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暮江吟》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暮江吟》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2024鲜版

2024/3/28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欣赏和背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化 积累。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古诗的风格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 养。
29
08 教师自我反思
2024/3/28
30
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反思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能够理解《暮江吟》的意 境和诗人的情感,同时掌握了一定的诗歌朗诵技巧。
16
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预习指导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指导学生了 解古诗的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
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024/3/28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阅读 《暮江吟》及其相关作品,提高学 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互动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小组讨论 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 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 维能力。
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诗人的其他创作风格 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22
06 评价与反馈
2024/3/28
23
设计评价策略
确定评价标准
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知识 掌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设计评价工具
采用多种评价工具,如测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 学习情况。
鼓励学生积极关注身边的美好 事物,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 自己的情感。
6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2024/3/28
7
教学内容
01
02
03
04
《暮江吟》的背景、作者及时 代背景介绍
部编本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

部编本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描绘了傍晚时分在江边吟诗的情景。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小学阶段接触的古诗文之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古诗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时代背景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暮江吟》,理解诗文中的字词含义,了解诗文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体会诗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诗文中有一些生字词,需要学生掌握。
2.诗文意境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感受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文内容、生字词、相关图片等。
2.背景音乐:准备适合诗文的背景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诗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景色、人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随后,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文的意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与诗文相关的问题,如诗文中描绘了哪些景色?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大自然的古诗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教学内容《暮江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这首诗以江水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感慨。
全诗分为三首,每首都以江水为主题,通过江水的流动,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对社会的关注和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暮江吟》,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暮江吟》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暮江吟》,使学生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把握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事迹。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使学生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诗歌的标题和作者。
2. 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3. 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作业设计1. 背诵《暮江吟》。
2. 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感受和理解。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理解了《暮江吟》的内容,感受了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教学内容《暮江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古诗的意境、韵律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学生将能够领略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暮江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教学难点1. 诗句中一些生僻字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 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正确把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暮江吟》的背景资料和朗读示范。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人白居易的背景和《暮江吟》的创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性。
3. 解读:逐句解读诗句,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 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暮江吟》的美学价值和人文意义。
板书设计- 课题:《暮江吟》- 诗人:白居易- 重点字词: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 诗句解读: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 意境与情感: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的融合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背诵《暮江吟》,家长签字确认。
2. 拓展作业:查找白居易的其他诗作,比较其风格和主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朗读示范、逐句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暮江吟》的内容和意境。
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但在理解一些诗句的深层含义上,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暮江吟》教案3篇

《暮江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暮江吟》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暮江吟》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
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
暮,傍晚。
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展开,铺展。
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
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
"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
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
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
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铺"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铺"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暮江吟》教案完整版部编1

9.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一、说教材《暮江吟》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的意境。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悟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在阅读诗歌教学中的要求,要让学生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综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吟”“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文。
(二)过程目标(1)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2)通过多种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三)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积累背诵。
四、说教法与学法根据课程标准及结合教材特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品评赏析等方法,适时的运用配乐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朗读、品悟诗文,让学生在读中融情,悟中入情。
五、说教学过程这篇课文我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我分五个环节进行(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我的导入是这样的: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写景诗歌,你们能背几首听听吗?当我这样引导之后,学生自然会背几首写景的诗,随后我顺势说:同学们背的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介绍《暮江吟》写作背景。
(二)破诗体,解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介绍写作背景后,我让学生看我板书的课题,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各交代了什么?“吟”是什么意思?“吟”是本课的生字大家读时注意是前鼻音,书写时右边是“今”不是“令”。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此诗以江景为背景,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的美景。
全诗共四句,通过对江面、天空、远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所处的唐代文学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 诗意解析:逐句解读诗意,分析诗中所用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 诗歌韵律:分析古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4. 文化内涵:挖掘诗歌中的文化元素,如“暮江吟”的寓意,以及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暮江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古诗的韵律和意象。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意象解析: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如“江”、“天”、“山”等,并把握其象征意义。
2. 韵律掌握:古诗的韵律规则较为复杂,如何让学生轻松掌握并欣赏古诗的韵律美。
3. 文化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诵音频,展示江景图片等。
2. 教材:《暮江吟》的文本材料,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份。
3. 诗歌鉴赏资料:包括对诗人的介绍、诗歌解析等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江景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江景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诗歌朗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诵《暮江吟》,注意指导学生的朗诵节奏和语气。
3. 诗意解析:逐句解析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 韵律分析:介绍古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5. 文化拓展: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它诗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部编版《暮江吟》精品教案1

9.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一、说教材《暮江吟》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的意境。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悟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在阅读诗歌教学中的要求,要让学生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综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吟”“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文。
(二)过程目标(1)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2)通过多种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三)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积累背诵。
四、说教法与学法根据课程标准及结合教材特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品评赏析等方法,适时的运用配乐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朗读、品悟诗文,让学生在读中融情,悟中入情。
五、说教学过程这篇课文我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我分五个环节进行(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我的导入是这样的: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写景诗歌,你们能背几首听听吗?当我这样引导之后,学生自然会背几首写景的诗,随后我顺势说:同学们背的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介绍《暮江吟》写作背景。
(二)破诗体,解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介绍写作背景后,我让学生看我板书的课题,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各交代了什么?“吟”是什么意思?“吟”是本课的生字大家读时注意是前鼻音,书写时右边是“今”不是“令”。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
(出示课题,齐读。
)
2、理解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
诗歌作于公元822年。
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
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
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3、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
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令人爱惜。
今义:令人怜悯。
用“可爱”代替“可怜”,即“可爱九月初三夜”,用现代的话怎么讲?
想一个感叹句——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爱啊!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
(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可爱?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诗……)
4、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三.研读悟诗情
1、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这首古诗,和大诗人白居易一起感受江南独特的美景!
再读古诗,你最欣赏哪几句?在这句子中,你欣赏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第一、二句
①生汇报。
A、“残阳”
“铺”——联系下文的“半江红”理解。
出示句子比较:一道残阳照水中(用“照”太俗)
一道残阳射水中(用“射”不符合残阳的特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用“铺”形象地表达了霞光几乎贴着湖面铺撒过来地样子。
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看图体会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B、“江水”
“瑟瑟”“红”——这是怎样的绿,怎样的红啊,能用上“仿佛”或者“好像”说一说吗?
②你们说的真美。
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男生齐读。
)
第三、四句
①生汇报。
A、“露珠”——“珍珠”。
(比喻的手法)
B、“月亮”——“弓”。
(看图。
用形容词描述:晶莹剔透的珍珠,精致小巧的弓。
)
②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女生齐读。
)
四.吟诵入诗境
1、你们读得真美!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九月初三那一天的美景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在
这柔美的音乐声中去想象那一幅清丽的图画——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
我静静地站在江边,只见一道夕阳的余晖铺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光色瞬息变化,江水一半是碧绿的,另一半则是通红的,整条江简直就像一大块美丽的宝石!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只见那弯弯的月亮悄悄地挂在树梢上,像一张精致小巧的弓。
那江边的花草上已经爬满了圆滚滚的小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难道是从天上溜到人间来玩耍的星星吗?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3、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者,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准备(背诵)——全班交流(配乐)。
五.延伸展诗兴
我们的家乡很美,我们的江南很美,其实我们的祖国山河,我们的大自然到处都很美,有很多诗人也都赞美过我们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的古诗多。
六.课外作业
刚才同学们背诵了许多写景的古诗词,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词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编成一个小故事,看看这些诗词又蕴涵着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呢?
板书设计:
暮江吟
残阳铺
江水瑟瑟红可怜
露珠真珠
月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