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归纳
初化学知识点笔记

初化学知识点笔记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趣味的学科,对于初中阶段的我们来说,它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物质世界的大门。
以下是对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一、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特定符号,例如氢(H)、氧(O)、碳(C)等。
要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这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比如水的化学式是H₂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₂+ O₂点燃 2H₂O。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氧气(O₂)、二氧化碳(CO₂);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
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铁(Fe)、铜(Cu);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₂O)、氯化钠(NaCl)。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三、化学实验1、常见仪器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有试管、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托盘天平、胶头滴管等。
了解这些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2、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通常用镊子或药匙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用倾倒或胶头滴管吸取。
(2)给物质加热: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3)仪器的连接和洗涤:连接仪器时要先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轻轻转动插入;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气体的制取(1)氧气的制取: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 O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₃加热 2KCl + 3O₂↑)或分解过氧化氢(2H₂O₂二氧化锰 2H₂O + O₂↑)的方法。
初中化学笔记重点归纳可打印

初中化学笔记重点归纳可打印
以下是初中化学笔记的重点归纳,可以打印出来进行复习和总结: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和能量守恒的科学。
2.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3.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4.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固有性质的最小粒子。
5. 元素是物质中最常见的物质类型,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6.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7. 化学方程式是指化学反应的数字化表示,可以用字母和数字表示。
8. 元素周期表是描述元素周期律的表格,可以帮助识别元素的性质。
9.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如物体外形的变化、颜色的变化等。
10.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11. 地球周围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水蒸气等气体组成的。
12.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气体之一。
13.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一种理想的燃料。
14. 煤是一种黑色的固体燃料,可以产生大量的热量。
15. 石油是一种液体燃料,可以运输和燃烧。
16. 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一种优质的燃料。
17. 化学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8. 常用的化学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料等。
19. 有机肥料是一种天然的肥料,包括动物的粪便、骨骼和皮毛等。
20. 环境保护是指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优秀5篇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优秀5篇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篇一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 溶解的过程:a、扩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超详细笔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3.区别与联系①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②化学变化常见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吸热产生沉淀,有气泡等。
注意:现象仅用于理解,具体区分用判断依据。
③常见物理变化:玻璃破碎,铁水铸成锅,汽油挥发,状态(固液气),形状改变。
常见化学变化:食物质烂、酿酒/醋、金属生锈,动植物呼吸,烧制陶瓷,物质燃烧,冶炼金属。
④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是,物理变化一定没有化学变化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
e.g.:密度,硬度,质量,颜色,气味、熔点,状态,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2.化学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
e.g.:可燃性,助燃性(支持燃烧),酸碱性,届蚀性,毒性,稳定性3.性质变化区分变化:对过程的描述,常用“生成”“得到”等词。
性质:固有的属性,常用“能”“可以”等词。
三、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①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O2燃烧更旺,CO2直立即熄灭②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O2 无明显现象,CO2变浑浊③分别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O2重新燃烧, CO2立即熄灭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燃烧1.点燃前就是我们肉眼见到的正常状态。
2.点燃时①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②木条横穿三层火焰.现象:与外焰接触部分最黑结论:外烧温度最高③产物的检验(1)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结论:燃烧产生水(H20)(2)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烧杯置在火焰上方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结论:燃烧产生二氧化碳(CO2)(3)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3.熄灭①熄灭有白烟(→点燃→白烟(就是石蜡固体小颗粒))二、呼出气体和空气成分1.收集呼出气体:排水法①集气瓶装满水,从侧面盖好毛玻璃片,集满后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取出2.比较成分的含量①O2: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现象:空气中燃烧时间比呼出气体中更长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高②CO2: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现象:只有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浓度)比空气中高③水蒸气(H20):向玻璃片上哈气现象:有水雾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高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用手拿,不要近闻,不能品尝。
初中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1—2章)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汇总(学生笔记整理)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 化学可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⑴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① 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加热 氨气 + 水 + 二氧化碳NH 4HCO 3 −−→−加热 NH 3 + H 2O + CO 2② 现象:固体逐渐消失,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补充: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管壁有水珠产生】③ 保存:密封保存于阴冷干燥处。
2.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氮气有着广泛的用途。
利用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将氮气充入灯泡中,用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利用氮气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将氮气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液氮的沸点为-196℃,常将液氮用于医疗技术,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利用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氨的性质,用于制造氮肥。
(2) 铁丝腐蚀实验① 现象:红墨水沿着导管上升,形成一段水柱② 原因:铁丝生锈要消耗锥形瓶中的氧气,使瓶中压强减小,导致水倒流 ③ 结论:铁丝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发生锈蚀,所以应注意防护 ④ 加速铁生锈的几种方法:a.用铁丝代替铁块,可以增大反应的接触面积 b.用食盐水代替水c.轻轻的摇晃锥形瓶,使铁丝与食盐水充分接触⑤ 导致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a.装置漏气 b.铁丝已经生锈或者表面有油漆 c.水已浸没铁丝3.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元代——瓷器,四大发明中指南针不属于化学工艺。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探究实验】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初化学知识点笔记

初化学知识点笔记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接触化学,会觉得既新鲜又有些挑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将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把试管竖立起来。
液体药品:倾倒时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
量取时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的使用: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
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给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3、仪器的连接和洗涤仪器连接: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仪器洗涤: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二、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书写:一大二小,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化学式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表示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
3、化学方程式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表示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分子、原子、离子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元素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硅(Si)、铝(Al)、铁(Fe)。
3、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溶液等。
初中化学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一、走进化学世界。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等)、玻璃破碎、汽油挥发等。
- 特征: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等发生改变。
- 化学变化。
-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燃烧(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食物腐败等。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
-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酒精易挥发(挥发性)。
- 化学性质。
-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将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 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温度最高;内焰较暗;焰心最暗,温度最低。
- 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 熄灭蜡烛时的现象:有白烟产生,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因为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步骤:- 收集两瓶空气(可用排水法或直接在集气瓶中收集),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
- 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在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在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得更快,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
尖子生整理的初中化学上册笔记!特别全!(复习必看)

尖子生整理的初中化学上册笔记!特别全!(复习必看)一、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①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②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③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④加热器皿:酒精灯。
⑤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空气1.组成: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 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①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②实验室制氧气原理: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查—装—定—点—收—离—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法之常用方位介词和短语及巩固练习题常用方位介词和短语1概念引入本单元学习介词+定冠词the+名词构成介词短语的用法,介词后面可以跟名词和代词做宾语,构成介词短语。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一下用来表示方位的介词和介词短语。
2用法讲解1. on介词on表示“在某物之上”的意思,它通常表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之表面上面。
两者之间有接触。
例如:Your book is on the desk. 你的书在课桌上面。
There is a ball on the floor. 地板上有个球。
拓展:above 和 over的区别on指的有接触面的上面,但是over和above都是没有接触面的上面。
over“在……正上方”,与under相对。
例如:There is a bridge over the river. 河上有一座桥。
The picture is hanging over the blackboard.那张图挂在黑板的正上方。
above只表示“在……上方或位置高出……”,不一定是正上方,与below相对。
例如:A plane flew above our heads. 一架飞机从我们头上飞过。
The Turners live above us. 特纳一家人住在我们的上面。
2. in介词in表示“在某物的里面”,它通常表示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内部、中间或者在某个范围之内。
例如:Your pen is in the pencil case. 你的钢笔在铅笔盒里面。
She is the tallest in her class. 她是她们班最高的。
3. under介词under表示“在某物的下面”,它通常表示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垂直正下面,两者之间没有接触。
例如:My bike is under the tree. 我的自行车在树的下面。
The shoes are under the chair. 鞋在椅子的下面。
拓展:under和below 的区别under表示“在……之下”,通常表示位置处于正下方,与介词over“在……上方”相对应。
例如:There is a book under the table. 桌子下面有一本书。
A cat is sitting under the table.一只猫在桌子下面。
below表示“在……之下”,“在……的下游”,与介词above相对应,常指在某物体之下,但不一定在该物的正下方。
例如:He is below the average at school.他的学习成绩在水准以下。
He looked down at the hall below.他瞧了瞧下面的大厅。
4. behind介词behind表示“在某物的后面”,它通常表示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后面。
例如:Your brother is behind the tree. 你的弟弟在树的后面。
She is standing behind her mother. 她站在她妈妈的后面。
5. next tonext to是由形容词next和介词to构成的介词短语表示“紧挨着、在某物的旁边”的意思。
例如:The table is next to the wall. 桌子紧挨着墙。
6. between介词between表示某个物体、某人位于两者之间,通常表示一个人、物处于另外两个人、物之间。
例如:Your desk is between the door and the window.你的课桌位于门和窗户之间。
Lily sits between Mary and Ann.丽丽坐在玛丽和安中间。
拓展:between和among的区别between指两者之间, among指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人或物之间。
例如:The teacher is among the students.老师在学生们中间。
7. outsideoutside指“在……外面”例如:There are many people outside the room. 房间外有很多人。
What did you see outside the hall? 你在大厅外看见了什么?8.nearnear在……附近,与far相对。
例如:A hospital was built near the railway station.在火车站附近建了一所医院。
My home is near the school. 我的家离学校很近。
9.in front of, in the front ofin front of在……前面 , in the front of表示“在……前部”,指里面。
例如:A river flows in front of the house.房子前有一条河。
There is a boy in the front of the car.车的前座坐着一个小男孩。
10. aroundaround在……周围,围绕。
例如:There are many trees around the village.村子周围有很多树围绕。
There are flowers around the stage. 舞台周围摆着鲜花。
11. at“at”意为“在……”,可以用在地点前也可以用在时间前。
例如:Let’s meet at the school gate.我们在学校门口见面吧。
I get up at seven o’clock. 我七点起床。
巩固练习Ⅰ. 把下列词组翻译成英语。
1. 在沙发上_____________2. 在桌子底下____________3.在你的背包里____________4. 在抽屉里___________5. 在教室(外部)前面__________Ⅱ. 单项选则。
1. Your computer is ______ to the door.A. behindB. onC. inD. next2 The map is ____ the wall ____ our classroom.A. on; onB. of; onC. on; atD. on; of3 Look! The window is _____ the wall and the picture is _____ the wall.A. on; onB. in; inC. in; onD. on; in4 -Where is my ball? I can’t see it. Look! It’s _____ the door.A. onB. inC. atD. behind5. Sally is very happy. There is a big smile ______ her face.A. onB. toC. inD. at6. My father is ill (生病), He is ______.A. in bedB. in the bedC. on bedD. on the bed7. There is a map ofChina______ the wall in the classroom.A. inB. onC. underD. at8. There are three windows ______ the wall.A.in B. on C. at D. to9. There are many oranges ______ the tree. A bird ______ the tree is eating an orange.A. in; onB. on; onC. in; inD. on; in10.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o to bed?-I usually go to bed ______ 11:00.A. inB. onC. atD. for11. We can see ______ old bike ______ the tree.A. a; underB. the; atC. an; inD. an; under12. My hats and coats are ______.A. on the bedB. under deskC. in roomD. under the my bed13. He put up a map ______ the back wall because there was a hole ______ it.A. on; onB. at; inC. on; inD. on; at14. Don't read ____ the sun.A. atB. underC. withD. in15. The boat is passing___ the bridge.A. throughB. belowC. underD. across【真题链接】1. —My green ring is in the room. What about yours?—_________.A. It’s redB. It’s on the tableC. It’s Alice’s2. There are 30 classrooms _______ our school. Mine is ________ the second floor.A. on; inB. in; inC. in; onD. on; on3. I have a friend and my friend is ________ China.A. inB. atC. onD. underIII. 用适当的介词填空。
1. A boy is ____ the tree.2. Can you pick(摘) the apples _____ the tree?3. There is a picture _____ the wall.4. There are two windows _____ the wall.5. I live _____ Shanghai.Ⅳ.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Tom’s roomIt’s small but nice. A computer and some CDs are on the desk. His backpack is on the wall. The ID card is on his bed. The shoes are under the bed. A baseball is on the floor.Sally’s roomIt’s very nice. The new pictures are on the wall. Her desk is near the window. Some flowers are on the desk. Where is her schoolbag? Oh, it’s on the chair. We can’t see a hat on the bed, but we can see Mimi, her cat.The twins’ roomIt’s big and nice. Two pencil cases are on the desk. Many books are on the bookcase. It’s a big bed near the bookcase. One backpack is on the floor, and the other is on the chair. The jackets are behind the door. A picture of their father and mother is on the wall.1. Tom’s ID card is _______ his bed, and his shoes are _______ the bed.2. Sally’s cat is ________ her bed. Her schoolbag is _______ the chair.3. The bookcase is ________ the twins’ room. The big bed is _______ the door.4. Two pencil cases are ________ the chair in the twins’ room.5. A picture of the twins’ parents is_______ the wall.参考答案Ⅰ. 把下列词组翻译成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