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制备
离子液体制备与应用研究

离子液体制备与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分子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就离子液体制备与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一、离子液体的基本性质离子液体是由离子和有机或无机离子组成的一类独特的荷电液体。
相对于传统的有机溶剂,离子液体具有较低的挥发性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与水的性质类似,离子液体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较慢的扩散速率以及较高的介电常数等特点。
此外,离子液体还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强的溶解能力以及可调控的电化学性质等优良特性。
二、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法、化学合成法、物理合成法等几种方法。
其中,离子交换法是将阳离子或阴离子与某种具有亲合性的载体材料进行交换得到离子液体;化学合成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离子液体;物理合成法是利用高能机械法或超临界流体法等物理手段制备离子液体。
三、离子液体的应用领域离子液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 分离与纯化领域:利用离子液体的独特溶解性能,在药物、天然产物等物质分离与纯化领域有广泛应用。
2. 催化领域:作为一种新型溶媒,离子液体在催化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它可以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选择性和废气排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电化学领域:离子液体在电化学合成、电池、电化学分析及储能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4. 传热领域:离子液体的热传导系数较高,使其在液体媒介传热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5. 燃料领域: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绿色、高效、可再生的替代燃料,其应用前景广阔。
在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四、离子液体的发展和未来展望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分子材料,其应用前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过去几十年来,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迅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
未来,离子液体领域的研究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如如何提高硫、氧、氮等杂质的去除率,发展绿色合成技术,提高离子液体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等等。
新型离子液体和新型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新型离子液体和新型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新型离子液体和新型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近年来,离子液体和离子液体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材料,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离子液体是一种由离子组成的液体,在常规温度下通常呈无色透明的液态,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极低的蒸汽压,被广泛应用于催化、电化学、绿色能源等领域。
离子液体聚合物则是将离子液体引入聚合物基体中,形成固体聚合物-离子液体复合材料,使其具备了离子液体和聚合物的优点,极大拓展了其应用领域。
离子液体的制备一般可以通过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反应来实现。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阳离子取代法、氯化物-芳香醚合成法和氯化物-叔胺合成法等。
其中,阳离子取代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一般选择一种离子作为基础骨架,然后通过阳离子取代反应在基础骨架上引入其他的取代基,实现离子液体的制备。
此外,还有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是通过阴离子取代法,也就是选择一种带正电荷的阳离子,通过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反应形成离子液体。
这些方法不仅制备了多种离子液体,而且还可以通过对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的选择来调节离子液体的性质。
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制备则是将离子液体引入聚合物基体中,形成新型的聚合物材料。
制备离子液体聚合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原位聚合法和溶液浸渍法。
原位聚合法是在聚合物的合成反应中直接引入离子液体的方法。
例如,在聚丙烯酸酯的合成反应中引入离子液体单体,通过离子液体单体的聚合,得到离子液体聚合物。
溶液浸渍法是在已有的聚合物基体中浸渍离子液体,然后通过自组装等方法将离子液体固定在聚合物基体中。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制备出具有离子液体性质的聚合物材料。
离子液体和离子液体聚合物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催化领域,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载体,可以提高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扩大催化剂的应用范围。
例如,将离子液体与过渡金属离子组成配合物,用于催化剂的固定化,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循环利用率。
在电化学领域,离子液体可以作为阳离子或阴离子的载体,用于电池电解液的替代,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离子液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离子液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离子液体,简称离子液,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其中的分子包含离子,而不是传统的独立的分子。
离子液体由于其独特的物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从离子液体的制备和应用两个方面探讨其在科技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一、离子液体的制备离子液体的制备一般分为两步:首先通过合成法得到离子,然后通过离子与溶剂相互作用的方式制备离子液体。
目前,制备离子液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离子交换法:通过将离子与其它电解质进行交换的方式,制备离子液体。
2. 酸碱中和法:通过酸碱中和的方式,得到离子液体。
3. 直接合成法:在合适的条件下,将离子与溶剂直接合成离子液体。
以上方法中,离子交换法和酸碱中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应用范围广,制备过程简单。
二、离子液体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1. 电池:离子液体作为电池的电解质,具有高离子传导率和优异的稳定性能。
目前,离子液体用于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已经开始。
2. 生物质转化:离子液体作为生物质转化催化剂、溶剂和分离剂等应用广泛。
在生物质转化中,离子液体特别适合于处理难以分解的生物质,提高了生物质转化的效率。
3. 传热:离子液体的热传导性能优异,可以用于低温热交换器,传热效果明显。
三、离子液体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1. 石油化工:离子液体用做溶剂、吸附剂和反应催化剂,在不同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离子液体的应用能够大幅度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2. 金属表面处理:离子液体作为除锈剂、清洗剂和表面活化剂,可以提高金属表面的活性和粘附力,从而提高对其它表面修饰剂的接收能力,使金属表面在应用中更为稳定、可靠。
3. 离子液体的应用还包括与溶剂一起用作流体媒介,包括在化学反应,离子液体对有机化合物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效的晶体合成,以及离子液体高效分离和纯化的新技术的开发。
四、离子液体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离子液体在医学领域具有多种应用。
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在酶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在酶催化反应
中的应用
离子液体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分子量和极性。
它们可以通过调节温度、pH值和溶剂成分来制备。
一般来说,离子液体的制备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合成新的离子液体,二是改变已有离子液体的性质。
首先,根据指定的反应体系,合成新的离子液体。
通常,离子液体的合成可以采用无水、水热、熔盐法或合成的方法,例如采用离子聚合物或离子类似体的合成方法,从而制备出新的离子液体。
改变已有离子液体的性质,可以通过调整温度、pH值和溶剂成分来实现。
离子液体的温度影响其极性、分子量、稳定性等;pH值可以调节离子液体的结构和性质,同时也可以影响它们的电荷分布;溶剂成分可以影响离子液体的分子量、熔点和极性等。
离子液体在酶催化反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离子液体能有效改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使酶的催化效率有所提高。
此外,离子液体还可以作为添加剂,有助于改善酶反应的物理化学环境,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此外,离子液体
还能够调节酶的结构和性质,增加酶的选择性和光学活性,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效率。
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应用

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应用离子液体是指在室温下呈液体状态、由离子对组成的化合物,具有低挥发性和高化学稳定性。
由于其独特的性质,离子液体在化学、材料、生物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主要分析离子液体的合成和应用。
离子液体的合成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离子交换法、质子酸碱法、配体法和界面活性剂法四种。
离子交换法是将含阳离子基团和阴离子基团的离子树脂或其他离子交换材料,与适当的溶剂反应而制得离子液体。
质子酸碱法是将一种质子化的离子液体与一种碱性化合物反应,然后通过水解反应将产生的氢氧化物中和掉,最终制得离子液体。
配体法是先将金属阳离子配合成配合物,然后通过配位离解反应制得离子液体。
界面活性剂法是将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溶解在水中,之后添加相应的反应物、催化剂等反应条件下合成离子液体。
除了这几种方法,还有一些其它的合成方法。
但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进行离子液体的合成,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1. 选择适合的离子对,使得离子液体具备期望的性质。
2. 针对所需领域,选择合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选择适合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条件,以保证离子液体的实际生产。
离子液体的应用离子液体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物理化学、材料化学、能源、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领域,下面分别对这几个领域进行简要阐述。
物理化学离子液体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主要涉及电化学分离、催化作用、晶体生长、膜分离、表面化学等方面。
例如,离子液体可作为电解液在电化学系统中使用;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效率、选择性和再生性,可以在有机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离子液体可以稳定很多含有化学键的化合物,进而促进它们的晶体生长;在膜分离技术中,离子液体可以被用来制造具有可控孔隙度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材料化学离子液体在材料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已得到广泛关注。
它们具有优异的热物理性质、極好的溶解性和无毒的特点,因此在制备纳米材料、合成功能性涂层、生产高性能材料等方面有着潜在应用。
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应用前景

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应用前景离子液体是一种特殊的液态物质,就像水一样可以流动,但其成分却与我们通常认知的液体大不相同。
离子液体的特殊性质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成为当今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离子液体的制备、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一、离子液体的制备离子液体最初被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真正的研究。
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传统方法和新型方法。
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对碱金属离子进行置换,制备含有相同离子的离子液体。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直接混合离子源得到离子液体。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多种类型的离子液体。
新型方法主要是以离子液体作为溶剂,用离子交换反应或化学反应的方法得到目标离子液体。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多种类型的离子液体,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逐步改变其结构。
二、离子液体的特性离子液体可以看作是一种离子和中性分子所组成的混合物。
与普通的有机或无机液体相比,离子液体具有下列独特的特性:1. 高离子电导率:离子液体内含有大量的电离态物质,因此具有高离子电导率。
2. 低挥发性:由于离子液体的化学键强度高,因此不易挥发。
3. 宽电化学窗口:离子液体内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都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稳定性,导致离子液体具有宽电化学窗口。
4. 高选择性:离子液体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选择螯合不同的分子。
5.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由于离子液体内强的离子-离子和离子-分子相互作用力,离子液体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6. 可控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改变离子液体中的组成和结构,可以精确地控制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离子液体的应用前景离子液体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质分离:由于离子液体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低挥发性,因此可以作为传质分离的良好介质。
2. 催化剂催化:离子液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结构和空间性质可以改变催化剂的性质,从而提高催化效率。
离子液体的制备

一.3.1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制备(制备氧化锆)3.1.1 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Br)的合成及纯化这种离子液体的合成反应可表示为:C8H17Br + C4H6N2→ [C8mim]Br实验步骤: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0 g新蒸馏的N-甲基咪唑和300 mL三氯乙烷,在强烈搅拌下,在60℃滴加236 g新蒸馏的正溴辛烷,滴加时间超过2 h,滴加完毕后在83℃下回流约3 h,反应现象是先浑浊后变为橙黄色粘稠的液体,经分液漏斗分离出离子液体, 并用三氯乙烷洗涤数次后, 在65℃真空干燥48 h 除去残余的溶剂和水,即可得到最终产品。
3.1.2 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8mim][BF4])的合成及纯化该离子液体的制备反应可表示为:[C8mim]Br + NaBF4→ [C8mim][BF4] + NaBr实验步骤:将160.6 gNaBF4溶于550 mL水中,再加入202.6 g[C8mim]Br,搅拌48 h,而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层多次用水洗涤,直到在被除去的水相中滴加AgNO3溶液没有黄色沉淀出现为止。
先蒸去二氯甲烷溶剂,再在65℃真空干燥48 h用以除去残余的溶剂和水。
3.1.3 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2mim]Br)的合成及纯化该离子液体的制备反应可表示为:C12H25Br + C4H6N2→ [C12mim]Br实验步骤:在圆底烧瓶中,加入75 g新蒸馏的N-甲基咪唑和250 mL三氯乙烷,在强烈搅拌下,在60℃滴加250 mL新蒸馏的正溴十二烷,滴加时间超过2 h,滴加完毕后在83℃再回流3 h,反应现象是先浑浊后变为橙黄色粘稠的液体。
然后蒸出溶剂三氯乙烷,得到此离子液体极其粘稠,[C12mim]Br在65℃真空干燥48 h用以除去残余的溶剂和水。
3.1.4 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12mim][BF4])的合成及纯化该离子液体的制备反应可表示为:[C12mim]Br + NaBF4→ [C12mim][BF4] + NaBr实验步骤:将142 gNaBF4溶于600 mL水中,再加入215 g[C12mim]Br,接着搅拌48 h,而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层多次用水洗涤,直到在被除去的水相中滴加AgNO3溶液没有黄色沉淀出现为止。
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

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答案:离子液体种类繁多,改变阳离子、阴离子的不同组合,可以设计合成出不同的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的合成大体上有两种基本方法:直接合成法和两步合成法。
直接合成;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或季胺化反应等一步合成离子液体,操作经济简便,没有副产物,产品易纯化。
Hlrao等酸碱中和法合成出了一系列不同阳离子的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
另外,通过季胺化反应也可以一步制备出多种离子液体,如卤化1-烷基3-甲基咪唑盐,卤化吡啶盐等。
两步合成;直接法难以得到目标离子液体,必须使用两步合成法。
两步法制备离子液体的应用很多。
常用的四氟硼酸盐和六氟磷酸盐类离子液体的制备通常采用两步法。
首先,通过季胺化反应制备出含目标阳离子的卤盐;然后用目标阴离子置换出卤素离子或加入Lewis酸来得到目标离子液体。
在第二步反应中,使用金属盐MY(常用的是AgY),HY或NH4Y时,产生Ag盐沉淀或胺盐、HX气体容易被除去,加入强质子酸HY,反应要求在低温搅拌条件下进行,然后多次水洗至中性,用有机溶剂提取离子液体,最后真空除去有机溶剂得到纯净的离子液体。
特别注意的是,在用目标阴离子Y交换X-(卤素)阴离子的过程中,必须尽可可能地使反应进行完全,确保没有x.阴离子留在目标离子液体中,因为离子液体的纯度对于其应用和物理化学特性的表征至关重要。
高纯度二元离子液体的合成通常是在离子交换器中利用离子交换树脂通过阴离子交换来制备。
另外,直接将Lewis酸(MY)与卤盐结合,可制备[阳离子][MnXny+l]型离子液体,如氯铝酸盐离子液体的制备就是利用这个方法,如离子液体的性质中所述,离子液体的酸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由于离子液体的可设计性,所以根据需要定向的设计功能化离子液体是我们实验研究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1 两种不同催化剂下乙酸乙酯的制备
收 率 (%)
56
54
52
50
48
46
44
42
40
38
8:8:0.5
8:8:1
8:8:1.5
8:8:2
n(乙 酸 ) ∶ n(乙 醇 ) ∶ n(催化 剂 )(mol)
• 实验结果表明: • (1)由表可看出在n(乙酸) ∶n(乙醇) ∶n(离子
液体)(mol)为8:8:1,水浴温度为75℃,反应 时间为1小时时,乙酸乙酯的收率达到最大值 56.7%。随着离子液体的物质的量的增加收率反而 下降。 • (2)由表可以看出在n(乙酸) ∶n(乙醇) ∶n(浓 硫酸)(mol)为8:8:1,水浴温度为75℃,反应 时间为2小时时,乙酸乙酯的收率也达到最大值 48.3%,随着离子液体的物质的量的增加收率也有 下降的趋势。 • (3)通过实验可知:酸性离子液体可以代替浓硫 酸作为合成乙酸乙酯的催化剂,收率相对较高, 且腐蚀性较小。
4 ).在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
• 刘维民等人制备了多种咪唑啉类离子液体作为润 滑剂,他们发现烷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对 钢/钢、钢/铝、钢/铜、钢/单晶硅、钢/陶瓷以及 陶瓷/陶瓷等体系具有良好的减阻抗磨和高承载能 力,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多功能润滑材料
5 .离子液体的制备反应
• 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按加热方法可分为室温加热 回流法和超声波法;按反应步骤可分为直接合成 法和两步合成法。
3.2 反应时间对[BPy]Br收率的影响
吡啶环上碳原子的电子密度比较小,在α,γ位会生亲核取代反应。所以反应时间短,可能发 生亲核取代反应;反应时间长,产物发生重排生 成甲基吡啶盐。
固定微波功率为600W,溴代正丁烷与吡啶的摩尔 比为1.50:1,改变反应时间,考察反应时间对 [BPy]Br收率的影响,结果如下 :
• (2)考察反应时间、微波功率及溴代正丁烷与吡 啶的摩尔比对[BPy]Br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 条件为:反应时间为45min,功率为600W,溴代正 丁烷与吡啶的摩尔比为1.05:1。
• (3)酸性离子液体可以代替浓硫酸作为合成乙酸 乙酯的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基本不 变。离子液体在酯化反应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 景,对于清洁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为生产过程 的绿色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例如:苏轶坤等人采用二次阳极氧化法获得纳米 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
3 ).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 离子液体种类多,选择范围宽,将催化剂溶于离 子液体中,与离子液体一起循环利用,催化剂兼 有均相催化效率高、多相催化易分离的优点 。
• 例如:胥学旺等人用正交实验法获得了在离子液 体中合成丙酸甲酯的最佳条件并考察了该离子液 体的重复使用性能 。
离子液体
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 + H2O
在配有回流冷凝管、恒速搅拌器的100mL圆底
烧瓶中加入一定配比的乙酸和乙醇,并在烧瓶
内预热一定的时间,同时打开搅拌器搅拌均匀,
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溴代正丁基吡啶离子液体,
在温度为75℃的水浴下搅拌反应2小时。然后
将回流装置改为蒸馏装置,蒸出全部可以蒸出
3.3 不同摩尔比对[BPy]Br收率的影响 • 固定反应时间为45min,微波功率600W,改变溴代 正丁烷与吡啶的摩尔比,考察原料比对产物收率 的影响,结果下图:
由上图可知,随着溴代正丁烷与吡啶的摩尔比的增 加,溴代正丁基吡啶[BPy]Br的收率在逐步下降, 因而缩小溴代正丁烷与吡啶的摩尔比,再考察摩 尔比对溴代正丁基吡啶[BPy]Br的收率的影响.
3.5 离子液体对乙酸乙酯催化效果分析
• 乙酸乙酯在化工市场上相当活跃,它是应用最广 泛、性能极好的工业溶剂之一。目前国内外乙酸 乙酯合成大多用浓硫酸或固体酸作催化剂,但是 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对设备腐蚀严重,易炭化, 副反应多,产生的二氧化硫对环境有污染;用固 体酸作催化剂又存在着催化剂催化活性下降快, 催化效率较低,产物分离困难,后处理较复杂等 问题。本文尝试采用酸性离子液体作为乙酸乙酯 的催化剂,并和浓硫酸作催化剂时的催化效果进 行比较。
的馏分。蒸出的馏分依次用饱和食盐水、饱和
碳酸氢钠和饱和食盐水进行洗涤。将分液得到
的酯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后再蒸馏,收集79-
81℃的馏分即为产物。产物为无色透明、有香
味的油状液体。
➢结果与讨论
3.1 离子液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Wavenumbers(cm-1)
例如:结构、熔点、溶解性、吸湿性、酸性催化及 循环性能分别进行了研究
4.离子液体的特点
• 离子液体的主要特点是:非挥发性或“零”蒸 汽压;低熔点(可达零下100℃);宽液程(可 达零上200℃);强的静电场;宽的电化学窗口 (可达5V-7V);良好的离子导电(25mS/cm) 与导热性、高热容及热能储存密度;高热稳定 性(分解温度高于400℃);选择性溶解力,称 为“液体”分子筛;可设计性。
• 品 。1929年,将乙胺与20%的硝酸反应后,减压 除去水分,得到油状液体,熔点为8℃,元素分析 的结果表明,其组成符C2H8N2O3 ,证明它是一
种液体盐。
• 离子液体的无味、无恶臭、无污染、不易燃、易 与产物分离、易回收、可反复多次循环使用、使 用方便等优点,是传统挥发性溶剂的理想替代品, 为名副其实的、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适合当前 所倡导的清洁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已越来
谢谢
➢实验部分
1 .溴代正丁基吡啶的制备原理
• 从吡啶的结构上来看,氮原子上还剩一对孤对电 子,所以具有碱性,同时其孤对电子没有参与共 轭,所以它的碱性比参与共轭的苯胺、吡咯大。 它可以和强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也可以和卤代 烃或者酰卤反应生成季铵盐。
2.制备实验
2.1溴代正丁基吡啶的制备方法 • 制备溴代正丁基吡啶的反应式为:
1000
500
通过观察红外光谱图可知: 在3130 cm-1附近出现吡啶环上的C-H伸缩振动峰; 2974 cm-1处为-CH3中的C-H不对称伸缩振动峰; 1633 cm-1处为C=N的伸缩振动峰;在1610cm-1附 近出现吡啶环中的C=C伸缩振动吸收峰;1493 cm-1处为吡啶环中的C=N伸缩振动峰;685 cm-1 处为吡啶环上的C-H变形振动峰;722 cm-1处为 正丁基面外变形振动峰;3435cm-1处为样品吸收 了少量水分而带来的水的O-H伸缩振动峰。 通过上面谱图分析,可以确定产品为溴代N-丁基 吡啶离子液体。
• 综上所述,在反应时间为45min时,溴代正丁基吡 啶[BPy]Br的收率达到78.64%;在溴代正丁烷与吡 啶的摩尔比为1.05:1时,溴代正丁基吡啶 [BPy]Br的收率达到91.32%;在微波功率为600W时, 溴代正丁基吡啶[BPy]Br的收率达到76.49%。
•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及分析,本实验的最优工艺条 件为:反应时间45min、溴代正丁烷与吡啶的摩尔 比为1.05:1、微波功率为600W
+ C4H9Br
Br-
N N
C4H9
• 分别取一定量的吡啶和溴代正丁烷混合于圆底 烧瓶中,将烧瓶置于微波反应器内,设置一定
的温度、功率,回流反应一定的时间后,蒸出
过量的溴代正丁烷,得红棕色液体,室温下结
晶得棕褐色晶体,真空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2.2 乙酸乙酯的催化反应
• 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式为:
• 由图可知,开始阶段,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溴 代正丁基吡啶的收率逐步增加,在反应时间为 45min时,溴代正丁基吡啶的收率达最大值,在反 应时间超过45min后,溴代正丁基吡啶的收率下降, 60min后,收率基本不变。而且反应时间短,得到 的溴代正丁基吡啶干燥后为浅黄色固体;时间过 长,得到的产物为黑色固体,反应45min制得的产 品为棕褐色.
比为1.05:1,改变功率,考察微波功率对 [BPy]Br收率的影响
• 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溴代正丁基吡啶[BPy]Br的 收率在逐步增加,在功率达到600W时,溴代正丁 基吡啶[BPy]Br的收率达最大值,但当功率超过 600W时,其收率在逐步下降,在功率由400W增至 500W时,其收率增加幅度不大,但当超过700W之
1). 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
• 离子液体对有机物、无机物的溶解度高,蒸气压 低,与许多有机溶剂不混溶,它已成为新型的液液萃取剂 。
• 例如:邓友全等人将离子液体应用到固-固分离领 域中,在较温和条件下实现了硫酸钠和牛磺酸固 体混合物的分离。
2 ).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 离子液体完全是由离子构成的,是电化学工作者 良好的研究对象,可应用于电解、电镀、电池、 光电池等领域。
微波辐射下溴代N-丁基吡啶离子液体的制备及 其催化效果探讨
主要内容
选题的意义及离子液体的研究、应用现状 实验部分 实验结果与讨论 结论
➢选题的意义及离子液体的研 究、应用现状
1.背景综述
• 化学在保证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护自然环 境以及增强化学工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化 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创造了 无数的新产品,然而,随着这些新产品的出现, 给人类原本和谐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各式各样的 毒物,这些毒物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伤害着我 们的地球。于是化学家竭尽所能的利用绿色化 学的原理和方法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 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 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生产。为了适 合当前所倡导的清洁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人们开始寻求一些对环境友好理想替代
越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2 .离子液体的分类
• 根据正离子可以分为4类: 烷基季铵离子、烷基季 瞵离子、1,3-二烷基取代的咪唑离子 、N-烷基 取代的吡啶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