3.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视野变小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暗,视野变大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视野变大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视野变小【答案:D】4、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例1.在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够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内容物。
为便于观察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答案:D】5、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例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2个B.4个C.16个D.32个【答案:A】例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分生组织细胞中的()A.2个B.4个C.8个D.16个【答案:B】6、分析视野中的污点的位置转动目镜,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若不动,再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标本上,若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也可用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若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若污点还在,说明污点在目镜或玻片标本上,还需进一步确定) 注意:污点决不会在反光镜上。
例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
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B.物镜上C.目镜上D.反光镜上【答案:C】四、显微镜使用注意问题1、取送方法要正确。
因为反光镜是通过镜柄插放在镜臂下面的,目镜是插放在镜筒上端的,所以,它们很容易滑落而损坏。
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用一只手提着显微镜。
另外,也不准许学生取下反光镜和目镜乱照乱摸。
2、镜头的保护。
目镜和物镜平时放在显微镜箱内的专用的盒内。
上实验课期间,为了防止落上灰尘,要制作专用的塑料袋或布袋,课间时要随时罩好。
镜头脏了,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擦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
如果擦拭不净,最好蘸一点二甲苯继续擦。
注意,决不能把镜头放到二甲苯中浸泡,这样会使镜头开胶,镜片脱落。
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和防止镜筒下滑。
一般地说,粗、细准焦螺旋各转动一周,可以使镜筒分别移动10 mm和0.1 mm。
要使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着物镜,使镜筒缓缓下降。
否则,很容易砸坏物镜和玻片标本。
五、练习1、要把显微镜的视野从较暗调到较亮,一般应( )A.放大光圈或使用平面反光镜B.放大光圈或使用凹面反光镜C.缩小光圈或使用平面反光镜D.缩小光圈或使用凹面反光镜2、在低倍镜下观察某装片时,某一物象在视野的左上方,需要用高倍镜详细观察该物像时,应:A.向左上方移动装片,使物象移至视野的中央B.向右下方移动装片,使物象移至视野的中央C.转动转换器移动物镜,使物象移至视野的中央D.转动反光镜,使物象移至视野的中央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在视野右下方发现一个细胞,要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应将装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4、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某些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
这异物可能在( ) A.目镜上B.物镜上C.装片上D.反光镜上5、下列哪个实验需要用到显微镜( )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B.蛋白质的鉴定C.脂肪的鉴定D.淀粉的鉴定6、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A.反光镜未调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细准焦螺旋未调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7、用显微镜观察根尖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下列哪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A.目镜10×,物镜40×B.目镜5×,物镜10×C.目镜5×,物镜40×D.目镜10×,物镜10×8、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A.变大、变少、变暗B.变大、变多、变亮C.变小、变多、变暗D.变小、变多、变亮9、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最.调焦观察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10、显微镜是我们用于观察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下列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是()A.变形虫B.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C.衣藻D.草履虫11、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
要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最好的组合是:1 2 3 4 5 6A.1,3,5 B.2,4,6 C.2,3,5 D.1,4,612、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__________。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__________。
A.2个B.4个C.16个D.32个(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
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__________。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4)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
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2cm处停止。
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
请指出该生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物镜与目镜的区别:14、低倍镜和高倍镜所看到的情况比较:15、反光镜与光线的关系16、换用高倍镜时,还能用粗准焦螺旋吗?17、放大倍数= ,放大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