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一)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错杂 2.虚实转化 3.虚实真假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盛邪退 2.邪盛正衰 3.正虚恋邪 4.邪正相持 5.邪去正虚
(二)
阴阳失调: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转化 6.阴阳亡失
(三) 气血津液的失调 1.气的失常:气虚、气滞、 气逆、气陷、气闭、气脱 2.血的失常:血虚、血瘀、 血热、血寒、出血 3.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不足、 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4.气血津液关系失调:气滞 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 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水停 气阻、气随津脱、津枯血燥、 津亏血瘀、血瘀津停
有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的痰液
痰——较稠浊者
无形之痰:只是征象,不见形质的痰病
饮——清稀者:留积于组织间隙或疏松部位,因部位而名异
2.痰饮的形成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饮食失宜 其他各种原因
脏腑功能失调
脾失健运 肺失宣降 肾不主水 肝失疏泄 三焦气化失司
津液代谢障碍 痰饮
3.痰饮的致病特点
1
阻滞气机,阻碍气血
内伤七情的致病特点
影响病情 变化
直接伤及内脏 首先影响心神 损伤相应心脏 数情交织伤心肝脾 易伤潜病之脏腑
饮食失节 饮食不节 饮食偏嗜
二、饮食失宜
过饥——摄入过少,气血生化不足,体虚,抗病能力衰 退
过饱——积食,损伤脾胃功能,聚湿生痰,化热
五味偏嗜——引起脏气偏胜,脏腑之间关系平 衡失调 寒热偏嗜——致阴阳失调
偏嗜烟酒
三.劳逸失度
耗气(伤脾肺之气)
劳力过度(形劳):
劳伤筋骨(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中医伤科学---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中医伤科学---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痹症)
• 邪毒感染(伤口、变证)源自损伤的病因内因• 年龄(老人、年青人、儿童)
• 体质(强、弱) • 解剖结构(交界处、肌肉少) • 先天因素(不足、畸形) • 病理因素(骨病、内分泌) • 职业工种(手、劳损、运动、低头) • 七情内伤(影响)
损伤的病机
• 自学部分 • 重点:损伤与气血的关系 损伤与肝肾的关系 • 课程小结
第二章
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第一节 损伤的分类
• 对疾病(症候群)进行分类是进入临 床思维的第一步 • 分类为进一步治疗作准备 • 分类学习医学知识的基本学习方式
损伤分类
损伤的分类
• 按损伤部位分类(外、内,相互影响) • 按损伤性质分类(急、慢性) • 按受伤时间分类(新、陈) • 按受伤部位破损的情况分类(闭合、开放) • 按受伤程度分类(轻、重)
• 按受伤职业特点分类(日、工、农、通、运)
• 按致伤因素特点分类(物、化)
第二节
损伤的病因
• 寻找致病因素,对病情作出 正确的估计
• 对治疗有决定性作用
• 对疾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损伤的病因
外因
• 外力因素
直接暴力(创、挫、折、脱) 间接暴力(传、扭) 肌肉过度强烈收缩(附着点、筋骨关系) 持续劳损(持续、多次)

伤筋病中医论述

伤筋病中医论述

伤筋病中医论述一、引言伤筋病是中医学领域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筋膜、韧带的损伤和疼痛。

在我国传统医学的悠久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伤筋病的经验。

本文将对伤筋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及调养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患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伤筋病的定义与分类伤筋病是指因外力作用或病理因素导致的肌肉、筋膜、韧带的损伤,主要包括急性筋伤和慢性筋伤。

急性筋伤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慢性筋伤则表现为疼痛、酸楚、僵硬等症状。

三、伤筋病的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风、寒、湿邪侵犯肌肤,导致筋络拘挛、疼痛。

2.劳损:长时间用力不当、超负荷工作等导致的筋肉损伤。

3.外伤:跌打损伤、扭伤等导致的筋络破损。

4.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筋络,导致疼痛、肿胀。

5.肝肾不足: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导致筋肉萎缩、疼痛。

四、伤筋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1.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中医辨证方法进行诊断。

2.治疗:(1)药物治疗:运用中药内服、外敷,以达到祛邪、活血、舒筋、止痛的目的。

(2)针灸疗法: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灸,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3)推拿疗法:运用手法按摩、揉捏、拿筋等,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4)康复训练:结合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五、伤筋病的预防与调养1.加强劳动保护,避免长时间用力不当和超负荷工作。

2.注意锻炼,增强体质,提高筋骨功能。

3.防寒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4.受伤后及时就诊,遵循医嘱,合理安排治疗和康复。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充足的休息。

六、结语伤筋病是一种常见病,中医在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患者应根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注重预防和调养,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骨伤科学课件)

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骨伤科学课件)
骨骨折)
长时间劳损或姿势不正确,使肢体某部位之筋骨受到 持续或反复多次的慢性牵拉、摩擦等
2、外感六淫
损伤的病因-外因
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若太过或不及,引起人体发病者,称之为“六淫”。外 感六淫可引起筋骨、关节疾患,导致关节疼痛或活动不 利。
《伤科补要》曰:“感冒风寒,以患失颈,头不能转。” 说明感受风寒湿邪还可致失枕等疾患;《仙授理伤续断 秘方》说:“损后中风,手足痿痹,不能举动,筋骨乖 张,挛缩不伸”。
中医伤科历来重视精神调养
损伤的病因小结
人是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 损伤的发生发展是内 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外因,可以引起不同的损伤疾患 同一外因作用于不同内因的个体,损伤的种类、
性质与程度又有所不同 损伤疾患的发生,外因虽然很重要,但亦不要
忽视机体的内因
损伤的病机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气血-津液,通过 经络联系全身的皮肉筋骨等组织,它们之间保持 着平衡、联系、依存、制约,生理、病理变化不 可分割的联系
3、解剖结构
损伤的病因-内因
损伤与其局部解剖结构也有—定的关系。 传达暴力作用于某一骨筋时,骨折常常
发生在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 如:桡骨下端骨折好发于桡骨下端2—
3cm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
4、先天因素
损伤的病因-内因
损伤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也有密切关系
如S1骶椎的隐性裂,因棘突缺如,棘上与 棘间lig失去依附,降低了腰骶关节的稳定 性,容易发生劳损
损伤的分类 按损伤前组织结构的正常与否分类
外伤性骨折 与病理性骨

外伤性脱位 与病理性脱

损伤的病因病机
第二节 损伤的病因病机

中医伤科学 选择题

中医伤科学 选择题

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习题部分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新石器时代已产生的外科手术器械为( D )。

A.曲针B小针刀C.铍针D.砭镰E.青铜刀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的是( A )。

A.晋? 葛洪《肘后救卒方》B.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C.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D.唐? 王焘《外台秘要》E.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新石器时代已出现外伤科名医( E )。

A.神农B.黄帝C.伏羲D.扁鹊E.俞跗4.首次记载髋关节脱臼分为前后脱臼两类的是( B )。

A.巢元方《诸病源候论》B.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C.宋慈《洗冤集录》D.危亦林《世医得效方》E.王肯堂《证治准绳》(二)B型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每一问题后面的括号内)1.古代人创造的下列疗法是:(1)古代人在伤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由此产生的疗法是(B )。

(2)古代人在烘火取暖和烘炙食物的基础上,发现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由此产生的疗法是(A )。

A.热熨疗法B.按摩疗法C.外用药物疗法D.导引疗法E.手术疗法2.下列有代表性的中医专著是:(1)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是(C )。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伤科专著是( D )。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D.《仙授理伤续断秘方》E.《伤寒论》3.下列诊治方法的最早记载是:(1)创伤后严重并发症“伤痉”(破伤风)的最早记载是( B )。

(2)世界上最早记载应用水银(水银膏)治疗外伤感染的是( B )。

A.《黄帝内经》B.《五十二病方》C.《阴阳脉死候》D.《周礼?天官》E.《肘后救卒方》4.我国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是:(1)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 B )。

(2)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是( E )。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_2022年学习资料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_2022年学习资料

第三章-临床检查-·第一节损伤的症状体征-·第二节骨病的症状体征-·第三节四诊-·第四节骨与关 检查方法-·第五节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损伤的症状体征-一、全身情况-严重损失之后,由于气滞血瘀,或瘀血停聚积瘀-化热,或因血容 减少等原因导致全身症状的出-现。-二、局部症状体征-一一般症状体征-●-1、疼痛;2、肿胀青紫 、功能障碍-二特殊症状体征-1、畸形2、骨擦音3、异常活动4、关节与-空虚5、弹性固定
外因-外力损伤-外感六淫-邪毒感染
外因-·1、外力损伤-●-a直接暴力;-b间接暴力;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c肌肉过度强烈收缩; d持续芳累.如长时间劳损或姿势不正确的操作-·2、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邪-外感六淫可 起筋骨、关节疾患,导致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3、邪毒感染外伤后在感染毒邪,或邪毒从伤-口乘虚 入,瘀而化热,热盛肉腐,附骨成脓,-脓毒不泄,蚀筋破骨,则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感染,-出现各种变证
切诊-一、脉诊-一浮脉-轻按应指即得,重按之后反觉脉搏的搏动力量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见于新伤瘀肿、疼痛刷烈或兼有表征时。-二沉脉-轻按不应,重按始得,一般主病在里,内伤气血,多见 腰脊损伤疼-痛。-三迟脉-脉搏至数缓慢,每息脉来不足4至,一般迟脉主寒、主阳虚,多见于伤-筋挛 、Al血凝滞等症。-四数脉-每息脉来超过5至以上。数而有力,多为实热;虚数无力者多属阴虚。-多 于一般损伤发热。-五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多见于胸部挫伤,血实气奎及妊娠-期。 六涩脉-指脉形不流利,细而迟,艰涩如轻刀刮竹,多见于气滞血瘀。
问诊-一、询问一般情况-1.主诉-2.问受伤的原因-3.问伤势-4.问受伤的时间-5.问跌仆、 挫、扭捩、堕坠以及询问暴力的性-质、方向、情绪-6.问损伤的部位和各种症状,包括创口情沉-7. 全身情况-二、问过去史、家庭及音-三、听入臼声-四、听筋的响声a关节摩擦音;b肌腱-弹响声与 发音;c关节响声。-五、听啼哭声-六、听创伤下皮下气肿的捻发音-七、闻气味

中医骨伤科学(详细)

中医骨伤科学(详细)

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新石器时代已产生的外科手术器械为()。

A. 曲针B. 小针刀C. 铍针D. 砭镰E. 刀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的是( )。

A.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B.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C.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D.《吕氏春秋》E.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新石器时代已出现外伤科名医( )A. 神农B.黄帝C.伏羲D.扁鹊E.俞跗4、首次记载髋关节脱臼分为前后脱臼两类的是( )A.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B.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C. 宋慈《洗冤集录》D.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E.王肯堂《证治准绳》(二)B型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每一问题后面的括号内)1、古代人创造的下列疗法是:(1)古代人在伤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由此产生的疗法是()。

(2)古代人采用舞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产生的疗法是()。

A. 热熨疗法 B .按摩疗法 C.外用药物疗法 D.导引疗法 E.手术疗法2、下列有代表性的专著是:(1)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是()。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C. 《诸病源候论》D.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E.《伤寒论》3、下列诊治方法的最早记载是:(1)创伤后严重并发症“伤痉”(破伤风)的最早记载()。

(2)世界上最早记载应用水银(水银膏)治疗外伤感染的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C.《阴阳脉死候》D.《周礼·天官》E.《肘后救卒方》4、我国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是:(1)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

(2)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是()。

A. 《五十二病方》B. 《黄帝内经》C. 《诸病源候论》D.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E.《伤寒论》(三)D型题(在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相互间有特殊联系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西汉名医淳于意留下的“诊藉”记录了两例完整的伤科病案是()。

第二章 损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针推三年制)

第二章 损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针推三年制)

第三节 损伤的病机
外伤时由于皮肉筋骨损伤而引起气血瘀阻、 经络阻塞、或津液亏损、或瘀血邪毒由表 入里而导致脏腑不和;(有浅深之分、轻 重之别) 脏腑不和由里达表引起经络、气血、津液 病变,导致皮肉筋骨病变。
创伤及骨折的病机——外伤皮肉 筋骨,内伤气血及脏腑
“肢体损于外,则气血损于内,营卫有所不贯, 脏腑由之不和”——明代 薛己 《正体类要》 伤气——气滞、气闭、气虚、气脱、气逆 伤血——血瘀、血热、血虚、血脱 伤津-----津液为体内的正常水液、相互转化又 可互伤 肝、肾、脾、肺等脏腑内伤
损伤的分类:
7、按致伤的性质种类分: 物理——外力、高热、冷冻、电流等; 化学——酸、碱; 生物——虫咬、蚊叮。 中医伤科学主要讨论外力损伤问题。
第二节 损伤的病因
定义:引起人体损伤发病的原因,或 称为损伤的致病因素。
损伤的病因
外因: 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的收缩力、持续劳 损(累积力) 、火器伤 外感六淫:腰、膝关节痛、肩周炎、 毒邪感染:化脓性关节炎、开放性骨折感染,骨髓炎。 内因——身体的抗击能力和耐受能力 1、体质:体质的强弱损伤表现出结果不一 2、年龄: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损伤特点 3、先天因素:先天的发育不良或缺陷 4、病理因素:骨病所致骨折 5、解剖结构:活动与静止交界点、松质骨与密 质骨交界点 6、职业、工种:不同的职业工种有不同的损伤机制 7、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均可致骨科 病
3、血热:损伤后积瘀化热、肝火炽盛或血分 有热均可引起血热。 症候特点:症见发热,口渴、心烦、 舌红绛、脉数等。甚者可出现高热昏迷; 积瘀化热,邪毒感染,可致局部血肉腐败, 酝酿液化成脓。若血热妄行,则可见出血 不止。
4血脱:在损伤时严重出血出现 症候特点:脸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烦 躁不安,甚至晕厥,舌淡苔少,脉数芤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目的与要求1、了解损伤的分类及意义2、熟悉损伤的病因(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掌握外力因素的致病特点4、了解损伤与五脏的关系5、了解损伤与津液的关系重点与难点1、外力因素的致病特点2、损伤中肝肾与筋骨的关系3、损伤中气血病理变化讲课形式面授结合自学第一节损伤的分类损伤定义: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对疾病(症候群)进行分类是进入临床思维的第一步按损伤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有下列分类方法。

1、按损伤部位分类: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脉损伤.可根据受伤的具体部位分为骨折、脱位与筋伤;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

2、按损伤性质分类: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急性损伤是指由于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慢性劳损是指由于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确而使外力长期累积作用于人体所致的病症。

3.按受伤时间分类:分为新伤与陈伤。

新伤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4.按受伤部位破损的时间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可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皮肉为人之外壁,皮肤完整,则伤处不致污染,外邪不易浸入。

皮肤破损,外邪可以从伤口侵入,容易发生感染。

5.按受伤程度分类:按受伤的程度不同可分为轻伤与重伤。

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的长短,受伤的部位及其面积的大小、深度等。

6.按受伤职业特点分类: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可分为生活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交通损伤和运动损伤等。

运动员及舞蹈、杂技、武打演员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经常卧床颈部过度屈曲看书或电视者、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容易患颈椎病。

这些说明损伤的发生与工作职业及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

7.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根据致伤因素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损伤、化学损伤和生物损伤等。

物理损伤包括外力、高热、冷冻、电流等,而中医伤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外力因素引起的损伤。

小结临床辨证施治时,既要参照上述分类方法将伤病进行分类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第二节损伤的病因损伤的病因是指引起人体损伤发病的原因,或称为损伤的致病因素。

掌握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的病因,才能循因辨证,审因论治,对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做出正确的估计,对损伤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外因损伤外因是指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损伤,主要是外力伤害,但与邪毒感染及外感六淫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一)外力因素外力作用可以损伤人体的皮肉筋骨而引起各种损伤。

如跌仆、坠堕、撞击、闪挫、压轧、负重、刀刃、劳损等所引起的损伤都与外力作用有关。

根据外力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等四种。

1、直接暴力:发生在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等。

2、间接暴力:发生在远离外力作用的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可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

(例:自高处坠落,臀部先着地,身体下堕的冲击力与地面向上对脊柱的反作用力造成的挤压即可在胸腰椎发生压缩性骨折,或伴有更严重的脱位及脊髓损伤)图示3、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如跃仆时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可引起髌骨骨折,投掷手榴弹时肌肉强烈收缩致肱骨干骨折。

4、持续劳损:长时间劳损或姿势不正确的操作,使肢体某部位之筋骨受到持续或反复多次的慢性牵拉、摩擦等,均可使筋骨持续受外力积累损伤(二)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若太过或不及,引起人体发病者,称之为“六淫”。

外感六淫可引起筋骨、关节疾患,导致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

《伤科补要》曰:“感冒风寒,以患失颈,头不能转。

”说明感受风寒湿邪还可致失枕等疾患。

(三)邪毒感染外伤后再感受毒邪,或邪毒从伤口乘虚而人,郁而化热,热盛肉腐,附骨成脓,脓毒不泄,蚀筋破骨,则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感染,出现各种变证。

如开放性骨折处理不当可引起化脓性骨髓炎。

(图)二、内因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

损伤主要是由于外力伤害等外在因素所致,但也都有各种不同的内在因素和一定的发病规律,如年龄、体质、局部解剖结构等。

(一)年龄年龄不同,伤病的好发部位及发生率也不一样,如跌倒时臀部着地,外力作用相同,但老年人易引起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股骨祖隆间骨折的发病年龄又相对高些,而青少年则较少发生。

小儿因骨骼柔软,尚未坚实,所以容易发生骨折,但小儿的骨膜较厚而富有韧性,骨折时多发生不完全性骨折。

骨既损伤多发生在儿童或正在生长发育、骨骺尚未闭合的少年。

(二)体质体质的强弱与损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年轻体壮、气血旺盛、肾气充足、筋骨坚固者不易发生损伤。

年老体弱、气血虚弱、肝肾亏虚、骨质疏松者容易发生损伤,如突然滑倒,臀部着地,外力虽很轻微,也可能发生股骨颈或股骨转子间骨折(三)解剖结构损伤与其局部解剖结构也有—定的关系。

传达暴力作用于某一骨筋时,骨折常常发生在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例如,桡骨下端骨折好发于桡骨下端2—3M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

(四)先天因素损伤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也有密切关系。

如第一骶椎的隐性脊椎裂,由于棘突缺如,棘上与棘间韧带失去了依附,降低了腰骶关节的稳定性,容易发生劳损。

先天性脆骨病、先天性骨关节畸形都可造成骨组织脆弱,易产生骨折。

(五)病理因素伤病的发生还与组织的病变关系密切.内分泌代谢的障碍可影响骨的成分。

骨组织的疾患如骨肿瘤、骨结核、骨髓炎均可破坏骨组织,导致局部结构的破坏。

(六)职业工种损伤的发生与职业工种有一定的关系,如手部损伤较多发生在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下工作的机械工人,慢性腰部劳损多发于经常弯腰负重操作的工人,运动员及舞蹈、杂技、武打演员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经常低头工作者容易患颈椎病等。

(七)七情内伤在伤科疾病中,内伤与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变化的关系密切。

在一些慢性的骨关节痹痛中,如果情志郁结,则内耗气血,可加重局部的病情。

在刨伤骨折及各类骨关节疾病患者中,性格开朗、意志坚强者,有利于创伤修复和疾病的好转;如果意志薄弱,忧虑过度,则加重气血内耗,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甚至加重病情。

因此,中医伤科历来重视精神调养。

小结:人是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损伤的发生发展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外因.可以引起不同的损伤疾息。

而同一外因作用于不同内因的个体,损伤的种类、性质与程度又有所不同。

损伤疾患的发生,外因虽然很重要,但亦不要忽视机体的内因。

第三节损伤的病机人体是由皮肉、筋骨、脏腑、经络、气血与津液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生命活动主要是脏腑功能的反映,脏腑功能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津液。

脏腑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通过经络联系全身的皮肉筋骨等组织,构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它们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无论在生理活动还是在病理变化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因此,伤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皮肉筋骨、脏腑经络、气血律液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外伤疾患多由于皮肉筋骨损伤而引起气血瘀滞,经络阻塞,津液亏损,或瘀血邪毒由表入里,而导致脏腑不和;亦可由于脏腑不和由里达表引起经络、气血、律液病变,导致皮肉筋骨病损。

在外伤的辨证论治过程中,从整体观念加以分析,既要辨治局部皮肉筋骨的外伤,又要对外伤引起的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的病理生理变化加以综合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认识损伤的本质和病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意义: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观,是中医伤科治疗损伤疾患的原则之一,必需掌握。

(一)损伤与皮肉筋骨的关系1.伤皮肉伤病的发生,或破其皮肉,使外邪侵入;或气血瘀滞逆于肉理,则因百气不从,部而化热,犹如闭门留邪,以致被热为毒;局部皮肉组织受邪毒感染,营卫远行机能受阻,气血凝滞,则郁热化火,酿而成脓,出现局部红、肿、热、痈等症状。

若皮肉破损引起破伤风,可导致肝风内动,出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和抽搐等症状。

2.伤筋筋急则拘挛,筋弛则瘦弱不用。

凡跌打损伤,筋首当其冲,受伤机会最多。

在临床上,凡扭伤、挫伤后,可致筋肉损伤,局部肿痛、青紫,关节屈伸不利。

即使在“伤骨”的病症中,如骨折时,由于筋附着于骨的表面,筋亦往往首先受伤;关节脱位时,关节四周筋膜多有破损。

所以,在治疗骨折、脱位时都应考虑筋伤的因素。

慢性的劳损,亦可导致筋的损伤,如“久行伤筋”,说明久行过度疲劳,可致筋的损伤。

临床上筋伤机会甚多,其证候表现、病理变化复杂多端,如筋急、筋缓、筋缩、筋挛、筋痞、筋结、筋惕等等,宜细审察之。

3.伤骨在伤科疾患中所见的“伤骨”病证,包括骨折、脱位.多因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引起。

凡伤后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并可因骨折位置的改变而有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或因关节脱位,骨的位置不正常,可使附着之筋紧张而出现弹性固定情况。

但伤骨不会是单纯性的孤立的损伤。

如上所述,损骨能伤筋,伤筋亦能损骨,筋骨的损伤必然累及气血伤于内,因脉络受损,气滞血疯,为肿为病酒(二)损伤与气血的关系损伤与气血的关系十分密切,当人体受到外力伤害后,常导致气血运行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人体一切伤病的发生、发展无不与气血有关。

(1)伤气因用力过度、跌仆闪挫或击撞胸部等,导致人体气机运行失常,脏腑发生病变,出现“气”的功能失常及相应的病理现象。

一般表现为气滞与气虚,损伤严重者出现气闭、气脱,内伤肝胃可见气逆等症。

①气滞:“气伤痛,形伤肿”。

气本无形,郁滞则气聚,聚则似有形而实无质,气机不通之处.即伤病之所在,常出现胀闷疼痛。

如气滞发生于胸胁,则出现胸胁胀痛,呼吸、咳嗽时均可牵掣作痛等。

②气虚:在伤科疾病中,某些慢性损伤、严重损伤后期、体质虚弱和老年患者等均可见到。

其主要证候是:伤痛绵绵不休、疲倦乏力、语声低微、气短、自汗、脉细软无力等。

③气闭:一时性的晕厥、不省人事、窒息、烦躁妄动、四肢抽搐或昏睡困顿等。

常见于严重损伤的患者。

④气脱:损伤引起大出血,可造成气随血脱。

气脱者多突然昏迷或醒后又昏迷,表现呼吸浅促、面色苍白、四肢服冷、二便失禁、脉微弱等证候。

常发生于开放性损伤失血过多、头部外伤等严重伤⑥气逆:损伤而致内伤肝胃,造成肝胃气机不降而反逆上,出现暖气频频、作呕欲吐或呕吐等症。

(2)伤血由于跃打、挤压、挫按以及各种机械冲击等伤及血脉,以致出血。

损伤后血的功能失常可出现各种病理现象,主要有血瘀、血虚、血脱和血热。

①血瘀:在伤科疾息中的血瘀多由于局部损伤出血所致。

血有形,形伤肿,瘀血阻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出现局部肿胀、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