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_蚯蚓与河蚌的解剖

合集下载

实验三无脊椎动物的解剖观察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无脊椎动

实验三无脊椎动物的解剖观察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无脊椎动
23
(3)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 ①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囊:2对,位于第Ⅹ、Ⅺ节内,每囊包含1个 精巢和1个精漏斗; 贮精囊:2对,位于第Ⅺ、Ⅻ节内,紧接在精巢囊 之后,呈分叶状,大而明显; 输精管:细线状,两侧的前后输精管各会合成1条, 向后通到XVIII节处,和前列腺管会合,由雄性生 殖孔通出; 前列腺:发达,呈大的分叶状,位于第XVIII节及 其前后的几节内;
16
(五)河蚌钩介幼虫的观察
取雌性河蚌肥厚外鳃瓣的内容物1滴于载玻片上, 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河蚌的幼体阶段——钩 介幼虫。 幼虫生有1对左右对称的小贝壳,贝壳一张一合。 贝壳张开时,可看到壳的腹缘有带齿的钩,腹部 中央有1条细丝称足丝。 钩介幼虫营寄生生活,其钩和足丝有何功用?钩 介幼虫是亲蚌的受精卵在雌体外鳃瓣的鳃腔中发 育而成的。 精卵如何相遇而受精?依钩介幼虫所在部位,它 们将通过何路径从雌蚌中排出?
13
②围心腔腺
位于围心腔前端两侧, 分支状,略呈赤褐色。
14
(4)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
生殖腺均位于足基部内脏团中, 以手术刀除去内脏团的外表组织,可见 白色的腺体(精巢)或黄色的腺体(卵 巢),即为生殖腺, 左右两侧生殖腺各以生殖孔开口于排泄 孔的前下方。
15
(包5括)口消、化食系道统、胃、肝脏和肠等部分。
4
5
(二)河蚌的解剖
用手术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 插人,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 然后用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手术刀 将镊子柄用力移近闭壳肌处,撑开缝隙, 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表面切断前、后闭 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
6
(三)河蚌的内部构造
打开河蚌贝壳后,可见外套膜包围内脏团,内脏团十分柔软,观察时,需要经常 用镊子拨开某个器官,才能看到另一个器官。 1.肌肉、外套与水管系统 前闭壳肌和后闭壳肌:由于它们的收缩,贝壳能紧密关闭。紧接前闭壳肌内侧腹 方有一小束肌肉,为伸足肌。前、后闭壳肌内侧背方各有一小束肌肉,为缩足肌。 在柔软身体外部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半透明的膜状构造,称为外套膜。其外侧的贝 壳即由外套膜的上皮细胞所分泌的物质形成。 左右两外套膜包含的空腔,叫外套腔。 贝壳内面跨于前、后闭壳肌痕之间、靠近贝壳腹缘的弧形痕形称外套线,是外套 膜边缘附着的地方。 位于两外套膜之间、呈斧状的一大块肌肉是河蚌的足。 外套膜的后缘部分合抱形成2个短管状构造,腹方的为入水管,背方的为出水管。 ★用解剖针试探插入出、入水管,看它们分别通向哪里。

蚯蚓的解剖实验

蚯蚓的解剖实验

蚯蚓解剖实验
【目的要求】
了解环节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了解蚯蚓对生活方式的适应性特性。

【实验用具】显微镜、解剖器、蜡盘、烧杯等
【实验材料】浸制的环毛蚓标本
【方法与步骤】
一、外部形态
1.外形特征、体制、体节:节间沟
二、内部构造
1.解剖方法及步骤
部位:背中线
地点:前30节
固定:用大头针钉在蜡盘上,45°
解剖结束:用水淹没
2.内部结构观察
观察内容:消化系统:口、咽、食道、嗉囊、砂囊、胃、肠、盲肠、肛门
循环系统:1条背血管、1条腹血管、连接背腹血管的4对环血管-心脏及1条神经下血管
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器官,储精囊2对,精巢囊2对,输精管2对,雄性生殖孔1个,前列腺1对
前列腺1对,雌性生殖器官,1对卵巢,2个卵漏斗,2个输卵管,1个雌性生殖孔,2~3对受精囊。

神经系统: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
三、作业
绘蚯蚓解剖构造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动物学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word范本]

动物学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word范本]

动物学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word范本] 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 - 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河蚌的解剖和观察,了解河蚌的内部结构和特点,为后续的实验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解剖法对河蚌进行观察和研究。

解剖法是通过将生物体剖开,暴露内部结构,以便观察和研究其形态、组成和功能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河蚌的解剖,可以观察到其内部器官和组织,了解其生理功能和特点。

三、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河蚌、解剖刀、镊子、显微镜、实验纸和标签等。

2.选择新鲜、健康的河蚌,用清水冲洗干净。

3.使用解剖刀在河蚌的壳面中间部位切开,注意不要损伤内部器官。

4.暴露内部器官和组织,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形态、组成和位置。

5.使用镊子小心地取出内部器官和组织,分别进行观察和记录。

6.将观察结果绘制成图表或表格,记录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形态、组成和功能。

7.将解剖后的河蚌残骸用实验纸包好,并做好标签,以便后续研究。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对河蚌的解剖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河蚌的内部结构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2.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胃、肝脏和肠道等部分。

口是河蚌摄取食物的入口,食道连接口和胃,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肝脏和肠道则参与消化过程。

3.呼吸系统包括外套膜、呼吸树和氧气交换器等部分。

外套膜是河蚌的外壳,呼吸树是河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氧气交换器则是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部位。

4.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窦和血液等部分。

心脏是河蚌血液循环的中心,血窦是储存血液的部位,血液则是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媒介。

5.排泄系统包括肾脏和生殖腺等部分。

肾脏是排泄废物的器官,生殖腺则是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

6.生殖系统包括精子和卵子等部分。

精子和卵子是河蚌进行繁殖的细胞。

通过对河蚌内部结构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河蚌的内部结构复杂且完整,说明了其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高效性。

蚌的解剖实验报告

蚌的解剖实验报告

蚌的解剖实验报告引言蚌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

它们在水中生活,通常生活在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解剖蚌的身体结构,了解其内部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新鲜的蚌、手套、手术刀、显微镜和玻片。

2. 实验方法:- 戴上手套,将蚌放在实验台上。

- 使用手术刀轻轻切开蚌的外壳,注意不要损伤内部器官。

- 将被切开的蚌观察放在显微镜上,用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结构并进行实时记录。

实验结果通过解剖我们发现以下蚌的内部结构:外壳蚌的外壳是由两个壳瓣组成的,用于保护其内部器官,并提供结构支持。

鳃我们可以看到,蚌的鳃位于其身体的一侧。

鳃是呼吸器官,用于吸取水中的溶解氧供身体代谢所需。

心脏我们可以观察到蚌的心脏位于其身体的中间部位。

蚌的心脏是一个类似管状的器官,负责泵送血液循环。

肝脏蚌的肝脏位于其心脏之下,呈现黄色。

肝脏是一个重要的消化腺体,负责合成和储存能量物质。

肠道蚌的肠道贯穿于其整个身体,起到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我们可以观察到肠道中含有一定量的食物颗粒。

生殖器官发现蚌的生殖器官位于其肠道附近。

蚌是雌雄同体的动物,意味着它们同时具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

结论通过对蚌的解剖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蚌的内部结构。

蚌的身体结构和功能高度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其中,其外壳能够给予其良好的保护作用,鳃则是呼吸的重要器官,心脏和肝脏则负责维持身体机能。

肠道负责消化和吸收,而生殖器官则让蚌能够繁衍后代。

本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蚌的机会,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通过对蚌的解剖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鲍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并为更深入的研究和保护这一物种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请参考不少于三篇相关文献,列出完整的引用格式)。

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

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

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解剖河蚌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1、新鲜的河蚌若干只。

2、解剖盘、解剖刀、镊子、剪刀、放大镜等解剖工具。

三、实验步骤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1)河蚌的贝壳:河蚌具有两片大小相近的贝壳,壳的前端较圆,后端稍尖。

用手触摸贝壳,感受其质地和表面的纹理。

(2)贝壳的开闭:观察河蚌在静止和受到刺激时贝壳的开闭情况,了解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对贝壳运动的控制。

(3)河蚌的外套膜:在贝壳的内表面,有一层柔软的膜状物,即为外套膜。

注意观察外套膜与贝壳之间的关系。

(4)河蚌的足:河蚌的身体腹面有一个肌肉质的足,用于运动和挖掘。

2、解剖河蚌(1)将河蚌放在解剖盘内,使其前端朝上,后端朝下。

用解剖刀沿着贝壳的后端合缝处轻轻插入,逐渐撑开贝壳,注意不要损伤内部器官。

(2)用镊子去除一侧贝壳,使内部器官充分暴露。

3、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1)外套腔:位于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腔隙,内有鳃、足以及出水管和入水管的开口。

(2)鳃:河蚌的鳃呈瓣状,位于外套腔内。

用镊子轻轻拨动鳃,观察其结构和排列方式。

(3)足:观察足的形态和肌肉结构。

(4)内脏团:包括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和排泄系统等。

消化系统:依次观察口、食道、胃、肠和肛门等器官。

循环系统:找到河蚌的心脏,观察其形态和位置。

生殖系统:分辨雌雄生殖腺的形态和颜色。

排泄系统:注意观察肾脏的位置和形态。

四、实验结果1、河蚌的外部形态(1)贝壳:坚硬,表面有生长线和肋纹。

(2)外套膜:薄而透明,边缘与贝壳相连。

(3)足:肌肉发达,呈斧状。

2、河蚌的内部结构(1)外套腔:充满了水,为鳃和足提供了活动空间。

(2)鳃:由许多鳃丝组成,鳃丝上有纤毛,有助于过滤水中的食物和氧气交换。

(3)消化系统:口位于前端,食道短,胃膨大,肠弯曲,肛门位于身体后端。

(4)循环系统:心脏位于围心腔内,由一心室和二心耳组成。

动物生物学三蚯蚓与河蚌的解剖

动物生物学三蚯蚓与河蚌的解剖
实验八 虾的解剖与淡水 枝角类、桡足类的鉴别
指导教师:汪安泰 李荔
2011年11月7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虾的解剖实验,了解甲壳动物的外形和 内部结构特点以及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一些常见的淡水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活 体观察,了解枝角目、剑水蚤目、哲水蚤目的形 态特征,初步了解上述类群动物的鉴别方法; 3、掌握虾类的解剖方法。
四、作业
1、比较枝角目、剑水蚤目、哲水蚤目的主要区别特 征(20分,课前完成); 2、任选枝角目、剑水蚤目、哲水蚤目、无节幼体各
一种,对着实物绘出4个简图(40分);
3、解剖标本的质量(20分)
4、提问20分
五、实验操作
(一)基围虾的解剖
学名: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 俗称:基围虾、麻虾、卢虾、泥虾。节肢动物门甲 壳纲十足目对虾科新对虾属 。 1、外形 基围虾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以坚硬 的几丁质外骨骼,体淡棕色,随年龄不同而不同。 重点内容:附肢的组成和区分。 2 、内部结构 观察呼吸器官、肌肉、循环系统、生殖系统、 排泄系统和神经系统。
二、实验内容
1、解剖虾,观察外部和内部形态结构;
2 、观察活体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外部结构
和主要内部器官;
3 、学习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初步鉴别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
1、材料:基围虾,临时捕捞的淡水枝角类、 桡足类水样。 2、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擦镜 纸、吸管、眼科剪、眼科镊、解剖盘、卫 生卷纸(吸水和擦载玻片) 。
(二)桡足亚纲动物的观察
桡足幼体
无节幼体
(二)桡足亚纲动物的观察
剑水蚤
(三)鳃足亚纲动物的观察
(三)鳃足亚纲枝角目(Cladocera)

关于蚯蚓解剖实验报告(3篇)

关于蚯蚓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蚯蚓的形态和内部结构,了解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

2. 掌握解剖动物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 分析蚯蚓的运动方式及其生理机制。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新鲜活体蚯蚓、解剖刀、镊子、解剖盘、显微镜、酒精、生理盐水、解剖显微镜等。

2. 实验用具:解剖剪、解剖针、解剖剪、解剖镊、解剖显微镜、解剖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1. 蚯蚓外观观察(1)将活体蚯蚓放在解剖盘上,观察其整体形态,注意其身体颜色、环纹、环带等特征。

(2)用解剖显微镜观察蚯蚓的表皮细胞,了解其细胞结构和排列方式。

2. 蚯蚓解剖(1)将蚯蚓固定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剪从蚯蚓的后端剪开,暴露出其内部结构。

(2)用解剖镊取出蚯蚓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3)观察蚯蚓的消化系统,了解其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功能。

(4)用解剖剪剪开蚯蚓的体壁,暴露出其内部器官,包括心脏、血管、神经系统、生殖器官等。

(5)观察蚯蚓的内部器官,了解其生理功能。

3. 蚯蚓运动方式观察(1)将蚯蚓放在解剖盘上,观察其运动方式,记录其运动轨迹和速度。

(2)分析蚯蚓的运动方式,了解其运动生理机制。

4. 蚯蚓再生实验(1)将蚯蚓按不同部位切断,得到有头无尾、无头无尾、无头有尾三种不同的体节段。

(2)在室温有土条件下培养,观察其再生现象。

(3)分析蚯蚓的再生能力,了解其再生机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蚯蚓外观观察蚯蚓为圆柱形,体色呈深棕色,体表有明显的环纹,环带位于前端。

2. 蚯蚓解剖蚯蚓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内部器官包括心脏、血管、神经系统、生殖器官等。

3. 蚯蚓运动方式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式为蠕动,通过身体各环节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刚毛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实现。

4. 蚯蚓再生实验蚯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切断后的体节段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再生。

五、实验结论1. 蚯蚓为环节动物,具有圆柱形身体、明显的环纹和环带,体表有刚毛。

实验二蛔虫、蚯蚓、河蚌外形观察与解剖

实验二蛔虫、蚯蚓、河蚌外形观察与解剖

实验三河蚌解剖及软体动物主要类群一、实验背景与目的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的第二大门,具三胚层、两侧对称,形态结构变异较大,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通过对河蚌外形的观察与内部解剖,了解瓣鳃纲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

二、实验类型:基础实验三、实验材料和器材1、实验材料河蚌浸制标本;软体动物常见种类标本。

2、器材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器、大头针四、河蚌外形观察与解剖(一)河蚌(Anodonta sp.)外形观察河蚌体外包被两片椭圆形的、石灰质的贝壳,左右两壳的大小和形状是否相同?区分河蚌的背腹面、前后端及左右侧。

贝壳可以开合的一侧为腹面,相对的一侧为背面,两贝壳在背面以褐色具韧性的韧带相关联,壳背方略隆起的部分为壳顶,以壳顶为中心,有许多与壳缘平行的环纹为生长线。

贝壳前缘钝圆,并且壳顶偏近前端,后缘稍尖。

将河蚌的壳顶向上,前缘向前,位于左边的壳即为左壳,右边的即为右壳。

(二)内部解剖用解剖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入,扭转刀柄,将两壳略微撬开,然后用镊子柄插入取代刀柄,取出解剖刀,用解剖刀将左侧外套膜的边缘与壳连接处轻轻分离,再将解剖刀刀锋向前,自腹面中间紧贴壳内面插入,向前切开前闭壳肌等肌肉,以同样的方法向后切开后闭壳肌,便可揭开左壳进行观察。

1、贝壳:河蚌贝壳内面具珍珠光泽,并具许多小的颗粒状突起,为什么?壳内面可以看到肌肉附着痕迹,前端大的肌痕称前闭壳肌痕,其后上方小的肌痕为前缩足肌痕,其后下方小的肌痕为伸足肌痕。

后端大的肌痕为后闭壳肌痕,其前上方小的肌痕称后缩足肌痕。

在壳内面腹缘有一条与壳缘平行的痕迹称外套膜痕,是外套膜边缘肌肉部分附着于壳上留下的痕迹。

取一块破碎的壳片,置于实体镜下或用放大镜观察其断面。

贝壳分三层:最外面呈褐色的一层为角质层,中间最宽的一层为棱柱层,最内层具珍珠光泽的部分称珍珠层,这三层分别由外套膜哪部分分泌形成的?2、外套膜:揭开贝壳即可看到,在软体部最外侧,薄膜状,左右各一片,左右两侧的外套膜围成的腔称外套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 环毛蚓的组织切片观察及 环毛蚓与河蚌的解剖和观察 一、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通过对蚯蚓外形的观察和内部解剖,掌握环 节动物门和寡毛纲的基本特征和特化程度; 2、通过对河蚌外形的观察和内部解剖,掌握软 体动物门的结构和特征。 3、掌握蚯蚓的解剖技术。
二、实验内容
1、观察浸制的蚯蚓标本外形; 2、解剖蚯蚓浸制标本,观察内部形态结构; 3、蚯蚓横切片观察; 4、河蚌解剖标本示范观察。
三、实验材 2、蚯蚓切片标本。 3、蜡盘、大头针、解剖器材、解剖镜。
四、作业
1、列表比较原体腔与真体腔的结构特点 分)。 、列表比较原体腔与真体腔的结构特点(40分 。 2、解剖标本,实验结束前,每位同学必须当面回答 、解剖标本,实验结束前, 2个问题。 个问题。 个问题 解剖标本的质量40分 回答问题20分 注:解剖标本的质量 分;回答问题 分。 提问内容: 提问内容:
1、 依据实验指导 、 依据实验指导P.30~ 32中列出的器官和组织的名称 , 老 中列出的器官和组织的名称, ~ 中列出的器官和组织的名称 师报名称,同学在你自己解剖的标本上找出该器官或组织。 师报名称,同学在你自己解剖的标本上找出该器官或组织。 你指着实物,回答:这是咽。 如:咽?你指着实物,回答:这是咽。 2、实验指导中标有“★”的问题。 、实验指导中标有“★”的问题。 “★”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