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片工艺流程技术文件

合集下载

单晶硅的生产工艺

单晶硅的生产工艺

单晶硅的生产工艺
单晶硅是一种高纯度的硅材料,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半导体等领域。

它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原料准备、单晶生长和晶圆加工。

首先,原料准备是制备单晶硅的关键步骤。

通常使用的原料是金属硅,它的纯度需要达到99.9999%以上。

原料经过高温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气体。

然后将原料放入熔炉中,加热至高温,使其熔化成液态硅。

接下来是单晶生长阶段。

在熔融硅中加入少量的掺杂剂,以改变硅的性质。

然后,在特定的条件下,将种子晶体(通常是硅材料的小晶片)以特定的角度浸入熔融硅中。

通过缓慢提升或旋转种子晶体,可以在其上生长出一片完整的单晶硅。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温度、气氛和流速等参数,以保证单晶的质量和形状。

最后是晶圆加工过程。

将生长好的单晶硅锯成薄片,通常称为晶圆。

晶圆表面会有一层氧化膜,需要通过化学腐蚀或机械抛光等方法去除。

然后,在晶圆表面通过光刻和腐蚀等工艺制作电路图案。

最后,进行离散元件的切割、测试和包装等步骤,得到最终的单晶硅产品。

总的来说,单晶硅的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在每个步骤中,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以确保单晶硅的质量和性能。

随着技术的进步,单晶硅的生产工艺不断完善,产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硅体微细加工工艺流程

硅体微细加工工艺流程

硅体微细加工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硅体微细加工工艺流程如下:①硅片准备:选取高质量的单晶硅片,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污物,然后通过吹干确保表面洁净,为后续工艺做准备。

②光刻胶涂覆:在硅片双面均匀涂覆光刻胶,这层光敏材料将在后续曝光步骤中起到关键作用。

涂覆后进行烘干处理,以固定光刻胶。

③光刻图案转移:利用掩模和光刻机,对涂有光刻胶的硅片进行曝光,光透过掩模在光刻胶上形成设计图案。

之后显影,去除未曝光或曝光过度的光刻胶,暴露出硅基底部分。

④蚀刻加工:通过湿法或干法蚀刻技术,去除暴露区域的硅材料,实现图案的立体结构转化。

这一步骤依据所用蚀刻剂的不同,可精细调控蚀刻速率和选择比。

⑤去胶与清洗:完成蚀刻后,去除残留的光刻胶,常用化学溶液或等离子体处理。

之后,对硅片进行全面清洗,确保表面无残留物。

⑥表面处理与钝化:根据需要,对硅表面进行热氧化、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等处理,以形成保护层或构建多层结构。

⑦质量检验: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手段,对加工后的硅片进行微观形貌、尺寸及缺陷检查。

单晶硅工艺流程图

单晶硅工艺流程图

单晶硅工艺流程图单晶硅是目前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下面是一幅简化的单晶硅工艺流程图,以便更好地了解单晶硅的生产过程。

第一步:原料准备原料通常为高纯度的二氧化硅(SiO2)。

首先将原料粉碎成较小的颗粒并进行筛分,以得到精细的粉末。

接下来,将粉末与一定比例的还原剂(如石煤)混合,以便在高温下还原。

第二步:气相法制备单晶硅将经过还原处理的粉末置于石英坩埚中,将坩埚放入高温炉中。

通过高温炉中的加热源(如电炉)提供热能,使粉末在适当的温度下融化。

在炉中引入气体流,使气体通过石英坩埚并与粉末反应。

反应产物是硅烷(SiH4),通过引入氢气(H2),使硅烷沿着一定的路径扩散并沉积在高温炉中的石英坩埚内壁上。

在此过程中,硅烷会发生化学反应以生成单晶硅。

第三步:生长单晶硅将生长的单晶硅棒置于单晶硅生长炉中,棒内壁为活性炭涂层,通过外加热源提供热能。

加热棒中心温度上升,熔融的硅逐渐凝固成为单晶硅。

生长的单晶硅棒沿着纵向方向生长,直至达到所需长度。

在单晶硅棒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添加掺杂剂(如磷、硼等),以调节单晶硅的导电性质。

第四步:切割硅锭将生长的单晶硅棒切割成所需的硅锭。

切割主要通过研磨和切割机器完成,将单晶硅棒分割成合适长度的硅锭。

切割出的硅锭表面需要经过打磨和抛光等处理,以获得平整的表面。

第五步:切割片材将硅锭进一步切割成更薄的硅片材料。

切割过程主要使用刀片或线锯,依靠机械力将硅锭切割成薄片。

切割出的硅片需要进行清洗和抛光等后续处理,以获得平整、干净的硅片。

第六步:高温退火与清洗将切割好的硅片通过高温退火炉进行热处理。

退火过程中,硅片经过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以消除内部应力和杂质,提高硅片的电学性能。

之后,将硅片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第七步:环接触涂覆为了与其他材料进行粘附和封装,硅片表面需要涂覆一层环接触剂。

这一层涂覆能够提供良好的粘接性能,并且能够防止硅片表面的氧化和污染。

单晶硅工艺流程

单晶硅工艺流程

单晶硅工艺流程Single Crystal Silicon Process Flow。

Single crystal silicon is the purest form of silicon 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for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such as microprocessors, memory chips, and solar cells.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single crystal silicon involves several steps, each of which is critical for the final product's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iscuss the single crystal silicon process flow in detail.Step 1: Purification of Silicon。

The first step in the production of single crystal silicon is the purification of silicon. The silicon used in the process is obtained from silica, which is abundant in nature. However, the silicon obtained from silica is not pure and contains impurities such as oxygen, carbon, and metals. Therefore, the silicon is purified through aprocess called the Siemens process. In this process, the silicon is converted into trichlorosilane, which is then purified through a distillation process to obtain pure silicon.Step 2: Preparation of Seed Crystal。

单晶硅片制作流程

单晶硅片制作流程

单晶硅片制作流程生产工艺流程具体介绍如下:固定:将单晶硅棒固定在加工台上。

切片:将单晶硅棒切成具有精确几何尺寸的薄硅片。

此过程中产生的硅粉采用水淋,产生废水和硅渣。

退火:双工位热氧化炉经氮气吹扫后,用红外加热至300~500℃,硅片表面和氧气发生反应,使硅片表面形成二氧化硅保护层。

倒角:将退火的硅片进行修整成圆弧形,防止硅片边缘破裂及晶格缺陷产生,增加磊晶层及光阻层的平坦度。

此过程中产生的硅粉采用水淋,产生废水和硅渣。

分档检测:为保证硅片的规格和质量,对其进行检测。

此处会产生废品。

研磨:用磨片剂除去切片和轮磨所造的锯痕及表面损伤层,有效改善单晶硅片的曲度、平坦度与平行度,达到一个抛光过程可以处理的规格。

此过程产生废磨片剂。

清洗:通过有机溶剂的溶解作用,结合超声波清洗技术去除硅片表面的有机杂质。

此工序产生有机废气和废有机溶剂。

RCA清洗:通过多道清洗去除硅片表面的颗粒物质和金属离子。

SPM清洗:用H2SO4溶液和H2O2溶液按比例配成SPM溶液,SPM 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将金属氧化后溶于清洗液,并将有机污染物氧化成CO2和H2O。

用SPM清洗硅片可去除硅片表面的有机污物和部分金属。

此工序会产生硫酸雾和废硫酸。

DHF清洗:用一定浓度的氢氟酸去除硅片表面的自然氧化膜,而附着在自然氧化膜上的金属也被溶解到清洗液中,同时DHF抑制了氧化膜的形成。

此过程产生氟化氢和废氢氟酸。

APM清洗: APM溶液由一定比例的NH4OH溶液、H2O2溶液组成,硅片表面由于H2O2氧化作用生成氧化膜(约6nm呈亲水性),该氧化膜又被NH4OH腐蚀,腐蚀后立即又发生氧化,氧化和腐蚀反复进行,因此附着在硅片表面的颗粒和金属也随腐蚀层而落入清洗液内。

此处产生氨气和废氨水。

HPM清洗:由HCl溶液和H2O2溶液按一定比例组成的HPM,用于去除硅表面的钠、铁、镁和锌等金属污染物。

此工序产生氯化氢和废盐酸。

DHF清洗:去除上一道工序在硅表面产生的氧化膜。

单晶硅设备工艺流程

单晶硅设备工艺流程

单晶硅设备工艺流程
1.原料准备:单晶硅的主要原料是冶炼用石英砂,通常经过洗选、干
燥等处理,使得原料的杂质含量满足要求。

2.熔炼:将原料石英砂与还原剂等掺混后投入石墨电阻加热炉内进行
熔炼。

石墨电阻加热炉会使原料达到熔点,经过高温处理,熔融的石英砂
会逐渐凝固形成单晶硅。

3.拔取:在熔炼过程中会用到拔取技术。

拔取是通过将单晶硅的种子
晶体插入熔液中,然后逐渐向上拉取,使单晶硅沿着晶体方向生长。

4.矫整:拔取后的单晶硅棒需要进行矫整处理。

矫整是通过加热、旋
转和拉伸等过程,使单晶硅棒达到所需的直径和形状。

5.切割:矫整后的单晶硅棒会被切割成所需的长度,通常使用激光或
钻孔方式进行切割。

6.清洗和提纯:切割后的单晶硅棒需要进行清洗和提纯处理。

清洗是
为了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提纯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单晶硅的纯度。

7.化学机械抛光:通过机械研磨和腐蚀的方式,对单晶硅棒进行抛光
处理。

抛光是为了获得更加光滑和平整的表面,以便后续工艺的进行。

8.晶片制备:将单晶硅棒切割成薄片,通常使用金刚石锯片进行切割。

切割后的单晶硅薄片可以用来制备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等。

9.检测和测试:对制备的单晶硅材料进行检测和测试,包括物理性能、光学性能等方面。

这是为了确保单晶硅材料达到所需的质量和性能要求。

以上是单晶硅设备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确控制各种工艺参数和设备条件,以确保最终制备的单晶硅材料具有高纯度和良好的性能。

单晶硅棒切片工艺详细流程

单晶硅棒切片工艺详细流程

单晶硅切片制作 . 生产工艺流程详细介绍以下:固定:将单晶硅棒固定在加工台上。

切片:将单晶硅棒切成拥有精准几何尺寸的薄硅片。

此过程中产生的硅粉采纳水淋,产生废水和硅渣。

退火:双工位热氧化炉经氮气吹扫后,用红外加热至 300~500℃,硅片表面和氧气发生反响,使硅片表面形成二氧化硅保护层。

倒角:将退火的硅片进行修整成圆弧形,防备硅片边沿破碎及晶格缺点产生,增添磊晶层及光阻层的平展度。

此过程中产生的硅粉采纳水淋,产生废水和硅渣。

分档检测:为保证硅片的规格和质量,对其进行检测。

此处会产生废品。

研磨:用磨片剂除掉切片和轮磨所造的锯痕及表面损害层,有效改良单晶硅片的曲度、平展度与平行度,达到一个抛光过程能够办理的规格。

此过程产生废磨片剂。

冲洗:经过有机溶剂的溶解作用,联合超声波冲洗技术去除硅片表面的有机杂质。

此工序产生有机废气和废有机溶剂。

RCA冲洗:经过多道冲洗去除硅片表面的颗粒物质和金属离子。

SPM 冲洗:用 H2SO4 溶液和 H2O2 溶液按比率配成SPM溶液, SPM 溶液拥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将金属氧化后溶于冲洗液,并将有机污染物氧化成 CO2 和 H2O。

用 SPM 冲洗硅片可去除硅片表面的有机污物和部分金属。

此工序会产生硫酸雾和废硫酸。

DHF 冲洗:用必定浓度的氢氟酸去除硅片表面的自然氧化膜,而附着在自然氧化膜上的金属也被溶解到冲洗液中,同时 DHF 克制了氧化膜的形成。

此过程产生氟化氢和废氢氟酸。

APM 冲洗:APM 溶液由必定比率的NH4OH 溶液、 H2O2 溶液构成,硅片表面因为H2O2 氧化作用生成氧化膜(约 6nm 呈亲水性),该氧化膜又被 NH4OH 腐化,腐化后立刻又发生氧化,氧化和腐化频频进行,所以附着在硅片表面的颗粒和金属也随腐化层而落入冲洗液内。

此处产生氨气和废氨水。

HPM 冲洗:由 HCl 溶液和 H2O2 溶液按必定比率构成的 HPM,用于去除硅表面的钠、铁、镁和锌等金属污染物。

单晶硅片从切片到抛光清洗的工艺流程

单晶硅片从切片到抛光清洗的工艺流程

单晶硅片从切片到抛光清洗的工艺流程一、硅片生产主要制造流程如下:切片→倒角→磨片→磨检→CP→CVD→ML→最终洗净→终检→仓入二、硅片生产制造流程作业实习1.硅棒粘接:用粘接剂对硅棒和碳板进行粘接,以利于牢固的固定在切割机上和方位角的确定。

2.切片(Slice):主要利用内圆切割机或线切割机进行切割,以获得达到其加工要求的厚度,X、Y方向角,曲翘度的薄硅片。

3.面方位测定:利用X射线光机对所加工出的硅片或线切割前要加工的硅棒测定其X、Y方位角,以保证所加工的硅片的X、Y方位角符合产品加工要求。

4.倒角前清洗:主要利用热碱溶液和超声波对已切成的硅片进行表面清洗,以去除硅片表面的粘接剂、有机物和硅粉等。

5.倒角(BV):利用不同的砥石形状和粒度来加工出符合加工要求的倒角幅值、倒角角度等,以减少后续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崩边、晶格缺陷、处延生长和涂胶工艺中所造成的表面层的厚度不均匀分布。

6.厚度分类:为后续的磨片加工工艺提供厚度相对均匀的硅片分类,防止磨片中的厚度不均匀所造成的碎片等。

7.磨片(Lapping):去除切片过程中所产生的切痕和表面损伤层,同时获得厚度均匀一致的硅片。

8.磨片清洗:去除磨片过程中硅片表面的研磨剂等。

9.磨片检查:钠光灯下检查由于前段工艺所造成的各类失效模式,如裂纹、划伤、倒角不良等。

10.ADE测量:测量硅片的厚度、曲翘度、TTV、TIR、FPD等。

11.激光刻字:按照客户要求对硅片进行刻字。

12.研磨最终清洗:去除硅片表面的有机物和颗粒。

13.扩大镜检查:查看倒角有无不良和其它不良模式。

14.CP前洗:去除硅片表面的有机物和颗粒。

15.CP(Chemical Polishing):采用HNO3+HF+CH3COOH溶液腐蚀去除31um厚度,可有效去除表面损伤层和提高表面光泽度。

16.CP后洗:用碱和酸分别去除有机物和金属离子。

17.CP检查:在荧光灯和聚光灯下检查表面有无缺陷和洗污,以及电阻率、PN判定和厚度的测量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硅片插完后,取出片盒底部的海绵,扣好压条。
6.2将已插好硅片的片盒整齐、有序的装入包塑的不锈钢花篮中,每篮12个片盒,片盒之间有适当的间隔。
7化学腐蚀液的配制
7.1准备:将各槽中破损硅片等杂质清除,用去离子水将各槽壁冲洗干净。
7.2配制:向5、6、8、10#槽中注满去离子水,1-4、7、9#槽中注入约一半深度的去离子水,按照“7.3”比例分别向各槽加入指定量的化学药品,再注去离子水达到指定的高度。
11.3.2不合格的硅片,厚度≤200µm直接转至扩散工序;200µm<厚度≤230µm,按下表工艺返工:
槽位
1#槽
2-4#槽
功能
去损伤层
制绒
时间
0min
20min
温度℃
65±2
83±2
12.运行
12.1根据《一次清洗设备操作规程》,在手动工作状态下,按照“11清洗腐蚀工艺参数的设置”,设定各槽时间,及相关的温度;
8.4盐酸:MOS级,容量4升/瓶,浓度36%~38%,密度1.18克/毫升。
8.5氢氟酸:MOS级,容量4升/瓶,浓度≥49%,密度1.13克/毫升。
9.工艺过程化学药品的补加(见下表)
9.1工艺过程7、9#槽不需补加化学药品,1-4#槽每清洗一篮硅片按以下要求补加:
槽号
1#槽
2~4#槽
每清洗一篮硅片
工艺不正常状态4
2~4#槽,连续都出现白斑,可以对1#槽单独重新配液。
11.清洗腐蚀工艺参数的设置(见下表)
11.1小片盒放置硅片
11.1.1使用小片盒清洗硅片腐蚀工艺参数的设置(见下表)
槽位
1#槽
2-4#槽
5#槽
6#槽
7#槽
功能
去损伤
制绒
漂洗
喷淋
去Na2SiO3
时间
270±30µm
240±30µm
7.3化学腐蚀液的配制比例(见下表)
槽号
1#槽
2-4#槽
7#
9#槽
功能
去损伤层
制绒
去Na2SiO3
去金属离子
清洗液组成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异丙醇
硅酸钠
氢氟酸
盐酸
NaOH
NaOH
IPA
Na2SiO3·9H2O
HF
HCl
标准浓度(克/升)
40±5
18±5
5±2
3±1
53±5
84±5
加入试剂
9千克
2千克
12升
24小时
12小时
12小时
更换时间
早班交接班
早班交接班
交接班
交接班
工艺不正常时(1~4号槽)更换条件
工艺不正常状态1
连续停机8小时以上,要求全部换液重配
工艺不正常状态2
2~4#槽,其中一槽连续3篮硅片出现白斑,可以对该槽单独重新配液。
工艺不正常状态3
2~4#槽,其中一槽硅片出现白斑超过50%,可以对该槽单独重新配液。
排液(cm)
补加NaOH
补加NaOH
补加IPA
1.5±0.5
25±10g
25±10g
4升(一瓶)备注清源自停止1小时以上,每停1小时,需补加2升IPA,最多补加6升(1.5瓶)。
10.各槽化学液更换频率(见下表)
工艺正常操作时(不允许全部排液、重新配液)
槽号
1#槽
2~4#槽
7#槽
9#槽
更换周期
24小时
槽位
12#槽
13、14#槽
功能
慢拉
烘干
时间
2min
17min
温度℃
常温
170±2℃
11.3返工硅片腐蚀工艺参数的设置(同11.3.2表)
11.3.1根据“一次清洗检验工艺规程”,对清洗后的硅片进行表面检查,重量、厚度检验和绒面质量分类。检验不合格的硅片,根据其厚度,按“11.1.1”选择相应的清洗腐蚀工艺。
一次清洗工艺说明
1.目的
确保单晶硅片扩散前的清洗腐蚀的工艺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2.使用范围
适用于单晶硅片扩散前的清洗腐蚀工序
3.责任
本工艺说明由技术部负责
4.硅片检验
4.1将包装箱打开,查看规格、电阻率、厚度、单多晶、厂家、编号是否符合要求;
4.2检查硅片是否有崩边、裂纹、针孔、缺角、油污、划痕、凹痕;(见附图一、二)
11.1.2离心甩干工艺(见下表)
项目
主轴低速
主轴高速
喷水时间
吹气时间
开门时间
蜂鸣器延时
参数
205rpm
430rpm
30秒
180秒
10秒
10秒
11.2大片盒放置硅片(同11.2.2表)
11.2.1使用大片盒清洗硅片腐蚀工艺参数的设置
1~11#槽工艺与使用小片盒清洗硅片腐蚀工艺参数的相同
11.2.212~14#槽工艺参数的设置:
230±30µm
30 min
5min
5min
1min
4min
2min
1min
温度℃
65±2
83±2
常温
常温
常温
槽位
8#槽
9#槽
10#槽
11#槽
12#槽
13、14#槽
功能
漂洗
去金属离子
漂洗
喷淋
慢拉
烘干
时间
5 min
5min
5 min
5 min
不使用
不使用
温度℃
常温
常温
常温
常温
不使用
不使用
注意:使用小片盒硅片12、13、14#槽不使用。干燥工艺采用11.1.2的离心甩干工艺。
7.4.3异丙醇加液要求:需用塑料管或漏斗将异丙醇加到制绒槽的底部,在硅片进入1#槽之后才能加异丙醇,减少异丙醇的挥发。
8.各化学药品规格及要求
8.1氢氧化钠:电子纯,容量500克/瓶,浓度≥98%。
8.2异丙醇:电子纯,容量4升/瓶,浓度≥99.9%,密度0.78克/毫升。
8.3硅酸钠:电子纯,容量500克/瓶。
6千克
16升
32升
加入试剂(瓶)
18
4
3
12
4
8
液面高度(厘米)
42
32
32
32
30
30
7.4配制溶液要求:
7.4.1配料顺序:1#槽按水、氢氧化钠的顺序;2-4#槽按硅酸钠、氢氧化钠、异丙醇的顺序。
7#槽按水、氢氟酸、水的顺序;9#槽按水、盐酸、水的顺序。
7.4.2时间要求:2-4#槽按硅酸钠、氢氧化钠配制完毕后,需等待10分钟之后硅酸钠、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才能加异丙醇。1#槽配制完毕后,温度达到工艺要求之后,同时2-4#槽的其中一槽加硅酸钠、氢氧化钠10分钟后,才可进硅片。
4.3将不合格品放置规定碎片盒子内,作统一处理。
5.装片(见附图三)
5.1片盒保持干净,片盒底部衬以海绵,将硅片插入片盒中,每盒最多插25片硅片。
5.2禁止手与片盒、硅片直接接触,必须戴塑料洁净手套或乳胶手套操作。每插100张硅片,需更换手套。
5.3操作中严禁工作服与硅片和片盒接触。
6.上料(见附图四)
12.2根据《一次清洗设备操作规程》,打到自动工作状态,运行清洗设备,对硅片进行清洗腐蚀。
13工艺安全及注意事项
13.1 13.1工艺安全:盐酸、氢氟酸和氢氧化钠都具有强腐蚀性,在配液过程中,操作人员接触化学药品时应按照规定穿戴好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护眼镜及长袖耐酸碱胶皮手套。
13.2硅片在检测过程中,操作人员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硅片和片盒,必须正确穿戴口罩、一次性手套、洁净工作服、工作帽、乳胶手套,防止钠离子、油类沾污硅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